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工程管理流程

工程管理流程范文精选

工程管理流程

工程管理流程范文第1篇

关键词:物流学学科物流管理物流工程物流经济

1引言

物流学是一门综合学科,物流产业是一个新兴聚合型产业,它的理论与实践必然在中国形成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被称为"第三利润源"的现代物流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正在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竞争的国际化、需求的多样化、市场的一体化使现代物流的发展进入了一个高级阶段。许多专家指出,现代经济的发展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物流的水平。物流实践的发展,需要对物流学理论更深入、更规范的研究,需要更多的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型物流人才,这就迫切需要建立和不断完善物流学学科体系,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要求、适应我国物流发展的要求、适应物流学理论研究和物流人才培养的要求。本文提出关于对物流学学科体系构建的两种设计方法,望引起各界同仁们的争鸣和共同探讨。

2.构建物流学学科体系的必要性

从二十世纪初,美国人提出物流这一概念开始,就有许多争论,并逐步深化与发展,到目前为止,各国对物流的定义也不完全一致,但大同小异。物流业已成为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一个重要产业,已是既成的事实,物流业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已无可质疑。物流作为一门科学,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各国研究的成果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兴趣。但是,物流尚未作为一个学科屹立于众多成熟的学科之林,这个学科就是“物流学”。直至目前,物流学还是一个没有进行充分研究的新学科,建立和不断完善这样一个学科是否有必要?是否可能?这个学科下面又应该包含哪些子学科、其学科体系究竟如何?这是长期致力于物流实践、物流理论研究、物流教育和培训的专家们共同关心的问题。

2.1物流实践的发展急需明确物流学学科体系

目前,物流学学科体系的不明确和物流学理论研究上的滞后已严重影响了中国物流实践的发展。物流实践活动对商品生产、流通和消费的影响日益明显,已引起了各方面的广泛关注。然而,指导理论和实践研究的物流学学科体系至今没有完全建立起来,致使物流这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还没有真正研究清楚,物流学学科的本质还没有被全面揭示出来,进而直接导致了人们对物流认识的偏差。

2.2新兴的物流学呼唤建立自己的学科体系

物流学理论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物流概念、物流技术和物流模式,产生了许多传统学科无法解释的问题,带来了传统学科之间的交叉与融合,这就必然要求建立起物流学学科。通过理论研究,我们越来越认识到,物流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是由管理学、经济学、工学和理学等相互交叉形成的新兴学科;物流学学科有着自己的理论体系和研究内容;作为一个学科,物流学有着自己的学科体系。从物流学理论研究出发产生的建立物流学学科体系的需求,是学科发展的必然。

2.3物流教育的发展迫切需要学科体系的支撑

为适应物流理论和实践研究的深入,社会和经济发展各对层次物流人才需求的急速增长,目前我国物流教育正在快速发展(见下表),从2001年仅有一所高校招收物流专业,到2003年9月已有47所高校在办物流专业。但是,我们的同仁中仍在对有关物流的学科专业的内涵进行着讨论。例如,对物流工程,有的定义为“从系统工程角度研究物流,称为物流系统工程,简称为物流工程”,有的定义为“物流工程是从工程角度研究物流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有的定义为“物流工程是指在物流管理中,从物流系统整体出发,把物流和信息融为一体看作一个系统,把生产、流通和消费全过程看作是一个整体,运用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进行物流系统规划、管理和控制,选择最低的物流费用、高的物流效率、好的顾客服务,达到提高社会经济效益和企业经济效益的综合组织管理活动过程。”这样,就从方法论、工学、管理学三个角度对同一概念产生了三种定义。物流教育的发展迫切需要学科体系的支撑,试想,在这种内涵混乱的情况下,必然产生专业培养目标不明确的问题,而这个问题正是由于物流学学科体系的不明确产生的。

2.4物流学学科体系的构建对今后学科的调整和完善会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目前我国的物流学学科体系正在建立过程中。由于受管理体制条块分割、分业管理等问题的影响,我国物流业呈现一个分散的状况,再加上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物流教育条块分割的状况也未得到彻底的改变。因此,各学科专业的研究领域、研究目标、研究的重点不明确。新设的物流工程和物流管理等专业,在很大程度上是原来某一物流相关学科的转型,使物流学学科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因此,目前迫切需要对物流学学科体系进行构建,以期对今后物流学学科体系的调整和不断完善起到指导作用。

3.物流学学科体系构建的设计方法

学科是指学术的分类,是指一定的科学领域或一门科学的分支。学科发展历史表明,一个学科的成熟将要引发这个学科与相关学科的集成。对于在一定层次和高度已经认识清楚的事物,人们将会在更高的层次上来认识。物流学学科的发展也是这样的。以前人们所认识的重点是物流各要素所组成的这些学科。目前我们认识到,这些学科必需进行集成才能达到更大规模的优化,而这个更大规模的范围就是物流学学科的研究范围。

研究物流的目的是要有效地管理控制物流的全过程,在保证服务质量的前提下,使其消耗的总费用最小,因此,经济指标是衡量物流系统的基本尺度。研究物流学必然涉及经济学的有关内容,特别是近代兴起的技术经济学和数量经济学都和物流研究有密切关系。在对作为物流要素的对象物的研究中,以及对对象物产生时间维和空间维物理性变化的方法、手段的研究中,又涉及到工程技术科学的许多领域。在运输技术、仓储技术、搬运和包装技术中融合了机械、电器自动化等学科的成果。对物流系统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必须以数学特别是应用数学、运筹学等为基础,也要以电子计算机作为手段来实现分析和控制的目的,这些都是物流学的研究范畴。综上所述,物流学可以说是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或是管理科学和工程技术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

