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生命的思考

生命的思考

生命的思考

生命的思考范文第1篇

生命如此脆弱,5.12汶川大地震夺去了多少人的生命,又让多少人失去了原本幸福的家;

生命如此来之不易,母亲辛苦怀胎十月,一朝分娩的痛苦是我们无法想象的……

是的,我们谁都不得不承认生命的来之不易,是顽强的,但也像玻璃般易碎。

站在生命的面前,我们是否曾静下心来,安静的,认真的思考!

生命是从哪里开始呢?按照生物学的说法,是一个精子和一个卵子的结合形成一个受精卵,再经过长达十月的生长而形成一个新的生命。它是如此的不可思议!

从呱呱坠地而起,我们就是一个人,一个新生命。从此,我们身边多了一个疼我们的,爱我们的母亲。从前,我们曾占据着他的身体,现在我们又强行住进她的心里了。

除了母亲,还有我们的父亲,他对我们的爱决不会任何人少。

我们是幸运儿,因为我们拥有一个幸福的家!

生命,它代表着什么呢?活着吗?

一个人活着就得经历很多事,有欢喜的,糟糕的,泪流的,自然还有让我们无比遗憾的。

我们年少,我们轻狂,我们心比天高,我们拥有青春,拥有资本,拥有父母那份完整的爱。

或许有些人正在尽情挥霍属于他的青春,它的资本以及那份完整的爱。

他们也许会认为这才叫人生。他们也许会认为今天、明天并不会有什么不同,一样的太阳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鸟儿依旧在叽叽喳叫个不停,天依旧蓝的没有一丝杂质。可是,他们是不是忘了,可能会在未来某一天、明天或者后天,在家门口不会再有父母笑盈盈地站着等我们回家吃饭!

其实,并不是所有的爱都是以相聚为目的,当我们在一点点长大时,父母便也渐渐靠近死亡。请不要以为父母会一直站在原地等我们,不要等失去时才惋惜!

面对生命,我们是否思考过?

人真的很脆弱,说不定哪天就没了。拥有时就请好好珍惜你拥有的一切!

我曾亲眼看着我的爷爷在我面前与世长辞,一把火,什么都没了,只留下深深的念想罢了……

人真的很脆弱,说不定哪天就没了。拥有时就请好好珍惜你拥有的一切!

我曾亲眼看着我的爷爷在我面前与世长辞,一把火,什么都没了,只留下深深的念想罢了……

面对生命,我们不得不认真的思考!

生命的思考范文第2篇

思考之一:教育应始于人文、充满人文

教育以人为对象,本来应始于人文、充满人文,但当把其视为一种“技术”或“工具”的时候,人文性就缺失了。教育基本功能在于帮助学生完成其个体的社会化,但功利主义、技术理性的滥觞使其本质演变为一种工具关系。工业化“流水线”式的教育实践,“工厂式”的“产品”加工,重视对人的塑造与规训。反思今天的人文性,一个明显的事实是,人文性流失或异化,教育品质严重畸变,尤其在应试教育的过度推崇、高度竞争的升学压力下,教育已经沦为机械性的知识训练或操练,学生沦为考试的机器,被看成知识的接纳者和承载者,学生的地位、情感、体验、精神、生命等悄然退隐或消逝。这种唯理性教育模式,重知识轻发展,重训练轻培养,过分倚重知识的工具价值与经济价值,而对人的精神成长等内在价值维度的关注明显缺失。知识的功利主义理解与运用空前高扬,知识本身成为目的,它主宰了教师与学生。本应是关注人的教育却成为了教育实践和人存在的异化力量,在一定的目的和手段下组织起来加以某种规范的活动,人被规约于预设的牢笼,成为规训化的人。一个客观事实是,当下单一化的知识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已悖离了教育本身,教育实践不再是单纯意义上的实践,教育也不再是寻常意义上的教育。在教育中注入了太多“非教育”或“反教育”的因子,教育不再是育人与成人的实践活动,更无法完成“照料人心魄”的伟大使命。在工具理性的导向下,教育实践陷入一种知识简单化、非人化、操作性的尴尬局面,教育教学不仅成为师生掌握、教授、传承知识的工具,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也失去了其人文性,成为一种应付考试或寻找职业的工具性知识”,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育的品质和命运,尤其是影响了人的发展的品质与命运”。

