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钢琴老师工作经验总结

钢琴老师工作经验总结

钢琴老师工作经验总结

钢琴老师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1篇

摘要:高校钢琴教师是高校钢琴课程的实践者,教师在教育观念上的创新及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对教学质量的改变是至关重要的,对所培养目标的确定及作为学者型教师教育观念的创新对高校钢琴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样意义重大。

关键词:高校 钢琴教师 教育观念 综合素质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素质教育的广泛开展,音乐教育已经成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学生文化素质、陶冶情操、健全人格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省公共艺术教育作为我国学校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不可或缺的内容,是学校传递和发扬人文精神、培养新时期高素质人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对学生审美能力及全面素质的培养与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作为主体力量的教师,其职责是为国家的教育事业教书育人、培养人才,教师教育观念对人们的教育行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决定性作用。新时期我们要实现从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的顺利转型,就必须树立创新教育的理念,而创新教育的实施和推进,则呼唤着高校教师角色的转变,不仅要求高校教师学有专长,有宽阔的思路、渊博的知识、良好的文化艺术素养和健康的心理,而且还要不断更新知识。只有这样高素质的教师,才能更好的教育学生。

高校音乐教育培养的主要是中小学音乐教育工作者及普通社会音乐工作者,钢琴教学是高校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在高校专业音乐教育中,钢琴课在所有的基础课程中占据突出的地位,它是高校音乐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又是全体中小学音乐教育工作者的必备能力;也是实施音乐素质教育的一项基础教学。因此,高校钢琴教师应当具有现代创新意识,钢琴课的教学应打破传统的教学规律,树立科学的教学观,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弹奏技能的同时,在教学思路上再往做拓宽,以开阔学生音乐视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目前高校音乐教育模式及钢琴教师的教学状况

国家颁发的新《音乐课程标准》规定: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作等新的基本理念。这就意味着要打破高师长期以来参照音乐院校的教学模式,因为音乐院校的教学模式是以学科为中心,强调学科内在的严密与完整,和本学科的重要性及未来专业性发展的理念。这种理念影响着高师的音乐教学,使高校教师长期以来没有意识到培养和面对的是未来的中小学音乐教师,因此,教师上课向学生传授的只是本学科专业音乐知识,而不会介绍课本外的内容;在大学里不被重视的钢琴伴奏课,在中小学却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甚至以即兴伴奏能力来衡量其钢琴弹奏水平;在大学里“重技巧轻理论”的现象,在实际工作中其不足之处很快暴露无遗。

本人通过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研究,从我省对非艺术专业学生进行公共艺术教育的实施状况出发,对课程的开课状况、教学内容、师资队伍、管理体制等方面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目前普遍的现象有以下几点:

1.传统的钢琴课是一对一的小课,老师面对的是一个学生,这种师徒式的传授方式,可使学生练就过硬的基本功,但同时也应看到它的局限性,即教师和学生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不能博采众长,补己之短。当然这种情况现在已有改观,但仍需进一步改进。如经这样的模式培养的学生踏入社会,就可能是一位教书匠,凭着经验教学,即在老师那里怎么学,我就怎么教的经验型教师,而缺乏成为活学活用的研究型、反思型教师。

2.钢琴课在延续专业音乐院校教学模式的具体表现是练量的乐曲来提高技术。专业院校是培养高精尖型的专业表演人才,而高师所培养的是未来中小学音乐教师,二者之间存在很大的差距,本是一目了然的事情,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并非如此,更有甚者,放弃基础练习不做,而一味地去钻一些高难曲目,这样势必造成不符合教学规律的不良情况。这样的教师只会一味地接受、盲目地模仿,缺乏主动参与,积极探索和创造。

3.在地方院校中还普遍存在一种“唯技术”论的现象,就是除了技术别的什么也不讲,只要弹奏的快就能说明问题,也不管音乐处理得如何,是否符合作品所处时代的风格等等。一些教师热衷于操作训练,仅满足于技术水平,而不去考虑音乐的审美教育,不去体验创造音乐、享受音乐的过程。这些问题的存在,说明我们高校钢琴教学在教学审美方法和技术与音乐并重的教学理念上和国内一流院校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

二、高校钢琴教师应具备的基本技能和创新意识

教师的职责就是教书育人,作为一名合格的钢琴教师,要勇于创新并且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敏锐的判断能力和因材施教的能力,因此,钢琴教师要善于发现问题,丰富和完善自己,努力学习,不断探索和积累。具体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改变“唯技术论”的旧观念,在教学中树立技能训练与艺术表现相结合的观念。

