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发热患儿的护理

发热患儿的护理

发热患儿的护理

发热患儿的护理范文第1篇

[中图分类号] R735.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3(c)-0138-02

发热是各种疾病的常见症状,正常的发热可以促进新陈代谢,在一定范围内的体温升高有利于发挥防御功能,但如果超过了正常范围且发热持续不退就会使心脏负担增加,机体内部的耗氧量也大大增长,到了一定的程度的时候就可能导致脑部供氧不足,从而引起脑缺氧、脑水肿和神经细胞的坏死[1]。由此可见,发热并不可小觑,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降温将对人体的身体健康和成长造成严重的影响。而小儿患儿又不同于成人,尤其是年龄很小的患儿往往主诉能力较差,在持续发烧的时候只表现出简单的哭闹,这就需家长或护理人员密切观察,积极采取有效的降温措施。为了进一步分析发热患儿的护理措施和护理效果,现选取该院2010年12月―2011年12月间收治的肺炎和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热的90例进行分组试验,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肺炎和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热的90例为研究对象,患儿最高体温均超过了38.5 ℃,患儿入院时由于部分家庭采取了一些自助降温措施,因此部分患儿的温度有较小程度的降低。有30例患者家长在家自行物理降温,44例患者服用退烧剂,另外16例患者没有采取任何降温措施。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观察组中有23例为男孩,22例为女孩,最大年龄为12岁,最小年龄为3个月,平均年龄(4.56±3.11)岁;对照组中有25例为男性,20例为女性,最大年龄为12岁,最小年龄为2个月,平均年龄(4.43±3.09)岁。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具体内容包括:初步判断患儿的发热原因,主要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发热时间、持续时间判定患儿的发热原因。然后是对患者进行常规的护理,由于小儿还生长发育的基础阶段,各组织结构的发育不够成熟,其体温调节中枢不够健全,会由于各种外界因素受到影响,比如季节气候变化、年龄、饮食、哭闹、以及衣被等,因此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这些因素,根据气温的变化增减小儿的衣物,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注意控制室内温度变化,不可忽冷忽热,为患儿提供充足的食物摄入,为小儿提供安静的休息环境,保证充足的睡眠[2]。如果是在天气冷的冬季尤其要注意患儿保温,防治感冒发生,保温过程中要注意着重四肢等末梢部位的保温,摄入的食物应为加热的,不吃冷饮。在手足口病、流感等传染病的高发季节要注意防治感染,必要的时候进行疫苗接种。在温度高的时候,小儿机体代谢会增快、各种养分、能量的消耗也就比较多,而患儿的胃肠道蠕动减弱,消化液生成和分泌减少,影响消化和吸收,加之体质虚弱,应注意患儿休息,多饮水,同时进易消化、清淡、流质饮食和液体补充[3]。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分析患儿发热情况,并根据其发热程度实施降温护理、皮肤护理、口腔护理、病情护理、心理护理等护理措施。具体措施如下。

1.2.2.1 体温上升期 这个阶段也是发热的初始阶段,及时有效的措施对于发热的控制有着良好的效果。同时,体温的上升往往与病情和患儿的体质有很大的关系,有些发烧是缓慢的过程,可能需要长达几天的时间才会上升到峰值,而有一些发热则非常迅速,可能几个小时甚至几十分钟就达到了峰值。其症状主要是皮肤血流减少而汗腺并没有分泌汗液,身体散热情况非常差[4]。患儿往往表现出面色苍白、发冷、皮肤干燥、或者寒颤及抖动。对于此时期的患儿,其护理措施主要是让患儿卧床休息,适当的增减盖被和衣物,保持环境的安静,不要让患儿受到惊吓及其他外界刺激;如果患儿发冷或者颤抖则可以适当增加衣物或者在足部放置热水袋,待患儿体温逐渐升高的时候拿开。注意在这个时期不适宜采用冷毛巾敷额头。应多让患儿饮水,使体内保持充足的水分,患儿的饮食不宜选择干燥的食物,应多为其摄入流食,比如稀饭、蛋汤、绿豆汤等等,多食新鲜蔬菜以及水果[5]。