教育并不只是训练学生能够谋得职业,或者从事知识上的追求,而是引导人们充分去体悟人生的意义。教育的意义不该只是事实的获得,不该只是在知性上接触大量未经验证的概念,不该只是为了做好求职准备的人提供技术支持。人的一生必有其目的与意义,那么这个目的必然是要教会我们不断地去趋近这个意义。在此意义上,教育应始于人文、充满人文,就是旨在回归教育的本性,使学生回归自然性状态下的人的生活,回归教育对人性的关怀,对生命的提升与对教育学意蕴的追求。将人生的意义置于教育实践的首位,建构人的意义关系,引导学生去体验世界,理解生活,实现人性的回归与完满,即一种“缪斯本性”的生成:让歌者歌、让思者思、让行者行。

思考之二:教育应是生命的

学者叶澜说过,教育要创造人的精神生命。海德格尔也曾经说过:生存是一件思的事情。可以说,人有怎样的生命意识,直接决定着他在现实的生存经验中是怎样确认自己的存在的。生命意识是人作为生命存在的自我意识,其内涵应有尊重、热爱、珍惜生命之义。只有具有生命意识的人才能珍惜生命,才能尊重其他生命的价值,才能发现生命之美。生命本应是一个独一无二的存在。而在现实中,教育的指令性与功利性所带来的灌输与束缚,让学生的生命情感被俨然漠视,在教育视野中出现的是对生命本真的巨大漠视、扭曲与异化,现代教育迷失的恰恰是对生命的关怀。知识教育与生命教育的应然图景构成了一个实然悖论。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幼儿“小学化”“成人化”的痕迹过早地前移,使本属于他们的生命世界少了一分恬然的快乐与自然体验,不仅在教育中的生命价值实现的品质不高,而且生活的幸福度也大大打折。

在教育异化下,教育过程中伴随着的是诸多不和谐的异音,它不仅破坏了生命的完整性和严肃性,而且与诗意的教育相去甚远,从根本上有悖于教育的旨趣。教育实践的技术化、程序化运作把教育领域简约化为一种简单的过程,其造成的必然是限制了生命活力,缺失了生命精神。在此境遇中的学生必然被扭曲与异化,学生完整的生命世界必然被肢解与遮蔽,知、情、意、行等也必然被“知识”的逻辑所代替,如此等等。这必然导致学生精神缺席、人格失真、生命失落、心灵空场、尊严缺席。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在此沉重的教育中学生看不到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学习对于他们而言成为与心灵隔离的苦役。

教育是诗性的事业,更是一个生命的存在。教育中的生命应是有灵魂的、有情感的,其真实的“场”应是人格与人格的相遇,灵魂与灵魂的对话与交流及人对人的理解成为可能,并让生命情感引人振奋、达观、向上、充满朝气,把人引向与周围世界的自由交流,成为人生动力与光明之源。

思考之三:教育应是道德的

道德性体现在促进儿童的发展,让儿童享受现在的快乐及美好的未来。要从儿童的现在出发,重视儿童的现实生活和活动,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尊重儿童的需要、兴趣,对儿童发展负责,把儿童的现在与未来辩证地统一起来。重视教育对儿童发展与规范之间的相互作用。柏拉图就曾认为,真正的教育是一个将已存在于学生身上的潜能吸引出来的过程。古希腊圣贤的教育思想,即教育要致力于人的成长与改进人的生活质量。国内知名教育学者金生v先生也认为,“教育是一种道德性的实践,教育和教学都是道德事业,不仅具有道德的目的,而且必须以道德的方式进行”。这种道德的方式在学者康丽颖看来就是,“它表现为实践者对教育生活本身的关注,对人自身的关注。它不是从理性的、主体的、知识的路径寻求对教育世界的控制和主宰,而是在一种民主的、包容的、对话的、参与的理路中探寻实践者在教育世界中的相遇和相知,以及他们的生存价值和生存意义”。

生命的思考范文第3篇

看了《天鹅湖》的芭蕾舞蹈之后,我更深深地感受到了生命的存在,生命的意义。

那优美的舞资,轻盈的每个动作,都向我们展示王子与公主的哀怨情愁。旋律扣人心弦,总在慢慢地激荡每个人的心田。一切一切的外在烦恼,忧愁随之抛开,心灵暂时得到了宁静,只有那对翩翩起舞的公主王子占据了我的心田。这,是否就是我失去的东西?这,是否就是我一直都在寻找的东西?身体也有语言,而他们,是这样来展示自己的生命,展示生命的热情,生命的力量!我们不应只看到公主与王子的悲哀,伤感。舞蹈的真谛不仅仅于此,还有很多很多的东西。舞蹈与音乐是没有国界的。而音乐,给人的感悟更深。

旋转!旋转!旋转!转出真正属于自己的生命。有太多东西,是值得思考的。有时候,形体的语言往往不能表达出她的内涵所在。无言的舞动,用四肢诉说一切,生命,就更能被发挥的淋漓尽致。

生命的思考范文第4篇

对地外生命的研究,准确地说只是一种思考,这种思考很容易就会转到人类自身,从而完成一个圆周状的思考路径。我们在寻找地外生命的过程中,会问自己,生命的本质是什么?