以培养对钢琴知识和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即兴编创能力为核心,以钢琴技能基础课为起点,以掌握基本技能为基础,以提高综合素质为目标,坚持技能训练与艺术表现、继承传统与理念创新、技术理论与艺术理论、课堂教学与艺术实践相结合的理念,使学生明白,技能训练最终是为表现音乐服务的。当然,这需要思想上的转变,需要知识上的更新,更需要不断学习,开阔视野,深入钻研。教师一方面把最新的钢琴教学法和教学思路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去,另一方面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小学音乐教育的钢琴教学模式,以点带面,改变高校钢琴教学所存在的问题,提高高校钢琴教学的应变能力,使之与国内乃至国际的大环境接轨。

2.研究钢琴教学法,根据教学对象设计教学内容。

钢琴教学法,即钢琴教学方法的规律和原则。它不是具体的,不是个性化的,是一种规律——是通过归纳总结并通过实践所获得的有科学依据的教育理论。

钢琴教学法的作用:总结以往的经验,在此基础上完善钢琴教育的规律性;通过对教学规律的研究,寻找到钢琴教育可行性发展的途径。因此,高师钢琴教师应在教学工作之余,学习钢琴教学法,寻找钢琴教育的规律性。因为,钢琴演奏和钢琴教学是两种不同的概念,不论其演奏钢琴的技巧如何高超,并不能保证他擅长钢琴教学。演奏毕竟是一个人的事,教授他人时却有“教和学”存在,而钢琴教学的过程就是解决怎样教和怎样学的过程。作为教师要善于打破旧经验的束缚,积极研究新的钢琴教学法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教学效果好的方法来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去。因此,熟练运用钢琴教学法,对自己的教学会有很好的指导意义,教师在设计有关的教学内容时一定要合理的把握和运用。

3.要有一定的弹奏示范能力

钢琴弹奏是钢琴教师必备的技能,钢琴教师可在上课的过程中通过示范弹奏来加深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这样,教师可使“言传”与“身教”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他的教学更更令人信服。不仅是激发学生兴趣最有力的手段,还能使教师从生硬的、喋喋不休的理论讲解中解放出来。通过正反两方面的示范,学生不仅可直接模仿教师的弹奏,清楚自己存在的问题,纠正弹奏中的错误,还可体会教师对乐曲的理解和艺术表现,达到对作品深层次的理解和把握。只有那些功底扎实,且有一定的弹奏实践并能够科学地处理教学中存在问题的教师,才能被认为是合格的钢琴教师。

4.要有较强的“诊断”能力和“对症下药”的能力

教师上课就像是医生看病,医生给病人看病,需诊断出病因继而对症下药,而教师给学生上课也是同样的道理。因为,每个学生在学习钢琴的过程中都或多或少存在弹奏技术和音乐表现方面的问题,教师应在上课的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和运用有效的方法逐步解决问题 。这些问题包括:第一,弹奏技术中手指的基本运动方式。包括单音、双音、和弦,在连奏、断奏、和跳奏中的运动,这是钢琴弹奏的基础也是弹奏技术的核心部分。前苏联著名钢琴家、钢琴教育家涅高兹曾说:“手指是最前线的战士”。因此,要有好的判断能力并严加指正。第二,音色。一名合格的钢琴教师要有一双灵敏的耳朵,随时判断出学生弹奏的声音质量,“好的声音是音乐的缔造者”。因此,从一开始,教师就要把这个概念传达给学生,使学生树立起判断弹奏声音的意识,有了好的声音概念学生的弹奏就会优美得多,而手指的技术也会相得益彰。第三,音乐。音乐和音色是两种概念,音色是指声音,而音乐是指内容。一位合格的钢琴教师,一定能从学生的弹奏中分辨出其音乐表现的正确与否,出色的音乐表现除了自身的感觉和悟性外就是靠老师的指导,好的钢琴教师在指导学生的音乐表现时,除了直观感受外,还要有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甚至是必要的形体动作和丰富的史学知识、音乐理论知识、美学知识、文学知识甚至哲学知识,此外对事物的敏感及其他秭妹艺术的涉猎,对音乐的表现也是很有帮助的。

5.科学的运用教材的能力

钢琴作品浩如烟海,教师在有选择的运用中使学生的钢琴技艺不断提高。正如钢琴家、作曲家拉赫马尼诺夫说:“每个作品都有一定的结构布局,必须把他找出来,按作者的艺术风格把作品结构架起来”。教材的合理运用体现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因材施教的能力,灵活多变的能力,也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洞察力和了解程度。因此,科学的运用教材的能力是每一位钢琴教师必须具备的。

6.良好的即兴伴奏能力

高校音乐专业的钢琴伴奏是其钢琴必修课的重要内容,而即兴伴奏,是指在较短的时间内为指定旋律构设和声而即兴般地弹出键盘织体化的伴奏。钢琴伴奏能力的培养是高师钢琴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它使所培养的学生不但具有独立演奏音乐作品的能力,同时又具备根据不同歌曲即兴编配与弹奏的能力,从而培养出既适应社会文化艺术发展的多种需要,又胜任中小学基础音乐教育实际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因此,较强的钢琴伴奏能力,是钢琴教师不可或缺的技能,它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技能同时对教师的艺术实践也起到了深化作用。

