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防疫规划

防疫规划

防疫规划

防疫规划范文第1篇

2012年我县与全省同步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以来,为保证该项工作的顺利实施,我县及时制订了《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实施方案》和《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民生工程工作督导方案》,以科学发展观为先导,积极探索新时期工作新模式,取得了较好工作效果。

一、加强领导,认真贯彻落实《条例》和《方案》。

我县把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作为卫生工作的重点,切实加强了领导。成立了县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民生工程工作督导活动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活动的组织实施,以保证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各项工作落实到位,确保全县适龄儿童享受一类疫苗免费接种政策。

二、进一步加强预防接种单位管理和人员培训工作。

三、加大免疫规划知识的宣传。

四、进一步加强冷链、疫苗和注射器使用管理。

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工作以后,一类疫苗的种类和注射器的种类都增加了,给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因此,县疾控中心根据《规范》要求统一印刷了疫苗出入库登记簿、注射器出入库登记簿、冷链温度记录簿、疫苗发放登记簿、冷链设备档案记录表等,免费发放给各接种单位。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完善疫苗贮存、运输温度记录和库房管理、领发手续等冷链运转机制,实行专人负责、专帐管理和冷链专用。

五、全面加强规范化接种门诊建设和常规免疫接种工作。

我县自20年县疾控中心预防接种门诊率先达到a级规范化接种门诊后,20年至20年先后有12家乡级预防接种门诊通过了县卫生局b级规范化接种门诊的考核验收,实现了定时、定点、定人员为适龄儿童提供及时的免疫接种服务,确保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达到目标要求。为适应扩大免疫规划接种服务的需要,县疾控中心新建设了设施和功能更为齐全规范的预防接种门诊,提高了接种服务水平。

我县20年通过省卫生厅“以乡(镇)为单位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率90%达标”考核以后,进一步加强了常规疫苗的接种工作,巩固了90%达标的成果。近三年接种率调查显示均在95%左右。年以来,为了确保新增的一类疫苗接种率达80%以上,各乡级接种门诊改变了以往按月接种模式,乡级实行按旬或按周接种制度,确保了适龄儿童得到及时、有效、安全的预防接种服务。

防疫规划范文第2篇

关键词:猪场;兽医;防疫;探讨

中图分类号: S851.33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5.05.047

随着我国养猪业规模的逐步加大,出现了一些新的疫病,新的疫病和原有的疫病成为养猪业发展的最大威胁。对于畜牧业的发展来说,防疫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也是规划猪场兽医防疫站工作中的重点。

1 猪场生产中出现的问题

疾病是造成猪场经营者利益损失的主要原因之一,猪场不可能不发生任何的疾病和致病菌,所以要降低疾病发生的概率和发生的传播面积。注意消灭传染源,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兽医等工作人员来说,治病并不是最好的防治措施,最好的防治措施应该是在疾病发生之前消灭传染源,在最大程度上降低疾病对猪场利益的损害。

2解决对策

2.1正确的认识免疫接种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规模化养猪生产中出现了非常多的疫病,在新的疫病和老的疫病当中会产生一些较难控制的新型疾病,导致猪场的病情更难控制,一旦猪场的疫病发生大规模传染,将会造成不可估量的后果,所以一定要严格按照规定定期对猪场的猪进行疫苗接种。在接种疫苗的时候一定要对猪场的群体防疫水平和健康状况了解透彻。通过了解猪的个体健康状况,会更有利于疫苗的选择。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疫苗接种的时候一定要按照我国的国家标准严格进行疫苗的购买和接种,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保证猪的健康状况。

2.2科学的饲养和管理

在进行猪场的选址方面一定要多加注意,因为饲养工作包含着很多的注意事项,其中对猪场的地理位置选择是非常重要的一项。一定要选择通风较好,向阳并且干燥的地方,这样的地理位置有助于猪的生长和发育。因为受到气候的影响,冬季对新生猪仔和断奶猪猪舍要铺设―定量的稻草,来确保猪舍的温度,夏天对猪舍适当降温措施,因为夏天正是传染病的高发期,很多疾病在夏天由于气温高很容易造成大范围的感染,工作人员就要在夏天来临之际对猪舍做好充分的降温避暑工作。

2.3科学搭配营养与药物保健

从丰富营养的角度来看,农村养猪场应该保证猪群日常营养均衡的粮食,因为猪场不应仅仅注重猪的自身健康和温度等条件,还应适当地注意猪的饮食和营养搭配等问题。猪群生存所需要的各种能量与营养元素都应该得到满足并且进行合理搭配,除此之外还应当使用一些免疫营养来调整猪群的身体机能。据调查结果显示,药物保健在猪场兽医防疫工作当中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在选择免疫类的药品时,应当选择对猪自身免疫力影响较小的药品进行使用。需要注意的是,在母猪产仔前或是产仔后一定要多加注意营养的搭配和抗菌药物的使用,还要注意药物的用量以及时间等。

2.4构建疫病监测体系

构建科学的疫病监测体系,积极开展猪群免疫监测工作。猪场的工作人员应当定期对猪场进行检查,这样有助于猪场的未来发展和猪的身体健康状况。在当今科技发达的21世纪,精湛的技术和饲养手段是促进猪场长期发展下去的必要保障。除此之外,对于养猪场的设施进行完善还可以通过构建疫病实验室检测体系来完成,通过实验室来对疫病进行有效的检测,利用猪疫病的剖检情况来有针对性地制定免疫方案,这种有针对性的研究方案对于猪场的未来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为猪场的防疫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3 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的猪场兽医防疫工作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问题,在今后的工作当中需要有关人员对其进行具体的管理,只有这样才能够促进猪场发展,这是一项需要长期投入资金和人员的工程。猪场一定要学会充分的利用人才,发挥畜牧业兽医的科学能力,科学合理的安排猪场管理计划,让养猪业向着科学安全健康生态化发展,所以工作人员要时刻提升自我工作能力,为猪场兽医防疫工作作出一定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李志亚.猪传染性胃肠与流行性腹泻的区别[J].现代农业科技,2010,(15).

[2] 杨作丰,董娜,马建山.猪传染胃肠炎与猪流行性腹泻的鉴别诊断与综合防治[J].现代畜牧兽医,2011,(6).

