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历史名人故事

历史名人故事

历史名人故事

历史名人故事范文第1篇

汉武帝

以前汉武帝罹患“消渴症”即糖尿病,依照御医开处方,服用肾气丸不但无效,反而病情加重,再投以其他药石也是无效,群医束手无策,后来西域匈奴王知道这件事,特别派遣使者来奏表,呈献塞外土番治疗“消渴症”秘传神效验方,当时汉武帝因为已经吃很多药无效,只好死马当作活马医,交代御医照处方配药,汉武帝服用后渐渐有起色,经过半年的时间,汉武帝的糖尿病终于医好了。

汉武帝当然龙心大喜,不但叫匈奴每年免再进贡礼,并送匈奴王很多真珠玛瑙,汉武帝又命人将药方列入宫廷医案记载,并且于御花园内雕刻石版碑文传承。

慈禧太后

汉武帝以后经过二千多年的清朝时代,因为慈禧太后晚年亦患着糖尿病,缠绵多年,虽然经过各种药物治疗,病体并无起色,群医也是束手无策,后来太医院召集宫中御医商量对策,奏请诏告天下,征求当时治好汉武帝糖尿病之石版御方,表明珍藏者将赏以千金及钦赐御医官职。后来江南有一个儒医叫白鹤子来拆榜,原来白鹤子有收藏该御方,白鹤子被征诏入宫为慈禧太后调治病体,经过数月,慈禧太后的糖尿病果然顺利医好,该宫廷御方经过二千多年后,终于又进入清宫医案记载中,以后凡是皇亲国戚大官贵族,有人患糖尿病就用这个宫廷御方来治病。但是中医治病是以辩证论治的,这个宫廷御方并不是所有糖尿病都有效。据各方经验求证,此方治疗糖尿病是适合中医所谓“消渴下消”的症状,中医治糖尿病,要分上、中、下消,必须“分症”治疗。

胡适之

历史名人故事范文第2篇

一、借助互联网终端,把历史典故当作开启高效课堂的按钮  

一节课,从预习、导入到中间环节,都可以用历史典故贯穿起来。教师可以采围绕历史典故设计教学过程,按照“学生课前预习寻找典故——教师课堂导入介绍典故——学生课堂展示讲述典故——师生课堂小结感悟典故”这个流程设计教学案。通过安排学生课前借助互联网寻找典故(或历史故事),可以让学生以发现的眼光,在互联网上走进历史,探寻典故(或历史故事)的缘起、进程、作用,为课堂展开深度学习奠定基础;导入环节介绍典故(或历史故事)时,教师可以借助互联网有侧重的放大某个情节的信息量,通过渗透、隐喻、留白等形式,凝聚学生的关注点,引发学生兴趣点;课堂展示环节学生讲述典故,可以在检验学生借助互联网自主寻找、整合资源的情况下,给学生展现个性化、自主化学习创造机会,锻炼他们的归纳、分析、表述能力,随机调整“导学”重难点及破解的方法;课堂小结的落脚点放在感悟典故上,可以让学生借助从互联网上了解到的资料,通过不同人从不同角度解析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碰撞,帮助学生提升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认识和理解水平,逐步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例如,学习《春秋战国的纷争》时,我要求学生课前从互联网上搜集1-2个与春秋战国社会发展关系比较密切的典故,做到上课时能声情并茂的讲述出来。由于这段时期涉及到的典故比较多,当学生借助互联网查寻的时候,需要对从互联网上搜集到的众多典故,按照“关系密切”的标准进行甄别,这种放手让学生探究的办法很富挑战性,学生会带着兴奋、挑战的心绪快速投入到任务中。上课的时候,我给学生介绍了我从互联网上找的“负荆请罪”、“纸上谈兵”两个典故(理由是它们与赵国的兴衰较密切),播放完这两个动画小视频后,从ppt课件链接到能够找出这两个典故的互联网文本名——“历史典故:春秋战国时期的40个典故,你知道几个?”。之后,是学生提供链接点,展示他们寻找和选择的典故(文本或动画小视频),并简述选择的理由。学生争先恐后的抢发言权,他们罗列出了“负荆请罪、卧薪尝胆、破斧成舟、百家争鸣……”等多个典故,每个同学都讲述了自己选择的理由,课堂气氛格外活跃,学生争论的也非常热烈。

