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公司管理流程

公司管理流程

公司管理流程

公司管理流程范文第1篇

关键词:财务管理流程再造分析

一、涵义理解

财务管理流程指的是与企业资金活动、资源消耗和会计处理这些和企业业务紧密相关的业务都在财务流程的范围之内,覆盖范围小一些,要求更专业一些。对财务管理进行流程再造的最终目的是增加流程所带来的效益,减少流程所耗费的成本和要面临的风险。比如,福特公司就是通过对财务流程的重新设计,其最终目的是增加流程所带来的效益,减少流程所耗费的成本和要面临的风险。传统的职能制下的管理部门并不能够相互联系,在信息的有效互换上面也形成了相对大的阻碍,每个部门为了适应自己的管理环境而单独搜集和加工信息,然后进行私人存储,通过这种方式很难实现信息共享,导致同一个信息在不同的部门进行加工,严重浪费了人力资源,甚至容易形成信息冲突,为决策带来巨大的不便,这样的矛盾致使管理效率低下。所以,我们可以通过进行财务流程再造来改变现状,摆脱这样的困境。

二、F公司财务管理流程现状与现有问题分析

(一)F公司简介

F公司是一家通信公司,它在吉林省下设了9个市级的通信分公司和40个县市级的通信分公司。主要负责国内、国际的电话业务、移动通信业务、网络数据传输业务和宽带接入等公司增值的综合业务。在多年的发展中,F公司都会参考应用国际电信技术,顺应电信技术的发展潮流,使公司得到良好的发展,也同时使公司的现代电信网络能够包含技术先进、功能强大、业务齐全等特点,并将公司的通信网络范围扩大,技术水平达到全球先进水准。

(二)F公司财务管理流程现有问题分析

目前,F公司的财务流程现状如果继续按照效益的财务流程来施行,这样就促使了其对企业的业务流程分析有缺陷,也让企业对其他一些业务的实施和管理上没有进度,这样的情况会直接让企业所构建的财务流程受到很大的影响,要想对企业业务流程有一个整体的优化就变得越来越困难。

第一,F公司财务流程建设局限在狭义的范围。使得企业对自身的业务流程分析得不够全面,导致了F企业构建的财务管理流程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第二,各部门之间信息缺乏交流,很难达到信息共享。如果一间公司依然是传统的劳动分工局面,使得财务流程被分散为一个个简单的工作,这样或许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但是也会出现一些可预见的弊端。导致各个部门为了各自的利益与其他部门产生冲突和矛盾,常见于当流程中出现空白区或者重叠区的时候各个部门之间互相推诿责任或者管理多头的状况;第三,F公司存在部门垄断信息的情况。由于F公司的信息化工作没有奠定很好的基础,前期工作和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导致得到的数据不够标准,很难达到数据共享。这些现象,也导致F公司各个部门之间的信息互相垄断,财务管理部门想要汇总整体信息,变成了一件越发困难的事情。这样的现状对于F公司的财务分析、预测和决策都造成很多不利的影响。

三、F公司财务管理流程再造实现策略

(一)财务流程再造准备

(1)评估不进行改革将带来的后果进而找寻准备进行改革的重要业务;

(2)认识财务流程的关键重组步骤;

(3)建立一个专门再造机构并由高级管理人员任职;

(4)从高层管理那里得到关于财务再造工作的支持;

(5)策划一份包括定义项目范围、确定可量化目标以及实施方法、详细进度计划几个重要步骤的项目计划书;

(6)在项目目标上和高层管理达成一致;

(7)挑选最适合的员工组成一个财务流程再造小组;

(8)聘用咨询专家和顾问;

(9)对财务流程再造小组进行必要培训;

(10)对财务流程再造小组进行思想教育培训并对财务流程再造进行有效宣传;

(11)开展财务流程的变更管理行动;

(二)F公司财务管理流程再造实现策略

1、实现信息集成,数据共享

目前,就改革F公司传统职能制管理方式成为财务流程再造的重要目标。因为这样就能改善数据不能得到共享从而带来低效率管理的现状。首先,在F公司的内部建立一个科学的信息平台,进行财务流程再造数据的搜集,通过这样的平台也可以做到一次性输入信息产生的源头和流程人员权限信息,由此就可以根据信息数据集成和存储到指定地点来充分实现信息共享。

2、整合业务流程,加强内部管理

传统的职能制管理模式在分割了业务流程之后形成不同的部门,也让他们之间的沟通交流变少,同时各个部门的领导在处理一些具体业务的时候都是以本部门为中心去实现业务流程,这样便对企业的共同整体目标产生了严重的忽视,导致了流程重叠和交叉的不必要现象。让F公司整个业务流程被拉长,降低了管理效率。当我们进行财务流程再造之后便可避免以上出现的这些弊端,消除职能部门之间的矛盾,抛弃旧式职能模式中的弊端。

