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顶岗实习论文

顶岗实习论文范文精选

顶岗实习论文

顶岗实习论文范文第1篇

随着校企合作不断推进,以及教育主管部门相关文件的陆续出台,实施高职毕业设计(论文)与顶岗实习并行的教学模式,已成为当前高职院校开展毕业设计教学的主要形式。顶岗实习作为学生职业生涯的转型期,对塑造学生正确的学习观和工作观尤为重要。它既是校内综合实践教学的延续,也是学生从事社会工作的“首演”。顶岗实习能给高职毕业设计提供科学选题、真实素材、实战演练、合理评价等优越条件,既成为了高职院校深化毕业设计教学改革的理想平台,也是促进校企深度交融的有力抓手。然而,当前校企双方尽管拥有强烈的合作需求,但因缺乏有力的共管机制,使我国高职院校毕业设计(论文)仍多采用“校内指导、校外执行”的教学模式。多年来,国内职业教育者也对高职毕业设计(论文)的管理模式、设计选题、过程控制、考核机制等进行了大量研究,但更多的是基于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面对高职毕业设计(论文)与顶岗实习并行日趋普及的发展趋势,构建基于校企协同创新的保质机制,将是我国高职院校实施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提升工程中首待解决的核心任务之一。

二、当前江苏省高职毕业设计与顶岗实习并行所存在的问题

1.毕业设计选题机制有待改进毕业设计(论文)选题是决定高职毕业设计与顶岗实习能否和谐并行的关键环节。调研中发现,好多兄弟院校都能很好遵循“一人一题”的原则,并且也能紧密贴合所授专业。但出于顶岗实习单位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大多高职院校为避免毕业设计与顶岗实习时间上冲突,确保毕业设计(论文)应有的理论深度,同时便于教学部门顺利开展毕业设计,纷纷采用了提前启动毕业设计的方案。尽管此种选题机制是建立在师生自愿互选的基础上,而且大部分学生的设计题目也是来自于往年顶岗实习单位现场生产问题,这些仍将是导致毕业设计选题与现役实习岗位产生距离的根本原因,大大降低了实习单位的合作热情。

2.双师协同指导力度有待加强毕业设计(论文)与顶岗实习并行过程中,“校企双师”指导对确保毕业设计质量的作用不言而喻,在走访的大多院校中都已100%的配备到位。但受校企地域距离、课题岗位差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校内指导老师、企业指导师傅普遍存在鞭长莫及的感受。校内指导老师由于指导学生多,教科研任务重,学生分散在全国各地,难以对学生提供有效的跟踪指导。而对于企业指导老师,部分院校抱怨他们指导水平参差不齐,期望能聘请车间或工段的技术人员担任。但深入剖析企业指导师傅指导不力的真正原因有三种:一种是毕业设计选题与顶岗实习内容存在差异,企业指导老师无充分时间提供额外指导;二是来自生产一线的企业指导老师因自身理论水平的限制,难以从理论角度给出高质量指导;三是目前企业老师指导属于无酬劳动,也没纳入企业考核范畴。“校企双师”协同指导不力,是导致高职毕业设计(论文)质量下滑的重要原因之一,也使学生不能正视实习岗位的技术含量,最终引发频发跳槽现象。

3.毕业设计考核机制有待完善在毕业设计(论文)考核方面,大多高职院校期望建立校企合作的考核团队,共同对学生毕业设计成果作出全面评价。鉴于当前顶岗实习的现状,构建稳定的“校企双师”考核团队显然难以实现。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基于顶岗实习过程,同时开设了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两门课程,采用职责分明的双重考核制度:企业负责顶岗实习考核,学校负责毕业设计考核。在毕业设计方面,校方仍主要通过校内的指导老师、评阅教师、答辩小组层层把关,来考查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从近几年实施效果来看,校内评价关注更多的是论文格式、研究对象、难易程度、理论价值,而未能对毕业设计(论文)实践应用价值给出准确评价。这种传统的考核方式,一直使学生认为自身需要完成顶岗实习、毕业设计双重任务,在两者协同方面受工作压力、工作时间、毕业考核等方面的压力,感到无所适从。