这样一来,学生们会主动把教材中提及到的史料与历史典故进行全方位对接,每个学生在聆听他人讲述选取理由后,头脑中都会留下较深的印象,这节课的目标很快就达成了。

二、借助互联网终端,把历史典故当作驱动学生思维的导航 

预习、导入时,由历史典故入手,可以刺激学生的兴趣点,为课堂学习起到铺垫作用;课堂环节推动进程中,历史典故还可以起到促进学生深度思维的作用。历史教材的“过去时”特点较明显,常常会给学生“一就是一,二就是二”的感觉;会让学生认为只需要“知其然”就行了,记住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及历史意义就结了;致使学生对史料的印象还只是停留在较为肤泛的层面上。教师如果把历史典故借助互联网引进过程推进的节点中来,就会改变学生对学习历史知识惯常的认识观,进而改变他们的学习习惯,达到加深印象、提升学习效果的目的。

如,在学习“唐太宗李世民”时,这部分知识的重点应该放在了解“贞观之治”上,经验告诉我,直接的去接触重点,机械的让学生死记硬背,不会让学生形成深刻印象,效果并不理想。如果换一种教学思路,从ppt课件中链接到互联网文本名“宣武门事变”,让学生先了解一些课本没有提供的内容——李世民登上皇位的血腥过程、采取什么手段开创出“贞观之治”的盛世,就会让学生对唐朝的繁荣产生更全面、更深层的认知,对李世民审时度势的能力、治国理政的能力产生更深、更全的认识,甚至会对皇权的更迭作更深层次的思考,对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也大有裨益。

通过这样的链接拓展,历史知识就不再那么静态、古板了,学生学习历史知识不再觉得单调、机械了,课堂被动学习的面貌就会转变为主动思索和探究了。

三、借助互联网终端,把历史典故当作净化学生心智的明灯

学习历史知识只是手段,目的在于把握精髓,从中汲取养分,形成正确的认识观、学习观、是非观、人生观、世界观,进而学会做人做事。然而,这对于初中生来说,单纯的通过对教材史料的学习,很难达到培根所说的“读史使人明智”的高度。如果在教学中借助互联网适度的介入历史典故,引领学生去感悟历史,达就可以达到启迪学生智慧,净化学生心灵、濡染学生人格品质的作用。

如,在学习“吴越之争”时,教师可以从ppt课件中链接到互联网文本名“卧薪尝胆”,通过带领学生阅读文本+观看动画小视频,从侧面了解越王勾践复国的坚强意志,就会对“立志”与“成事”之间的关系引发深层思考;在学习《三国鼎立》时,从ppt课件中链接到互联网文本名“乐不思蜀”,通过让学生阅读文本+观看动画小视频,了解刘禅的昏聩,学生就会对贪图享乐的危害产生深刻认识;在学习《岳飞抗金》时,可以从ppt课件中链接到互联网文本名“精忠报国”,通过阅读文本+观看动画小视频,对岳飞生平作进一步的了解,学生就会对民族英雄的可钦可敬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自然地接受爱国主义精神的熏陶。

采取互联网辅助教学的形式,可以超脱教材的局限,通过跨时空的往返穿梭,能够让史料更具立体感、更多人性味、更富启迪性,便于对学生的思想、观念、道德、品质产生润物无声的影响,利于学生从历史人物和事件中汲取成长发展的正能量。

历史名人故事范文第3篇

【关键词】 正能量 德育 历史教学 渗透

现在社会热议老人倒地该不该扶的时候,有人担心人心不古,世风日下。社会呼唤真善美,社会需要重朔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一直陪伴孩子们成长的学校和课堂,从来都是德育的主阵地。历史课程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和时代性,历史学科在德育方面蕴涵的学科优势正被人们日益重视。因此,历史教学要坚持思想教育和历史教育相统一,将学生品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历史和文化教育等有机融合在一起,不断丰富学生自身的情感、知识,为学生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下面谈谈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的主要方法。

1 寓德育教育于历史故事中

历史是一幅由一个个历史事件所串联成的优美画卷,许多历史故事可以让学生心灵为之震撼,而著名的历史事件也能深深吸引并最终打动和征服他们的善良和正义之心。中华民族具有上下五千年的灿烂文明史,更有近代饱受列强侵略的屈辱史以及中国人民顽强不息的斗争史,新中国成立后全国人民奋发图强探索和建设社会主义以及走上改革开放道路的奋斗史,其间留下多少令人荡气回肠的历史故事,这些都是教师进行德育的极好素材。如女娲造人、大禹治水、秦灭六国、昭君出塞、三顾茅庐、郑和下西洋等等这些生动的历史事件一定能让学生在聆听中洗涤灵魂。关键是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结合教材和思想道德教育目标适时因势地穿插这些生动的历史事件。如讲《红军不怕远征难》一课时,我通过播放录像以及用丰富的感情和生动的语言讲解红军飞夺沪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等历史故事,使学生形象地感受到红军长征经历了一个极端艰苦的历程,这在世界史上是从来没有过的,这充分证明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是不可战胜的。长征精神鼓励了学生,他们要好好学习,刻苦钻研,树立为祖国繁荣富强而奋斗的坚定信念。