什么是生命的本质?这个宇宙是个冷冰冰的宇宙,这个宇宙必定是一个数理的宇宙,在这个广袤的时空里,每一个基本粒子的运动都是基于某些人类已知的或者未知的数理规律在运行,宇宙不会思考自己运行的意义。物质不会无故的生也不会无故的灭,能量不会无故的生也不会无故的灭。物质的运动规律支配了我们的物质宇宙,生命是物质的,就会循物质的规律运行。

从这个角度去思考,生命现象不过是一种物质运动的形式。只不过这个运动形式太过精巧,智慧生命几乎不相信自己只是基于很多基础科学组装起来的物质系统,这个系统如此精巧,竞组成了智慧生命无法想象的巨大生态系统。智慧生命能感知到自己的灵魂,于是就有了上帝,就进一步觉得自己是宇宙的宠儿。人类感觉到自己是地球的支配者,实际上从物质世界的视角去看的时候,人类是一种物质运动规律之下的产物。宇宙不会觉得人活着有意义,只有人类自己觉得有意义。

随着科学的发展,人类从宏观上和微观上不断认识一些物质的运动规律。当纳米技术制造出自组装的物质结构时,我们就开始思考组成生命的架构。起初,一些基础的有机分子在光化学、热化学和偶然的催化条件下合成了一些有机大分子,有机大分子在进一步的光热催化之下组成了更为复杂的有机大分子。在一个偶然但在宇宙尺度上又是必然的条件下,这个大分子变成了一个可以完成自我复制的物质结构,这是生命和非生命有机大分子的分界点,生命由此诞生。由这样的思考引申开去,智慧生命和一切生命只不过是一种物质的自组装结构系统。

这个自组装的结构系统既然能在地球上产生,就一定能在宇宙中在适当的条件下普遍存在。所以地外生命在宇宙中普遍存在,地球不会是唯一有生命现象的星球。生命是一个物质运动的规律,这个规律普遍适应这个宇宙空间。

生命是必然的现象,生命的进化却有无数的方向,这个方向可能指向智慧生命,也可以转到另一个方向。假设有上帝的话,那在上帝的眼里,人和老鹰是没有区别的,人类有精巧的手和智慧的头脑,鹰也有在1800米高度准确观察一只田鼠的眼睛。它们都是自然进化的结果,都发展出了极其精巧的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在另一个生命星球上,生命的进化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但是智慧生命并不是进化的必然现象。智慧生命是必然中的偶然,人类和灵长目的共同始祖如果在进化的过程中被消灭(这个可能性极大),那地球上的生物进化就会转向另一个方向。我们不能期望另一个星球上类似恐龙的生物给我们传递信息,所以我们也不要期望每一个UFO现象就是地外先进文明的来访。

生物为何会进化?这也会引发我们的思考,我们提出这样的假说,基于一个日常的社会学常识――人是环境的产物。生物进化的达尔文主义是正确的,适应环境的生存,不适应环境的生物会灭亡。我们回到第一个完成自我复制的简单生命体,复制的过程我们用微观物理学去解释,组成这个生命体的分子结构和原子位置大体固定,一条简单遗传物质链的DNA和RNA上的分子原子结构是大体固定的。在完成自我复制的过程中,第一个生命体必须吸纳一些材料以完成组装,在吸纳组装材料的过程中,材料也很难找周全;在复制的第二个生命体中,有几种材料比如锌原子等没有找全,但生命体完成了复制。第一个生命体和第二个生命体之间有着细微的差别,于是进化就开始了。

这些生命体在复制过程中没有情感,没有痛苦,它只是机械地完成复制,但生物体进化到可以主动避祸求福时,生命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就得以强化,生命体在自我复制过程中就有更多的能力去寻找自组装的材料。生命的进化就是生命体和环境的互动,进化的结果就是生物体自我复制能力的步步强化。

尽管这么说,我们还不得不叹服自然的伟大。智慧生命在反思生命和宇宙规律的时候,就超越了物质本身。所以智慧生命对自己的意识是最迷茫的,意识是什么?任何解释都无法根除人类自身对自己意识的困惑。

