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外贸培训

外贸培训

外贸培训

外贸培训范文第1篇

关键词:外经贸口语,培训市场问题,对策

 

1.问题的提出

培训产品的生产过程与消费过程同时进行,所以在培训的过程中消费者 (学员) 和生产者 (教员) 必须发生直接联系,生产的过程也就是消费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员和学员都将对培训的质量产生影响。而外贸英语逐渐成为了专门用途英语当中极其重要的一个分支,又呈现出专业化、人际化、场景化等功能特点而与传统口语培训市场运作存在一定差异,因此系统地对该细分市场进行现状及问题分析,提出可行的对策具有重要意义。

2.外经贸口语培训市场现状及问题

2.1.办学主体多元化

目前,英语培训市场的主力是占据全行业总量90%以上的民营培训机构,但他们在运作、内部机制和日常监管上仍存在诸多问题。此外,高校培训机构因其资源较专业和良好的社会口碑,但总体市场占有率不大。而大城市独有的连锁、特许经营等业态的外资培训机构在中等城市则基本缺失。论文参考,培训市场问题。再者,由于该行业尚缺标准,也无法对各种培训机构进行质量评估。以上因素都对培训市场造成了致命的冲击。论文参考,培训市场问题。论文参考,培训市场问题。根据笔者对外经贸口语培训市场状况进行的一次内容涉及培训理念、产品、师资等方面问题,人员涉及在职人和员高校在校生调查,发放调查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64份的调查发现,37.5%的被调查者对曾经历过的英语培训教学质量存在不满,46.7%认为一般,对教学质量满意的不到两成。论文参考,培训市场问题。表示不满的人群中,有近一半认为培训教师“课程泛泛而谈”;另有近三成认为“缺乏外贸口语培训经验”、“缺乏实际对话背景”。论文参考,培训市场问题。

2.2师资尚外籍化、逐利化----整体竞争力涣散

师资是培训市场质量重要保证,为了吸引学员,越来越多的外语培训机构采用全外教授课,尽管外教有语音语调、文化、等原生性优势能促进学员学习兴趣提高,但也存在诸如聘请难、外经贸隐性知识传授的信息不对称、授课内容随意、缺乏系统性等一系列的问题。部分机构聘请退休或在职教师,这些教师的教学经验和技巧应该是基本合格的,但其在教材选择、课时安排、教学方法上无法遵循英语教育内在规律,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这样的教学力量配置使机构的外经贸口语市场竞争力有所削弱,从而导致整体竞争力涣散。

2.3营销理念不明晰 进修意图不明朗

外经贸口语培训市场主体营销理念各异,但仍集中表现出以下问题:首先,目前诸多培训机构仍保留着课程提供者的定向思维,尚未意识到自己是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另外还存在着定位不准确,缺乏长远规划,追求短期利益,缺乏品牌意识,竞争手段单一等诸多理念问题。同时,市场存在着培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很多机构或者学校大多以口语培训的既定步骤,和目标层次来构设学员的学习进程,有一套成熟的进阶机制,而学员在消费选择前的对自身口语弱项的认知和进修重心,在经机构套路化的课程顾问后变得模糊不清,学员进修的细化意图受到了关于其英语各个基本层面评估的干扰,从而还是选择了从补修基础或者外经贸的基础开始,这对于全面而系统的学习体系构建而言并没有错,但却流失了市场客户的正确消费契机。笔者认为,外经贸作为多元化职业构成的一个综合行业,其口语培训,应该具有较高的职业和市场关联性。教学理念以切合市场和职业需求为判断标准,实事求是地定位各口语培训的分项教学目标,而不是一元化的“熟练对话”、“自信交流”。

2.4产品定位单一化、泛概念化。

尽管当前外经贸口语培训市场涵盖了浸泡式、全封闭、量身定做等丰富多彩的产品形态,但是从产品内容定位角度,基本可归纳为以下形式:从入门到进阶、中级及中高级再到商务进阶、商务高级和专家级的评估式进阶课程产品;另一种则涉及订购推销、、企业结构、价格谈判、装船交货、等商贸方面基本知识以及会议、用餐、电话等日常工作生活领域用语的汇总式课程产品。然而对于外经贸口语来说,以上两种常见产品形态都有所缺陷,前者是承袭传统口语培训流程化操作,不能适应学员工作及发展的动态变化,后者则仍然避免不了集中化所有外经贸领域的课程泛化劣势,产品的不专业势必带来质量和服务的不到位,从而失去了培训主体发挥市场竞争优势的良好机遇。

3.对策

针对外经贸口语培训市场的诸多现状及问题,笔者认为除了相关监管部门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加大评估力度外和资质评定的同时,引入市场退出机制之外,更重要的是培训市场主体自身的建设,下面将提供一些对策,以供参考。

3.1精细化受众 “走班式分层”

针对单一化课程产品,培训机构可从差异化产品策略入手分阶段评估学员的进步情况,并且根据学员的特点,灵活、同步搭配最适合的教学内容,可将同批进修学员分布于不同模块班级单位,学员第一个进入其最熟悉或需要的学习模块,而后按其学习进度实时进行人员流通。即“固定的教室、流动的学员”的一种教学模式

3.2市场化课程 订单化需求

格兰鲁斯在其外部营销的关键词汇、表达、场际交流等;而毕业或在校生学员,则与外籍人员的流畅沟通,可以设置外贸接洽、客商接待等用语模块的培训。

3.3系统化资源

根据功能语言学家韩礼德①的“三元功能”论,外经贸口语在其表达中不仅具有因含大量的专业术语、词汇以及高度规约性的句子表达的概念功能特性;还有以商贸利益最大化为前提获取订单的人际交往功能特性等,可以说,外经贸口语具有相当的专业性,这就需要相应教学资源的有效支撑,而当前境内外培训机构所作的开发与整合都是零散化甚至是缺位的。该对策主要借鉴了企业营销管理中的ERP理念构想,所谓ERP(EnterpriseResource Planning) 即企业资源计划系统,从生产角度讲,就是最大化利用各种软硬件资源,高质量完成订单,实现企业价值的管理。整合上述各种因素的理念,也得到了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②的理论支持,他在谈到教育时强调以形象化、色彩、生动的声音等素材来进行教育和学习者的习得。因而,笔者主张培训机构将多元化的教育素材、教案;听力、词汇、短语及表达汇集;纺织英语教具集中、优化;贸易实务、经贸接洽、商务谈判口语的模拟场景演练和短期见习方式的实践,进行系统优化整合,促使外贸口语培训取得积极效果。