3、建立适合F公司的财务流程

一个企业所处的环境以及企业规模和文化还有领导者风格和成员素质等因素对企业的现状都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其中只要有一个因素不同就会让这些企业各自有各自的业务流程。所以,F公司实施财务流程的再造时,应该根据这个企业的特点去设计适合他们的业务流程,使F公司可以结合自身特点来进行应用和试验。

(三)财务流程再造的实施

(1)详细定义F公司财务方面新的角色,并对财务流程及其相关组织模型进行更为详细的设计。

(2)建立支撑F公司财务流程再造的系统。

(3)进行F公司小范围的试验及开展导航方案。

(4)必须就新的方案和实施员工进行沟通交流

(5)制定变更F公司管理计划并实施计划;

(6)制定并实施阶段性实施计划;

(7)制定F公司新财务流程和培训计划并对员工进行培训;

通过以上的多重再造程序之间的相互联系,我们可以了解到它是由多个程序构成的一个整体,所以财务流程再造也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在整个财务流程再造的过程里,不但要在没有疏忽任何一项工作的状态下通过综合计划的指导实施一步一步的行进策略,同时也要在这个过程中看清企业应抓好现有财务流程分析、优化及重组工作这个重要目标。

四、F公司财务管理流程再造方案设计

(一)基于财务价值链的流程描述

会计核算包含反映和监督两个功能,要实现这两个功能,财务价值链的所有基本活动在向会计核算系统中输入信息的时候要求这些活动在会计核算系统中要有一定的反馈。通过调研,作者将F公司的会计核算信息系统分为:

(1)采购管理――会计核算流程

(2)存货管理――会计核算流程

(3)成本控制――会计核算流程

(4)费用控制――成本核算流程

(5)销售管理――会计核算流程

作者采取财务价值链分解的途径来将这些具体流程进行归类,在进行会计核算活动的再造过程里,必须先将它分为5个流程并对这5个流程进行仔细分析,如果发现了新的问题,就要选择重新设计新的流程来避免产生的问题。当新的流程被设计出来之后,我们才通过以总账模块为核心的财物价值链将5大流程进行整合,消除过去会计部门内部核算与其它部门信息脱节的问题,使会计核算体系形成一个整体。

(二)F公司财务核算流程再造的设计

以信息平台为核心的财务流程因其处于信息技术的条件中所以同在手工作业中的财务流程在信息传递上有着很大的区别。手工作业条件下的财务流程具有效率低下、容易出错等缺陷,因其主要依靠手工传递为主要传递方式。而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财务流程相对依靠电子技术而弥补了这些缺陷。主要表现为受手工作业影响的一些程序被裁决,一些复杂的程序在企业的内联网上得到了很好的解决也非常有效地解决了工作效率低的问题。比如繁杂的签字审核程序。新的流程包含了费用预算-费用支出-网上报销几个程序,形成了新的IDEFO模型。

参考文献:

[1]王璞.流程再造[M].中信出版社,2006(12)

公司管理流程范文第2篇

(一)全面预算缺乏科学支撑与控制辅助

当前,DD寿险公司编制预算时并没有科学的支撑与控制辅助。众所周知,全面预算管理非常注重各项财务数据的连续性与一致性,例如,编制费用预算时,不能凭空捏造数字填上去,而是要根据公司当前的利润目标和各项收入为基础制定。这无疑就要求公司的业务系统与财务系统之间具有很好的衔接性;如果不具备良好的衔接性,那么公司就必须投入大量资源进行数据搜集和整理工作,从而导致预算成本居高不下,预算效率低下,进而降低公司的管理效率。预算执行考评工作则是公司检验预算执行结果的最佳方式。因为不同预算主体的权、责、利之间存在很大的区别,因此考评应拥有不同的侧重点。例如,进行成本考评时,应只关注控制成本的实际收效;进行收入考评时,则只关注收入的达成率和数据真实性等。

(二)考评频次不合理,模块之间衔接不畅

为了提升考评的科学性与有效性,对于基层单位应尽量多安排考评次数;对于管理层则不宜次数太多,主要原因在于:首先,过多的考评需要投入大量资源,导致考评收益低于考评成本,浪费公司的财务资源;其次,可能导致管理层的经营认知出现偏差,让其误以为公司只重视短期经营效益,而忽视长期经营效益,从而形成管理短视的现象。因此,公司必须构建出以预算为立足点,并科学安排考评频次的全面预算管理机制。调研发现,DD寿险公司暂时还未在信息系统中设置绩效考评模块,因此相关数据无法从系统中直接获得,导致考评时需要进行大量的人工手动信息处理工作,不仅加重了相关岗位员工的工作压力,也严重降低了考评效率。

