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经典情感文章

经典情感文章

经典情感文章

经典情感文章范文第1篇

关键词:范文引领;精神成长;作文进步 ;写作潜能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17-016-2

阅读启迪人生,悦读孕育智慧。很多时候一个人的成长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可以说,有什么样的阅读就有什么样的人生。作为中学生,尤其是高中学生,在人生成长的关键阶段,时间和精力有限,阅读必须有所选择,选择经典名著和其他优秀作品来读,这既是课程标准的要求,又是学生能力发展和思想成熟的捷径。作为教者,应该高屋建瓴,动态地洞悉中学生的阅读需求,源源不断地提供典范的文章让学生阅读,循序渐进的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作文能力。本篇文章偏重于从狭义的角度探讨范文引领对中学语文作文教学的过程和作用。

一、用典范的文章伴随并引领学生的精神成长

(一)典范的文章能够培养学生热爱母语的情感

长期的教学实践得出这样的结论:培养学生热爱母语的情感,没有优质的媒介不行,而让学生大量接触经典规范的文章是培养学生热爱母语的情感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典范的文章数不胜数,提到古代诗文,我们自然想到《诗经》与《楚辞》、《左传》与《战国策》、汉赋与《史记》、唐诗与宋词、家与明清小说,阅读这些古代诗文能让学生干渴的灵魂得到滋润与洗礼;提起现代白话著作,鲁迅和钱钟书的小说让人警醒,朱自清和梁实秋的散文让人回味,田汉和曹禺的戏剧让人震惊,徐志摩和舒婷的诗歌使人倾心,浏览这些近现代诗文,可以让学生浮躁的心灵得以宣泄与沉静。亲近我国的古今经典著作是对一段时间忽视轻慢母语的纠正与回归。

(二)典范的文章能够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世界观

一个人的人生观与世界观的形成是个复杂的过程,它往往与这个人的家庭背景、受教育程度、社会环境、成长经历等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如果想让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那么让他大量接触典范的文章是既经济又必不可少的途径。笔者在日常教学中,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引导。教学屈原的《离骚》和文天祥的《正气歌》时,指导学生反复吟诵,深入体会,学生的爱国之情油然而生,如同潮水一般,磅礴激越,不可阻遏。讲解司马迁的《报任安书》和班固的《苏武传》时,引导学生感受司马迁和苏武身上那种忍辱负重、不屈不挠的精神,能够进一步理解孟子所说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深刻含义,增强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战胜各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典范的文章对学生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缓慢的过程,然而,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一旦形成,却是坚定而持久的,甚至是终生的。

(三)典范的文章能够让学生增长知识、提高阅历、丰富情感

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工具学科,也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前人就曾说过文史哲不分家,其实语文学科还涉及到天文、地理、物理、化学、美术、音乐等学科领域,因此学习语文尤其是阅读典范的文章可以增长知识、提高阅历、丰富情感。

如果从表达方式的角度划分文章,说明文能够最为直接地帮助学生增长知识。例如华罗庚的《统筹方法》,叶圣陶的《景泰蓝的制作》就可以让我们了解一种合理安排工序提高效率的科学的数学方法以及景泰蓝的工艺制作过程。另外,有些随笔也能增长我们的知识。如《像山那样思考》就能在自然环境遭到日益破坏的今天,引导人们换角度去思考人与自然如何和谐相处,如何做到生态平衡。议论文能够提高阅历、增强思辨能力,这一点毋庸置疑。《六国论》和《伶官传序》就是最好的例子。要想丰富情感,陶冶情操,莫过于优美的诗歌和散文,例如教学《肖邦故园》一文,一边阅读描写肖邦故园的文章,一边聆听肖邦的音乐,师生似乎走进了肖邦的精神世界,潜移默化之中净化了心灵,陶冶了情操。典范的文章作为学生阅读的主要组成部分,如果能够深入其中,自然就能见识到各门各类知识,进而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感悟人类智慧的非凡,激发珍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感受艺术和科学的美,提升审美境界。

二、用规范的文章促进学生作文的进步

(一) 让学生在作文的过程中写出生活的亮色

1.选择“自己”的材料,写出生活的底色。选择自己熟悉的材料来写,可以写出自己的生活,也容易创造出佳作。自己熟悉的材料,写起文章来有话可写,有话想写,有的同学猎奇猎异,放弃自己熟悉的东西不写,却不遗余力地东拉西扯,不着边际地写些不熟悉的材料,结果往往写不出好文章。笔者以为选取自己熟悉的材料,才容易写出感人的作品。作家孙犁的《亡人轶事》就是这样的典型作品之一。熟悉的材料我们才可以驾轻就熟地运用它并能用流畅得体的语言去表现它,因而我们写作时要学会选择属于“自己”的材料。

