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职语文论文

高职语文论文范文精选

高职语文论文

高职语文论文范文第1篇

分块解析教学模式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此方法又取决于教学内容。因此,大学语文教学模式的构建是从教学内容板块来区分教学模式的。

1.中国语言和文学常识模块

大学语文教学内容涉及面非常广泛,要求教师在有限的课时内面面俱到讲授所有知识是没有现实性的。但是中国语言和文学常识又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内容,基于高职高专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常识掌握薄弱这一特点,这一模块内容下应包含:(1)中国古代文学知识;(2)中国现当代文学知识;(3)外国文学常识;(4)中国语言文字常识。在这一模块下,常见的教学思路有主题式、文体式或文史式。

2.中国文学作品的文学鉴赏模块

大学语文与高中语文不同,大学语文不仅仅是立足于指定的文学作品篇章,更多的是引领学生领略中国语言文字之美,体会作品背后传达的人文精神、思想内涵。从这一角度来说,大学语文更能体现出教书育人之理。教师在梳理这一模块时,可以遴选经典文学作品,联系作者所处的时代和人文精神,从作品的语言层面到精神内涵,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全方位讲解剖析,从而让学生理解作者、理解作品,感受其文学魅力,进而引领学生感悟人生提升其人格,促进其进步,加强其综合素质。

3.中国语言和文学实践运用模块

大学语文课的目的之一和模块之一当是提高学生的表达水平,能够使其文章更有内涵,口头和书面表达更加得体贴切。口语表达能力是我国高考制度里欠缺的一部分,但本门课程需要有意识地锻炼、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这将对学生的工作、生活,甚至是整个人生都起到重要作用。就这一模块来说,可采用谈话式、讨论式等方式来进行。书面表达能力是表达能力的另一个重要方面。书面表达即写作,是表达人生感悟,对工作、学习、生活进行总结计划等常见的表达手段。同时,它也是进行学术研究、专业学习的重要手段。教师可采用项目趋动的措施促进学生学习提升书面写作能力。

(二)高职高专大学语文教学模块下的教学方法解析

1.以点带面研究型

大学语文确要重视育人,重视学生的思想情感教育,同时也要注意引导学生培养主动学习的精神。大学阶段,以提高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为重点,增强学生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深入学习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重要典籍,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引导学生完善人格修养,关心国家命运,自觉把个人理想和国家梦想、个人价值与国家发展结合起来,坚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的理想信念。在有限的课时范围内,学习全部的传统经典篇章是不可能的,只能以点带面选取一部分篇章来学习。就未学习过的篇章内容,不必苛求一字一词之含义,应重点体会作者想表达出的思想情感。就已学习过的篇章内容,则可以深挖。学习是有层次的,如果小学要求学生掌握必要的字、词,中学要求掌握必要的词、句含义及用法,则大学语文应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做到善于质疑和追问,针对固有的观点重新认识与分析,提出自己的观点。这种追求精神独立、自己查阅资料、收集资料、形成自己观点的做法,将会使学生受益无穷。如中学语文学过《庄子•秋水》,该文选读重点是本篇中的字词把握。但大学语文选用这篇文章,就要深入体会其说理和思辩方法以及庄子提出这一主张的原因。再如,大学语文选读《左传•郑伯克段于鄢》,应由学生分组讨论出场人物的语言、性格,通过查阅资料、共同分析,管窥当时时代的主流观点。

2.现场教学活动型

高职高专院校多数都在地方,各校均可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地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开设专题现场教学活动课。如充分利用本地的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音乐厅、剧院、故居旧址、名胜古迹、文化遗产、具有历史文化风貌的街区等,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和现场教学,为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提供丰富生动的教育资源。这种教学形式灵活多样,深受学生欢迎。当然,现场教学活动前需要投入精力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和现场的讲解组织工作,方能起到相应的效果。

3.因材施教个性化

高等教育的根本目标是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因此所有的大学语文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一致是不可取的。高校人才的培养是需要有特色的,因此,部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可以适当服务人才培养方案,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又有不同,大学语文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就应适当区分,以体现人才培养方案。

