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骨干员工培养方案

骨干员工培养方案

骨干员工培养方案

骨干员工培养方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技能骨干;培训;山区供电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26-0089-02

韶关供电局电力管辖范围含三区八县,在广东电网是县级供电局最多的地市局。近年来公司大力推行一体化管理,通过两年的时间,全面实施了县级供电局的“一体化”管理,迅速把县级供电局的电网规划与建设、安全生产、经营管理、供电服务等综合水平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但目前韶关各县级供电局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各县局管理理念和方式存在较大的差异,员工知识滞后的现象比较突出,管理水平不高,管理执行不到位,管理效果不佳。二是人员结构不合理、整体素质偏低。在年龄结构上,县局35岁以下员工占33.6%,35~45岁员工占42%,45~55岁员工占20.6%,55岁以上员工占3.8%。在学历结构上,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员工占2.5%,大、中专及职校类学历占35.8%,高中及以下学历占61.7%。在专业技术职称结构上,8个县级供电局拥有专业技术职称总人数仅占8个县级供电局总人数的17.8%,其中高级工人数占职称总人数的0.2%,中级工占13.3%,初级工占86.5%。三是技术骨干缺乏、生产管理流程不规范。电力行业属于典型的技术密集型企业,但在基层供电局,技术硬、素质高的生产技能骨干队伍缺乏,技术管理也存在不规范的现象。[1,2]

要实现韶关电网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达到广东电网公司一体化要求,需要一支高素质的基层生产技能骨干队伍。加强技能人才队伍梯队建设,培养一批技术硬、素质高的生产技能骨干队伍,在生产过程中发挥技术带头人的作用刻不容缓。

一、课题的提出

针对县级供电局的这些问题,必须大力加强基层教育培训工作,重点提升技术骨干的综合素质与业务能力,发挥技术骨干的“传、帮、带”作用,带动县级供电局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加快县级供电局的一体化管理进程。基于此,研究一套系统的、针对性强的生产技能骨干培养模式很有必要。这种培养模式不仅要能满足县级供电局战略发展对人才的发展需要,同时还要能满足各岗位技术技能提升的需要,促进个人发展。决定开展针对生产技能骨干培养的“火种计划”课题研究,并将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确定为通过调研分析、方案制定、试点培训、评估总结,形成《生产技能骨干培训实施方案》,通过系统化、差异化的培训提高一线核心岗位技术技能骨干的理论水平、技能水平、管理能力,巩固电气设备故障分析、处理能力,提升创新能力。最后组织推广实施,以指导县级供电局生产岗位技术技能骨干培训工作的开展,充分发挥生产技能骨干的带头作用。

二、“火种计划”具体内容

1.“火种计划”课题的内涵

火种计划”课题的内涵可简单概括为“一个依托,两个结合,三个转化,四个模块”。“一个依托”即依托市供电局丰富的教育培训资源、人才培养方面的经验及班站管理资源。“两个结合”即培训需求与培训方案,培训师资的紧密结合,理论学习与技能实习、实践的紧密结合。“三个转化”即把经验转化为教材,把现场转化为课堂,把骨干转化为老师。“四个模块”即理论学习、技能学习、跟班实习、实践反馈四个模块,全面覆盖理论、实操技能与现场管理。

2.“火种计划”的具体做法

为确保培养方案的可行性,将“火种计划”分为试点、初步推广和全面推广三个阶段,即在实施过程中按照“调研诊断―方案设计―培训实施―跟踪辅导―阶段评估”五个步骤实施。

(1)试点阶段。韶关供电局的生产技能骨干培训以变电运行、送电线路工种为试点,逐步推广到各专业(工种)。8县级供电局分别推荐变电运行工种与送电线路工种思想素质好、技术过硬、有一定能力的技术技能骨干共16人(每个工种每县级供电局1人)参加试点培训班。按照集中培训(共3周)、跟班实习(共1个月)、实践反馈(共5个月)等阶段进行历时7个月的培训。采取一对一师带徒形式,传授教练技术,使生产技能人员达到更高等次的技能水平(如中级工提升至高级工,高级工提升至技师水平等)。

(2)初步推广阶段。除继续开展变电运行工种外,还相继开展了配电线路、抄核收工种等其他工种的生产骨干培训班。8县级供电局分别推荐变电运行工种、配电线路、抄核收工种的技术技能骨干共48人(每个工种每县级供电局2人)参加试点培训班。培训班在原有的基础上更加强化“一对一”的指导环节。在实践反馈推广应用阶段要求采取市局指导人定时上门“一对一”进行辅导。如:县局变电站与市局就近的变电站结成对子,市局培训指导人每周一次上门现场指导。现场指导首先要保证最迫切需要改进的方面得到及时指导,再逐步铺开延伸到其他细节。点面结合,确保现场指导不走过场。同时培训内容也有所改进,更加注重日常工作流程及实用性,体现了“培训与使用并重,培训是为了使用”的原则。

(3)全面推广阶段。在初步推广的基础上,继续开展通信、信息、继保、检修等生产骨干的培训,并计划用2~3年的时间全面展开其他工种的生产管理骨干培训。

(4)五个步骤的工作。一是对县级供电局一线员工的培训需求以及迫切需要解决的培训短板进行摸底,掌握县级供电局一线核心岗位技术骨干的培训现状与培训需求。二是根据调研结果,制订具体培训实施方案,包括内容、教材、时间、计划人数、跟班实习地点、考核方式、培训评估方式,对每一培训模块的培训内容进行细化。按照培训方案实施培训,开展5天的理论培训和10天的技能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学习常用理论知识与应用基础知识、设备新技术、现场技术规程、安全生产技术与标准操作流程等。采取一对一师带徒的方式开展实习与实践,首先在相应部门班组跟班实习1个月,对有关标准规范与实际操作流程进行实际操作;之后安排学员返回本工作岗位,进行实践与应用推广(为期5个月),并做好全过程的反馈记录,最终形成一份实践学习报告。在每个阶段及每个培训模块都进行跟踪记录,根据学员学习期间课程知识掌握程度、实习计划完成情况及实践反馈效果对试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以评估促转化。

三、试点实施

根据课题组前期确定的开展流程,即“调研诊断―方案设计―培训实施―跟踪辅导―阶段评估”五个阶段,选择了变电运行、送电线路两个重要工种开展试点工作。

第一,课题组通过访谈、座谈、现场观察等调研方式,掌握了在县级供电局中对两个工种一线核心岗位技术骨干的培训现状与培训需求。

第二,课题组对调研收集到的需求进行梳理、归纳,制定了两个工种生产技能骨干的针对性培训实施方案。在培训实施方案中,明确了各模块培训内容与学时(见表1)。

表1 培训安排表

培训模块 培训内容 培训学时

理论课程 本专业相关的电工基础知识;专业理论知识;现场规程;标准规范;规章制度 (30个学时)

