首页 > 文章中心 > 女生英语名

女生英语名

女生英语名

女生英语名范文第1篇

2、Fanny,梵妮,法国,自由之人。

3、Fay,费怡,法国,忠贞或忠诚;小仙女。

4、Flora,弗罗拉拉丁,花;花之神

5、Florence,弗罗伦丝,塞尔特开花的或美丽的。

6、Gabrielle,嘉比里拉,希伯来上帝就是力量。

7、Gail,盖尔,英国,快乐的;唱歌;峡谷。

8、Gemma,姬玛,义大利宝石。

9、Genevieve,珍妮芙古威尔斯,金发碧眼的人;白种人。

10、Georgia乔治亚希腊,农夫。

11、Geraldine,娇拉汀德国,强而有力的长矛。

12、Gill,姬儿,拉丁,少女。

13、Giselle吉榭尔条顿,一把剑。

14、Gladys,葛莱蒂丝,威尔斯公主。

15、Gloria,葛罗瑞亚,拉丁,荣耀者,光荣者。

女生英语名范文第2篇

摘要:《英语课程标准》对中小学英语课程任务的界定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然而,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厌学、不学现象十分普遍,两极分化现象长期存在,这不仅困扰着无数的初中英语教学工作者,也严重阻碍着英语教学的有效实施。

关键词:巩固提高 初中学生 学习英语 兴趣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我们常常陷入一个难以逃离的怪圈:几乎每届学生,初中上学期学习兴趣普遍高涨,学习成绩普遍较好,但是到了下学期,不少学生学习兴趣逐步减退甚至消失,学习成绩日趋下降,最后导致厌学甚至放弃不学,这就是英语教学中的两极分化现象。两极分化一般从初中下学期开始,初二上学期分化面日趋扩大,所以有人总结说:“初中上册兴趣大,初中下册便分化,初二初三见了就害怕。”可见,初中下册是两极分化的临界期,所以,激发和培养初中学生,巩固和提高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至关重要。本文拟就巩固和提高初中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谈谈自己的点滴经验。

一、帮助学生选取英文名字,巩固提高英语学习兴趣

众所周知,刚上初中的学生,对英语学科有着强烈的好奇心,英语教师也因此大受学生欢迎。此时,老师可以帮助他们选取一个寓意高雅、脱俗不凡的英文名字,引导学生逐步融入英语。这是培养学生对英语产生兴趣爱好的起点,也是初中英语教学工作中最容易、最关键而又最重要的一步。初中学生不仅要求会用英语表达自己的中文名字,同时还应有自己的英文名字。在教学活动中,老师可以开列一些英文名单让学生自由选取,如:Aaron(涵意:巍然的高山,受神启示的)、Abner(睿智,有智慧)、Doris(海洋女神)、Diana(光亮如画,月亮女神)、Erin(镶嵌在大海中的翡翠,和平、安宁之源);男生可取名为Angelo(上帝的使者)、Irvin(大海的朋友)、Devin(诗人、学者);女生可取名为Judith(文静的女子)、Angela(天使,报信者、安琪儿)、Athena(智慧女神)、Michelle(蜜雪儿、紫菀花)、Rosalind(盛开的玫瑰)、Sylvia(森林少女)、Venus(爱与美的女神)等;天蝎座男生可取名为Richard(勇猛大胆的)、James(取而代之者),狮子座男生可取名为Robert(辉煌的名声)、Carl(伟大的人、男子汉),天秤座男生可取名为Elliot(虔诚信仰上帝的人)、Charlie(有男子气概的);双鱼座男生可取名为Albert(高贵聪明的,人类的守护者)、Jack(上帝仁慈的赠礼);白羊座女生可取名为Betty(上帝的誓约)、Linda(美丽的人);双子座女生可取名为Judy(赞美)、Shirley(来自草地的、灵空的声音);水瓶座女生可取名为Sally(公主)、Rita(勇敢诚实的),处女座女生可取名为Emily(勤勉奋发的)、Lillian(百合花,纯洁)等。