4.校企协同共管平台有待建设高职毕业设计与顶岗实习并行,需要校企双方分工明确,鼎力合作。由于顶岗实习单位比较分散,持续时间也相对较短,校企之间无法建立“以一对多”的个案化操作平台。校企分居两地,无疑增加了协同共管的难度。仅仅通过电话、手机、邮件、定期交流等方式,难以保证校企共管下的毕业设计质量。与本科院校毕业设计相比,高职毕业设计与顶岗实习并行模式涉及企业较多,人员数量较大,需要花费成本更高。在倡导建立政府主导、企业行业参与的新型办学体制下,有必要充分利用信息网络化技术,建立一个通用型校企齐抓共管信息化平台。

三、高职毕业设计与顶岗实习并行机制建构探索

1.构建具有高职特色的微型毕业设计高职毕业设计源于本科毕业设计,但两者因人才培养目标的不同,导致在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教学目标、考核要求等方面均存在明显差异。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向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输送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与应具备科研能力的本科生相比,高职生主要从事工作现场的维护、调试、安装、技术支持、售后服务等工作,他们能具备撰写技改项目的总结报告、故障检测排查报告、产品安装调试报告等能力即可,无需要求能写理论研究较强的长篇报告。根据教育主管部门对高职毕业设计(论文)的总体要求,我们引入当前先进的CDIO工程教育理念,建立如图3所示的高职微型毕业设计,它主要包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方案决策、解决问题四大模块。四大模块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克服传统毕业设计弊端,而且也有利于实现高职毕业设计(论文)紧密贴合实习岗位,推动两者协调发展。

2.构建校企协同的动态选题双轨制在毕业设计、顶岗实习启动阶段,高职生去向较为分散,如校内外顶岗实习、继续学业深造、自谋职业等等。为了能使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同时满足校、企、生的各自要求,我们初步形成了校企协同的动态选题双轨制。在规定的选题周期内,毕业设计(论文)一直处于构思阶段。当进入规定的时间节点后,对于进入顶岗实习的同学,要求必须结合实习岗位进行选题。在校内实习的同学,由校内指导老师进行定题,或自由选择,但必须经过校企混编毕业设计工作指导小组的认可,力争实现“假题真做”。此种基于校企协同的动态选题机制,有助实现选题紧连岗位,有助实现一人一题的原则。

3.建立校企协同的双师指导协调制高职毕业设计的开设宗旨,就是运用专业的理论知识去解决工程中实际问题,这对毕业设计的实用价值和理论深度提出了一定要求,同时也给校企双师指导的工作思路指明了方向。校企双师在理论研究、实践操作方面各具优势。在毕业设计(论文)选题紧密结合实习岗位的选题下,企业指导老师负责实践指导,进行毕业设计的实用价值把关,而校内指导老师负责提供毕业设计的理论支持,进行毕业设计的理论水平把关。针对毕业设计(论文)与顶岗实习的并行进程,我们建立了校企协同的双师指导协调制,以确保毕业设计的指导质量。

4.建立校企协同的多维监控机制由于学校、企业、学生对毕业设计的价值取向存在差异,这给当前校企协同管理毕业设计带来了巨大困难。若我们能合理运用校企协同选题机制后,即毕业设计成为校、企、生三方拥有实现各自需求的共同载体时,这便有助形成校企齐抓共管的局面,促使高职毕业设计有条不紊进行。学校、企业、校内外指导老师要准确跟踪学生毕业设计的全过程,根据各关节的具体考核指标,严格把关毕业设计每个环节。对此,我们建立了校企协同的多维监控机制。

5.建立校企协同的特色评价机制目前高职毕业设计的考核方式主要采取“校方考核为主、企业协评为辅”的考核机制,显然难以很好保证高职毕业设计(论文)质量,需要建立一种教育主管部门、学校、行业、企业、其他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的质量评价机制。根据校企实际需求,重构高职毕业设计的评价指标,建立多方参与的远程协调考核机制,如网络答辩、校企混编的答辩小组、校企混编的毕业设计工作指导小组、“学校考核理论应用+企业考核实用效果”联合考核机制、优秀毕业设计同学由实习单位优先选择或由学校推荐就业等。教育主管部门和行业对校企协同主管的毕业设计(论文)从服务于社会主义建设角度作出建设性评价,引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及其工学结合制度科学发展。