防疫规划范文第3篇

今天召开全省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现场工作会议,任务是推广潜江、鄂州试点地区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工作试点经验,对全省9月1日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工作进行动员部署。

下面,我就全省免疫预防工作的形势以及即将在全省实施的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工作,讲几点意见,供同志们参考。

一、对我省免疫规划工作的基本估计

(一)全省免疫规划工作的历史进程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确立了卫生工作“预防为主”的方针,并将预防接种工作纳入各级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在省委和省政府的领导下,全省儿童预防接种工作发展迅速,为保障儿童和青少年健康成长发挥了巨大作用。概括起来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实行突击预防接种时期(1950-1977年)。主要是利用每年冬春季节,采用突击性预防接种的方式,开展对儿童的预防接种工作,全省免疫预防工作进入了发展的起步阶段。

第二阶段是开展儿童计划免疫时期(1978-1999年)。全省从1978年开始按全国统一的儿童免疫程序开展计划免疫工作。这一时期,相继将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乙肝疫苗纳入全省儿童计划免疫程序。通过加强计划免疫工作的组织领导和队伍建设,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和技术规范,逐步建立了省、市、县、乡四级计划免疫服务体系,同时,初步建立起了基本的疫苗冷藏冷运系统,基本满足了每年为目标人群提供6次以上的预防接种服务。

上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是全省计划免疫工作快速发展时期。这一时期,全省不断加强计划免疫专业队伍建设,以消灭脊髓灰质炎为中心,狠抓预防接种副反应防范体系建设,强化基础管理,完善服务体系,提高了预防接种质量,相继实现了世界卫生组织和国家规定的以省、县、乡为单位儿童免疫接种率达到85%的目标,疫苗针对传染病发病降至历史较低水平。

第三阶段是实施免疫规划时期(20__年至今)。主要是在巩固计划免疫工作成果的基础上,强化免疫规划管理工作,努力控制与消除疫苗针对传染病。通过创建省级预防接种示范门诊和乡镇、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防接种规范化门诊工作,全省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免疫规划管理和预防接种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了预防接种管理制度和技术规范,全省城乡形成了以预防接种门诊定点接种为主,预防接种点上门查漏补种为辅的预防接种服务模式,预防接种服务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得到显著提高,预防接种的管理和服务能力进一步得到加强,全省免疫预防工作呈现新的发展面貌。

(二)全省免疫规划工作所取得的成就

从1978年算起,全省免疫预防工作历经三十多年,通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打下了良好的工作基础,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主要体现在:

1、建立了覆盖全省的接种服务体系,完善了疫苗冷链系统和疾病监测网络。

多年来,全省各地始终将建立健全预防接种服务机构,加强专业队伍建设作为基础性工作。目前全省已建立省、市、县、乡四级预防接种服务体系、疫苗冷链系统、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体系、AFP病例及麻疹等疫苗针对疾病监测系统及实验室网络系统。

目前,全省预防接种机构共约有7399个,其中乡镇接种门诊1649个、产科接种点541个、村级接种点5209个,全省预防接种人员约有13488人,预防接种机构的广泛覆盖、接种队伍的壮大,方便了广大群众,提高了接种的可及性,极大地促进全省公共卫生事业发展。

全省的冷链系统从1978年的冷链匮乏、只能满足部分地区实施冬春季节的免疫接种状态,发展到1983年全省4条冷链线,1987年3月开始,全省各地实现冷链运转,每两月运转一次。目前,全省冷链系统不断更新和完善,儿童预防接种服务能力得到加强。

2、实施免疫接种机构的规范化管理,健全了一系列预防接种管理制度

各地按照《湖北省免疫接种工作管理规定》,依据“区域规划、定点接种、资格认证、规范管理”的原则,对全省免疫接种点、接种门诊、接种人员进行统一规划,合理设置,实行资格认证。为保证免疫规划得到科学、规范、有序的实施,各地还根据省卫生厅的要求和规定,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工作规范和规章制度,为免疫规划工作实施提供了管理和技术保障。全省各地还进一步完善预防接种前告知制度、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常规报告制度、《预防接种证》查验制度,加强预防接种规范化管理,不断地提高管理水平,逐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免疫规划管理模式。

全省已初步形成了比较完善的覆盖全省城乡的预防接种服务和管理工作体系,既重免疫覆盖,又注重服务质量,预防接种服务能力与服务水平基本满足了目标人群的需要。

3、实现区域无脊髓灰质炎证实目标。

湖北曾经是脊髓灰质炎严重流行省份之一,1954年始有疫情记载,历史上于1957年、1963-1965年、1971-1973年、1982-1983年、1990年出现了5次流行高峰,历史最高流行年份为1972年,报告发病2135例。为了实现消灭脊髓灰质炎的目标,在保持口服脊灰糖丸常规免疫高接种率的基础上,一方面建立了由省、市、县三级网络组成的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另一方面,坚持有计划地开展脊灰疫苗强化免疫活动。1989-20__年20年间,全省组织开展了38轮全省或局部地区的强化免疫活动,共计强化接种脊灰疫苗约9千万人次。全省自1994年9月发现最后1例本土脊灰野病毒病例以来,连续14年无本土脊灰野病毒传播的证据,20__年实现了区域无脊灰证实目标。

4、将乙肝疫苗纳入免疫规划,努力提高新生儿及时接种率。

20__年4月25日,根据卫生部的统一部署,全省启动了新生儿乙肝疫苗纳入免疫规划,20__至20__年,在25个贫困地区实施“湖北省提高非住院分娩新生儿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项目”(GAVI项目)。通过实施乙肝疫苗纳入免疫规划和GAVI项目工作,设立产科接种点并加强管理,全省新生儿乙肝疫苗及时接种率有了较大的提高。20__年8月GAVI项目终期评估结果显示,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达到86.75%,全程接种率97%。

