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描写大自然的优美语句

描写大自然的优美语句

描写大自然的优美语句

描写大自然的优美语句范文第1篇

在目前的阅读教学中,言语训练的严重缺失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表现在:阅读教学在课文的思想内容方面深挖细究,放弃文本的表达形式和语言特点不赏析、不积累,一堂课下来学生只收获了思想上的认识和情感上的体验,却很少有好词佳句、布局谋篇等语文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获得,读写不能紧密地、有效地结合训练。这样的语文学习,多年来主导了师生的语文生活,学生虽然积累了一些语文基础知识,但这种积累却是单调的、死板的,字词句的灵活应用极差:学生虽然阅读了一些文章,但阅读兴趣淡漠,阅读能力缺失,不会赏析阅读材料的特点:学生虽然写出了一些文章,但对写作的渴望不足,写不出真情实感,表达程式化。语言缺乏个性。

“学别人的文章就是为了写自己的文章”,这句话我没有考证出处,但我十分赞同,它道破了语文教学的真谛,教师应该教什么,学生需要学什么,教师就是要教给学生写自己文章的方法技能,学生就是要学到写自己文章的方法本领。因此,师生共同经营的语文课堂应该是学生语文综合素质提升的课堂,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课堂。这种训练立足于课堂,凭借的是教材,主要方法是赏析文本语言特点,进行读写结合训练,也就是教师启发导引学生赏析文本在字词句段篇上的特色,用词用句、布局谋篇上的巧妙,从而积累好词佳句、写作的技巧等等,使言语的基本功,即听说读写的能力得到训练提高。这种训练必须依托文本,连接生活,加强整合,注重多角度多形式,注重关注语言文字本身的魅力,使学生对文本的语言文字感兴趣,为作者用词用句之巧妙叹服,为作者布局谋篇之独特称赞,萌发表达的冲动,激发写作的欲望。教师需要给学生一个平台,一个机会,一个情境,一个启发,学生的智慧便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

听说读写的训练依据不同的文体特点、语言特点各自的侧重点不同,依据不同年级、不同学生要求高低也不同。听说读写的训练是交替的、综合进行的,是一个从感知到吸收再到运用的过程。听说读写的训练在低年级侧重字词句,在中高年级侧重字词句段篇。现在以四年级上册“雪”单元课文《瑞雪图》教学为例,看看怎样在阅读教学中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瑞雪图》是作家峻青的佳作。文章语言优美,条理清晰,生动形象地描写出了一幅美丽的雪景图,抒发了作者的喜悦之情,是对学生进行言语训练的极好素材。教学的第一个环节是从内容和形式上初读感知,即让学生阅读全文。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题材、写作顺序:第二个环节是从“写了什么,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品读赏析语言特点。即让学生细读词、句。品味作者用词用句的独具匠心和渗透在字里行间的喜悦之情,品析第二自然段写第一天白天下雪前,从时间词语“一清早、中午、黄昏时分”中体会描写上的条理清楚,从天气变化词语“布满阴云、刮起寒风、大雪飘落”体会描写上的特点突出,从修饰词语“布满了铅色的、凛冽的、呼呼、整整、鹅毛般的、纷纷扬扬”体会描写上的恰当、准确。品析第三自然段第一天夜里下雪时。重点从“大片大片、簌簌落落”体会对雪的形态描写,从“沙沙声、咯吱声”体会对雪的声音描写。品析第四自然段第二天白天下雪后时,从表达顺序上感知由远到近写雪的大而美,从具体语言描写上体会用词用句的生动性、形象性、准确性、不可替代性,尤其是“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儿”这些优美的词句,引导学生通过发现、阅读、对比、替换等办法步步深入地体会作者对雪之美,美在形、美在色、美在感觉的描写。品析第五、六自然段时,则重在通过朗读体会作者的喜悦之情。第三个环节是感情赏读,让学生读全文,读优美的句、段,读出个性化理解。最后一个环节是读写运用,让学生交流积累的描写雪的好词好句,再联想本地区看到的雪,说一说或写一写雪的色、形、动、静等特点。