(三)高职高专大学语文教学模块配套支撑

1.分专业人才培养定位重新分析

高职高专院校的不同在于人才培养目标和特色不同,而人才培养的关键在于人才培养方案的顶层设计的不同。作为公共必修课的大学语文课,部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应服务顶层设计,与人才培养目标趋同。所以,把握本校的人才培养目的,解析各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并将其对应在大学语文的教学模式与教学内容设计中。

2.师资队伍培养

大学语文部分教师要尽快转变观念,改变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改变居高临下、真理在握的权威解读。新世纪的大学语文教师应当既是学识渊博又优雅时尚的,既幽默风趣又认真严谨,既能引导学生共同去探索、学习,又能开拓创造性的阅读教学、讨论教学、体验式教学方式。教育以学生为主,教学需教师、学生共同参与,与学生同步对话,教师要陪伴、帮助学生共同成长。

3.教材编写或中华传统文化读本的编写

当前高职高专院校较多使用校本教材,也有部分高职高专院校使用《中国文化概论》马工程推荐教材。教材是教师教学的主要依据,同时也是学生课后学习、翻阅的阅读材料。所以,有一本合适的马工程《中国文化概论》,或编写一本适合本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大学语文教材,或者将二者结合起来,即在马工程教材为主要教材,再编写一本校本的中华传统文化读本,这些都可成为很好的教学资料。

4.考评测试方法调整

高职语文论文范文第2篇

由于中职生学习较差,他们在课堂上的纪律也较差。教师要从对自身的严格要求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使他们能提高自制力,在体育课堂上能用正确的态度来进行学习和探究。教师要在教学中保持整洁的着装和积极的精神状态,言行举止要文明礼貌,用自身的行为来引导学生。同时,教师还要不断提高理论知识的学习,提高体育技能,用体育魅力来引导学生,使他们喜欢上体育课堂,并能积极地投入到体育锻炼中。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内容的设计时,要从学生的身心健康出发,找到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促进他们体育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教学中要和学生进行积极互动,和学生一起进行集体活动中,使学生在教师的参与和引导下更积极地进行锻炼。在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中,学生的学习效率大大提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效调节教学节奏,在张弛有度的学习过程中,提高学生在学习中的兴趣,既要让学生感受到体育学习的乐趣,又要让学生用严肃认真的态度来进行学习和探究,使体育教学在师生双方的互动下有效进行。教师在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时,既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探究,又要分析学生的具体情况,多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掌握从学生中获得的及时信息,使体育教学具有针对性,不断提高教学效率。

二、在体育课堂中进行健康教育

在新课改的进行中,教师的教学观念发生了改变,传统教学中的枯燥联系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所取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素质和能力的提高。但是在教学中,教师对于体育教学中的健康教育不够重视,没有让学生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调动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技能的学习时,要重视学生的健康,并让学生树立健康第一的意识。在让学生掌握某个体育运用技能,在考虑学生对技能掌握的同时,还要学生的能力和身体素质,不能因为单纯追求教学效果,而忽视了学生的健康。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还要考虑天气和温度对学生的影响,在寒冷的冬天和炎热的夏天在选择体育教学内容时要区别对待。同时,在教学时,教师还要考虑学生体质的不同,进行任务量的安排。这是因为同样的运动量有的学生很轻松就能完成,而有的学生要完成这些运动量就会对身体造成伤害。在进行体育技能的锻炼时,教师也要根据个体差异来对学生进行指导,使学生能在保证身体健康的情况下进行锻炼,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要求学生在健康第一的意识下进行体育技能的学习,并不是说体育教学对体育技能的培养没有明确的要求,而是在保证健康的前提下来发展学生的体育综合能力。在进行健康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能力进行分组,让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中对体育技能进行探究学习。在让学生进行体育技能的练习时,教师还可以采用丰富多彩的形式来改变单纯训练的枯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例如,在进行短跑训练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你追我赶”的游戏,让学生在追赶过程中提高短跑速度。在游戏结束之后,让学生针对短跑的姿势和动作进行找错,并进行纠正,让学生运用正确的跑步姿势,提高短跑技能。