5、实施加速控制麻疹策略,努力预防和控制麻疹发病。

在常规免疫提供两剂次麻疹疫苗接种的基础上,全省各地实施加速控制麻疹策略,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麻疹发病和流行。1998年建立了全省麻疹监测系统,通过麻疹监测信息网络快速报告接种率、发病率、疑似暴发疫情等监测数据,对所有麻疹病例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20__年建立了全省市级麻疹实验室网络,指导麻疹疫情控制工作。根据麻疹发病特点,20__年修订和完善了全省麻疹疫苗免疫程序,在国家免疫程序的基础上,增加1.5岁儿童麻疹疫苗复种一剂,有计划地开展全省4-7岁儿童麻疹疫苗后续强化免疫,取得了较好效果。

6、有效预防和控制了疫苗可预防的传染性疾病。

免疫预防是我国卫生事业成效最为显著、影响最为广泛的工作之一。60年代初期,全国通过接种牛痘疫苗消灭了天花,通过坚持和推广预防接种工作,其他疫苗可预防疾病都得到有效控制。全省麻疹发病最高年份为1965年,发病69314 2例,病死4850例,发病率达20__.57/10万;百日咳发病最高年份均为1961年,发病为158229例,病死466例,发病率达1499.41/10万;白喉发病最高年份也为1960年,发病5910例,发病率18.3/10万。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多年未发生实验室证实白喉病例,百日咳发病率控制在0.1/10万左右,麻疹发病率控制在5/10万左右。其它疫苗可预防的传染性疾病如流脑、乙脑、新生儿破伤风、风疹、甲肝、腮腺炎发病率均显著下降。

7、全省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工作顺利推进。

根据卫生部建立全国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系统的统一安排,20__年初,作为国家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试点地区,黄石、鄂州开始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同时,黄冈和荆门作为省级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的试点,也开始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20__年5月,全省启动了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工作,计划在20__年上半年全面完成系统建设任务。截至20__年5月15日,全省1420个计划开通信息系统的接种机构已有1162个接种机构通过了国家终审,937个单位已经实现向国家平台上报接种数据。信息化管理系统建成后,不仅可以为适龄儿童提供更为便捷的预防接种服务,而且可以为公众提供实时预防接种信息查询,增强了预防接种的管理和服务能力。

(三)全省免疫预防工作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

1、财政保障政策在有些地方落实不够好。

从各地反馈的情况来看,地方财政对免疫规划工作经费投入不足,是目前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必须要解决的首要问题。部分市、县疾病预防工作人员工资不能足额到位,乡、村免疫预防工作人员的工资基本上没有纳入财政预算,严重影响了免疫规划工作的正常开展。根据有关调查数据,不少地方未将免疫规划工作经费纳入政府财政年度预算;有的地方财政对免疫规划工作投入严重不足,部分市、县开展免疫规划工作(包括乡、村级预防接种工作)的经费,主要来自二类疫苗创收。这种过分依靠创收开展免疫预防工作的弊端是,区域性的免疫规划工作落实不好、发展不平衡,免疫预防服务的公平性和免疫预防服务的质量受到影响,致使一些地区免疫规划工作出现滑坡现象。

2、免疫预防专业人员亟待补充,队伍需要稳定。

部分市、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免疫预防专业人员数量本来就不足,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后,工作量将将成倍增加,对免疫预防工作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级免疫规划队伍急需得到调整、充实。

3、人口的流动等因素使免疫规划管理工作难度增加。

人口的流动性为免疫规划管理增加了难度。目前全省局部地区麻疹等疫苗可预防传染病还时有发生,暴露出我省局部地区的疫苗接种、特别是流动人口的接种管理存在问题;省内还存在脊灰野病毒输入和发生疫苗变异株病例的可能,AFP监测工作质量还有待提高;全省乙肝感染率仍然很高,相关疾病的负担依然很重;全省甲肝发病率虽然呈持续下降趋势,但每年都不乏甲肝疫情的暴发,尤其在农村中、小学;在部分农村和城市,流脑、乙脑、风疹、腮腺炎等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尚需引起高度重视。

4、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的实施,对全省免疫预防服务的及时性和有效性都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随着疫苗种类增加、针次增多,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频率增加,疫苗的管理和监测工作难度增大,现有的预防接种服务网络和服务方式,能否充分满足城乡群众享受扩大国家免疫规划服务的需求,都需要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认真对待。

二、关于全省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的准备情况

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是全省今年重点卫生工作之一,为保证我省顺利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工作,全省围绕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做了大量准备工作。

(一)在20__年1月15日召开的全省卫生工作会议上,省卫生厅将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列入我省今年卫生工作的重点之一,对各地提出了总体要求;在20__年3月10-12日全省免疫预防工作会议上,省卫生厅、省疾控中心进一步对全省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工作进行具体部署;20__年7月4日上午,省卫生厅召开了专题会议,听取了全省实施扩大免疫规划的准备情况的汇报,针对目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对下一阶段全省实施扩大免疫规划工作进行了部署,确定9月1日,全省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接种。

(二)对20__年中央专项经费的分配、省级经费进行了测算与分解,省财政厅正在审批之中;协调5个厅局联合转发了国务院五部委关于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的文件。组织了对全省各地扩大免疫规划新增疫苗的使用和扩大免疫规划新增疫苗的需求以及冷链设备情况等方面基础资料的摸底调查,制定了全省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的工作方案和实施国家扩大免疫规划技术规程,制订了全省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培训技术方案和全省免疫预防县级骨干培训班教材等相关技术方案,6月15日至7月27日,完成了对全省425名免疫预防技术骨干和13513名预防接种人员的培训工作。

(三)完成了全省现行常规疫苗疫苗与扩大国家免疫规划新增疫苗的招标、采购,全省新增疫苗也即将按照重新核定的分配计划分发到位,根据各地冷链装备情况和更新需求,有步骤地对全省的冷链进行了更新、扩容。

