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中地理课

高中地理课范文精选

高中地理课

高中地理课范文第1篇

1.团队协作,集体教研

地理翻转课堂的最大优势是利用丰富的信息化资源,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翻转课堂是一种完全“以学定教”的新课堂模式,教学不再局限于课堂空间,不再局限于教师的讲授和掌控。教师个体也难于应对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学生个体。新课程标准要地理课堂达成的教学目标,在传统意义备课备学生的要求之下,工作量陡增,教师要完成备课、翻转课堂视频的制作、以及应用分析等,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此刻,发挥团队协作,进行集体备课,深度挖掘和理解新课程标准,将地理知识进行要点化处理和条理化整合,从而实现全面协调好学科教学、学年教学与阶段教学、个性化教学的关系变得尤为重要。

2.要点分解,明确分工

翻转课堂有别于微视频教学,不再是教师为了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加入视频以烘托教学氛围,达成某一知识点教学的手段。要实现翻转课堂课程知识的体系化,开发团队必须全员参与并进行明确分工,在集体教研基础上完成知识要点的分解。通过知识要点的分解,实现一节课只讲一个知识点,将教学内容中的重难点、考点等梳理透彻,排除冗余繁杂的不相关信息干扰,最大化地提高学习效率。笔者所在的微视频教学开发团队,正尝试将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教材的每一章节结合新课程标准进行要点化处理。在教学内容要点化分解后,结合教师团队的个人特长和对知识点把握的熟练程度,分工“承包到户”。

3.科学录课,讲练结合

不论是萨尔曼•汗的数学辅导视频,还是乔纳森•伯尔曼和亚伦•萨姆斯所做的化学学科教学视频,其共同特点是短小精悍。依据高中生认知心理规律,翻转课堂使用的每一个教学微视频,教学时间较短,时长一般为5~8分钟,最长不宜超过10分钟;若时间太长,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难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为此,每一视频录制,都应做好精细的规划和准备,用词用语要规范,教师讲解精练到位,能够引导学生思维,激发地理学习潜能。视频录制,除呈现知识要点的讲解和分析,更要有配套的训练题方便学生进行及时的学习检测。笔者所在的微视频教学团队围绕高中地理必修一已开发一批较成熟微视频,并且还在不断完善和充实中。

4.综合反馈,不断改进

为实施“翻转课堂”,很多教师将精力集中在视频制作上,这其实是一个误区。视频自然重要,但比视频更重要的是如何进行翻转课堂下的教学反馈和互动。笔者所在单位已得到网络公司技术支持,学生在学习完网络课程后,及时完成网页提供的选择题、判断题(教师预设),完成测试后系统自动生成错误分析报告。学生可通过学习群组(网页群组或QQ群),与教师、同学实现网络实时的学习互动。课堂的对话和讨论,教师要做好精心准备和全面的预期分析,真正做到因材施教“。翻转课堂”要成功,课堂讨论所带来的学生“吸收内化”学习过程至关重要。当然,这样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对教学要点深入分析、教学视频制作不断进行打磨。高中地理“翻转课堂”模式可提炼成示意图(图3),该模式架构除需要教师的钻研、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师生的互动提升,学校在硬件建设和资金保障上不容忽视。

二“、大众”高中地理教师的“新常态”生存方式

1.现代化———“新常态”生存的必备技能

这是青年教师较老教师无形的优势。多媒体课件、电子白板、微视频等多种教学媒体手段,青年教师在接受和掌握上应能快人一步,使用没有“代沟”。CamtasiaStudio是一个非常好的微视频制作软件,笔者所在团队从接触到录制出第一个微视频课,只需一天时间。IT技术的革命,手机、iPad的不断革新,各类地理类或可以融入地理课堂的应用软件不断推出,笔者目睹常州特级教师李万龙运用iPad的一个应用MeteoEarth给学生讲述气旋、反气旋,实时的气流运动、云层展示,给学生震撼的效果。笔者也曾用Stellarium给学生演示北极点附近星空的视运动,直观逼真。青年地理教师勇于和学生一起“玩”现代化,运用现代技术武装地理课堂,实现课堂翻转,让地理课不再“土气”,何愁没有“市场”?