3.4客户关系管理体系---以学生为主的感受式评价

根据服务营销原理,培训消费者的满意程度取决于其期望和实际质量的接近程度,两者越接近培训消费者满意度越高。论文参考,培训市场问题。为此,笔者主张以学员平时参与英语教学活动的各种用语表现为主要依据,进行教学全过程的形成性口语评价,其主要目的提供信息反馈,以便日后采取有效补救措施。而对于学员的满意度评价,则需要培训机构把握目标消费群的心理,建立体验环境,并应用评价、改善、追踪服务等手段的客户关系管理影响其消费心理,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由此,才能发现并改善外经贸口语市场营销中的关键问题,为继续完善其营销服务水平提供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韩礼德Bloor黄国文 英语的功能分析[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2](苏)B.A.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4]张清.外教英语口语教学的局限性及对策大学英语(学术版)2007,(1)

[5]袁绪潘.中小企业快速实施ERP对策及阶段分析 经济师 2010/11

[6]马伟林.评价理论对英语口语教学的启示《外语教学》2007,(6)

外贸培训范文第2篇

这次培训班有三大特点:一是授课听课层次比较高。既有省厅的一些处长和专家为我们授课,又有县市区政府的分管领导、园区的分管副主任和市开放型经济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负责人参加培训,以及基层一线的同志约320人参训。二是授课内容比较扎实。既有宏观的外贸形势分析和政策宣讲,也有微观操作层面上的具体业务知识辅导。三是资源整合比较到位。这次培训班既有商务、口岸部门的同志,也有海关、商检部门的同志,是一次全市大开放口政策业务培训的资源大整合,更重要的是这次培训班得到了省商务厅等有关涉外部门的大力支持。在此,我谨代表市政府向来自一线的参训的同志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和亲切的问候,向对本次培训班给予大力支持和帮助的省直有关部门和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等下,外经贸领域的专家们将给大家授课,在这里我先讲三点意见:

一、洗脑换脑,不断强化三种思维

学习本身就是洗脑换脑、不断调整思维的过程,有什么样的思维就有什么样的思路,就决定有什么样的出路。

一要不断强化战略思维。何为战略思维?战略思维是指对关系事物全局的、长远的、根本性的重大问题的谋划的思维过程。这要求我们善于把握大势,抢抓机遇,顺势而为。纵观国际经济大势,世界经济持续复苏,全球贸易增长有所回升,跨国投资缓慢回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年世界经济将增长3.6%,增速比**年提高0.7个百分点。横看国内经济大势,当前我国经济形势正处在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再看湖南新的战略定位,讲话为参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建设,提出了“一带一部”(东部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过渡带、长江开放经济带和沿海开放经济带结合部”)新的战略定位,既大大提升了湖南在全国发展格局中的地位,也相应提升了郴州在全省、全国发展和开放格局中的地位。回顾我市的发展历程,历来得改革开放风气之先,从1988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改革开放过渡实验区,到湖南“放开南北两口”、实行“一点一线”优先发展战略,再到推进湘南开放开发、赋予郴州承接产业转移先行先试34条特殊政策,再到获批部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郴州始终走在开放的最前沿。因此,我们要顺应国际国内经济大势,把握机遇,乘势而上,顺势而为。

二要不断强化底线思维。凡是要从最坏的可能性着想,做最充分的准备,争取最好的结果。就我市外贸发展困局而言,一是外贸企业数量不多,规模不大,抗风险能力弱。有色金属产业虽已形成较大规模比重达73%,但对上下游的带动作用不明显,出口产品仍以资源产品为主,精深加工产品少;二是对外贸易、加工贸易过于依赖技术含量偏低、加工程序简单、辐射带动不强、税收贡献小的黄金加工贸易。黄金加工贸易比较敏感,长期开展存在风险,财政补贴压力也大,一旦停止该业务,我市的外贸、加贸出口总量将大幅减少。三是外贸产品结构不优,缺乏大型的电子信息和机械制造企业。去年电子信息产业、机械装备制造的外贸总量虽有所提升,但是总体规模偏小,比重偏小(分别为7.3%、3.53%),且机电产品出口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均呈下降趋势。所以说,只有守住底线。一旦黄金加工贸易政策受阻,我们将从何处挖掘外贸新增长点。各外贸企业也要坚持底线,今年保底要完成多少订单,心中要有数,要想方设法去争取完成任务,上不封顶,下要保底。商务、海关、商检等部门要未雨绸缪,积极出主意当参谋,协调争取海关总署对郴州更大的政策支持。

三要不断强化合作思维。当今世界是一个大合作的时代。近年来,正因为全市涉外部门精诚合作、全市上下齐心协力、全市外经贸企业共同努力,我市外经贸工作才取得了重大成绩,外贸、加贸总量成倍增长,对外经济合作稳步提升,成为全市乃至全省开放型经济的最大亮点。**年,全市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量38.04亿美元,同比增长36.75%,总量和增幅均居全省第二位,其中完成加工贸易总额29亿美元,同比增长51.85%,总量居全省第一位,外贸进出口总额占全市GDP的比重达15%,较上年上升5.8个百分点。这些骄人成绩的取得,得力于全市外贸企业积极开拓,热情参与;得力于各涉外部门、县市区和市直园区的通力协作,主动工作;得力于全市商务系统的同志奋力而为,拼搏努力。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对在座的各位,并通过你们向全市商务系统的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全市上下,各上下游企业继续团结合作,相互搭台,相互支持,相互理解,共同推动外经贸工作上台阶,促进全市开放型经济上水平。

二、学活学透,不断提高三种能力

学习的精髓就是学活学透,学以致用,不断提高驾驭市场经济、运用政策和服务企业的各种本领和能力。

一要提高驾驭市场经济和应对国际市场变化的能力。市场经济是丰富多彩、纷繁复杂、瞬息万变的,这就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有准确的科学判断能力。必须以宏观战略思维为指导,认清世界经济、政治和科技发展的大趋势,因势利导、内外兼顾、趋利避害;善于从经济发展变化中把握方向,抓好机遇,创造发展条件,掌握发展全局;善于全方位、多视角地洞察经济发展的来龙去脉,研究经济形势的发展规律,在把握经济形势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见微知著,准确地预见未来经济发展趋势。这次培训班安排了省厅领导讲述外贸形势分析,希望大家好好听讲,学以致用。