6.建立校企协同的网络化管理平台基于高职毕业设计并行于顶岗实习的特有教学模式,结合本科院校毕业设计信息管理系统的成功案例,采取以学校为主体、企业参与的建设思路,通过整合校企双方对毕业设计的需求,应用信息网络技术,建立了高职毕业设计信息管理网络化平台建设方案。通过网络集成环境下多个数据库的访问与协作,使企校双方能及时了解、掌握学生毕业设计的具体实施情况,能很好解决高职毕业设计特有的地域冲突问题,同时供多方人员进行考评。

四、结语

顶岗实习论文范文第2篇

实践性和操作性是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育的特性,而顶岗实习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操作能力重要的一环。为保证学生顶岗实习长效、稳定开展,需要学校、企业、学生乃至政府等多方面的参与和努力。

1建立稳定的顶岗实习管理机构及运行机制

在顶岗实习实施前,校企应合作建立实习管理机构,通过委员会章程、工作计划等相关制度保障委员会的长期、有效运行。以江西财经职业学院为例,学院成立了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会由“校、企、政”三方专家组成,制定物流管理专业的顶岗实习管理办法、实习学生管理细则、实习安全管理细则、实习成绩认定办法等相关管理文件。采取例会和专题会议等方式,加强学校和实习企业的沟通,共同商讨顶岗实习内容、场地、管理方式,合作编写顶岗实习指导书和实习计划,研究符合专业特点和区域特色的顶岗实习教学体系,将物流企业的管理方式引进学校日常管理和教学中,将企业的经营理念和企业文化融入到校内实习实训中。编制和归档整理顶岗实习“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协议,监管协议的有效履行。

2加大对顶岗实习的资源投入

高职院校要从行动上重视顶岗实习,不仅给予制度和组织保障,还要有一定的资金、设备和师资等资源投入。随着资源的投入,物流管理专业可以进一步加快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深度和广度合作,确保顶岗实习内容、场地、管理方式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专业知识、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的提高。增强与企业的联络,学院投入一定设备和资金在物流企业开辟企业课堂,建立联络办公场所,现场研讨实习教学内容,解决实习计划实施中的各种问题,把学校的职业核心课程设置、理实一体化教学的组织实施与企业的岗位技能需求有机结合起来,避免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操作能力训练相脱节。积极引进和培养具备双师素质的专兼职教师,每年轮换教师下企业实践并且指导顶岗实习,给予顶岗实习指导教师在职称评审和绩效工资方面一定倾斜,让更多资深教师能积极投身于顶岗实习指导工作中来。校方指导老师要提高顶岗实习参与度,定期通过电话、QQ、班会、下企业巡视等形式与学生进行交流,指导学生编写顶岗实习报告和顶岗实习日记,加强实习过程监控和信息反馈,与实习单位保持融洽关系。

3提高学生对顶岗实习的认同

物流管理专业是一个综合性、应用性、交叉性的宽口径专业,需要高职院校尽可能联系更多综合型物流实习基地,让学生有机会挑选符合自己职业规划的工作环境去顶岗实习,以提高实践与就业能力。专业可以开辟第二课堂,从细节入手,使学生学会如何进行团队合作,如何进行沟通,如何适应物流企业管理和文化,从而加强学生对高职教育理念的认同,明确顶岗实习的重要性,树立学生顶岗实习的良好心态,培养学生善于实习的能力。在物流管理专业传统教学计划里,实习往往是指第六学期的毕业顶岗实习。随着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推进,实习的内涵丰富起来。江西财经职业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实习内容包括第二学期认知实习、第四学期教学顶岗实习、第六学期毕业顶岗实习。认知实习侧重通过参观和体验了解物流企业结构、企业文化、工作岗位和企业核心业务作业流程,该实习往往安排在课余时间或假期。教学顶岗实习是在第四学期教学计划中安排的4周校外企业轮岗实习,以熟悉每个关键岗位的主要职责和业务内容,掌握物流设施设备的具体操作规范。毕业顶岗实习是学生在自选或学校推荐的企业完成为期半年的岗位实践,以提高其从预就业到就业的平稳过渡。校企双方紧密配合、周密计划,让学生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中完成企业的培训和生产任务,通过校外认知实习、教学顶岗实习、毕业顶岗实习的渐进式过渡,解决顶岗实习期间的生产效益问题,对确实为企业创造了经济效益的学生支付合理报酬,尊重学生的劳动,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顶岗实习教学活动。