技能课程 本专业相关基本业务技能;实操标准动作;规范化流程;安全工器具应用 (60个学时)

跟班实习 班组管理及5I班站标准化设置;工作流程;业务技能实操;提交实习报告 1个月

实践反馈 推广与应用所学规范化操作流程;记录应用过程中出现的差异与问题并及时反馈;接受效果监督与技术指导;形成心得体会并总结完善 5个月

第三,集中培训主要由5天的理论培训和10天的技能培训构成。理论培训模块采用集中授课形式,授课教师通过PPT、录像演示、现场案例教学对学员进行培训,抓住重点对日常工作涉及到的理论知识进行梳理。技能培训模块则是由授课教师围绕日常核心工作对学员进行实际应用培训。

集中培训完成后安排学员在市局相应部门班组跟班实习1个月,按既定的实习计划对照所学专业有关标准规范与实际操作流程进行实际操作,形成实习报告。跟班实习阶段采取“一对一”师带徒的方式,以学习班站的管理模式为主线,系统性地学习班站标准化管理、风险管理体系等。通过跟班学习,学员对设备、技术管理和安全管理的方法和相关执行标准有了更新、更高的认识。

第四,学员回到本身工作岗位进行实践,安排学员在市局跟班实习时的师傅跟踪辅导,并做好反馈记录;学员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所学知识以点带面进行推广,跟班实习师傅则继续担任学员的指导人,对学员在基层班组的推广执行情况进行质量追踪,督促学员真正发挥核心岗位技术技能骨干的作用。

实践反馈阶段使骨干的技术管理能力及教练技术得到了提高,通过推广以点带面,学员所在班组人员的实际操作技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提升了标准流程的掌握能力、设备故障分析排除能力、应急抢修能力,最终达到了“找出短板形成方案、指导意见修改落实、滚动修改充分完善、自我评估形成最终解决方案”的目的。

四、达到的成效与问题总结

1.实践成果

“火种计划”为基层班站生产技能骨干厘清了班站核心业务,通过以点带面、高效传递,全面提升了班站员工执行核心业务的能力。通过多工种、多班次的“火种计划”生产技能骨干培训班,成功地将市局先进的专业技能、规范的管理流程全面复制到县级供电局生产班组,推进了班站规范化、一体化管理,有利于实现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成果在县供电局基层生产班站的执行落地。

(1)个人绩效得到提高。学员以学习班站的管理模式为主线,系统地、有针对性地学习班站标准化管理体系、风险管理体系。通过跟班学习,学员对设备、技术管理和安全管理的方法以及相关标准执行有了更新、更高的认识。通过培训,学员的技能水平、管理水平普遍得到提高。同时,作为教练的生产骨干学员,通过在推广应用阶段不断给本班班员的讲解传授,沟通互动,其教练技术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3,4]

(2)组织绩效得到提高。通过以点带面的推广,学员所在班组人员的实际操作技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班站工作效率随之得到了提高。管理方面变化显著,学员所在班站的面貌焕然一新,变化非常明显。县局班组开始以工作历为平台开展日常工作,班组日常管理、工器具定置工作已规范完善。

(3)员工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火种计划”的实施使班组焕发出一种强大的动力,一方面生产技能骨干通过集中培训全面系统地掌握了与本专业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操技巧,同时在“一对一”跟班实习与返岗实践的过程中进一步将课堂所学知识转化为实操技能,学员获得了成就感与自豪感;另一方面,学员在返岗实践的过程中,通过以点带面,为所在班组树立了标杆,带动了班组其他员工的积极参与和投入,激励其他员工积极调整工作状态,从思想上、心态上、行动上实现了良好转变。

(4)建立了创新性、成熟的基层生产骨干培养模式。传统的课堂集中培训,培训方式单一,学员多处于“课堂学,课后忘”的学习状态,学习效果难以评估。“火种计划”在集中培训的基础上,创新性提出“一对一跟班实习”“行动学习―返岗实践”的培训方式,不仅可以有效促进课堂知识在实践中检验、应用和转化,更重要的是,学员在返岗实践的过程中,能将转化的知识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传播给班组其他员工,产生辐射效应。“火种计划”经过试点和推广,其操作模式已基本成熟,完善了技能人员的教育培训模式,有利于进一步总结提炼模式及经验,应用推广到一线技能人员培训。可以预见,运用该培养模式将在各个工种培养出一批技能骨干,形成“燎原”之势,加速了县级供电局一体化进程。

(5)获得可供借鉴的实践方案。学员在返岗实践过程中实施的行动学习,为所在班站存在的最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短板)提出了解决方案。这些解决方案包括问题的现实状况、与理想状态的差异、解决措施、能够达到的目标等模块,这些解决方案也为其他班组提供了借鉴和帮助。

2.问题总结与解决

(1)生产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度仍有欠缺。市局的一些制度在县局不能完全执行,一些好的管理方法未能在县局得到使用。针对这一问题,一方面韶关供电局加强管理制度在县局的宣贯,敦促县局积极改进和调整;另一方面项目实施的过程应灵活机动,对符合县局发展利益但与项目本身推广的管理方法相冲突的情况,应适当调整项目内容。

(2)学员的重视程度不同,造成培训效果有差异。虽然有些班站的硬件条件较好,但培训成果推广应用的程度不高,这与学员的重视程度有很大的关联。针对这一问题,应借助视频、短信、内部论坛、海报等多样化方式加强对项目的推广和宣传,营造项目氛围,引发学员重视;另外,应加强对学员的考核与评估,树立典型,促使学员充分重视项目内容。

总之,开展“火种计划”课题研究对县级供电局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以及生产岗位技术技能骨干培训工作的开展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和示范效益。今后将不遗余力地推进该项目的完善、应用与推广,不断提高县级供电局的管理水平,实现市县局管理的“一体化”。

参考文献:

[1]加里・德斯勒.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9.

[2]翟淑萍.国有企业员工培训分析[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02.