2 利用典型历史人物渗透德育

历史总是由具体的历史人物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里创造的。因此,历史学科的德育渗透就离不开特定的历史人物,我们可以从一个个鲜活而真实的历史人物来强化德育渗透。这些历史人物可能是有名的政治家,如、等;也有可能是民族英雄,如英勇抗倭的戚继光;还有可能是艺术家、文学家、思想家等。教学中应以历史人物为突破口来强化品德教育。如在进行“甲午战争”的教学时重点讲了邓世昌这一英雄人物,突出邓世昌壮烈殉国的英雄形象。黄海大战中邓世昌指挥致远舰全体官兵浴血奋战,痛击日寇,最后因战舰沉没落水,誓与战舰和官兵共存亡。邓世昌英勇殉国的动人事迹,使学生在故事中受到教育,学生从中认识到:邓世昌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著名的民族英雄,表明了中国人民抗击侵略的坚强意志,培养了学生的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精神。教学中老师还可充分开展历史第二课堂,如组织“伟人少年时代”演讲比赛,“英雄在我心中”讨论会,“我最崇拜的英雄”主题班会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走近历史名人和历史英雄,这些杰出人物的成长过程以及言行,是学生的人生榜样和精神坐标,也是教师进行人生观教育的鲜活教材。

3 名言品析激励法

历史教材中有许多以醒目的方式记录的杰出人物的名言、名句、名联,这些简洁精辟的名言警句含义深刻,富有哲理。教师如能正确引导学生品字析句,不但有利于对教材的深刻理解,而且还能深化思想教育。比如在讲《贞观之治》一课时,引导学生品析了“李世民把魏征当作一面镜子”这段话。使学生领会唐太宗能够听取大臣的意见,所以把忠心进谏的魏征当做自己的一面镜子。通过品析,学生从中受到了启示:做人应该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课本还有于谦的“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詹天佑的“各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不受外侮,足以自立于地球之上”,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等,通过这些名言、名句、名联的品析,利于对学生进行说理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因为它们都带有强烈的情感色彩,都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生动教材,也是我们教育所要实现的目标。历史教师要把这些内容作为培养学生道德情感的良好凭借,把其用好、用活,使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思。

总之,教师要充分利用历史人物的崇高思想和道德风貌作为正能量,给学生美的感染力,潜移默化地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古往今来,人民群众和无数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科学家等所表现出来的优秀道德品质和情操铸成的中华五千年美德,正是建设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大厦的基石,是社会生生不息的正能量。学生从这些历史正能量中定会有所启示和感悟,镜鉴出许多做人的道理。

参考文献

历史名人故事范文第4篇

首批推出的五本新书分别为:国历图书总监绿茶主编的《私信@他们》,邀请二十多位文化名人,写给心目中远去的大师们的私信。跨越时空的思想交流,情真意切;王恩山主编的《散落的历史》,从海量的信息中,梳理出这些历史故事的耐人寻味之处,引发我们通过这些细节,描画历史人物的鲜明个性、探寻历史事件的真实侧面;《文史参考》编辑上林的《电影狙击历史》,借经典史诗电影所展现的真实历史故事,深入电影背后的历史解读,让电影和史实在文本间形成光影的交错;学者谢志浩的《那些有伤的读书人》,对中国百年学术史上的几代学人做了深入的观察和剖析,描绘出一幅传承脉络清晰的中国学术地图;150多年过去了,关于圆明园保存和重建,依然争议不断,《争议圆明园》,带我们面对争议,全景展示这个园子300年的前世今生。

揭幕仪式后,与会嘉宾参与了两场“国历沙龙”:首场主题为“历史写作如何提高影响力”,著名学者马勇、丁东、十年砍柴等嘉宾交流了彼此的历史写作心得和对未来历史写作的期望,并就如何提高历史写作对当下的影响力方面发表了各自的高见。第二场沙龙主题为“数字阅读与传统出版的出路”,学者谢玺璋、媒体人孙月沐和编剧史航等嘉宾参与讨论,就当下数字潮流对传统出版业的冲击展开了深入讨论。