(三)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不完善,各模块均有不足

当前DD寿险公司已经实现所有业务过程的电子化,但在实际工作中还会存在以下问题:(1)总账模块:该模块是整个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关键,各项业务数据都会通过相应人员的操作上传至系统中,并由该模块进行汇总与处理;实现对公司整体财务管理状况的了解与梳理。当前,DD寿险公司在总账模块的数据处理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如果出现需要修改的数据,并不是从业务输入环节开始更改,而是由系统操作员在总账模块中直接修改,导致系统中相关数据对不上,数据的真实性遭受到很大质疑。(2)资金模块:该模块是整个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模块之一。当前,DD寿险公司并未将其与银行的资金管理账户对接,特别是未能针对代收保费等业务实现和银行客户支付情况数据的对接,导致客户办理业务的时候需要提供大量凭证与单据,同时进行查询也非常耗时。(3)报销模块:该模块直接体现DD寿险公司的资金支出情况。当前,DD寿险公司的报销模块比较孤立,没能体现出作为预算管理绩效考评重要参考数据的作用,应该尽快实现该模块的对接。

二、全面预算管理视角下DD寿险公司财务管理流程优化

(一)全面预算管理模块

设计全面预算管理模块,从而实现各项预算数据的整合与对接。借助对应不同科目下的数据,可以在核算时按照数据间的关联性进行标签,不但改变了数据项的名称,还将数据进行了粗略的分类。该模块需要将最终的预算项目落实部门或者岗位作为核算依据,对预算按照“谁使用,谁负责”的基本原则进行考评。数据标签能够实现不同系统中各项数据的无缝对接,从而提升公司对各项财务数据的查询和调用效率,这样能够显著提高公司对预算的监管效率。需要注意的是,很多信息都属于机密类的信息,因此,不能直接显示在系统界面中,而是储存在后台数据库中,由相应权限的人员才能查询与调用,从而保证客户的隐私不受侵犯。虽然对系统中各类数据进行了标签,但并不代表标签就是一成不变的,经过授权之后可以更改标签。尽管这种更改需要人手操作,看起来好像增加了相关人员的工作量,但实际上也显著提升了预算控制的灵活性。DD寿险公司每年都会推出大量新业务,不同的业务条件下调用的数据以及分类都有所不同,因此,对数据标签的修改不但不会降低系统整体的工作效率,还能提升系统控制预算的灵活性。依据假设,该模块能够自动处理预算以及各项费用数据,并将公司内部所有部门的预算信息有效汇总。经过授权的人员能够通过该模块查询到所有KPI数据指标,实现信息即时共享,不但能够提升公司的预算管理效率,还能为公司决策层制定决策提供数据支持。借助图1的设计,为DD寿险公司建立了强有力的全面预算管控数据支撑系统,大幅提升了数据的真实性与可靠性,还显著提升了数据查询与调用的效率。总之,该模块能够帮助DD寿险公司大幅降低财务管理成本,从而实现全面预算管理的收益最大化。

(二)绩效考评模块

(1)费用数据报表模块。该模块的主要功能是形成生产费用各项数据的汇总报表。具体包括:形成费用报表、形成预算执行报表、形成其它管理数据报表等,该模块可以使用Cognos产品。通过IE浏览器对Cognos进行操作,进入界面后只需要用鼠标点击需要调用数据的字段,就能够获得相应的数据。另外,界面还提供报表输出功能,当结束了数据调用,要将数据整合为预算报表输出时,只须点击界面下方的输出报表按钮就可以。借助上述操作,系统用户不但能够得到自己想要的财务数据和报表,还能在EXCEL中对报表进行编辑处理,调用EXCEL自带的函数就能实现数据求和与平均等处理。该模块的突出特点为:完全的独立性;超高的安全性;良好的数据开放性;报表制作的便捷性。(2)其次,评价指标管理模块。该模块的主要功能是构建不同数据间的平衡与评价标准,从而实现对各类数据的评价与比较。具体包括:构建财务KPI指标体系,通过其它系统导入相关数据等。该模块能够显著降低DD寿险公司绩效考评的实际成本,彻底取代过去由人工手动操作的数据采集和整理工作。同时,该模块能够有效衔接不同模块间的数据,从而借助KPI指标真实反映公司的财务管理状况。需要注意的是,绩效考评与通常所说的企业内控绩效评估是不一样的。因此,数据的采集与分析也是基于财务系统的,而不是内控系统。