骨干员工培养方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学生骨干 培养路径 问题及对策

1 学生骨干的界定和分类

目前,部分研究将学生骨干与学生干部、学生领袖等同,如何建华在《试论大学生骨干队伍的建设与培养》一文中、周汉鸣在《当前大学生骨干培养的主要问题与对策研究》中,均持此观点。而根据团中央有关文件中对“大学生骨干”的界定:大学生骨干包括各级各类学生干部、学生社团干部、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理论学习骨干及在学术科技、文化体育等方面成绩突出的优秀学生。

可见,大学生骨干与大学生干部被混同使用,在日常工作中较为常见。但是,两者是存在区别的。“骨干”常用于“比喻在总体中起主要作用的人或事物”,结合团中央对学生骨干的界定,笔者认为,学生骨干即是在学生群体中,起着领导作用的学生,它包括了我们通常意义上所说的学生干部。学生骨干与学生干部之间,是一种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如图1所示,根据所处不同系统,可以将学生骨干分成不同类型,党――是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团――团干部、团员;学――学生委员会委员、学生代表以及学生会干部;社――社团干部;其他则指的是理论学习骨干以及在学生科技、文化体育等方面成绩突出的优秀学生。

2 学生骨干的基本特点

2.1 学生主体性 学生骨干首先是学生,然后才是骨干,这部分学生因其优秀,并在学生事务当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成为骨干。所以学生骨干的主体性,首先表现为,学生骨干本身是学生群体的一部分,来自学生,最后也会回到这个群体当中去。这种从学生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特性,正是其主体性的突出表现。此外,学生骨干的主体性还表现为,学生骨干无论是其自身,还是其使命,都围绕着学生以及学生事务而存在。如果没有了学生,自然不会有学生事务,学生骨干也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从这个意义上说,学生骨干的使命就是为了整个学生群体的发展。

2.2 先进性 先进性,是学生骨干最本质的特征。学生骨干的先进性,是“骨干”的应有之义,是学生骨干在学生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体现,也是其综合素质较高的体现,具有“模范”“榜样”“标杆”的意义。学生骨干的先进性,首先是一种应然先进性,表现为老师、学生对于学生骨干一种天然的较高期待,这在客观上,会促使学生骨干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此外,学生骨干的先进性,更是一种实然的先进性,需要学生骨干在日常的学生事务中予以践行、表现的先进性。因为任何事务的发展都需要一个过程,在做到实然先进性的基础上,争取使实然先进性不断接近应然先进性,同时应然先进性不断转化为实然先进性,并最终实现应然先进性。学生骨干的先进性,还表现为其拥有的核心能力,这也是保持其先进性的最根本的素质。

2.3 代表性 学生骨干是学生群体中的重要部分,由来自不同的系统的优秀学生组成,虽然只占总数的20%左右,却是不同系统、领域的代表,是一个强强的组合,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其中,学生干部是学生事务管理的优秀代表,成绩突出优秀学生是学术、文体领域的代表,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团员等则是党团系统的优秀代表。学生骨干的代表性与先进性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代表了学校教育的高级水平。

3 当前学生骨干培养存在的问题

3.1 培养目标的设定:重技巧,轻能力 受到功利主义、个人主义等社会不良思潮影响,当下很多的学生骨干培养,异化为一种技能的培训,即把如何做学生骨干当作技能进行训练,而忽视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基本素养的培养,尤其对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树立、核心能力的培养不予重视。

3.2 培养理念的抉择:重使用,轻培养 目前不少高职院校对学生骨干培养存在着“重使用,轻培养”的现象,忽视对学生骨干包括领导能力、政治识别力等在内的核心能力的系统培养,仅仅停留在指导老师的日常谈话、工作布置和高低年级之间的工作交接、经验介绍,对学生干部的使用培养缺乏系统规划、长远打算。

3.3 培养内容的设计:重科学,轻人文 目标的指向,表现为内容的设计方向。而当下对学生骨干的培养,实质上沿用的是学生干部培训的理念和内容,即重视对工作技能、工作技巧、工作方法以及业务的培训,而对于思想的问题、人文的作用,却没有得到解决和重视。

3.4 培养方法的选择:重理论,轻实操 一般情况下,内容决定了方法,而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培训内容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比如,实践课却用讲解的方法、案例的内容不注意操作程序;对工作技巧和业务,只有介绍,而没有实际的演练和操作,纸上谈兵普遍存在。

3.5 培养过程的控制:重形式,轻实质 长期的经验积累,学生骨干的培训形式趋向多样性、专业性发展,各种培养理念、培养模式等得到提出和应用,比如于兴艳2008提出的“自我培养”,魏学庆2010的依托组织进行培养的模式,陈克勤2010的按“四有标准”,处理“四有关系”的培养对策等研究是这方面的代表。而实践操作中,培养往往异化为短期的培训、训练,在形式上按部就班完成各项流程,最后获得所谓的资格证或者结业证为止,没有实际的培养效果。

3.6 培养效果的评价:重结果,轻考核 当前,学生骨干培养的效果往往停留在是否能承担必要的学生事务,是否能切实帮学生工作者减少工作量,或是否能为集体创争荣誉。而作为培养活动最后环节的培养效果评价在实践操作中却往往被忽略,而代之以固化的考试形式,评价的结果也没有及时反馈给相关人员。正因为缺乏必要的考核及有效的监督机制,学生骨干存在的问题无法得以及时解决,导致学生干部推陈出新的速度缓慢,“能上不能下”的现象严重。

4 学生骨干培养的基本理念

4.1 立德树人理念 学生通过参加学生工作或社团活动,并非旦夕之间就能实现核心能力的提升及综合素质的增强,更深远的影响在于其毕业、乃至工作一段时间后发挥作用。高校教育工作者应淡化功利色彩,认真把握学生骨干的成长成才规律,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能动性和积极性,避免拔苗助长,始终坚持“十年树人,百年树木”,立德树人。只有教育工作者本身坚持立德树人,学生骨干受其耳濡目染方能亲其师信其道,并进而围绕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这个中心,发挥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功能,并促进自我成长。学生骨干既是管理者,又是服务者,两者对立统一,不可分割,如果只顾自己发展,不顾服务同学,这样的人可能是合格的学生,但不会是合格的学生骨干;如果不顾自己的学习而专搞活动,或者只为自己的私利,这样的人既不是合格的学生,更不是合格的学生骨干。学生骨干既是管理者,又是服务者,两者对立统一,不可分割。

4.2 精英教育理念 笔者认为,学生骨干的培养是高等教育日趋大众化的今天,高校所实行的一种精英教育,培养的是“今天能以学校为荣,明天学校能以之为荣”的优秀学生。对学生骨干实行精英教育主要是培养他们的精英意识。精英意识是一种自我意识,是人关于自己在社会角色、社会地位、社会责任、社会作用等方面优于或重于一般社会成员的意识。这不论对于学生的个体成长,乃至于提升学校的社会知名度,实现伟大中国梦,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4.3 文化引领理念 文化是人的思想集合,而人的行为总是由思想支配的,所以文化必然引领人的发展。在培养学生骨干的过程中,坚持文化引领的理念,就是要从根本着手,以正确的思想、理念帮助其克服思想障碍,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正确的管理理念和服务意识。坚持文化引领,也体现了学生骨干作为一名教育者,通过自我教育,进而教育广大学生提升思想水平的定位。