(杨萌)

通过汽车百年发展史看人类社会进程金城社出版《汽车百年》

本刊讯汽车的发明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重大成就,是人类工业文明的一个标志。在汽车发明一百年之后,著名纪录片导演周兵携手故宫团队首次以汽车发展历史为脉络用摄像机带我们走进汽车工业的百年发展史。此纪录片同步书籍《汽车百年》由金城出版社于7月出版发行。本书是一部厚重的人类社会进化史诗,也是汽车引领人类进入变革时代的全方位纪录。

《汽车百年》图书收入了纪录片最真实、最有价值的镜头,囊括了大量珍贵素材,包括所有名车、老爷车甚至是概念车的图片,极大地增强了该书的审美和历史价值。全书的脉络追寻着汽车的发展足迹,由汽车的诞生、成长到全盛时代,展示了由技术驱动带来的巨大社会变革。详细讲述了多个著名汽车品牌的诞生故事,并由内而外解读了这些品牌所特有的文化内涵。此外,该书着墨于公路的建设发展史,刻画了城市在汽车时代的变迁。

(李晓靖)

《纽约时报》畅销书《听见颜色的女孩》中文版上市

本刊讯2012年8月,经接力出版社引进,在美国获16项大奖、一出版就登上台湾诚品儿童馆销售冠军的《纽约时报》畅销书——《听见颜色的女孩》在内地出版了。作为美国著名畅销书作家莎朗·德蕾珀的最新作品,自出版以来,美国著名媒体纷纷对其给予了高度评价,感动了美国无数读者,该书讲述了“一个激昂而坦诚、令人无法抗拒的故事”。

本书故事主人公11岁的美乐笛有着惊人的记忆力。她是整个学校最聪明的学生——但没有人知道这一点。老师、医生都认为她没有学习能力,这令小女孩绝望得几乎失控。就在她绝望到近乎失控的时候,她发现了可以让自己发出声音的方法。但一切都在意料之外,美乐笛即将面对的是更大的挑战……如果没有养育特殊儿童的经历,莎朗·德蕾珀不会将美乐笛的故事写得如此人木三分。而今,随着该书的出版,莎朗’德蕾珀也将应美国大使馆邀请来中国演讲。作为对“所有正在努力挣扎的、家有残障儿童的父母、对所有不被理解的孩子、对所有曾真心帮助过他们的人的礼赞”,希望所有读过本书的人都能从中读到力量、韧性!

(盖云飞)

智谋百科全书:《战国纵横:鬼谷子的局》走红

本刊讯近日,一本名为(《战国纵横:鬼谷子的局》的畅销书攀升至各大图书排行榜,该书以小说的形式,讲述谋略家、兵法家、纵横家、阴阳家、道家共同的祖师爷——鬼谷子布局天下的辉煌传奇。

历史名人故事范文第5篇

【摘 要】高中历史学习并非是将学生培养成应试教育下的做题机器,而是通过学习,逐步培养学生准确的历史观与价值观。为此,在实际教学中,历史故事教学方式也愈发被重视起来,在课堂中穿插历史故事对于学生历史学习水平的提高大有裨益。基于此,本文首要分析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故事运用的重要性,并进一步探索其应用途径。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历史故事运用

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深入,高中历史教学要求也不断提升,要求教师教学过程中要切实立足因材施教原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相关能力发展。而实践也表明,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充分应用历史故事,能够借以独特教学视野来引起学生的学习共鸣,使学生更好的投入到历史课堂中,营造出和谐的历史课堂氛围,顺利完成教学目标。为此,如何将历史故事更好运用于高中历史教学中值得探究。

一、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故事运用的重要性

首先,丰富历史课堂趣味性。高中历史教学内容相对乏味,尤其是在近代史学习上。若是教师沿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要求学生死记书本内容,学生将会陷入学习困难状。反之,教师讲课过程中融入富有生趣的历史故事,学生倾听过程中对于历史知识的印象与理解将会逐步加深。

其次,提高学生学习热忱。高中生心理尚处于未成熟阶段,反叛心理也较为强烈,尤其在高考压力下,部分学生对于学习的积极性俨然处于懈怠之状,但也不可否认的是学生对于知识的领悟能力是较强的。历史理论知识本身较为乏味,学生学习兴趣容易丧失,辅之以生动的历史故事教学,能够更好的集中学生学习注意力,使学生历史学习热忱得到提升。