二要提高运用政策的能力。近年来,中省市出台一系列促进发展外贸发展的鼓励政策措施,外贸政策的调整将对出口产品价格以及出口成本产生很大的影响。这就需要企业在一个时期内,将中省市政策的变化糅合到自己的生产决策中。各企业要根据中省市促进外经贸发展政策,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求新求变。要通过产品升级换代,延伸下游产品等措施,在新一轮洗牌中占得先机,依法依规、用活用足政策。原来政府承诺解决的问题,不管现在有什么新的困难,坚决按原来的承诺办,凡是对企业有利的政策,有关部门都要提供咨询。当前我们要认真落实中省市已出台的促进进出口稳增长、调结构的政策措施,多措并举稳定外贸增长,加快推动外贸转型升级。

三要提高服务企业的能力。服务是政府部门指导企业的有效手段。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和国务院关于转变政府职能、推进政府管理改革的要求,必须加强法治、服务型政府建设。服务型政府它强调政府的服务功能,尊重企业的意愿,以企业的客观需求为政府行政的导向,努力为企业提供高质量的、满足需求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这次我们举办培训班,就是回应和满足企业的需求,是一种服务企业的有效手段和方法。这次培训班的课程内容设置都是经过充分考虑而精心安排的,针对性很强。今后,我们还要继续开展这样的服务企业活动,主动上门服务,大胆探索服务企业模式和方式,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有针对性地帮助企业解决生产、销售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推动外经贸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同时,我也希望授课专家深入浅出地讲深讲透相关政策和业务知识,加强教学互动,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培训效果。

三、善做善成,努力超额完成三大目标

学习的目的是为推动工作。今年外经、外贸、加贸任务重压力大,目标任务均在**年的基础上同比增长20%以上。我们必须善做善成工作,力争全面超额完成。

一要大力培育外经贸发展新优势。要大力培育我市外贸综合服务体,为中小外贸企业提供全程外贸供应链服务,进一步提高外贸效率,降低企业成本。要引进和培育一批专业外贸公司,解决“郴州产、外省出”和“郴州用、外省进”的问题。要培育一批优势增长点。加大对重点外贸企业业务的跟踪和支持,培育我市外贸出口新增长点;鼓励企业在海外设立研发中心和营销网络体系。扩大进口,促进我市产业提升和经济结构调整。要推动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开拓国际市场,拓展外销渠道;推动郴州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引导企业利用网上贸易和电子商务等现代贸易方式开拓国际市场,加快发展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

二要积极加力承接沿海产业转移。要大力引进战略新兴产业,力求在引进战略性的大项目、大企业、产业链上取得突破,要把电子信息、机械制造、LED产业、服务外包等现代服务业作为主攻方向,引进一批附加值高的项目、产业升级项目和龙头带动型项目,加速主导产业集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要大力引进和发展精深加工,围绕郴州资源优势,在精深加工环节上做文章,把上游的、中游的、下游的国内外知名企业、龙头企业招引进来;要围绕世界500强企业、跨国公司、知名财团、知名企业和战略投资者,着力引进引领型、补链型、核心型的产业提升项目,切实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要加快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加大重大项目启动申报和建设,及时有效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要开展有色金属上下游产业链、电子信息和机械制造产业、LED产业、服务外包产业等专题招商活动,力求招商引资取得实实在在效果。

三要努力推进投资贸易便利化。要认真研究自贸区政策,推进投资贸易便利化。党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要把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好、管理好,同时“在推进现有试点基础上,选择若干具备条件地方发展自由贸易园(港)区”,还提出“以周边为基础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的大思路。要借助广东申报设立粤港澳自由贸易园区、探索对外商投资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开展人民币离岸业务在岸结算试点的机遇,加快建设郴粤港合作的协作区。要出台支持外贸企业、中小微型企业发展的改革措施,切实打破弹簧门、玻璃门,真正在投资贸易便利化上打造郴州的竞争优势。

外贸培训范文第3篇

关键词:纺贸企业;外贸谈判人员;继续教育

中国纺织行业越来越具备国际性特征,如绍兴柯桥中国轻纺城的纺贸企业几乎都在走外贸路线,于是纺贸行业的外贸谈判人员的从业素质、职业能力也便成为纺贸企业的核心竞争力。[1]素来谈判类人才的职业能力养成单纯依赖于谈判实战的锻炼,对继续教育的需求似乎显得并不急迫。随着中国市场的国际化程度的加深,尤其是上海自贸区的建立,以及中国与多国之间自由贸易协定谈判的推进,以上海自贸区为中心的江浙沪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纺织产业将会直接面对与外商的“零距离”接触,外贸人才需求将大量激增,由此外贸谈判人才的从业素质也会随之水涨船高。绍兴纺贸产业的新常态,必然对外贸谈判人员的继续教育提出更高且更为迫切的要求。

1外贸谈判人员培养何以成为纺贸企业的当务之急

由于国际经济增速放缓,各国都在通过诸多经济刺激政策希冀力挽狂澜,然世界经济下行趋势仍不可阻遏;国内经济也被迫从原来的高速增长转为中低速增长,而对于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及其产能过剩的困局,国内经济发达地区也正在经历经济结构调整的阵痛。以往当出口经济受挫,则转而刺激内需保持经济的稳定态势;如今国内经济形势也不容乐观,外贸型经济仍然需打开出口经济的缺口来求生存。从当前的情形来看,由于出口增速下降,国内对高污染地方传统产业的整顿治理,绍兴纺织外贸企业正遭受着巨大的冲击。而上海自贸区的设立,以及近期我国与多国陆续签署的双边自由贸易协定,使得纺贸企业迎来了最好的国际化环境,然而这当然对于当前绍兴纺贸企业的发展带来的挑战也是不容忽视的。外贸业务员是外贸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主力军,甚至成为外贸企业打开国际大门的“黄金钥匙”。从外贸企业的调研情况来看,一些纺织外贸企业对外贸业务员这些知识型群体的管理还存在种种问题:如谈判人员与外贸人员的分立现象,即一般外贸人员所承担的只是单一的外贸跟单职能,并不参与贸易双方的核心交易环节;其中的谈判功能多由外贸企业老板直接承担。这种分立带来的直接影响是让外贸环节变得更为烦琐,及其贸易过程中的失真现象,因为外企老板的谈判是一竿子买卖,谈完即止;而外贸人员只掌控流程,却不享有定价权和谈判权。又如只看重外贸业务员对纺织行业知识的熟悉程度,忽略外贸谈判各个环节中业务员应具备的特殊素质和业务能力的培养。外贸人员作为订单的直接关联方,不懂如何运用谈判技能去维护企业的声誉和张扬产品的特征,从而享有外贸价格的影响力,仅仅充当机械的传声筒作用,这无异于自折羽翼。在自贸时代,绍兴的纺贸企业如何通过充分激发每一份人力资源的潜力来适应当前的国际贸易形势,是摆在绍兴纺贸企业面前的一道大题。重新更换一批人马,动骨换血之途岂是绍兴纺贸企业堪能承受之重?于是,走纺贸谈判人员的继续教育之路势在必行。当前,有关纺贸行业内的外贸谈判人员这一群体的继续教育仅仅被当作纺织行业内部职工一个可有可无的培训要点出现,[2]究其原因,在于这一类别的员工在各个企业中相对分散,且对谈判实务的重视遮蔽了外贸谈判人员知识更新的需要。但是对于作为绍兴经济支柱的绍兴纺贸行业来说,特别是在参与“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对接上海自贸区等绍兴外贸转型发展的新背景、新常态下,这一群体的继续教育问题却显得尤为凸显。在这一过程中,在绍高职院校需要发挥其社会服务的功能,在教育中起到主体性作用,主动承担起参与绍兴纺贸行业外贸谈判人员继续教育的重任。

