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会展服务

会展服务

会展服务

会展服务范文第1篇

会展服务礼仪介绍

会展服务礼仪可分为日常交际服务礼仪和公共场合的交际服务礼仪。日常交际服务礼仪主要指在非正式的会展服务场合的仪式和礼节,主要包括服务人员仪表仪态礼仪规范、接待礼仪、客户服务礼仪等。会展服务礼仪规范主要面向对象有:会展、旅游等行业管理人员、营销人员、接待人员等广大从业人员。

会展服务礼仪与礼仪有着密切的关系。礼仪是会展服务礼仪的基础和内容。会展服务礼仪是礼仪在服务过程中的具体运用,是礼仪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体现会展服务的具体过程和手段,使无形的服务有形化、规范化、系统化。会展服务礼仪的实际内涵是主办方或承办方在会展前的策划和准备、会展期间的实施以及会展后续服务过程中展现出的一种行为规范。

在会展活动过程中一系列的礼仪服务。包括展前展中展后三部分中一个会展人员所要提供的礼仪服务。就是会前的准备,会中的接待服务,会后的整理。举个例子,展会开始时,开幕式的举行,参展商的接待,记者媒体的接待等都需要会展人员的礼仪服务。

会展服务人员形象礼仪

在整体形象、待人礼貌、解说技巧等三个主要方面,参展单位尤其要予以特别的重视。

一、塑造整体形象。在一般情况下,要求在展位上工作的人员应当统一着装。在大型的展览会上,参展单位若安排专人迎送宾客时,则最好请其自穿色彩鲜艳的单色旗袍,并胸被写有参展单位或其主打展品名称的大红色绶带。全体工作人员皆应在左胸佩戴写明本人单位、职务、姓名的胸卡,礼仪小姐可例外。按照惯例,工作人员不应佩戴首饰,男士应当剃须,女士则最好化淡妆。

二、要时时注意待人礼貌。参展单位的工作人员都必须真正地意识到观众是自己的上帝,为其热情而竭诚地服务则是自己的天职。展览一旦正式开始,全体参展单位的工作人员即应各就各位,站立迎宾。不允许迟到、早退,无故脱岗、东游西逛,更不允许在观众到来之时坐、卧不起,怠慢对方。

当观众走近自己的展位时,不管对方是否向自己打了招呼,工作人员都要面含微笑,主动地向对方说:您好!欢迎光临!随后,还应面向对方,稍许欠身,伸出右手,掌心向上,指尖直指展台,并告知对方:请您参观。当观众离去时,工作人员应当真诚地向对方欠身施礼,并道以谢谢光临,或是再见!

三、要善于运用解说技巧。在实事求是的前提下,要注意对其扬长避短,强调人无我有之处。在必要时,还可邀请观众亲自动手操作,或由工作人员为其进行现场示范。不过,争抢、尾随观众兜售展品,弄虚作假,或是强行向观众推介展品,则不可取。

会展服务仪态礼仪与训练

仪态指一个人在他的行为过程当中的姿势和风度。会展场所,服务人员的仪态体现的是厂家的风范,如何走,如何站,如何正确运用手势等都需要有所规范。以下是对会展服务人员仪态的规范与训练要领,通过学习帮您提升会展服务质量。

走姿:如风一样的轻盈

基本要领:

上身挺直。

走动中肩部不要摇晃。

小腿挺直,脚后跟先着地,切忌膝部力量过松,造成身体上下颠动。

两手轻握拳,两臂随步伐有节奏的在两侧轻轻摆动,下颌微微后收,视线平视,不东张西望。

按照自己的步伐有节奏的前行。步度前脚脚跟于后脚脚尖的距是一至一个半的脚长。步位两脚顺着一条真线前进。

站姿:如松一样的挺拔

基本要领:

两脚跟相靠,脚尖分开45度至60度。

两腿并拢立直,身体重心放在两脚上。

腰背挺拔。

收腹挺胸、抬头、脖颈挺直。

双目向前平视,微笑,微收下颌。

手势:引导时会用到手势

基本要领:

在领路和引方向时要注意手指自然并拢

掌心向上,以肘关节为支点

指示目标,不能以食指来指指点点

领路时应与顾客保持2~3步的距离,领路员应在客人右前方2~3步,到拐角处稍做停留,等待客人。

表情:目光和表情

基本要领:

目光:放松精神,把自己的目光放虚些,不要聚集在对方的某个部位,而是好像笼罩在对面的整个人。

嘴:微笑不露牙齿,嘴角的两端略起,发自内心,自然坦诚,切不可假笑。

会展服务内容介绍:

对会展服务流程的了解也很重要,掌握细节,才能使服务做的更到位,更容易留住客户。

会前准备:

需要有专人协助客户实地考察工作。包含吃、住、行、游、购、娱。

及时准确提供机票、火车票、酒店信息。

代订会所需的音响、灯光、摄影等设备。

提供平面立体、AV设计。

会中服务:

提供专业外语翻译,摄像,礼仪公关和文秘服务。

免费提供经验丰富的接待人员全天协助会务工作。

会议期间可为VIP客人提供特殊照顾和服务。

向参会人员提供全市范围内机场、火车站接送服务。

提供会议期间以后勤保障工作和的协调服务。

会后总结:

对参会代表的会后旅游考察工作进行合理安排。

会展服务范文第2篇

展会服务合同范文1甲方:

地址:

乙方:

地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及相关法律法规,遵循平等自愿、公正和诚实信用的原则,订立本合同。

第一条、人员指定

第二条、项目内容

甲方委托乙方负责完成等服务工作。

第三条、合同费用

本合同总金额(含税)为:元,人民币金额(大写)元,此总金额是乙方履行本合同的所有费用,甲方无须另行支付其它任何费用。

第四条、合同期限

自年月日始至年月日止。

第五条、费用结算和支付

1、费用支付:

支付方式:现金 支票 汇款 汇票

首付,甲乙双方签订合同后,甲方在 个工作日内支付乙方单站%费用;