7.公平对待学生,不但教书还要育人。

公平的对待每一位学生,是教师最基本的职业道德。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职责,高师教师面临的是未来的中小学教师,因此,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将影响学生未来的教学形象。“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在身体力行中对学生就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甚至把自己老师的形象作为楷模来鞭策和鼓励自己,继而把他运用到教学中去。因此,作为一名掌握了现代教育理念的教师,作为一名以人为本的教师,作为一名“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教师,首先对学生应是一视同仁的态度。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所说的“有教无类”也即是此意。其次,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和教师都是平等的人,在教学中,虽然教师处于主导地位,但不是主宰,因此,不能随心所欲的对待学生,更不能羞辱他们。

三、高师钢琴教师综合素质的培养方法与途径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时代,终身学习对于钢琴教师来说是一个立于教学最前沿的必由之路。学习的途径很多,如脱产学习,进修、读学位、做访问学者等,此外短期培训、观摩大师班等形式也不失为一个有效的学习途径。正如孔子所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向身边有经验的老师学习,同行之间的互相学习等,借用他山之石弥补自身不足,正可谓是“处处留心皆学问”。另外多看本专业的书、多听专业CD、多观看分析演奏录象等,都不失为很好的学习途径。

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兴起的一种新的促进教师教育发展的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方式,这种新的教学理论就被称为反思性教学。反思性教学就是教学主体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因此,钢琴教师通过反思性教学可发现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弥补教学中的不足,同时又能提高教学实践操作能力。这是教师职业成长的新模式,这不失为一个自我学习,自我提高的新思路。

总之,作为一个新时期的钢琴教师,不仅要具备科学的知识结构、专业的技能和传授知识技能的合格的教学能力,还应有创新的观念以及奉献精神。逐步改革高师钢琴教学,与时俱进,积极探索,在实践中不断开拓新思路、研究新方法、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做一位有较强专业技能的、有丰富教学经验的、合格的高师钢琴教师是每一个热爱师范音乐教育事业者的共同心愿。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J].中国音乐教育,2002,(01).

[2]王锐.实施音乐课程标准改革高师音乐教学[J].中国音乐教育,2002,(05).

钢琴老师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2篇

2006年9月6日至24日在英国举行了第15届“利兹”国际钢琴比赛。该比赛自1961年创办,至今已成为世界

>> 参加2006年“利兹”国际钢琴比赛 2007年国际钢琴比赛知多少? 利兹大学那一年 2006年上半年国际钢琴比赛中国获奖选手名单 2006年吉娜・巴考厄国际艺术家钢琴比赛 2005年国际钢琴比赛中国获奖选手名单 2005年国际钢琴比赛一览 2017年普利兹克建筑奖颁发 从天堂到地狱 利兹联十年传奇 那一年,我在利兹大学熬夜到天亮 超验一刻 利兹大学 1970年2月14日 红颜舞台利兹堡 利兹:皇族的沉沦 利兹城堡的感悟 2013年第六届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国际钢琴比赛 国际钢琴比赛之现状 利兹城堡:英式的柔美 荣耀!荣耀!利兹联 参加钢琴比赛对儿童学琴的影响 2006年,比赛精彩纷呈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艺术 > 参加2006年“利兹”国际钢琴比赛 参加2006年“利兹”国际钢琴比赛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未知 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

2006年9月6日至24日在英国举行了第15届“利兹”国际钢琴比赛。该比赛自1961年创办,至今已成为世界上难度最大的钢琴比赛之一,参赛曲目总时间要求三个小时之多,对青年钢琴家是极大的考验。“利兹”比赛的创始人范妮・沃特曼(Fanny Waterman)出生在英国工业城市利兹。她喜欢音乐,但那里没有音乐学校,年轻的时候要乘火车去伦敦上钢琴课。但正当她开始演奏生涯的时候,第二次世界大战打断了她的演奏梦想。当时有两个选择,或者参军,或者当教师。她选择了后者,并在教学工作上取得成功。她编写的钢琴教程(《钢琴课》、《我和我的钢琴》(2004年由我国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至今还畅销世界许多国家。