1.2.2.2 高热持续期高热持续期 顾名思义,这一时期也就是患儿的体温达到了高峰值的时候,并且这一高热期如果得不到及时的降温措施将持续保持。在这一时期,患儿的皮肤血管便逐渐开始扩张散热,患儿的体表血流量慢慢的增多,患儿初始表现出呼吸急促、面色潮红、脉搏加速等症状,这时候应积极的为患儿测量体温,当体温超过38 ℃的时候可以给予适量的退热剂,如果温度得不到控制并持续上升的话,患儿往往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精神症状,比如呓语、胡言乱语、行为障碍、神志不清,并可能伴有头痛、头晕、嗜睡、不安等并发症,还有一些情况严重的患儿可能出现呕吐、浑身无力、虚弱及食欲不振等[6]。

这一时期的患儿应及时送往医院,积极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尽量解除由于高热带来的痛苦。一般的护理措施为:取温水擦浴、酒精擦浴、冷敷头部、冰水灌肠等,通过这些强制的手段降低体温,以免体温过高对患儿的脑、心、肝、肾等重要器官的功能造成影响或伤害。同时,这一时期的绝大部分家长往往由于对孩子的担心而产生紧张、焦虑的情绪,因此,护理人员应就相关的知识、治疗情况等信息及时的告知家长,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解除患儿家长的紧张心理。同时对患儿家长进行护理措施的相关健康教育,使家长能采取正确的护理措施给患儿进行降温,以减少高热惊厥等并发症的发生[7]。

在小儿发热患儿护理中,往往会在患儿实施了降温30 min后再次进行体温测定,一者是检查患儿的高热是否得到控制,另外是由于家长习惯于以这次体温来衡量退热措施是否有效。但大量的临床统计资料表明,绝大部分高热患儿在采取降温措施30 min其体温并没有非常明显的下降或者没有下降,甚至可能出现继续增长的势态。这主要是由于不同的降温措施、不同病情的患儿其降温效果也各不相同,而很多患儿家长由于对其中内情不够了解因而更加紧张,认为护理人员没有采取正确的方式或者没有积极的降温。这就需要护理人员耐心的为家长解释,安抚其焦虑心理,避免引起医疗纠纷等事故发生。在此过程中还要注意对患儿的口腔进行护理,由于患儿处于高热状态,其唾液的分泌也就相对减少,降低了口腔的自我清洁能力,如果存在食物残渣就很容易引起细菌大量繁殖最终导致口腔炎、齿龈炎等口腔疾病的发生。可以用消毒棉签擦拭也可以用淡盐水含漱[8]。

1.2.2.3 体温下降期 这一时期患儿的主要临床表现为体温逐渐下降并恢复至正常水平,患儿的皮肤逐渐红润,并可能大量出汗,因为家长要及时为患儿更换衣物,并积极的鼓励患儿多进食蔬菜、水果及易消化的食物。查看外界温度,可让患儿适当的外出散步及简单的活动,吸收新鲜空气。

1.3 效果判定标准

显效:患儿体温处于正常水平,皮肤恢复红润,无头晕、头痛等现象;有效:患儿体温有下降现象但没有恢复至正常水平,皮肤略显干燥;无效:患儿体温无下降或上升,皮肤干燥、头痛、头晕等症状未得到减缓。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c2检验。

2 结果

观察组中显效35例,占总数的77.78%,有效9例,占总数的20.0%,无效1例,占总数的2.22%,总有效率为97.78%;对照组中显效25例,占总数的55.56%,有效10例,占总数的22.22%,无效10例,占总数的22.22%,总有效率为77.7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发热患儿的护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针对性急救护理 急诊 高热惊厥 应用

高热惊厥是儿科的常见疾病类型之一,多发年龄是0.5~3岁,其发病因素与年龄、发热、遗传等有着非常密切的关联,其中感染是导致大部分儿童发病的原因,主要临床表现是患儿身体局部或全身出现肌肉痉挛、抽搐,若不及时干预疾病,很大可能会伤害到患儿的脑部组织,出现智力下降或神经疾病并发症,给患儿带来伤害,患儿家属也难以接受。因此高热惊厥患儿需要及时的干预措施,以防止出现更加严重的后果,影响患儿终身发育[1-2]。探索在小儿高热惊厥中应用针对性急救护理模式的效果,以促进患儿身体恢复,减少并发症发生。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医院2016年8月~2019年10月治疗的100例急诊科高热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儿年龄为1.26~10.35岁。观察组患者年龄为2.48~10.61岁。纳入标准:年龄小于12岁,没有合并血液性疾病,家属已清晰了解整个研究过程并自愿签字同意书。排除标准:肝脏和肾脏器官发生疾病且受损的程度较高,意识不是很清晰,类似心脏病之类的紧急性疾病。

1.2 方法

对照组患儿应用常规管理办法。观察组添加针对性急救护理办法。

(1)急救护理:

把患儿所住病床的枕头拿走,呈平卧状态,转动患儿的头,偏向一边,解开喉部位置的衣物,把患儿口腔中的污物清洁干净,做吸痰处理,防止发生窒息等严重后果。用纱布包裹压舌板放入上下磨牙之间,或用拉舌钳轻轻拉扯患儿的舌头,防止舌根后坠,为患儿进行穿刺时选择具有良好弹性、直径较粗的血管。使用安定0.1~0.3 mg/kg静推,一般总量不超过10 mg, 注射速度每分钟1 mg, 或者苯巴比妥8~10 mg/kg肌肉注射,或者10%水合氯醛0.5 mL/kg保留灌肠的方式为患儿给药,并迅速给氧,改善组织缺氧情况,期间可以让患儿的头枕在冷水袋上,或佩戴冰帽等形式帮助降低体温,让患儿家属用温水擦拭其身体,严重的患儿可以使用冷盐水进行灌肠。若患儿的体温仍然长时间居高不下,则可以使用复方氨基比林、地塞米松等退烧药进行静脉注射,或给予患儿退热药剂进行口服,每30 min测量1次体温。

(2)健康宣教:

由医护人员向患者讲解关于热惊厥症的知识,例如发病机理、治疗方案、发病原因、有效护理等内容,提高患儿家属对疾病的了解程度,有助于患儿家属更好的配合医护人员工作,理解并支持医疗操作。医护人员要加强和患儿家属的沟通,指导家属对患儿进行家庭护理,让患儿的临床症状得到缓解,促进患儿身体恢复,提高免疫能力,同时可以让患儿家属对医护人员建立信任感,提高患儿家属遵从医嘱的意愿,及时将患儿的身体情况上报给医护人员。

(3)观察患儿生命体征:

由护理人员密切观察患儿的血压、心率、体温以及脉搏等生命体征指标,记录患儿发生惊厥的次数、两次发作相隔时间、每次持续时长以及发作时的临床症状,患儿惊厥发作结束后,观察并记录他的精神状态,有没有发生腹泻、呕吐等状况。若患儿的生命体征有异常出现时,护理人员应立即通知医务人员,配合医务人员采取相应措施开展治疗工作。

(4)心理管理:

患儿年级普遍偏小,疾病本身就会给患儿带来不适感,甚至痛苦感,导致多数患儿出现烦躁的情况,加上患儿对于静脉滴注、静脉注射以及口服药物等给药方式具有恐惧感,因此患儿常常会出现吵闹的情况,影响治疗效果。因此护理人员要经常与患儿接触交流,依据患儿的喜好和性格安排互动活动,例如阅读图书、玩玩具、观看动画片等,转移患儿注意力,让患儿情绪稳定下来,和患儿交流时要耐心,和声细语,和患儿接触时可以通过抚摸背部的方式来让患儿有更多的安全感,从而增加患儿对医护人员的依从性。

(5)饮食护理:

住院期间患儿的饮食以清淡为主,食用半流质和流质食物,若患儿处于昏迷状态,则使用鼻饲的形式供给营养,24 h都需要有医护人员看护,可以适当将患儿的四肢固定起来,防止发生惊厥时患儿伤害到自己,同时加强不良事件的监管,防止跌倒、坠床、烫伤发生。

1.3 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患儿就诊期间的惊厥治疗情况,并进行比较。统计两组患儿的管理效果,并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选择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惊厥治疗状况比较

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惊厥发生次数、持续时间、退热时间、消失时间等,与对照组患儿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惊厥治疗状况比较(χ¯±s)

2.2 两组患儿管理效果比较

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管理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管理效果比较 [例(%)]

3 讨论

高热惊厥发生时,将持续10 min, 甚至30 min期间出现反复发热、持续发热的状况,疾病反复发生的过程中患儿将不具备意识能力[3]。

观察组患儿惊厥发生次数、持续时间、退热时间、消失时间等,与对照组患儿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儿管理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急诊惊厥高热患儿中添加针对性急救护理能够及时清除患儿喉部异物,保持呼吸畅通,专业的急救模式很大程度避免了窒息等意外事件的发生。对患儿家属进行健康宣教可以让患儿家属更好的配合医护人员工作,为治疗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保证,有助于提升治疗效果[4-5]。

综上所述,在临床患儿高热惊厥的急诊工作当中使用针对性急救护理模式,对疾病情况的恶化有着阻止作用,患儿的临床症状都有较大改善,缩短惊厥时间和退热时间,有利于患儿预后,同时可以为患儿提供更加全面、细致的护理措施,加快患儿身体恢复。

参考文献

[1] 沈佳佳.针对性急救护理模式在小儿高热惊厥急诊护理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20,18(22):2850-2851.