2高职院校介入纺贸企业外贸谈判人员继续教育的可行性分析

绍兴纺织企业的外贸业务正在迅速崛起,对外贸从业人员的需求不断上升,绍兴众高职院校纷纷设立商务英语、国际贸易实务等相关专业,但由于专业培养模式趋同等原因导致毕业生专业素质不高及职业能力不强。不过,无论从在绍高职院校参与还是从绍兴纺织企业的需求与承受方面来权衡,高职院校介入纺贸企业外贸谈判人员的继续教育皆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在需求维度,在当前市场经济紧缩、国际竞争与行业竞争激烈的背景下,尤其是面对欧元贬值、人民币增值等不利市场因素的重压下,出口受挫,昔日供不应求之势已不复存在,绍兴纺贸企业不得不面对买方市场的现实。纺贸企业受形势所迫,也在积极寻求破解之法,而开启“全员贸易”模式自是其选择之一。[3]作为其核心业务的外贸谈判人才队伍建设也将出现新的需求,即改变原来的外贸人员与谈判人员的分立状况,让权给外贸人员使其成为全能型选手,让其拥有外贸谈判能力,以应对每一个可能的商机。纺贸企业的这一异动鉴于企业自身人力资源的惯性,新需求的满足最符合经济效益的途径依然是继续教育的方式。[4]在供给维度,在绍高职院校基于区域经济发展特色与需求,基本都开设了面向绍兴纺织业和商贸类的专业和院系,甚至有较为成熟的合作平台,如绍兴职业技术学院的“绍兴轻纺产业发展研究中心”,学校已与中国轻纺城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双方已经成功地开展了多角度、大密度的深度校企合作。如此,当纺贸行业有新的外贸人才培养需求出现时,高职院校自然应主动承接这一重任。高职院校在为企业提供继续教育服务的同时,国际贸易专业与商务英语等专业可借机更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课程结构,如增加外贸专业学生的谈判课程开设和谈判能力的培养,为培养出更称职、更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铺平道路;亦可在毕业生专业素养与业务能力培训成熟的情况下直接向相关企业输送适应外贸工作需求的优质人才,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缩短应届毕业生的职业适应期与短期内返校接受业务相关继续教育的“返学”几率,降低企业对人才的培养成本。

3高职院校参与绍兴纺贸企业外贸谈判人员继续教育的途径

高职院校服务纺贸企业,通过为纺贸企业提供外贸谈判相关培训和输出优质毕业生等为途径的参与方式,借机构建出一种新型的双向校企合作机制,为绍兴纺织企业对外贸易谈判人才培养提供支持和服务,以提升纺贸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同时为在绍高职院校自身的发展尤其是商务英语专业与国际贸易实务等相关专业的创新发展提供新思路。高职院校有效参与绍兴纺贸企业外贸谈判人员的继续教育,可采取以下几种途径:第一,“城校合作”途径。这里的“城”指中国轻纺城,“校”指开设相关的专业的在绍高职院校。以往的继续教育,多采取校企合作方式,即高职院校和相应企业的一一对接。但纺贸企业的外贸谈判人员都比较少,采取一一对接方式成本极高。因此,“城校合作”途径即在绍高职院校直接与中国轻纺城等更高层次的平台建立同盟关系,在轻纺城内开设“双元制”校企合作班,将分散于各个纺贸企业的外贸谈判人员聚集起来进行集中培训,如此既可节约成本、又解决了散点培训所不能的困境。第二,“培训超市”途径。即由高职院校析出外贸谈判主要相关模块培训内容与培训方式,开发具备一定规模的培训包,供企业按照自身需求进行选择。在具体操作上,可以采取将原来系统的培训内容切块,在继续教育过程中由企业在职人员自由选择,以适应外贸人员继续教育时间的零散性;还可以借助微课、慕课等当前的新型在线网络课程开发模式,将培训内容分发给企业在职员工,由其付费学习。总之,高职院校应充分利用软硬件相关教育资源为继续教育提供知识与场地支持,签订长期或定期培训协议或提供应急培训的预约服务。第三,“先行介入”途径。即由高职院校相关专业开辟介入产业价值链的途径,如商务英语专业、国际贸易实务等相关专业优化课程结构,开设纺贸类相关课程,在使毕业生打好语言基础与素质基础的同时涉猎更多的纺织类知识,扫除对纺织行业的一无所知,为企业输出更容易上手和更具竞争力的纺贸企业外贸谈判业务相关人才。这也是当前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培养真正切合行业企业发展需求人才的一条关键途径,需要高职院校那些紧密结合地方支柱产业、特色产业的专业,特别是主要面向中小企业输出人才的专业,重新设定人才培养目标、调整课程设置结构,培养出懂行业、精专业的综合型人才。在“先行介入”培养途径中,尤要重视其中的实训环节,例如可以引入“RolePlay”(角色扮演)教学法,一是由专业培训讲师对参与实训的学生进行专业的商务谈判技能培训;二是由实训学生相互之间针对具体的商务谈判案例进行讨论,并进行实地的角色扮演操练。[5]这一过程其实也可以由参加继续教育的在职纺贸企业的外贸谈判人员直接参与学生的实训,从而实现在职人员的继续教育与未来人才的校企合作性实训的融合。第四,“紧急回炉”途径。即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外贸专业人才在从业后定期返校参与继续教育,由校企双方共同出资做持续性“回炉”再教育。职业教育的本质在于其“职业性”,而职业属性本身是持续变动的,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会随着产业形势的变化而不断更新,所以职业教育的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即系统性职业教育与带有终身学习特征的继续教育的捆绑性教育,当前的职业教育发展应对这一趋势提前做出回应。具体在纺贸企业外贸谈判人员的培养上,地方高职院校应与绍兴纺贸企业建立较为稳定的长期的外贸谈判相关人员继续教育机制,以持续服务绍兴特色纺贸地方产业的发展。

作者:朱叶丹 高亚红 单位:绍兴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唐长亮.加强纺织企业职工教育培训,提升纺织企业竞争力[J].西安工程科技学院学报,2006(5):630-632.