有一天晚上,她跟她的丈夫说:“我们来办一个国际钢琴比赛吧!”这是一个多么大胆的畅想!她要给她的故乡注入音乐生活。在她丈夫的大力支持下,三年一届,她辛勤地经营了45年,并通过一位认识欧洲音乐界名人的钢琴家,邀请到世界上最有名的音乐家担任评委,始终保持该比赛的高水平和在艺术上的严肃性。她的宗旨就是培养年轻的钢琴家,给他们创造一个攀登高峰的台阶。15届中许多首奖获得者现在都是世界闻名的大师,如1969年罗马尼亚的拉杜・鲁普(Radu Lupu)、1972年美国的穆累・佩拉希亚(Murray Perahia)、1981年英国的杨・霍普森(Jan Hobson)等。现在利兹已成为英国几大经济发达的城市之一。范妮・沃特曼为城市做出重大贡献,2003年市政府专门嘉奖了她。2005年英国女王封范妮为Dame,这是在英国对一位妇女最高的荣誉。

我是第4次应邀担任“利兹”比赛评委的。二十多年来,我亲身经历和体验了世界上钢琴艺术的发展历程,看到一代青年钢琴家的成长和他们的钢琴演奏水平的提高,尤其是亚洲钢琴家的崛起。记得1996年中国人第一次参加“利兹”比赛时,只有陈萨一个人,而今年却有10名中国选手被录取,其中5名进入二轮,1名进入决赛;韩国有8名选手,其中2名进入决赛;俄国12名选手中只有1名进入决赛;美国9人中2名进决赛。其中有一名还是华裔。从这人数中可看到现在世界范围内亚洲钢琴家的水平越来越高。但有一个普遍的现象:众多中国、韩国、日本的青年钢琴家,目前大多数还在欧美国家留学或曾留过学,尽管他们的基础是在国内打的。但也有可喜的现象,即亚洲国家的钢琴老师也培养了一些国际比赛获奖者,和中国一样,这次比赛有一名18岁的韩国选手非常突出,而他完全是在韩国国内培养的。我还观察到,有一些优秀的日本青年钢琴家并不是在音乐院校毕业的,如上一届柴科夫斯基比赛的第一名,她基本是在日本国内学习,只是经常在YAMAHA主办的短期大师班上得到一些国外专家的指导。

这次比赛的另一个现象是:25至29岁的大龄钢琴家有38人,占半数以上,他们都是一些久经赛场的老将,得过各种比赛的奖项。而中国选手大部分都是24岁以下,他们中虽然也有人在国际比赛中获过奖,但基本上还都在上大学或攻读硕士学位及演奏家文凭。

“利兹”比赛的另一个特点是,参赛者选曲自由较大。曲目规定不太死,只规定时间:第一轮30分钟,第二轮55分钟,第三轮75分钟,第四轮一首协奏曲。选曲是一项艺术,怎样才能在每轮的规定时间内全面地反映演奏者的技术水平和音乐修养,并表现出他的个性和长处,是要很好地推敲的。

一般人总认为技术难度大的乐曲能取胜,因此有些选手选曲偏重技术性,如李斯特和斯特拉文斯基的作品,还有勃拉姆斯的两套《帕格尼尼变奏曲》,尽管他们在技术上准确无误,但仍然未能取胜;而有一些选手选了巴赫和亨德尔组曲,以及莫扎特变奏曲,弹得极为精致,却得到好评。可见“利兹”比赛总的品味倾向还是重视音乐表现。钢琴演奏艺术发展到21世纪,技术上的准确性和辉煌性必须与对音乐的深刻理解和对各种风格的掌握结合起来。

评委们很辛苦。第一轮71名选手弹了5天,第二轮33人弹4天。每天上午、下午、晚上总计要听9小时,第三轮每天听6小时。但是当评委,对我来讲也是学习。今年许多选手弹了不是“常规”的古典和浪漫派作品,而增加了近现代作品,例如:里盖蒂练习曲、普罗科菲耶夫奏鸣曲、梅西安的作品,还有大量德彪西和拉威尔整套印象派作品,这让我联想到我们国内音乐院校学生的学习曲目和学习量需要扩大,同时老师们需要知识更新,补充新教材。

评委们虽然很累,但是大家都非常认真负责,边听边做笔记。每一轮结束后,被淘汰的选手都有和评委见面征求意见的机会。评委们本着对年轻一代爱护的目的,给他们提建议和指出努力方向,使他们正确地面对比赛,经受得住比赛的考验,继续努力,有志者会在竞争中成长。

钢琴老师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4+2”钢琴学习法 智商 情商 自信

一、不是享受,是承受

有位教师这样说:“你们钢琴课比我们文化课更易让学生产生兴趣。”笔者是不太赞成这种观点的,其实技能课之所以被冠以“技能”二字,就说明这个课必须要经过枯燥重复的练习,生长期漫长才能终成正果。下面我们看看学生的看法是怎样的。在某班的钢琴课上,老师鼓励大家:“弹琴要放松,它是一种享受”,这时一位女生插话道:“老师,不是享受,是承受。”