2.校本化———“新常态”生存的立足之地

为地理课堂教学视频打上学校的Logo,无形中吸引自己学校的学生;为地理课堂打上自己班级的Logo,则能牢牢抓住班级学生。这是最直接的校本化。每一所学校都有其独特的地理资源优势可以融入地理课堂教学。笔者所在学校依山而建,每当讨论遇到滑坡、泥石流该如何紧急避险,总能引发学生热议,而对学校所在的平原、丘陵区会否发生滑坡、泥石流这样的地质灾害,也能引发学生深思。类似的日常生活中真真切切的问题引入课堂,让学生实实在在看到地理课堂就是生活课堂,地理课堂就是学校应该讲的课堂。

3.乡土化———“新常态”生存的环境保障

将上述校本化放大,继续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发掘乡土资源优势,让翻转课堂的地理课更加紧密联系生活,让学生学习到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同样可赢得学生青睐。例如,江阴恰好是120°E,建议北京时间改为江阴时间的提议得到全体听课学生支持。江阴亚热带季风雨热同期的气候特征,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季风水田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优越;人口稠密,人们的饮食以稻米为主,农产品需求量大,几千年的种植历史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经验,季风水田农业的发展有其突出的社会经济优势;工业发达,城市、交通用地多,农业的经济效益低等因素又制约着传统农业发展。在政府政策引导下,江阴特色的现代农业园在“工业反哺”之下茁壮成长。笔者所在教学团队带领学生在农业一章结束后到现代农业园实地参观考察,学生一届传一届,都想感受这样具有家乡特色的地理课。

4.艺术化———“新常态”生存的质量提升

高中地理课范文第2篇

1.综合性

高中地理微课在准备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紧密联系社会学科和自然学科,把多学科的知识融合到一起,确定明确的主题,尽可能全地把教材中的知识切入微课中,让学生充分学习与了解。

2.趣味性

多媒体在高中的地理微课中运用得相当丰富,通过文字、图片、动画、歌曲、视频等形式将大量的地理知识传播给学生,既能让学生学到专业的高中地理知识,又能增强学习的趣味性。

3.生活性

地理知识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知识,还要与生活充分结合,要把地理知识跟学生平时生活中的实际地理现象相配合,让学生把学习和实践真正融合到一起。例如,在设计某些变化类的微课时,可以把多年前的地理现象和当下的实际情况用视频或图文的形式摆到一起作对比,让学生在变化中领会到课程的精髓。

二、微课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1.微课在课堂演示时再现地理过程

由于受多方面因素的限制,学生的阅历以及认知能力有限,学习时经常会遇到难以消化的重点、难点,这时候就不仅仅需要老师的讲解了,还需要利用微课来进行直观化、视觉化的呈现,让学生更加容易地去理解和消化所学的高中地理知识。就像“昼长夜短”这一地理变化,以往老师都是让学生通过教材的插画、模型或者照片等形式去认知,这样就很单一,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不能形成完整的概念。而微课就可以利用三维动画的形式,将地球公转做成动态的三维画面,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昼长夜短这一地理现象的变化规律并清楚其原理。这样,不但让学生学到了地理知识,还让学生建立了良好的空间想象力,提高了教学效果。

2.微课在学习时帮学生自我构建

对于高中课堂,个性化的微课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根据实际情况自我选择需要的学习资源,逐步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比如,在学习昼夜交替时可以重复学习地球自转的视频,了解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原因和由昼夜交替所带来的影响。这样有助于学生对自己所学地理知识进行系统梳理,哪些已经掌握了,哪些还没掌握,哪些需要巩固,哪些需要再好好学习。特别是在高中,地理的学习压力比较大,时间紧、任务重,微课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自我构建地理知识系统。

3.微课在教学时实现差异化发展

高中地理课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中地理;备课;思路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新的课程理念,必将使传统的地理备课发生根本性变化,如何备好课,创造性开展教学工作,是值得每个高中地理教师研究的课题。