[2]李百桦.按需开展多功能继续教育为纺织企业服务[J].现代远距离教育,1991(S1):38-40.

[3]程洁.纺织特色继续教育的实践与思考———以东华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安徽华茂校外学习中心为例[J].继续教育,2011(5):23-26.

外贸培训范文第4篇

关键词:国际贸易;实践教学;专业技能;外贸实训

一、当前国际贸易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对外经贸事业的发展,我国国际贸易学科也得到长足的发展。但是,通过调查我们发现,我国现有国际贸易实践教学改革相对滞后,远远不能适应高素质经贸人才培养的要求。目前,国际贸易实践教学模式存在的一些弊端和缺陷有:

(一)国际贸易实践教学的地位不突出

这表现为:(1)培养目标和计划对学生实践能力和社会任职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培养目标和计划中未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放在重要位置,片面强调培养所谓“重基础”、“宽口径”的高级复合型或研究型人才。通过这些培养计划培养出来的缺乏系统实践训练的所谓“高级复合型”或“研究型人才”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素质却比较差。(2)在实践教学上的投入严重不足。实践教学建设所需的资金投入大,建设周期长,实践教学建设的效果短期内又很难彰显出来。(3)实践教学的时间没有保障。实践教学的课时量普遍太少,实践教学的周期太短,实践教学时间没保障。(4)教学评价不重视实践教学的作用。在对国际贸易专业教学评价中,实践教学不占什么地位。国际贸易各专业课程考试中几乎不涉及对实际操作能力的考核,有时即使想进行考核,也缺乏有效的考核手段和评价体系。(5)国际贸易教师习惯于传统的理论教学模式,靠“四个一”即一张嘴、一支粉笔、一本教科书、一块黑板打天下。由于实践教学牵涉面广,组织困难,又累又麻烦,而且学校对开展实践教学的教师又无什么鼓励措施。(6)国际贸易实践教学所需的双师型教师严重缺乏。开展国际贸易实训需要既有丰富的外贸实践经验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具有两种以上职称(其中至少有一种为教师职称)的双师型教师。这种师资的来源不广,培养周期长,成本大。我国院校国际贸易专业普遍缺乏这种师资。

(二)国际贸易实践教学的环节体系和过程体系不健全

根据初步调查,我们发现许多院校的国际贸易实践教学尚未形成完善的环节体系和过程体系。(1)实践教学环节少而简单。由于师资、设施、场地和课时等因素的限制,在国际贸易专业中,实践教学环节往往不成体系,只有诸如填单制单、外贸函电写作训练、国际贸易案例分析等少数几个实践环节,有少数院校开展一些为时有限的计算机仿真实验,鲜有学校开展外贸场景实训。(2)实训教学未作为相对独立的教学环节在人才培养计划、教学大纲、教学计划中体现出来。实践教学附属于实务教学,在实务教学时顺便进行一些零星的实训,没有将实训作为相对独立的教学环节来设计。(3)将国际贸易实践教学只集中在一个较短的时期内完成。能力的形成和发展需要有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国际商务专业能力的训练培养应该分散到几个学期中,按照先简单后复杂,先专项训练后综合演练的顺序进行大周期、多环节的能力训练。然而,我们看到,许多院校都将技能训练安排在一个学期里进行一些短期的技能培训,而没有将技能实训分散在多个学期开展循序渐进的能力培养。(4)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缺乏科学依据,各实践教学环节之间缺乏有机的联系。由于缺乏对专业能力的细化分析和对各专业技能间关系的研究,因此,对应该设置什么环节,各环节的先后顺序应如何安排没有进行科学的论证,带有很大的随意性。(5)校外实习环节与校内实训环节严重脱钩。校内实训是校外实习取得成功的基础和保障。按理,学生应该先在校内进行系统、全面的专项训练和综合演练,待他们熟练地掌握了国际贸易专业技能,具备一定的业务操作水平之后,再到实际岗位上进行磨练,检验和提升实践技能。但现实是,许多学校在校内开展一点点实训之后,或者没进行任何实训,就直接让学生到社会上去实习。若让他们上岗实习吧,他们完全没有上岗能力;不上岗实习吧,就没有了实践机会。

(三)国际贸易实践教学的方法不科学

一些国际贸易实践教学不得法,不讲科学,不符合基本的教育规律。这表现为:(1)实践教学未按层次递进的原则展开,而是间断进行。根据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专业能力的培养,应该分步骤、分层次进行,不可能一步到位。在进行技能培训时,应该先在课堂上进行国际贸易基础技能的练习,然后进行模拟实验,接着进行接近实战的场景实训,当学生熟悉了业务流程、具备一定的操作能力后,再在外贸实际岗位上对专业能力进行最后的锤炼。但是,实际上,许多学校没有按照能力培养由简至繁、由初级到高级、由实训到实习的基本规律展开实践教学,没有按照课堂实务基础练习、仿真模拟实验、场景实训、实习锻炼的顺序进行层层递进的专业能力训练。许多学校的国际贸易实践教学跳开了一些中间训练环节,如跳开基础实务练习直接进行综合环节训练,跳开场景实训直接直接进行社会实习等,这种不得法的实践教学自然产生不了理想的训练效果。(2)未将相关技能训练串通起来,技能训练各自为战。练单证制作,就单练单证制作,没有将之与单证所涉及的业务流程训练结合起来;练商务电函,就单练商务电函,没有将之与国际市场的分析决策训练结合起来;练合同的拟订,就单练合同的拟订,没有与预防合同风险的训练结合起来,等等。相关技能训练没有串通起来,学生的专业技能无法融会贯通,因而形成不了真正的业务能力。(3)国际贸易实践教学的展开缺乏有效的组织协调。国际贸易实践教学涉及面广,组织难度大,没有良好的组织协调,国际贸易实训就会打乱仗。