鉴于此,我们对物流学学科体系的构建提出以下两种设计方法,供大家讨论和完善。

物流学学科体系构建的第一种设计方法:

将物流学作为管理学学科门类下的一个一级学科,物流学下面进一步分为物流管理、物流工程、物流经济三个二级学科。物流学学科体系构建的这种意见见表1。

物流学学科体系构建的第二种设计方法:

在管理学学科门类下的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中设立一个二级学科——物流管理工程,该二级学科下可设物流管理、物流工程等多个研究方向。将物流经济作为经济学学科门类中应用经济学下产业经济学二级学科的一个研究方向。这种设计方法可鼓励多学科共同研究物流问题。物流学学科体系构建的这种意见见

在上面两种设计方法中,物流学学科体系的基本构成都是物流管理、物流工程、物流经济三个子学科,有必要对这三个子学科作一分析。

3.1物流管理

美国物流管理协会对物流的定义为:“高效、低成本地将原材料、在制品、产成品等由始发地向消费地进行储存和流动,并对与之相关的信息流进行规划、实施和控制,以满足用户需求的过程。”西方物流(logistics)理论强调物流学科研究的重点就是对物流系统的管理。在我国,物流管理学科应该作为国内物流学的重点子学科进行研究。

物流活动是由物流组织来完成的,而“管理是一切组织的根本”。企业的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物流业务的具体运作、物流过程的控制、物流效益的考核与评估等都是管理,需要管理理论的指导。物流与许多的管理学专业有关,如工程管理、工商管理、信息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等,但物流管理学科有着自己的研究范围。

(1)物流管理学科的研究对象

物流管理学科的研究对象可以概括为:同现代生产经营、科技、经济、社会等发展相适应的物流管理理论、管理方法和工具。

(2)物流管理学科的内涵

物流管理研究的对象是物流系统,它是由生产、流通和消费过程中物质资料(物品)的运动构成。物流管理研究的核心是社会经济活动中物品实体运动的客观规律,它包括物品运动的时间及时性、路径合理性、速度的经济性以及物品运动过程中的停滞和相关形质变化的必要性等。物流管理学科是研究以经济效益为目标,运用现代管理的理论、方法和手段来分析处理物流活动,设计建立物流系统,以及对物流问题进行决策的科学。因此,物流管理学科必须以经济学、管理学、运筹学为基础,以网络化的电子信息技术为支撑。

(3)物流管理学科的目标

物流管理学科的目标概述为:运用现代管理科学的方法与科技成就,阐明和揭示物流管理活动的规律,发展物流管理的理论、方法和工具,提高物流过程的运作效率。该学科作为一个专业,培养具备坚实的管理科学与工程理论方法、管理数学及计算机应用等基础理论;掌握物流系统分析、物流管理方法等专业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物流计划、预测、决策、经营、管理等工作能力的专门人才。

(4)物流管理学科的特点

物流管理学科具有理论与应用并重的特点,将管理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应用于物流管理实践领域,通过分析宏观和微观物流发展的规律,研究发展适合宏观管理和企业管理特点的新的物流管理理论、管理方法和管理技术。

(5)物流管理学科研究的意义

物流管理实际是对物流活动的管理,通过这一管理使物品得以合理配置和运动,但是,“物流”或“物流系统”作为概念所反映的物质实体是“物”而不是“人”。物品是企业构成的三个基本要素之一,它的运动不仅存在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中,而且还由于它的运动,使社会经济主体之间形成供应链。科学地进行物流管理,不仅可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且还可消除或缓解经济主体之间联结点上的矛盾。

3.2物流工程

“物流工程”是一个技术含量很高的学科。大型的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一般都是高度自动化的物流设施,建设前需要大量的工程技术人员进行分析和工程设计,建成后需要工程技术人员进行维护和管理;物流的载体——运输车辆、自动立体仓库、装卸搬运设施的建设等,也需要进行科学的规划和设计。物流系统分析、设计、实施都涉及大量的工程和技术,因此“物流工程”涉及到工学的许多学科方向,如机械、建筑、电子、信息、材料、交通运输等等。

在众多的理论研究中,“物流工程”有多种含义(见本文第一部分)。我们认为,“从工程角度研究物流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是真正意义上的物流工程,国家也是把物流工程划在了工学学科门类下。

(1)物流工程学科的研究对象

物流工程学科的研究对象是多目标决策的、复杂的动态物流系统,主要从工程角度研究上述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2)物流工程学科的内涵

物流工程学科主要是对物流系统的规划、设计、实施与管理的全过程进行研究。设施设计是工程的灵魂,规划设计是物流系统优劣的先决条件。物流工程为物流系统提供了软件和硬件平台。一个良好的物流系统不能仅留在规划阶段,需要通过具体的工程建设来实现,物流工程的实施过程就是完成整个系统的硬件设计、制造、安装、调试等过程,同时也需要规划软件的功能。在进行物流系统分析、设计和实现的过程中,既要考虑其经济性指标,又要考虑技术上的先进性、科学性。因此,物流工程学科主要是以工学学科作为其理论基础的,它既是技术学科,也有经济学科和管理学科的渗透。

(3)物流工程学科的目标

物流工程学科的目标概述为:运用工学的理论、方法和工具,根据物流系统的基本要求,对复杂物流系统进行分析、设计和实施,以提高物流技术水平,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社会。