[2] 李文楠.针对性护理在小儿高热惊厥急救中的效果[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3):66.

[3] 周敏.急诊护理流程优化对急诊患者急救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2020,24(27):3886-3887.

发热患儿的护理范文第3篇

循证护理核心内容就是通过对现有的最好、最新的科学证据的运用来给患者提供护理服务,循证护理是护理发展的一个新趋势,已经在临床护理实践中得到不断应用[1]。本次研究选取本院2015年2月~2016年1月儿科收治的100例高热惊厥患儿,应用循证护理到护理高热惊厥患儿的实践中,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效果。现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5年2月~2016年1月儿科收治的100例高热凉厥患儿,将这些患儿按照其监护人意愿分为实验组50例及常规组50例。实验组中男29例,女21例,年龄在0.5~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9±0.9)岁,惊厥持续时间12秒~4.5分钟之间,平均时间为(1.5±0.7)分钟;常规组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在8月龄~5.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7±1.4)岁,惊厥持续时间在20秒~5.5分钟之间,平均时间为((1 .7±0.8)分钟,。两组患儿的年龄及性别、惊厥时长没有明显差异(p

1.2护理方法

对常规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手段,包括对患儿的病情进行密切观察、控制感染、护理人员加强给患儿们的基础护理、对患儿及其监护人进行一些必要的心理护理干预等。对实验组患儿实施护理干预时采取循证护理模式,主要有:

1.2.1搜寻资料

在相关文献的数据库中按照“小儿”、“高热惊厥”、 “护理”、“心理护理”等关键词进行搜索和查询,从而循证科学文献,并对文献可靠性进行评价。

1.2.2循证实施

①呼吸道护理。患儿惊厥发作时应立即使其平卧,解开其衣领,并在患儿的头下枕一个柔软的物品,同时向外轻拉其舌;如果患儿发作时间长,必须及时进行吸氧,减轻脑细胞的损害。

②止惊退热。配合医师其进行抢救,给患儿应用药物;对患儿体温进行监测,给患儿进行降温处理,让患儿的体温尽快恢复正常。

③加强基础护理。将患儿安置在单间,避免惊扰患儿;对患儿加强安全护理;加强对患儿的空腔护理;加强患儿的营养摄入。

④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必须给患儿及其监护人进行健康教育宣传,避免患儿及其监护人出现恐惧心理,从而配合治疗。

1.2.3循证评价

评价两组患儿的住院时间及费用、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其中护理满意度在患儿病愈出院时利用调查表收取患儿监护人意见。

1.3统计学分析

利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100例高热惊厥患儿的护理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并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当p

2.结果

2.1两组患儿的住院时间及费用比较

通过表1对比,可以看出实验组的住院时长(4.4±1.6天)低于常规组(10.0±2.4天),且实验组的住院费用(2639.23±365.24元)也低于常规组(4163.98±407.12元),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并发症的情况对比

实验组出现并发症的1例患儿也没有,而常规组则出现了口腔炎、水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共7例,占其总例数的14%,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护理满意度情况对比

通过表2可以看出,实验组的最终护理满意度为92.00%,常规组则为7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高热惊厥在临床儿科中是一较为常见的急症,其指的是幼儿在发生某些感染性疾病尤其是呼吸道感染病时,由于超过39℃的体温导致惊厥[2]。循证护理作为一种先进的新型护理模式,在目前能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工作,并取得良好的效果[3]。

发热患儿的护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上呼吸道感染;小儿;高热;护理

笔者对我院收治的上呼吸道感染致高热患儿72例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144例病例均为我院2011年9月——2012年9月收治的上呼吸道感染致高热患儿,将所有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2例。观察组:其中男性患儿47例,女性患儿25例;年龄6个月-9岁,平均年龄5.11±1.32岁;其中15例患儿存在高热惊厥病史。对照组:其中男性患儿48例,女性患儿24例;年龄6个月-9岁,平均年龄5.34±1.56岁;其中16例患儿存在高热惊厥病史。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高热惊厥病史等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给予对照组患儿常规的儿科护理;给予观察组患儿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2.1降低室温上呼吸感染致高热患儿的病房需要保持室内的空气新鲜,以保持适宜的室内温度和湿度,将温度控制在23-26℃之间,将湿度控制在50-55%之间。向患儿家属讲解降低室温的重要性,让患儿家属能够主动地配合护士做好室内降温工作。