一、解读课标,使备课更具目的性

教师备课时要以课标为指导,细化课标要求,准确把握教学内容深度和广度、情感与价值观的内涵。高中地理必修2第四章第一节《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所涉及的“内容标准”有:分析工业区位因素;结合实例说明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在教学时,教师可对本“标准”进行细化:①理解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②掌握工业区位选择的分析方法,通过环境因素对工业区位影响的教学,激发学生环保意识。“活动建议”是提倡教师组织课内外活动,教师备课时可采用“活动建议”中的内容,也可自己设计活动组织实施。如通过厦门市翔安LNG燃气电厂布局实例分析,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搜集材料,了解电厂原料供应和市场,分析其布局的主导因素,进一步深化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的学习,培养学生提取并加工地理信息的能力,加强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和他们的团体协作意识。

二、分析学情,使备课更具针对性

在教学时,教师要掌握学生的心理状况及学生可能熟悉的生活地理环境,同时要备学生现有的地理基础知识,清晰地把握学生的知识经验背景和思维特点,准确地洞察和把握学生学习活动和思维活动的走向。如进行《农业区位因素》的备课时,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的问题。如针对学困生,设计“影响农业区位因素主要有哪些方面?”这一基础性强且难度较小的问题;对中等生,设计“分析河西走廊农业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这种具有综合性、应用性的问题;对优秀生,设计“分析本地区胡萝卜种植的有利区位因素和限制性因素”这一综合应用问题。三种层次的同学认真讨论并发言,在讨论交流中得到了知识互补,使地理课堂活动成为各层次学生共同参与、共同提高的舞台,从而促进了不同层次学生的进步。

三、钻研教材,使备课更具基础性

教师对教材要有全面准确的理解,厘清教材本义,尊重教材价值取向,挖掘、延伸、拓展教材,形成对教材的个性化解读。如进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备课时,首先以“大陆空气柱图”、“亚洲太平洋地区1月、7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为依据,设置问题:①冬、夏季,亚欧大陆分别会形成高压还是低压?②细读“1月、7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说明影响我国冬、夏的气压特点和名称。③说明我国冬、夏季风的源地及其对我国东部地区冬、夏气候特点的影响。教师在备课时应以教材为基础,把平淡的文字说明或图解组织成有序的系列问题,层层深入,引导学生往深层次探究常见的地理问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联系学生生活经验,增加探究环节:①交流经验:厦门地区冬季与夏季的风向有何不同?②课外调查:调查本村民居坐落朝向,统计考虑风向的民居比例。③若夏季太平洋上的副热带高压向西延伸,控制我国江淮地区,会产生什么影响?④我国的暖冬和冷冬与亚洲高压的强弱有何关系,解析其内在联系。这种方法有效地启发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贴近生活,使备课更具拓展性

教师备课时,必须搭起课堂与生活的桥梁,捕捉学生生活中的感受和关注的焦点,运用生活经验获取地理知识,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出发设计和展开课堂教学,将生活主题与学科知识相融合,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体会地理知识的奥妙,提高地理学习能力。如教师布置如下作业:观察记录台风天气过程,包括台风路径、风向变化、降雨过程、雨量大小,指导学生观察台风风向变化,可以某具体事物(大树、建筑物)作为观察参照,观察整个台风天气过程树梢的偏向,或者雨点什么时候敲打北窗?什么时候敲打南窗?让学生在生活中亲自感受、体验,并在课堂上相互交流,然后师生一起归纳台风中心的移动与某地风向变化规律。这种活生生的自然现象素材,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让学生体会到地理学科的实用价值。

五、策略运用,使备课更具灵活性

在教学时,教师要灵活采用教学策略,落实课程标准。学习“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时,引入案例———“美国的人口迁移”,进而精心设置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哪些因素促使美国成为一个移民国家?哪些因素导致美国人口在本土范围内频繁迁移?”;学生分析“1949年以来我国国内的人口迁移”案例,创设问题情境:“新中国成立到1986年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相比,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有何变化?为什么?”剖析完两案例后,教师又及时设问:“从两案例中分别可以归纳出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有哪些?”通过这一设问,及时把两案例和教学内容联系在一起,起到归纳结题的作用,培养了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高中地理教师的备课,应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不断探索优化备课的途径与方法,以提高地理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高中地理课范文第4篇