二、开展班级英语达人竞赛,巩固提高英语学习兴趣

在英语教学中,开展各种竞赛活动,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而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开展班级英语达人展示竞赛(English Talent Talk Show),创造机会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英语才能,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望,则更能激起绝大多数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班级英语达人展示竞赛,其文稿内容不宜太多太难,可以是自我介绍、家庭介绍,也可以是介绍班级或学校生活等简单的话题。学生能够自己拟写展示文搞的尽量自己写,部分学生不能自己写的由老师代拟文稿格式,再由他们根据自己实际填写,完成自己的展示文稿。总之,要尽量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文稿内容做到“有话可说”、“说即流利”。

三、创办英语角定期组织活动,巩固提高英语学习兴趣

刚刚进入初中的学生,大多都会对英语感到新鲜与好奇,大多都有表现自我的强烈欲望,所以,创办英语角,定期组织、指导学生开展交际交流活动,是提高初中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英语角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英语教学的必要补充。它是英语课堂知识在课外的一种拓展和延伸,更是锻炼英语思维、提高口语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它具有趣味性和真实性,不仅能提供一个纯英语语言环境,也是将英语带出课堂融入学生日常生活的主要途径。英语角活动的频率最好每周一次,活动的话题可以出自课本或课外读物,也可以是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英语角的魅力在于它像一个舞台,为学生提供交流实践、展示自我、充实自我、实现自我的平台。它能满足初中学生口语表达的强烈愿望,使得每个学生通过自身努力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可见,英语角是初中学生学习英语的乐园,是巩固和提高他们英语学习兴趣的理想营地。

四、运用多媒体实施辅助教学,巩固提高英语学习兴趣

女生英语名范文第3篇

关键词: 英语词语 语义层面 性别差异 社会语言学

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的一些大学相继开设了“Linguistic Behavior of Male and Female”课程,将语言与社会文化结合起来研究,使对语言的孤立的、静止的研究变为多视角、动态的研究。本文从语义层面分析英语语言的性别差异,通过将语义学、语用学与社会语言学相结合,可以使对英语词语中性别差异进行的研究更加全面,更具实用性。

1.词语外延意义的性别差异

词语的“外延意义”(denotative meaning)又可称为概念意义(conceptual meaning)、所指意义(referential meaning),或认知意义(cognitive meaning),是指客观事物经过人脑的概括并反映在语言中的意义,是词语本身所表达的概念。它是以可观察到的“外部世界”某一特定部分明确所指为基础的,又是以某种约定俗成的意义为基础的。词典中的定义就是词语的外延意义,这种意义通常不与客观世界的事务与现象发生直接联系。词语的外延意义反映的性别差异一般不存在性别歧视的意义。例如,英语woman的外延意义是“女性、成年女子”,man的外延意义有两个,一是指男性,男人,成年男子,二泛指“人类,人(包括女性)”。

1.1外延意义中的语义成分。

语义成分又称为“语义特征”、“语义原子”、“语义标记”、“义素”等,是现代语义学的重要范畴之一,被认为是特征化了的词典意义,意义的各个平面本身又被称为语义对立(binary semantic contrast),运用成分分析法分解义位而得到的比义位低一层的单位。例如,woman:+Human+Adult-female;man:+Human+Adult-male,通过woman(女人)与man(男人)的基本语义特征的对比分析,可清楚地看出,这两个词是有性别差异的。

1.2外延意义中词语的性别差异。

在英语中,表示男性和女性的词语间存在不对称的(asymmetry)现象,而且男性词语多数情况是没有标记,而女性词语常是在男性词语的基础上形成。

1.2.1标记性的词语

这些词语是通过在表示男性词语的词尾加固定词缀构成女性词汇,以体现性别差异。例如:Male(男性),Female(女性);Prince(王子),Princess(公主);Baron(男爵),Baroness(男爵夫人);Mister(先生),Mistress(太太);Actor(男演员),Actress(女演员);Host(主人),Hostess(女主人)等。

1.2.2无标记的词语

无标记的这类词,没有固定的词缀。例如:Hero(英雄),Heroine(女英雄);King(国王),Queen(王后;女王);Heir(继承人),Heiress(女继承人)等。

1.2.3非指称性词语

英语中非指称性的中性词,为了体现性别差异,通常是将这些词变成复合词。这样的词有两类。

1.2.3.1职业的名称的差异

在表示职业的名称前加female或woman,来指女性从事的职业,这是因为习惯上人们认为这类职业只有男性才有资格从事。例如:Lawyer(律师),如果是女律师,则用woman lawyer;doctor(医生),女医生一般是woman/lady doctor等。

