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如何提高平面设计水平

如何提高平面设计水平

如何提高平面设计水平

如何提高平面设计水平范文第1篇

关键词:市政道路 路基综述 路面设计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发展,涌入市区的人口以及车辆急剧增我,严重考验着城市基础设计建设质量安全,而作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重要方面的市政道路工程,应严格把好施工质量,面对交通新形势的挑战。

一、道路工程的建设

(一)设计的理念

树立“城市街道建设应服务于城市商业经营”的设计理念。工程设计体现“安全第一,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提倡生态建设,满足环境保护和景观要求。坚持“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突出全过程“动态设计”的设计理念,灵活运用技术指标,尽量降低道路建设对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

每一个城市都具有自身独一无二的文化特征。因此,在进行市政道路的时候,必须突出反映城市的历史和特点,充分利用城市的地形条件和自然条件和人们的精神需求。将城市的个性完整的突显出来,塑造一个完整和谐的城市形象。

(二)设计的目标

将工程建设成为精品工程。

根据工程的特点,遵循的设计指导思想,设计方案中确定路线设计中注重路线的立体设计,平、纵、横配合协调;路基设计应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当地材料与工业废料,对特殊地质、水文条件的路基应结合当地经验按有关规范进行设计;路面结构设计贯彻经济耐用和便于养护的原则。

(三)项目应搞好协调性

加强各专业协调,做好与本项目的道路工程、交通工程、环境保护、排水、照明及其它附属工程等各专业之间的协调工作。

(四)市政道路设计功能特点

市政道路从功能上分类共有四种,分别为交通性道路、商业性道路、生活性道路、景观性道路。交通性公路主要用于城市交通往来,车流量很大,用于长距离交通;商业性道路的特点是道路两旁店铺较多,道路必须通达,需留给行人足够的步行空间;生活性道路主要是为了城市居民的出行,因行人较多且以上下班交通为主,应多设公交路线;景观性道路是以休闲绿化为主体的道路,强调的是沿线景观的绿化,在城市中非常重要,要设计较宽的人行道。

(五)城市道路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城市道路平面设计是在城市道路系统规划的基础上进行的,根据道路系统规划确定的路线走向、路与路之间的方位关系,确定道路中心线的具置,选定合适的平面线形及各种设施的平面布置。

二、市政道路设计

(一)路基路面设计

(1)路基设计

路基的设计采用就地取材的原则,根据周边环境变化、地形条件、地貌条件,结合水文、地震、地质、气象资料,选择适当的路基横断面,使用机械化施工方法完成路基填筑和碾压,做好路基的养护工作,在此期间,要注意保护周边环境,防止水土流失,根据《路基设计规范》以及当地地质情况决定最大松铺厚度。

土质路堤最大松铺厚度小于等于30cm,土石路堤最大松铺厚度小于等于40cm。

(2)城市道路平面设计的要求

城市道路平面线形一般是由直线和曲线(圆曲线、缓和曲线)组成,一般在行车速度不是很高的道路上,曲线部分只由圆曲线构成,而对于车速要求较高的道路,为使车辆能从直线至曲线产生平衡过度,需插入一段缓和曲线。此时,曲线部分即由缓和曲线和圆曲线两部分构成,此种线形对行车更为平顺有利,对于城市主干道的弯道设计,宜尽可能设置缓和曲线。

(二)路基路面排水与防护工程设计

路基防护工程的作用是维护路基的稳定,保护自然环境,维持生态平衡。同时,防护工程还要和城市排水系统相链接。构成一个整体。所以,需要针对施工所在地的水文、气候、地形等条件来选择合适的,且与周边环境相协调的防护类型。

(三)市政道路排水设计环节

为了保护道路,安全行车,必须设计一个有效的排水系统,保障居民的了行生活

首先要熟悉的是道路专业提供的条件,仔细查看道路专业设计的道路条件图,主要有路宽、纵断面设计,横断面设计等,路宽40m以下一般是单边布置管线,通常是雨水和污水各布置在道路的一边,路宽在40以上通常是双边布置管线,即道路的两侧均设置雨水管和污水管。

三、城市道路设计内容

(一)城市道路横断面设计阶段

在城市道路横断面规划设计必须综合考虑交通需要,建筑艺术、日照通风、减灾防灾,管线布置等方面要求,考虑如何在适应交通需求的前提下尽可能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如何在有限的资金条件下尽可能提高资金利用效率。