细想,我们要想成为一位哪怕是不太出名的钢琴演奏家,最少也得花费25000个小时的练习时间,就算是成为一名将来要在幼儿园工作的合格幼师,要学会较轻松地弹奏钢琴至少也需要500个小时的练习。这的确让学生“承受”得多了一些。那么有没有一种教学方法能跳过“承受式”的练习阶段呢?回答是:这是不可能的,无论教师与学生都不要轻信那些“专家”“大师”的所谓速成法。学习钢琴永远离不开一个“慢”字。

二、15字教学法

为了让初学钢琴100天阶段的学生们简单清晰地弄明白钢琴弹奏的思路,笔者总结了15个字:哪个音?哪个键?哪个指?有多长、看手型。为了落实这15个字,老师必须不断地重复同样的原则,不断地指导学生,平均每一周对300个学生,老师必须要单独辅导一遍。几乎同样的手型、数拍等问题出现在不同学生身上,尽管已讲过,可还得再重复多遍。此时老师要及时调整焦躁的心态,经过温火、慢炖的调整后,老师会让自己又一次沉静下来。在笔者所教的5个班期末钢琴考试中,学生们的弹奏成绩终于有了提高,这虽然距灿烂骄人的成绩相去甚远,但笔者毕竟用责任战胜了自己的急躁和“惰性”。于是笔者有所感悟:自己学习音乐已将近三十年,凭什么急于让学生听一遍就懂,看一遍就会弹?

尽管老师有时鼓励学生励志:“Play Piano”。Play一词是玩,但她们仅仅练琴状态好了一周后又回到从前的懒洋洋状态。在此情况下,任你用平和的还是急躁一点的谈话式、语重心长式、简洁生动式等讲课法,总之招术用尽,同学们的弹奏热情还是不太理想。

三、“4+2”钢琴学习法

老师给学生讲“钢琴学习,三分听,七分练”。学生学习钢琴实际上不就是练习钢琴的过程吗?于是笔者试着翻版一种“4+2”的钢琴学习法。即班长牵头组织,团支书做好练琴的思想工作,学习委员了解、搜集班内学生现有弹奏状况,钢琴课代表作集体性辅助讲课,每个寝室推选2名钢琴高手做好“传、帮、带”,定时在本班教室讲解,提醒学生及时练琴及本周弹奏要点、难点。

在这种思路下,班级的集体荣誉感与个人的琴技捆绑在一起,形成了合力。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与互帮互助的精神。经过尝试,在笔者所教的音乐3班成效尤为突出,去年底钢琴考试仅有2人不及格。再加上学校推行的“3+3+4”学生成绩评定法,学生们的练琴热情越来越高了!

四、弹琴是发自内心的快乐表达

一直以来,人们对智商、情商都提得很多,智商是理性的,狭义地讲可看作是学生弹奏钢琴的技术规范程度;情商是感性的,可看作是钢琴弹奏的情感表达。想想平时我们要求那300个徒弟们弹奏钢琴时,这不能动,那不能高;这儿不能翘,那儿又弹得短了。好不容易经过“承受式”的练习,学生的弹奏规矩了,可是钢琴课与新课改要求的情感和价值观又体现在哪里呢?当看到学生缩成一团,僵硬地歪着头,一个劲地往琴里钻,手指熟练而无情地敲击着键盘时,笔者会在心里想:“完了,完了。这决不是让学生们弹奏钢琴的初衷。”

钢琴老师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4篇

摘要:本文通过对钢琴伴奏与钢琴即兴伴奏的教学与学习法的讲述以及对一些特征性谱例的分析,使读者对钢琴伴奏与钢琴即兴伴奏有了更深的了解。与此同时,结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状态与喜好和良好的逻辑思维方式,对学习钢琴伴奏与钢琴即兴伴奏的方法与教学法进行了进一步的说明。

关键词:钢琴伴奏 即兴伴奏 教学方法

一、目的明确法

为什么要学习钢琴伴奏与钢琴即兴伴奏

二、吸引注意法

怎么样使学生对这门课程形成浓厚的兴趣

三、聆听归纳法

对著名作品欣赏的同时进行归纳与总结

四、互联法

钢琴伴奏与钢琴即兴伴奏和相关其他学科的学习

五、发散思维与创新法

通过小组合作使集体力量最大化并进行创新

六、实践法

将理论学习投入到实践中去,并不断积累经验

《钢琴伴奏与钢琴即兴伴奏中教学与学习法》

一、目的明确法

为什么要学习钢琴伴奏与钢琴即兴伴奏?