尾款,所有项目及服务完成后,于甲方活动结束后个工作日内,乙方向甲方提供内容相符之有效发票,甲方在收到合规发票后 个工作日内向乙方支付剩余款项。

2、所有结算按实际产生为准。

3、甲方开票资料信息如下:

公司名称:

纳税人识别号:

地址、电话:

开户行及账号:

4、乙方的银行帐户信息:

开户名称:

开户银行:

帐号:

发票类型: 增值税专用发票 增值税普通发票

开票内容:会展服务费 展览展示服务费 服务费

第六条、甲方的权利及义务

1、甲方有权随时要求乙方向甲方汇报委托业务履行情况,有权监督乙方业务执行。

2、负责监督、检查乙方提供服务的工作进度、质量情况。

3、按合同约定向乙方支付相应费用。

第七条、乙方的权利和义务

1、乙方有权按合同约定向甲方收取本合同规定的各项服务费用。

2、乙方保证其具有履行本合同项下委托业务所必须的相应资格、资质,并有义务按照甲方的要求提供相关证明文件。

3、未经甲方事先书面同意,乙方不得将本合同项下委托事项全部或部分转委托给第三方,不得使第三方承继本合同项下乙方权利和义务。

第八条、违约责任

1、甲方在超过约定支付时间不支付费用的,乙方可向甲方发出要求付款通知,甲方收到乙方通知后仍不能按要求付款的,可与乙方协商签订延期付款协议,经乙方同意后可延期支付,否则乙方有权依法追索拖欠款。

4、在乙方提供服务过程中,由于乙方原因造成甲方及其人员或第三方人身及财产受到侵害的,由乙方负责解决及承担全部责任,并赔偿甲方(含甲方向甲方客户承担的法律责任而产生的损失)及受损害的第三方所遭受的一切损失。

5、因乙方违反本合同的其它约定而造成的所有损失由乙方负责赔偿并承担由此对甲方造成的一切损失。

第九条、保密义务

1、乙方应保证对本合同的所有相关内容及其在本合同订立前和本合同期限内所获知的甲方及甲方客户的保密信息(包括但不限于生产、经营、管理、科研、技术、营销、发展规划等)负有保密义务,未经甲方事前书面许可,不得将上述信息用于本合同目的之外; 除为履行其职责而确有必要知悉保密资料的乙方工作人员或其他第三方外,乙方不向其他任何人披露上述信息,且乙方应确保上述人员承担与本合同约定同等严格的保密义务。

2、在合同期满之日起____日内,或经甲方提出要求后日内,除归还甲方的资料外,乙方应按甲方的要求将其他保密资料销毁。

3、如乙方违反保密约定,则乙方应赔偿由此给甲方所造成的实际损失。如有乙方委托的第三方参与的工作,乙方必须与第三方签署项目的保密协议,如因第三方造成泄密,乙方对甲方的经济损失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4、无论本合同因何种原因终止,本保密条款依然有效。

第十条、不可抗力条款

1、本条所称“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因素。

2、因不可抗力因素导致的甲乙方未能按本合同约定履行相应的权利义务的,甲乙双方免除相应的责任,但双方应采取必要的措施以减少造成的损失。出现不可抗力情形的一方,应在不可抗力发生之日起_____日内向对方发出出现不可抗力情形的书面通知,并提供相应的证明;因不可抗力导致通知困难的,应在困难消除或不可抗力情形结束后的_____日内进行书面通知并提供相应的证明。

3、不可抗力因素消除后,双方应立即进行磋商,就不可抗力所造成影响程度甲方有权决定是否继续履行或者终止本合同。如果甲方决定终止合同,如甲方已经付款,乙方应在扣除实际发生的有确切合法有效单据证明的费用后在____日内向甲方返还余款。

第十一条、法律适用与争议解决

1、本合同的订立、效力、解释、履行和争议的解决均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

2、关于因本合同引起的、以及与本合同相关的一切纠纷,甲乙双方应友好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甲乙任何一方均可向甲方住所地有管辖权的法院提起诉讼。

第十二条、其他

1、本合同经甲乙双方授权代表签字并盖章生效。本合同壹式份,甲方执贰份,乙方执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2、对本合同的任何变更或补充,须经甲乙双方协商一致,并另行签订书面补充协议。

甲方(公章):_________乙方(公章):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签字):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签字):_________

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展会服务合同范文2委托单位: (以下简称甲方)

施工单位: (以下简称乙方)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有关规定,经甲乙双方协商就本次设计施工等有关事项达成以下协议:

一、工程概况:

1、甲方委托乙方负责凯凌缝纫机械的展位搭建工程。

2、施工日期:20xx年10月18日至 20xx年10月20日

3、施工地点:宁波国际会展中心5号馆

4、验收时间:20xx年10月20日

5、撤展时间: 20xx年10月24日中午

二、工程项目及报价:

1、施工内容:严格按照报价单所列的项目施工。

2、施工形式:现场组装。

四、质量验收

乙方应严格按照双方最终确定的图纸及材料施工,并随时接受甲方的检验,为甲方提供便利条件,同时承担由自身原因导致的返工、修改的费用。 乙方施工质量应结构牢固,保证正常的使用安全。

五、工程支付

1、工程款数:按双方最后确认的图纸为准,总计工程款人民币:叁仟陆佰元整¥3600元整。验收当天验收合格全额现金支付。

2、清场押金由甲方负责。

六、乙方接受委托后,双方应做好如下协调工作:

展览期间,乙方指派一名负责人全程到场,以维护展位的安全及展示效果。

七、 双方责任:

(一)、甲方责任:

1、甲方负责设计方案的确认;

2、甲方负责工程进行过程中的协调配合工作;

3、甲方按合同规定日期付款;

(二)、乙方责任:

1、乙方负责项目方案的搭建及甲方确认后的具体实施;

2、乙方为甲方负责展台搭建、展会期间的维护。

八、违约责任:

1、甲方违约:

甲方必须按时支付工程款,否则乙方有权停止工程,所产生的一切后果,由甲方自行承担,乙方不负任何责任。

2、乙方违约:

因乙方无故不履行合同、或因乙方原因造成合同不能继续履行的,由乙方赔偿甲方由此造成的损失,同时乙方承担违约责任,乙方向甲方支付违约金,违约金计算标准为工程费的100%。

九、合同纠纷解决方式:

合同纠纷解决方式为合同仲裁。

十、合同生效及终止:

1、本合同一式两份,双方各执一份并具同等法律效力,自双方人签名盖章即时生效。

2、乙方收到全部工程款额后,本合同即告终止。

十一、 补充:

本合同未尽事宜由甲乙双方协商确定,并形成书面协议作为本合同附件执行,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甲方(公章):_________乙方(公章):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签字):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签字):_________

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展会服务合同范文3甲方:

地址:

电话:

乙方:

地址:

电话:

甲乙双方就乙方为甲方提供展会设计制作策划服务事宜,经友好协商,本着平等互利的原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达成以下协议:

一、 合作内容

乙方为甲方在年月日举办的活动提供展览展示服务,主要服务内容为。

二、 服务金额及付款方式

1.1 合同总金额:,大写人民币;

1.2 付款方式

1.2.1 甲方在年月日前向乙方支付合同总额的

1.2.2 展览结束后10日内向乙方支付合同总额另外50%,即

1.3 乙方指定账户信息如下

账户名称:

开户行:

账户号:

三、 乙方指定联系人

1. 先生

2. 女士

四、 双方确认

1. 双方需对展览的相关设计签字确认,为保证展览如期举办,设计的最后确认日为年月日;

2. 若甲方在确认日后对任何设计做出修改或变动,且此修改变动将产生相应费用的,此费用应由甲方承担。

五、 双方的权利与义务

1、甲方权利与义务

1)甲方有权审核乙方的设计样稿,经甲方认可的稿件,创意、

2)甲方应积极支持乙方工作的开展,全力提供乙方所需的项目相关资料、对于乙方提交的方案尽快确认或提出修改意见。

3)甲方对已签字认可的设计稿提出修改意见,使制作、时间延迟的,乙方不承担违约责任。

2、乙方权利与义务

1)对于甲方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的要求和行为,乙方有权拒绝。

2)除不可抗力外,乙方须按照合同约定保证品质和工作时间。

3)乙方对甲方所提供的资料负有保密的义务,并采取一切合理的措施以使其所接受的资料免于散发、传播、披露、复制、滥用及被无关人员接触。当合同终止之时,乙方返还或销毁甲方所提供的资料。 未尽事宜,双方协商解决,协商不成保留法院诉讼的权利。协议如有变更或补充,双方另行签定补充协议或备忘录,该部分与协议具有相同的效力。

六、 其他

1. 本协议未尽之处,双方可协商签署补充协议;

2. 本协议适用中国法律,与本协议相关的争议将由双方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由中国具有管辖权的法院管辖;

3. 本协议自双方签定之日起生效,本协议一式四份,甲方两份,乙方两份。

甲方(公章):_________乙方(公章):_________

会展服务范文第3篇

一、引言

我国已进入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全面并轨和衔接时代,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基本实现,公平和正义理念得到进一步体现。然而,当前以现金给付为主的保障方式在提升民众社会福祉水平时出现瓶颈。一方面,精神慰藉、能力提升和自我价值实现等高级需求得不到满足;另一方面,社会福利投入对经济的纯损耗破坏了社会和经济的协调发展。此时,处于社会福利高端项目的社会服务开始发挥其重要功效。社会服务供给能够满足民众社会福利高级需求,提升自我能力,实现人力资源质量的提升和社会整合,促进经济发展。可以说,社会服务是打破社会福利发展瓶颈的关键工具,也是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固有矛盾的破解之道。然而,我国社会服务体系建立在补缺型社会福利基础之上,缺乏前瞻性和动态性,是一种被动和消极的剩余型社会服务,且缺少科学理论指导。如今,发展型社会政策已成为西方福利国家社会发展的重要理论参考和研究范式。现代社会服务的发展性诉求和差异化需求,为社会服务和发展型社会政策提供了结合基础。社会服务的发展历程和发展型社会政策的发展趋势让二者在理念、对象、内容和目标方面实现了全面链合。通过将发展型社会政策的价值理念嵌入社会服务,以有效促进社会发展,对实现我国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和共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补缺:理论与工具的相遇

1.发展型社会政策的理论内核。发展型社会政策(social policy for development)是在发展概念和社会发展理念转变中催生的产物,可称之为社会发展(social development)、发展性福利(developmental welfare)、社会投资(social investment)、包容性自由主义(inclusive development)和能动国家(enabling state)等,[1]其基本理念是:关注对人力资本的投资,以及劳动力人群能否顺利进入劳动力市场;注重社会政策对于经济发展的贡献,强调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强调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二者的整合状态;认为社会政策是对社会的投资,是增强国家竞争力的手段;强调对于社会问题的“上游干预”,重视中长期战略。[2]发展型社会政策实现了多元视角的统一:第一,过程性和结果性统一。社会发展是以发展为目标的政策过程和社会福利途径,旨在改变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之间不均衡的扭曲发展现象。该过程是社会福利得以实现、需求得以满足、机会得到提供、能力得以增强的过程。第二,物质性和观念性统一。社会福利的实现途径以物质性和观念性的发展目标为最终追求,并整合以量化为标准的物质需求目标和以定性化为标准的观念需求目标。第三,建构性和工具性统一。发展的建构性作用旨在扩展个人基本公民权利,工具性作用旨在实现人类各种福利和机会权利。个体应是被充分赋权的主体,发展则可以被看作是扩展个人能力、权利和自由的一个过程,这与单纯将经济增长看成发展的狭隘发展观相异,经济增长应该被当作为个人扩展自由和权利的工具和手段。发展要求消除阻碍和限制个人自由、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发展本身具有价值,发挥着建构性作用和工具性作用。第四,差异性和整体性统一。扭曲发展的弊病就在于割裂了个体差异和整体发展之间的联系。社会发展倡导从人群和区域整体出发制定政策,并充分考虑个体的异质化特征,实施差别化政策。第五,干预性和包容性统一。发展型社会政策的干预视角和预防策略需要政府的主动介入,由于社会发展所处的时期具有“多元化”特征,涉及主体多元、手段多元、学科领域多元,因此应以包容性视角进行政策设计。第六,经济性和社会性统一。社会发展本身就具有经济发展的要素,具有经济目标和社会目标相融合的双重目标。只有以社会发展为福利途径才能较好实现经济效益。北欧福利国家的经验就是以发展型社会政策为指导,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实现了社会发展,并实现持续的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