(三)总账模块

总账模块是整个财务信息管理系统的关键,也是系统所有信息最后的集中地,系统各子模块的信息都会映射至总账模块中。很多时候,总账模块中的数据会直接用来编制公司的年度财务报表以及提交给主管机构进行检查,所以其数据的准确性影响深远,是公司关键的财务机密。既然总账模块的数据这么重要,那么自然不可以随意改动,如果要改动也是应该由子模块进行原始改动,之后在映射至总账模块中。当然子模块的改动必须是经过授权,而且有正式书面申请与证明材料。原则上各项数据最初输入时不用报备,之后进行的任何修改都必须经过授权,这样能够有效提升数据的真实性,避免由于人为影响而导致核算系统数据失实。

(四)资金管理模块

基于DD寿险公司的实际情况,资金管理模块应具备如表1所示功能。资金申请流程:所有的资金申请都必须由需求部门按照经营实际填写,之后提交上层管理机构审批,最终获得审批之后才能得到划拨的资金;如果是用于特殊经营活动的资金,则需要由公司级别的管理者提交,之后递交上级管理公司审批。具体申请全过程见图4:系统操作过程:资金需要部门在系统中按照要求填写资金申请单,并按照系统给定的款项用途选择资金的使用用途,填写之后将该申请单提交至公司的财务部审核;审核批准之后,财务部会将申请单提交至上级管理公司;上级管理公司在审核各下设公司提交的资金使用申请后,将其汇总为自身的资金使用申请,填写后将该申请单提交至公司的财务部审核;审核批准后,财务部会将申请单提交至总公司的财务部;总公司财务部汇总各下设公司的资金使用申请后,汇总为公司整体的资金使用申请,之后提交至相关领导审批,获得审批后财务部会按照资金使用申请表进行资金的划拨。

三、结论

公司管理流程范文第3篇

随着贸易的全球化发展,认证行业在全世界范围内已形成了巨大的市场,认证机构市场化成了发展的必然结果。就其产品而言,多数是技术服务,有一定的工作周期,这使其应收账款风险加大。加上该行业应收账款通常具有“欠款金额两极化,欠款客户多,欠款时间长”的特征,使得认证机构经常会面临应收账款管理难的窘境。

随着认证行业自身的发展,以及外贸环境的变化,其自身的管理流程能否与时俱进将直接影响公司的应收账款管理,乃至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下面就以W公司为例分析一下认证公司流程改造与应收账款管理的关系。

二、改造前的流程

W公司是欧洲的主要认证机构,在全球有近万名专业人员为各类企业提供独立、可靠的第三方评鉴。其成立十几年来,逐步形成了以销售部、工程部、证书部、财务部、客服部五大职能为主的框架结构。其中,销售部主要负责开拓市场、报价商定、合同签订等职能;工程部负责产品的测试与认证工作;证书部负责颁发证书及证书维护;财务部负责财务相关工作(也包括应收账款的催收);客服部负责跟进客户需求及客户信息维护。以业务流程为导向,这些部门的协作情况如下图所示:

⑴ 销售部门与客户签订服务订单;

⑵ 销售部对订单进行立项,交由工程部进行检测;

⑶ 工程部根据客户订单需求进行检测,并记录工时;

⑷ 部分需收取预付款的客户,由销售部直接通知客户付款至财务部;

⑸ 财务部根据工程部记录的工时,向客户开具发票并进行催收;

⑹ 工程部将已完成、且符合出证标准的测试工作结果移交证书部门;

⑺ 证书部接到工程部的通知,即生成证书,并直接邮寄给客户;

⑻ 客服部负责与客户沟通,并回答客户的问题咨询。

三、改造前流程存在的问题

正如其他外资企业,在华经营初期首先考虑的是市场占有率问题。因此,管理层认为,保证订单来源,公司便可持续发展,这使其管理制度的基本特征为业务导向型。然而,以业务为导向的业务管理流程,随着公司的进一步发展以及市场环境的变化,逐步暴露出以下问题:

第一、业绩考核标准问题。销售部门的年度业绩考核基数为年度合同订单金额,这使得销售部门为了达到业绩而追求合同数量而忽视合同质量。这造成了公司应收账款数量的堆积和坏账率居高不下。

第二、专业局限性问题。由于客户需求存在较大差异,加之不断有新的认证标准出台,销售人员受专业能力的局限,如果事先未与工程师沟通便与客户签订合同,很可能导致测试工作无法开展。