1.2.3.2英语词语中的语义差异

英语指代词中,很多名词如果是男士,都有比较高级别的意思,而女士则没有或带有贬义。例如:bachelor(单身男生、学士),spinster(单身女士、纺织女工);Master(男主人、硕士);Mistress(女主人、情妇);Wizard(巫师、奇才),Witch(女巫);Governor(统治者),Governess(女家庭教师)等。

2.词的内涵意义的性别差异

内涵意义,指“某一词或词组的意义的一个方面,这种意义是词在说者(或作者)、听者(或读者)的脑海中所形成的感情和想法的基础上产生出来的”,或者说是“超出纯概念意义的那部分意义”,是相对于概念意义而言的,包含各种比喻义或引申义。Leech说,内涵意义显示人们对词汇所指内容的情感和态度,是附加的意义。例如woman一词,其概念意义可以分解为(+human)(+adult)(-male),即由“人,成人,非雄性”三个语义特征组成;而内涵意义则有“脆弱”、“易动感情”、“缺乏理性”、“温柔的”、“勤劳的”等。

在表示性别的词语中,英语词汇的内涵意义反映了社会对女性的歧视。在英语和俚语中借用大量表示动物、玩具和食物等的词汇来隐喻女性,贬低女性,如一个年轻的小姐可被称作pitch,dish,sugar,honey,bird等。

3.英语词语中的性别差异

语言中的性别差异,尤其是对女性的词语的差异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从英语的构词就能看到。例如:英语history(历史)一词由his+story构成,暗含“男人的故事才构成历史”;mankind(man+kind)暗含“整个人类只属于男人”;kingdom(king+dom)暗含“国家是男人统治的”。又如虽然英国有女王,却没有queendom一词,英语里“女人”甚至没有独立的名称,词原学的研究表明,woman这个词是wife of man合成的,词语本身就包含着女人从属于男人的意念。

在英语中,男女名字的差异也体现在含义上。通常男子的含义常含有力量,象征社会中的主导地位,而女子名则常含有美丽珍贵等含义。例如:MartinGod of war (马丁,古罗马“战神”),Leolion(利奥,拉丁语“狮子”,含有“勇士”之意),Williamprotector(威廉,指“强有力的战士或保卫者”),Rose(罗丝,玫瑰花),Jewel(珠儿,拉丁语“宝石”),Pearl(佩儿,拉丁语”珍珠”之意)等。

4.英语习惯用语中的性别偏见

在表示男女性别的对应词或词组中,男性的词汇大多是肯定内涵的“褒义词”,而对应的表示女性的词汇则大多是带有否定意义的“贬义词”和“轻蔑的色彩”。例如,bachelor和spinster分别指unmarried man和unmarried woman,其内涵意义却大相径庭:bachelor一词无任何贬义,表示的是出自个人意愿而不娶妻室,生活快乐又自由的单身汉;spinster只有贬义,指岁数大、性格孤僻、相貌丑陋而嫁不出去的老处女。现在一般都不用这个词来表示已经有相当年纪却仍是单身一人的女性,而采用career woman作为委婉语替代spinster;a public man(担任公职的人)—a public woman(娼妓)。由此可见,无论是从词源来看,还是词的发展史来看,女性名词都有一定的消极含义。

5.英语语言性别差异的变化趋势

随着20世纪60年代西方妇女解放运动深入发展,女性不断地为从社会地位、经济、文化等方面为自己争取与男性平等的权利,包括在语言上的平等。英语中出现为消除性别差异或歧视而创造新的词,随着男女平等观念的深入和时间的推移,这些新词越来越被大家接受。

5.1创造新词语,使新词语的使用尽量中性化。

在称谓上用Ms一词替代Miss和Mrs,用singles取代bachelor,spinster,old maid,widow,divorcee等具有性别差异的词语。现在人们开始有意识地用person替代man,“saleman”替代“salesperson”,“chairman”替代“chairperson”,spokeswoman(女发言人)替代spokeperson等无性别差异的中性词语。