2.社会服务概述。社会服务(social service)产生于19世纪的英国,又称为个人社会服务(personal social service),在北欧称社会照顾服务(social care),其实践起源于政府临时救助和社会慈善共同作用,理念来源于集体主义,目的在于缓解贫困、提高人们生活质量和社会融合的技能水平,从一开始便呈现出发展功能。社会服务区别于社会救助的经济给付(benefitincash),而是表现为以劳动形式为主的服务给付(serviceinkind)。社会服务致力于实现全体公民特别是弱势群体的福祉,具有福利性;其隶属于公共服务(public service),是有别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现金公共救济的、以服务为主要给付方式的公共服务类型,其服务对象不具有排他性,而具有公共性;社会服务的对象是从特殊群体向全体公民过渡的过程,服务理念是从基本温饱型向权利发展型递进的过程,因此具有层次性;无论各国社会福利的“去商品化”程度如何,无论社会服务的供给主体是政府还是社会组织,大多数社会服务均是无偿或低偿提供给目标群体,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为目的而不是以营利为目的,因此具有公益性。

3.发展与服务之聚合。社会发展理念和途径最早产生于被殖民的第三世界国家。殖民地福利官员积极创新福利项目,如西非的扫盲项目、儿童项目和青年项目,以期通过社会服务供给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这是发展性社会政策和社会服务相遇的雏形,由于社会发展理论和现代社会服务体系均未建立,故而结合并未形成长效机制。随着福利国家向社会投资国家转型,发展型社会政策理念逐渐成为时代主流,并在社会服务的实践中融入发展理念,社会政策工具开始结合消费性和投资性两种社会资源,综合运用矫治性和发展性手段来实现发展的过程性和结果性相统一。 社会服务在欧洲福利国家危机后经历了短暂的投入缩减,之后在向社会投资的转型中,不断加大资金投入,扩大服务对象,提升服务质量。根据欧洲1995年和2011年社会给付占GDP比重的对比研究发现各国对社会服务领域的投入明显增加,不同福利体制下的社会支出比重均在不断增长,社会给付的社会服务导向性逐渐显现,社会投资中的社会服务比重不断上升,社会给付成为重点。[3]随着欧盟社会保护委员会 “普遍利益社会服务”(Social Service of General Interest,SSGI)理念的提出,社会服务从专门针对弱势群体的帮助转向了对所有人的社会保护,服务对象、资金供给、服务递送均具有了社会性和公益性特征,体现了团结性、可及性、有效性、平等、民主等原则。[4]可以说,在福利国家社会服务实现了对象的全民化、服务供给主体的多元化、服务手段的预防化、服务价值的权利化和服务结果的高效化。社会服务开始在实际的操作中引入发展型社会政策相关理念。反观国内,长期以来我国社会服务重视不足,缺乏相应的理论指导,还停留在对需求的临时性应急满足层面,而没有形成稳定的预防性制度安排;社会服务的对象停留在老年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并未向所有公民提供;社会服务的供给由政府全权负责,治理思想体现不足,社会服务经常与公共服务混用;社会服务的目标呈现出补缺性和救济性特点,并未反映出社会服务的发展性和权利性需求。因此,运用发展型社会政策的理论体系为社会服务提供理论指导和价值导向,不但是理论的丰富和再发展,也可为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提供一条可行路径。同时,现代社会服务的发展为发展型社会政策提供了政策工具。二者的相遇具有一定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三、链合:发展型社会政策与社会服务的内生逻辑

1.理念链合。发展型社会政策以集体主义和社群主义为共同理念,强调通过制度设计和集体行动进行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的干预,这与社会服务中服务给付形式的集体主义精神相链合;发展型社会政策通过发展的手段实现公平,通过社会政策实现经济发展,达成工具性价值和目的性价值相统一。社会服务从其起源之初就融入了发展的观点,力图通过发展的手段以实现弱势群体走出弱势、走出贫困、融入社会。以发展的手段实现弱势群体平等价值,体现了发展型社会政策与社会服务的工具性价值和终极性价值的链合;发展型社会政策不是建立在资源分配基础上的静态方法,而是建立在对社会变迁动态需求之上,致力于培养个人能力,提高所有人的生活水平。社会服务亦是随着经济水平发展满足个人不同类型的服务需求,通过社会政策和社会项目的实施成功消除贫困,满足社会需要,以期在动态中实现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和谐一致,解决贫困和社会剥夺问题。

2.对象链合。发展型社会政策倡导社会福利的普惠性和包容性。从发展型社会政策在世界范围内的实践项目中,我们发现其重点关注的对象主要集中于儿童、妇女、老人、残疾人、失业者、移民及其这些人群的家庭,通过社会投资有效促进社会整合、降低社会排斥、减少社会贫困、减轻代际贫困。在普惠性和包容性框架内,发展型社会政策已经将社会福利的受益面扩大到全体公民,在对特殊群体进行功能补偿的同时,提升所有人的福利和能力。社会服务的发展在服务对象方面也表现出了从“残补型”向“制度型”的转变。不谋而合的是,社会服务的发展历程也经历了服务对象从弱势群体个体扩展到弱势群体的家庭,再到全体社会公民的过程。社会服务和发展型社会政策在对象方面均在重点帮扶弱势群体的基础上惠泽全体公民,体现出了普惠性和包容性,实现了二者的对象链合。