1.2.2物理降温

头部降温:对患儿的头部进行降温,可以有效提高患儿的脑组织对缺氧的耐受性,缓解患儿的脑组织充血情况,降低患儿的代谢率,从而降低患儿的脑组织的耗氧量。对患儿的头部、前额等部位进行冰敷,并定时进行更换。同时,要经常更换患儿的头部位置,以防止患儿的头部发生冰伤。

温水洗浴:使用32-35℃的温水对患儿进行擦浴,特别是患儿的腋下、掌心以及腹肌沟等处,在擦浴时要注意力度要适宜,并且擦浴时间宜长一些,直至患儿的皮肤发红并且血管扩张为宜,以提高降温的效果。

乙醇擦拭:使用温度为41-43℃的乙醇对患儿进行擦拭,并且在擦拭过程中要注意对患儿的情况进行观察,防止患儿发生乙醇中毒的症状。

1.2.3药物降温在进行物理降低的同时,要对患儿的体温进行密切的监测,并给予患儿药物降温治疗。对于年龄

1.2.4常规护理①加强患儿的巡视。患儿的高热如果持续时间较长,则会导致患儿发生高热惊厥,对患儿的预后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对于存在高热惊厥史的患儿,加强巡视则更加重要。加强护士对患儿的巡视,可以对患儿发生的问题尽早发现,并可以及时地报告医生进行处理,以最大限度地降低高热对患儿的机体造成的损伤。②加强生活护理。高热的患儿在发热时,会导致水分的大量流失,因此需要让患儿多补充水分,以防止患儿发生脱水。同时,还需要让患儿的家属给予患儿富含蛋白质、富含营养的饮食,禁止食用肥腻的食物,以提高患儿的机体抵抗力。还要保持患儿身体的清洁,经常对患儿的衣裤进行更换,避免患儿因为受凉发生感冒而造成病情的加重。③加强遵医情况。当患儿的体温明显降低后,患儿家属不能自行停药,必须按照医嘱继续按时用药,防止患儿的体温在下降后又再次升高,对患儿造成更大的损害。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全部数据资料采用t检验,X2检验,P

2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体温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P

3讨论

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是临床儿科十分常见的疾病,包括从鼻腔至喉部之间的所有感染性病变[1]。小儿上呼吸道感染以病毒感染为主,也有部分患儿为细菌感染。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易导致患儿发热,如果患儿的体温过高,则会造成严重的机体损伤[2]。因此,对于小儿上呼吸道感染致高热的患儿,需要在治疗的同时,给予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以提高患儿的治疗效果[3]。本组研究中,观察组患儿的体温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两组患儿均无死亡病例发生。

综上所述,给予上呼吸道感染致高热患儿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高患儿的降温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夏冠斌,沈一鸣,俞爱芬,等.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致高热的护理[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10,6(11):1220-1221.