(二)城市道路纵段面的设计

在城市道路建设中,还要重视纵段面设计阶段,设计中除了要满足组合关系、坡长、坡度、曲线半径等规范规定的指标之外,还应考虑与现状道路标高的关系,地形要求,桥隧引道线形的要求等因素。

(三)城市平面交叉口的设计环节

城市平面交叉口设计阶段,通过分析现有空间和交通流走向,考虑如何设计交通渠化岛,施划交通导流线,合理设置交通标志、配合相应的信号控制,使车流和人流安全、顺畅通过交叉口;同时满足道路景观的要求,成为道路景观的主题要素,为城市增添亮点。

(四)城市道路公用设施环节

在城市道路建设中,同时也要重视公用设施阶段的设计,公交停靠站的合理设置,如何路面的平均照度,路面最小照度,垂直照度以及在设计城市道路照明时应确保其具有良好的诱导性,如何进行生态绿化,管线的优化设计。

(五)城市道路排水设计环节

城市道路雨水进水口有三种类型,发平台式、侧石式、联合式类型,雨水进水口的布置要根据暴雨强度、街道宽度、路面种类、道路纵横坡度、周围建筑物和地形条件等因素确定,雨水进水口的间距;跟雨水检查井一致,一般30-60m左右,同样情况下侧石式间距可小一点,联合式间距可大一些。

(六)道路绿化设计要求

在城市绿化设计实践过程中,许多概念的提出,如眩光、一体化、通透性、景观方向性、大绿化量,线性特点等概念的提出,为城市绿化设计提供了新的方向。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设计主要模式是断面布置形式,可分为一板二带式、二板三带式、三板四带式、四板五带式以及其他根据当地地理环境,因地制宜所设置的绿化带。

道路绿化水平的提高,良好的车辆行驶环境,可使行人身心舒展。一个良好的路况,可以有效地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有利于社会的稳定。

结束语

综上所述,合理布局城市道路是保证城市健康有序发展的有力保障,因此市政建设部门才把道路建设作为建筑业中的头等大事来抓,才能作到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1]汪继志、王志文,浅析城市道路设计的新理念[J],民营科技,2009:10-11;

如何提高平面设计水平范文第2篇

关键词:电力计量;标准化;技术管理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20-0150-02

电力计量是面向用户最直接的窗口,也是反映电力企业管理水平、资质和信誉等方面最直观的标尺。电力计量的主要工具是电力计量设备,计量设备的准确与否,是关系客户是否满意的重要一环,同时它也是考核电力企业管理效益的主要依据之一。电力计量管理是一项综合性工程,它包含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等。由于电力是一种商品,那么计量标准化也是保证服务质量的重要手段,因此电力计量工作是电力企业经营的重心所在。如何建立一套完整的标准化体系,提高和加强电力计量技术的标准化管理与研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电力计量技术的管理现状透视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电力供应紧张问题日益突出,特别是在经济发达的城市,这一问题更为明显,可以说,电力能源的短缺已经制约经济的发展。电力的生产与利用不单纯是一个技术问题,更是经济问题。一段时期以来,我国的电力计量在提高用电效率、安全生产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但是随着电力计量技术的不断推广,一体化的电力计量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电力计量设备管理中,并逐步朝着应用化、系统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因为良好的电能测量技术对整个电力系统经济体制及技术水平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一体化的电力计量技术的推广、完善和发展,极大地减轻了电力计量管理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电力系统的安全水平,实现了电力企业效益和生产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另外,全世界都在提倡节能减排,电力计量智能化、自动化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我国电力系统的全面升级与发展。电力计量设备对于办公自动化、供电销售、设备安装调试、人力资源配置、财务管理、生产调度以及智能管理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客观地讲,我国经济发达城市无论是人均耗电量还单位建筑面积耗电量均高出发达国家近2倍,因此,建立检测大型公共建筑的耗能平台需要智能电能表的广泛应用,而传统的电表作为单纯的计量装置则无法完成此任务。所以电力计量管理水平的提高有助于实现高效、安全等电力系统管理目标以及电力企业产品销售信息化、设备管理自动化、生产管理智能化等目标的实现。