5.2把性别差异词语转化为中性词语。

用同义词或近义词替代性别差异性的词语。如:Queen(女王)替代ruler(统治者)/sovereign(元首),policewoman(女警察)替代police-officer(警官)“forefather(祖先)”替代“ancestor”,“fireman(消防员)”替代“firefighter”,“mailman”(邮递员)替代“mail-carrier”,“cleaning lady”(清洁女工)替代“house-cleaner”,“housewife(家庭主妇)”替代“housemaker(操持家务者)”等从有性别差异转向无性差异的词语。

6.结语

语言反映着社会,语言的性别差异涉及社会、文化、民族、地域、人的心理和生理等许多方面,与其相关的还有社会地位、角色关系、语言态度、职业性质、受教育程度、社会交往方式、活动范围等诸多因素。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和人们的思想更新,一些对女性有偏见的词语将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被淘汰。

参考文献:

[1]王学信.性别歧视在英语使用中的反映[J].山东外语教学,2005.4.

[2]徐祥武.性别差异在英语中的体现[J].外国语,1986.5.

女生英语名范文第4篇

[关键词] 性别歧视;称谓;词汇;

从跨文化交际学的角度上来说,每一个民族都有他自己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语言心理、行为规范、价值观念和文化传统。英汉文化的内涵极为丰富,在它们之间的语义和文化的完全对等是极为少见的,但是在男女关系之间表现出来的对女性的歧视和男女地位的不平等却存在着许多异曲同工之处。

一、英汉称谓语反映的性别歧视

人类社会中体现特定的人在特定的人际关系中的特定身份角色的称呼即为称谓。这种称呼反映着一定的社会文化或特定语言环境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和人组成了社会关系的网络,每个人都在这张社会关系的网络总占有一定的位置,和周围的人形成一种相互关系,一个普通的称谓语在具体的交际活动中会产生丰富的社会内涵,并随着时间和场所的不同而变换着内容。

1、姓名里的性别歧视

姓名或姓氏是一种符号,它是人们借以相互区别的标志,它包括姓和名两部分。作为人类文明特有的事物,它与人的行为、社会心理、文化传统密切相关。姓名在中英文中虽然排列顺序不同(中文先姓后名,英文先名后姓),但人们在择姓取名时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自己的主观愿望、社会态度输入其中,强调反映性别原型,即父母和社会根据不同的性别而寄寓不同的期望值。

在英语国家,孩子一般随父姓,女子取名通常体现美丽、贤淑、高洁、可爱、美德等寓意,如faith(忠诚)、charity(博爱)、lily(莉莉,原意为百合花)、susan(苏珊,源于希伯来语,表示优雅、亲切之意)、diana(黛安娜,源于希腊语,表示优雅、美丽、高贵);而男子取名则体现坚强、勇敢、追求自由和理想、具有远大抱负等寓意,如richard(理查德,源于撒克逊语,表示坚强有力的)、andrew(安德鲁,源于希腊语,表示勇敢率直的)、lewis(路易斯,源于法语,表示人民的保护神)。

在汉语中,汉字“姓”由“女”和“生”组成,产生于中国上古时代的母系社会,在那个时代,人们以母亲的姓为姓。但在后来的漫长的父权社会,妇女地位低下,依附于男性,受男性支配,姓都是从父亲那里传承来的,拥有命名权的同样是男性长者,即祖父或父亲。在古代,许多妇女不仅被剥夺了命名权,还被剥夺了拥有名字的权利,她们有姓无名,即使有名,也很少被人称呼,女性婚前常被称为“丫头”、“妞”。在现代汉语中,上述情形虽然有所改善,但期间的性别歧视仍然可见一斑,女性的名字强调阴柔之美,名字中常常含有“花”、“雅”、“秀”、“美”等,而男性的名字强调阳刚之气,名字中常常“强”、“伟”“壮”“刚”等等。