第三、不明收款问题。销售部与客户签订订单后直接通知客户支付预付款,此时财务部并未得到相应信息,这造成预付款到帐后无法匹配该笔款项的订单,从而导致大量不明预付款堆积。

第四、客户信息细节问题。例如,财务部开出发票后,客户再要求修改发票抬头,公司则需承担由此导致的重复工作和风险,客户也可能因此而造成发票丢失。应收账款纠纷问题随之而来。

第五、内部结算确认问题。证书部发送证书之前未确认客户的结算情况。一旦客户在未结清款项的情况下仍能持续收到证书时,无疑会纵容此类企业的拖款行为,这也将导致公司的应收账款风险越来越大。

以上管理流程暴露出的问题,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了应收账款的产生和堆砌。

四、改造后的流程

为了改善应收账款管理,保证公司持续经营的能力,2008年底,W公司以原有的管理流程为基础,针对原有流程的弊端进行了管理流程的改造。

改造后的具体工作流程如下:

⑴ 销售部获得客户签单意向;

⑵ 销售部与信用管理部门沟通、确认签单意向具体内容;

注:信用管理部门在行政管理上是一个虚拟的部门,实质上是由工程部、财务部、客服部的人员联合构成,但独立行使信用管理职能,受总经理垂直管理。

⑶ 工程部确认签单意向是否符合测试要求,并将意见反馈至信用管理部;

⑷ 财务部确认签单客户应收款及预收款状态,并将意见反馈至信用管理部;

⑸ 客服部确认签单客户信息是否完备并更新至最新,并将意见及要求反馈至信用管理部;

⑹ 信用管理部结合工程部、财务部、客户部三方反馈意见和要求,核对客户信用级别;

⑺ 销售部根据信用管理部反馈的意见拟定并签署服务合同;

⑻ 由工程部完成测试工作,将已完成、且符合出证标准的测试工作结果移交证书部门;

⑼ 财务部向证书部确认已生成证书对应客户的款项结算状况;

五、新流程的特点

与原有的业务管理流程相比,新的流程具有以下明显的特点:

第一,成立虚拟信用管理部门。公司开始重视客户的信用管理,为防范应收账款风险筑起了防火墙,应收账款管理由被动转为主动,形成了事前防范、事中监控、事后跟踪的全程管理模式。

第二,日常账款催收工作由财务部交至信用管理部进行。信用管理部在日常的信用管理工作中及时更新客户信息、调整信用级别,并保存公司与客户之间的业务沟通记录等,这些日常工作为日后的账款催收乃至法律诉讼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使得应收账款回收质量大大提高。

第三,成立虚拟的信用管理部门,打破公司不同部门之间的沟通壁垒,解决了改革前客服部无法提供一站式解答服务的窘境。改革后客户从签订合同到取得证书,只需与公司信用管理部门沟通即可,即便捷又专业。

第四,规范合同签订流程和内容。改革后销售人员收到客户签约意向,首先与工程部、财务部和客服部沟通确认,再根据反馈意见完善合同要求后方与客户正式签约。这样避免了由于合同内容原因和销售人员主观原因造成的应收款拖欠及纠纷。

第五,财务部加强了与相关部门对应收账款信息的共享。这样大大减少了由于信息不对称给其他部门的工作造成的被动局面,也有效的控制了应收款的产生。

六、流程改造的成效

通过实施有针对性的业务流程改造,W公司应收账款管理得到了明显的改善。通过2006年到2010年的数据比较,得到以下指标,可以直观的反映出改造的成效。

(1) 应收账款回收天数比较

2009年末和2010年末较2008年末的应收账款回收天数明显降低。截至2010年12月,应收账款回收天数下降至历史最低水平35天。

(2) 应收账款余额比较

在公司主营业务收入逐年增加的基础之上,2009年,公司应收账款余额较2008年减少15.3%,应收账款余额占当年主营业务收入比例由2008年的14%降至11.3%;2010年,公司应收账款余额较2009年减少14.6%,应收账款余额占当年主营业务收入比例由2009年的11%降至9%。

(3) 坏账率比较

2009年公司累计核销坏账169.2万元,占当年应收账款余额的比例为9.7%;2010年公司累计核销坏账132.1万元,占当年应收账款余额的比例为8.8%。明显优于2007年和2008年11%的水平。

(4) 应收账款账龄比较

2006年—2008年账龄90天以上的应收账款占当年应收账款总额的比重均超过51%,而2009年降为45%,2010年则降至37%。同样,改革后账龄在90天以内的应收账款所占比重由2008年的37.96%升至2010年的62.87%。公司的应收账款在总额降低的同时账龄结构也得到优化。