2 提高电力计量技术管理水平的新举措

2.1 建立健全电力计量各项规章制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同样,对于电力计量,要想提高其管理水平,就必须有一套可遵循的规章制度。要对原有的规章制度进行梳理,避烦从简,摒弃不合理的制度,留其精华,不断建立和完善电力计量管理系统,实现全员管理、从下至上、自上而下的全方面、立体化、系统化管理,并对整个过程进行相互监督,使电力计量管理过程透明化,并做到人人参与、人人有责。另外,有了健全的规章制度,还要加大电力企业中电力计量管理力度,其结果与管理人员的薪酬相挂钩,增加他们的责任意识,建立和完善相应的管理考核体系。

2.2 认真实施各项规章制度

一切工作目标的实现必须从落实开始。再好的规章制度不去落实,也只能算作纸上谈兵。上述电力计量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实施有助于进一步提高电力计量的管理水平,也是实现人人平等的管理理念的不断深入。因此作为电力企业应根据本单位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电力计量管理制度,这些制度包括整个电力计量质量标准化管理制度,同时还要制定切实可行的上岗检查、事故调查、设备定期检测、设备安装和检修、监督检查员的管理制度等,以保证每人肩上有指标、有考核,做到全员参与,共同提高。同时,为了保证制度的严格执行,还要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以便调动员工和管理人员的积极性。

2.3 加强电力计量综合管理

首先是对电力计量设备的管理。要想提高电力计量的准确性,必须抓好电力计量设备管理工作。作为电力企业应充分认识到加强对电力计量设备管理的重要性,对电力计量设备进行建档管理,全程管理和监督,对设备的修理、改造、更新、报废、购置制度都要详细记录,以便对其运行情况和技术性能有所了解。其次是加强技术培训工作。为了进一步提高电力计量人员的综合素质,电力企业就要加大投入力度,对电力计量人员学习国内同行业的先进经验,不断钻研新产品和新技术,提高他们的职业技能水平和管理水平,以不断提升电力计量的管理水平,最终实现电力计量工作的生产高效化、管理科学化、制度规范化和设备先进化的目的。

3 新形势下电力计量技术的应用

电力计量设备的不断更新以及电力计量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电力计量技术应用更加广泛。但是我国的电力计量技术与先进国家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因此,电力计量技术需要在电力计量设备的技术和性能方面实现进一步的提高;积极关注和开展新产品的研发工作,例如对核心元件的传感器在不断进行研发与创新,以实现其高水平、先进化、科学化发展,加强设备故障的自我诊断以及自我矫正功能,以保证电力计量设备能够在不同的环境下都具有较高的精度;改进电力计量产品的性能,延长设备使用寿命,能及时准确地诊断和分析电力计量设备发生的各类故障,避免出现意外事件;选择性价比较高的通信模块,提高电力计量的智能化水平,并对电力计量设备的性能不断改进,加大新型电力计量设备的研发力度,保证电力计量设备产品正常平稳地运行。

4 结语

在新形势下,提高电力企业电力计量的智能化管理水平,实现电力计量技术和设备的现代化与自动化,需要对电力计量技术进行更加深入的技术创新和研究,进而满足电力企业现代化管理的要求。因此,针对电力计量管理的现状,电力企业应进一步加强标准化管理,加大对新型电力设备产品的研究与开发,以提高企业的综合生产能力,严格加强对电力计量管理工作的监督与落实,并不断学习相关的新知识、新技术,掌握电力计量技术发展的新动向和新趋势,加快电力计量智能化和信息化发展步伐,从而最终实现电力企业电力计量管理水平稳步提高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唐应军,冯建宪.论电力安装企业如何做好项目施工管理工作[J].广东科技,2011,(14).

[2] 李惠娟.电力谐波在电力计量中的应用及发展[J].硅谷,2011,(12).

[3] 李淑珍.提升电力计量标准化管理水平[J].现代经济信息,2011,(11).

如何提高平面设计水平范文第3篇

关键词:wave技术 工装 UG 装配 PDM

1 前言

在航空产品的研制过程中,产品的工装设计约占产品设计任务量的3-5倍,显而易见,繁重的工装设计任务,是制约产品研制周的一个关键因素,并且进行在设计和制造时大多采用二维制图的方式,即按照画法几何的原理用二维图表达三维实体定义的方法,这样会使数据的定义存在歧义,设计人员的设计效率得不到提高,在到达制造环节后还要求工艺人员具有良好的空间想象能力。这就造成图纸的利用率大大降低。因此,如何提高工装的设计效率和设计质量将是目前制造企业在新技术、新条件下的面临的一个新的课题。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推广工作的不断深入,许多航空制造企业已经部署、使用了CAD、CAM、CAE等3D数字化设计软件和PDM系统(产品数据管理系统),这就使我们有了增强工装设计能力、提高设计效率的方法和途径,从而从整体上缩短产品的设计周期,提高了产品的设计质量。