(4)物流工程学科的特点

物流工程学科具备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互交叉的边缘学科的特征。物流工程学科的研究方法,不仅要运用自然科学中常用的科学逻辑推理和逻辑计算,同时,也常采用对系统进行模型化、仿真与分析的方法。研究中常采用定量计算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综合研究方法。

(5)物流工程学科的意义

物流工程学科的研究意义主要在于培养一批具有工科背景的物流人才。物流业的发展需要大批掌握物流工程同时掌握管理方面坚实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能够熟练运用现代物流工程理论、系统规划设计方法和计算机技术,具备独立从事大型物流工程项目规划、实施、管理等工作能力的专门技术人才。

3.3物流经济

物流学科研究大量的物流资源优化配置、物流市场的供给与需求、宏观物流产业的发展与增长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靠的是经济学理论,包括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理论在物流研究中的具体应用。

日本行政管理厅统计审议会对物流的定义是:“物的流通是与商品的物理性流动相关联的经济活动,包括物资流通和情报流通。物资流通由运输、保管、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以及运输基础设施活动组成。”日本的物流定义中强调了物流是一种经济活动,物流在日本的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从经济学科的角度,研究物流经济问题无疑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1)物流经济学科的研究对象

物流经济的主要研究对象是物流产业的经济运行和资源配置问题。

(2)物流经济学科的内涵

物流经济学科应以宏观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和中国宏观物流问题的关注为基础,以深度分析宏观物流发展趋势及宏观物流产业发展政策为特色,致力于探索和建立经济发展中的宏观物流理论体系;同时应关注微观物流经济的研究,研究重点集中在与企业问题有关的物流企业制度、物流项目评估、物流市场需求预测等政策和理论问题上。

(3)物流经济学科的目标

物流经济学科的研究目标为:研究物流产业发展政策及其同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关系,对物流业发展提出决策建议,成为有关决策部门和企业的思想库和参谋部;加强物流经济理论体系建设并与国际物流经济学科接轨。

(4)物流经济学科的特点

物流经济学科同样具备多学科相互交叉的边缘学科的特征。相关学科有运输经济、物流管理、物流工程、技术经济、信息经济和会计学等。该学科的特点就是要紧密结合物流业改革和发展的要求,从经济学的角度对宏观和微观的物流发展问题进行理论探讨。

(5)物流经济学科研究的意义

物流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物流不仅是国民经济的动脉系统,同时对实现资源配置具有重要的作用。物流还以本身的宏观效益支持国民经济的运行,改善国民经济的运行方式和结构,促使其优化。特定条件下,物流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一个新的物流产业可以有效改善我国产业结构。因此物流经济学科的研究必将促使国民经济向更加合理的、协调的方向发展。

4.对物流学学科体系建设和专业人才培养的相关建议

社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是多样化的,物流人才的培养应该满足多样化的需求。物流学学科的设置应立足于培养复合型物流人才。按照这一思路,对物流学学科体系的建设和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提出如下几点相关建议:

(1)保留现有某些按物流环节设置的物流类专业。这类专业有交通运输、油气储运工程、包装工程等,它们既是按物流环节设置的专业,也分属不同的行业。这些专业都有他的特定的领域适用性,不一定要全盘改造成为物流工程专业。

(2)尽快构建和完善物流学学科体系,进一步明确物流管理、物流工程、物流经济等学科专业的内涵。

(3)加强高校、学术团体、企业之间的交流,对物流学学科体系问题进行不断的探讨,逐渐深化,求同存异,在适当的时候向国家提出调整学科专业目录的建议。

主要参考文献:

[1]丁俊发,现代物流与中国经济发展,首届中国物流学会年会,2002,r

[2]何明珂,物流系统论,中国审计出版社,2001,m

[3]宋伟刚,物流工程及其应用,机械工业

出版社,2003,m

[4]徐天亮,本科物流类专业设置体系与培养分工,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2,c

工程管理流程范文第2篇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收集较为充足的案例资源是开展公共管理类课程案例教学的一个基本前提。从实际情况来看,公共管理教学案例则有三种来源渠道:一是中外学者为公共管理教学编辑出版的案例教材;二是教师收集整理媒体报道的公共管理领域发生的重大典型事件;三是教师深入实际对相关事件进行实地调研,获得第一手素材,再通过对素材的加工整理,编辑成为教学案例[2]。通过已有案例教材获取所需案例是一种较为便捷省时的途径。编辑出版的案例教材许多取材于公共管理实践中曾经发生的重要事件,这些案例的优势在于其典型性、代表性与通用性,因此用起来比较省事。

但另一方面,此类来源的案例缺点也很明显,主要表现为:其一,选入教材的案例在注重典型性的同时往往很难兼顾时效性,过分依赖此类案例不利于案例教学创新;其二,教材式案例的模式与体例往往都较为单一、缺乏必要的灵活性与变通性,无法适应公共管理类课程快速发展的要求。实际上,经典案例的运用也是有其限度的,否则,“老生常谈”,不仅学生感到乏味,教师也会感到没趣。公共管理课程教学案例更多是通过第二种渠道获得。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今天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广泛,这成为新时代开展案例教学的一大优势。公共管理类教师在课余时间,应当通过报纸、广播、电视以及互联网等传播媒介及时关注各类新闻资讯,尤其关注公共管理领域发生的重大实践,并及时记录、下载、整理和归档相关信息,建立起技术化、制度化水平较高的公共管理课程教学案例库。