七、总结

公司管理流程范文第4篇

货物装卸要求

安全第一,轻拿轻放,堆码稳固,预留通道,横看成行,竖看成列,标签向外,箭头朝上,大不压小,重不压轻,好不压坏,木不压纸,方不压圆,干湿分开。

第一、装卸人员入职后必须掌握公司仓库区域划分情况,以及各区域的具体功能作用:

第二、仓库货物堆放要求:各个客户的货物间要留有间隙或其他明显标识区分,以防混淆。

第三、操作员、装卸人员(含叉车司机)入职后必须掌握仓库内各类搬运和装卸设备的日常维护、正确使用与管理的方法。

第四、公司的叉车司机必须能进行叉车日常维护和普通故障的排除;

装卸人员必须懂得各类手推车的结构、维护与使用。

第五、叉车作业时,一定要有人员在旁指挥与协助,其他人员不得在旁围观,要特别注意人员与货物的安全,不要损坏被装卸的货物和临近的货物,保证货物堆码与摆放整齐、平稳。

第六、装卸人员在用各类手推车(老虎车)时,在装货物时不得强行将手推车插入货垛底,原则上要有人从旁协助,以保证货垛底层货物包装的完好性;

卸车时不能用抛甩、脚踢的方式使货物快速存放到位。

第七、装卸人员入职后要学会在捆绑货物、防雨篷布时绳子打活结的方法。

第八、对客户送货来的车辆,装卸人员要注意车辆的车厢及篷布状况,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提醒客户。

第九、装卸人员要根据货物的特性、卸车操作员的特别提示,在货物搬运、卸车过程中做好对易碎、易损、贵重、精密货物的保护:装卸工具上铺垫保护物、轻拿轻放、放置稳固、整齐、货物严禁倒置等。

第十、装卸人员在卸车时要就发现或新发生的货物质量异常(货物、包装变形或破损、泄漏等)立刻报装卸操作员处理

第十一、装卸人员在卸车时将货物按客户进行分类,有批次要求则还要进行货物分批,并将货物放在仓库指定位置,如发现货物数量异常情况要立刻报告经理处理。

第十二、装卸人员在卸车过程中要及时用包装带、胶纸等将包装破损的货物重新包装好。

第十三、装卸人员在进行货物卸车的同时要协助卸车操作员做好货物运号标签的检查、张贴或补贴。

第十四、装卸人员在装卸货物时要小心谨慎,轻拿轻放,货物要沿区域线整齐堆放;

做到货物横看成行,竖看成列,垛形垂直;大不压小,重不压轻、好不压坏;并按包装箱上标识的箭头方向正放,严禁倒置;货运标签朝外,便于查看。

第十五、袋装货物一律成垛堆码,一般情况下,每垛货物的件数相同,要视货物的重量、耐压强度和高度来确定每垛货物的高度(不准超高码放):方便拿取和保证人员、货物的安全。

第十六、箱装货物,一般情况下,每垛高矮要一致且件数相同,垛向相同,排列整齐,不可倾斜,排列后余下的零星货物,须放置在最显眼处。

第十七、圆柱形货物水平放时,货物底部要加放垫板,以防其在装卸时滚动伤人损物。

第十八、杂货零担货要按票数分开,标示朝外且跺码件数一致。

行距0.5米左右,条形货物要里顺集中堆放,圆柱形货物要竖放成形。

第十九、电器类货物一般要按货物包装上堆高提示进行堆码。

第二十、卸车操作员一定要监督装卸人员做好特殊类货物(如贵重、精密、易损、易碎和污染性)的隔离与保护措施,贵重货物不能长时间放在仓库门附近。

第二十一、在客户的货物发生损坏时,原则上每个客户的货物要依其好坏情况分开放置并作相应的识别标识。

第二十二、经理要每班安排相应的值班装卸人员协同操作员巡查仓库:仓库卫生情况、货物质量情况(如:货垛底部货物变形、虫鼠害情况、货物泄漏、雨天防水防潮等)、货物摆放情况(如:货物乱放、货垛倾斜、不整齐等)和货物安全情况,报告检查情况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第二十三、装卸人员不得踩踏或坐在货物上,也不得将个人物品、仓库内用的各类工具等放在货物上。

第二十四、装卸人员找不到要装车的货物、发现要装车的货物数量异常(或多或少)时,要立刻报告经理处理,否则造成的后果由装卸直接责任人承担。

第二十五、装卸人员发现要装车的货物(包装)变形或破损、泄漏等质量异常时,要立刻报告经理处理,否则造成的后果由装卸直接责任人承担。

第二十六、装卸人员装车时要将货物摆放平稳、水平方向紧凑(防止货物在行车中的晃动)、重不压轻、按箭头方向正放、易碎易损件在上,整车货物的重心要低、居中略靠前汽车,多层货物装车时视情况每层间要加放层板以形成底层货物的整体抗压性能。