2、婚俗称谓里的性别歧视

人类从母系社会发展到父系社会,男女角色进行了再分配,“男主外,女主内”,妇女的主导地位也随之失去。

在以男性为中心的英语社会的婚俗中,结了婚的man,照样在外打天下,挣面包,呼风唤雨,而变成wife 的女人,其天地则缩小到家庭,只能呆在这个狭小的空间里伺候丈夫、照顾孩子、当丈夫的陪衬和点缀。男子在家中被看作是身强力壮、主宰诸事、赡养妻小的一家之主,而女性则是依附者,妇女的存在仅仅是对男子的点缀和装饰。男士婚前称mr.,婚后还是mr.;而结了婚的女士就变成了wife,就会失去自己的姓名而变成“某某夫人”,就会从miss 变成mrs.,如maryrobert 嫁给john smith 之后,当人们提及这对夫妇时,通常称之为mr. and mrs. smith,mary robert不仅失去了自己的姓(即父姓),而且连自己的名字也没有了。即使john smith 已经过世,她仍然是他的遗孀,如:john’s widow。在古代中国,由于妇女处于从属地位,女人常采用表示地位低下的称谓来自称,如“奴”、“奴家”、“妾”、“贱妾”等,而称呼丈夫则要采用表示尊敬的称谓,如“夫君”、“郎君”、“官人”等,而男性称自己的妻子为“贱室”、“荆妇”、“内人”、“房下”等。在农村还有称“堂客”、“孩子他妈”、“他/她娘”的。当着外人提及自己的妻子时,用“屋里的”或“我那口子”或用自己的孩子的名称来称呼。过去,中国妇女出嫁以后通常以“氏”称之,即在“氏”前加上娘家的姓,如“王氏”,正式场合则在前面再加上父家的姓,如“张王氏”、“田王氏”,平时称呼时则把丈夫的姓冠之于前,像“蒋夫人”、“张大妈”,口头上叫某人的妻子时,则更有称“张家的”、“田家的”等等,而对妇女本人的姓则避而不提。目前,这种以丈夫的姓冠之于前的称呼在农村仍然很流行。而当代中国女子已不需再改称夫姓。男性在正式场合一般称呼自己的妻子为“爱人”“夫人”,但是,在一些非正式场合中,“孩子他妈”、“屋里头”这些称呼使用的仍然很广泛。

二、英汉词汇反映的性别歧视

词汇宛如化石,体现着首创和使用它们的社会中的人们的思想和认识,反映着社会万象。

1、词汇的统称现象

英语词汇中最明显地反映性别歧视的例子就是“man”一词,既有“男子”的意思,又表示“人类”,泛指所有的人;而“woman”仅是女子的意思。例如:growing old is something a man as to accept. 逐渐衰老是任何人都得承认的事实。man is mortal. 人终有一死。

此外,在英语中存在大量的词,不管做工作的人是男是女,一律用“—man”来表示。例如:congressman(国会议员),spokesman(发言人),chairman(主席),draftsman(起草人),salesman(推销员),stockman(仓库管理员),postman(邮递员),policeman(警察),the man in the street(普通人,一般人)。

英语中有许多中性词语表示人们所从事的职业,对男女都适应,如doctor(医生)、lawyer(律师)、professor(教授)、surgeon(外科医生)等,但如果要表示女性的职业则一定要在前面加上“woman”,如woman doctor(女医生)、womanlawyer(女律师)、woman professor(女教授)、woman surgeon(女外科医生)等。

在汉语中,表示男性的代词或名词往往包含女性,而表示女性的代词或名词只能专指女性,如“一个人要是离开了集体,他将一事无成。”,其中的“他”指的是所有的人,而并非只指男性。再如“子孙”、“子女”实际上也包含了女性,“干部子弟”、“职工子弟”同样包含干部和职工的女儿。又如:当表示与“我们”、“你们”相对应的一群人时,通常用“他们”而不是用“她们”,“他们是一群朝气蓬勃的青少年”中的“他们”尽管可能有男有女。但汉语中却用原来表示男性的“他们”来泛指整个人群,如果用“她们”来代替句中的“他们”,则表示这一群青少年全都是女性,这就与句中的意思相去甚远,达不到预期的表达效果。