4.4 工学结合理念 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其实质是学生在校学习理论知识(时间不多于2年),到企业进行“教、学、做”一体化顶岗实习(时间不少于1年),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由此也带来了学生骨干培养工作的新变化、新挑战。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骨干培养周期、任职周期短,培养工作必须做到科学的前申后延。纳新前宜认真细致梳理新生档案,全面严谨分析其中学阶段各方面的表现,特别是中学时代有学生干部经历或文体特长学生的基本情况,通过党团学宣讲会,社团初体验等活动,让新生对学生组织有一定了解,克服其加入某一学生组织的盲目性。而将学生骨干“笔试-即兴演讲-结构化面试-无领导小组讨论、情景面试-团队作业(任务驱动、项目考核)-现场投票”的选拔机制,引入到学生骨干的选拔机制中来也完全符合以就业为导向,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5 学生骨干培养的基本路径

为了使学生骨干成为政治上有高度、生活中有情趣、工作中有方法、人格上有魅力、道德上有原则的优秀分子,高职院校必须不断探索、完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学生骨干“培训”“管理”“考评”机制,不断创新、优秀培养途径。

5.1 课程引导,优化培训 整合不同的培训资源,构建高职院校学生骨干培训的课程体系,并逐步将学生骨干培训课纳入选修学分,业已得到越来越多高校的认同。目前高职院校大多的学生骨干培训都是由学校政工干部来负责,如果能整合专业教师、企业精英、专家学者、优秀校友等资源,对某一块专题进行专项培训,逐步构建“任务驱动”“项目教学”的学生骨干核心能力培养课程体系,形成长效机制,效果将不言而喻。

5.2 文化引领,科学管理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骨干的日常管理分三个阶段:在适应阶段,重辅导助融入,给载体树信心;在发展阶段,重引导助成长,给平台强信念;在提升阶段,重督导助成熟,给担子出信誉。日常管理的三阶段全程体现政治教育“人性化”、德育教育“情景化”、技能培养“社会化”、习惯养成“生活化”的特点。在项目化管理方面,笔者结合多年的工作实践,广泛搭建“班级建设岗、志愿服务岗、宿舍红旗岗、网络教育岗、实习先锋岗”五个培养与锻炼的平台,对学生骨干进行量化管理。

5.3 有效激励,严格考评

5.3.1 有效激励。学生骨干面临繁重的工作学习任务及由此产生的困难和压力,组织的认可、师长的激励以及同学的肯定是其工作热情的源泉,高校应坚持以人为本,探索并完善包括情感激励、目标激励、工作激励、成就激励、自我激励在内的学生骨干激励模式(如表1所示),通过网络平台、个别谈心、成长档案、迁移调控等多种方法,及时为学生骨干排忧解难,切实提高学生骨干的执行力,以正能量共筑当代大学生骨干的青。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学说,自我实现需要是最高层次的需要,高校学生工作者要创造条件为每个学生骨干搭建“自我实现”的平台,通过不断满足他们的成就感以持续有效地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5.3.2 严格考评。除了有效的激励措施,还必须建立健全考评监督机制,方能保持学生骨干积极上进、勇于进取的心态。在实施学生骨干考评制度时,应坚持发展性和导向性原则,明确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进步,而不是区分优劣;评价指标要系统化,以定性考核和量化考核的模式,从德、能、勤、绩等方面对学生骨干进行全方位的综合评价。评价方法要多样化(如表2所示),应坚持动态与静态、直接与间接相结合的原则。

5.3.3 反馈提高

没有反馈的系统,要实现有效的监督考评是不可能的。高校学生工作者必须走群众路线,广泛听取老师、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全面了解和掌握学生骨干的动向,通过综合分析,总结好的成果、经验,并将考核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生骨干,肯定成绩,指出不足,明确努力方向。在多方监督考评的基础上,严格依照相关条例对学生骨干进行调整及奖惩。同时通过建立学生干部日常工作档案、建立学生群众意见回馈制度、进行学生干部经验交流会等多种途径建立学生干部预警制度,及时发现处于或将处于困难中的学生骨干,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化解可能导致学生干部倦怠的因素。

参考文献:

[1]李锦堂.高校学生干部核心能力构建及其培养[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0(7):13-14.

[2]汤尊成.高职院校学生骨干培养的创新研究[J].华章,2013(20).

[3]孙鹏燕.新时期高校学生骨干培养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2(16).

骨干员工培养方案范文第3篇

 

各省辖市、济源示范区、省直管县(市)教育局,各高等职业学校、省属中等职业学校,各**省职业院校骨干教师培训基地,有关部级培训任务承担基地:

为切实提升我省职业院校教师队伍素质和水平,加快建成一支师德高尚、素质优良、技艺精湛、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2021年我省继续开展职业院校骨干教师省级培训及部级培训。现就做好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培训对象和内容

(一)部级培训

1.中高职衔接专业教师协同研修项目。培训对象为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重点开展理实一体课程开发、行动导向的教学实践与演练、教科研交流与项目合作,协同提升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科研教研能力、研究协作能力等,共同研究开发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人才接续培养课程、教材及数字化资源。

2.专业带头人领军能力研修项目和骨干培训专家团队建设项目。待公开遴选项目承办基地后,于秋季学期内实施,相关事宜另行通知。

(二)省级培训

1.骨干教师培训

(1)专业课教师培训。培训对象为职业院校(不含技工学校,下同)专业课教师,原则上以非“双师型”教师为主,培训内容以专业教学技能和实践技能等为主。

(2)公共基础课教师培训。培训对象为职业院校思想政治、语文、数学、英语等公共基础课教师。培训内容以师德修养、职业教育理念、教学技能、教学研究能力和专业教学指导等为主。

2. 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培训。培训对象为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培训内容以中职班主任角色定位、班级建设管理艺术、建班育人的知识与技能等为主。

二、培训方式和时间

培训采取集中面授和网络研修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部级培训的中高职衔接专业教师协同研修项目每期不少于4周的团队研修(其中网络研修学时一般不超过30%);省级培训中的专业课教师培训每期时间不少于160学时(其中实习实训和网络研修时间分别40学时左右),公共课和德育课教师培训每期时间不少于120学时(其中网络研修时间40学时左右),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培训每期时间不少于80学时。

三、培训经费

培训经费(含师资费、资料费、网络研修费、住宿费、伙食费、培训场地费、设备租赁费等)从省级职业教育专项经费及部级培训经费中列支;参加培训往返交通费由所在单位按规定报销。

省教育厅将根据培训任务完成情况对各省辖市承担的省级骨干教师培训项目予以“以奖代补”,财政奖补资金要全部用于教师培训工作,各省辖市要配套相关培训经费。

各省辖市、各培训基地要严格经费管理,落实经费审计和预决算制度,严格经费报销,确保专款专用、专账管理。培训基地不得以任何形式向参训教师收取额外费用。要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等相关要求,厉行勤俭节约,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四、培训要求