教师给学生一个怎样的课堂,学生就会有一个怎样的成长。在阅读教学中,只有将言语训练扎扎实实地扎根在课堂,有效地进行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训练,师生才能真正实现轻松高效的语文学习,才能使学生获得知识与能力的达成,体会学习过程与方法的乐趣,享受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震撼,才可以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才能使语文学习迈开读与写的双脚,抬头挺胸走路,让语文真正美丽起来。

描写大自然的优美语句范文第2篇

一、学习优美的语言,靓化作文语言

在课文学习中,可以对一些优美生动的词语和凝练的语句反复体味,并学会怎样将这些富有感染力的语句灵活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例如在学习朱自清的《春》一文时,文章中对春风、春雨、春花、春草等景物作了细致描写,学生通过反复诵读领会作者分别写了哪些景物,是怎样抓住景物特点来进行描绘的,从触觉、嗅觉、味觉、听觉中哪些角度写的,又是怎样根据景物特点来遣词造句、组织语言的,如何选取动词、形容词、拟声词等词语,运用了比喻、拟人、夸张中的哪些修辞手法,在引导分析品味课文之后,能够弄明白作者这样写的作用有什么妙处,从景色的描写中,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对自己印象中春天的景物,结合自己的体会,进行仿词、仿句练习。由于季节相同,景物相似,在自己的训练中就能有这样的语句:“微微的吹拂着,小小的花朵迎风飘扬,跳着轻盈的舞蹈,散发出一阵阵幽雅的清香。使人陶醉,使人沉迷,使人流连忘返”。“春天来了,大地焕然一新,四野里到处开满了五彩缤纷的野花,有的能叫上名字,有的我连名字也叫不上。小草儿偷偷的从土里钻出了它们的小脑袋,春天就是一幅美丽的图画。一场春雨过后,大自然中一切都显得生机盎然……”在这里,将刚学过的优美生动的语句灵活运用到了自己的文章中,而且还有了自己的感受,有了修辞手法的使用,读来使人耳目一新。既模仿了文章又都有所创新,达到了将别人的好的东西学到自己的头脑里,用到自己的文章中,并巧妙地做到了融会贯通,学以致用。

二、学会选材立意,让生活走进作文

学习《一双手》时,目标定位在以小见大的写法上,可以抓住课文中的细节描写体会出其中的人物精神境界。学习中,找出文中描的精彩语句,体会手的特点,从而把握人物的精神品质,在生活中注意细节,做生活的有心人。分析文中的细节描写的同时,联系作文写作时,作文选材中大而空的缺点,启发学生从小题材着手,不贪大,不空谈,言之有物,注重细节描写。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以“ 的手”为题练习片段写作,选取自己熟悉的人为写作对象,表现出人物的特点,可以写老师,可以写父母,可以写同学,也可以写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陌生人,虽然篇幅可以短小,但要人物鲜活,形象鲜明,融入了自己的真情实感。小切口的作文片段训练,积少成多,坚持下去,课文学习与作文训练定能双丰收。我想,如其参考课外的所谓范文写作,不如深挖课文,找到课文学习与作文训练的契合点,注意课内外的延伸,这样就能写出感动自己,打动读者的好文章。

三、创造性使用课文,拓展写作训练

续写是一种想象作文,可以培养自己多方面的能力。续写课文故事不仅能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加深对课文故事的理解,同时也能有效地培养作文能力。在学习完小说《我的叔叔于勒》《孔乙己》后,可以展开想象的翅膀,根据文章结尾把故事续写下去。在文章中要大胆想象,既幽默又引人思考,想象力丰富,语言保持与原作一致,情节发展一线贯穿。这样多次练习后,对续写有了正确理解和认识,写出的文章符合续写的要求,同时也培养了多种能力。

编写课本剧,是对课文的内容学习理解的基础上的再创作。学习了《变色龙》后,学生对文中主人公奥楚蔑洛夫 “变色龙” 的形象有了深入的把握,课文的故事发生的地点在街道,学生根据矛盾冲突、人物形象,编写了《变色龙》的课本剧,重新编写了人物台词,既忠实于课文,又有自己的创作,更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写作剧本的乐趣。在编写剧本的过程中,有的同学写出了现实版的《变色龙新传》。