2、词义的褒男贬女

在英语里,意思完全相同的词,用在男性方面带有褒义或略带贬义,而用来描写女性就具有很强烈的贬义内涵。这种因社会文化偏见而导致的褒男贬女的现象如同一种隐形的社会文化契约,反映了人们头脑中根深蒂固的性别偏见意识。如:

tommy is easy. 汤米平易近人。

jane is easy. 珍妮。

jack is cold. 杰克沉着冷静。

marry is cold. 玛丽性情冷僻。

人们还常常通过对女性名词的恶化来达到性别歧视的目的,如:queen 和king 这一对词,queen 的本义是女王,有时却被贬化为“雌猫”、“男同性恋者”,而king 则指国王,无冕之王的意思;madam 一词,本来是用来称呼女警察的,可它又常常被用来指妓院里的“老鸨”;call boy 常指戏院里招呼演员上场人,而call girl 则指女郎。另外,女人在英语里经常用一些动物的名称来指称,如:vixen(雌狐)——悍妇,bitch(母狗)——泼妇,cat(猫)——讨厌的女人、包藏祸心的女人,cow(母牛)——既懒又蠢的女人,hen(母鸡)——尤指爱管闲事或爱讲闲话的女人。

在汉语里也有上述类似现象。相当一部分的词汇只要与女性发生联系就会产生消极、贬损的涵义,而与之相对应的男性词汇则含褒义或成为中性词。例如,称未婚大龄女青年为“老姑娘”、“老处女”,暗含脾气孤僻、难以相处、没人敢娶之为妻的意思;而称未婚大龄男青年为“单身汉”,没有任何半点贬义。

3、词序的男先女后

性别歧视不仅表现在男尊女卑、男主女从,还表现在男先女后的排列顺序上。英语里虽然没有规定“男先女后”的语言顺序,但是人们在长期的言语习惯中,通常采用男为先,女为后的语序(ladies and gentlemen 除外),如husband and wife(夫妻)、mr. and mrs.(先生及女士)、son and daughter(儿女)、brother and sister(兄妹)、boy and girl(男孩、女孩)、jack and jill(少年、姑娘)等等。

汉语中也有同样的情况。当男女并列出现时,男性总是排在女性的前面,如:男女、夫妇、公婆、少男少女、夫唱妇随、爷爷奶奶、叔叔阿姨、生儿育女、男欢女爱、男耕女织等等,这种排列顺序反映了社会的价值观。按汉语的排列规律,价值高的、重要的排列在先,如大小、多少、贵贱、高低等。这种男先女后的排列顺序也体现了男尊女卑思想。

三、反映的性别歧视

英语族人虔信宗教,基督教为其主要宗教。在《圣经》中有过这样的记载:上帝先造了亚当,又从亚当的身上抽了一根肋骨(rib)造了夏娃,于是就有了用adam’s rib 指代woman 的用法。夏娃造出来后,亚当就说:“这是我骨头中的一块新骨,我皮肉上剥离的新肉,因为她取自于人(man)。所以,她将被称作女人(woman)”。可见从一开始,上帝就把男人放在了统治地位,女人则只能附属于“他”而存在。它视人类的母亲夏娃为诱使亚当堕落的祸水,视耶稣的母亲玛利亚为圣母。由此可见,它虽宣称上帝面前人人平等,实际上却又认为妇女比男人低一等。虽然早期基督教所宣扬的博爱平等思想使它赢得了众多的追随者,但基督教在男女关系问题上又是一个充满矛盾的宗教。如在教堂举行的婚礼上,牧师会这样宣布:inow pronounce you man and wife.(not “husband andwife”)。英语国家的宗教语言中显示的男尊女卑的思想是显而易见的。