3.项目链合。发展型社会政策在政策项目实现中强调方法的预防性、措施的主动性、投资的社会性、劳动市场的灵活性、社会投资的生产性,变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尽量减少直接的经济资助,最大限度地实施人力资本投资。从欧美社会投资实践可以看出,发展型社会政策的项目主要集中于:以照护为主的基础性发展项目,包括儿童、老人和残疾人照顾服务,实现弱势群体身体机能康复;以培训为主的能力增强型发展项目,包括儿童学前教育、妇女职业培训、残疾人就业培训和失业者培训等,实现人力资源增值,促进经济增长;以咨询为主的调适性发展项目,包括婚姻家庭咨询、社会适应咨询和政策法律咨询等,实现弱势群体的社会整合,降低社会成本;以资产建设为主的自立型发展项目,如:创业服务、金融服务、个人发展账户服务。而社会服务从其诞生到繁荣也经历了救济模式向投资发展模式的过渡,项目更加丰富化,手段更加多元化。现今,各国社会服务的项目主要包括:居家照顾、家庭服务、职业培训、职业恢复、咨询服务、精神健康照顾、扶贫项目开发等,均具有发展性的意义,更具有科学化和专业化的视角,从本质上与发展型社会政策实现了项目链合。

4.目标链合。发展型社会政策旨在重塑公民自我能力和生产能力,提出“无责任即无权利”,提倡政府的主体责任和公民个人责任相统一,从解放政治转向提供多种机会的生活政治,采取国家、集体和个人高度参与、共担风险的积极福利的社会政策。积极性框架则主张“公平责任权利”的福利哲学与“福利需要发展”的理论基础,[5]强调权利与责任的平衡,强调福利的接受与贡献关系,强调社会资源分配与正义的共存,提倡建立一种权利与个人责任紧密联系型的福利制度。[6]现代社会服务在项目拓展方面,越来越倾向于提供具有发展功能的就业服务和资产服务等,社会服务的目标更具有发展性和赋权性。社会服务供给倾向于服务对象的劳动参与,提升人力资源质量和社会质量,实现社会成员有效参与社会生活,实现社会整合和社会包容,保障公民基本权利。同时,强调公民“可行能力”提升和社会贡献,并在接受服务的过程中助人自助,充分赋权,最终实现社会融合。现代社会服务理念的发展性,实现了与发展型社会政策目标的有效链合。

发展型社会政策与社会服务内在逻辑图四、嵌入:发展型社会政策与社会服务的外生逻辑

协调发展的政策背景和社会服务发展的时代诉求,要求发展型社会政策为社会服务的发展提供一种研究范式和理论视角,构建一个发展战略框架,这成为发展型社会政策思维嵌入社会服务的外生逻辑。

1.多元主义视角嵌入。发展型社会政策是一个目标多元化、内容丰富化和手段多样化的多元政策系统框架。目标多元化体现为:贫困缓解生计维持能力增强社会融合人权保障社会公正维护国家竞争力提高,此目标框架具有多样性和递进性特征。现代社会服务最突出的特征就是服务对象的差异化和个性化特征,在服务供给中需要发展型社会政策的多元化目标嵌入以实现服务优质化;现代社会服务的科学性和专业性特征,使其服务内容更趋丰富化。通过“发展型”理念的嵌入将丰富社会服务内涵,社会服务被赋予了社会发展和社会整合的功能,其内容丰富化特征更加明显,涵盖了照顾、咨询、教育、康复等范围;在发展型社会政策嵌入社会服务后,其积极福利的发展观点开始运用多样化的手段激活个人潜能,包括服务供给、环境改造、能力建设、权利维护等。发展型社会政策多元主义视角的嵌入让社会服务更能适应社会福利模式的转型。

2.合作主义视角嵌入。信息社会打破了等级式和垂直式秩序,而以网络式多中心秩序取代之。阶层和阶级构成的社会结构将被由个人主体组成的网络式结构替代,治理主体的多中心化将打破社会主体的治理边界,在合作伙伴关系的基础上实现多元共治。发展社会型政策视角下的社会服务就是要将合作主义嵌入其供给主体,实现多中心合作治理模式。这要求,社会服务的责任主体间形成合作伙伴关系,国家、社会、家庭和个人在各自擅长的领域各自发挥优势,并在实践中相互合作;政府发挥监管主体优势,营利组织发挥效率主体优势,志愿组织发挥志愿主体优势,家庭发挥基础主体优势,社会服务的各供给主体相互合力形成合作伙伴关系;政府承担资金供给主体责任,并积极培育公民责任和志愿意识,扩大社会捐赠面和慈善捐款贡献率,规范服务收费管理,形成政府主导、社会捐赠和服务收费相融合的资金供给主体合作伙伴关系。

3.整体性视角嵌入。在理论层面,发展型社会政策不是单一理论视角而是综合理论视角,梅志里称之为整体性社会政策,这是国家主义、个人主义和社群主义范式的融合。[7]国家主义强调政府在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以及社会管理方面的重要作用;个人主义认识到市场和民营部门对提高经济效率、满足人的基本需求是非常必要的;社群主义则重视积极的社区动员和民众在社会政策决策中的参与。[8]将发展型社会政策的整体性视角嵌入社会服务要求以一种综合的视角进行社会服务各维度间的整合。首先,实现社会政策和经济政策的整合。发展型社会政策将社会福利投入当作经济发展的促进措施,而非纯损耗。通过社会政策和经济政策的融合和补充,实现二者整合,在保证社会服务投入的同时实现经济增长;其次,实现社会资本和人力资本的整合。人力资本投资是发展型社会政策的核心,社会服务供给过程既实现了人力资本投资亦实现了社会资本增值。故而,社会服务应以社会投资为导向,以提高公民参与经济发展的能力为目标,提升社会质量;再次,各供给主体目标整合。政府、营利组织和非营利组织之间必须围绕社会整体目标展开合作,以保障服务有效供给。