二、国际贸易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的设想

(一)国际贸易人才专业能力培养要具体化

要制定国际贸易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方案,必须先对国际贸易人才专业技能层次和项目进行科学的分析。国际贸易人才专业技能层次的细化分解是技能培养的认识论基础。根据国际经贸专业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与培养模式的定位,我们认为可以把国际经贸专业必需的实践能力分解为国际市场分析与决策、进出口贸易业务、国际贸易风险防范与管理三大模块、81项五级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设计科学可行的实训方案,安排相应的实训环节,改革实践技能教学测评方法,使学生所需的这些能力能够真正被培养到位。

按照我们的研究分析,国际经贸“高级应用型”能力为一级能力指标,该能力指标下包含国际市场分析与决策能力、进出口业务践行能力、国际贸易风险防范与管理能力等三项二级指标,国际市场分析与决策能力指标下包含国际市场分析能力、国际市场决策能力2个三级指标,进出口业务践行能力指标下包含出口业务技能、进口业务技能2个三级指标,国际贸易风险防范与管理能力指标下包含风险防范能力、风险管理能力2个三级指标,共6个三级指标,这6个三级指标进一步细分为31项四级指标,这31项四级指标又具体分为81项五级指标。技能细分后,我们对国际贸易专业技能内容的认识就会具体得多了,也清楚的多了。在国际贸易实践教学中,可据此一项一项地依次开展技能实训和技能测评,大大提高实践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国际贸易实训内容要科学化

实训内容的改革是整个实训改革的核心。内容决定形式,国际贸易实训内容的改革决定国际贸易实训方法的改革。我们认为,在对国际贸易实训内容体系的设计中,我们应遵循五大原则:(1)系统性原则。国际贸易实训内容不能零零散散,内容要互相联系,形成一个统一的实训内容整体。(2)能力导向原则。国际贸易实训内容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而不能只让学生了解一些业务流程。(3)实用性原则。国际贸易实训内容应管用,在今后工作中用较大的应用价值,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切实有帮助。(4)实效性原则。国际贸易实训内容要有针对性,预期能取得良好的实训效果,确实能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5)可操作性原则。国际贸易实训内容应切实可行,便于操作训练,符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

我们要从全面培养学生专业能力出发,不囿于原有国际贸易实训内容体系的条条框框,积极改革创新,构建新的国际贸易实训内容体系。我们认为国际贸易实训内容体系应从这些方面进行创新:(1)内容体系应更加完善,充实市场分析与决策、国际贸易风险防范与管理等内容;(2)实训内容要包含从市场调研、商务谈判到风险防范这一完整的国际贸易业务流程;(3)实训内容之间应更具科学性,应完全参照国际商务实际运行模式设计教学实训内容,从市场分析到进出口业务流程,层层递进,互相衔接,科学合理。(4)实训内容力求贴近国际商务实际,凡是国际商务必备的知识和技能必须纳入到国际商务实训的内容体系之中。

(三)国际贸易实践教学过程要周期化

国际贸易专业能力的养成需要经过一个长期积累、反复实践的过程。仅靠几次实践课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学生的专业素质和能力应通过多学期、多环节的培养训练方可形成。因此,我们应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将实务教学设计为课堂基础技能练习――仿真模拟实验――场景实训――社会实习等四大教学过程,将国际贸易技能训练以多种方式分布于多个学期中,构建国际贸易实践教学“多环节、大周期”的过程模式。可在4个学期中,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国际贸易实践教学。按照技能之间的逻辑关系,前3个学期开展专项知识技能的教学、训练,最后1个学期开展全面能力的综合演练。

(四)国际贸易实践教学方法要系统化

在国际贸易实训方法改革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实践教学方法要全面、系统,形成科学的体系。因此,在国际贸易实践教学改革中,应力争做到六个结合。(1)将课堂实训与模拟实训结合起来。课堂实训侧重单项基础技能的培养,模拟实训侧重综合业务能力的提高。(2)将校内培训与校外实习结合起来。充分利用校内实训基地,以校内实训为主,用校外实习检验校内实训的效果。(3)将专项训练与全流程演练结合起来。专项训练是全流程演练的基础和前提,我们要重视专项训练,把专项训练工作做扎实。(4)将解决模拟问题与解决国际贸易现实问题结合起来。我们可从有关的外贸部门收集一些国际贸易热点问题交由学生研究分析,以此提高他们解决国际贸易现实问题的能力。(5)将操作能力的训练与分析能力的提高结合起来。在学生掌握业务技能的同时,应培养他们推理、判断、分析、归纳等能力,提升他们的思维水平。(6)将专业技能的培养与综合素质的养成结合起来,在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的同时,对学生的语言表达、举止仪态、公关协调等能力素质进行有效的训练。

我们应追求实效,勇于创新,探索适合本校学生实际的国际贸易实训方法体系。国际贸易实训方法模式改革创新应特别注重下列问题:(1)任课教师应全程地参加实训指导。实训指导教师在实训过程中分工合作,在不同的实训环节中有不同的教师进行实训指导。(2)按照国际贸易业务的实际情况设计实训环节,实训操作方法与国际商务运作保持一致。(3)各项训练相辅相成,各实训环节紧密衔接。在实训的前期主要进行专项技能的训练,后期主要进行全流程的综合演练。(4)真训实练,侧重实效,不耍花架子,务求提高外贸实践能力,实训方法力求灵活多样。

参考文献:

[1]秦超,徐磊.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嘉兴学院学报,2005,(10).

[2]戴谨.国际经济与贸易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9).

[3]李灵稚,王志茹.国际贸易本科教育中应注重培养的素质[J].中国农业教育,2003,(5).

[4]张汝根.进出口贸易模拟实验室建设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12).

