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骨干教师论文

骨干教师论文范文精选

骨干教师论文

骨干教师论文范文第1篇

基础源于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斯基Vygotsky(1978)的心智社会文化理论,动态评估(dynamicas-sessment,简称DA)是近三十年在西方兴起的一种新的评估理论。动态评估理论主张在评估过程中,从动态的角度对个体的认知、元认知过程进行评估,旨在促进个体认知能力的改变并对其发展潜能进行评价。动态评估的主要特点有:过程的动态性和互动性。在评估过程中,评估者立足于学生智力的发展特征,通过不同时间点对学生进行动态的评估。此外,评估者和学生是互动的。学习者和评估者的双向互动贯穿整个评估过程。综合对维果斯基思想的各种解读,主要形成了两类动态评估模式:干预式动态评估模式(InterventionDynamicAssessment)和互动式动态评估模式(Interac-tionDynamicAssessment)。其中,干预式动态评估模式强调的是通过不同的干预使学生的能力得以提高和发展。在干预式动态评估模式中,采用的评估形式是标准化的。与强调标准化的干预式动态评估不同,互动式动态评估强调的是评估者和学习者的互动过程,侧重于对学生心理潜能发展的质性评估。

二、“干预式动态评估模式”的设计和实验

1999年,Budoff等人提出了“前测———训练———后测”动态评估模式,该模式被称为学习潜能评估模式。该模式认为智力具有可塑性和可训练性的特征,主要应该于测量与评价被试者从训练中的获益能力以及他们的学习潜能。通过比较前测与后测的结果,该研究将取得不同获益分数的被试者分为高分者、获益者和无获益者三类。高分者指的是前测与后测成绩均佳者,获益者指的是后测成绩显著进步增加者,而无获益者指的是后测成绩无显著进步者。根据动态评估模式的特点,笔者对实验班开展的英语阅读课的教学是一个动态和互动的系统。也就是说,教师的授课计划、授课过程、与学生的讨论交流、作业和答疑等教学活动都是以动态和互动为基础的。教师根据每次的作业、答疑和讨论的结果,适当调节之后的课堂教学内容。这使课堂教学内容更加开放、生动和符合学生逐步发展的英语阅读水平和需要。根据学生英语阅读学习的现状调查结果和大学英语阅读课的教学特点,笔者把“干预式动态评估模式”应用到了实验班阅读教学中,对此进行了为期近半年的研究。其具体实施步骤如下:第一步:前测。为了了解学生前测时的阅读理解能力,更加客观和准确地掌握学生在训练前的阅读理解能力,笔者以某套大学英语专业四级考试真题的阅读部分为考试内容,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进行实验前的测试。第二步:干预和训练。根据前测时的考试成绩,教师有针对性地在阅读教学中引进了一些有效的阅读理解策略和技巧,让受试者进行大量的、题材广泛的阅读理解训练及其他形式的教学干预和训练。同时,教师以教学介入为方法,着重引导和训练学生的阅读注意力,指导学生掌握解决阅读中所遇问题的策略,给学生提供解决阅读中所遇问题的能力和通过训练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机会。第三步:后测。经过为期三个多月的教学干预和训练,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进行实验后的测试。为了是实验前测和后测的结果相对精确,笔者组织学生采用另一套难易度相似的大学英语专业四级考试真题的阅读部分为考试内容。第四步:结果分析。(1)实验班前测和后测成绩分析:通过对前测与后测结果进行比较,把被试者分为高分者、获益者和无获益者三组,进一步量化“干预式动态评估模式”在阅读教学的应用效果:在被试者中,经过教学干预,高分者所占比例是20%;获益人数所占比例是68%;无获益者,所占比例是12%。(2)实验班和对照班成绩分析:尽管实验班和对照班在前测成绩中的差距不明显,但对照班的后测平均成绩提高额度明显低于实验班。这表明在实验班中,应用“干预式动态评估模式”提高教学的效果是明显的。

三、结束语

骨干教师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中学骨干教师;培养;动因;作用

当前,要造就一名中学骨干教师,尽快形成一支适应二十一世纪需要、素质一流的中学骨干教师队伍,已是中学师资队伍建设的头等大事,更是摆在我们师训工作者面前的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