4.“生产主义”视角嵌入。生产主义强调社会政策的制定将服务于经济政策,社会的发展以经济的发展为最终目标。后工业时代劳动力从制造业向服务业转移过程中,有一个生产率下降的长远趋势。这影响到经济增长。[9]加之福利国家的社会福利“去商品化”,加剧了福利国家危机。为了应对危机,发展型社会政策要求社会服务将“生产主义”思维嵌入其中。在该框架下,社会服务的供给应充分考虑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应以主动的态度回应经济发展中的社会问题,并引导人们积极处理危机,运用“再商品化”理念削弱人们的依赖意识,以发展的思维促进社会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降低社会服务缺失产生的社会经济成本。

五、以服务促进发展

发展应该是一个复合概念,除了包括经济发展外,还应该包括社会发展、政治发展、文化发展等要素相结合的协调发展。当发展型社会政策理念嵌入社会服务后,社会服务就具有了发展功能。

1.以服务实现社会福祉。社会服务最直接也是最原初的功能就是服务于社会大众,实现社会福祉。在剩余型社会福利制度下,社会服务的补缺性质表现出单一的救济功能,只能在有限的范围内实现社会福祉。在现代社会,人们意识到社会福祉的真正意义除了自身行动自由之外还包括自我能力的提升、自我权利的赋予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将社会发展理念嵌入社会服务就是将多元的社会福祉理念导入其中,以实现对服务的理论指导,达到社会福祉全面实现之目标。其一,通过照护服务、康复服务、居养服务等具有维持和恢复功能的服务保持基本生活能力;其二,提供家庭服务、儿童服务、心理服务和早教服务等具有咨询和教育功能的服务缓解家庭负担,增强社会参与和社会整合能力,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融合;其三,通过就业服务、技能培训、职业培训、创业培训和职业恢复服务等具有增强能力和奉献社会功能的服务来提高生活水平和实现自我价值;其四,通过法律咨询服务和维权服务等增强自我认知和赋权的服务提升民众权利意识、责任意识、身份意识和民主意识,保障人权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可见,通过“发展型”社会服务供给实现了贫困缓解、生计维持、个人增能、社会整合、国家竞争力提高的多元化、递进式多元福祉目标。

2.以服务提升社会治理能力。社会发展理念下的社会服务就是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操作过程体现。信息社会服务客体的差异化和个性化诉求趋势明显,政府只有将治理思维导入方可实现多元共治。通过社会服务实践中合作主义思维的嵌入,强化服务供给多元主体的合作意识,丰富社会治理理论体系,为社会发展提供实践经验。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建立合作化供给主体伙伴关系,在社会服务实践中打破各主体间信息不对称、地位不对等、价值矛盾、体制不畅的制约,实现各供给主体间资源高效整合。通过社会服务供给实现价值整合、资源串联、关系打造和利益共享。社会服务具有较强公益性,这与各供给主体价值差异形成鲜明矛盾,政府应倡导社会责任且激活责任意识,以实现价值整合目标;在价值整合的基础上通过政府大数据和互联网平台进行数据共建、信息共享、项目互帮、人才互助,以实现政府主导下各主体资源串联,打破体制壁垒;资源和价值的整合为公私合作伙伴关系的建立创造了基础,我国应改变社会服务领域政府绝对控制权,打造平等主体间网络化合作伙伴关系,实现跨组织和跨部门线上线下实时互动;在伙伴关系基础上互信机制实现成为可能,经过合力创造共同价值亦是利益共享的过程。因此,现代社会服务供给的过程是多元主体伙伴关系建立、志愿培育和政府角色转换的过程,亦是政府实现治理能力现代化、构建社会治理体系的过程。

会展服务范文第4篇

计划生育优质服务主要是通过一些健康教育等途径,来有效提高诸多育龄群众的保健意识,并且能够积极的参与计划生育。此外还提供一些较为具体的以避孕为中心的生殖健康服务,这样就能够保证人们能够健康度过育龄期,为家庭的幸福也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计划生育服务站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医护质量与服务质量。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并对其不断进行完善,在进行服务的过程中做到以人为本,以为人民服务的态度来对服务对象进行优质的服务,并且研究并创建科学有利的服务体系[1]。计划生育服务站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之后获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优质护理服务的体会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9月―2015年9月计划生育服务对象50人,平均年龄为(29.138.32)岁。受教育程度,初中以下10人、高中25人、大专以上15人。对全部护理对象进行优质护理服务,最终统计所有护理人员的满意度。

1.2 护理方法

根据服务对象的诸多需求,对其进行全程化并且没有缝隙的护理,对需要上环的对象采取预防穿孔的措施,并有效进行安全管理以及人流综合症管理,而对于女扎者则采取必要的措施来有效防止出现一些并发症,例如像神经官能症等。

2.结果

优质服务开展后,得到了社会领导与群众的广泛认可,获得了非常好的社会效益。并且在服务结束之后,对全部对象的满意度进行调查,最终发现不满意的患者没有,感觉一般的患者有4人,感觉非常满意的有46人,具体的调查情况可见下表。

3.讨论

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是通过对服务的对象进行一些必要的健康教育,最终有效提高诸多育龄群众的保健意识,使所有的对象能够积极认识到计划生育的重要性。此外还提供一些较为具体的以避孕为中心的生殖健康服务,这样就能够有效保证人们能够健康度过育龄期,为家庭的幸福也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但是计划生育服务站在进行优质服务的过程中仍然会遇到非常多的问题,为了能够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有必要研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3.1 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3.1.1 加强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近年来,计划生育服务站中的服务人员逐渐年轻化,对于这些新护士而言,其没有正确的服务意识,在进行服务的过程中经常会导致服务对象出现紧张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要求护士长一定要将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以及相应的护理技巧教授给年轻的护理人员,使护士最终可以有效的进行优质护理,并且能够认真处理好护患之间的关系。

