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卫生院经济管理工作计划

卫生院经济管理工作计划

卫生院经济管理工作计划

卫生院经济管理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医院卫生经济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大部分医院在运行卫生经济管理体系时,旧的卫生经济管理体系问题依然影响且制约着医院的发展,医院管理往往不能以新的水平来适应新的形势。卫生经济管理工作认识不足一些医院在管理中存在“形而上学”的思想意识,院领导只对财务管理抓得比较紧,而没有在提高卫生经济效益方面下工夫,没有真正落实有效的分配机制。由于院领导管理上的疏忽,导致卫生经费超支现象严重。此外,医院缺乏卫生经济管理专门人才。因此,医院要想快速全面发展,则需要灵活运用内部分配激励措施。没有建立卫生经济管理量化考评指标卫生经济管理是一门新兴学科,它不仅融合了医学、药学,而且融合了管理学、经济学、卫生学和会计学、统计学、信息学等多门学科和技术。由此可见,卫生经济管理涉足许多方面,而每个方面如何监督管理,各个环节如何量化考评,医院没有统一的标准,无法调动全体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卫生资源配备不合理医院卫生事业费用不断增加,但与实际需求差距甚远,存在着经费总投入不足这一客观现象,无法促进医院经济的新增长。

现在有些医院、有些医疗机构虽然精简整编了,但是实际展开的床位并未因此减少,造成了医务人员的相对紧张,无法保证日趋发展的医疗需求。医疗体制存在弊端经济卫生管理经历了多种管理模式的改革,其中仍然存在使医院竞争受到明显制约的弊端。这些问题就摆在医院管理人员的面前,如公费医疗保障多数由政府指定当地医院承担,对其他医院而言,不仅医院病员的来源受到影响,且先进的设备技术和优质的服务等优势难以充分发挥,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医院的收入。缺乏应有的风险意识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医院基本由国家财政资金支持,医院要用钱就向财政要,不存在经营风险,更不存在倒闭等现象,在这种状况的长期影响下,医院财务管理人员对竞争后果认识不够,缺乏相应的风险意识。

资产管理混乱,资产账实不符虽然多数医院近来年专项物资耗材的采购比例逐渐增加,但在采购的设备和药品材料中专项物资的品种所占的比例很少,且存在招标资格不完备、手续不齐全的情况,没有走法定的招标程序。有些设备找不到实物,或报废的设备记账手续不完善,也没有上交财务处理残值。资产的混乱直接影响了医疗服务的水平和效益,加重了医患人员的负担。医院投资决策分析机制不科学受计划经济的长期影响,医院的发展模式、资金运用等决策仍采用行政手段进行管理,缺乏一定的自,在投资决策等大事件上往往根据领导的意思行事,导致医院的投资决策分析机制存在很严重的问题。

关于解决医院卫生经济管理问题的有效措施

医院卫生经济管理存在问题是不争的事实,医院如果要想在竞争中得以生存,就必须采取有激励、有责任、有活力、有竞争的管理措施和运行机制,使医院卫生经济管理能够实现可持续性的发展。更新经营管理理念,树立现代化的财务管理意识随着卫生行业竞争的日趋激烈,作为医院管理队伍重要组成部分的财务管理者,必须更新观念,以经济意识强化头脑,运用创新精神和现代化经营管理方法完善医院的经营策略、经营方针等,从而实现经营目标。应实时掌握市场信息,把握国家相关政策,及时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及时调整经营方针,为医院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加强医院财务管理,提高经费使用效益一是科学把握经费投向投量。

本着“保障重点科室、重点业务、重点项目,量入为出,厉行节约,严格计划,收支平衡”的原则,把好预算平衡关,建立经费效益责任制观念,实行目标管理、成本核算,在使用效果上监督控制,经费开支一定要符合预算计划和开支范围。二是严格执行经费预算。严格执行经费审批制度,开支前该报批的报批,同时在经费开支过程中,应认真执行年初的经费预算。三是统筹规划,加强预算外收入管理。医疗卫生系统承担的责任和任务决定了其要学会采用经营手段以适应市场经济,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研究开源问题,使有限的资金充分利用起来,达到保值、增值的目的。加强医院收入、支出管理,拓宽收入渠道医院收入主要包含财政补助收入、医疗收入、上级补助收入、药品收入以及其他方面的收入等。加强医院的收入管理包括: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收费标准,使用国家财政部门监制的收费票据;医院收入及时入账,确保资金在安全管理之下,严禁公款挪用;拓宽医院收入范围,开展各种创收活动,如开展家庭护理、便民门诊等系列活动创收。加强医院的支出管理包括:严格执行医院财务规章制度,严格执行批准的支出预算;严格管理程序,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制约机制;节约支出,严把支出关。