经典情感文章范文第2篇

关键词:语文教学 诵读经典 好途径

诵读中华经典,传承神州文明,这是对中华文化的继往开来,更是对古国文明的发扬光大,对我们的语文教学更是大有裨益。

所谓“经典”,是指古今中外重大知识领域的原创性著作,是被历史证明最有价值、最重要的文化精髓。最能代表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精髓的经典有四书五经、唐诗宋词、历代散文等重要著作。

所谓“经典诵读”,即指在人生记忆中的黄金时代,心灵最清澈时的年龄阶段诵读、熟背经典美文、唐宋诗词,以达到文化熏陶、智能锻炼与人格培养的目的。也就是从蒙养书的俗文化开始过渡到经典、诗词雅文化的诵读,并引导他们进行浅显的文学鉴赏。

汉代扬雄在《答桓谭论赋书》中说:“能读千赋,则能为之”。唐代诗人杜甫留下了“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千古名言。清代唐彪则在《读书作文谱》中对语文能力的形成规律作了具体的总结:“阅者必宜博,经史与古文时文,不多阅则学习肤浅,胸中不富。”“文章读之极熟,则与我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作文时吾意欲所言,无不随吾所欲,应笔而出,如泉之涌,滔滔不竭。”?诵读经典,可以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把别人的好作品融会贯通后,变成自己的东西,逐渐形成自己的能力。诵读经典,不失为我们语文教学的一个好途径。经过几年的探索实践,我在教学中以经典美文诵读作为研究的突破口,破解了当今学生“读书苦,苦读书”的现状,走出了一条快乐阅读之路。

一、诵读经典的意义:

1.造成气氛,激发兴趣

课前10分钟,带领学生在轻松愉快没有压力的氛围下进行读经,甚至把读经作为班级集合的一种信号,不仅有利于学生积累知识,且书声琅琅,情绪昂扬,造成了课堂上应有的文学气氛,有利于集中注意力,上好语文课。同时,多次的这样训练,潜移默化、熏陶感染,可激发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2. 积累语言,培养语感

念中国诗词,能让学生感受文字的节奏、音乐性和灵敏度,这真是人生的一大享受。好文章诵读得多,灵巧的修辞、畅达的造句,铿锵的声韵,周密的谋篇,口诵心维,不知不觉,变成自己能力的一部分,在写作教学中也可提供有关诗词为写作引用材料,使之联系所写内容,体会意境、感情,达到借鉴、练笔目的。

3.陶冶情操,端正品行

背诵最有价值的经典,如我们让学生吟咏背诵的《三字经》、《论语》,趁学生心性纯净时,常常耳濡目染于圣贤光明正大的智慧思想之中,以潜移默化其气质。经典的价值要将随伴其人生经验的成长而如吐芬芳,绽放光明,能扶持他克服人生的逆境难题。而长期的诵读薰习,可养成他阅读古文的能力,那么,中华文化的智慧宝藏,将任其悠游探取,必可陶冶他的性灵,开阔他的心胸,端正他的品行。

二、诵读经典的内容

在广泛开展诵读经典活动中,要做到读有所依,读有所序,读有所据。读书并非越多越好,不能只求数量不谈质量,而是要让各个层面的学生都找到适合自己的书去阅读,并逐步积累、层层上升。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每学年,每位学生定出最低要求,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努力实现差异诵读、弹性诵读,使每个学生都能够读有所得。教师在选择诵读文本时,应注意以下原则:

1.人文性。在经典诵读活动中,我们既注重增加学生的文化积淀,更注重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首先,挖掘古诗文的人文内涵,突出诗情画意;其次,让学生选出喜欢的诗句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学会欣赏、体验其中细腻的情感,从而陶冶情操,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

2.艺术性。许多古诗文都有非常形象的意境描写,如果在阅读过程中注重启动视觉和听觉多个感官通道,选配合适的音乐和画面,营造生动逼真的艺术场景,就能激发学生的丰富情感,让学生徜徉在诗的海洋里乐此不疲。如情境吟诵、配乐吟唱就是经典与艺术的完美融合。

3.生活性。生活是学生学习的源头活水,要鼓励学生学以致用。通过诵读,学生往往会在不经意间吟出几句经典诗文,或描述事物,或发表议论,或抒发感情,虽不一定贴切,却着实令人欣慰。如,当教师提醒大家看书要有思考时,有的学生马上会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以此来为教师总结。在学生的作文中,更是时常出现经典的语句。