(一)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各省辖市、各培训基地要坚决贯彻落实国家和我省关于疫情防控的决策部署,按照疫情防控属地管理原则,在当地党委和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统筹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和培训工作。要科学研判工作中可能存在的重大风险,抓紧抓实抓细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的各项举措,切实维护培训学员和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二)加强培训管理。各省辖市、各培训基地要严格按照《**省教育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培养培训管理工作的通知》(教职成〔2018〕797号)、《**省中等职业学校专业骨干教师省级培训项目管理办法》的有关要求(高等职业院校教师培养培训管理和骨干教师省级培训项目管理参照上述文件执行)和《教育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做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2017年度项目组织实施工作的通知》(教师厅〔2017〕8号)文件规定的项目实施指南,明确培训目标、内容和要求,制定2021年度**省职业院校骨干教师省级培训、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培训工作实施方案及中高职衔接专业教师协同研修项目实施方案,确保完成培训任务。各省辖市、各培训基地的培训工作实施方案需经省教育厅职成教处和省职业院校骨干教师培训项目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项目办)备案核准后方可实施。

(三)确保培训质量。各培训基地一是要优先从国内知名专家、省职业教育教学专家和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培训专家库成员中遴选授课教师,同时要遴选培训基地及合作企业中水平高、能力和责任心强的优秀师资和专业骨干,共同组成培训师资团队,确保培训质量。二是要创新教师培训模式和方法,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手段,丰富教师培训课程资源,完善训前调研和训后跟踪服务,提高培训质量和效果。三是要确保网络研修质量,网络研修要设置工匠精神教育、“双创”教育、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理论、专业基础知识等网络课程供教师学习,研修重在以任务驱动为主线,通过专家引领、交流研讨、成果展示,解决教师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四是要科学规划并及时更新培训内容,要紧密结合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要求,要突出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精神贯彻、构建课程思政育人格局、“双岗”教师培训能力提升、“岗课赛证”综合育人等重点内容。五是要突出职业教育的实践导向,专业课教师培训基地要与企业密切合作,共同做好企业实践方案,避免培训与企业实践脱节。六是要积极组织受训教师参加职业资格或职业技能考核,并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七是要做好学员的后勤服务,为学员创造良好学习生活环境。八是要妥善保存学员考核资料,及时录入学员培训成绩,为实现教师信息大数据管理提供依据。培训期间省教育厅将组织专家组对各培训基地和各省辖市省级骨干教师培训工作的实施情况进行视导,视导的结果将作为今后培训任务分配及经费安排的主要依据。

(四)严肃培训纪律。所有参加培训的教师均应修满规定的学时,原则上不准请假。对在规定时间内未完成全部“网络研修”课程学习及集中面授阶段请假超过2天者,不予结业;对报名却无故不参加培训或严重违反培训纪律者,取消该教师5年内参加部级、省级培训等各类培训的资格。报名学员完成研修任务、经考核合格的,颁发由省教育厅印制的培训结业证书。各培训基地按照20%的比例择优评选优秀学员,由培训基地统一印制并发放优秀学员证书。

五、培训组织和报名

(一)部级培训中高职衔接专业教师协同研修项目任务

《**省2021年职业院校骨干教师(中职)省级培训计划分解表(省级培训基地)》中带“*”的专业为中高职衔接专业教师协同研修项目,培训对象为中职教师。参训学员于6月  7日至13日登录教育部 “师资培训管理系统”(202.113.245.38:8280/train/ ),选择培训基地和培训项目,并填写项目验证码(验证码2021HNZGZXJ)完成网上注册和报名。个人所有填报内容要详细、准确、规范,网上报名时要认真阅读报名须知和流程,严格按照指定的培训专业填报,不得擅自修改项目或专业。项目办审核参训学员资格后,培训基地管理员随时登录系统,复核学员参训资格,对不符合培训资格要求或因故不能参训的学员,协商学员所属地教育局或学校,重新选派相同专业且符合参训条件的其他学员参加培训。各省辖市、济源示范区、省直管县(市)教育局及各省属中等职业学校组织该项目报名工作时,与省级骨干教师培训报名情况一并汇总填写报名回执(见附件7),在备注栏注明是“国培项目”。

(二)各培训基地承担的省级培训任务

1.中职培训任务。各省辖市、济源示范区、省直管县(市)教育局及各省属中等职业学校,要组织各有关单位根据《**省2021年职业院校骨干教师(中职)省级培训计划分解表(省级培训基地)》(见附件1)和《2021年**省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培训任务分配表》(见附件4)的安排,按计划分配指标组织中职教师和班主任参加省级培训。

2.高职培训任务。各高等职业学校根据《**省2021年职业院校骨干教师(高职)省级培训计划表(省级培训基地)》(见附件2)安排,结合学校师资培训工作规划,组织推荐参训教师预报名;项目办将根据计划名额、预报名情况以及各院校相应的专业规模等确定最终参训名单。

3.报名程序

(1)骨干教师培训报名程序。各省辖市、济源示范区、省直管县(市)教育局及各省属中等职业学校、高等职业学校要指定专人负责参训教师的报名工作,填写报名回执汇总表(见附件7),于6月13日前将加盖公章后的电子版(PDF版)发送至指定邮箱**@126.com,并组织参训教师于6月7日至13日期间登录“**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网(vae.ha.cn)”的“网上办事”栏目中“省级骨干教师培训”进行报名。网上报名完成后,审核通过的参训教师(报名系统反馈通知到本人)应按时到指定的培训基地参加培训(各专业的培训时间、地点见附件5)。

(2)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培训报名程序。各省辖市、济源示范区、省直管县(市)教育局及各省属中等职业学校要指定专人负责参训班主任的报名工作,填写报名信息汇总表(见附件8),于6月13日前将电子版(Word版和加盖公章后的PDF版)发送至指定邮箱(**@163.com),并组织参训班主任于6月7日至13日期间登录“**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网(***.ha.cn)”的“网上办事”栏目中“省级骨干教师培训”进行报名。报名完成后,审核通过的参训人员应按时到指定的培训基地参加培训(培训班次时间、地点见附件6)。

(三)各地承担的省级培训任务

在各省辖市、济源示范区教育局申请的基础上,经省教育厅审核,确定了2021年由各地承担的省级培训任务(任务分解表见附件3)。各地承担的省级培训项目由各地教育局自行开展,纳入职业院校骨干教师省级培训整体规划。