卫生院经济管理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一、明确政府责任,加大对农村卫生的投入力度

农村卫生工作是党的农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关系到广大农民的身体健康,也关系到农村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大局。各级政府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出发,进一步提高对农村卫生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认真履行这一义不容辞的职责。

卫生事业是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事业,对卫生事业的补助是公共财政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人民政府要随着经济增长和财政收入的增加,逐年增加卫生事业投入,增长幅度不低于同期经常性财政支出的增长幅度,并积极调整卫生支出结构,从现在起到2010年,各级人民政府增加的卫生投入主要用于发展农村卫生事业。同时,要广泛动员社会力量筹集资金发展农村卫生事业,不断提高农民的健康水平。

二、各级政府要合理安排各项农村卫生经费

各级人民政府对农村卫生的补助范围包括:卫生监督、疾病控制、妇幼保健和健康教育等公共卫生工作,必要的医疗服务,卫生事业发展建设支出以及支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等。

(一)农村公共卫生经费

1、卫生监督经费

农村卫生监督机构履行卫生管理和监督职责所需经费由县级财政在预算中合理安排,包括人员经费、公务费、业务费和发展建设支出。

2、疾病控制、妇幼保健和健康教育等经费

疾病控制、妇幼保健等公共卫生机构和乡镇卫生院向社会提供公共卫生服务所需经费,由县级财政根据当地服务人口、公共卫生服务量及乡镇公共卫生人员编制内实有人数,并考虑经济发展和财力等因素,纳入县级财政预算。公共卫生机构征收的预算外资金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纳入部门预算,专项用于卫生事业发展。

疾病控制和妇幼保健等公共卫生机构和乡镇卫生院从事防保工作的人员、公务和业务经费的补助,按照当地部门预算的相应标准定额及其所承担的工作量核定。设备购置、修缮等必要的发展建设支出要合理安排。重大卫生突发事件处理和重大灾害防疫工作,根据实际情况核定给予补助。

省、市卫生部门根据工作需要,在市、县(市)、乡(镇)开展公共卫生所需经费,由同级财政安排经费补助。省级财政承担购买全省计划免疫疫苗和相关的运输费用。

省级财政通过设立专项资金对经济欠发达地区涉及面广、危害严重的重大传染病、地方病和职业病等的预防和控制项目给予补助。

(二)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组织)医疗服务经费

政府举办的乡镇卫生院医疗服务原则上通过医疗服务收入进行补偿。对符合区域卫生规划要求的乡镇卫生院开展基本医疗服务所需的必要经费,由县级财政根据医疗服务工作需要予以核定。

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组织由县级财政在已核定的公共卫生经费中给予定额补助。定额标准根据完成的社区人群基本医疗服务和预防保健等任务的数量、质量核定,具体可采用编制人员或单位服务量(包括预防接种人次、母婴保健人数、健康教育人次等)补助定额、服务人口与服务面积综合补助定额等,由财政、卫生主管部门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卫生状况、居民收入情况、社区人口、服务面积等因素合理确定。

按规定条件和程序招聘的由政府举办的乡镇卫生院院长的工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标准核定,其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单位缴费部分按照当地医保制度规定的标准核定,所需经费由县级财政预算安排。

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组织)的在职职工可根据当地医改政策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其单位缴费部分,由卫生院在“福利费”中列支。对政府举办的确有困难的乡镇卫生院,由当地财政视财力情况给予适当补助。

事业单位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建立以前,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组织)原全民和集体所有制离退休人员的离退休费按国家有关规定和标准核定,由县级财政预算安排,并逐步实行集中支付。

(三)农村卫生事业发展建设资金

农村卫生机构的建设应与当地人口、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要根据区域卫生规划要求,合理确定政府举办的卫生机构的数量、规模和布局,加大对农村卫生基础建设的投入力度,到2010年全省要基本完成县级医院、预防保健机构和乡镇卫生院房屋、设备的改造和建设任务,保证其开展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所需的基础设施和条件。

政府举办的县乡两级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由县级卫生行政部门依据县乡区域卫生规划,提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经计划部门按基建程序审核批准后,列入县级计划部门年度投资计划。其他市、省级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按规定分别纳入市、省及国家基本建设程序管理。