4转变实习企业对顶岗实习的消极态度

现代物流企业要树立长远的发展战略,认识到校企合作对企业具有科技创新、开发人力资源等重要意义,意识到实习师生能够以局外人的身份、以新的视角来审视企业,发现物流管理中潜在的问题,为企业提供合理化的解决方案。企业要开发校企合作能力,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将高职院校的教育科研资源融入到企业的价值链中,将学院的核心竞争力转变为企业自身的竞争优势。充分利用顶岗实习合作平台,让学校教育功能与企业生产经营需求有机结合在一起,接收学生实习和就业不再是负担,并据此提高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

二结语

顶岗实习论文范文第3篇

高等师范学校可以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从新生入学、见习结束和实习结束及时了解师范生的心理变化和实践需求,及时调整课程设置。这样有利于让学生参与课程设置,倾听学生的声音,缩小期望课程与实际课程的距离,获得课程最优化。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参与课程设置,更好地满足学生对教师职业发展的要求。

二、循序渐进式见习和实习体制模式中的细节强化

从见习到教育实习,从教育实习再到顶岗实习这种递进式的实践方式,符合生成性原则,但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一些可进一步优化的空间。分散见习过程,主要以进入实习学校听取优质公开课为主要实践方式。这种方式容易将实习生与实习学校学生隔绝开,无形中减少了实习生与英语课堂和学生的接触机会。这种听课形式的见习活动完全可以通过拍摄录像带并带回校内评议的方式代替,应当将见习时间全部交给实习生,让他们走进英语课堂,身临其境地参与课堂教学体验,亲历课堂教师角色,逐步适应实习学校教学环境,关注专业化发展和所应承担的义务。教育见习是在前期学校体验的基础上开展的教育实践活动。教育见习一般采取每周半天,为期8周的教育见习方案。该方案不足之处在于见习的时间短,跨度长、能听的课少,半天的见习对于了解英语教育实习的全貌显然不够。如果能采取全天制的见习方式,将有助于实习生更加全面地进行教育实践。教育实习目前多数高等师范院校执行第五学期集中进入实习学校进行为期6周的教育实习。实习期间,实习教师按照实习学校作息时间跟随一位一线英语教师和一位班主任学习英语教学和班级管理工作,第一周后开始完全参与学校生活,全面负责其所任班级全部英语教学活动和班级管理工作的计划、实施和评价工作。大学指导教师每周听课2次,对实习生的实践活动做出指导。这样的指导方式往往由于实习过程中人员分散、课程不同、指导面积狭小等问题影响实践指导效果。建议实习教师每周五下午回母校一次,组织开展实习讨论会,在大学教师的指导下,总结本周的实习活动,讨论一些共性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各高等师范学校生源大多来自全国各地。实习生的集中教育实习活动都安排在师范院校所属地的几所重点实习学校内进行,能够通过教育实习学习到目前英语教学的新思路和新方法。但实习生的顶岗实习主要根据生源地自行联系、分散实习。高校指导教师难以进行指导、监督和评价,实习基地建设、实习条件参差不齐,实习效果不理想。建议结合各地实际特点在主要生源地设立固定的顶岗实习教育基地学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确保开展有效教学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三、做好校内实践准备,促进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化发展主要立足于更新教学观念、增强创新意识、提高专业技能和分析学生、评价课堂教学、反思教学,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根据英语学科的教学特点和学生的身心特点,英语教师要发挥本人的专业发展意识,实现自主专业发展,提升专业知识水平、改进教学方法和完善评价体系。校内实践很难实现真实英语课堂再现和模拟,因此通过观看一线英语教师优质课堂录像和其他师范生微格教学录像进行分组分析、探讨和反思是校内实践活动开展的重要途径。师范生通过对各种录像案例积极发表各种评议意见,教师进行归纳和引导,然后学员进行分组讨论,参与研究性学习,培养创新能力。高校指导教师引领实习教师在理论与实践的不断融合与互动中自觉走上“经验+反思”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保证了教育实习的有序性与高效性。为了能在教学中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就必须从教师的职前培训做起,让实习教师更好地发挥创造性。