进行工装的设计时,有大量的零件测量的工作,在测量过程中有许多零件的测量用测具具有相似性。这些工装测具的形状相同,只是测量的尺寸不同,这类测具被称为典型工装测具。典型测具的重复设计,不仅增加了设计人员的工作量,还降低的设计效率。为提高典型工装测具设计的效率和质量,可以通过对相似零件的分析,提取其共有特性,创建该类工装测具的快速设计模板,然后采用NX Wave参数化驱动技术,达到典型工装快速设计的目的。

2 快速工装设计的实现原理

典型工装测具快速设计的实现原理就是基于PDM环境下项目管理模式,建立利用NX的WAVE技术建立典型工装设计模板库,然后利用NX的装配克隆技术快速设计成新的工装。

3 实现方式

下面以常用测量用对表件为例,介绍如何在PDM环境下利用NX的WAVE技术实现典型工装测具快速设计的。

3.1建立项目数据组织方式

典型工装在产品的设计过程中会积累很多,那么了方便项目组在散工装设计过程中的使用,通常建立公用的项目数据区,建立的原则按照所在企业的相关标准进行。

3.2典型工装模板的建立

至此,对表件的工装设计模板就全部建立完毕。在PDM环境下,存放在工装模板库内就可以供大家方便的使用了。

3.3 快速实现对表件的工装设计

有了对表件快速工装设计模板,那么生成工装文件就变的非常简单了,那就是把快速工装设计模板文件用装配克隆复制成一个新的文件,然后修改装配图的控制草图参数,那么相应的对表件各个零件三维模型及二维图形就会自动更改生成所需要的图形文件。

如何提高平面设计水平范文第4篇

关键词:几何设计;交通安全;安全意识

        交通工程是公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一项有多种工程相互配合、密切联系、共同发挥作用的系统工程,对充分展现公路快速、舒适、安全的特点,减少交通事故,最大限度地发挥公路性能起着重要的作用。交通工程的设置以沿线地形、地物为基础,以路线几何设计为依据,综合考虑交通工程的设置位置,以提高道路使用功能为目标。

        公路立体线形的优劣,对驾驶者而言,就是能提供其安全性、快速性及舒适性的程度。合理、优质的公路设计,可以提供清晰醍目的行车方向,提供足够的视距,能够符合驾驶人员普遍期望的设计效果。在公路设计中,影响交通安全的因素虽然是多方面的,而公路几何设计对公路的安全性则起到先决作用,一旦通过选线确定公路走向并由此确定几何线形,则其他项目几乎都已经随选定的几何线形得以确定,其它如桥涵构造物的位置、安全设施等就是如何使之更趋于合理的问题了。

        在公路勘察设计工作中,一定要综合考虑公路功能、行车安全、自然环境等因素,既要坚持地形选线、地质选线,更要做到安全选线;既要充分考虑公路设施的自身安全和运营安全,又要消除公路事故多发点和安全隐患;要尽量采用改善平纵线形的措施,从根本上解决行车安全问题,尤其是对长陡纵坡行车安全问题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因此,公路设计工作必须做好公路立体线形的设计,确保道路安全、舒适、和谐。要将安全放在首位,采取一切有效措施,为公路使用者提供安全保障和人性化的服务,切实提高公路交通的安全水平和服务水准。

由于道路沿线地形、地物是客观存在的,是不可改变的,因此,交通工程的设计就必须和公路几何设计结合起来,公路几何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交通工程的设置,影响道路营运期的安全。公路几何设计主要包含:平面线形设计、纵面线形设计、横断面设计、线形组合设计以、线形与桥隧的配合设计、线形与沿线设施的配合设计等。

        1 平面线形设计

        我国公路平面线形的使用主要是直线、圆曲线、回旋线,对各种线形的选择,应结合各种因素进行考虑。

        1.1直线是公路设计中运用最广泛的线形,直线在勘察设计过程中有勘测设计简单、距离短的优点,但直线单调,驾驶人员容易产生乏味感,降低集中力,加之驾驶者在直线路段一般都会加速行驶,故过长直线的运用不利于行车安全。在选用直线线形时,一定要十分慎重,要对该路段的圆曲线半径、超高、视距等采用运行速度进行检验。我国规定一般直线最大长度为20(V+ΔV),其中V为设计行车速度,ΔV为通常在直线段的实际行驶速度与设计行车速度的差值,一般取ΔV=15~20km/h。