当前的中学骨干教师培养,是在由于历史原因形成的骨干教师断层的特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新事物,它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借鉴。要解决当前师训工作所面临的新课题,就必须靠我们去积极探索,认真研究。而要研究中学骨干教师培养问题,当然首先就应该从研究整个中学师资队伍状况入手,以寻求解决中学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对策。本课题就是在此背景下,对上海市中学教师和中学教师中各个层面(年长的,年轻的;知名的,在培的;当领导的,任一般教师的)骨干教师进行问卷调查(随机抽样调查500名中学教师,有效问卷449份,约占全市中学教师数1.25%)和实践总结(对华东师范大学举办的上诲市首届中学语文、数学、英语……教育管理等16个学科的市级骨干教师[校长]培养工程的办班经验进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纳、分析、研究,得出初步的研究结果。

一、当前中学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着重大的历史挑战与发展机遇

国际经济发展的历史经验表明,一个国家要保持经济的持续发展,关键就在于提高劳动者的创新能力和对国际市场的适应性,而创新能力和适应性的基础在于劳动者要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劳动者综合素质的提高当然要靠教育也就是归根到底要靠教师来承担,这是历史赋予教师的重任。所以,二十一世纪我国要实现经济腾飞,说到底就看我们的教师能否担当起这个历史重任。这就是说当前我国师资队伍建设既面临着重大的历史挑战,又面临着重大的发展机遇。我们必须分析现状,找出差距,提出目标,主动迎接挑战,抓住机遇,在发展中去建设一支一流的师资队伍。

1.当前中学教师队伍数量可谓庞大,但结构不尽合理,尤其是骨干教师奇缺,骨干教师队伍青黄不接,这是中学教师队伍建设潜伏着的危机,将直接影响和制约着我国的教育尤其是中等教育的发展。

——年龄结构出现了“断层”。教师年龄在中间档次的量相对地少了,据对449份调查问卷的统计,年龄在30—50岁段只占28.9%;

——学历结构出现了“断层”。农村或经济相对落后的边远地区中学教师的学历状况更令人担忧,据对449份调查问卷的统计,欠发达地区学历达标率比发达地区学历达标率要低76.1%;

——职称结构出现了“断层”。具有中级职称教师的量相对地少了,据对449份调查问卷的统计,具有中级职称的只占39.2%;

——骨干结构出现了“断层”。具有高级职称与特级或知名教师的量相对地少了,据对449份调查问卷的统计,具有高级职称的只占10.4%,特级只占0.88%,全市知名的只占0.44%。

明显地可以看出,年龄、学历、职称结构的“断层”,更加剧了骨干教师结构的“断层”,加剧了骨干教师队伍的青黄不接。更令人堪忧的是教育发展不平衡,越是经济相对落后的边远地区或农村,人才流失越严重,而且严重到当地教育行政部门与校长都害怕提到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原因是学历层次一旦提高了,教师就要“跳槽”——不是调离教育系统,就是调离本校或当地,使得本来就落后的局面更加“雪上加霜”。要从根本上扭转这个被动局面,我们就必须要采取相应的对策。

2.当前中学教师队伍的现状与教育发展的要求存在着全面的差距,这使中学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着重大的历史挑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多数省市中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了较大的改善,在数量上基本能适应教育事业的发展,教师队伍思想状态总体上呈上进状态,其政治素质、业务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不同程度地得到了加强。但与教育发展对教师的要求相比,在许多方面还存在着严重的差距,不能适应中国教育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变化。诸如:

——不适应教育观念现代化的要求。由于受观念与政策的双重影响,现有的教师队伍在整体上只能适应应试教育模式,难以摆脱“应试教育”的桎梏,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思想仍旧是占主导地位,对于素质教育和培养适应二十一世纪需要的人才普遍缺少信心、兴趣与经验。在这项问卷调查中,把“应试教育的困扰”列为教师队伍存在主要问题之首的人数就占被调查总人数的21.8%。