发热患儿的护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护理干预;小儿;呼吸道感染;高热惊厥;效果

小儿高热惊厥是临床儿科常见的疾病之一,是由呼吸道感染导致体温超过38摄氏度时表现的惊厥症状[1]。临床发病时的主要表现为发热、意识模糊、肌肉痉挛、呼吸暂停等,如果未能及时进行抢救,会影响患儿大脑的智力发育[2]。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3年4月~2014年8月由呼吸道感染引发高热惊厥的57例患儿进行研究,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n=27)和研究组(n=30),对照组中男性患儿13例,女性患儿14例,年龄在1~3岁,平均年龄在(2.1±0.3)岁,上呼吸道感染时间1~5d,平均时间为(2.1±1.6)d,研究组中男性患儿21例,女性患儿9例,年龄在1~4岁,平均年龄在(2.5±0.7)岁,上呼吸道感染时间1~6d,平均时间为(2.7±1.2)d,所有患儿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体温升高、面色苍白、全身肌肉强直、牙关紧闭以及不规则呼吸等,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27例患儿予以常规的临床护理,当患儿发生高热惊厥时要及时进行抢救护理,有效的控制惊厥的发生,保持患儿的呼吸道通畅,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研究组30例患儿予以综合性临床护理,具体如下:①风险评估:在抢救患儿的过程中要对花儿进行移动的风险评估,根据患儿的表现掌握患儿的用药情况以及如何控制惊厥,同时推断患儿出现惊厥的原因以及再次发生惊厥的可能性等,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关的抢救和护理政策;②病情观察:密切监测患儿的呼吸、脉搏、体温等临床指标,一旦出现异常及时处理;③降温护理:根据患儿的具体病情行温水擦浴、冷敷等降温,在降温的同时,可以多给患儿喝水,防止发生寒战,定时对患儿测定温度等;④心理护理:要及时做好家属的安抚工作,耐心回答患儿家属提出的问题,缓解其紧张情绪;⑤健康教育:医护人员要向患儿的家属讲解病情的相关原因,告知家属如何进行测量体温、如何使用退热药物,叮嘱患儿家属要提高患儿自身的免疫力,多带领孩子参加体育锻炼,提高机体的抵抗力;⑥加强防护护理:要为患儿提供安静、整洁、舒适的病房,保持病房的温度和湿度,减少可能对患儿产生的刺激,当患儿出现惊厥症状时,不要强力按压,以免对患儿造成骨折,可以通过对患儿的四肢进行约束,必要时,可以在床边安置床栏,保证患儿的安全性;⑦准备好抢救物品:指导患儿平躺,清除患儿口腔中的分泌物,保证所有的抢救物品均经过消毒处理,可以应用;⑧出院指导:医护人员要做好患儿家属的健康教育工作,向患儿家属讲解可能导致患儿体温升高的因素,当患儿出现哭闹、嗜睡现象时,要对患儿的体温进行测量,一旦出现高温,可以先采取物理降温方式,即对患儿的腋窝、腹股沟等部位用酒精进行擦洗,必要时可以予以药物降温,如果出现惊厥,可以先将患儿侧卧,然后将筷子置入患儿牙间,防止咬伤舌头,并立即送往医院进行就诊[3-5]。

1.3观察指标 以两组患儿的再次出现惊厥的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退热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作为观察指标,分析护理干预对小儿呼吸道感染引发高热惊厥的护理效果。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的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比较两组患儿再次惊厥的发生率 对照组有4例患儿再次出现惊厥,发生率为15%,研究组无患儿再次出现惊厥,发生率为0%,组间比较,χ2=4.780,P

2.2比较两组患儿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在治疗中,对照组有4例患儿出现脱水,2例患儿出现湿疹,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22%,研究组有1例患儿出现脱水,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3%,组间比较,χ2=4.707,P

2.3退热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 对照组中患儿的退热时间为(3.16±1.03)d,平均住院时间为(6.78±1.06)d,研究组中患儿的退热时间为(1.12±0.04)d,平均住院时间为(3.49±0.68)d,组间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高热惊厥是小儿呼吸道感染的常见并发症,如果未及时进行处理,会引发窒息、严重的患儿会出现惊厥甚至癫痫[6-7]。当惊厥程度为良性时,不会出现后遗症,但是当患儿出现反复的高温并表现为惊厥症状时,可能对患儿的脑神经功能造成损伤,易遗留严重的后遗症。综合性护理干预通过对患儿生命体征的密切观察,做好抢救准备,降温护理、心理护理以及健康教育等多方面进行护理,减少高热惊厥的再次发生和不良事件的发生率[4]。相关研究报道显示,对于呼吸道感染导致的高热,如果处理不及时会导致中耳炎、急性肾小球肾炎等并发症的发生,因此及时予以抢救治疗和护理干预对高热惊厥具有重要的意义[8-10]。

本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再次出现惊厥发生率、不良事件的发生率、退热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均高于研究组(P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应用综合性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再次惊厥的发生率和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莫静金,陆月仪.小儿呼吸道感染致高热惊厥急救及临床护理干预[J].临床医学工程,2012,19(11):2002-2003.

[2]张玉芹.小儿呼吸道感染所致高热惊厥的急救与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4,(11):369-369,370.

[3]陈炜.小儿呼吸道感染所致高热惊厥的急救与护理[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0,9(10):800-801.

[4]包丽蓉.小儿呼吸道感染致高热惊厥抢救及护理体会[J].基层医学论坛,2014,(24):3300-3301.

[5]周春红,张晓蕊.小儿呼吸道感染引发高热惊厥的急救及护理[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90-91.

[6]王桂玲,李明吾,吴蕙,等.血清免疫球蛋白与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相关性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3,5,(06):555-556.

[7]张旭光,卢仕仰,黄从付,等.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2368例病原学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4,6,(06):543-544.

[8]刘小乖,李亚绒,孙欣荣,等.小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961例病毒检测与临床特点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2012,41,(09):1132-1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