第二十七、单个或几个大件货物装车时要做好相应的紧固措施,在装小件货物时要用纸皮等缓冲物塞满货物间的空隙以保证同层货物水平方向紧凑,防止货物在行车中晃动或倾倒而损坏货物。

第二十八、在货物装车时,贵重或易损货物要靠中、靠车厢里端装车,不能靠门窗以防外物挂坏、磨损。

第二十九、装卸人员在装车时要检查正在装车的货物质量,并要做好货物装车时的保护措施。

第三十、机械叉车作业时,在旁指挥与协助的人员一定要在叉车的插杆承受货物底部托盘全部宽度时才能让司机升降货物,以防止货物在行车过程中因晃动而掉下;在货物(一般是抗压性能较好,且外包装要求低)没有托盘时指挥人员要组织装卸人员在旁协助作业,以保证货物或其包装不受损.

第三十一、用叉车装卸多层货物时,叉车行进一定要平稳,必要时要用皮筋将货物稍加紧固。

第三十二、叉车、手推车在货物搬运过程中,行车速度适中而平稳,不得走飞车,要保证人员与货物的安全。

第三十三、装卸人员在人工徒手作业或用其他方式作业时,不得将货物在地面上拖行,不得远距离抛接货物。

第三十四、装卸人员在货物装完车后要协同装车操作员迅速查看仓库,看所要装车的货物是否已经全部装车,不能有遗漏或错装,要特别注意货物的尾数、零散货物是否装车。

第三十五、装卸人员在装车操作员确认货物已经全部装车后,做好车厢的安全封闭措施。

第三十六、装卸人员在完成每次货物装卸作业后,及时整理作业现场,将装卸工具、卫生工具归放到指定位置整齐摆放,清扫作业现场,保持其干净整洁。

第三十七、装卸人员每天上班前做好装卸工具的检查和日常维护,叉车司机要按车辆管理的相关规定进行叉车的操作与维护。

装卸安全操作规范

(一)

作业休息注意保护货物的安全,与人身安全:

1、卸货开车门时,要慢慢试着打开车门,以防车门开启过快造成货物突然掉落伤人;

2、叉车作业时,要有人协助指挥的同时,在旁进行装卸作业的人员要时刻注意躲避;

3、装卸工堆码货垛较高时,要注意货垛的稳定性,如需再往其上加码货物则要有协助完成,以防货物掉下来或使货垛倾倒而伤人;

4、装卸工当班期间休息时不要过于靠近码放较高的货垛或存放安全性差的货物旁边。

5、登高作业时,更应谨慎操作,防止高空坠落和货物砸头。

(二)散装货物

1、根据物资的性能、形状、作业环境选择适用的工具和采用正确的装卸工艺;

2、做好机械与机械之间、机械与人力之间的配合工作,安全作业;

3、人力搬运较大的货物应注意有无裂缝,倒塌的危险,对不易搬动的应用撬棍拔动,不得用手拔,脚踏搬动时,应从上到下阶梯式落垛层层搬取,严禁掏挖,防止塌方;

4、作业完毕要做到“大清”。

(三)包装货物

1、根据货物的包装和性质不同而选配合的工具托盘等;

2、装车时要平稳牢固,四方整齐,点数清楚;

3、装车时工人不少于2

人。

(四)、桶装物资

1、采用合适的工索具(铁担钩、桶钩);

2、起吊前,应用手扶住钩子,待完全吃紧松手,稳起稳吊稳落;

3、卸装时要自上而下,不得从底层抽装,桶口视要求确定朝上或卧装;

4、装车不少于2人。

(五)危险品类

1、装运危险品前,应了解所装危险品的特性,按要求采取必要的防火、防爆、防毒、防腐蚀、防幅射等方面的安全措施,开好工前会,制订正确的作业方法;

2、严禁烟火,杜绝各类火种,严禁铁器撞击,穿钉鞋,防止摩擦起火;

3、作业人员与车辆应具有危险品操作证和准运证,做到定人定机定车,并会正确作用消防器材;

4、按规定穿戴好必要的防护用品,作业中的工索具设施应符合危险品作业要求,采用机械装卸时,应按规定负荷降低25%;

5、装车工不少于2

人,视作业情况进行轮换,安全员要根据实际到场监督;