——不适应中学教育改革的要求。现有的教师队伍中有相当一部分人难以胜任教育和教学工作。在这次进行的问卷调查中,就有10.7%的教师自我评价教学工作“不够好”或“一般”,有15.3%的教师认为自己的教育效果“不够好”或“一般”。至于教育科研能力不强,更是普遍现象,竟高达80.9%。而意识到自身与教育事业发展存在距离,尤其是在教育思想和知识更新方面,也高达71%。

——不适应中学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现代化的要求。中学教育要把现代科学知识引入教学,教师不仅要打好学科的基础,还要广泛涉猎其他领域的重要知识,但广大中学教师与这一要求相差甚远。如在这次进行的问卷调查中,就有57.5%的中学教师缺乏计算机基本常识与基本的应用能力,对多媒体和交互技术更是陌生;有58.9%的非英语学科教师基本不掌握外语;有63%的教师对电化教育手段不是缺乏应用能力就是没有这种意识。可以说,现有的教师队伍仍广泛存在教学手段相当落后的状态,基本上停留在一支粉笔、一块黑板,老师讲、学生听的“原始”阶段。

——不适应教育方法现代化的要求。有相当数量的教师,不能按教育规律办事,不了解教育理论的现展,不懂得该如何去发现和掌握学生的心理及其发展变化状态,对少数需要进行心理与行为矫治的学生束手无策,仍然是凭“经验”办事。在这次问卷调查中,具有上述种种情况的教师总数也达到68.6%。

——不适应人民群众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由于中小学教师待遇仍不高,加上社会价值观的变迁,中小学教师职业还没有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因此不能吸引一流人才从教。现在教师队伍中责任感不强、敬业精神欠佳和钻研精神不足的情况还占有一定比例。甚至不少教师受功利泛化的影响,没有承担起教书育人的职责,有的把过多的精力放到“家教”等第二职业上,有的政治观念淡薄,不注意引导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总结,甚至放弃思想政治教育。在这次进行的问卷调查中,就有21.3%的教师认为教师工作仅仅是一种职业而已,甚至是一种枯燥乏味的工作,更有18.7%的校长、党支部书记和9.5%的高级、特级教师对此有同感。

——不适应社区与家庭教育功能强化以后教师社会角色变化的需求。在全社会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社区与家庭教育功能越来越被强化,这就需要教师适时地转变自己的角色去担任大教育的组织者。但事实是,现在许多教师仍然习惯于单一的学校教育,不愿在新的教育模式下担任大教育组织者的社会角色。在这次进行的问卷调查中,就有47%的教师认同这一点。

当前中学教师队伍现状存在的种种问题,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教育思想(尤其是教育管理思想)上存在的一些偏差。如何迅速缩小乃至全部消除这些差距,去迎接二十一世纪教育的发展,这是中学教师队伍建设所面临的重大的历史挑战。面对这个挑战,我们必须要采取相应的对策。

3.二十一世纪中国要实现经济腾飞,就必须要发展教育。

经济腾飞要靠教育来支撑。发展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师资队伍建设是重中之重。这是因为:

——教育质量的提高,主要取决于教师思想政治和业务素质。在这次进行的问卷调查中,绝大多数教师都认为学校的一切教育工作都需要通过教师创造性的劳动去落实,因而教师的思想政治和业务素质相当重要。高素质的教师可以弥补某些办学条件的不足。反之,即使校舍、设备再好,也无法提高教育质量,更不可能办出好的学校。

——基础教育要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问题,归根结底是教师问题。这是因为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是一个系统工程,其中关键和难点在于教育思想、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的改革,而教师处在这些改革中的主体地位与主导地位。没有教师去积极参与、大力推进、认真落实,要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也就无从谈起。因此,提高教师个体与队伍整体素质以适应转轨的需要就显得相当重要了。在这次进行的问卷调查中,79%的教师都认同这一点。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教育带来革命性的影响,对教师提出了最严峻的挑战。一个缺少现代意识和未来意识的人是不可能在国际化、信息化、学习化的社会中充当教师角色的。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中,教师的作用不但不会削弱,反而会进一步加强。在这次进行的问卷调查中,有71%的教师认为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至今已是完全成熟了,它使得教材与教学形式甚至学校教育的基本模式都将发生变化,多媒体和交互技术为个性化教育提供了可能性,学生将广泛接触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丰富的程度无可比拟。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指导显得特别重要。当然,对教师的要求也提高了。