(四)培训工作实施方案审核备案

各培训基地及各省辖市、济源示范区教育局要按照相关制度规定和本通知要求,制定承担培训项目的实施方案(模板见附件9),于6月11日前提交项目办审核备案,并按照审核反馈意见进行修改完善,实施方案备案通过后方可施行。

省教育厅职成教处联系人:

骨干教师项目办联系人:

中职班主任培训联系人:

(网上报名等相关问题请分别拨打骨干教师项目办或中职班主任培训联系电话咨询)

 

附件:1.**省2021年职业院校骨干教师(中职)省级培训计划分解表(省级培训基地)

2.**省2021年职业院校骨干教师(高职)省级培训计划表(省级培训基地)

3.各省辖市承担的2021年职业院校骨干教师省级培训任务分解表

4.2021年**省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培训任务分配表

5.**省2021年职业院校骨干教师省级培训信息统计表

6.**省2021年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培训安排一览表

7.各省辖市、济源示范区、省直管县(市)教育局及各省属中等职业学校、高等职业学校报名回执

骨干员工培养方案范文第4篇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culture,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sergeant team management, and analyzes it from four stages in school. It highlights the sergeant ability in leading and vocation. At the same time, it discusses how to develop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teaching and training, brigade work, and forms the sergeant management idea under vocational education.

关键词: 任职教育;管理;士官

Key words: vocation mode;management;sergeant

中图分类号:{G7} E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34-0252-03

0 引言

全军十六次院校会议后,军内院校明确了由学历教育向任职教育转型的大趋势,而任职教育对学员的培养目标,也由以前的培养宽泛的任职基础能力向培养岗位任职能力转变,这也就要求军校学员队在日常管理中要突出重点,应结合学员未来的岗位任职需要,有针对性地在一日生活中加以培养,起到对院校教学的辅助作用。我院主要承担海军航空兵各层次人员的任职培训任务,是总部联训联考的试点单位,笔者结合士官队工作实际,根据士官队在校各培训阶段的特点,对士官队的管理教育方法进行探讨。

1 入学教育训练阶段

以强化作风养成为重点,打牢听党指挥的军魂意识,坚定献身海军航空兵事业的信念,历练过硬的军人素养和思想作风,为在校学习成才奠定良好基础。

1.1 广泛谈心,普遍摸底,全面掌握新生思想状况 新学员入校前期,思想波动普遍明显,各项表现与本人真实状况差距较大,队干部要做到知兵才能带兵,[1]我们必须深入其中,广泛接触,消除进入新环境的不适感,才能有效掌握人员思想脉搏。

①开展普遍谈心。队干部、队兼职、区队骨干和班级骨干必须对所属人员全面谈心,一方面增进双方了解,使学员尽快融入军校氛围;另一方面,充分了解学员成长经历,任职经历,爱好习惯及专业特长等。②认真梳理人员档案。一方面检查档案的完备性;另一方面,排点人。③完善人员思想档案,建立与学员家庭联系方式,全面掌握学员社会情况。

1.2 坚定理想信念,端正入学动机,扎实开展好政治教育 新生入学阶段是打好军政基础,端正思想作风的关键时期,我们要注重端正入学动机,强化军魂意识,扎实打牢思想根基。

一是积极组织学员参加机关、大队及外聘专家进行的政治教育。注重引导学员加强使命意识,成才意识和献身意识,采取撰写心得体会、观后感和交流发言等形式激发学员内动力。二是全力配合机关的宣讲工作,积极建言献策,做好各项问题、意见的收集与反馈,使学员全面掌握分院的办学理念、施训改革和管理教育改革等。三是进行院史、队史教育,带领学员参观院史馆,队内荣誉室等,激发学员荣誉感、自豪感和认同感、使学员自觉自愿地遵守好分院、大队的各项规定。

1.3 健全骨干队伍,抓好骨干培训工作 新学员入校后的第一批骨干是学员队的关键,这批骨干中的区队以上骨干是第一学年的核心力量,对学员队良好作风纪律的形成起着决定性地作用,而这批骨干中的班级骨干,也将在一年的锻炼中逐渐成长为第二学年的核心力量,对学员的后期的安全稳定起着决定性作用。

在选配骨干中,①要注意知人善任,充分了解骨干的性格特点,脾气秉性,合理地安排岗位。②要统筹兼顾,根据学员特点,做好人才储备,为后续工作打好基础。③选拔方式要民主科学,严肃正规,有理有据,公开透明,全员参与。

在骨干培养中,①注重养成训练和军政素质训练,从仪容仪表、言谈举止、军人气质、礼节礼貌、指挥能力、管理能力和思想工作方法等方面进行规范,使骨干成为学员的模范,让学员做有标准、赶有目标、学有榜样。②注重定期交流,通过思想形势分析、教学形式分析、管理经验交流等形式,定期统一骨干思想,共同探讨管理心得体会,队干部视情教方法、传经验,提高骨干管理带兵能力。③不断压担子,在完成任务中提高骨干工作能力,队干部注重各项任务的统筹,使每名骨干责任清晰,分工明确,强调按时完成任务,在任务检查中检验骨干工作能力。

1.4 坚持依法从严管理,培养过硬军事作风 入学阶段是作风纪律的基础阶段,必须使学员从入校起就形成一种“令行禁止,雷厉风行”的优良作风,着重强调“服从意识,大局意识”的培养,为整个在校阶段奠定良好基础。

①注重法规学习,强化条令意识,使学员认识到在校培养与部队工作的区别,形成一切行动听指挥的过硬作风。②注重制度化、规范化养成。通过集体学习、交流参观、骨干帮带、示范演练及量化评比等形式,加强点滴养成,逐步形成正规有序的军事氛围。③注重在实践中检验过硬作风。我们可以在训练中叫响“掉皮掉肉不掉队,流血流汗不流泪”的口号,也可以在拉练中喊出“谁英雄,谁好汉,拉练路上比比看”的气势,培育优良战斗作风。

2 基础课阶段

以提升骨干管理指挥能力,全面培树优良学风为重点,激发学员的学习热情和动力,引导学员提高综合素质,打牢理论基础。

2.1 发挥团支部堡垒作用,活跃队内文化生活 士官队以团员为主体,政治工作中应注重团支部在青年中的作用,让团支部在各项活动发挥龙头作用,坚持以党建带团建,以团建促党建,在连队建设中,更要以团建带动骨干队伍建设,促进连队和谐发展的氛围。

①在支部委员选拔上发扬民主,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调动全员参与的积极性。②在团干部培养上,坚持从组织制度上抓起,做到每月一次支委会和小组生活会,做好团课和团日活动,以活动促进团干部能力。③丰富“主题活动”的形式,鼓励团支部“走出去,请进来”,拓宽活动内容。采取观看教育视频、开展主题大讨论、主题辩论赛、角色互换及自我设计等形式培树学员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采取社区走访、爱心慰问及竞技友谊赛等形式锻炼骨干组织协调能力,丰富连队文化生活。