作为案例来源的第三种渠道,对相关事件进行调查研究无疑更具时效性与针对性。而且,在很多时候学生甚至可以和教师一起参与相关案例的搜集与整理,更有利于培养的学生的主体意识与参与意识,同时也能加深教师与学生双方对相关事件的认识程度。尽管优势明显,但实际上高校教师还是较少使用这一途径获取案例,原因是:首先,高校教师教学科研工作普遍繁忙,闲暇时间较为有限,因此往往无法在第一时间亲临现场进行调研走访;其次,公共管理尤其是政府管理领域发生的事件信息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再加之政府部门对于外界的调研、采访、报道等具有一定的排斥心理(尤其是一些负面的消息),致使此类通道受阻。

二、公共管理类课程教学案例的选择

案例选择是案例教学流程的第二个环节,它在整个案例教学流程中地位举足轻重。一个恰当的案例可以先入为主,在第一时间激发学生的兴趣,最大程度地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热情,由此引致案例讨论的深入化。相反,如果案例选择不当,则可能很难引发学生的兴趣与共鸣,也无法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致使学生参与热情递减和讨论无法引向深入,最终使案例教学效果大打折扣。那么,究竟怎样的案例才是恰当的?或者如何才能选择恰到好处的案例呢?我们认为,首先,案例的选择必须围绕案例教学的目标进行。

明确教学目标是教师教案编写的基本要求,因此公共管理类课程的所有教学活动包括案例的选择,都必须围绕教学目标展开。唯此,才能做到针对重点、有的放矢,从而起到画龙点睛之功效。其次,案例的选择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背景。案例教学在做好因材施教的基础上还要因人施教,教授不同课程,选择的案例也应当有所区分。一般说来,公共基础性课程在选择案例时可不必过分拘泥于具体的管理领域,其侧重点在于基础理论的强化,而一些专业性较强的课程在案例选择时必须充分考虑相关专业特点,确保案例的针对性。

此外,对于不同年级的学生,教学案例的选择也会有所不同。通常,低年级学生的教学可选择一些知识点相对单一、理论相对浅显的案例,而高年级的教学则可以考虑一些综合性较强、理论覆盖面广的案例,以此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再次,案例的选择还应当注意案例自身的时效性。即所选案例应尽可能为新近发生事件,以紧跟快速发展的管理实践。一个发生久远的案例,往往无法有效引起学生足够的兴趣,更为主要的是,由于公共管理实践的快速变迁,这些案例往往会脱离了其发生初始时的具体情境,导致其解释力滞后甚至失效。

三、公共管理类课程案例教学的实施

选择好案例以后就进入了案例教学的实施阶段。案例实施自身又是一个“子流程”,它由以下四个环节组成:其一,案例教学实施前的准备。这一过程主要体现为案例教学教案的编写。案例教学教案的编写具有一般课堂教学教案的编写的共同特性,例如都必须体现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以及教学方法、手段等要件,教师仍然起着主导性作用等。同时,案例教学教案的编写也有自己独有的特点,例如教学目标更侧重于学生参与意识与实践能力的锻炼,教学手段更偏好对多媒体的使用,学生的主体性得到更多体现以及课堂氛围更加宽松、活泼等。其二,案例教学的预演。在正式上课前,这一过程是必不可少的。有些教师自认为案例准备比较齐全,案例选择比较恰当且备课认真充分,因此往往忽视这一环节,常常导致在正式案例教学时手忙脚乱甚至出现纰漏,例如所需案例不能及时调出或者调出案例并非所需,甚至出现多媒体音视频资料不能正常放音或放映,致使案例教学无法顺利进行。因此,对于案例教学来说细心永远是不过分的。其三,案例教学的正式实施。这一过程又包括教师介绍、学生讨论以及案例总结等几个步骤。首先,教师在介绍案例时应尽量保持客观,只需把案例事件发生的背景、过程等原原本本地介绍给学生即可,避免较早对案例作出自己的评价或判断。这一点很重要,因为如果教师提前给出了自己的观点,很可能会直接干扰到学生的思维方式与思考路径,甚至导致学生为保持与老师一致而压制了自己的想法。其次,教师在整个案例教学过程中应当扮演一个引导者的角色,即教师应当以“导演而非“演员”的角色出现。

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应当有意识淡化自己的权威主体特征,视学生为案例教学的当然主体,把“舞台”真正交给他们,鼓励他们积极思考、踊跃讨论。当然,教师权威地位的淡化并不意味着教师对案例教学掌控力的弱化。相反,教师必须在全局上对教学节奏、发展趋势等作出有效的调控,以确保案例讨论不会偏离案例本身和案例教学的目标。教师在案例教学结束时,应当对案例教学的过程特别是学生的讨论进行全面的梳理,并在此基础上给出客观的点评,点评以肯定成绩为主,但也要适当指出问题的所在。

四、公共管理类课程案例教学的评估与反馈

案例教学得以实施并不意味着整个案例教学流程的结束,其评估与反馈同样重要。案例教学成果如何,取得哪些成绩,存在哪些不足,要想回答这些问题,必须对案例教学的过程与结果作全面评估。案例教学的评估涉及到案例准备是否充分,案例选择是否恰当,案例教学的实施是否顺畅以及案例教学结果是否满意等几个方面。其中案例教学效果是否满意一项应当综合考虑两个层面:一是根据教学目标的实现情况来衡量教学效果。可以通过围绕教学目标设计的小型测验加以检验,这种测验可以采取口头的问答形式也可以是书面的习题解答形式;二是根据学生的参与状况来衡量教学效果,包括学生出席率、积极性、参与态度以及问题讨论程度等几个方面。