对政府举办卫生机构的基础设施修缮、设备购置、人才培养等支出,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要根据全县的经济发展水平制定卫生事业发展中长期总体规划,经县级政府批准后,列入县级财政支出项目库,在年度财政预算中逐年给予安排。

省级财政通过设立专项资金对农村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购置等给予补助。

(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助经费

各级财政要安排专项资金,对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村居民给予资助。其中32个省财政转移支付县(市、区)和黄桥、茅山老区所属乡镇,由省财政根据当地财政资金的到位情况,通过专项转移支付对除市区以外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每人每年10元的标准予以补助,所在市、县财政以县为主按每人每年总额不低于10元的标准给予补助。其它地区,由所在市、县财政以县为主对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按总额不低于每人每年15元的标准给予补助。具体分担标准由省辖市人民政府确定。

县级财政要按实际参加合作医疗人数和补助定额对合作医疗给予资助,并按参加合作医疗人数及工作任务量等因素合理安排合作医疗经办机构的人员经费和工作经费。

要通过政府投入和社会自愿捐赠等多渠道筹集资金,建立农村五保户及贫困家庭的医疗救助制度。县级财政根据实际需要和财力情况,合理安排医疗救助资金。

三、加强农村卫生经费的监督管理

(一)加强乡镇卫生院经费管理

政府举办的乡镇卫生院的人员、业务、经费等上划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管理,各地要认真做好乡镇卫生院经费指标划转等有关工作。到2004年,各地要基本完成上划管理的任务。

乡镇卫生院经费指标上划基数,原则上由各地按当年县级财政下划乡(镇)财政的经费基数,参考经济增长及近几年乡(镇)政府经费安排情况重新确定经费基数。其中人员经费按“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的原则划转,即按原县级下划到乡(镇)管理的人员(含现已离退休的人员,不含已脱离卫生院的人员)所需经费全部上划;下划后新增加的人员按经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考核合格后留岗的人员所需经费上划。

在上划过程中,乡(镇)财政和卫生院要认真清查乡镇卫生院的各项资产。在县级财政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统一组织清产核资并经验收确认后,交由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统一管理。县级财政(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要按国家有关规定加强监管,防止乡(镇)卫生院资产流失。

乡镇卫生院经费基数上划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管理后,县级人民政府负责对全县农村卫生事业发展进行统一规划,县级财政部门统一核定农村卫生经费预算。乡(镇)政府要继续对农村卫生工作给予支持,并按规定在用地、用工和资金等方面给予必要的投入。

(二)加强经费使用情况的监管

政府举办的农村卫生机构应严格执行财政部颁发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以及财政部、卫生部颁发的《医院财务制度》和《医院会计制度》,严格按照财政部门确定的开支范围和标准使用各项财政资金。对超范围、超标准、超定额资金,财政不予安排。

农村公共卫生经费实行项目管理。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按照国家确定的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基本项目及要求,合理确定项目实施所需的经费,核拨给承担农村公共卫生工作的各类卫生机构。

卫生院经济管理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一、明确责任,加大农村卫生投入农村卫生工作关系到保护农民健康、振兴农村经济、维护农村社会发展和稳定的大局,做好农村工作是各级人民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随着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增长,各级人民政府要努力增加卫生事业投入,增长幅度不低于同期经常性财政支出增长幅度,并积极调整卫生支出结构,从现在起到2010年,各级人民政府增加的卫生投入主要用于发展农村卫生事业。同时,要广泛动员社会力量筹集资金发展农村卫生事业,不断提高农民健康水平。

二、合理安排各项农村卫生经费各级人民政府对农村卫生的财政补助范围包括:疾病控制、妇幼保健、卫生监督和健康教育等公共卫生工作,必要的医疗服务,卫生事业发展建设以及支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一)农村公共卫生经费根据当地服务人口、公共卫生服务量及乡(镇)公共卫生人员数量,并考虑经济发展和财力情况等因素,由县级财政合理安排公共卫生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保证开展公共卫生工作需要的人员和业务经费。

农村公共卫生经费主要实行项目管理。县级卫生部门按照国家确定的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基本项目及要求,合理确定项目实施所需人员经费和业务经费。人员经费按照工作量核定,业务经费按照开展项目工作必需的材料、仪器、药品、交通、水电消耗等成本因素核定。项目可以交由政府举办的卫生机构组织实施,也可以由政府通过招标等方式交由其他符合条件的医疗卫生机构承担。目前不具备项目管理条件的地区和不适合按项目管理的工作,可以按照定员定额和项目管理相结合的方法核定公共卫生经费。