总之,要实现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就需要建设一支一流的师资队伍。这是历史赐予中学教师队伍建设的一次重大的发展机遇。要抓住这个机遇,我们同样必须要采取相应的对策。

二、培养骨干教师是解决中学教师队伍建设问题的重要对策

根据我们的调查显示,抓紧培养骨干教师可以解决教育发展的要求与中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的矛盾。这是因为骨干教师在教育和教师队伍建设中有着非常重要的轴心、驱动、辐射、稳定和促进作用。

1.轴心作用

在这次进行的调查问卷中,非骨干教师(这里笔者暂且将中学一级及其以下级别的教师列为非骨干教师,下同)普遍(占92.9%)认为,骨干教师不仅具备了从事教育工作的知识经验和思想品德,而且有着追求事业成功与成就的强烈欲望,具备了很高的理论水平、实践能力和心理成熟的特征,在学校工作中起着轴心作用,在学校舆论上占主导地位。通过骨干教师的表现可以使学校在全体成员中维持一种精神饱满、积极向上、蓬勃健康的面貌与态势。从这个意义上说,掌握了骨干教师就等于掌握了教师全体。

2.驱动作用

在这次进行的调查问卷中,非骨干教师同样普遍(占93.7%)认为,骨干教师在工作与学习上取得的成就,可以解放人们的思想,使集体中的其他成员能充分认识到自身存在的潜能,敢于把自己的工作提到一个新的高度。从这个意义上说,骨干教师能产生驱动作用,以推动整个集体的工作。

3.辐射作用

在这次进行的调查问卷中,非骨干教师同样普遍(占89.3%)认为,骨干教师的工作态度与水平起着示范作用,能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它能转化为集体中其他成员的态度与水平。当然,榜样的质与量也决定了其产生影响的力度、速度与程度。从这个意义上说,骨干教师能产生辐射作用,影响着集体成员中的每一个人。

4.稳定作用

在这次进行的调查问卷中,非骨干教师同样普遍(占81.6%)认为,随着我国人口结构的变化使学龄人口急骤波动,教师的需求量也将随之波动,同时教师职业还远没有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这使得中学教师队伍的流动成为必然趋势。因此,中学教师队伍建设要转变观念,不能片面地要求稳定。但是,没有稳定,就没有质量。只有稳定骨干教师,才能使整个教师队伍中的精华保持稳定;只有“稳住一头,放开一片”,在流动中优化教师队伍,才能提高中学教师队伍的整体质量。从这个意义上说,骨干教师能产生稳定作用,达到稳定并提高教师队伍建设的整体水平。

5.促进作用

骨干教师论文范文第3篇

以邓小平的“三个面向”为指导,以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行动指南,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确实落实国家新课程标准要求,深入学习国务院及省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以师德建设为前提,以教育科研为切入口,以提高学生素质为宗旨,深化教学改革,继续坚持教学质量走内涵发展之路,加大科研促教力度,增强服务意识,努力提高课堂质量和教学效益,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全面发展。

二、目标要求

1、加强对科研人员的培训,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努力提高教育科研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能力。

2、加强科组建设,使教研活动在正常化的基础上做到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3、加强课题研究。“中小学作文教学理论及操作体系”(“三步法”作文教学体系研究项目是中国教育学会“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加强该课题的实验研究,力争本学期结题,并通过评估。

4、加强对教师(特别是新教师)的教学基本功的培训和考察,加强对教师现代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的培训,努力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学技能,更新教育教学观念。

5、加强职业道德的教育,强化师德师风,积极提高教师的育人意识、服务意识。

6、加强对教师教育教学论文撰写的指导、培训,使教师的论文质量进一步提高,使更多的教师论文在各级、各种刊物上获奖或发表。

三、工作要点及要求

1、抓理论学习、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各科组定期开展理论学习与研讨,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学习外地新的教学思想,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学生观,用现代教育方法论指导教学实践,教科室将及时了解、检查科组组织学习的情况。