3.1.2 强化对护理人员进行思想教育。要求经常开展一些优质的服务教育之类的活动,最终能够使每个护理人员都可以以服务对象以及服务的家庭为中心进行优质护理,能够亲身体会到服务对象在服务过程中的焦急与担心的心情,希望能有更加简单、更加安全有效的避孕方法,最终能够对服务对象进行优质与安全的护理。

3.1.3 不断进行风险意识教育。护士长能够使每名护理人员可以意识到在进行计划生育服务的过程中,服务的对象应该是健康人群,并且在进行服务的过程中也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所以要求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服务的过程中一定要能够树立风险意识,此外服务站也需要加强风险管理,并针对会出现的风险研究具体措施加以避免[2]。

3.1.4 对护理人员进行有效的技术培训。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不断提高,新技术以及新知识也在不断涌现,因此要求护理人员在进行日常的优质服务护理中,一定要多学习一些专业的护理知识,并且要将自己懂得的知识不断进行总结与更新。此外要求护理人员还需要在固定的时间进行相应的业务学习,计划生育服务站也要不断开展相应知识的讲座,对护理人员进行相关的培训,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技能。

3.2 对护理服务进行规范

要求护理人员在进行优质护理的过程中应该将亲情融入到护理程序的各个环节之中,具体应该做到:在服务对象到来时要热情的欢迎;在对护理对象进行护理操作之前,必须要对护理人员进行耐心的讲解,使护理对象避免过多的紧张;如果在进行操作的过程中出现了操作的失误,要对护理对象道歉;在进行巡视与观察的工作时,要对护理对象热情友好。

3.3 完善护理工作的相关流程

3.3.1 培训一名专业的咨询分诊的护理人员,如果有对象选择接受单位的服务时,护理人员要及时的对对象进行接诊与咨询,能够做到在最短时间对服务对象进行主动迎接,并且能够快速对对象进行正确的咨询指导,询问对象是否有相关的要求,如果有要求必须按照提出的要求来选择合适的优质护理服务。

3.3.2 针对特殊的对象进行优质的惠民以及绿色通道的服务。要求计划生育的服务对象如产前检查、孕妇优先安排,并且诸多的检查以及相应的治疗手续也进行简化,如果服务的对象没有家属,则护理人员代办。如果护理对象为“三无人员”即没有亲人、没有钱并且没有身份证,则必对其首先进行检查,之后进行诊断与服务,在对其进行检查的过程中必须要陪伴在其左右,使服务对象没有任何的后顾之忧,并给予服务对象热情的关心。

3.3.4 努力做好健康教育。要求护理人员在进行操作的过程中,要有效将健康教育融入到操作的过程中,注重人文关怀,最终有效提高了健康教育的质量,进而提高了优质护理服务的质量。

上述措施的顺利实施,得到了领导与群众的认可,最终有效防止了医患之间产生过多的纠纷,此外成功提高了避孕措施避孕效果[3]。

参考文献

[1]史宝琴.大力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宣传 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N].吉林日报,2000,(02):225-226.

会展服务范文第5篇

关键词:电子政务;服务经济;服务社会

1 美国“全球电子商务框架”概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被提上日程,并取得显著成效,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的协调成为信息化发展的一大趋势。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协同实现的整体效应必然对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产生积极而深刻的影响。

1997年7月1日,克林顿总统颁布了联邦政府促进、支持电子商务发展的“全球电子商务框架”。该框架确立了联邦政府政策的基本框架,对于美国乃至世界各国电子商务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在“全球电子商务框架”中,联邦政府提出了发展电子商务的原则和建议。发展电子商务主要原则包括因特网发展是市场驱动的所以私营部门必须发挥主导作用、在通过因特网进行产品或者服务买卖并达成合法协议的过程中政府应该避免对电子商务的不当限制、政府必须参与时政府参与的目标应该是支持和创造一种可以预测的、受影响最小的、持续简单的法律环境为商业发展营造合适的环境、政府必须深化对因特网的特性的认识从而对现有的一些可能阻碍电子商务发展的法律法规重新进行审议、修改或者废止、打破网上交易的法律框架的地区、国家和国际之间的界限促进电子商务在全球范围内发展。

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表现为互动关系, 经过研究发现美国“全球电子商务框架”对我国电子政务的改革提供了参考。

2 “全球电子商务框架”对我国电子政务改革的启示

2.1 做好灾备方案,确保信息安全

经济社会中存在大量数据,WestWorld 公司的报告指出,在每500个数据中心中就有1个每年要经历一次灾难。电子政务建设离不开数据,数字信息是源头活水。刘家真教授提出了制定网络环境下的电子文件管理规范,必须考虑管理者的责任和办公自动化网络上运行的电子消息必须作为凭证加以管理。刘家真教授在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文献的档案数据面临的风险,根据国情提出文献的档案数据宜采用同城异地备份与远端异地储存其离线备份的灾备方案,并对远端异地离线灾备基地的建设、管理与可持续运作提出了建议。刘家真教授还深入研究了更新与迁移在档案保护中的广泛应用,以及更新与迁移可能带来的档案内容信息损失风险,并提出了如何规避这类风险的管理策略。这些策略对于信息的更新与迁移过程中的丢失可以起到“防患于未然”的作用。刘家真教授指出,“保护数字文献的关键在于维护数字信息的长期可存取性,为维护数字信息的长期可存取,还提出了3M策略:数字媒体的选择与维护、科学管理以及技术迁移。”因此,要建立信息安全平台,保护网上政务资源。搭建安全支撑平台和安全应用支撑平台。电子政务的数据处理与保护必须放在第一位,数据丢失了,或者被删改了,起不到应有作用,甚至会起到负作用。

2.2 政府市场联动,强化信息管理

电子政务信息共享已成为公务员及社会公众日益紧迫的需求。然而,由于行政体制、管理模式等方面的原因,电子政务信息共享面临着一系列的障碍和问题。为了提高电子政务信息共享的效率,各级政府部门应当针对这些原因和表现,采取相应的对策。因此必须强化电子政务的信息管理。