        1.2圆曲线线形要适合地形的变化,并能圆滑的将前后线形连接以保持线形的连续性。圆曲线半径的选用与设计速度、地形、相邻曲线的协调、曲线长度、曲线间直线长度、纵面线形的配合、公路横断面等有关。选用过大的圆曲线半径,会使得圆曲线过长,这与长直线一样容易使驾驶人员产生疲劳感,容易诱发交通安全事故。因此,在选用较大的圆曲线半径时,也应该持谨慎态度。在选用较小的圆曲线半径时,应对相邻路段进行车速极差检验,对视距进行验算,给交通工程的设置提供理论依据,以确保行车安全。

        1.3回旋线的使用主要使用在三级及三级以上公路线形设计中,使用较长的回旋线在视觉上线形变得自然,形式更加安全。回旋线参数的灵活设置增加了线形设计的自由度,使得线形与地形更容易相适应,相邻路段过渡更加顺适,线形更均衡连续,行驶条件更舒适、安全。对于设计车速较高的公路,在计算回旋线时,横向加速度变化率宜采用0.45m/s3,并相应增加回旋线的长度,但应满足超高渐变率和排水设计要求。

   曲线转角对公路交通安全也有影响。大量资料统计,小偏角曲线容易导致驾驶员产生急弯错觉,不利于行车安全。因此,在公路设计中合理确定路线转角十分重要。

        2 纵面线形设计

        纵面线形应注意纵向坡度和变坡点处的竖曲线设计,对于驾驶人员而言,与平面线形相比,在视觉上往往是影响线形质量好会的主要因素。要尽量避免过多的插入竖曲线或小半径竖曲线,这样容易产生驼峰、暗凹、跳跃和断背形象,造成驾驶人员的视觉中断,诱发安全事故。

        纵面线形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竖曲线半径的大小,竖曲线半径大小的选择应满足视距要求,且竖曲线长度不宜过短。一般,凸形曲线段事故率要比水平段高,小半径凸形曲线往往成为事故的诱因。竖曲线频繁变换会影响行车视距,严重降低公路安全性。

        道路设计原则上按在同一设计车速路段保持同一行驶状态来进行设计,纵向坡度受车辆和行驶性能的影响较大。爬坡能力明显不同的车辆混在一起,如不采用适当纵向坡度和在路段设置爬坡车道,就会降低道路通行能力和发生交通事故。因此,纵坡坡度一般以平缓为宜,要在经济容许范围内按尽可能较少的降低车辆速度的原则来确定,最大纵坡与不同纵坡最大坡长一般不宜采用。当不得已而设置陡坡时,应对运行速度进行验算,以确保道路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符合要求。

如何提高平面设计水平范文第5篇

论文关键词:隐性知识显性知识知识管理教学设计知识流程

一、问题的提出

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存在于每一个领域,影响着人们的学习和生活,可是随着知识量的增加,知识爆炸又使人们很容易迷失在知识的海洋。人们如何在需要的时候得到最有价值的知识,教育是知识密集的领域。如今,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学习方式以及管理理念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面对动态的、多变的教学系统,教师要吸收新的理念,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才可以保证成功的教学。

每一个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是不一样的,有的很有经验,有的经验不足,如何让一些好的经验被大家共享,如何让没有经验的老师在需要的时候得到有价值的帮助,如何让这些教学设计的知识在组织内能够得到积累,共享和应用,知识管理是起源于商务经济领域中的一门新兴的管理学科。在知识经济时代,它不应当仅仅被看作是存在于经济领域中的孤立单元,其理念有必要渗透到与知识活动紧密相关的教学科研活动中去。如何借鉴和学习知识管理的思想来帮助教师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是本文试图回答的问题。

二、知识管理简介

(一)对知识的再认识

1.知识的分类

知识管理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对知识的分类。

1996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题为《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外eKnowledge-BasedEconomy)的报告中,将知识划分为四种类型:(1)知道是什么(Know-What)—关于事实的知识;(2)知道为什么(Know-Why)—关于自然原理和科学的知识;(3)知道怎么做(Know-How)—关于如何去做的知识;(4)知道谁有知识(Know-Who)—知道谁拥有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根据知识获取的方式,知识管理理论进一步将上述知识分为两大类:显性知识(Explicitknowledge)和隐性知识(Tacitknowledge)。第一种分类的知识中,前两类知识可以通过语言、书籍、文字、数据库等编码方式传播和学习,属于显性知识,人们可以通过口头传授、教科书、参考资料、期刊杂志、专利文献、视听媒体、软件和数据库等方式获取和学习。后两类知识通常是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的知识,与个体的体验和经验紧密相关,往往不易用语言表达,也不易通过语言和文字等传播方式来学习,属于隐性知识,需要实践与体验才可获得。