省和市(地)级卫生部门根据工作需要,在市(地)、县(市)、乡(镇)开展公共卫生工作所需经费,由同级财政安排经费补助。省级财政承担购买全省计划免疫疫苗和相关的运输费用。

中央财政通过专项转移支付对困难地区涉及面广、危害严重的重大传染病、地方病和职业病等的预防控制项目给予补助。村卫生室、民办卫生机构或乡村医生、个体医生承担预防保健任务所需经费,由乡(镇)卫生院等按其承担的具体任务核定。

(二)乡(镇)卫生院医疗服务经费乡(镇)卫生院医疗服务原则上通过医疗服务收入进行补偿。对乡(镇)卫生院开展基本医疗服务所需的必要经费,由县级财政根据医疗服务工作需要予以核定。按规定条件和程序招聘的乡(镇)卫生院院长的工资按国家有关规定标准核定,其医疗保险单位缴费按当地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规定的标准核定,由县级财政预算安排。

事业单位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建立以前,乡(镇)卫生院原全民和集体所有制离退休人员的离退休费按国家有关规定和标准核定,由县级财政预算安排,并逐步实行集中支付。

(三)农村卫生事业发展建设资金农村卫生机构的建设应与当地人口、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要根据区域卫生规划要求,合理确定政府举办卫生机构的数量、规模和布局,加大对农村卫生基础建设的投入力度,到2010年基本完成县级医院、预防保健机构和乡(镇)卫生院房屋设备的改造和建设任务,保证开展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所需的基础设施和条件。

政府举办的县乡两级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主要由县级计划部门按基建程序审核批准后,列入年度投资计划,其他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按规定纳入国家基本建设程序管理。

乡(镇)卫生院的基础设施修缮、设备更新购置、人才培养等项目支出,要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卫生事业发展总体规划等情况,经论证后合理确定,列入同级财政预算,逐年安排。中央和省级财政通过设立专项资金对贫困地区农村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购置等给予补助。

(四)农村合作医疗补助经费县级财政按实际参加合作医疗人数和补助定额对合作医疗给予资助,并按参加合作医疗人数及工作任务量等因素合理安排合作医疗经办机构的人员经费和工作经费。县级财政根据实际需要和财力情况安排资金,对农村五保户和贫困农民家庭实行医疗救助,可以直接用于贫困农民家庭大病医疗费用的的补助,也可以用于资助其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省级和市(地)级财政设立专项资金对农村合作医疗和贫困农民家庭医疗救助给予适当支持。

各地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合理确定省、市(地)、县、乡各级财政对农村合作医疗和医疗救助的资助标准,并纳入同级财政预算予以安排。地方财政每年对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的资助资金应不低于人均10元。

中央财政通过专项转移支付对贫困地区农民贫困家庭医疗救助和中西部地区农村合作医疗给予适当支持。从200年起,中央财政根据试点进展情况,逐步对中西部地区除市区以外的参加新型合作医疗的农民每年按人均10元安排补助资金。

三、加强农村卫生经费管理

卫生院经济管理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关键词】收支两条线;乡镇卫生院;管理模式

一、乡镇卫生院“收支两条线”概念界定

收支两条线是一种预算管理模式,按照乡镇卫生院的定位,其基本内容主要包括:以财政补助为前提,对乡镇卫生院实行收支脱钩,统一管理,以保证其收入按政策,支出按预算,服务规范化,最终实现卫生院基本卫生服务均等化目标的公益性。

二、收支两条线在乡镇卫生院的具体运用,以江门市新会区乡镇卫生院为例

新会区位于广东省珠江三角洲西南部,辖区内有11个镇(街),现有乡镇(街)卫生院12间,2006年12月,卫生部决定在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山东省烟台市龙口市等6县(区)开展乡镇卫生院收支两条线管理试点工作。2008年7月江门市新会区试点工作正式启动。具体运作如下:

1.设立结算中心,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我区经编委办同意设立事业单位--结算中心,其工作人员由卫计局从下卫生院现有会计人员以及具备任用资格符合相应条件的人员中通过考核择优聘用,其经费由财政供养。结算中心是合财务理与会计核算为一体的管理机构,结算中心对各乡镇卫生院实行统一财务管理,统一会计核算,统一资金管理,统一票据管理及统一档案管理。并由结算中心对各卫生院统一制定财务管理制度、支付审批制度、预算管理制度。