描写大自然的优美语句范文第3篇

经过近两年的学习、借鉴、实践和探索,我初步总结出了一个在阅读教学中拓展写作训练的基本模式:通读文本,品析文本――找结合点,以读促写――读写相长,形成能力。读写结合的形式有:边读边写,读后就写,以读促写,以写促读。这样形式灵活,寻找结合点可以先从细微处入手,每篇课文的词语、句子、写作手法都可以成为读写结合点。

一、学用词语

读写结合要用足教材,用好教材,教会学生积累词语是最基础的要求。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从学习语言到学会写作,词语的积累显得十分重要,下面以《春》一课为例,谈谈如何在阅读过程中积累词语。

1.初读阶段,在感知中积累

初读课文时,词语的积累应根据文章的不同内容进行。如写人的文章,可边读边分类摘录描写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态等方面的词语;写景的文章,初读时可摘录文中写景的优美词语。如《春》这篇优美的散文,作者用词非常丰富。在初读时,我们可以边读边按作者所描写的不同景物摘录自己喜欢的词:(1)描写春草的;(2)描写春花的;(3)描写春风的;(4)描写春雨的。这样结合积累,既初步感知了春的美景,又为进一步品味词语的形象感、情趣感、分寸感等打下了基础。

2.精读阶段,在理解中积累

在深入学习课文时,我们可能通过减、添、换等方式,在比较中体会词语的不同情味。如《春》一文中两次出现描写春草色彩的词:“绿绿的”与“青得逼你的眼”,通过比较辨析,就能体会到词语“绿绿的”写了刚出土的小草很绿,非常惹人喜爱,而“青得逼你的眼”则强调了雨后小草绿得鲜润、绿得明亮的特点。再如,“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一句中“钻”字换成“长”字好不好?这样,我们在体会作者用词恰当,理解课文生动丰富的语言形式的同时,也积累了词语。

3.巩固阶段,在运用中积累

我们除了可以通过抄写、听写、据意写词等方式巩固学过的词语,还可以通过用词造句、运用文中的重点词复述课文、运用文中的词写话等方式,在词语的运用中强化积累。在《春》学习的结束阶段,我们可以要求学生运用下列词语中4~6个词写一段赞美春天的话。供选择的词是: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烘托、繁花嫩叶、桃红柳绿、花枝招展、抖擞。通过训练,既强化了积累,又深化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二、仿写句子

句子是课文的基本构件,是课文主题的基本载体,是阅读教学的着力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捕捉课文中用词准确、刻画生动、描绘形象的句子,比喻恰当的句子,比拟形象的句子,排比手法运用恰如其分的句子,关联词使用得当的句子等,及时加以揣摩、仿造,引导学生从仿写中发现和掌握各种句子的词语搭配关系以及句式的特点,锻炼学生运用语言的基本功。如在《星星变奏曲》中“如果……如果……”“谁不愿意……谁不愿意……”这几句诗可以仿写,用来表达一种企盼;《孤独之旅》中环境描写的句子“天黑,河水也黑,芦苇成了一片黑海。杜小康甚至觉得风也是黑的。临近中午时,雷声已如万辆战车从天边滚动过来……”可以仿用修辞手法。

三、巧学表达

1.学会描写

(1)人物描写

刻画人物的方法很多,主要有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运用得好,人物就显得丰满。此外,细节描写最能使人物的形象活灵活现、跃然纸上。我们的课文大多是名家名篇,大师刻画人物的手法更值得学生学习。

(2)环境描写

学生作文许多时候空洞直白,平淡如白开水,究其原因,主要是手法过于单一,语言表述过于直白,连抒情往往都是呼告式的直接抒情。我们可以巧借自然环境的描写来烘托人物的心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这种通过描写具体生动的景象来表现人物当时心情的方式,可以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

(3)场面描写

《云南的歌会》出自现代作家沈从文之手,在“歌会”的大标题下,作者用精妙的文笔描绘了三种不同场面的民歌演唱,对每一个场面的描写都各有特色,三个场面在内容上各有侧重,手法各不相同,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对自然、对人、对艺术的品味与赞赏。尤其是山寨传歌这一部分,场面宏大,气势壮观。这一点对学生学习场面描写能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2.学用修辞