2、开展研究性学习,强化素质教育。在高一级开展研究性学习,加强对高一级学生确立课题、分组实施、撰写论文等各种环节的指导,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形成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3、加强对科组管理的力度,落实教育科研工作。定期召开科组长会议,小结前段时间的教研工作情况,总结成绩,指出不足,激励进取,并布置后阶段教研工作任务。平时多了解科组工作情况,听取科组长的工作汇报,利用各种途径检查落实教学研究工作,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4、切实抓好以课堂教学改革为重点的教研活动。各科组以年级为单位,组织好备课小组,抓好备课这一关键环节,做到“三坚持”、“三统一”,即“研究大纲教材,研究考纲,研究学生”;“统一进度,统一检测,统一质量分析”。增强整体升位意识,打好年级总体仗。落实高考的备考研究工作及校“三年抓,抓三年”的研讨工作,组织开展优质课和青年教师汇报课的评比活动。

5、抓课题研究,提高科研促教力度。完善课题的申报立项、研究和推广工作,以此促进我校的教育教学水平。发挥教育教学研究组的龙头作用,提升他们参与教育教学研究的自觉性。千方百计激发教师从事课题研究的积极性,形成科组有课题,人人搞科研的局面。加强对“作文三步法课题”的指导,稳步推进课题的研究,搞好各种数据的收集、整理工作,力争本学期末课题结题通过评估。

6、发挥骨干教师作用,提高校本培训水平。发挥本校骨干教师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师资培训,努力提高我校教师的业务水平和能力。

7、积极推进对新教师的“八个一”工程,即每星期听师傅一节课、每个月写一篇师徒学习小结、每学期写一份拜师学艺总结、每学期上好一节公开课、每学期出好一份试题、每学期读一本专业书、每学年写好一篇教育教学论文、每学年外出学习一次。促使新教师一年适应,二年提高,三年成熟。

8、组织教师参加电脑培训和考试,尽快掌握教育现代化手段,特别是提高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制作课件水平,充分发挥校园网的作用,增大课堂知识容量,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9、健全论文评比制度,搞好优秀论文上送工作。继续办好《侨中导报》,使其成为教师交流心得体会,提高论文写作水平的阵地。

10、实行奖教奖学制度,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健全教研激励机制,实行优教奖励制度;完善高考奖励、市期末统测奖励、月岗位津贴、期末奖金计算等方案;对竞赛取得好成绩的师生给予奖励。

行事历

二月份

1.各科组制定本学期的教育科研计划,并上交教科室;各科组就本学科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展开研究探讨,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可以成立科组教研专题。

2.教科室作好本学期的科研工作计划,策划好部级子课题一学期的科研工作。教科室对各科组教研计划进行检查。

3.教科室对教师论文进行评比,优秀论文上送。

4.搞好各级各科成绩统计分析工作。

5.搞好月岗位工作津贴、期末奖金计算和市统测奖励方案的修改和完善工作。

三月份

1.各科组自行展开课题或专题研究。

2.教科室组织教研组成员,积极开展部级子课题“作文三步法”的实验研究工作。

3.高一级提交研究性学习计划、课题、分组名单,并着手进行研究性学习活动。

4.组织搞好“作文三步法”第二次培训工作。

四月份

1.组织教师进行教学基本功和新课程标准的培训工作。

2.接受县教研室对我校进行教学工作检查。

3.策划新一期《侨中导报》的编辑出版。

4.进行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总结分析工作。

五月份

1.接受县教研室对我校课堂教学工作的评估。

2.高考备考的阶段性策略研究。

3.组织高一师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中期评估工作。

4.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

六月份

1.开展“教师如何写好论文”专题交流会。

2.搞好课题实验研究阶段性总结,布置下一阶段工作任务。

3.组织高一师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成果交流活动。

4.搞好期未复习指导工作。

七月份

1.组织高一师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终期评估工作。

2.各教师缴交期未论文。

骨干教师论文范文第4篇

工作重点:1、认真落实课题研究工作,促进课题研究为教学工作服务。

2.推进“课堂教学模式”实施工作,构建符合学校实际的课堂教学模式。

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提升教研组、备课组的研究能力。

工作要点:一、落实课题研究

1、目前我校已承担二个市级课题、三个区级课题的研究任务,做好市、区级这五个课题的研究和结题的前期准备工作。

2、做好20*年省级滚动课题的申报工作,整理相关课题研究材料,制定好计划,布置本学期的课题研究任务。同时推动我校各教研组和年级组的校级课题研究,把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切实解决我校各个年级、各个学科的实际问题。