6、采取必要的通风措施,谨慎操作,轻拿轻放,密切注意作业现场周围的动态,防止中毒、失火、爆炸等事故的发生;

公司管理流程范文第5篇

关键词:远程值守 物流管理 业务流程信息化 闭环管理

中图分类号:TP2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3)07-0068-01

物流管理体系建立作为企业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而以信息化、流程化建设为依托的企业计量管理,在企业整体物流管理体系中起到重要的基础性作用。计量管理要以提高效率为中心,从单纯的管设备、管数据提升到物流管理体系建设上来。基于无人值守远程计量的物流管理体系建立能最大限度提高信息共享、计量工作效率,减少计量成本、计量异议,并加强公司效能监察。

1 首钢京唐无人值守远程计量实施背景

首钢京唐公司物流计量作为公司对外计量窗口,承担公司全部了物资进、出厂、厂际物资计量工作,一年大宗原燃料进厂等物资达3600多万吨,共有大型衡器64台、计量员53人,进出厂物流庞大,计量物资种类和数量繁多,传统计量方式下人工操作任务和强度较大,出错率高,效率低下,为了消除人为因素造成计量异议和计量损失,解决衡器设备多和计量员极少的矛盾,优化和合理利用人力资源,提高工作效率。

2 首钢京唐无人值守远程计量创新点

首钢京唐无人远程计量值守项目通过语音系统、视频监控系统、车号自动识别、红外定位系统、车辆控制系统、计重自动提示系统、票据自动打印等子系统的高度集成,真正实现汽车衡、轨道衡、成品秤、皮带秤等无人值守远程计量。

(1)无人值守,远程监控。从办证中心开始,控制车辆进厂,创建计量申请单,通过网络集成、视频监控、语音对讲、RFID等技术,计量中心与各个衡器设备实时信息交互,实现汽车衡、轨道衡、皮带秤、成品秤、水尺的远程值守计量;无须计量员操作;汽车衡现场设备自动模式下无须人工操作;汽车衡和轨道衡通过RFID技术实现车号自动识别。(2)流程控制,实现闭环。通过收货确认,汽运业务在汽车卸料前,通过各作业部库存管理人员对物料、库存地、车号等信息确认后,才允许汽车回皮,通过汽车从进厂、办证、计量、收货确认、卸料、回皮、计量、出厂等每个流程层层把关,达到物流闭环管理,实现汽运业务流程化管理,突破了钢铁企业汽运业务管理乱、难的问题。(3)计量中心智能排岗系统。智能排岗系统采用轮岗抽签的原则,在计量员上岗之前在系统内进行自动排序上岗,每次上岗时随机分配到给每个计量员具体衡器和计量业务,并且对已经抽签计量员的用户名与各个衡器的计量站名称进行绑定,实现计量员上岗前都不能确定自己具体负责的计量业务,这样就减少传统计量模式的弊端,从而有效防止计量舞弊行为的发生。(4)信息可查询,过程可追溯。采用Applet实现在客户端控制截图上传,通过独立的weblogic应用,实现截图显示;在计量过程中,同一车号上次计量的车辆截图和皮重信息自动显示在计量界面上与本次对比,便于计量员发现问题,并记录问题信息;计量过程中发现问题,可以随时查询录像记录,重现计量过程,实现计量数据和事件可追溯性。(5)数据深度挖掘功能。每月进行数据分析比对,查找问题,挖掘数据深层原因,改进计量业务流程或衡器设备,系统强有力的支持能快速准确得到实时、准确的数据信息,有利于分析、预判、解决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为公司领导决策层提供实时、有效、准确的计量数据。(6)多平台信息交互功能。无人值守远程计量管理体系为公司信息化提供了基础物流数据,通过与公司信息化ERP四级、铁前、钢后MES三级系统、质检LIMS系统、各部门二级系统和衡器设备等软硬件数据交互,各系统之间实现了无缝连接。各系统跨平台之间的信息交互实时、准确是物流管理体系应用的基础条件。

3 首钢京唐无人值守远程计量主要功能构成

首钢京唐公司无人值守远程计量管理系统把物流管理中功能分系统分模块综合集成,主要把进厂车辆、业务在办证中心统一办理,各类业务在进公司前都按信息化、流程化的管理思想落实到每个操作岗位和每一步操作步骤,计量中心按各业务流程对每项业务分类计量,按公司要求实现了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现代化精细管理思想,为ERP三四级系统提供准确、实时的基础物流计量数据。通过对办证中心、计量中心、监控中心、智能计量站等子系统高度集成提高了物流体系管理工作绩效,达到了我们的预期目标,为“管理一流”总体目标的实现创造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