钢琴伴奏与钢琴即兴伴奏为学习音乐的学生在大学开设的一门必修课,它是一门综合的学科,使我们掌握了一门新的技能,并锻炼了我们合作,创新等方面的能力。在现实中,也是一门非常实用的课程。学习钢琴伴奏与钢琴即兴伴奏不仅可以提高你的钢琴与声乐的水平,也可以锻炼综合运用曲式分析、和声、中西音乐史等相关学科知识的能力。

在现实生活中,你可以为声乐的同学伴奏,可以即兴的表演,或者可以自弹自唱,也为自己的原创打下坚实的基础。有很多同学对于为什么学习不了解,以至于对这门课程不重视。所以,正确的目标对我们的学习与教学工作中有重要的导向作用。要想让学生学好这门课程必须让他们明白为什么学,学了有什么用。

二、吸引注意法

怎么样使学生对这门课程形成浓厚的兴趣?

案例:记得我在教大约7.8岁的小朋友的时候,小朋友问我:“老师老师,你弹个厉害的曲子给我们听!!”我心里觉得这简单啊,于是就弹了一首中国作品《春舞》,天真的小朋友的话触动了我的心,使我产生了思考:“老师老师,这个不好听,你可不可以给我们弹《喜洋洋与灰太狼》啊?”于是我就弹给他们听,他们幸福的笑着,“老师真厉害!”所以,因材施教与吸引注意力法在教学过程中也是很重要的,我们需要准备一些学生们感兴趣的曲子亲自弹给他们听,或者准备一些视频资料,不同类型的,无论是现代派,古典或是浪漫时期、让他们对这些作品,甚至与他们自己喜欢的流行歌曲都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样对于教学是非常有益的。对于喜欢的事情我们都会自觉的、竭尽全力的去努力。

三、聆听归纳法

对著名作品欣赏的同时进行归纳与总结

要想独立完成一首即兴伴奏要在一定的积累中才可以实现。所以对于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作品需要让同学们有所了解,不仅仅只是欣赏,我们需要做的是把他们归纳,把速度慢的与速度快的分类,把织体相同的分类,把和声以及终止式的运用进行分析分类,把不同时期、不同作曲家、不同风格的作品的钢琴伴奏进行分类等等。接下来我们需要带领同学进行总结并形成规律,这对他们的学习或者对他们课下的自学都是一种很大的帮助。一位著名的老师曾经说过:能力的培养要比具体知识的学习更为重要。正是如此,当你培养他们的各种能力,正是为他们更好的学习提供一个强有力的武器。例如一些艺术歌曲的左手伴奏织体经常运用分解和弦,和声简练,清晰,与旋律声部协调进行,使歌曲更为优美、动人:而一些进行曲风格的作品则以柱式和弦凸显作品的气势与力量。在浪漫后期的一些著名中外作曲家之所以把艺术歌曲的创作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并不只是把钢琴伴奏作为次要的位置,而是把它作为一首作品的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这是觉有划时代意义的。

四、互联法

钢琴伴奏与钢琴即兴伴奏和相关其他学科的学习

当你对许多作品进行归纳总结之后,你会发现,钢琴伴奏与钢琴即兴伴奏这门课程不是一门单一的学科,而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首先,你需要运用声乐的知识把作品演唱出来,对于呼吸,气口,情绪的变化,强弱的对比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其次,对于作品的时期风格把握也是尤为重要的,你需要运用中西音乐史,和声曲式对作品有更深一步的感知与认识。再次,对于即兴伴奏,你的乐理知识一定要过关,你要熟悉首调唱名法,并运用和声以及织体进行即兴的编配。最后,与歌唱者的配合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一位好的伴奏者可以帮助演唱者调动歌唱的情绪,弥补歌唱中的失误,并与歌唱者完美的结合为一体,共同演绎优秀的作品。所以综合能力的锻炼与其他学科的共同学习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又一法宝。

五、发散思维与创新法

通过小组合作使集体力量最大化并进行创新

在政治中或者生活中你可能听说过这样的理论:1+1的答案不仅仅只有2这一个答案,在一定的条件下,1+1>2。这个逻辑是具有一定道理的,在团队合作中,1+1>2,团队中的每个人互相帮助集思广益,可以使集体的力量最大化,也可以培养大家动脑,协作创新的精神。我们可以拿一首简单的曲子《小星星》为例,使10个同学为一组,布置下去的作业是以小组为单位,10个同学写出不同的伴奏,并演奏出来。这样在最短的时间内,我们就可以得到不同的10个答案,在班级中就可以得到更多的不同的答案。现在的同学最大的问题就是不愿意去思考,不愿意去创新。所以,我们必须培养他们的这种创新精神,培养综合性人才,事物的答案往往不是唯一的,当我们听到莫扎特的《小星星变奏曲》无不为之感动,那么又有多少人会写出更富有想象力的《小星星》呢?