二、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故事的运用途径

1.课堂穿插历史故事

以往教学,教师为了有效完成教学目标,大都只对教学内容进行讲解,在课堂中却甚少扩宽知识点内容。部分历史事件及其成因等内容可能是学生较难理解的你方面,教师若能在课堂中穿插些许历史故事,不仅能让学生深入了解历史故事,更能充分挖掘历史背景所造成的历史事件原因。而穿插故事的同时,教师也应注意故事内容的同傩裕才能让学生学习过程中便于理解较难历史问题。

例如,教学“君主专制政体”相关知识点时,教师便可在教学过程中穿插历史故事。该部分内容主要是讲述汉代至元代的政治制度演变及其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征等相关内容,教师为学生讲解汉代社会状况时,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其政治文化发展状况,教师可从《三国志》中截取某些历史片段,或是查询相关史料进行讲解。学生通过这些历史故事,能够对汉末社会动荡根源加以理解。并借助这些历史故事更深入把握古代封建政治制度走向衰亡的必然性。

2.借助历史故事,创设课堂教学情景

高效的教学情境创设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传统教学中,教师大都采取单刀直入式的教学模式,极少关注教学情境的创设,这就使得教学效果难以提升,使学生的学习受到影响。据此,教师便可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呈现相关的历史故事短片,创设有效的历史情境,亦或是为学生直接阐述历史故事,将学生带入故事情节之中。学生在历史故事中了解到与知识点相关的时代背景,在认知新知上也能够更加深入体会。

例如,教学“古希腊、古罗马政治文明”知识点时,教师可借助历史故事来创设出生动有趣的课堂情景。该部分内容点主要包含古希腊的文明与其地理环境的关系、古希腊城邦制度等等。而对于古罗马帝国形成不可忽视一个的重要任务便是凯撒,为此,教师可适当引入凯撒这一人物的历史故事。借助多媒体,来播放历史剧《罗马》,将学生引至那个古老的帝国政治文化之中,亦或是直接运用生动的言语来为学生讲述凯撒相关的历史事件。如此,学生的学习注意力被充分调动起来,不自觉地投入到教师所塑造的故事情景中,去深入感知那个“神秘的国度”。

3.借助历史故事,讲解重难点知识

高中生在历史认知上主要基于感性认知,对于抽象复杂的专业名词较难理解,且学生的理性思维尚未成熟,所以,在学习历史过程中难免存在着对这些专业名词概念模棱两可状态。若是教师在讲解这些专业名词时,巧妙融入富有生趣的历史故事,势必会因其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教学成效显著。

例如,学生对于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理解相对困惑,难以准确解读其定义,或是片面理解其定义便是中国政治处于半殖民状态,而经济仍处于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显然这一理解不够准确,没有将其所蕴含的广度和深度理解透彻。为了让学生更加清晰明了,教师可将当时洋人审判并制裁中国犯人,而中国人对洋人进行审判制裁的权利;洋人能够对中国矿产资源肆意开采;洋人有权规定中国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税率;洋人要求国人上缴赔款,开放通商口岸等等,借助这些故事的阐述,来加深和巩固对这一定义的认知。

4.应用历史故事,巧设悬念

一堂课知识点讲解完后,若是教师只是对学生提出下堂课的预习要求,显然难以激发学生对于下节课的期待与学习兴致。但是,教师若能善用历史故事来为学生的预习设下悬念,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显然大有帮助,学生迫不及待想要参与到下节课中。

例如,教师讲解“西安事变(双十二事变)”时,可就张学良扣留这一事件对学生提问:若是你处于张学良的位置,对于你是否会采取同样的措施,不是,你又将如何解决?西安事变最终使怎么解决的?采取这种处理方式的原因是什么?紧接着,教师便将当时中国所处的紧张局势讲述给学生,及迫于形势不得不与中共再次合作的要求,最后在张学良陪同下一起返南京。讲述到这里,教师便可继续提问:事后,是否会“体谅”张学良的举动?亦或是会采取何种处理方式?通过历史故事的讲解并巧设悬念,以激发学生新知探索欲望,从而促使学生更好地投入到历史学习当中,提高学生的历史认知能力。

三、结束语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科学运用历史故事,对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升极有益处。为此,教师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在课堂中善用历史故事,并用历史故事来为学生讲解重难点知识,提高学生历史认知能力,亦或是借历史故事巧设悬念,激发学生的探知欲望。如此,才能有效实现历史教学目标,切实提高高中历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