无论是我国的宗法性传统宗教道教,还是“西土”传来的佛教,都有明显歧视妇女的性别观,都视妇女为“不祥、不洁”之物从而排斥、贬低她们。如我国宗法性传统宗教中的祭祖仪式,都是由男性族长或家长主持,无论是享祭者还是在祭者都严格按照父系血统的辈份排列,女性后人不能进入本家族的祖宗系列。丧夫的妇女、再嫁的妇女、产妇、孕妇和行经期间的妇女等都无权参加祭祖。我国民间土生土长的道教,虽然其中的“太平道”也曾主张社会的“极大公平”,但这个公平是不包括妇女在内的。《太平经》说:“天法,阳教一,阴教二;故阳者奇,阴者偶;……阳者尊,阴者卑。故二阴当共事一阳,二女当共事一男也”。其中“男尊女卑”的思想一目了然,而且还为“一夫多妻”提供了“理论”根据。在国人心里占有重要地位的佛教更是将妇女贬到了社会的最低层。它视女性为“污垢、罪恶”的结晶,《阿含经》论述妇女有“九恶”:(女子)污秽不净;口恶;反复无常;好嫉妒;悭吝;喜游乐;多嗔恚;多妄语;举动轻佻。《大菩萨藏经》中还说:“妇女是众苦之本,是障害之本,是杀害之本,是系缚之本,是忧愁之本,是怨寇之本,是生育之本。应当知道,妇女是消灭圣慧之眼的。”《诸经要集》说的更狠毒:“在家的俗女多恚毒,近之则失国破家,触之则如遇蛇,其言如蜜,内心如鸩。”总之,妇女在佛教里比魔鬼还要坏上三分,他们把一切罪过都记到了妇女的头上。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文艺复兴运动和资产阶级革命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妇女的地位相应得到提高,尤其是始于19 世纪的女权主义运动,为争取妇女的平等地位做出了巨大贡献,大大提高了欧美妇女的社会地位。在中国,当代的女性由于经济的独立,受教育程度越来越高,在消除性别歧视方面较以前有了很大的改善。如现在人们把害怕妻子的男人戏称为“气管炎”(“妻管严”的谐音),在朋友聚会的场合戏称自己的妻子为领导,这些都让我们看到了社会的进步,人们在逐步地改变思维方式、调整心理定势。女性越来越多地加入了竞争激烈的社会与男人共同分享社会工作,平等参政,同工同酬。但要让全社会从内心深处消除性别歧视,可谓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 王庆淑.中国传统习俗中的性别歧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2] 穆凤良,李秀萍.英语中的性别歧视与中性化[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8,(5).

女生英语名范文第5篇

(西华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四川 南充 637009)

【摘要】社交称谓语是任何语言都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恰当地使用社交称谓语是人们有效地进行社交行为的前提和必要条件。从语言、社会、文化的角度分析了英语社交称谓语的特点、适用语境、称谓方式及其使用的限制因素,意在说明在当今英美社会中如何恰当地使用社交称谓语并揭示其内在的指示信息

关键词 社交称谓;指示信息;社会;文化

0引言

随着当今社会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交往变得越来越频繁。在交往中,人们总要以某种语言形式去称呼对方,这种称呼用语就是称谓语。曲彦斌对社交称谓语定义如下:社交称谓语是反映人民在社会生活中相互关系的称谓”“称谓语是人际关系中人们身份、地位及角色的称呼信息,要受特定的社交语境限制。称谓语形式与社会地位、价值观念、风俗习惯等联系紧密。社交称谓语是社会成员之间职业、职务和身份的语言符号,反映了非亲属的社会成员之间的社会关系。社交称谓是一种很重要的社交礼仪。它的运用得当直接决定社交行为的效果。

1英语社交称谓语的几种主要形式

和中国相比,英语国家的社交称谓要简单一些,但却有它自己独特的地方。它的各种称谓方式适应了不同的社交要求。

1.1通称

和汉语一样,英语里边也有很多可通用于各种人士、各种职务和职业甚至各种年龄的称谓语。它们在社交活动中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

Sir (先生、阁下) 、Madam (女士、夫人、太太、小姐) 是一组对应的男女敬称语。人们通常用来称呼关系疏远的人。语气正式,表达的关系不密切。比如下级对上级、学生对老师、服务员对男性顾客,等等。Sir 和 Madam 一般不与姓氏连用。可单独使用。英语中的Lady一词也是一个用于女性的尊称语。它的单复数可以单独使用。比如,“ Good morning ,Ladies!”(女士们,早上好。) “Please have a seat, Lady.”(小姐,请坐)。

Mr.( 先生 ) 和 Mrs. 是英语中的另一组敬称语。Mr.一词是Mister 一词的缩略形式。用于男子的姓名或职务之前,是通用词。Mrs.是Mistress的缩写,常用已婚女性的丈夫的姓名或姓之前。这两个称呼用语语气正式,表达不亲密的关系。

Miss(小姐 )用于未婚女性的姓或姓名之前。但有趣的是,美国人现在喜欢用Miss来称呼自己不了解的女性,包括年龄大的妇女,这反映了女性希望青春永驻而社会又投其所好的心理。