作为初中生,已经在课文中见到比喻、拟人、排比、夸张、设问、反问等多种修辞方法,教师要有意识地给予指导,让学生体会其好处,并模仿着写句子。如《紫藤萝瀑布》一课中把一树盛开的紫藤萝比作“一条瀑布”,把“每一朵盛开的花”比作“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形象生动。《春》最后几段中比喻、拟人、排比的综合运用,无不让人感到春天的生机勃勃。

值得注意的是,读与写的结合不可牵强,不可用阅读教材中的模式束缚学生的创造思维。而且读写结合点的选择要针对不同阶段学生的不同特点,如初中学生主要是学写记叙文,结合点可多从记叙文中选择。而且三个年级的学生写作训练的侧重点应该有所不同,选择结合点也要符合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做到循序渐进。另外,读与写的结合并不是简单的读写对应,尽管某些情况下这种对应是行之有效的,但从宏观上看,是阅读积淀的潜移默化。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火眼金睛”,及时捕捉和挖掘文中读写结合的契机,熏陶感染,了无痕迹,让阅读和写作和谐发展。

描写大自然的优美语句范文第4篇

一、理清作者的思路,把握散文的线索

散文“形散神不散”,因此教师在进行散文教学的过程中,须要帮助学生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抓住作者的写作线索,在散文灵活的句式和结构中找到作者真正想要表达的内涵。为了帮助学生理清作者的思路,教师可从以下几点入手。

首先,标题是作品的核心,也是理解作者意图的关键,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揣摩和理解标题的意义。其次,散文的开头和结尾须要着重理解和思考。作者往往采用开篇点题或者结尾总结的方式进行论述,因此理解开头与结尾就显得非常重要。再次,散文中的过渡句也是把握文章线索,理解文章结构的关键因素。散文不似其他文体结构严谨、工整,作者往往通过看似行云流水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情。这就需要学生在文章中把关键的过渡句找出来,着重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

如在讲朱自清的《背影》这一课时,教师要让学生着重理解作品开头的第一句话。这句话独立一段,用短短24个字将作者心中对父亲的怀念和爱表达得淋漓尽致,同时开篇点题,与题目《背影》相呼应。在作品的最后,作者再次提到了父亲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首尾呼应再次点题,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思念。

二、体会散文的语言,感受散文的魅力

优秀的散文作家往往能通过不同的语言风格来表达散文丰富的内涵。散文的语言清新自然、亲切随性,富于美感并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教师在进行散文教学的过程中,要对散文的语言进行详细的讲解,让学生细细品味散文语言的美感。对于使用精妙、比喻生动的词语教师要引导学生反复咀嚼,细细回味,体会作者对词语强大的驾驭能力。

如在朱自清的《春》中,“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这一句表达十分精妙。作者通过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春天万物复苏,小草生长出来的情境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出来。作者通过“偷偷地”、“钻”这些词语赋予小草以生命,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于春天的无限喜爱之情。在《春》这篇散文的最后,作者通过将春比喻为“刚落地的娃娃”、“小姑娘”、“健壮的青年”,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春天的美丽、活力和生命力,并运用排比的手法增强了语言的感染力。

三、感受散文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

散文最精彩独到之处莫过于其营造出的意境。意境是指由作者通过多种手法营造出的一种表达作者思想的情境。除了文字的优美和语言的丰富之外,散文营造的唯美意境也是散文的一大亮点。

如在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作者通过对月、青雾、荷塘这些景象的描写,营造了一种幽深而静谧的氛围。作者通过营造这样安宁的意境来表达自己“不平静”的心境。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散文意境地讲解时,切记自说自话,在讲台上死板教条地向学生讲解作者描写了什么景物,营造了什么意境,表达了什么情感。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可以请部分学生朗读课文,让其他的学生闭上眼睛用心去体会作者所描写的景色,感受作者营造的意境。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小组来讨论自己的感受,使学生逐渐培养对语言和文字的感受。