2.实行会计电算化管理并实现远程接入监控

为全面提升各乡镇卫生院会计核算水平,结算中心使用网络版财务软件,对全区乡镇卫生院实行会计电算化管理,并通过OA网实现远程接入,实现对各乡镇卫生院经济运行状况监控。一方面结算中心能实时连接到各卫生院信息系统,查询其收费字典、了解其作价是否符合政策规定,了解其收费是否正确,从而监控其收入的全过程;另一方面各卫生院可登陆到结算中心查看其银行日记账、现金日记账、应收应付款明细、财务报表,及时了解各自经营状况。

3.建立银行现金管理平台账户管理体系

为实现收支分管,并确保资金在结算中心集中管理的同时,各卫生院能清楚了解各自卫生院资金的运作情况,结算中心开设一个过渡账户,各卫生院开设一个收入账户,结算中心账户设为一级账户,各卫生院账户为二级账户,一级账户对二级账户拥有实时监控权。主要功能:实现资金自动归集,各卫生院每天把收入缴到附近的信用社,信用社通过银行系统汇到各自收入账户,资金实时归集到结算中心专户并实时清缴财政专户;实现资金向下支付,各卫生院按计划需要用款时,由结算中心负责申请,药品卫生材料款由财政专户直接支付,公用经费及人员经费由财政专户下拨至结算中心账户,由结算中心负责直接支付,备用金部分由结算中心账户划回基本户;实现资金监控,通过到账通知、业务查询及电子对账等功能,结算中心可及时掌握整个财务信息,包括各分账户历史余额、实时余额及各账户的收入支出明细;卫生院实现账户查询,各卫生院可随时查询账户的余额,每一笔发生额和账户历史记录。

4.强化预算编制,纳入政府预算管理

第一,区财政局根据基本公共卫生补助政策,结合农村卫生工作任务和乡镇卫生院实际情况,对各卫生院编制财政补助收入预算。第二,合理编制经营收入预算:各个卫生院以前两年的门诊处方收费水平为基数按5%左右的增长率和预计的门诊人次编制门诊收入预算,根据社保局核定的医保住院病人平均定额费用和预计的住院人次编制住院收入预算。第三,规范编制支出预算,按区财政局核定的定额标准和核实的单位人员情况分别编制人员经费预算及日常公用经费预算,按以前年药品支出及卫生材料支出情况编制药品卫材支出预算,根据收支平衡的原则,合理编制超基奖及设备购置预算。第四,严格执行预算审批制度。预算经结算中心汇总后报区财政局审核,最后提交区人代会审议后,财政局以文件形式批复下达下一年度预算通知。第五,严格预算执行。每月财政局根据卫生院月度用款计划,及时拨付到结算中心,结算中心根据各卫生院经审核后的凭单直接付款,属于备用金报销的部分划回卫生院基本账户。如因特殊情况,需要调整预算,必须按照政府规定的程序报区财政局批准,批准后才可调整。

5.建立建全绩效考评机制

由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区财政局和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局联合制定《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实施办法》及绩效考核制度,办法规定由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区财政局负责确定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总量(占工资总量的70%),在绩效工资总量范围内由卫生局负责考核,对公益任务完成好、群众满意、综合效益突出、绩效考核优秀的单位,适当增加奖励性绩效工资总量,对公益任务完成差、群众意见大、绩效考核差或发生重大责任事故的单位,适当扣减奖励性绩效工资总量,并报财政局核准。绩效工资总量按年度核定后,原则上当年不作调整。绩效工资分办基础性和奖励性两部分。基础性绩效工资主要体现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物价水平、岗位职责等因素,基础性绩效工资占绩效工资40%。对未完成规定工作任务或年终考核不合格的工作人员,不得全额发放基础性绩效工资。奖励性绩效工资主要以工作量为导向,多劳多得,并向承担疾病防治、计划免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与救治、环境恶劣的现场工作等任务的岗位倾斜,奖励性绩效工资占绩效工资60%。年终,卫生院出现收支盈余时,其中30%作为超基奖用于年终人员奖励(不纳入绩效工资总量内,实行保底不封顶),70%结存在财政专户统筹用于以后年度事业经费支出。