四、多元化教育实践培训推动英语教师教育实践不断进步

高等师范学校可以邀请实习学校教师参与课程设置、人才培养计划的制定,再通过实习教师教育实习过程来检验培养方式的合理性和规范性,推动英语教育工作的发展和进步。这种教育实习模式的建立,在高等师范学校与实习学校之间架起了沟通的桥梁。高校教师根据英语课堂中存在的新问题和新需要及时调整和修订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同时高等师范学校也给英语教学带去了教育教学的新思想、新知识、新技术,促进了双方课程与教学之间的沟通与互动,为在职教师提供了了解和学习新理论、新方法的专业发展机会。

顶岗实习论文范文第4篇

1.室内设计公司多为500人以下中小企业,实习生接收量小。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更快地进入有资质的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几乎所有开设了室内设计专业的学校都会不遗余力地与企业进行合作,共同发展校外实训基地。但与劳动力需求量大的制造业相比,室内设计公司多为500人以下的中小企业,且门店多按地区分布,每个门店实际用人量小。加之办公场地和企业导师有限,普通企业对于实习生的接收量通常每次仅为4~6人。而且考虑到培养成本和企业利益的问题,一般情况下合作企业都只会接收那些成绩最优秀的学生,更多的学生只能通过自己的渠道找寻实习单位。

2.很多企业不愿意接受实习生,学生顶岗难。很多装饰公司都在大打广告高价引进人才,但是真正肯接受实习生的企业却并不太多。大多数企业缺乏社会责任感,不愿承担人才培养过程中所带来的人力成本,所以真正愿意跟学校进行订单式培养的企业并不多,愿意接收学生带薪实习的企业则更加稀缺。而且鉴于装饰市场竞争激烈,企业不愿负担由于新人经验不足而导致的签单流失的风险,所以在没有企业导师的情况下,一些顶岗实习生只能从事诸如派传单、打电话、拉客户等低技术含量的工作,这些工作虽然不能说对他们的职业发展全无用处,但是能得到的锻炼的确有限。

3.企业导师个人水平参差不齐,制约学生迅速成长。学生依靠自己的渠道找到的顶岗实习单位,因为没有经过学校审查筛选,所以无论从企业资质,还是导师水平上来讲都是良莠不齐的。近年来,室内装饰市场呈现一片繁荣,各式各样的装饰公司、设计工作室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但由于我们室内行业目前仍处于发展中期,还没有形成相对成熟的行业标准,所以鱼龙混杂的情况比较严重。一些现任的室内设计师实际上是从平面等周边专业半路出家而来,有的设计师甚至都没有经历过系统的大学教育,文化程度有限,且入行时间短,对室内设计的理解尚停留在装潢装修、谈单签单阶段。这类设计师由于自身能力的局限,很难担当起企业导师的重任,还可能还会影响到学生今后职业生涯的规划。

4.企业导师缺乏专业的教育培训,指导顶岗缺乏相应规范。由于学校管理和政府法令的缺位,毕业生顶岗实习并没有得到法律法规的保障,学生在企业导师那里所接受的教育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在这种传统的师傅带徒弟的模式中,企业导师往往都是根据个人的主观理解来指导学生,这就不可必免地出现一系列问题:①导师自身缺乏沟通艺术,无法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导。②学生在面对工作的困难和压力时,导师不懂如何疏导。③导师戒备未来可能会出现的竞争,无法对学生倾囊相授。④指导内容和教育方式没有依据规范,缺乏相应的行业标准。以上这些问题,都会导致学生的顶岗实习质量得不到保证。