描写大自然的优美语句范文第5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 写作教学读写结合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070007

“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 阅读和写作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对书本内容阅读与欣赏,更要引导学生积极汲取其优秀的语言表达与写作技巧,指导学生高效阅读、有效积累,将读写两大版块有效整合,做到阅读和写作两不误。

一、品尝语言之“美” ,在阅读中拓展语言素材

批改学生作文时,我们常常会发现不少学生的作文存在写法单调、语言枯燥的毛病。其实在语文教材中,尽是描写生动、语句优美、用词贴切的值得学生模仿和学习的范例。在阅读教学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对范文中的优美语句仔细推敲品味,拓展语言素材,在欣赏祖国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巧妙地将这些美词美句运用于自己的写作,从而奠定扎实的语言功底。

例如七年级上册的《为你打开一扇门》,词汇丰富多彩,极具语言特色。阅读本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仔细体味语言的特色,比如作者以比喻的手法激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在课文第二部分又以拟人的手法把原本抽象的文学概念以人格化,以对话方式给读者描绘了文学的魅力,这样的处理方式不仅给人以亲切感,更大大提升了文章的感染力。同时,在词汇的处理上灵活多变,丰富多彩,运用比喻、设置悬念、排比等修辞手法,尽显文题美、思想美、语言美、结构美。在开展“美文美读”时可以引导学生选出自己认为最精彩优美的语句作一次鉴赏品析,在小组内交流分享,在赏析的基础上进行仿写。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只做引导点拨,尽可能地让学生自己去寻找、发现、归纳,哪怕只言片语,言之成理、言之成趣即可。

写作是创造性脑力劳动的过程。以书本中的知识资源为依托,引导学生在品尝文本语言之美的同时累积、拓展自己的语言素材,并巧妙地运用于自己的作文创造中,这样才能写出焕然一新的文章来。

二、体会细节之“准” ,在阅读中分析写作技巧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写作也是如此。如果只是为了阅读而阅读,不去思考,那么课文信息永远是别人的,自己不会对文字产生感悟;如果只是思考,而不通过写作检验对语言的运用能力,那么思考也只是存在于理论中,两者的动机永远是“空中楼阁”。 教师应利用阅读教学,在引导学生提取课文主旨的同时,细细品味文本的写作技巧,扩展学生的写作知识,并将之作为素材应用到写作中。

比如《孔乙己》一文,从肖像、动作、语言神态等方面进行了细节化的描写处理,使得孔乙己的前后两次出场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刻画,呈现出一个活生生的孔乙己。

通过对课文的阅读欣赏,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在遇到类似的写作主题时,学生也会不自觉地采用细节化的描写,即使是一件平凡的小事、一段简单的回忆,因为有了细节化的描写,同样也能写出真情实感来,收到“于细微处见真情”之效。

三、感悟情感之“真” ,在阅读中展开思维联想阅读教学中,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抓住语言文字努力挖掘情感因素,借助想象和联想,开展情感体验活动,这不仅能使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情感体验加宽加深,同时在学以致用中引导学生将所学的写作技巧充分发挥,在认知的基础上促进学生情感的体验和表达。

例如在《社戏》一文中,对看戏归航路的那一段描写极具特色:“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老渔父停下艇子来喝彩。”短短的一句话却富含着江南水乡的特色,如“航船”、“大白鱼”、“浪花”、“蹿”、“ 老渔父的喝彩”,我抓住这些词引导学生进行想象性描写,其中一位男生新奇、童话般的想象给我们呈现了一幅美妙的“飞船夜行图”: 在璀璨的夜空下,一碧万顷,十多位寻梦的鲁镇弄潮少年,用长篙撑着小船滑向大河深处,竹篙拍打水面的声音融合着航船碰击水流的声音,浪花飞溅,童声琅琅。在寂静的夜晚,那航船仿佛一条嬉闹的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时而向上蹿,时而向下坠,险象迭生……小船划破平静的河面,向青草处划去,一层层的波纹向四周不断地扩散。此时,连风雨同舟几十年的驾船好手老渔父也禁不住停下艇子,拍手称快,不断喝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