三、江门市新会区乡镇卫生院实施收支两条线取得的成效

1.加强了财务监督职能

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后,虽然各乡镇卫生院资金的使用权、审批权不变,但卫生院的所有收支均须向结算中心核报,所有经济业务都必须经结算中心运作,从中杜绝了卫生院不合理开支和不合规票据的报销。结算中心通过对卫生院每一项收支的严格审核,可以实现对其开支标准、收支预算等的监督,从而达到对卫生院财务管理全过程的监控,有利于从源头上遏制腐败的发生。

2.规范了会计核算制度

由于结算中心对各卫生院统一按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制度》的要求进行账务处理,使会计信息更真实可信,可比性更高。

3.全面推行了预算管理

由于资金管理严格执行无计划不落实、超计划不调整的原则,卫生院必须对每项支出事前都要作严密规划,从而杜绝了卫生院支出的随意性,使卫生院支出趋于合理。

4.加大了财政补助

卫生院实行收支两条线后,财政补助收入由原来占总收入不到2%增加到27%,其中离退休人员补贴、公共卫生、防保和应急救治等业务专用经费由财政全额拨付,卫生院的基本建设和房屋维修由两级财政专项安排。

5.引导了卫生院逐步回归公益性

在收入直接缴存专户,收支差额由财政保底的管理模式下,切断了卫生院创收与其收入分配的直接挂钩,从而消除了卫生院创收机制。以服务工作量为考核导向而不再以收入任务为导向的考核制度,逐步改变了卫生院内部经济运行机制,从而在服务收费上更好地落实政府意图,有效控制医药总费用。

四、江门市新会区乡镇卫生院实施收支两条线需要改进的方面

1.财政补助有待继续提高

政府对卫生院财政补助增加了,但还是责任不到位的,医务人员总体平均收入水平较低,还未能真正体现出医护人员的劳动价值,高专业技术人员不愿留在乡镇卫生院,从而导致乡镇卫生院医疗业务水平非常有限, 难以实现“小病留在社区”的改革意向。

2.卫生院公益性还未完全体现

目前,由于医疗卫生机构未实行“医药分开”,还未能彻底切断卫生院与外部利益关系,卫生院还未能真正回归公益性。

参考文献:

[1]方鹏骞.乡镇卫生院收支两条线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7(10).

[2]姜皑峰.乡镇卫生院“收支两条线”改革的实践探索[J].卫生经济研究,2012(6).

[3]贾继荣.收支两条线管理模式对乡镇卫生院的影响研究[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5(7).

卫生院经济管理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关键词:新医院财务背景;公立医院;收入;支出;核算;变化

医院财务会计制度是医院各项经济活动的基础依据,是医院综合效益提升的保障。在新的财务会计制度背景下,医院对收入、支出分类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并增加了科教收支项目,调整了收支核算结构,并改进了医院管理费用的核算方法,完善了医院财务报表,提高了医院财务会计工作的质量与效率,促进了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

一、新医院财务背景下医院收入支出分类调整分析

在新的医院财务会计制度中,明确规定了医院收入与支出的含义,其中医院的收入指的是基于医疗服务活动收取的合法资金;支出指的是在医院开展医疗服务活动中,造成的资金、资源以及资产的损耗。在新医院财务背景下,明确了对收支的管理制度,同时将医院收支划分到医院预算管理工作范畴,并根据收入来源以及支出范围等,收入与支出进行了科学的划分,推动医院医疗卫生改革。另外,医院药品收支管理在新医院财务背景下,实行统一核算,并根据药品用途的区别,对药品管理的教学项目、科研项目等作用实施分类。对医院收入与支出的详细划分,体现出公立医院的特殊性,为我国公立医院加强财务活动管理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新医院财务背景下医院增加了科教项目收支

公立医院不仅承担着为人们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作用,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教学任务以及科研任务。在传统的医院财务会计制度下,医院科教收支并没有划分到医院收支管理项目中,而是作为一项专项资金,导致医院财务信息的完整性受到影响,从而影响医院整体财务信息的质量。在新的医院财务背景下,医院财务会计制度中明确地将科教收支纳入整体的收支管理系统,同时增加了科教项目收支核算,加强了对医院科研、教学等活动造成收支的管理。这一改变有效地缓解了医院科教项目收支管理混乱局面,将科教项目收支纳入整体的财务管理工作中,保证了医院财务信息的完整性,提高了医院财务信息的整体质量。