高中地理课程涉及自然科学与社会人文两个领域,是一门知识内涵非常丰富的学科。在新时代背景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教学的关键,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高效地完成课堂教学已经引起了高中地理教师的广泛关注。本文本着为学生着想,结合笔者自己的实际教学经验,期望能切实提高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观察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促进课堂有效性的实施,并且为广大地理教学工作者带来一些课堂教学方法的启示。

关键词: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

地理学科是高中教学内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整体的素养品质的有着重要的影响。要想使高中课堂实现有效教学,需要教师认真分析探究,通过多种途径不断探索和实践。

一高中地理有效课堂教学的基本内涵

有效教学是对教学质量的新要求,其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是指教师在课堂指导学生学习一段时间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其关键是关注学生发展的自觉性、自律性,尊重学生发展的个体差异,强调在课堂进程中发展,是学生成为教学的主题,从而使学生全面提高自己的总体素质,促进个性化发展。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地理素养的形成,是每一个学生都能不断地提高地理基本能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地理知识的需求。正所谓“不管黑猫白猫,能抓老鼠的就是好猫”。在实际的教学中,不同的教师运用不同的教法,其取得效果和对学生的影响是截然不同的,要想做的好就必然要求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就要求教师结合自身实际,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进行课堂教学的改革,把教学的主体还给学生,让课堂教学有效优质,积极探索一种用有限的课堂时间获得最大的进步的教学模式。

二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存在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问题分析

地理知识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紧密,是一门十分使用的科学,横跨自然科学与人文科技两个领域,有利于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这个世界。地理教学原本是一个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却因为种种原因被僵化,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笔者结合教学经验,总结了以下几个课堂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只重视理论讲解,忽视地图教学

地图是地理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只看名字就能感觉两者之间天然的联系,然而在实际教学观察中却发现,教师并没有能够充分发挥地图对学生地理学科的带动作用,在课堂进行知识讲解时,只限于知识点本身的讲解,不能与地图有效结合起来。而高中阶段的地理学习,知识点的难度有了进一步增加,很多知识点只有结合地图才能更加有效让学生理解掌握,否则学生只能死记硬背,势必不能达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标准。

(二)局限于教材之中,不能联系生活实际

地理课程是一门与日常生活联系密切的学科,其形成的地理素养是公民所必备的基本素养之一。教师只有在教学的过程中,将理论知识的讲解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既能使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所讲授的地理知识,又能提高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然而在目前的高中课堂中,教师只局限于对教材的解释分析,忽视了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讲授,使得地理学习十分抽象,让课堂变得沉闷,既降低了学习知识的有效性,又丧失了学生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从而影响了整体教学的有效性。

(三)教学方法相对单一,缺乏教学技巧

现代教育理念要求实现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根据不同教学内容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求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的。尤其是地理这门课程,涉及的知识面十分宽广,包括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等多个模块,如果对这些不同层面的知识进行单一模式的讲解,缺乏对不同模块针对性的教学技巧,会让学生对某些知识感到困惑和不理解,影响了学生对于地理知识丰富多彩的看法,使学生觉得课堂教学比较枯燥,继而影响了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热情,也就难以达到高效开展课堂教学的目的。

(四)学生进行课外实地考察的机会少

地理因为其本身的特性涉及人文和自然等,被称为“文科内的理科”。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只有文科类的知识传授教学方式,很少会采用实验或实地勘察的方式进行教学。使教师将学生的视野限制在课堂之上,没有创设出一些到室外进行考察的机会。这种直观的感受,对学生来说是多么高超的技艺也无法取代的,如学生只有到气象部门实地考察,才能体会气候现象的原理。而高中阶段,地理实践学习的机会比较少,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习的有效性。