电子政务的信息管理要引入市场机制、把握好电子政务的市场定位、确立客户关系管理和赢利模式大力推进电子政务市场化建设。电子政务建设中要发挥多方面的作用,尤其要让第三部门、企业集团甚至民间组织加入,让他们成为电子政务建设的主体之一。

电子政务信息管理是一个巨大工程,短期的规划是注重解决眼下必须解决的问题,同时要制订中长远规划,做好成本效益分析。建造电子政务的经济效益模型,熟练掌握电子政务对经济效益影响的几种主要方式和内容,间接影响至少要考虑建设、管理和服务等方面的效益,直接影响应考虑到电子政务对政府、相关企业及咨询机构等方面的影响。

电子政务信息管理的好坏标准要交给市场而不是政府,这样政府才能牢牢抓住主动权。国内外信息化的实践证明,信息化建设必须有标准化的支持,尤其要发挥标准化的导向作用,以确保技术上的协调一致和整体效能的实现。

电子政务推进标准化必须进行正确的策略选择。为电子政务标准选择正确的类型、级别与形式就有着特殊重要的作用。要明确电子政务标准化在标准类型归属、标准级别划定与标准形式确定方面的特殊要求,正确选择我国电子政务标准类型、级别与形式。

2.3 协同政务建设,攻克关键技术

政务主要包括行政决策、行政执行、行政监督三个环节,要从行政决策组织、行政决策活动、行政执行组织、行政执行活动、行政监督组织、行政监督活动、公务员培训等几个方面探讨电子政务的协同发展以降低行政成本的机理。如公务员的部分培训内容可以在网上进行降低培训成本。

降低政务成本要推进协同电子政务建设,协同电子政务是对政府自身运作能力的强化,协同电子政务有助于政府组织实现职能整合、信息整合、业务整合、流程整合,最终实现政务工作和服务的全面提高。推进协同电子政务建设中要注意解决好政府和开发商之间存在的利益冲突问题,必须设计好有效的激励机制。

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中的主要问题是国产软硬件的相对不成熟,在集成时出现不兼容的问题,在现有的国产软硬件的基础上,要经过反复测试和优化形成一套真正运行稳定、切实可行的国产软硬件的集成应用方案,确保应用国产的关键技术。

知识产权和隐私的保护技术急需攻克并同步更新。应当从提高公民个人信息隐私权意识,提高电子政务信息管理者道德,以及加强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系统的管理方面来保护电子政务信息系统中的个人信息隐私权。

我国知识产权电子政务建设的起点和国外比较差不多。国外知识产权类网站的开发者主要是国际协会或组织,行政管理网站占据主要地位。我国是以中央的知识产权信息网站带动地方的知识产权信息网站建设,实现各知识产权信息库的资源共享。要保证电子政务信息资源权利人享有合法权利。

2.4 依法管理政务,制度职能创新

电子政务呼唤新的管理理念。要把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贯穿电子政务的全过程,要运用信息时代的人本思维重塑政府管理模式,推动电子政务的发展。推进电子政务实际上是要达到政府行政管理领域内新的制度平衡。

电子政务始终要以依法行政为大前提。电子政务立法的宗旨应当是推动政府信息公开、推进政务信息化建设、提高政务办公效率。电子政务的法律框架,本质是为电子政务提供公平、透明、和谐的环境。电子政务要立法。立法中的核心问题是立法模式、立法层次、立法效力等。电子政务的运行必须在法律监督之下,电子政务的发展也必须基于信息法律的保障,电子政务的实施有利于建设法制社会。电子政务发展需要健全的法律环境。从电子政务的建设和应用的流程角度来看,电子政务发展应完善:与政务信息有关的行政法律法规问题、电子政务建设管理和应用的法律法规问题、电子政务建设的技术标准。

电子政务的本质是对政府职能的转变和创新。电子政务不仅在公共行政领域,而且在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都产生了影响。电子政务是信息时代各级政府治理不可缺少的工具,为构建服务型地方政府提供了现实条件。

电子政务是现代政府管理创新工具。电子政务提高了行政效率,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政府公共服务水平。但也存在一定不足。这就要求各级政府转变观念,统筹规划各部门网站,制定相关法律、法规,积极推进电子政务发展,利用电子政务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逐步形成新型政府管理模式,增强公共管理与服务功能,全面提升行政能力。

要重点解决好电子政务建设中的深层次问题。要引入IT治理的思想,对电子政务中实施IT治理,找到实现电子政务制度与技术协同发展的有效途径。

2.5 高效优质服务、狠抓绩效评估

我国电子政府绩效评估实践已在各级政府和部门中逐渐开展起来,并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电子政务绩效评估需要得到进一步的大发展。

电子政务绩效是政府绩效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子政务正在成为现代政府运作的主要方式,成为政府更好的实现其管理、服务职能的重要手段。而在大规模的投入和建设后,电子政务能否真正取得预期的成效已经成为一个重大问题。

我国目前的电子政务建设状况不容乐观,巨大的资金投后,实际效果却与预期相距甚远。究其原因,缺乏与电子政务运行特点相符合的绩效评估体系是造成这一局面的重要原因。

要形成我国自己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模式。可以把电子政务的绩效划分为产出、结果和影响三个层次,提倡综合应用模式,突破产出层次。我国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应突出“重在政务”和“政务为民”的战略选择,同时紧密结合电子政务建设和行政改革的进程,做好战略规划。从政府网站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政务基础信息数据库建设,重点政务业务系统建设四个方面构建指标体系,稳步推动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同时促进政府绩效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刘家真.数据丢失的风险与对策[J].机电兵船档案, 2004,(01).

[2]刘家真.网络环境下的电子文件管理要求[J].档案管理,1999,(01).

[3]刘家真,倪丽娟.创建我国文献的档案数据灾备基地的构想[J].档案学研究,2006,(04).

[4]刘家真.更新与迁移中的风险管理策略[J].北京档案,2005,(10).

[5]刘家真.保护数字信息的长期存取策略[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9,(04).

[6]李纲,彦.电子政务信息安全平台分析[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