三、新医院财务背景下医院调整了医药收支核算

在现行的医院财务会计制度背景下,医院收入主要包括药品收入、医疗服务收入以及其他收入。然而根据国际惯例,往往将药品收入归入医疗服务收入中,因为从某种角度上来说,对药品的使用也属于医疗活动,同时药品管理也是医疗管理中重要的一部分,所以药品收支需要归入医疗收支范畴中。新医院财务背景下,会借鉴国家惯例,并结合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实际的发展状态,将医院药品收支管理作为医疗服务收支管理的一部分,同时调整医院药品收支核算,细化医院药品收支科目,避免出现药品支出与医疗活动不匹配等现象的发生,提高医院药品收支核算与医院实际运营状态的适应性,增强我国公立医院财务会计制度改革的效果。

四、新医院财务背景下医院管理费用核算得到了改进

医院管理费用也是医院支出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即医院后勤单位、行政单位在进行相关工作中带来的支出费用。对于医院整体的支出费用来说,管理费用往往占有较大的比重,同时管理费用涉及医院的各个科室,在管理费用核算过程中工作量较大,工作复杂性也相对较高。现行的医院财务会计制度下,医院管理费用重要是按照科室人员比例实施分摊,即将医院的管理费用按照药剂人员、医务人员所占有比例,划分到医院药品支出以及医疗服务支出中,但是由于药品数量、医疗人员数量等因素的影响,化为药品支出的管理费用很少,而医疗服务支出中管理费用却占有很高的比重,从而影响医院总体成本费用。另外,按人员比例分摊管理费用的方式,其本身就缺乏公平公正性。在新的医院财务背景下,改进了这一分摊管理费用的方式,将医院管理费用作用独立的支出费用,并在医院财务报表中直接反映出来,提高了医院管理费用核算的公平性,保证了管理费用的真实有效性,提高了医院管理费用核算的科学性,并促进了我国公立医院相关财务制度与国际接轨,促进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健康长远的发展。

五、新医院财务背景下医院会计报表得到了不断的完善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医院财务核算工作要求也逐渐提升,对医院成本构成、现金流等情况也越来越重视。在新的医院财务背景下,医院财务会计报表中会增加成本构成表、现金流量表等具体内容,同时也改进了医院财务会计报表的排列方式,使我国公立医院财务报表排列顺序与国际惯例相适应,同时保证新的财务会计报表与我国公立医院实际运营情况相符。基于对医院财务会计报表的完善,有效地提升了财务报表的通用性,保证我国公立医院财务报表信息能够适用于更多使用用户。

在医院收支总分析表、医院收支明细报表等方面,新医院财务背景下也发生了一定的改变,对医院医疗成本从功能、性质两个方面进行了更加详细的分析,提高了医院运营管理中对医疗服务成本核算管理的重要性。从功能层面上,将医院医疗服务成本细分为医疗技术成本、临床服务成本、辅助医疗成本、管理成本等;从性质层面上,将医院医疗服务成本划分为卫生材料成本、人员成本、药品成本、医院资产折旧成本等等。医院管理者以及国家相关医疗卫生管理部门,都能够通过这些详细的成本报表,了解医院实际的运营情况,为医院发展重大决策提供有力的依据。

可以说,新医院财务背景下对医院财务会计报表的完善,对医院资源优化提供了便利,降低了医院运营的成本,增加了医院运营的经济利益,帮助医院树立了良好的形象,提高其社会效益,对我国整体的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提升都具有很强的促进作用。

六、总结

新医院财务背景下,医院收入支出核算发生了一定的变化,逐渐与国际接轨,同时满足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针对以往财务会计制度下医院收支管理混乱、收支失衡等问题,在新的财务制度下都得到了有效的解决,健全了医院收支核算管理体系,提高了医院财务信息的真实有效性。相信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进步,以及相关管理制度的完善,医院财务会计制度会得到不断地完善,进一步推动我国医疗卫生事业改革的进程,促进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健康长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艺.新医院财会制度关于收入和支出核算的变化探析[J].财会研究,2012,32(4):124-125.

[2] 石梅.新医院财务会计制度中收入和支出核算变化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3,31(6):99-100.

[3] 孙亚玲.解读新医院财会制度关于收入和支出核算的变化[J].中国卫生经济,2012,27(5):35-36.

[4] 刘正中.新旧会计制度下公立医院固定资产核算的差异[J].中国卫生经济,2013,35(7):1114-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