三、诵读经典的方法

“普通人只用了自己实际记忆能力的10%,其余的90%都被浪费了,其原因在于他违反了记忆的自然法则。”(心理学家卡尔·希修教授语)也就是说记忆的方法好坏直接影响学生记忆的效果。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指导学生进行诵读,从而提高诵读效率。

1、化整为零,步步为营

有些文章较长,同学们背诵时不妨化整为零,再各个击破。这样段段背、段段清,做到步步为营,最后再化零为整,“组装”成篇。如背诵《道德经》时,开始可以“化整为零”,让学生在课外每天背两章,八十一章就可以在四十天里完成。再花十五天时间把它们化零为整,“组装”成篇:首先让学生一天复习十章,要求连起来背,八天完成,然后用四天让他们二十章连起来背,再用两天让他们四十章连起来背,最后一天背诵整篇《道德经》。这样,一本《道德经》就可以在五十五天里诵读成功,里面所包含的道理足以让他们终身受用。

2、以写助读,感官兼用

俗话说,眼看十遍,不如手抄一遍。如果诵读时一边读一边写,读读写写,这样就能调动眼、口、手、脑等多种感官的参与。这种方法还能为默写打下坚实的基础。正如朱熹所说:“余尝谓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3、游戏诵读,寓教于乐

喜欢做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如果把古诗文诵读有机地寓于游戏之中,就能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学生一边玩一边读,既能消除学习的疲劳,又能激发学生诵读诗文的兴趣。

4、按图索“意”,读图背文

古诗词韵律、意境感很强,每一首诗都是一幅画,都是一首用心吟唱的歌。因此,在古诗词诵读中,我们不再单纯地向学生呈现文字,而是制作生动形象的课件,把文字放在画面中,同时配以与诗境、诗情相通的背景音乐。这时的古诗词,不只是文字,而是从视觉、听觉上同时作用于学生大脑的一个立体化的事物。这样一来,诗情、诗境在画面和音乐的作用下形象化、具体化了,学生反复诵读就会自然而然地入情、入境,轻松地读出诗的味道、诗的情感和诗的美感。这样的诵读,如同欣赏一幅画、聆听一首歌,快乐而令人陶醉。可见,在诵读中用艺术手段创设意境,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经典情感文章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 经典美文鉴赏 写作能力

经典美文鉴赏主要是通过对文学作品的阅读与思考,从而使读者产生不同的艺术思维的过程,也可以说,美文鉴赏的过程是一个思维活动的过程。读者将美文视为一件艺术品,通过对作品的阅读与思考,与作者产生精神上的共鸣,达到身心愉悦的状态。在当前的高中语文教学活动中,美文鉴赏已经成为了一项重要的内容,其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在文学作品的欣赏和阅读方面的能力,同时在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方面更具有较大的推动作用。

一、高中教学中经典文学鉴赏的意义

经典文学鉴赏以经典的诗文为主要的鉴赏对象,这些诗文中往往包含着较多的民族情感和精神,同时更包含了我国古老的文化精华,因此,对于经典诗文的鉴赏也成为现代语文教学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对经典诗文的鉴赏,能够使学生对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同时能够扩展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抒发自己内心情感的欲望,这样便能够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同时,通过对经典诗文的鉴赏,能够促进学生文化素养的提升,使学生对社会和人文有更全面的认识,充满对生活的积极态度,为学生的心灵健康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高中阶段是学生学习的关键阶段,处在这一阶段的学生大多对于经典美文有着较大的兴趣,他们乐于阅读和记忆,希望通过经典美文的鉴赏功能的实现,来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并且产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二、经典美文鉴赏与写作能力的融会贯通

在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活动中,写作能力的培养并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教师往往将教学的重点放在教材上,对于教材中的字段篇章进行详细的讲解,但是却因此而占据了大量的时间,忽略了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同时,很多教师针对学生的作文习作,只是简单地布置写作作业和修改,却完全没有将更多有效的教学方法融入写作教学,所以容易导致学生失去对写作的兴趣。这种现象的存在,使得很多高中生在写作能力方面都偏低。所以,如何通过有效的方法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就成为了当前一项重要的内容。从美文鉴赏的角度来说,其与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融合,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培养学生主动阅读和主动写作的能力。通过对经典美文的鉴赏,使学生对文学作品有更加深入的认识,同时从中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情感表达,这样学生在写作时便能更好地运用情感,将自己的情感通过写作全面地表达出来。而教师也需要注重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挖掘生活中包含的各种情感价值,并且鼓励学生运用到写作中,将有利于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