(四)在潜江、鄂州开展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的试点工作。

为了顺利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工作,从7月中旬开始,省卫生厅在潜江、鄂州两地开展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的试点工作。虽然试点工作时间不长,但两市在试点过程中解决的问题,总结的经验,已为全省各地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潜江市以开展扩大国家免疫规划为契机,对预防接种机构进行了重新规划,对免疫服务人员重新进行了核定,对接种区域进行了重新划分,使预防接种服务能够满足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工作的要求。鄂州市年初将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纳入今年政府为民办实事的范畴,并积极争取各级财政加大投入,将预防接种人员的工资纳入政府财政预算,落实基层预防接种人员的补助,有利于稳定全市预防接种队伍。两地的试点工作各具特色,慨括起来基本有3点:一是要认真贯彻国家和省有关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文件精神,切实加强对免疫规划工作的领导,落实免疫规划的财政保障,二是要建立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的儿童免疫规划协调工作机制,加强政府各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三是要加强预防接种服务网络建设和管理,制定严格、详细的工作方案,加强督导检查,保证各项管理和技术规范落到实处。

三、深入扎实地做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工作

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是利国利民的大事,全省要学习和借鉴潜江和鄂州市的经验,针对免疫预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落实各项工作措施,保证全省各地今年9月1日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的疫苗接种。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实施国家免疫规划是各级政府一项十分重要的公共卫生服务职能,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将国家免疫规划纳入本地区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切实加强领导,落实责任。要按照《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的规定,将免疫规划工作纳入政府和部门工作目标,确保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工作在全省各地按期顺利实施。对于不能按期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人民群众反应强烈的地区,省卫生厅将视情况作出处理。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把在本地区按期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作为今年疾控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强领导,明确责任。要建立免疫规划工作的目标管理责任制,规范各专业机构的免疫规划工作职能,量化任务指标,细化考核内容,加大考核力度,确保辖区范围每一个适龄儿童都能及时得到有效的预防接种服务。

(二)履行职责,完善保障,协调配合。

各级政府要认真执行省人民政府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全省儿童免疫规划工作的通知》(鄂政办发发〔20__〕82号)和省卫生厅等部门《关于转发国家5部委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相关要求的通知》(鄂卫发〔20__〕45号)有关各级财政经费保障的规定,落实本地区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的相关政策和专项经费保障,把基层预防接种服务机构接种免疫规划疫苗的补助经费和各级免疫规划工作的专项经费,纳入当地年度财政预算并足额到位。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配合财政部门加强对免疫规划经费的管理,及时将免疫预防项目经费下达到项目执行单位,按时支付基层预防接种的补助经费,确保经费专款专用。同时,要建立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工作的绩效考核评价制度,确保资金发挥效益。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按照《传染病防治法》、《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的规定和国家有关部委文件精神,结合本地实际,加强与当地财政局、发展改革委、经贸委、物价局、教育局、食品药品监管局协调和配合,建立有效的政府部门之间免疫规划的协调管理机制,促进国家免疫规划的政策和措施的落实。

(三)科学规划,规范服务,提高质量。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免疫规划的各项基础工作。按照“科学规划、定点接种、资格认证、规范管理”的原则,根据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工作内容和要求,结合当地实际,合理设置预防接种服务机构,调整和完善预防接种服务,增加预防接种服务的频次,保证适龄儿童预防接种的及时性和可及性。要合理调整和充实基层预防接种人员,建立人员培训和考核制度,严格对预防接种服务机构(门诊、接种点)和预防接种人员资格的认证,巩固和提高省级预防接种示范门诊建设和乡镇卫生院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建设的成果,按期完成儿童预防接种报告信息管理和疫苗信息管理系统建设计划。进一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强化安全接种、有效接种意识,提高预防接种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

(四)严格管理,加强督导,促进发展。

防疫规划范文第4篇

1我国当前预防接种的工作特点

1.1预防接种工作是政府行为: “预防为主”是我国的卫生工作方针之一。我国卫生工作的性质决定预防接种工作是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事业,它具有福利性和公益性的特点。其福利性集中表现在政府对儿童健康威胁大、公众需求迫切、种类繁多且总体费用高的第一类疫苗承担所有经费,免费向公民提供预防接种服务;其公益性表现在预防接种工作是社会保障体系的组成部分,形成群体免疫的效果可使公众共享。

1.2预防接种工作具有很强的科学性、技术性和严谨性: 实施预防接种所包含内容极其广泛,它不仅涉及到自然学科的理论;还涉及到技术操作;同时还涉及到社会科学,需要多学科、多领域的协作。因此,它是一项科学性强、管理要求高的工作,需要制定科学化、规范化的技术标准。

1.3预防接种工作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重大的国际影响: 预防接种是一项以最小投资,获得最大效益的工作。卫生经济学评价表明,预防接种后产生的效益往往是投资的数十倍、数百倍,并且产生显著的社会效益。同时,普及儿童免疫、控制和消灭针对传染病是全球的目标,对保证全人类的健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也直接关系到我国的国际声誉。

1.4预防接种工作具有广泛的社会性: 预防接种工作服务的对象是全社会人群,需要宣传、动员公众参与,得到有关部门的支持与配合,才能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1.5预防接种工作是一项艰巨而又长期的任务: 实施预防接种,控制或消灭针对传染病,是一项复杂、艰巨的任务。任何一种传染病作为一种生物体在自然界长期存在,要想让它在自然界中消失,都需要经过长期、艰巨的努力,才能实现。

1.6新疆免疫规划疫苗种类11种预防12种传染病: 新疆于2008年9月1日启动了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工作。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后,新疆免疫规划疫苗种类由6种扩大到11种,预防的传染病由7种增至12种。目前,已经执行的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包括:卡介苗、乙肝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三联疫苗、麻疹疫苗、甲肝疫苗、A群或A+C群流脑疫苗、风疹减毒联合疫苗,腮腺炎、麻腮风疫苗(含麻腮和麻风疫苗)、麻腮疫苗共11种疫苗。

接种疫苗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最经济、有效的方法之一。疫苗可预防传染病:结核病、乙型肝炎、甲型肝炎、百日咳、白喉、破伤风、脊髓灰质炎、麻疹、风疹、腮腺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

2我国免疫预防事业取得主要成就

半个世纪以来,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以及全国卫生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免疫预防事业取得了振奋人心的成就。

2.1成功地消灭了天花: 新中国的免疫预防事业从预防天花起步,我们使用自己生产的疫苗成功消灭了天花这个给人类造成极大危害的疾病。现在人们可以骄傲地认为:天花的免疫预防是人类控制和消灭传染病的成功范例,也是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创造的史无前例的伟大成就。