工程管理流程范文第3篇

关键词:园林绿化;建设管理;优化模式

园林绿化工程为一个专业术语,既涵盖复杂的园林工程,又兼顾简单的绿化工程[1];其项目建设专业性强、类型多样、工种间协调性高、管理及时间要求科学、准确。因此,园林绿化工程建设管理是园林工作者一直关注的研究内容。为确保园林绿化工程质量、工程建设水平及目标,本研究结合前人相关研究及实地经验,结合《园林绿化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实务》、《市政与园林绿化工程项目管理与成本核算》等资料进行研究,拟从工程进度、资金使用、风险管控、质量控制等内容进行分析研究,提出园林绿化工程建设管理流程看法和科学规划,这些研究也为园林绿化工程项目管理提供相应理论借鉴和技术指导。

1项目管理流程

项目管理流程是指项目先后衔接的各个阶段的全体即项目管理流程;是贯穿整个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必须从工程项目的实际出发,结合工程自身的特点,处理好工程中出现的问题。从图1可以看出:园林绿化工程项目建设流程可分为3个阶段,即准备、施工、验收。

1.1准备阶段

该阶段是在甲乙双方签发任命书,明确了工程进度、质量、验收要求的基础上,通过组建项目团队、编制预算、材料采购与应用,按照工程项目进度要求明确相应的人员职责,强调施工团队的统一与协调,使人员及团队的利用率最大化。①建立团队;工程开始前,由项目经理创建项目团队,任命各分部负责人,完善人员分配,包括特殊工种上岗证持的情况,施工人员身份证明等以及施工设备到位情况[2]。根据要求和约定,合理分解项目管理目标,做出切实可行的针对性措施。劳务分包签订合同前,必须要求劳务作业方提供组员名单和身份信息。②招投标;园林工程预算是在园林工程建设过程中落实工程建设的具体要求和建设内容,并对其提出具体建设要求、收费标准、金额。预估整个园林工程建设的费用,做出的成本估算作为整个工程建设的费用。园林工程的项目预算是确定园林工程造价、施工单位投标价格的重要依据,推动了园林工程和建设。

1.2项目实施阶段

项目管理的负责人是施工现场的第一责任人,对整个项目管理承担主要责任。项目中心根据项目准备阶段的目标任务组织施工,严格执行管理制度,对目标任务进行管理控制,力求达到预期目标,提高综合管理水平,有序施工。项目管理中应注重加强对团队成员、劳务分包队伍等相关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企业相关负责人和技术部门定期联合检查,保证园林工程建设施工安全文明,工程质量、工程进度达到要求。依据国家环境保护法,如废水、废气、垃圾处理,噪音防范等环境保护要求,文明施工。

1.3工程验收与结算

园林工程的竣工验收,提交竣工资料,办理竣工验收报告,并向企业提供相关资料。由项目经理组织编制工程决算,配合雇主做好审计。同时,项目中心必须执行月度结算,严格按照结算程序进行,根据施工单位当月实际完成的工程量进行结算,填写工程量验收单,供负责人复核签字后转交项目中心。财务中心审查提供的合法收据、发票等,依据工程合同、累计付款等实际情况签署复核意见,财务负责人在此基础上结合企业资金现状签署书面审核意见,再上交上级领导审批。

2园林绿化工程管理流程优化分析

2.1园林绿化工程管理注意事项

园林工程施工现场的管理是根据施工计划组织进行的,对拟建的园林工程的施工进度、工程质量、施工安全、材料节约和现场安排等进行指挥、统筹协调管控[3],来达到在施工过程中获得更多经济效益的目的。首先,园林绿化工程流程管理必须有全局整体意识。在科学合理流程组织施工安排下,严格按照施工方案,先组织地形、土石工程施工,后组织苗木栽植;以方案为技术基础、以时间为施工准绳,结合施工现场工程环节平衡施工活动,同时,也要注意天气变化,联系实际,做到对园林绿化工程流程整体掌握和全面监控。其次,以施工图纸要求,做到对园林绿化工程项目技术要求的管理与控制,明确施工阶段的工作特性,合理组织劳动力,按照进度安排有序进行,确保园林绿化工程建设系列技术建设与要求。再者,园林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必须协调各部门各岗位的工作职责,按照道德规范,履行责任,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园林绿化工程管理,达到管理民主、规范科学、体系合理的园林绿化工程建设项目管理[4]。最后,绿色理念为企业管理灵魂,本着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对园林绿化工程建设及企业进行强化管理。

2.2园林绿化工程成本控制注意事项

在园林绿化工程建设中,避免工程成本超过预算,应降低园林工程建设成本,达到提高园林绿化工程建设中的资金利用率的目的。在园林绿化工程建设过程中对成本控制应用明确以下要求:首先要精细施工,强化后期养护;再者避免施工时现场混乱、监管不到位;再次,注意先进的技术措施可以有效缩短工期、提高质量;最后,要注意园林绿化工程建设中施工材料、人工、机械的选择与应用,达到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目的。在园林绿化工程施工流程中应用注意以下3个要求:①通过招标竞争可以选择出信誉良好、业务水平高的企业,提高参与建设的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在招标过程中才能掌握主动权,实现成本有效控制。②在工程前期进行可行性分析,认真研究园林设计方案的科学性,明确施工区域的气候、土壤、水文等环境因素;根据园林工程建设的施工内容合理设计、搭配树种,确保工程成本在合理范围上下波动。③改革成本管理控制体系,简化团队机构,降低人力成本和管理成本。充分的市场调研,对工程中使用的设备进行了解,做好园林工程的成本预测,在施工前对施工项目有个整体的了解,然后结合市场上材料的价格和施工价格进行成本预算,在最大程度上对成本进行控制。结合现场的空间布局,保障施工设备、车辆通行顺畅,有效规划减少大型设备重复作业,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人工成本和维修费用[5]。