第二,在进行美文鉴赏的过程中,要更多地开展演讲等形式的活动,将阅读与写作有效地结合,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为学生提供更多展示自己的空间,学生对于写作的兴趣将会大幅度提升。只有将学生的意愿放在首位,才能让他们从自己的内心世界出发,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这样语言也就自然变得通顺和流畅,有利于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

经典情感文章范文第4篇

婴儿靠优质乳汁的哺育发能健壮,青年靠精神食粮的丰富方能长足发展。古往今来,无论哪一个朝代,阅读是获取精神养料的极其重要,极其有效的途径。

处在学生时代的我们,对自然、社会、文学艺术、古代、现代的、东西方的读物,都要有所涉猎,开阔视野,这对我们十分有利。对于我们高中生来说,学习繁重,一定没有时间去阅读大量的书籍。所以《走进经典》一书就是为我们高中生度生订作的。它让我们轻松地去阅读,获取全面的知识,作为我们高中生,很有必要去读这本书,它会让你受益菲浅。

《走进经典》的编者们有这样一个信念:让学生以最少的时间获取最大的效果。所以,这书没有从文学史的角度,也没有从科学史的角度去编排,它的特点是“散”,意在让学生广为涉猎,接触不同的知识。

我手中的这本《走进经典》编排上分20个部分,有浪漫诗情,盛唐之音,至美纯情,纯真年代,品味苦难,挑战生活,科学精神,……

在每一章节前,都有一段文字介绍标题的含义和所例文章的特点,在每一章节后,都有“知识卡片”介绍所例范文的作者的情况和作品的内容。这种编排,让我对此书很有兴趣,为它的创意,更为书中的内容。

在“浪漫诗情”这一部分里,摘抄了徐志摩的诗,“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我是在梦中,在梦的轻波里依洄”夜阑人静,我品着香茗,默默地念着这首诗,一丝伤感,一丝宁静,感受着那份诗情,那份浪漫,那是一种美好的感觉。

在“刀光剑影”中,节选了二月河的《雍正王朝》,看着作家笔下的这一王朝,又回想着历史上的这一时期,感觉到了一丝差异,不过二月河的《雍正王朝》更能打动我,使我震撼,让我感受清王朝卓越的历史。

在“源头活水”中,摘录了中华五千年诗歌的源头。“诗经”中的经典,诗经的诗句朗朗上口,歌颂的都是最平实的东西,五千年之诗国皆饱受“诗经”的滋润哺育,我不禁也念到“兼葭苍苍,白露为霜”……谁说历史与现代不能相容,五千年风雨过后,我们依然能从中读出那永不干枯的文化血脉,

在“荒诞的存在”中,我接触到了从未涉猎的荒诞剧。没有完整连贯的剧情,有的只是零乱的舞台形象,令人摸不着头脑的胡言乱语,极度夸张,违反逻辑的行为状态,这就是荒诞剧,不过,看了两则莫名奇妙的荒诞剧节选后,细细回味,倒也能感受到这所要表现的主题。这些看似乱七八糟的闹剧也有另一层含义。

在“守望蓝色”中,介绍了专家对海洋研究的成果。两篇既有科学性又有文学性的文章,介绍了海洋的生物,海洋的资源。我通过这些文章守望大海,守望蓝色的大海就是拥抱希望,放飞梦想。

经典情感文章范文第5篇

关键词:语文教学;古诗词;精神成长;乐趣;探索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32-0075-01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教学之思想境界。语文教学必须从学生心灵成长的角度,让古诗词阅读教学为学生开启人生的幸福之门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弹奏”经典乐章需让学生听出乐趣

在语文教材的古诗词中,唐朝的作品比较多。这些古诗词充盈着丰富的人文色彩,语言生动、形象,节奏韵律充满美感,学生读起来朗朗上口。在教学和相关的课外阅读活动中,学生都比较喜欢这些脍炙人口的诗词。但我们发现,由于小学生比较欠缺抽象思维能力,其形象思维也处于比较低的水准,尤其是学生能力参差不齐,就会出现对诗词理解不到位等一系列问题。针对这种学情,教师所进行的一系列教学活动,就应不仅仅让学生只是简单意义上的听课,更要让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经典诗词的意韵之美。譬如,在教学《江南》和《春晓》时,我选择了一些与此诗情感基调相一致的曲子,在播放诗句的同时也播放乐曲。在这种情境的渲染和引导下,学生则不再只是简单而枯燥地听诗句,而是意趣盎然、诗情画意地欣赏着、想象着诗句所蕴含着的意义和韵味。让学生进行自由朗读时,也同样配置相应的乐曲,使学生在朗读时产生一种愉悦的感觉,产生一种贴近诗境的感觉,这就是人们所推崇的一种俯而读、乐而思的诵读境界。在小学阶段,学生的阅读感受,不应是那种“囫囵吞枣”式的逐字逐句的领会,应当是让学生真正地用心领悟,领会到古诗词所蕴含的意韵之美。