二、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下学生顶岗实习的特点

与我国的国情不同,德国的法律和企业自身的需要都要求企业在人才培养上有所付出。在德国的“双元制”教学中,学校课程和顶岗实习是在同一时期开展的。学生能够同时在企业和学校接受教育,其中大约只有30%~40%的课程是在职业学校内进行;而60%~70%的课程则是在企业中进行,如生产岗位、培训中心、跨企业培训中心。在不同的教学地点,教学形式与内容也有所不同。比如职业学校的教学文件是各州制订的教学计划框架,企业所执行的教学文件就是职业培训条例;职业学校的教学内容以职业理论课与普通文化课为主,企业则是以操作技能和职业能力的培养为主。两者分工明确,教学相长。另外,企业的实训导师也是经过精心挑选的,他们必须是通过职业培训,有2到5年的教学经验,学过教育学、心理学,没有犯罪前科的专职人员。也就是说,他们大部分的工作任务并非从事生产,而是指导学生。在企业,学生的身份是学徒,并与企业签订合同,合同由行会管理。一些无法承担培训责任的企业则是通过向行会交纳一定的费用的方式,委托行会在跨企业培训中心代为培养,而这一切都是在法律的保护和支持下进行的。

三、探索室内设计专业顶岗实习“双轨制”

在我国目前的经济大环境下,要完全模仿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几乎是不可能的。作为职业院校,我们仍将肩负理论实践两头扛的重任。但我们仍能从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中受到一些启发,比如:对接受实习生企业的甄选;对企业导师进行教育学培训;在校内建立跨企业培训中心(创业工作室基地)等。结合室内设计专业的“业务总量大,创业门槛低”等特点,经过一系列的调研和论证,我们试对学生顶岗模式单一化进行改革,提出室内设计专业顶岗实习“双轨制”模式———即“企业顶岗”与“自创工作室”二选一模式。两种顶岗方式由学生自愿选择,确认后向系上提交顶岗审请,经系(部)批准后方可生效,实习期间不得擅自变更。“企业顶岗制”实习单位应以本专业实习基地为主,由系里统一审核,推荐。其中选择“自创工作室制”的学生可以免除毕业设计的环节,直接在校内实训基地组建工作室,并在校内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对外开展室内设计业务。顶岗实习完成后选择“企业顶岗”学生应根据毕业设计内容进行毕业答辩,选择“自创工作室制”学生则应根据实习期间所承接的工程项目内容进行毕业答辩。

四、对于“企业顶岗”模式下实习单位的甄选和管理

1.承担校外实训基地接收实习生顶岗实习的企业必须具备二级以上资质,并对行业的发展有引领作用。

2.企业应同学校、学生签订三方实习协议,能对学生的顶岗实习给予一定的交通食宿补贴,并对学生在岗期间的人身安全承担必要责任。

3.企业导师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协商认定,企业导师应按要求对学生进行职业能力指导,并定期向学校交流实习情况。

4.学校应无偿地对企业导师提供心理学、教育学方面的培训,以帮助企业导师顺利完成实践指导工作。

五、对于“自创工作室”模式下学生的组织和管理

1.工作室由学生自由组合而成,并根据每个学生的个人特长进行合理分工,每个工作室推选一名负责人。在校内工作室创业实训基地进行日常办公作业。办公经费暂由学校借出,交由学生有计划地去分配使用,并记录台帐。

2.工作室的指导教师,应当是本校任聘的双师型教师或双师素质教师。工作室顶岗实习开展期间,指导教师应负责监督并指导学生开展业务。并同时通过微信、QQ、视频电话、不定期巡查等多元化手段对学生进行工作考核。

3.顶岗实习期开始初,由学校出面,聘请校外有资质的行业专家来和校内相关专业的双师,为学生开展1~2周的创业培训课程,该课程内容主要包括:①设计工作室运营实务;②营销与策划;③会计基础;④团队协作拓展训练。