3项目风险管理

园林绿化工程项目的风险分为技术型风险和非技术型风险。风险管理分为识别、分析、规划、控制四个部分,在整个建设过程中是循环动态变化的,目的是对工程项目所面临的风险进行实时监控和评估管理。园林绿化工程建设过程中明确园林绿化工程风险发生的概率、后果、影响程度和发生时间。项目风险管理要求全方位管理,在制定风险计划时要把成本最低作为目标,即风险管理也要考虑成本管理,要用恰当的方式把控制损失的资金降到最低,风险管理人员要用成本分析法进行严谨的费用核算。在实际工作中,既不能因为发现风险后就慌张不安,也不能因为风险有规律可循就轻视风险的存在。项目管理过程中的风险管理会对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产生巨大的影响,对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施工质量都有积极意义。因此,风险管理在园林工程建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包含企业管理和工程管理的方方面面。项目的风险管理是全方位的综合性管理,要和工程中的合同签订、成本控制、进度控制、质量管理等结合起来,整体考虑[6]。

4建议与结论

4.1建议

(1)强化人才素质培养。园林绿化工程建设项目管理阶段是将施工人员、施工设备、植物资源等因素进行科学协调与组织管理过程;该过程应加大对施工人员的选拔力度,加大对管理人员综合素养的培训从而能更好地进行园林绿化工程管理,达到优化资源利用率,合理规划资源,节省施工成本,完成施工任务,提高施工效率。(2)强化成本预算,防范风险。根据设计完成的图纸,对工程成本进行合理的预算,合理使用材料,优化设备[7]。前期准备阶段,合理预估风险,采取恰当措施防患于未然。(3)注重细节、确保质量。在管理过程中,管理者要对施工进度、工程质量、工程成本等进行整体规划,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同时,降低施工成本,按时完成工程任务。项目经理在施工过程中既要考虑到自身权益,也要考虑到业主的权益,对施工过程进行全程监控,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园林工程建设中包含了许多项目工程,保证每个小项目质量达标,才能确保园林工程质量达标。设立工程监督小组对施工现场进行监督,不定期检查,鞭策施工人员严格按照施工规则规范操作,保证工程质量。(4)构建质量管控体系建设。从制定任务目标开始,依次对施工前的准备、施工后的质量监控进行管理。对整个工程实现质量监控、质量分析、质量验收、质量反馈的方面控制。园林绿化工程建设应根据城市品位和风景园林的专业要求进行融合,结合人文生态整体分析每个项目,确保工程质量。

4.2结论

论文针对园林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流程及科学规范,提出园林工程管理应强化工程的施工准备工程,科学地进行成本管理、风险控制和质量控制,坚持创新统筹的管理方法,协调好现代城市人文生态系统中园林工程管理的职责和园林施工标准之间的关系[8]。本研究具体结论如下:(1)根据园林工程建设的流程及其规范,提出人才、质量、成本、风险等因素决定着工程质量。(2)从管理理念、成本控制、风险管理、质量管理等方面作为切入点,阐述了园林工程管理的流程规范和优化模式。(3)结合政府部门、企业管理、社会要求,明确了建设中施工团队的职责,完善施工、管理监督体系,促进工程圆满完成。

参考文献

[1]杨晓峰.园林绿化工程监理质量控制依据标准的探讨,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4,26(3):71-75.

[2]丁有才,张士平.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管理现状及改善对策[J].绿色科技,2016(3):93-94.

[3]李云昌.浅谈园林工程建设质量控制的因素及其控制技巧[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10):286-287.

[4]李波.园林绿化施工管理现状及解决措施[J].北京农业,2015(14):160.

[5]丁茹.园林景观工程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6(1):169.

[6]杨开忠.2015园林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措施[J].南方农机,2015(3):63-64.

[7]李金鹏.园林工程预算在园林工程招标中的作用及建议[J].才智,2015(30):29.

工程管理流程范文第4篇

一、加强学习,政治思想觉悟不断提高

积极参加党支部组织的各种政治学习及教育活动,并在工作之余主动加强自学,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党章》、《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邓小平论科学发展》、《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等学习材料,另外还利用电视、网络、报纸、杂志等媒体关注国内国际形势,提高自己的政治敏锐性和鉴别能力,使自己在大是大非的问题面前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通过一系列的学习,提高了自己的政治思想水平,更加坚定了对共产主义的信念,思想上始终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时刻牢记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工作积极主动,勤奋努力,不畏艰难,尽职尽责,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二、钻研业务,自身综合素质不断增强

作为一名技经人员,能够到电网公司从事工程管理工作,是我的荣幸,也是我人生的一大转折点。所以我非常珍视,总是千方百计干好本职工作。为了能更好地完成本职工作,我十分重视加强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在工作中,坚持一边工作一边学习,一是从书本中学,尽可能抽出时间系统钻研业务书籍,在工作之余还参加了一级建造师考试,并取得了考试合格证书;二是虚心向领导和同事学习,学习他们的好经验、好做法,以迅速提高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三是从实践中学,注重平时工作中的积累,并努力做到学以致用,提高工作水平。通过学习,对工程造价、合同管理、招投标管理、项目管理相关法规等与岗位密切相关的专业知识有了较系统深入的掌握,自身业务水平不断提高。