二、“弹奏”经典乐章需让学生生发出感受

古诗词教学,从一定意义上说,需要考虑学生心灵窗户的开启和情感世界丰盈的相关问题。学生通过古诗词学习,达到开启心灵窗户和情感世界丰盈的目的,不是教师强行灌输所能达到的,而是需要学生去自我生发一定的感受。鉴于小学生的阅读水准和能力,以及生活阅历等多方面因素,小学生所生发出来的一些感受极有可能不是特别积极、健康的,但应当说这属于正常的,教师在教学中遇到这种情况也不要大惊小怪。在教学中,我所采取的策略仍然是以学生的读为主,仍然以学生的自读为先。通过教学实践发现,只要让学生多读,学生所产生的感受还是基本可以趋向合理,甚至是某种意义上的一致的。譬如,教学陆游的《示儿》时,《示儿》是一首充满爱国情感的诗,学生在比较充分的阅读后,读出了不少自我意义上的感受,令人欣喜的是学生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尤其是对作者所抒发的爱国情怀,大家的看法不尽一致。有学生认为是悲愁的,有学生认为是悲怆的,还有的学生认为是悲壮的。孰是孰非?我没有立刻加以评说,而是让学生继续进行诵读。诵读的结果比较令人满意,因为学生不但抓住了“万事空”,而且抓住了“北定”后“家祭”时“烧纸钱”的“勿忘”之嘱托,感受到陆游之“悲”后所体现出来的“乐”,因为陆游胸怀着“王师北定中原日”的坚定信念。教学实践说明,“弹奏”经典文学乐章,需要让学生生发出真实的感受,学生也是完全可以生发出感受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无需去越俎代庖,多重性的越俎代庖反而会制约学生的阅读感悟。

三、“弹奏”经典乐章需让学生体悟出情感

入选小学语文教材的一首首古诗词,可以说是一曲曲比较切合学生生活实际的乐章。但由于时代的变迁,一些生活方面的经历距现在小学生比较久远,让学生生发出比较强烈的情感,会有一定的困难。古诗词教学,突破教学重难点的办法是多于困难的,教师所常用的办法是寻求作者所产生的作诗灵感。应当说,学生耳熟能详的古诗词,都源于古代诗人所涉猎的生活,都是诗人受生活的触发所生出的灵感所致。那么学生的古诗词阅读乃至于欣赏,也应当与学生生活的外延相当,也就是说,教学时应尽可能地回归小学生的生活。譬如,在古诗词教学中,应帮助学生将相应的生活与诗词所描写的内容建立起联系。当学生涉猎一定的生活活动时,可以让学生去吟诵相应的古诗词。在这样的情境下,学生能比较实在而又比较理想地悟出诗人的情怀。譬如,清明节学生们都要陪着自己的长辈去祭扫先辈,那是一种怀念和纪念,就让学生诵读《清明》,学生就会生发出诗人当时的情怀,甚至能够因此而生发出对先辈的情怀。譬如,可以组织学生去郊游,虽然学生的准备工作做得非常充分,但也不可能做到完美无缺。当学生在郊游中遇到不顺时,则可以让学生吟诵那篇脍炙人口的《游子吟》,学生会因此而生发出强烈的母子情。学生的情感,不是靠简单的呼唤就能生发出来的,而是必须依赖于古诗之生活外延与学生生活外延的完美结合,这就需要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不能仅仅停留在阅读层面上,而是要通过与学生生活、情感建立起联系,从而使学生体悟出诗词中所蕴含的情感。

四、结束语

“弹奏”古诗词经典乐章,促进学生成长,应当多去关注古诗词充满激情的诗韵,还应当注重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心之和谐,需要教师从多个角度和层面去思考,并科学应对。

参考文献:

[1]朱卫卫.古诗教学:弹奏在儿童心灵上的经典乐章[J].小学教学研究,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