二、和教务处配合,抓好课堂教学

1、进一步加强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和教务处抓好公开课活动。把师生共同探求和开发新课程的平台,作为一个实现教学方法创新的支撑点。努力促进教师、学生教学行为的转变,营造互动、和谐的课堂氛围,努力形成“爱岗、敬业、崇实、创新”的教风,从而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2、进一步加强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研究。教师要确立全面的质量观,不但重视考试成绩,而且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学生走全面发展之路。

3、要加强教育质量的监控。通过“会课”活动,优化教学过程,实现高效教学,推出一批优秀教师,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1、20*年是我校积极创造条件申报江苏省“三星级”高中的关键一年。教科室将根据“三星级”高中的要求,对全校教师进行逐个审核,争取更多教师的课能够成为优秀课、示范课。学校将继续与市区名校联系,充分发挥名校名师的专业引领作用。

2、为进一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加快新教师成长步伐,学校将进一步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充分发挥校教学骨干、学科带头人的传、帮、带作用,抓好校教科研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培养一支有较强研究意识和教科研能力的骨干教师队伍。继续实施“青蓝工程”,实行“以老带新”,建立“同伴互助”关系,要求指导教师每月至少听青年教师两节课,课后要及时评课,指导,并作好听、评课记录,加快教师的成长。

四、提高论文的发表率、开发好校本课程

(1)继续落实每学期要求教师上交一篇论文的规定,同时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各级论文的发表、评奖活动,教科室应及时提供上级有关部门的论文评选信息,与教研组、备课组加强沟通,努力为教师的发展和提高创设一个有利的平台,加大对教师撰写论文的指导力度,着力提高我校教师论文的获奖率和发表率,从而提高我校教师在市、区的影响力。

(2)为了配合新课程标准的实施,继续鼓励教师编写校本教材,努力使我校的校本课程系列化、多样化,凸显我校的校本特色,扩大我校校本课程的影响。

主要工作安排:

二月份

1、制订本学期课题研究工作计划,制定教科研计划。

2、课题工作会议,部署本学期课题研究实施工作。

3、做好省级滚动课题申报工作。

4、做好征集论文工作。

5、课题组活动。

6、各学科课堂教学情况调研。

三月份

1、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常规要求培训。

2、各学科课堂教学情况调研。

3、做好校本课程开发和校报校刊的编印。

4、做好市、区级课题结题准备工作。

5、区学科指导活动、专家讲座。

四月份

1、校本培训:教科研专家讲座

2、专题学习,学习“新课程理论”,交流学习心得。

3、以学科竞赛为抓手,进一步完善特色学校的建设。

4、各学科课堂教学情况调研。

5、继续做好市、区级课题结题准备工作。

五月份

1、加强教科研情报资料的收集、汇编、整理及利用。

2、召开各级结题课题负责人会议。

3、市、区级课题结题。

4、校区级骨干教师示范课。

六月份

1、“青蓝工程”活动总结会暨新教师汇报课。

2、组织参加各级教育部门的课程培训。

3、高一年级开展研究性学习心得展示活动。

4、收交课题研究资料。

5、各学科组推出一节优质研究课,每人写好高质量的案例和论文。

6、教科研工作总结。

7、组织课题与论文评选,促进教师参加研究。

七月份:

1、对在教育、教学改革中,在教科研工作中有突出成绩的教师给予表彰。

骨干教师论文范文第5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为行动指南,围绕市教育局教研室下达的幼儿园研训工作要点和本园工作目标,以深入贯彻新《纲要》为核心,以实施新课程为重点,以园本研训为抓手,以教学评比为载体,以促进师幼发展为宗旨,充分发挥教科研先导、服务功能。立足本园特点,挖掘资源优势,逐步形成幼儿园的教育特色,努力提高幼儿园教科研质量。