2.2 发挥军人委员会职能,促进连队健康发展 军人委员会是连队发扬“三大民主”的重要组织,结合学员队工作实际,我们提倡军人委员会发挥好民主监督的作用,缓解部分骨干与学员间的矛盾,在全队营造民主、公开的氛围。

一是各委员参与日常管理,对全队军容风纪、礼节礼貌及作风纪律进行纠察,辅助骨干做好管理工作。二是坚持工作汇报制度。每两月要向军人大会汇报工作,接受监督。三是开好经委会。每月收集学员对伙食的意见建议,进行汇总并向支部提交整改意见。四是统筹协调连队后勤管理问题,做好服装调换、教材教具发放工作,定期组织维修小组,对队内基础设施、公共财产进行维修。

2.3 正确把握骨干培养与任用,稳步提升管理指挥能力 第一批骨干是队内两年工作的核心力量,我们在使用中应注重不断培养,不断养成,及时跟踪骨干在管理指挥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教方法,传经验,并有针对性地抓整改。一方面在重大活动中,敢于放手让骨干筹划组织,队干部把握任务方向,兼职骨干负责做计划、统筹协调、搞好总结,区队以下骨干负责具体实施,在实践中检验管理能力;另一方面,畅通管理反馈渠道,可以设立“意见箱”,搞骨干测评等,掌握学员心声,全面审视骨干工作,及时作出调整。同时,还应注意骨干的轮换制度,一方面是可以起到对骨干的激励作用,另一方面也能让更多学员得到提升管理能力的机会。

2.4 严格落实各项教学制度,加强学风建设 ①开展好开课动员。结合专业发展、学员成长、课程适用性及重点难点等内容,打造精品动员课例,使学员了解学习内容、学习目的和学习意义,从而增加学习动力;②队干部坚持听查课制度,及时发现课堂上出现的各种违纪问题;③坚持经常性的队室交流制度,及时解决学习中出现的突出问题;④坚持帮学促学活动,发挥学员主观能动性;⑤坚持笔记展评及疑难问题汇编制度,切实将学员精力投入到课堂上,解决学员在学习中遇到的突出问题;⑥坚持学习经验交流制度,提高学习效率。

2.5 发挥第二课堂优势,提升学员综合素质 充分尊重学员的主体地位,让学员在自我教育、自我启发中提高思想觉悟,引导学员根据自身实际,充分利用图书馆阅览室及校园网络平台等,利用课余时间开展自主学习,全面培养个人爱好、专业特长、人文素质和文体专长。结合各类竞赛活动,鼓励学员积极参与课题研究,拓宽知识领域;结合兴趣小组平台,鼓励学员不仅成为活动的参与者,更要成为组织者,使综合素质得到全面锻炼;结合“校园艺术节”、诗歌朗诵和主题征文等活动,调动学员参与热情,渲染连队奋发向上的精神氛围。[2]

3 专业课阶段

突出制度化、正规化管理,以提升学员岗位任职能力为重点,全面激发学员钻研专业的热情,着力锻炼骨干管理带兵能力,在高密度、大强度的教学施训中提升专业技能、锤炼过硬作风。

3.1 突出中心工作,做好教学中的思想政治工作 士官队进入第二年后,课程学习实践性强,指向性突出,正是展现任职教育特色的重要阶段,队内思想工作应紧紧围绕教学中心工作,切实提高学员课堂质量。

①要围绕当代军人核心价值观主题,广泛开展“我为任职教育建设做贡献”活动,引导学员充分认清任职教育建设的重要意义,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动员学员积极参与任职教育建设。②针对联训联考工作的前期准备,支部应深入开展专题动员教育,使全体同志充分认清任务特点;渲染考核氛围,坚定学员信心;密切与教研室的联系,明确考核内容;成立考核工作领导组织,统筹各项工作,掌握学员动态,确保各项施训工作扎实有效。

3.2 坚持队室共育机制,扎实抓好专业学习 专业学习是学员岗位任职能力形成的关键时期,为更好地发挥课堂教学的效果,必须要队室形成育人的合力。

①在学期初积极与各教研室沟通,召开各专业的准备会,请教员为学员明确各专业学习的重点,需把握的难点,各门课程在部队的适用性,激发学员积极性。②学期中及时跟进教学管理,通过队务会,教学形式分析会对学习状况充分摸底,利用好教学联系会,确实将学员存在的问题加以解决。③队干部充分介入实践课程,一方面在人员分组上下功夫,为教员提供合理化建议;另一方面注意规范教学秩序,及时发现教学场地的安全隐患,营造正规、平稳、有序的氛围。

3.3 建章立制,职责明确,确保管理正规有序 士官学员进入二年级后,民主意识、法制意识明显增强,我们应在管理中更加注重制度化管理,[3]就事论事,对事不对人,摒弃管理中的“随意化”,各级骨干也应注意不要“情绪化”,真正做到“以理服人”。应注重抓整体。我们应结合各队实际,以民主集中地形式制定管理细则,从一日生活制度、作风纪律及请销假等方面进行规范;另一方面,对“问题”同志应重点关注,摸清情况,采取必要手段,稳住重点人,确保全面工作推进;同时,也应完善监督机构,形成双向制约机制。

4 实习考核和离校阶段

发挥三方共育机制,以坚定献身海航、扎根基层的思想信念教育为重点,引导学员自觉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实习考核中,接受海航部队的挑选。

4.1 大力加强特色教育,扎实打牢献身海疆的理想信念 毕业阶段政治教育,应结合“听从组织召唤,部队建功立业”的主题,全面抓好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教育,扎实打牢献身海疆的理想信念,通过集中教育、光碟教育、主题演讲、读书征文和知识竞赛等形式多样系列教育活动,引导学员自觉将精力投入各项考核中。要组织好各类主题故事会、报告会,召开毕业学员座谈会和师生联谊会,听取学员意见建议。[4]

4.2 科学组织,严密施训,做好毕业考核工作 毕业考核阶段是各队最忙乱时期,面临主要压力是时间紧、任务重。同时有七、八项工作展开,我们必须做好统筹安排,避免“打乱仗”。

①搞好思想发动,统筹安排训练时间。思想发动要早,将整个毕业学期的考核安排、考核难点和训练方法告诉学员,做到“心中有数”,让学员自己制定训练计划,提高重视程度。②注重与相关部门联系,提供合理化建议。一方面队内及时掌握教学进度,关进教学管理;另一方面争取教研室的帮助,解决学员问题,尤其是在军体训练方面,注重区分训练,科学编组。③坚持例会制度,及时对训练情况进行分阶段总结,不断完善训练方案。