我们研究地外生命,尺度是天文学上的光年,我们人类脚步的尺度是千米。在中国天文馆的一次研讨会上,一个uFO研究会的爱好者提到了科技发展,“一战”时使用螺旋桨飞机,“二战”时是喷气式飞机,人类在不久的将来可以实现星际航行。我是星际航行的悲观论者,我不知道哪里可以找到支持星际航行的能量源。我们说的星际之门至今只是一个假说,我们甚至不可能耗尽地球上的所有资源去改造月球和火星。

人类很渺小,在可预计的时间里,我们唯一可以依赖的依然是这颗小小的蓝色星球。人类的能力是有限的,科学也是有边界的。研究地外生命的意义在于从宇宙尺度上来反思我们这个美丽的家园。我们在科学规律面前发现,我们并不比一只蚂蚁高贵,每一个生命体都是奇迹。

在寻找新的家园暂时无望的情况下,我们珍视地球环境,我们自己只是自然之子,不能驾驭我们的环境。自视甚高的人类应该反思,爱惜生命,爱惜大自然同时带给我们的生物伙伴,它们都是几十亿年生物进化的精华。

我们是智慧生命,我们有引以为傲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思考,人类自从知道自己在地球生物圈的地位后,就在持续思考中进步。在无意义的客观规律面前,在宇宙的这个角落里寻找我们的终极幸福和快乐。

尽管宇宙最后会走向冷寂或者泯灭,人类也逃不过这样的规律,但在有生之年,人类理解了宇宙的起始和宇宙的终结,那人类就是最终的胜利者。

链接

据NASA太空网报道,法国科学家最近发现了过去的极端环境是如何影响植被把阳光反射到太空中的原理,这些结果将为他们寻找远古生命带来希望。

从远处看,我们的地球只是太空中的一个光斑。虽然我们已经把无线电信号发射到太空中,希望潜在的宇宙生命能够接收到,但是这些信号传播的距离都不超过几十光年。然而,地球生物在数百万年问一直在向宇宙发送信号,表明自己的存在。陆生植物发射很强的红外线,这些光在地球表面不断反射的过程中出现与众不同的特征,该特征被称为植被虹边。

该科研组将生物群落图片、卫星数据跟云量和海冰模型结合在一起,生成了地球全球平均光谱图。研究结果显示,上次冰期极盛期的植被红边信号比现在弱大约4%,而在全新世适宜期,这种信号比现在强大约6%。阿诺德说:“最主要的问题是,在极端气候下植被仍然可见。”这一研究结果将对致力于寻找类似地球的系外行星,并刻画它们的特征的未来太空任务产生激励作用。

天体生物学家一直在思考,能否通过光谱信号发现其他行星上的生命。该假设认为,生活在一个围绕类似太阳的恒星运转的行星上的生物体,可能进化出跟地球上的生物体类似的吸收一反射方式。

生命的思考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大学生 生命教育 理性思考

一、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现实意义

大学生生命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价值追求,是珍爱生命,谋求灿烂生命轨迹和辉煌人生的教育,目的在于促进大学生生理、心理、社会和灵性全面均衡发展。表现为助长大学生生命力发展的一切作为,有着不可忽视的现实意义,概而言之,就是使大学生增长五个方面的认识。一是认识生命是珍贵的: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活着是无比宝贵的,要好好活着,好好享受人生。二是认识生命是有尊严的:生命的存在是合理的,要敬畏生命,尊重每一个存在的生命,尊严地活着,活得有尊严。三是认识生命是有潜能的:存在的生命都有巨大的潜能,挖掘潜能是求得生存、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要塑造健康人格,不断激发生命的潜能。四是认识生命是发展的:生命无时不刻在发展中变化,在变化中发展,要正确把握发展的方向,欣赏生命行程带来的精彩。五是认识生命是有价值的:生命本身就是价值,生命能产生新的价值,要创造价值人生,实现自身生命与他人生命、社会生命与自然生命、生命与非生命的共生共存。

二、大学生生命教育的战略思考

生命教育既是彰显教育的价值,也是教育的价值追求,既是保护生命,也是助长生命,既是“全人教育”,也是“和谐教育”。

从大学教育工作者的角度看,要将生命教育上升到高等教育价值追求的高度。生命教育既是高等教育价值的体现,也是高等教育的价值追求。高等教育的一切办学行为,都要以关爱生命存在和促进生命发展为价值尺度。