三、认真履职,努力创造良好的工作实绩

工作中,我始终坚持严格要求自己,按照岗位职责要求和领导的具体安排,立足本职,尽职尽责,想尽一切办法完成好每一项工作。

(一)认真做好重点项目的前期工作。在主管领导、部门领导的带领下多次现场勘察,落实2008年两期农网工程项目;深入细致对工程进行勘测,熟悉掌握工程规模,确定工程内容;认真参与了初步设计和方案设计审查等工作,推动了重点项目各项前期工作的有序开展。

(二)扎实做好重点项目的建设工作。2008年,我参与负责了工程的具体建设任务。作为建设单位代表,我主要负责工程施工管理、现场协调、项目进度、工程质量、社会协作、竣工结算、竣工验收等工程建设全过程的各项工作。首先,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多次深入现场,掌握了解工程情况,从质量进度等环节认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要求施工单位做出整改和调整,明确工程进度质量责任,严格工程质量控制、进度控制、投资控制,保证了工程顺利实施。其次,积极主动地进行了工程协调和服务工作。作为建设单位代表,在公司分管领导、部门负责人的直接指挥和参与下,急工程所急,想工程所想,做好了相关的协调服务工作。一方面参与召开了相关的工程协调会,解决了部分问题;另一方面针对一些难点和重大问题,主动协调,努力解决。以积极主动、认真负责的态度,与相关单位多层次、多方位地开展协调工作,在多方共同努力下,解决了大部分问题。

(三)全力做好服务保障工作。规划建设部处于施工现场和临沧供电局承上启下、联系左右、协调各方的中枢地位,能否按照“服务现场”的标准做好各项工作,关键在于是否具有小心谨慎、如履薄冰责任意识,是否具有强烈的主人翁意识,是否具有良好的团队精神和高度的集体荣誉感。一年来,我注重从以下三个方面加强自身建设。一是重细节讲规矩。在每一项工作当中,我始终坚持一丝不苟,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完成各项工作,尽最大努力能把工作做的完美,保证工作质量。二是重大局讲服务。作为规划建设部的一分子,始终把维护好公司形象作为完成好本职工作的前提,牢固树立为现场服务的思想,以良好的个人形象,为公司树立良好的形象。三是重团结讲协调。在公司的运作过程中,公司的团队精神使我感受很深,我也因为能成为这个集体的一员而感到自豪,因此我积极主动的态度融入到这个集体当中,在工作中努力做好上下的纵向沟通和左右的横向协调,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工作。

(四)配合做好2007年无电地区电力建设工程审计工作。按照领导安排,积极配合做好2007年无电地区电力工程审计工作。2008年10月接受审计组专家对2007年无电地区电力建设工程的检查,得到审计组的认可和好评。2008年12月参加了2008年无电工程和中西部电网改造工程的竣工资料和结算的编制。

四、严于律己,切实改进工作作风

工程管理流程范文第5篇

汉延渠是*引黄灌区的古老干渠之一,建设于元封太初年间(公元前110-101年),位于青铜峡河西灌区银川平原,干渠总长88.6公里,设计流量80m3/s,灌溉面积45万亩,受益4个市县13个乡镇85个行政村约17.5万人。20*年供水量4.83亿方,水费收入923.6万元.管理处设9个机关科室、1个工程公司、1个灌溉试验站和5个管理所20个管理段,现有职工244人。由于多年来水利工程中存在的体制不顺、权责不明、机制不活、水价形成不合理、工程运行管理经费匮乏等问题导致工程老化失修,效益衰减,影响了工程的安全运行和效益的发挥,加快灌区水管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二、灌区水管体制改革情况

根据国办发〔20*〕45号文件和《*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宁政发[20*]4号)精神,我处制定了《汉延渠管理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结合灌区管理实际情况,有计划、分步骤实施,20*年以来,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划分单位类别,严格定岗定编

根据所承担的任务和收益状况,将单位内部职能划分为纯公益、准公益和经营性三种类型。一是把承担灌溉试验任务的红星试验站定为纯公益性类型;二是把承担灌溉、工程管理任务的处机关及下设5个所、20个段定为准公益性类型;三是把汉延水电工程公司定为经营性类型。

按“两定标准”,采用中限值测算,干渠管理定岗定编186人,其中单位负责、行政、技术和资产管理以及水政监察等岗位定编34人,运行、观测和辅助类岗位定编152人。在编制总额内合理定岗,并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建立全员聘用制度,对中层干部、专业技术人员和一般工作人员一律实行竟聘上岗;二是实行全员劳动聘用合同管理,签订聘用劳动合同;三是建立考核制度。依据德、能、勤、绩、廉五项指标年底进行民主测评考核,不称职的中层领导责令辞职或解聘,连续两年考核不合格的专业技术人员解聘现职岗位,不合格的一般职工待岗学习,考核末位者工资下浮,停发次年奖励工资;四是安置分流人员。对男满50周岁,女满45周岁的实行内部退养,并通过发展壮大工程公司,将工程公司同干渠管理剥离,安置分流人员。同时委派职工到农民用水者协会延伸服务;五是落实社会保障政策,为职工办理基本医疗和养老保险。