2.2普及儿童免疫: 与我国疫苗生产几乎同时起步的免疫预防事业近20年来发展迅速。政府的支持、科学的管理、专业人员的努力和全社会的参与使儿童计划免疫工作深入人心,使常规免疫接种率(1岁内儿童五种疫苗的接种率)达到85%以上,群众接受免疫服务的自觉性也大大提高。

2.3我国免疫规划工作成效显著: 免疫规划工作是我国卫生事业成效最为显著、影响最为广泛的工作之一。党中央国务院历来十分重视免疫规划工作,先后颁发了《全国计划免疫条例》、《疫苗流通与预防接种管理条例》、《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疫苗储存和运输管理规范》。为加速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实施进程,推展公共卫生均等化服务,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自觉接种疫苗的自觉性,提高地方政府对免疫规划的重视程度,进一步落实保障措施,贯彻“预防为主”卫生工作方针,2007年国务院决定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在现行的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基础上,将甲肝疫苗、流脑疫苗、乙脑疫苗、麻(疹)腮(腺炎)风(疹)联合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对儿童实行免费常规免疫,预防甲型肝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风疹、流行性腮腺炎等5种疾病。另外,在流行地区对特定人群进行流行性出血热疫苗免费接种,储备炭疽疫苗和钩端螺旋体疫苗免费。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后,全国范围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种类由6种扩大到14种,预防的传染病由7种增至15种。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充分体现了关注民生、以人为本,以及提供公平、均等的卫生服务理念。

为落实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任务,国家五部委下发《关于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的通知》和《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实施方案》,并动员部署实施工作。卫生部制定下发实施方案和年度计划,财政部下拨中央财政转移地方支付资金,国家发展改革委启动国家免疫规划疫苗价格核定工作,教育部在托幼机构和学校开展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药监局强化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生产和流通的监督管理。促进了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的实施进程。

扩大国家免疫规划是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是政府提供的一项重要公共卫生服务,是儿童健康的基本保障,是预防、控制乃至消灭疫苗可预防传染病的有效手段。

2.4冷链系统的建立: 冷链是保持疫苗效价的重要条件。据卫生部统计,从80年代中期开始实施计划免疫冷链系统建设以来,全国共建设了600多座低温冷库、1150座普通冷库,装备冷链运输车3300多辆,装备冰箱9.4万台、冷藏包91.6万个。各级政府为维持冷链运转及补充接种器材的消耗而投入的经费达30亿元,平均每年大约2亿元。

2.5提高了人均寿命: 我国的人均寿命在半个世纪中翻了一番,即从1949年的35岁到现在的70岁左右,儿童发病和死亡的急剧减少是我国人均寿命大大提高的重要原因,其中最能体现预防为主方针的“免疫预防”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2.6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由于实施了免疫预防,避免了数亿儿童发生计划免疫针对疾病,为保护儿童健康,提高中华民族人口素质做出了巨大贡献。2010年与1978年相比,计划免疫针对传染病发病大幅度下降了90%以上,如麻疹、脊髓灰质炎、百日咳、白喉、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乙型脑炎6种传染病,在过去的30年里,减少发病2.8亿人,减少死亡342万人。免疫接种成功地保护了儿童的生命与健康,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仅直接减少住院治疗费用一项就达364亿元人民币,毫无疑问,免疫预防工作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

2.7阻断了脊髓灰质炎野病毒的传播:

我国政府承诺要实现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全球2000年实现消灭脊髓灰质炎的目标。各级政府和全社会都十分重视这项工作,1993年以来,每年12月5日和次年的1月5日在全国范围对4岁以下儿童开展两剂脊髓灰质炎疫苗强化免疫活动,党和国家领导人亲自参加了这些活动。1993年12月5日和次年1月5日,我国开展了首次全国强化免疫日活动,为约8 000万4岁以下儿童接种了两剂脊髓灰质炎疫苗。这次活动的成功开展,被世界卫生组织誉为人类公共卫生史之最,有力地促进了其他国家开展强化免疫活动。此后,我国又开展了两次全国强化免疫活动和三次规模略小于全国范围的强化免疫活动。通过加强常规免疫,建立急性弛缓性麻痹监测系统和国家脊灰实验室网络,锻炼了一支训练有素的免疫预防工作队伍,也推动了整个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扩大了国际交流。1994年10月以来我国没有发现本土的脊髓灰质炎野病毒病例,目前正在加紧消灭脊灰的证实工作。政府的承诺、正确的策略、卫生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全社会的参与以及国际社会的支持是我们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中国的成功实践,为世界其它国家和地区树立了榜样。

新疆自1993年12月5日和次年1月5日,参加了首次全国强化免疫日活动,之后每年开展两轮0-4岁强化免疫活动至今(2011年又开展了5轮应急消灭脊髓灰质炎强化免疫活动:0-39岁人群)。

2.8消除新生儿破伤风和加速控制麻疹:

为了实现2000年以县为单位新生儿破伤风的发生率低于1/1 000活产儿的消除目标,我国从1995年对542个高危县的育龄期妇女实施了破伤风类毒素突击接种,接种率达到75%,有效地控制了新生儿破伤风。1999年开始了新生儿破伤风的监测工作。

在没有实施麻疹疫苗接种之前,麻疹流行十分猖獗,几乎所有的儿童在15岁以前都感染过麻疹病毒,发病率几乎与当时的出生率相同。自开展麻疹免疫接种工作以来,我国麻疹控制工作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发病率大幅度下降,特别是实施计划免疫以来的40多年,麻疹发病率下降了95%以上,卫生部于1996年制订、下发了《全国加速控制麻疹指南》,对全国的麻疹控制工作提出了分类指导原则,各地结合实际情况,开展了不同程度的强化免疫活动,有效地控制了麻疹暴发和流行。从1999年起全国在脊髓灰质炎监测系统的基础上建立了麻疹监测系统,为评价加速控制麻疹工作的进展提供了条件,也为今后可能开展的消除麻疹工作做了准备。

2.9推广乙型肝炎疫苗:

我国人群乙肝病毒感染率高达57.6%,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率9.8%。1991年我国开始推广乙肝疫苗接种,到2010年我国人群乙肝发病率和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有显著下降,并降低由乙肝引发的肝硬化和肝癌的死亡率。具体目标是5岁以下儿童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降至1%以下;全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降至7%以下,这跟乙肝疫苗的接种密切相关。尤其婴儿接种乙肝疫苗效果明显,随着乙肝疫苗的广泛应用,完全可以预见,乙肝作为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一种最严重的疾病也将成为历史。

3影响我国免疫预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困难和问题

免疫预防事业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每年我国新出生儿童约2000万,儿童免疫工作年年要从零开始,特别是如何使边远贫困地区和流动人口中的儿童及时获得免疫预防服务,将是今后工作的一个重点。如果全社会都来自觉关心下一代,积极支持儿童免疫工作,我国的免疫预防事业就一定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3.1疫苗在接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1.1禁忌症掌握不好:

有的接种者未按照疫苗说明书的要求进行接种,如为儿童用热水送服脊灰糖丸,或服糖丸后立即喂奶饮热水,有的接种完回家后,就在接种部位上热敷,这些现象会致使抗原被灭活。

3.1.2消毒方法不当:

现在使用的消毒液90%以上是酒精,在接种过程中如果酒精与疫苗直接接触就会杀灭活疫苗,导致无效接种。

3.1.3接种剂量不准确:

在相同接种途径下,接种剂量与产生免疫力成正比,随意减少或增加剂量都会影响产生免疫力。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接种次数:未完成全程免疫,注射器不配套:注射器内残留量多,使注射剂量减少;针管与针头接触不良:造成疫苗外溢,剂量不够;稀释液不配套:造成抽取稀释液减少或过多。百白破类吸附制剂,易沉淀,在使用前未将疫苗摇匀,会造成人份疫苗间抗原浓度高低不等。

3.1.4疫苗暴露时间过长:

疫苗打开或稀释后应在半小时内用完,如果疫苗打开或稀释后暴露时间过长再次使用,会产生无效接种。

3.1.5接种途径错误:

各类疫苗的接种途径不尽相同,且有的疫苗因剂型不同,接种途径亦不一致,在实施中稍有疏忽,即因接种途径错误而影响免疫效果。例如:含氢氧化铝佐剂疫苗,一般注射深部肌肉,如改作皮下注射就会影响免疫效果,也会加重副反应。HBV臀部注射不如注射上臂三角肌效果好。

3.2当前免疫规划存在的问题

3.2.1任务重、份量低: 在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过程中,预防接种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综合绩效考核中占比重不高,4-5%,预防接种工作任务重、要求高、责任大、付出多、收入少,导致开展预防接种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直接影响了预防接种工作质量。

3.2.2经费补偿不到位,分配不合理。

3.2.3预防接种服务能力和可及性不能完全适应免疫规划工作需要

与2004年相比,全国接种单位减少了13.8万个,服务网络萎缩了37.6%,另一方面是人员数量不足。

3.2.4分工和协调机制模糊、责任不清。

3.2.5存在免疫空白,出现传染病疫情上升或暴发。

4目前工作重点

做好2013年免疫规划工作,关注民生,关注健康,保障民生的刚性投入。应抓住机遇,努力进取,开拓创新,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4.1借势医改、完善政策: 2013年加到人均30元,项目内容不增加,强调进一步提高项目质量。各地应充分利用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平台,推进免疫规划工作。

4.2抓好基础,筑牢屏障: 基础性工作首先是抓好常规免疫工作,卫生行政部门要把预防接种作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重中之重,优先保障落实。合理确定预防接种补助标准,保障免疫规划工作经费。加强绩效考核,将预防接种任务完成情况作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拨付的先决条件,将预防接种考核结果与单位和个人年度考核挂钩,作为奖惩的重要依据。疾控机构要发挥好监督、监测和指导的作用。

4.3加强管理、保证安全: 要按照工作规范,严格操作规程,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要严格管好疫苗,一类疫苗要严格按照程序招标采购,按照要求做好储存、运输、分发,免费使用,不允许收取汤勺费之类的事情发生,避免引起社会的误解。二类疫苗也要加强管理,督促基层尽量减少用二类苗代替一类疫苗,更不能误导、诱导家长使用二类疫苗代替一类疫苗。

4.4创新方法,提高效率:

从预防接种到计划免疫,再到免疫规划,走过了几十年的历程,积累了很多的宝贵经验,很多好的方法值得传承和发扬。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技术、新理论、新理念不断产生,为提高免疫规划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提供了条件,关键在于转变观念,勇于创新,如有些地方实施免疫规划“一票否决”制、免疫规划信息系统实现区域内互联互通、疫苗储存运输温度湿度全程监控、疫苗电子监管码与个体接种证关联等等。

4.5广泛宣传、争取支持。

4.6作风建设、求真务实: 免疫规划工作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都是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必须用发展的思路去解决。免疫规划在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中占据重要的位置,一定要坚定信心,不动摇、不懈怠,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

5我县免疫规划工作取得的成绩

按照自治区的部署,我县实施免疫规划工作以来,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免疫规划政策,不断强化免疫规划管理,规范预防接种服务,免疫规划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为保障全县儿童和青少年健康成长发挥了重要作用。

5.1成绩

5.1.1政府主导、多部门协作的长效工作机制初步形成: 县委、县政府把免疫规划作为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民心工程,不断加强组织领导,逐年增加经费投入,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工作,形成了由卫生部门牵头,发改委、财政、教育、公安、广电、食品药品监管等多部门协作的工作格局。并通过不断调整疾病预防控制策略,加大督导检查力度,强化监控与评价,扩大健康教育宣传,人群自我防护意识得到显著加强。

5.1.2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率和抗体水平保持高水平: 我县顺利实现全县1周岁儿童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4种疫苗接种率达到85%的目标后,至2012年全县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率持续保持在95%以上。同时,积极争取国际国内项目支持,对全县数千名小学生进行乙肝疫苗接种,接种率达98%以上。麻疹抗体均保持90%以上;脊髓灰质炎抗体阳性率保持95%以上。