4.实习期间,工作室负责人应按时向所属的指导教师汇报工作室承接业务情况,并将工作室发展计划书提交给指导教师,同时提交工作室名片、工作室广告宣传单、台帐等佐证材料。

5.顶岗实习的成绩与工作室营行期间所承接的业务量挂钩,另外,工作期间的出勤记录也是学生个人成绩的考评依据。顶岗实习的评价标准和评价规则由学校专业指导委员会统一制定。

六、顶岗实习“双规制”的优势

1.缓解了校外实习基地有限、实习岗位不足的问题。在传统校外顶岗实习的基础上,同时开展“自创工作室”顶岗模式,能有效缓解目前校外实习基地有限、实习岗位不足的问题。那些暂时无法找到合适岗位的学生可以在校内双师的引导下,通过自主创业的模式来完成顶岗实习。

2.解决了企业导师个人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好的师傅不一定是好的老师。在技术能力上企业导师无疑有很强的优势,但对于怎样带徒弟,多数企业导师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学校的参与聘任能让企业导师的综合实力更有保障,另外,学校组织的教育学、心理学培训也能让企业导师更快地进入教育者的角色,并根据协议约定更加规范化地完成指导实践教学。

3.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自主创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自创工作室”模式的引入不仅能让顶岗实习有了更多的选择性和可能性,而且学生还可以通过自我创业来更加深入地了解建筑装饰市场,更加全面地分析思考问题。同时由于工作室的性质是团体合作,自负盈亏,这也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工作责任感和团队协作能力。

七、结语

顶岗实习论文范文第5篇

旅游开发档次定位

江山半岛的旅游开发档次定位为:用精品做成“别具一格”。当前我国的旅游开发动辄大喊“国际一流”,而真正的一流却凤毛麟角,究其原因是每个参与决策的人或是好大喜功,或是不知道何为旅游开发的“一流”。综观国内外堪称“国际一流”的旅游胜地,笔者认为有必要从探讨旅游开发中“一流”所涵盖的内容来分析江山半岛的开发定位。

1“国际一流”需要具备的条件

1)旅游资源品位高且组合好

对于滨海旅游来说,海天白云水清沙幼的印度洋和太平洋岛国是人们心中无与伦比的美丽图画,再配合其独特的岛国居民与文化,将自然与人文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使它们成为全世界游客心中的“国际一流”旅游胜地,如夏威夷、马尔代夫、大溪地、巴厘岛等地。显然,江山半岛的资源禀赋不及上述地区,或者和国内的海南相比也稍逊色,资源的非垄断性或非特殊性决定了其开发不能不顾现实而大喊口号。

2)旅游市场基础好,拓展空间大

国际一流的旅游目的地也意味着市场的国际性,但旅游市场的全球拓展并非易事。目前的国际旅游胜地之所以全球闻名,一是巨大投资、举国营销,如迪拜,马尔代夫等;二是长久以来的市场积累,如地中海、阿尔卑斯等地;三是特殊产品,如赌城拉斯维加斯、澳门等。防城港的江山半岛除了不具有以上三个条件,还有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是海南国际岛的建设已经让它处于了阴影区,从战略来说也不能选择同一定位。

3)旅游产品及其设施高端

高端的旅游产品(这里指专题化、专业化的品质高档的产品,如葡萄酒旅游、高尔夫旅游、游艇旅游及一些特种旅游等)和设施通常是“国际一流”的具体内容,涉及食、住、行、游、购、娱等实体和服务的各个方面,投资巨大,不成功损失亦巨大,并且这类产品价格不菲,是少数人的消费品,其市场开发和维护费用也很高。综合上述分析,笔者认为江山半岛的旅游开发应以建造具有独特风格的精品路线来应对,一则避开这些先天条件的不足,二则避开海南岛的直接冲击。可以借鉴突尼斯首都西北的蓝白小镇,整个小镇上的建筑只有蓝白两种色调,给人闭目屏息的宁静质感和观感,这种没有富丽堂皇的建筑并不意味产品的低端,而是通过独特风格吸引游客、通过优质服务打动游客、通过文化展现留住游客。