(二)落实“两项费用”,积极推行管养分离

汉延渠是自治区骨干工程之一,属于自流灌区,实行自收自支,人员工资及养护两项费用由自收水费解决,但由于现行水价还达不到供水成本,每年政策性亏损在240万元左右,两项费用还不能完全落实到位。通过推行管养分离,精简管理机构,提高养护水平,降低管理成本,可以缓解两项费用紧张。

20*年我处推行管养分离,将工程公司转变为企业性质的实业公司,与干渠管理分离,承担养护任务,按养护工作量和定额标准拨款。同时公司面向市场,组建专业化养护企业,对外投标承揽工程,逐步构建有效法人治理结构,最终将从水利工程管理中彻底剥离。

(三)推行水价改革,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

一是改革现行水费计征方式,实行“三费合一”的“一价制”水价。将现行的干渠水价、征工折款和支渠维管费“三费”合一,统一以干渠直开口为计量点按方收费,并实行超定额用水加价的水价政策;二是改革水费收缴方式,实行“一费开票到户”和“一票收费到户”制,即水管单位统一开票到户,农民用水组织按票收费到户,农民见票付款,做到票款两清;三是水费实行统一收取,分级使用的管理办法。农民用水组织按照水管单位开出的水票向农户收取水费后,全额上缴到水管单位,按管理维护范围,干渠直开口以上水费由水管单位管理使用,干渠直开口以下水费全额返还给农民用水组织。

(四)推行农业供水管理体制改革,开展延伸服务

20*年我处率先在*引黄灌区推行农业用水管理体制改革,建立由农民用水组织自我管理,县乡村监督协调,水管单位指导服务的农业供水管理体制。一是组建农民用水组织。建立起广大农民参与、体现农民利益、自主经营、自我管理的农民用水组织。二是转变乡村用水管理职能。把乡村在用水管理上的直接管理转变为监督、协调和服务。三是改革水管单位管理制度。实行水管单位以干渠管理为主,向支渠以下延伸服务,指导农民用水组织做好支渠以下的用水管理。

截止20*年3月份,完成了灌区农民用水者协会组建工作,共组建协会92个,选举产生协会工作人员667人,管理支渠256条,灌溉面积45万亩,占灌区灌溉面积的100%,涉及用水户4.26万户。

拓宽供水服务领域,开展延伸服务。在强化原有职能和不增加编制的前提下,水管单位通过岗位转换,调整出一部分素质高的人员,走出干渠,深入灌区,指导协助农民用水组织开展测量水、水费计算到户和用水计划的编制等技术服务与管理工作。延伸服务人员在水管单位身份不变,收入不减,劳动保障待遇不变。全处共抽调65名水管人员通过专兼职方式延伸服务,有30人在协会担任副会长。通过深入农户宣讲改革政策,通报水情,掌握用水信息,帮助协会建章立制,制定用水计划,核实面积,分摊水量水费,解决群众灌溉难点,落实“一费制”、支渠“一票制”等工作,使改革工作不断向前推进。同时积极探索“托管”模式,即协会同水管单位签订“委托管理”协议,明确权利义务,委托水管单位管理支渠灌溉和收缴水费,逐步推进供水服务一体化管理,为深化水管体制改革积极探索。

三、水管体制改革取得的初步成效

通过推行水管体制改革,*汉延渠管理处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到20*年底实现了干渠连续20年安全行水无事故,连续2年被水利厅考核为文明单位,并先后荣获了全国水利系统文明单位、全国职业道德建设先进单位、自治区职工职业道德十佳单位、自治区“五一”劳动奖状、全区水利系统行风建设先进单位、全区水利系统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1、通过实行定岗定编,初步建立以聘用制为主的用人机制,形成中层干部能上能下,技术职务能升能降,职工能出能进,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用人机制和奖罚分明的考核奖惩机制,职工工作热情得到了较大提高,责任心、事业心明显增强,管理处的各项工作迈上了新的台阶。

2、通过推行管养分离,将工程公司与水管单位分离,面向市场,逐步壮大了工程公司实力,提高了市场竞争能力。通过工程公司对外投标承揽工程创收,缓减了单位经费不足的问题,为从根本上解决人员工资和工程养护两项费用创出了一条新路子。

3、通过推进水价改革,规范了水价管理及水费收取方式,切实解决了水费收费项目多、环节多和搭车收费的问题,杜绝了农民不合理水费支出,减轻了农民负担。通过实行“一费制”和“一票制”的收费制度,让农民淌明白水,缴明白费,促进了水费收缴工作,初步解决了多年来收费难的问题。

4、通过推行农业供水管理体制改革,建立水管人员延伸服务的供水管理服务模式,拓宽了水管单位服务领域,解决了过去水管单位只管干渠不管灌区和与用水户脱节的问题,增加了就业岗位,减少了灌溉矛盾和水事纠纷,节约了水量,调动了用水户参与用水管理和维护末级渠道工程的积极性,减少了政府事务,实现了农户、水管单位和政府“三赢”的目标,对促进节水型灌区、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积极意义。

四、水管体制改革的体会

1、大胆尝试,勇于探索。水管体制改革是一件新生事物,具有一定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风险性,所以要树立坚定的改革信心,把认准的事坚决做下去。从20*年我处推行农村水费改革工作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如果没有当时思想的解放,坚定的信心、大胆地尝试,就不会有目前的改革成效。

2、从实际出发,不搞“一刀切”。水管单位由于工作性质、人员素质、服务对象等情况的不同,因此在改革中,必须区别对待,从实际出发,不搞“一刀切”,只要政策方向对,不同的作法都会有力促进本单位和本灌区改革的开展。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