二、工作目标

1、加强教研组建设,创建“学习研究型”教研组建设,扎实开展新课程备课。

2、结合新课程实施,加强区域活动专题研究,优化区域设置,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提高区域活动科学性和实效性。

3、加强课程园本化专题研究,形成幼儿园的教育特色,完善园本课程。

4、扎实开展课题研究,完成平湖市级、园级各课题的研究工作,进行总结和推广,提高教师的研究分析能力。

5、通过教师园本培训开展“以课例为载体的行为跟进式研究”。

三、主要工作与措施

1、强化教师理论学习,每位教师重视自身学习,每天保证一小时的自学时间,学习新《纲要》、《幼教》杂志、《教育信息资料》、《幼儿园课程指导》,结合课题研究重点学好一本理论书籍,做好理论摘录。

2、中心各教研组每周进行一次教研活动,单周三、四、五利用中午时间进行教研活动,双周利用周六进行活动,村幼教师每两周开展一次。各教研组要制定好教研活动计划,以新课程备课为重点,通过研讨,提前一周安排好周活动计划,研究制定适合本年级幼儿特点的活动主题,鼓励教师教师全体积极参与,发挥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主体性,扎实有效地开展好教研活动。

3、组织开展三次全镇性的大教研活动,10月15日安排园级“双高”课获得者进行教学汇报,11月5日将邀请平湖市名师——实验幼儿园的马建英老师送教下乡。12月17日本园将组织一次市级教育教学展示活动。

4、有计划地培养骨干教师,利用省市级开展的各种研训活动提供老师外出学习的机会,及时了解、掌握新课程改革动态,学习、借鉴别人的先进经验,促进课程改革。

5、指导帮助青年教师,鼓励、支持青年教师投身教育改革和教育研究,与结对的实验幼儿园联系挂钩,本学期将隔周一次派小班的三位教师向实幼教师学习。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6、研究并实施各级立项课题,确定园级研究课题,各教研组承担相应的研究任务,根据研究方案有计划地组织实施,利用周五课题活动日时间做好每月一次课题组研究活动,组织进行交流并作好记载。

7、根据新课程实施情况,通过教研组集体备课、教师撰写教学分析,提高教师的研究分析能力。

8、组织评选2005学年园级优秀论文,编印优秀论文集,出刊《幼教经验花絮》第八期。

9、利用周六时间开展教师园本培训,重点进行“一课多研”教学研究。共安排6次,见安排表:

2005学年第一学期教师园本培训时间安排表

时间内容学时辅导人或其他

9.17建构式课程理论学习3张勤华

10.29教学技能培训:“一课多研”课堂教学研究6中心大班三位教师

11.12教学技能培训:“一课多研”课堂教学研究6中心中班三位教师

11.26教学技能培训:“一课多研”课堂教学研究6中心大班三位教师

12.10教学技能培训:“一课多研”课堂教学研究6中心中班三位教师

1.7教学活动设计比赛6全体教师附:每月工作活动要点:

9月份

1、各教研组制定计划,确定本组主题活动内容,开展主题活动;

2、骨干教师参加市新课程教学研训活动;

3、召开教研组长会议;

4、上交“双高”课参评材料;

5、立项课题研讨交流活动;

6、建构式课程理论学习。

10月份

1、园级“双高”课获得者教学汇报,并参加市级比赛

2、园级教育教学论文评选,编印优秀论文集,推荐优秀论文市级参赛;

3、出刊第五期《幼教经验花絮》;

4、主题实施分析交流;

5、“一课多研”课堂教学研究。

11月份

1、平湖市名师送教下乡活动;

2、参加市新课程实施汇报交流;

3、推荐教学案例、教师论文参加省、市两级评比;

4、开展课程园本化专题研究;

5、“一课多研”课堂教学研究。

12月份

1、开展新课程教学与区域活动相结合、课程教材与乡土教材相结合专题研究。

2、组织市级新课程教育教学展示活动;

3、“一课多研”课堂教学研究。

1月份

1、课题研究阶段性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