从大学生这个受教育者的角度看,要将生命教育视为德性修养的途径。珍爱生命是一种道德,漠视生命是不道德的。把生命教育纳入高校德育的范畴,以德育作为生命教育的重要载体,以德性修养揭示生命真谛。

从大学生自身生命来看,要实现生命教育的“全人教育”。全人教育强调教育的整体性和全面性,高等教育在向大学生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使其进一步接受道德与正确的生命价值观念,在追求真、善、美人生目标的基础上,走正确的路,做正确的事。

从大学生自身生命与其他生命的关系来看,要实现生命教育的“和谐教育”。和谐教育强调教育的协调性和持续性,要在培养大学生珍爱自身生命的同时,还要使其进一步接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与其他生命体相生相长的理念,以促进自身生命与其他生命体乃至非生命体的共生共赢。

三、大学生生命教育的预设条件

大学生生命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唯有潜心创造条件,才能打造生命教育的精品工程。

文化环境。要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努力创设激发大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校园环境,让学生在充满生命气息的校园环境中感受生命的美好。

网络平台。要利用多媒体技术,构筑立体交叉的网络平台,实现生命教育的现代化,使生命教育的内容以富有现代感的手法表现出来,使大学生在喜闻乐见的教育形式中愉快地消化吸收生命教育的内容。

课程载体。可以单独设置生命教育课程,也可以将生命教育融入其他课程,逐步建立起有中国特色的大学生生命教育课程体系。

师资队伍。要培育具有生命情怀、充满生命关怀的、具备生命教育专门理论知识,分布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辅导、就业创业教育、社会实践指导等环节的师资团队。

实践基地。要与监狱、戒毒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大学生创业园等组织建立优良的公共关系,并由此建立网状的生命教育实践基地。

四、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内容探析

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内涵很丰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死亡学――生命教育的起点。生命的另一极就是死亡,只有直面死亡,了解死亡,体验死亡的痛苦场景和生者对死者的怀念之情,认识死亡与生命的辩证关系,从而提升对生命本真的深刻感悟。如瓦尔特所言:“死亡创造了责任,正因为如此也创造了人的尊严。”

世界观与道德修养――生命教育的先决条件。世界观是对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道德修养是生命和教育的首要课业,两者构成生命教育的基础。

人生观、价值观与生命潜能开发及生存能力培养――生命教育的关键。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是帮助大学生认识人生的意义、策划人生的目标、追求人生价值的一切行为。激发潜能与培养生存能力,相辅相成,是大学生获得维持生命存在、捍卫生命权力、促进生命发展、提高生命质量之本领的必然选择。

苦乐观与灿烂人生――生命教育的保障。正确认识什么是苦,什么是乐,怎样对待前进中的苦,怎样在苦中求乐,怎样辩证处理苦与乐的关系,是大学生在逆境中奋勇前行、在顺境中稳步发展,从而创造辉煌人生的重要保障。

科学发展观与价值人生――生命教育的终极目标。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如何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融洽人际关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挖掘自身潜能,创造价值人生,是生命教育的最高境界。

五、大学生生命教育的路径选择

大学生生命教育的路径是多种多样的,概括起来主要有:

路径一:树立全新的高等教育价值观。通过干部培训、师资培训等渠道,将全人教育、和谐教育的新理念灌输给高等教育工作者,培育全新的富有生命关怀和人本精神的教育理念。

路径二:创新高等教育课程体系。推进学科专业建设,设置专门的生命教育课程,或将生命教育纳入课程体系,实现生命教育和其他课程的融通。

路径三:提升高校德育工作水平。加快高校德育工作队伍建设,建立新的德育工作考评机制,全面提高德育工作水平。

路径四:优化课堂教学主渠道。重点改善高校生命教育的课堂教学条件,创新生命教育教材、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考评机制等。

路径五:实施个别化教学方案。因材施教,根据学生丰富多彩的个性和心理需求,制定特色鲜明的个别化教学方案,在切合实际的教学组织模式和情境中提高大学生对生命的认识,使之科学进行人生规划和职业生涯策划。

路径六:提高大学生激励管理效能。制定包括大学生素质教育、群体活动、科技创新、就业创业教育等系列激励措施,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管理,使有限的大学时光焕发无限的潜能开发魅力。

路径七:社会实践与生命价值体验。科学制定社会实践方案,组织大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大学生在实践中深入理解生命的真谛,亲身感受生命的美好,着力开发生命的潜能,深刻体验生命的价值,从而达到在实践中提升生命教育成果的目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