2“别具一格”的内在要求

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旅游资源丰富,产业发展迅速,桂林山水、德天瀑布、北海银滩、百色天坑、民族风情、红色旅游六大旅游品牌已经建立起来。但对休闲度假的游客来说,广西的产品开发要滞后,因此江山半岛的开发既契合了北部湾地区的总体发展规划,也可以弥补广西境内休闲产品的不足。如前所述江山半岛的开发档次定位不要让各个层次的“一流”所限制,而应以“别具一格”作为防城港先期产品进行设计,和城市发展相吻合,互相带动,互建品牌。具体的内在要求有如下几点。

1)建筑形式的别具一格

建筑是一个地区区别他地的直观物质形态,也是人们旅游审美的重要对象,因此利用建筑的独特形态作为旅游地的特色是首选。这既可以从我国古村落旅游的发展得到借鉴,也可以从国内外再造之城得到印证,如前文提到的蓝白小镇,还有位于大连的以唐代建筑为风格的唐风温泉小城。这些别具一格的建筑除了给予人们美学上的感官享受,又因为和他地的不同而营造了孤立遗世的一统世界,为人们逃脱现代繁杂造就了心理上的宁静港湾,这和防城港市江山半岛地理位置的相对独立又是难得的统一,因此建筑形式应是此次“别具一格”定位重要考虑的内容。

2)文化展现的别具一格

旅游中的文化吸收一直是旅游者的重要动机之一,因此旅游地文化展现一直是开发与规划中的重要问题,包括规划与景观设计的理念、景观的建成形态、解说系统的设计、服务人员的行为等各方面。文化展现首要的是地区的原生文化,这是旅游者前往的核心欲求,虽然在现代信息社会中地区文化变迁的速度越来越快,原生文化的留存空间越来越小,但它仍然是次生文化形成的底胚,是一个地区有别于其他地区的特质,因此无论是行为展现还是物质展现都不应离开原生文化的根基。另外,我们不能否认人为的刻意行为———文化打造在文化演变过程中的力量,尤其在全新旅游地开发中,确立的文化主题会有许多借鉴和革新,其物质载体如建筑、景观等会对此主题产生强化,近而促进此种文化的传播与广泛接受。因此,江山半岛的旅游开发需要集合本地文化人员对地区文化主题进行抽象总结,以此为基础集合专业城市及景观规划设计人员的解读,确立半岛内建筑风格与形式、街区布置、园林绿化、雕塑形象等文化符号,打造不脱离地域文化的新文化景观。

3)服务的别具一格

大众旅游的迅速发展时期对旅游服务的要求普遍较低,造成今天这种“旅游无服务”的局面。综观国外著名旅游城市和景区,其服务内容、水准均对游客的旅游经历产生巨大影响,尤其是对我国游客,其口碑甚至超过景色本身。在休闲时代的旅游活动中,服务会对游客的总体观感产生巨大的影响,关系到旅游目的地的成败。因此江山半岛的旅游服务定位要在优质的基础上强调个性,要充分研究游客在食、住、行、游、购、娱中的需求,为游客的放心游、舒心游、满意游提供服务上的保障,这既是游客康体度假游的自然要求,也是创立服务品牌乃至景区品牌的必要和重要内容。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的不同,江山半岛的开发档次定位为“高品质的特色旅游地”,不搞浮华建筑,不造浮华产品,就是为游客提供度假的完美之地。

主题形象定位

这种形象的建立需要借助景观资源、环境氛围、服务展示、公关活动、信息传递等要素在旅游者心目中形成,是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基调。避开历史积淀少、城市知名度不高的缺欠,江山半岛的主题形象定位应该依照前文对其产品类别的定位———康体度假,配合沙滩、大海、树林、白鹭、亚热带的暖湿气候及半岛相对独立的地理环境,给游客以清新、休养、享受之感,能和区域资源、发展方向、建设理念很好地契合在一起。结合以上分析,江山半岛旅游的主题形象是“逍遥半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