2.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转化

日本著名的知识管理专家野中郁次郎和竹内广孝在其著作《创造知识的公司》中提出知识转化的四种模式:

(1)从隐性知识到隐性知识称为群化;

(2)从隐性知识到显性知识称为外化;

(3)从显性知识到显性知识称为融合;

(4)从显性知识到隐性知识称为内化。

转化模式如图一所示:

3知识管理的基本理念

所谓知识管理是组织采取的有意识战略,它保证能够在最需要的时间将最需要的知识传送给最需要的人。

三、教学设计与知识管理

(一)教学设计所呈现的特点需要知识管理的思想

1.教学设计专家和学科教师都是组织丰富的知识资源

教学设计一直被认为是进行成功教学的关键,正因为如此,教学设计专家设计了很多的教学模式,这些模式有着抽象而精美的逻辑。他们把这些模式交给学科老师,希望得到“充分”应用。与此同时,老师们在实际的教学中有自己的设计思路,并把自己的设计付诸实施,得到很多的经验和知识。当老师们在这个设计实施过程中遇到问题时,这些脱离实际的模式并不能给他们提供有效的帮助,最终,形成了这样一种局面,原本应该进行密切合作的教学设计专家和学科教师之间无法进行交流。

笔者认为,教学设计专家和学科教师都是组织丰富的知识资源,采用知识管理的思想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

原因如下:①学科老师的教学设计知识很多处于隐性知识的状态,是组织最大最丰富的资源。②各种各样的教学设计知识只有通过教师的应用才可以实现最大程度的增值,才能产生更多更好的教学设计方案。③知识不是自上而下的流动,而是自下而上的流动。即教学设计知识不是由所谓的教学设计专家强加给学科老师,而是老师之间进行协作、交流,实现知识的共享和创新。

2.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的提高是个过程

教学设计不单是一个过程,也不单是一门技术,对于教师来说,它是教师必备的能力。这种能力有高有低,能力的培养是个渐进的过程。对于教学设计的水平暂且可以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初级水平是指懂得教学设计的基本过程和基本工具,但是缺少实际操作的经验的能力水平。比如刚进人教学领域的老师,他们只是具备理论上的一些知识,还不具备实践的经验。中级水平是指已经具备相当的知识和实践的经验,能够利用教学设计的理论和工具为自己的教学服务的水平。高级水平是指具有丰富的教学设计经验,并且可以运用所掌握的教学设计经验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水平。

如何提高老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实践证明,“在做中学”是最好的教学方法。“在做中学”是指在老师的实际教学中,根据需要提供帮助。这些帮助从哪里来,我们可以采用知识管理的思路把这些“帮助”形成知识库,进行有效的管理,让高级水平的教学设计者头脑中的隐性知识转变成显性知识,同时让中低水平的教学设计者者从知识库中得到及时的帮助。

(二)教学设计中知识管理框架的建构

构建教学设计中知识管理的框架,必须要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

1.教学设计知识流程的分析

知识流程是组织的核心资源—知识在组织内各个驻点之间为创造价值而形成的一系列积累、共享、交流的过程。知识驻点是知识价值的增值环节,知识流程就是知识在不同驻点之间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流动形成的。

教学设计中也存在知识流程,仔细的分析其流程是进行知识管理的关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设计知识的基础编码与标准化机制

(2)知识的分类与模块化机制

(3)文档的积累与更新机制

(4)外部知识的内化的机制

(5)知识重用与授权机制

(6)知识地图与知识搜索机制

2.本体分类

所谓本体分类就是一套表达术语的定义。其核心的作用就在于定义教学设计领域的专业词汇的含义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在这一系列概念的支持下,知识的搜索、积累、共享也成为了可能。

3.框架建构(如下图所示)

本框架如图2所示:

(1)门户系统:这是用户进人知识管理系统统一的人口,用户通过界面对知识的分类,迅速找到自己所需要的知识,使用他所需要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