三高中地理课堂实现有效性教学的培养策略

(一)实现地图教学与知识点教学的有效结合

高中阶段的地理知识,对于学生有着很高的要求,必须要理解知识的内涵,学会运用于实际,才能够取得理想的分数。地图自然也就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把地图教学放在重要的位置,实现教学过程中理论讲解与地图教学有效结合起来,让学生更好地进行地理知识的学习。这样从地图的角度进行教学,让学生有了可以依据的基本点,对所学内容有了很强的认同感,有利于自己对教学内容进行系统的整理和真正的类比运用,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课堂教学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将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要想实现有效性的教学,就要在课前进行大量的工作,根据教学实际需要以及教学目标,制作详细的课堂教学预案,在生活实际中挖掘课堂教学内容,从学生的兴趣入手,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教学中感受在生活中地理的重要性,激发学习地理知识的热情,进而更好地投入到以后的地理学习之中。教师要做好课堂上的引导学习,把教学主体设定为学生,依据学生实际来使地理学习生活化。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入手,代入时间转换的学习中,将教学内容渗入到学生日常经常关注的地方,其教学效果肯定会事半功倍。

(三)创设问题情境,突破教学难点

教师要在实际教学中,大力推行探究式学习,创设问题情境,突破教学难点,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如教学“洋流”时,主要从“洋流的成因、洋流的分布、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三个方面来入手,需要紧扣“洋流的分布规律”这一核心来进行。在新课讲授过程中,教师可以尝试以“小漂流瓶”进行问题引导,首先向大家演示大水盆中漂流瓶在小风扇的影响下活动轨迹,向同学们抛出“盛行风与洋流形成有什么关系?”。之后再向同学们展示“世界海陆分布图”和全球气压带、风带简图,让学生“能否根据盛行风与洋流的关系绘制一副世界洋流模式简图?”通过这一系列的问题引导,扩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情景学习中自发深入探究,完成自我学习的延伸,处理好新旧知识之间的连接,使新获得的知识易于理解和掌握,对于学习重难点进行了突出。

(四)在课堂外进行有效的探究活动

高中阶段,学生思维敏捷,对于新奇事物有着很强的好奇心,尤其对于课外探究类活动有很强的兴趣。地理课堂外的探究活动,一般是这样的流程,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向学生提出任务,然后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组研究,制定方案,探索实践,讨论交流,汇报结果。这种活动要利用好学校的平台,利用好学生春游或者秋游的机会,设计一些旅途观察活动。教师要提前摸清要到达的地点,深入发掘其中的教学素材,制作旅游记录游戏,让学生在旅游进行过程中,每到达一个点就做好相应的标记,其中让学生自己记录路通中可能存在的地形地貌或者地理知识,还可以向学生普及省道、国道、高速公路等旅游必备常识的运用。在活动进行完之后,让学生们自由讨论,各自发表自己的看法和理解,说一些图中涉及的地理知识,或者有没有更好的旅游路线,还可以讲一下自己在其中的感受。在课堂外进行有效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增强动手能力和地理学习能力,从而增强自身的地理素养。总之,高中地理课程是一项艰巨的教学挑战,需要广大地理教师从多方面探索,寻找更好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地理学习的基本能力,增强学生的地理素养,提高自身的教学质量,继而达到地理课堂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1]王位.高中地理课堂有效教学探究[J].学园:学者的精神家园,2014(7):110-110.

[2]王鸿雁.基于新课标的高中地理课堂有效教学探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4.

[3]刘启明.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5(9):34-34.

[4]张岩.探讨高中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的实施[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6,10(11).

高中地理课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中地理;低效现象;自主学习

由于长期以来地理学科的“边缘化”地位,导致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一些低效现象仍未能有效避免。这些低效的现象削弱地理学科整体教学效果,制约高效地理课堂的构建。以下,笔者针对当前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出现的低效现象进行归纳,并提出解决的对策。

一、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低效现象

(一)课堂提问的低效现象。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师生互动的主要环节。适当且必要的教学提问,能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产生情感交流,并碰撞出思维的火花。作为启发式教学的重要形式,在当前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提问这一形式被运用得不可谓不频繁。然而,过于放大提问的效用,将课堂教学由“问题”堆砌起来的课堂,则明显过犹不及。部分教师片面追求提问的效果,刻意地营造所谓“和谐、热烈”的课堂氛围,而毫不顾及课堂教学的实际进展和情况,这种舍本逐末、华而不实的问题式课堂不仅违背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更与有效性教学背道而驰。除此之外,提问方式简单粗暴,提问内容零碎不堪,所提问题可有可无,这些都是目前高中地理课堂常常出现的低效现象。这些现象的出现,一方面拖累教学进度,造成教学有效时间的浪费,另一方面丧失提问的意义,其实际收效甚微。