4.3 加强实习管理,提升岗位任职能力 外出实习的管理也是第二学年的重点,由于实习地管理与院校管理的差异经常会导致专业实习达不到预期效果。我们在整个实习过程中要做好几方面工作,①实习前要与教研室开展好实习动员,讲清楚实习目的与意义,提高实习效率;②及时成立临时组织,划分好党小组、团小组及行政班,建立“实习阶段行为规范”,完善组织生活制度,以制度约束行为,以责任规范行为;③做好总结讲评工作,每名同志在结束后要对实习期间个人表现进行总结,各级骨干要在个人总结基础上对所分管工作进行梳理,表扬先进,鞭策后进,并与各种评比挂钩,以此促进良好实习秩序的形成。

总之,士官学员都是部队选送的骨干力量,回到部队后理所当然要发挥中坚的作用,所以,在校期间我们应注重管理带兵能力的培养和岗位任职能力的升华。围绕这两方面的工作,我们应在充分了解学员的基础上,有所铺垫,有所侧重,通过各种活动平台,切实提高学员的两种能力,从而发挥出任职教育的特色优势,确实将军校人才培养提高到新的层次。

参考文献:

[1]吕宗社.适应新型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基层干部管理能力[J].价值工程,2011(9):190.

[2]王亚鹏,张巾帼,苏畅,张铭.学员队干部抓学习管理应把握的五个方面[J].中国电力教育,2011(2):184-186.

骨干员工培养方案范文第5篇

1、部分教师政治信仰迷茫

由于民办高校不同于公办高校,党组织对于民办高校教师的影响小,再加上民办高校年轻党员教师较多,大多成长于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与中老年教师在政治认识层面有一定的距离,部分教师政治思想状况令人堪忧。主要表现在:理想信念不够坚定,缺乏远见;明辨是非能力不强,遇事多注重表象,少研究本质;对于社会上的不正之风、腐败丑恶现象容易以偏概全。

2、教师党组织认同度不高

由于民办高校党委定位不同于公办学校,教师党员的比例较低,特别是骨干教师的党员比例更低,再加上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党组织在教师中的影响力非常小。此外,民办高校教师流动性强,许多老师都抱着“打工”的心态,而且民办高校对于教师政治面貌没有特别要求,造成许多教师不愿意透露党员身份,更不愿意把组织关系转过来,甚至还经常会出现部分老师的不理解党建工作,认为党建工作是公办学校的事情,在民办高校只要把本职工作、教学工作做好就行。

3、构建民办高校创新型高素质教师队伍对策研究

在教师队伍中开展“把骨干教师发展成为党员,把党员培养成为骨干教师”工作(以下称“双培”),构建民办高校高素质教师党员队伍对于加强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具有深远的意义,不仅提高党组织在民办高校中的威信和地位,可以促进高校健康和谐发展,确保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

3.1建立科学发展的保障制度,确保民办高校教师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发挥党委政治核心作用,要将教师的思想培养与人才培养结合起来,将教师的入党培养与专业建设相结合,将培养党员教师与培养学科骨干相结合,建立相关机制扶持青年党员教师骨干,方能获得“瓶颈”的突破,从而破解教师党建工作的价值路径。通过理组织与人事处、教务处等部门之间的关系,达成“双培”项目共识,拟定“双培”计划,确定“骨干”教师的具体标准,保证开展“双培”项目的实效性、长期性和持续性。

3.2将骨干教师发展成党员,建立高技能党员教师队伍。积极找准教学科研与党建工作的结合点,多途径引导骨干教师向党组织靠拢,逐步发展骨干教师入党使他们成为骨干型党员:一是摸清底数,确定有入党意向的骨干教师名单。党组织要联合相关部门进行摸底,初步掌握具有入党意向教师党员名单;二是安排专人宣传引导,提高骨干教师对党的认识。通过安排党委书记、党委委员、支部书记直接专门负责联系有入党意向的骨干教师,和他们做朋友,引导他们正确认识中国共产党,提高骨干教师政治觉悟;三是确定培养对象。引导具有入党动机的骨干教师向党组织靠拢,主动递交申请书;对已递交入党申请书的骨干教师,尽快列入发展目标;四是建立档案,列入培养计划。对符合条件的申请人,经支部研究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安排专人指导填写《入党积极分子考察表》;五是具体分析,确定培养目标。通过调查、走访教学督导、系部主任和学生民主测评,对骨干教师做深入细致的分析和了解,重点考察教学效果、教研教改、科研课题等方面贡献,容许存在不违背党性原则的不足之处,可以在培养过程引导他们逐步改正不足,最终确定培养目标;六是定期考察,检验培养结果。各系党组织负责人定期联系骨干教师并对他们进行考察,多途径了解他们的工作表现,听取他们的思想汇报,积极引导他们加入党组织。

3.3将教师党员培养成骨干教师,形成创新型的党员教师团队。党组织发挥组织协调和宣传动员优势,通过关心、指导党员教师的个人发展,特别是在评职称、科研课题、教研教改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帮助党员教师尽快成长为党性强、专业优的人才:一是引导党员教师严格自律。根据学院《教师手册》要求,引导教师党员公开承诺,带头履行教师职责,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充分彰显党员教师的先进性;二是帮助党员教师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制定职业发展路径、措施。部分民办高校教师会出现职业生涯规划不明确、职业目标迷茫的现象,党委可以邀请校内外专家进行讲座、培训等,帮助他们制定职业发展的目标、路径、措施;三是了解党员教师职业发展的困难、需求。通过个别访谈、座谈会、一对一帮扶等方式,了解党员教师在职业发展碰到的问题;四是提供机会,帮助党员教师提高专业能力。通过学科竞赛、课题立项、教研教改项目等,给予党员教师更多的锻炼机会,积极为他们争取更多支持,甚至拿出部分党费资助他们,帮助他们提升自身能力,培养他们在专业教学、科研中担纲领头;五是关心党员教师生活,帮助党员教师晋升职称、提高学历。民办高校职称晋升是党员教师经常碰到的问题,党组织负责人联合人事处、继续教育中心,在职称晋升、学历提升上进行专题辅导,使广大党员教师顺利解决职称、学历、职业资格证书等问题;六是提供党员教师外出学习交流机会。采取“请进来,走出去”方式,邀请兄弟院校专家进校进行指导培训,鼓励党员教师经常下企业、观摩兄弟院校经验交流等活动,甚至拿出部分党费资助党员教师出外学习交流培训,拓宽他们的知识面,帮助他们更快成长;七是树立先进典型,以点带面、共同进步。对一些教师党员的优秀事迹,通过宣传栏、报刊、网络等途径进行宣传,带动其他党员教师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