近年来,英语中又出现了Ms.这一称谓。实际上,它是由Mrs.和Miss.合成而来的。用于称呼女性,根本不涉及婚姻状况。这反映了英美女性希望保守婚姻隐私不受侵犯的愿望,是妇女要求平等和社会进步的表现。现在这一称谓用语已经得到广泛地应用。

1.2职务称谓

用职务或职称来称呼他人既职务称谓。这种方法可用于称呼所敬重的人。一般方法是职称再加上姓名。但这种可被用于称呼的职务在英语里很少,常用的有Dr.(医生、博士)和Professor.(教授)等。英语中还有一种专用称谓,其使用场合极其正式,范围也比较狭窄。如对君主国家制中的国王、皇帝称Your Majesty(陛下);对王室成员称Your Highness( 殿下);对高级官员称Your Excellency (阁下);对法官称 Your Honor(法官大人)。

1.3职业称谓

英美人在公共场合对不知姓名的服务人员可以单独称呼其职业,如Waiter (男服务员)、Conductor(汽车售票员)、Steward \ Stewardess ( 飞机或船上的男女服务员)等等。这是不同的社会分工得到人们一致认同的反映,使用起来既方便又不失体统。

1.4姓名称谓

同辈、同事、熟人或朋友等之间一般互相直呼其名。在英语国家,姓名称谓在整个称谓体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为了称呼方便,人们往往采用呢称,也就是把名字缩短,如,把William称着Willy,把Robert称着Bob.把John称着Jonny,等等。另外,如果是特别熟悉的人,也可直呼其名,既使是年轻人对年长的。英语国家的这种习惯反映了人们不拘形式,期待关系密切的愿望。当然,其相互关系不一定就密切或平等。

2英语社交称谓语使用的一些限制因素

英语社交称谓语的使用有很多限制.既然是使用于社交场合中,那么首先英语社交称谓语的使用应该根据社交场合的变化而变化.人们为了达到自己的交际目的,必须使用得体的称谓语.其次社会地位是影响称谓语使用的重要因素.在上级对下级、顾客对服务员、老师对学生、军官对士兵等关系中,称谓语的使用往往是不平等的。比如,一些美国白人会对黑人直呼其名,但是期待黑人称呼自己“Sir”(先生),并且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事。在英语国家,职业也会影响人们的社交称谓。对于一些地位低下收入不高的职业,比如对于一位Garbageman(清洁工),人们往往会委婉地称呼他Sanitation engineer(清洁工程师),也会用Utensil maintenance man(餐具维护者)来称呼Dishwasher(洗盘子的),而不是直呼其职业。此外,地区、阶级、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等,都是影响英美社交称谓语使用的因素。至于个别人的称谓,只有把他们当作群体的代表是才有研究的意义。

3英语社交称谓语的基本特征

英语社交称谓方式虽多,但是却有如下的基本特征。

就其价值观念来看,英语社交称谓体现了尊重个人特征,追求平等,不以资历、年龄、性别等为标准。其使用起来既方便又适应了社会发展的潮流。究其原因,英美国家人们提倡个人主义(Individualism),追求达到“Every man was created equal”(人人生而平等)的理想。因而在社交称谓语的使用上人们不愿被习俗所束缚,讲求平等,不拘形式。

就其社会属性而言,英语的社交称谓不像汉语一样受宗亲等级影响,人们不希望“依附、归群”。所以没有将亲属称谓纳入社交场合。一位英美女性一定会对中国小孩称其为Auntie(阿姨),Granny(奶奶)而感到不可理解。

就其变化发展趋势而言,英语社交称谓语现正趋向简单化、国际化。究其原因,这是社会化大生产和现代社会的发展的结果。

4结语

社交称谓语一旦形成,总的来说会比较稳定,变化不会太大。英语社交称谓体系体现了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生活习惯。对于某个特定的人应如何称呼,我们要考虑到他的职业、职务、年龄、相互关系、以及个人爱好等等因素。得体的称谓语是成功的社交行为的前提。

参考文献

[1]何自然.语用学概论[M].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

[2]姜望琪.Pragmatics: Theory and Application[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3]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4]杜学增.中英文化习俗比较[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