(二)自主学习的低效现象。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等能力。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一些新的教学低效行为不断暴露出来。比如部分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解读“只学其形、不知其意”,在实际教学中,开始冒着稀释课堂知识灌输密度的风险,过于追求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并且将形式上的探究式教学和自主学习奉为“至理名言”。这一行为表面上看是顺应了教学改革,以实际行动践行新课程改革,然而实则是“旧瓶装新酒”,换皮不还芯,对教学效果毫无促进作用,只不过学生从过去的不大积极的听众,变成了积极的听众而已。当然,除了“换汤不换药”的自主学习形式外,还有一种“听之任之”的自主学习形式。后者完全以学生为主,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仅仅对提纲挈领的知识点进行简单的梳理,对所谓的“重点知识”和“难点知识”进行简单的讲解,然后就开始以旁观者的身份,在一旁观看学生如何讨论和争辩。处在“放养”状态下的学生,自主性和讨论自由的权利是保障了,在课堂上争辩得面红耳赤,然而在“轰轰烈烈”的课堂氛围之下,真正能学到的知识和成果寥寥无几。整节课就为一个或者几个简单的知识点争辩不休这类现象成为常态,耽误教学实践不说,而且稀释每节课知识的浓度,造成课堂教学“浅入浅出”,自主学习沦为一种形式。

(三)教学设计的低效现象。教学设计是构建高中地理有效课堂的保障。教师进行课程设计时,应当结合课堂教学主题、学生实际情况和教学的实时动向,设计和调整教学顺序和教学重点。目前,低效的教学设计在高中地理教学课堂中处处可见,比如有的教师设计教学仅仅是通过将高中地理教材简单地进行组合、拼凑、拓展和加深,处理方式简单化、形式化,内容纵深度不够,横向延展度不足,教学设计还是拘泥于教材本身,未能有效跳脱出来。

二、造成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低效现象产生的原因

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产生以上几类低效现象的原因有多方面:首先,在于教师未能彻底摆脱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在教学中不自觉地便充当起课堂“主宰者”的身份,占据绝对的主导权,这与新课标理念格格不入。其次,教学实施不够科学,针对高中地理这门集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于一体的课程,教师应当站在多元化的角度实施教学,不能将教学目标窄化而产生主次不明、层级不清的问题。

三、对策

(一)提高教师创设问题能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针对课堂提问的低效现象,应当从教师方面入手,努力提高教师设计问题的能力。教师开展课堂提问活动的关键在于所创设的问题要合理,且难度适中,教师在创设问题时,不能随意抓取,而应当费心思量,所创设的问题应尽可能地满足具有价值性、趣味性和思考性。还要加深对学生的了解,掌握他们的兴趣和需求,并以此为突破口,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等能力。

(二)更新教师教学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针对自主学习的低效现象,教师需要及时更新教学理念,加强学习,与时俱进,将目光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在课堂教学中真正确立以学生为主体。同时积极地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和学生开展对话,为学生创造平等、轻松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勇于畅所欲言,勇于自主创新,勇于自我思索。

(三)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帮助学生学习吸收。针对教学设计低效的现象,应当着眼于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通过增加教师自身的知识储备,提升专业化水平,开展引导式教学。引导式教学的关键在于“导”,这就需要教师有扎实的基本功,熟练掌握教材的重难点,能理清教材的体系与层次。在提升地理专业水平的同时,教师还要广泛地了解与地理学生相关的其他学科的基础知识,在创设教学情境时,能够做到兼容并蓄、融会贯通,帮助学生理解和吸收。

参考文献:

[1]王建梅.浅谈走出高中地理低效课堂的有效策略[J].中学教学参考,2012(33).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