5.1.3疫苗针对传染病发病率大幅度下降: 免疫规划疫苗针对传染病发病率逐年下降:如麻疹、百日咳分别下降;1994年至今全县无本土脊髓灰质炎病例发生;白喉自1984年至今无病例报告;2006年全国乙肝血清学调查显示,5岁以下儿童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由1992年的10.39%降低到0.64%;百日咳、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多年保持较低水平,2003年以来全县免疫规划针对传染病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

5.1.4无脊髓灰质炎状态得到持续巩固: 我县1993年以来至今,连续每年在全县0~4岁儿童中实施两轮消灭脊髓灰质炎强化免疫活动。2011年开展了5轮应急消灭脊髓灰质炎强化免疫活动:0-39岁人群。脊髓灰质炎强化免疫接种率保持在95%以上,连续20年未发现由野病毒引起的脊髓灰质炎病例,消灭脊髓灰质炎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5.1.5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全面实施: 根据国家、自治区、自治州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实施方案,制定了《博湖县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实施方案》,免疫规划疫苗种类由6种扩大到11种,预防的传染病由7种增至12种。即11种疫苗预防12种传染病。

5.1.6免疫规划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以提高儿童免疫接种率为目标,以普及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建设为目的,按照《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管理办法》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厅免疫规划疫苗和冷链管理方案》执行,推动免疫规划管理不断向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迈进。

5.2今年的工作目标: 预防接种是预防控制乃至消灭针对传染病的最为经济有效的手段,是最基本的公共卫生服务。作为一项涉及千家万户切身利益、关乎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大事,我县历来高度重视预防接种工作,不断健全服务体系和长效工作机制,预防接种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明显提升,全县常规免疫、强化免疫及流脑等疫苗接种率均在95%以上,儿童健康保障屏障进一步筑牢,实现免疫规划的可持续发展。

今年,我县将重点从七个方面着手,进一步提升全县免疫规划工作水平。

5.2.1加强领导,依法推动免疫预防工作全面开展: 认真贯彻落实《传染病防治法》和《疫苗流通与预防接种管理条例》,进一步提高对免疫预防工作重要性、长期性和艰巨性的认识。县政府把预防接种作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重中之重,优先保障落实;县卫生局将预防接种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管理重点,加强预防接种单位规范化建设,落实预防接种补助经费和工作经费;县疾控中心制定预防接种工作规划、计划,加强疫苗供应管理以及接种单位和人员的资质管理,组织开展预防接种工作绩效考核;基层医疗机构切实落实预防接种任务。

5.2.2健全服务网络,提高预防接种可及性:

我县根据辖区内预防接种服务对象数量、服务半径、地理条件和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情况,合理布局接种点,确定适宜的服务模式和预防接种周期。基层医疗机构改善服务环境,合理布局功能分区,安排专人负责,足量配置工作人员,定期开展责任区域内的适龄接种对象的摸底调查和查漏补种工作,严格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的规定开展预防接种工作,全面筑牢免疫屏障。

5.2.3加强多部门协作,完善流动人口管理机制: 在巩固和提高适龄儿童免疫接种率的基础上,以创新社会管理为契机,制定《流动儿童免疫规划管理办法的通知》,重点加强流动人口聚集地的接种证查验工作和疫苗补种工作。积极研究和探索流动人群适龄儿童等重点人群的免疫服务管理模式,加强与公安、教育、计划生育、妇联等相关部门的加强沟通与合作。进一步完善政府主导、多部门配合的流动人口管理机制,把流动儿童免疫接种纳入本地儿童免疫接种管理,提高流动儿童免疫接种率。

5.2.4规范、科学全面落实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各项工作:

以促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为突破口,不断加强规范门诊建设,完善基层防保网络,强化常规免疫服务,保持高免疫接种率,提高大群抗体水平,夯实免疫保护屏障。加大对免疫规划工作指导检查力度,加强接种单位管理和专业人员培训,严格准入制度,规范预防接种服务行为。

5.2.5落实经费保障,推动免疫规划持续发展:

我县结合实际,本着有利于充分调动基层人员积极性、确保预防接种落实的原则,确定3元/针次的预防接种补助标准。同时落实疾病监测、冷链监测与运转、人员培训、督导检查相关工作经费,推动了免疫规划的持续发展。

5.2.6加强绩效考核,促进预防接种工作落实:

将预防接种工作完成情况纳入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评范围,考核结果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拨付、单位绩效工资挂钩,对预防接种工作考核不合格的单位和个人通报批评,取消评优、评先资格,充分发挥绩效考核的导向作用,促进预防接种工作落实,有效控制疫苗可预防的传染病。

5.2.7开展免疫规划健康教育:预防接种是一项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的工作任务,要积极发挥社会各方面力量,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多种传播形式,大力宣传国家免疫规划政策和成就,以及实施免疫规划保护公众健康的重要意义。在社区内有计划的定期开展免疫规划健康教育,让群众对一般传染病的预防有一定的正确认识和了解。开展经常性与“4・25”预防接种日宣传活动,广泛普及预防接种知识,提高全社会参与国家免疫规划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营造全社会参与实施国家免疫规划的氛围。

5.3我县免疫规划工作影响因素

5.3.1经济因素:经济状况与免疫规划质量好坏呈正相关,经济较差的地区免疫工作相对薄弱,免疫规划接种率较低。经济发展可以影响到文化的发展,文化水平又可以影响到信息的获取,没有信息来源,就无法配合免疫规划工作的开展。另外,由于家庭经济状况较差,许多居民居住地离接种单位较远,不利于儿童按时接种,加上信息缺乏,限制了儿童接受免疫服务的意愿和支付能力,部分家长可能是担心疫苗收费而不去接种。免疫规划是一项公益性事业,需要政府在经济上给予充分的支持。

5.3.2卫生资源:包括人力资源和设备。免疫规划从疫苗管理到接种、统计、效果评估和督导,都需要有机构的支持和适量人员,我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工作规范中均未明确省地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城乡防保单位的职位设置和人员编制标准。免疫接种覆盖率不够高,因此针对性疾病反弹与免疫规划的人力资源不足有关。

在基层,由于“重临床轻预防”思想的影响,免疫规划组人员较少。因此,基层应扩充人力资源并有效配置,以便更好地完成国家扩大免疫规划实施后的工作。另外,冷链设备是否充足也是影响基层开展预防接种工作的一个因素,冷链设备的破损、陈旧或短缺等原因,都会影响到疫苗的储存、供应和安全接种。