外贸培训范文第5篇

关键词:外贸实战;人才培养模式;国际贸易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3)01-0054-03

一、当前高职院校外贸实践教学中问题

(一)教材过于陈旧,模拟训练不足

进出口贸易随着市场变化、国家政策变动,在不停地发生变化,外贸形式也在不停地发生变化,同时随着通讯手段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洽谈手段、结算方式等也都有了很大的不同,而不少高校所使用的教材却基本上没有变化。即便有些高校使用新教材,但目前市场上的国际贸易教材品种单一,内容大同小异,滞后于外贸发展,脱离外贸实际。

国际贸易是一个实操性相当强的专业,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一名合格的外贸从业人员,需要通过理论指导实践,并通过实践去内化理论。目前,由于教学条件的限制和一些其他原因,多数高校对学生的专业实践都不够重视。在笔者看来,实训包括模拟实操、实战训练两大类别。模拟实操利用教学软件或其他教学平台来进行任务设定、任务模拟和操作监控,以仿真性实践来补充理论教学的不足。目前,模拟实操训练虽然有所增加,但与理论教学相比,仍占较小比重。有些学生在校学习三年之后甚至一张真实的单据都没见过,没填过,这直接导致学生对专业本身的理解不深。理论知识没有实践训练来巩固,学生对专业的理解始终停留在肤浅的水平上,这就造成其专业素养无法得到提高,不能适应现在外贸公司的用人要求。在这种情况下,高校的外贸教学教出来的学生对外贸实际情况知之甚少,到了企业不能将学到的东西运用到业务中,反而还要从头学起,无法突出自己的专业特性,竞争力大打折扣。

(二)模拟实操训练过于完美,落后于市场变化

近年来,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高职院校对自身的定位越来越明晰,培养实干、好用的技术人才成为各院校的教育目标。在国际贸易专业,加强外贸实操教学被提上日程,不少院校都购买了实训软件,例如:外贸综合实训平台、单证实训系统、货代实训软件以及SIMTRADE 等,通过实训软件系统来开展模拟生产实训。这类实训软件突破了以前的单纯理论教学过于呆板、脱离实践的问题,通过模块来分解实训,一方面,可以更有针对性,另一方面,也可以配合教材,受到不少院校的欢迎。但由于是模拟实训,也有几点缺陷难以解决。第一,实训软件更新升级缓慢,落后于市场变化,企业对软件的开发重在形式,对内容的更新通常要依靠来自企业或高校的专业人士和教师,企业人员参与教学还比较鲜见,高校教师自身对外贸市场的了解和把握又存在一定的滞后性,这就决定了实训软件内容更新的滞后性。第二,实训模块的设计通常都趋于完美,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只能了解顺利的外贸流程下的简单内容。据了解,外贸流程充满变数,由于外贸市场条件千变万化,企业在外贸交易中也会遇到各种突发状况,但学生对市场的认识不够全面甚至过于完美,反而会增加日后工作中的风险性。

(三)实操训练深度、广度不够,对细节的处理欠缺

当前外贸企业以中小型居多,内部制度大多并不完善,企业要求员工一专多能的情况还比较普遍。在交易过程中,外贸业务人员不可避免地要与各企业、政府机构、国家职能部门、行业协会等打交道。而贸易规则之外还有很多行业规则、企业规则,这些都需要外贸从业人员去了解,甚至还需要了解和把握一些对规则的变通,这些都是实训难以涉及的,同时在企业与其他部门的交流过程中,有很多内容要经历过才会对细节有所理解和掌握,这些都进一步成为学生进入企业、适应企业的障碍。这表明单纯的外贸模拟实训不能满足学生日后的工作需求,只有让学生真正地进入外贸市场,才能解决上述问题

(四)重视出口实操训练,忽视进口实操训练

我国外贸行业由于劳动力成本优势,维持了近二十年的外贸顺差,企业外贸出口数量远远超过进口,但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欧美市场需求萎缩,订单锐减,与此同时,国内原材料价格上涨,人民币汇率的升值进一步加剧了外贸行业危机,外贸出口形式越加严峻,但与之对应的进口贸易却如火如荼,进口额大幅度上涨,外贸进口行业人才需求增加。但目前高职院校的教学仍然以出口教学为主,忽视市场变化发展,与市场脱节。在外贸进口方面,无论是理论教学还是实操训练,都没有得到重视,进口实操训练的比重远远不足,不少学校甚至完全忽略。而这种没有跟上市场形势的人才培养方式只能事倍功半,不能培养市场最稀缺的人才,反而会造成人才培养的浪费。

二、外贸实战训练对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必要性

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企业发展的需要,外贸企业对外贸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在笔者走访的几家外贸企业中,几乎所有企业都表示:应届毕业生在外语口头表达能力、职业素养、谈判能力、交往能力、合作能力等方面的能力均需有所提高。而要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素养,实战训练则是行之有效的方式,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益处。

(一)有助于学习能力的培养

学习能力不仅指只获得课本理论知识的能力,还有解决问题、利用现有知识去拓展和加深专业知识的能力。在传统教育中,学生早已习惯“教师讲、学生记”的方式。在这种教育下,学生的学习能力只局限在课本和考试,从而与职业脱离,造成学生死记硬背、难以运用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尴尬。所以,学习能力的培养应该有着更广的范畴,包括自学能力、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另外,随着外贸形势的变化,新产品、新技术甚至是新外贸模式的发展,毕业生在学校学到的专业知识经常赶不上时代的发展,二次学习不可避免,终身学习才能保证职业发展。只有具备快速学习能力,才能在工作中更快上手,从而尽早具备工作能力。因此,自主学习能力在适应企业需要方面尤其重要,这也是解决经验缺失弱势的重要手段。

(二)有助于外贸经验的积累

在调研中发现,目前外贸企业获取业务人才的来源偏向于社会聘用,直接从院校招聘毕业生处于次要地位。换句话说,外贸企业更倾向于聘用具备外贸经验的外贸人才。这与我国外贸企业的现状有着直接的关系,我国很多外贸企业规模不大,外贸业务分工笼统,此时特别需要从业人员能独当一面,解决外贸业务中的诸多环节,而且通常不愿花费过多精力与时间去培养没有经验的工作人员。在调研中,企业普遍反映没有时间和资源对新入职员工进行培训。但应届毕业生注定欠缺工作经验,这就与外贸企业的招聘需求存在矛盾。要想弱化这个矛盾,应尽早地让高职学生进入外贸企业实习或工作,在教学中增加实训实习内容不可或缺。在学习中实战,在实战中积累经验,让刚出校门的学生初步见识到外贸交易中的各种实际问题,拥有一定解决问题的能力,十分重要。

(三)有助于职业素养的训练

作为专业性很强的行业,职业素养在工作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它包括多方面的内容,比如沟通和谈判能力、把握商机、开拓市场的能力等。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对外贸人才职业素养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换句话说,现在的毕业生,绝不是只要具备专业技能就可以获得企业青睐的。在对企业了解的过程中,大多数外贸企业都认为,外贸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是他们最为看重的,专业技能的培养相对简单,员工的合作能力、沟通能力、企业忠诚等职业素养关系到企业的长期发展,所以在选择员工时,企业更倾向于招收这类人才,所以职业素养高的毕业生就业要显得容易得多。当然,这些能力通常不是理论授课就可以很好解决的,专业思维和专业素养需要在实践中得到训练,这也是实战训练的重要目的。