六、实践法

钢琴老师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5篇

(一)教学时间的分配上不合理

现在的高等院校,特别是专科段的音乐类学校,短短的三年时间,学生既要学习基本的演奏技巧,又要学习音乐的表现,往往抓住一头丢了那头,音乐审美素质的培养往往是一句空话,更谈不上演奏上的丰富多彩,美感和感人了。

(二)在教学内容上,钢琴课与相关课程脱节

例如,钢琴课开设在三学年的前两年,伴奏课开在第三学年。上伴奏课时,钢琴基础课就不再开设,学生只学习和弦知识、调试的判断,音型的选择,织体的运用等等,忽略了技巧的继续学习,更谈不上内容的深度研究,演奏起来美感提高就是奢望了。

(三)教学具体实施上

一是只注重技能训练,不注重内在美的分析,二是只追求进度,不按照科学的安排,循序渐进的学习,三是大部分学校还是以传统的钢琴教程为主,不学习现在音乐院校流行用的教材,封闭自己,不思进取,四是只追求弹好考试曲目,不追求曲目的广泛性。这样就导致学生接触的曲子少,理解的东西少,分析的东西少,思维很有局限,演奏起来枯燥、干瘪,没有新意、活力,审美教育就成了一句空话。

二、钢琴审美教育中教师所需的基本能力

钢琴教师在钢琴教学中充当着重要的角色,是学生的直接教育者,既要教给学生科学的专业技能,又要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老师的语言、动作乃至思想都能在学生中引起共鸣,老师的语言素养、行为素养等的高低,直接决定学生的专业素质和思想素质的高低,这些又间接的影响着学生的音乐修养,影响着学生的审美情怀。在钢琴教学中,教师究竟需要具备哪些审能力呢?

(一)认识美的能力

钢琴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音乐专业素质。首先专业教师要有较高的演奏技能,钢琴演奏技术差的老师能教好学生是不可想象的事情,其次钢琴老师要有自己分析钢琴作品中的音乐内涵的能力,并且能够很好的表达出来,用表现的形象让学生理解,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熏陶,在长期的坚持中获得审美教育。教师的教学绝不是每节课就在学生面前展示自己的演奏技巧。其次,钢琴专业教师还应了解绘画、舞蹈、文学、诗歌、戏剧、建筑、雕塑、书法等内容,善于发现和挖掘钢琴教材的审美因素,将自己的音乐审美体验积极的融入教材的分析、处理之中形成强烈而浓郁的音乐审美动力和审美渴望,这样才能更好地让学生认识美。

(二)运用美的能力

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很多教师把演奏技巧的训练当成是学生唯一至高无上的任务,从而忽视了学生学琴的根本目的和个体能力差异,一味地追求演奏方法的高标准、严要求。而这些给学生带来的就是反复的、枯燥的、无味的、机械化的练习,而正是这些练习磨灭了学生学琴的兴趣。所以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应该多给学生一些宽容和理解,让他们从那些高、深、尖的技巧训练中解脱出来,更多的尝试到学琴给他们带来的喜悦和成就感,从学生喜欢的曲子入手,介绍给学生一些经典的钢琴作品,结合各种音乐要素,挖掘作品中的美。善于从生活中捕捉“美”的音源,从不同的音乐途径和形式中寻求美,帮助学生积累好的音乐作品,引导学生熟记甚至背唱相关的音乐经典作品,积蓄其丰富的音乐审美内涵。

(三)创造美的能力

认识了美,能够运用审美在教学之中,是学生表现美的重要因数。教师要在一堂课中让学生有很大收获,必须要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殊不知,美好的师生关系是钢琴美育教学的良好开始,这种美好的情感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刻苦的努力练习,才能创造出更好的音乐,老师的精心指导,让音乐作品的美更好的展现,学生的二度创作让作品的内涵更好的表现出来,这种美的传递不就是美育的最佳结晶吗?这样的教学氛围能让审美教育得到落实和深化。此外,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是创造审美情景的必不可少的手段。

三、钢琴教学中如何实施审美教育

钢琴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的手段很多,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论述:

(一)体验美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是要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深入研究教材,对作品的时代背景,技术要求,描写的意境有深入的了解,然后针对每一位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好不同的教学手段和进度,让学生能够比较完美的把作品的意思表达出来。二是悉心研究,找准作品的内涵,找出体现各种美的乐句,通过教师示范、语言指导等把美育的东西传递给学生。三是可以用各种教具为工具,让学生有美的直观体验,比如不同大师的演奏示范带,能给学生很好的范例。当然最重要的是老师的演奏,更能让学生最直接体会美的感觉美的表达,更能启发学生的思维,发挥主观能动作用,更好的培养学生对作品的表现能力和对作品的二度创作能力。