5.3.3业务人员水平:群众对防疫人员的满意度影响着预防接种工作的开展。医生及时准确地将预防接种信息传达给儿童家长,可以提高群众对预防接种的认识。但是,目前基层普遍存在人才队伍整体素质较低,年龄、知识、职称结构不合理的状况,制约了免疫工作的质量。

5.4提高免疫规划工作质量的措施

5.4.1提高对免疫规划的认识,强化对措施的监督落实:要让群众充分认识免疫规划的重要性,传染病的发生给家庭乃至社会带来的危害。儿童健康成长是所有家长、家庭最关注的问题,儿童注射相关的疫苗,是保障儿童健康、有效预防各类传染疾病的重要措施。因为儿童身体素质较差,机体免疫能力远不及成人,极易遭受病菌侵害,是感染各类病毒的高危人群。能否及时接种疫苗,不仅关系到每个儿童的健康成长,而且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国民素质。

同时,针对当前基层免疫规划工作存在的现实问题,为确保国家扩大免疫规划工作的顺利实施,遵循“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群众参与,法律保障”的原则,建立免疫规划的组织管理机构,切实加强政府对免疫规划工作的领导和管理。

5.4.2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基层免疫规划工作的技术水平,保证服务质量,人是第一决定因素。一是抓引进,积极向卫生行政部门领导做好有关工作汇报,引进一批有学历、事业心强及技术精湛的专业人员充实到基层免疫规划队伍中来,改善现有队伍的专业结构;二是抓提高,在引进的同时,利用多种形式如请进来、送出去,对现有人员进行技术培训,以提高在职人员的的业务水平,对从事防疫工作的人员一律经培训合格后方可持证上岗,未经县(市、区)卫生行政部门许可,不得随意调整其工作岗位,并不得安排与防疫无关的其他兼职工作;三是抓合理分流,对部分基础差、培训后仍不能胜任本职工作的人员调离免疫规划工作队伍。

5.4.3开展健康教育工作,做好国家免疫规划宣传活动: 要普及免疫规划常识,从经济角度来说,儿童期疫苗接种是所有卫生干预措施中最经济有效的措施之一,免疫仍然是当前可获得的最佳卫生投资之一。加大宣传活动力度,利用多种形式宣传国家免疫规划政策以及预防接种知识。发放宣传材料,主题宣传海报要张贴到村,通过广播电视和新闻媒体加强宣传。在社区、托幼机构、学校以及流动人口较为集中的场所开展针对性宣传活动,重点宣传疫苗可预防疾病的防治知识、接种证的查验和学校晨检等疾病防控措施等相关内容。在边远、贫困、城乡结合部等既往预防接种工作薄弱地区,可结合查漏补种工作,开展入户宣传,提高群众自觉接种疫苗的意识,提高地方政府对国家免疫规划工作的领导和投入力度,加速免疫规划这项公共卫生均等化服务标志性工作迅速推展,使千家万户享受到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免费接种的服务。

5.4.4完善筹资机制,提高服务质量:免疫规划工作具有福利性、公益性和经营性的特点,建立以国家投入为主,多层次、多渠道筹资相结合的筹资机制,以保证正常的工作经费。经费得不到保障,再好的服务模式也发挥不了作用。因此,政府应当把解决免疫规划工作经费作为重点,加大对免疫规划发展的投入。在此基础上,加强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建设,有利于改善服务环境、完善服务设施、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有利于提高预防接种人员业务素质和技术水平,增强其责任心,杜绝接种事故,减少预防接种副反应的发生;有利于实现预防接种规范化管理,全面提高服务质量。 免疫规划工作是一项健康公益事业。我们要不断完善组织体系,提高队伍素质,在政府主导下全社会共同参与和密切协作,提高免疫规划的工作质量,为社会提供优质的服务,有效地控制了疫情的发生和流行。

6我国免疫预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免疫规划是国家为保障儿童身体健康,投入巨资预防传染病的一项“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疫苗是根治疾病的关键,国家免疫规划是公共卫生领域的基石。

2013年是免疫规划发展的重要一年,必须紧紧围绕国务院“十二五规划”和医改的整体要求:力争在2015年努力实现消除麻疹。5岁以下儿童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率保持在1%以下,全人群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率降至6.5%以下。全国维持无脊灰状态,直至全球实现消灭脊灰。

防疫规划范文第5篇

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最有效的手段。

免疫——传染病的天敌。

好好免疫,天天健康。

国家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

儿童免疫要全程,儿女才有好前程。

计划免疫:一个都不能少。

消除麻疹,控制乙肝。

国家对儿童实施预防接种证查验制度。

坚持强化免疫,巩固无脊灰成果。

儿童容易得甲肝,接种疫苗保平安。

预防接种,享受健康!

计划免疫--每个儿童的保护伞。

疫苗分成两大类,一类疫苗不收费。

同样的权利,同样的健康—关注流动儿童预防接种。

预防接种:儿童健康的保障。

接种麻腮风疫苗,保障儿童身体健康。

同样的权利,同样的健康:关注流动儿童预防接种。

疾病:健康的大敌,疫苗:预防的武器。

服糖丸防瘫防残防麻痹,种疫苗利国利民利自己。

国家免疫规划项目的预防接种实行免费。

一针疫苗一片心,预防接种献爱心。

疾病:健康的大敌,疫苗:预防的武器,免疫:传染病的天敌。

今日健康,明日财富。

让每一个未免疫的儿童得到免疫。

打针防病有好处,子女健康才能富。

完成儿童免疫规划接种是每位家长应尽的义务。

开展儿童免疫规划工作是国家的公共卫生政策。

做好儿童免疫规划服务是医务工作者承担的职责。

.全国儿童预防接种宣传日:“免疫接种,预防乙肝”。

一分预防胜于十二分治疗。

开展免疫规划,保障人民健康扩大免疫规划,造福子孙后代。

致富奔小康,别忘打针防病保健康。

适龄儿童在接种单位均可免费接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

计划免疫:让每个儿童得到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