(四)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养成

外贸业务主要是操作层面的工作,以前的外贸企业对业务人员的创新能力并没有特别要求,但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特别是近年来金融危机使国际市场萎缩,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各国间的贸易摩擦增多。2011年以来,我国已多次卷入反倾销纠纷。如何规避风险,开发市场,推广产品,成为外贸企业的当务之急,创新能力在上述任务中尤为重要。市场环境恶化,企业的生存竞争加剧,只有有创新能力的企业,才能更容易存活下去。在业务为重的外贸企业,外贸销售人员的业务创新能力则显得更为重要。

职业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在传统教育模式中并没有得到重视。在目前高职教育中,重视技能教育已提上日程,对创新能力的培养还远远不够,在课程设计上多是理论讲解,缺乏实战训练,创新只会更加困难。

三、外贸实战训练的方式

(一)校企合作之企业

校企合作一直是高职院校探索实践教学的重要方式。传统的校企合作,通常是送学生进入企业实习,但外贸企业往往只能接受少量学生实训,甚至因为商业原因,拒绝学生参与真正的业务,充其量只会开展一些参观性的考察实习,学生在企业短短为期几周的实习对企业的运作也不能很好地掌握,学生在完成学业后面对变化快而复杂的实际工作仍然有些措手不及。因此,单纯依靠企业来解决学生的岗位实践问题,现实中并不可行。为此,可以进行校企合作,最主要的是运用企业的经营手段。

比如,通过在学校建立企业的机构,把学生的实习地点搬回学校,利用学校的场所和设施来解决实习难题,同时也等于间接为企业增加新的办公地点、新的销售渠道,在双赢的基础上,建立校企深度合作,应是可行的方法之一。企业的形式,即是在学校开办企业点,学生利用公司的法人名称、进出口资质、外贸网站、公司邮箱、公司的产品和国内供货渠道等进出口资源,从事外贸业务操作活动。以企业的身份向市场发出销售信息,与客户谈判,产品供给及交单结汇。完整的外贸业务都由学生完成,在此期间,由学生与企业的业务人员建立联系,企业派驻实战训练指导教师,与学校一起对学生进行指导,通过任务分配、任务培训、任务跟踪[1]。这可以缓解学校扩招之后学生的实习压力。与企业合作,也有利于企业在当今严峻的市场环境下寻求新的市场机会,争取市场推广机会。

(二)校企合作之企业部门管理

企业和学校作为不同方向目标的主体,却有着天然的联系。企业的所有员工都是由学校所培养,企业的员工由学校创造,那么,提前在学校里向企业输送员工,让学校的实战训练与企业的作业部门相结合,也具备可行性,并在实践操作上具有更强的控制性。

比如,由学校根据企业需求,与企业合作,在学校内成立企业的市场推广部、单据处理部、物流部等各职能部门。将国际贸易业务与国际贸易专业实践通过职能分解结合起来。以单据处理部门为例,企业在实际业务中,往往将单据交由专门的单据处理部来缮制和审核,而与学校合作,在学校成立单据处理部,则可以将全部或部分单据缮制业务交由学校的实践基地来完成,只需派驻一到两名专业指导教师,即可完成业务,从而减轻自己的部门压力,而学院学生则通过接触真实的业务单据,积累更多实践经验,更快地上手操作,提高专业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

这种模式在实现校企共赢的同时,还可以较好地将实训中的生产性和教育性结合在一起。一方面,企业专注核心业务领域,提高核心竞争力,从而使资源得到优化配置;院校则可以借此打造校企深度合作的外贸生产性实训基地,真正在实战中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达成人才培养目标。另一方面,尽管外销业务是地道的生产活动,但又是教育活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产品外销服务外包可以通过真实的工作情境设立工作任务,开展项目教学,完成教学计划,达成教育目标[2]。

(三)外贸SOHO校内做

外贸行业的一些从业者会选择自己去市场接单,然后交给外贸公司办理出口手续的方式。他们挂靠外贸公司,以外贸公司的名义对外签合同、交货、结算货款,自己则按照约定的比例计提利润,从而借助大型外贸公司的知名度和商业信用,以期在购销过程中得到优惠便利,并节省办公费用。在这种情况下,挂靠者甚至不需要到公司上班,在自己家中用一台电脑即可完成外贸交易――有时甚至是大宗交易。

外贸个体经营则是很多有实际经验的外贸人才选择的道路,在实践中,不少人需要很长时间寻找客户,积累客户。对外贸专业学生来说,利用学习时间做这件事则等于将创业的积累阶段提前,与求学时间段重合,更高效地利用了自己的学习生涯,一举两得。同时,将课堂所学与市场紧密地结合起来,更有利于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积累,从而做到相辅相成,互为促进。从学校的角度来讲,如果学校将外贸SOHO纳入自己的实践教学系统之中,以学院的网络平台和资源平台,为学生提供信息和知识服务,通过教学指导,可以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更好地地结合,并保持教学工作在实践中的指导地位。

(四)以院校为基础建设外贸零售平台

近年来,美元贬值加大了外贸出口的风险,在汇率风险的大环境下,外贸批发越来越难做,零售型外贸则凸显灵活和高利润的特性,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外贸零售商通过加盟B2C/C2C平台(例如ebay)或建立自己外贸网站的方式,产品信息,寻求国外买家,达成交易后,通过paypal或visa等国际支付工具获得货款,通过国际快递寄送产品。当然,小额批发的发货量较大时,货物流转也会通过传统外贸物流方式,比如集装箱整柜或拼箱的方式来完成。

外贸零售作为近几年新兴的一种销售方式,受到很多外贸专业学生的青睐,而且,一些高职类院校也开设了专门的专业教学班,如义乌的EBAY班、敦煌班、国际电子商务班等,这些学校通过各类平台的专业讲师对学生多次集中培训,再由分院指导教师周期授课培训以及通过老生带新生等方式相结合,将教学与实践更好地结合在一起。参照其他职业院校的经验,外贸教学的实战训练,也可以参考这种方式。由学生在实训指导教师的带领下,寻找产品,建立销售平台,以任务为导向,通过任务分解培训,以及突发状况专门指导来形成一种新的实战训练方式,与此同时,还可以为学生今后的创业发展奠定基础[3]。

参考文献:

[1]严圣阳,陈继元.产品外销服务外包――高职外贸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新模式[J].商场现代化,20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