(二)抓住音乐特性是表现音乐的关键

要理解音乐特性,就是要抓住音乐作品的性质,要弄清楚作品的体裁是什么,要表达的情绪是什么,是活泼的、激动的、悲伤的等等,抓住音乐特性就是抓住了音乐作品的中心思想,也就抓住了内容和情感,然后用音乐的基本要素表现出来,通过力度、对比、乐句的处理等把形象刻画出来,抒发出学生自己的真实情感,钢琴演奏也就活了,如果把音乐特性误判了,一首欢快活泼的钢琴曲演奏成了抒情曲子或者把一首进行曲弹成舞曲就成了演奏不达意,谬误千里。抓住音乐特性应该从直感、标题、标记、分析等方面加以深入进行,只有长期坚持,才能有量变到质变得深化。

(三)情感处理是表现音乐的重要手段

情感处理的手段很多,包括音乐的走向,力度的变化,强弱的对比等等,它总是同音乐要刻画的形象、传达的意境、抒发的情感连在一起。所以总要正确分析作曲家为作品所做的各种力度标记,分析乐句的自然倾向,领会音乐本身告诉我们如何进行情感处理,这样才能完美地表达好作品。

(四)运用对比是一切艺术表演的重要原则

对比是一切艺术创作表演遵循的美学原则,从表演的角度来讲,大方面来概括可以把音乐的对比简单地归纳为两类:音乐特性对比和力度对比。在表现手法的对比上,有快慢、长短、强弱、断连、刚柔、明暗、高低、旋律性与节奏性等,对比是音乐表现重要的基本要素,是音乐美育最重要的手段之一,没有对比,音乐会变得平庸无味,毫无生气。

(五)讲究和声、音色、踏板、语气的运用

钢琴作品中和声进行是经过作曲家们精心思考创作出来的,演奏时要严格和声感觉,清楚和声走向,尽可能表达作曲家的意思,弹出应有的效果。钢琴作品要求的音色要严格表达,不同时代的作曲家,包括同时代不同的作曲家,要求的技术和音色也有不同,比如莫扎特的音色、贝多芬的音色、肖邦的音色等都不相同,演奏者要精心研究才能正确表达,这些都需要老师做好功课,让学生深刻领会。踏板的运用,更是丰富多彩,全踏板、二分之一踏板、四分之一踏板、碎踏板都可以根据作品的需要灵活运用,即使同一首钢琴作品在不同的钢琴上演奏,踏板都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有所不同,在不同的演奏环境也可以根据音响效果合理调整,比如高音区可多用一些,低音区要少用一些,音阶进行可不用,演出场地在广场和在演奏厅都可以运用得不同,一切都是以美感为准,以更好的表达作曲家的意思为准。关于音色和踏板,这都需要演奏者在弹奏中用心去体验、把握,若要弹出多种音色的变化,就要讲究触键的方法和踏板的使用,触键的距离、速度、力度要搭配好,指尖要有感觉,并用耳朵反复鉴别,用心去寻找不同的音色。

四、钢琴审美教学注意的事项

(一)教师的言语指导

钢琴教学中,教师的言语指导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有的老师能够说出作品的内涵,有的老师只会泛泛而谈,有的老师干脆惜字如金,这样就导致学生在课堂上获得的知识有多有少,学生课堂上的所获决定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再度创作,影响着学生的审美创作。所以好老师的教学语言,声情并茂,很容易就把学生带入音乐的世界,学生就能在老师的.指导下,创造更好、更多的美。

(二)教师的积极精神

教师的精神面貌是学生的第一直观,从学生进课堂的一瞬间,老师的积极精神就能对学生感染,一个好的学习气氛产生了,一下子就能把学生的情绪调动了起来,在接下来的弹奏中很容易进入美的体验。

(三)学生弹奏的曲目熟悉,技术正确

美育的前提是曲目熟悉,没有错音、错节奏,手型正确,技术规范,能真正放松地表现。

(四)教室的美化

教室的美化第一是指教室的布置,一间好的教室,环境的整洁,细化的摆设,学生上课进入其中,就能净化学生的心灵,有一种好好演奏的冲动,这对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其次教学气氛的营造,它包括房间布置不自然流露的氛围,比如世界音乐大师、钢琴大师们的肖像画等,能让学生仰望音乐,发奋图强。也包括老师的教态,从学生进入琴房,老师的态度就开始影响学生,教师的美好语言,教师的美好示范,教师的美好精神,无不给学生以熏陶,在这种氛围中,学生能集中精力,获取最大的收获。

(五)给学生提供表演的平台

现在各大艺术院校学生上钢琴课,几乎都是两三个人一节课,有的学生还是一人一节,学生锻炼的机会相对较少,提供给学生表演的平台,就是提供给学生互相观摩学习的机会,找出自己的不足,让心智获得磨练,获得成功的喜悦和失误的痛苦,获得在不同环境下演奏的体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在这些平台中,不断完善表演,让学生在无负担的情况下获得美的享受,获得心灵的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