三、体育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职高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要求和目标来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用创新的思维和教学理念来改进教学方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积极发挥他们的主动性,体现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作用。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树立体育锻炼的意识,使他们对体育学习重视起来,使他们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能力和特点来对教学进行创新和尝试,找到最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方式。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让学生体能够会到学习的快乐和喜悦,即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成功构建知识和技能的满足感和成就感,以提高教学效果。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练习中运用所学的知识,相互指导、共问提高,以便更好、更快地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方法。它要求每个学生都要积极地投入练习,不仅要练习还要指导,扮演着练习者与指导者的双重角色。职高生精力充沛、活泼好动,有表现自己的愿望,但是认识能力和自控能力不足,经常做出一些出人意料的事情,让他们通过体育活动和游戏来逐渐熟悉游戏规则,逐渐理解并服从有关的行为规范,是体育课程的独特功能。在体育课上,学生面对新的教学内容时反应不一样。教师应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需要,再加以点拨,让学生进入尝试阶段,然后进行合作交流。此外,学习方式要根据学练内容的不同、学练目标的需要及学生的条件来选择。

高职语文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高职院校是我们国家专业性、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基地,为我国的综合实力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优秀人力资源,现阶段在全国盛行的立德树人教育理念也同样地被许多高职院校所吸收,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加强学校的党建工作与思政教育是他们现阶段重要的教学任务,相关教育工作者应当加强对党建与思政教育之间的关系,通过相应的措施将他们有效的结合在一起来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关键词:高职院校;党建工作;思政教育

高职院校所培养出来的人才,除了要具备最基本的良好品质之外,还需要能够快速的适应这个社会的发展。在新的社会背景下,教育工作的重点就是要寻找合适的教育方法,在立德树人,以人为本的前提之下,增加对学生的党建与思政教育指导,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法。让大学生不仅能够在学校学习知识,而且能够引导他们用发散思维看待事物,用灵敏的思维去发现各种事物,培养同学们的团结协作能力。在如今的时代大背景下,高职院校的辅导员们也应该着重思考,如何有效地开展党建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的教育方法,努力培养适合社会的新一代人才。

1现阶段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在高职院校的教学课程中,思想政治的教学相较于学生的专业课的学习来说是不够重视的,学生更喜欢对自己所学的专业课进行学习和研究。对其他的思想政治的课程的兴趣就比较低,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不重要的,没有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深入的认识和了解。学生们认为学习专业课,可以让他们拥有一项技术,可以在社会上更好的生存,而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对他们在社会上的发展没有很大的利处,还比较单调无趣,因此就对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有所忽视。这是对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有所阻碍的一个问题,我们一定要对这个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用更好的方式去解决这个问题,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在高职院校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现在高职院校学生基层党组织很多是由学生总支书记辅导员担任,缺乏专职的工作成员,或者兼职的辅导员自身承担很多的其他工作,导致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略显精力不足。此外,学生在不同时期思想状态是不相同的。刚入学的新生往往对事认真、充满热情;中高年级学生对周围事物易产生个性化想法;而毕业生则对就业考研等现实问题更为重视。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党建文化建设互动工作必须适应不同年级学生特点而展开。然而,由于基层组织精力不足等问题,使得部分高职院校工作不到位、不彻底。

2高职院校党建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的策略

2.1加强党建文化建设工作

在新的形势下党委组织要担负起领头人的职责,主动带领学生进行正确的思想观念的学习,带领学生逐步地迈向新领域。根据目前时代的发展积极地带领人们进行观念和思想上的转变,在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情况下,积极地带领人们对各种领域进行探索和创新,加强人们的思想和文化方面的建设,促进精神文化方面的提高。充分地了解学生的内心所想,通过举办讲座或者是其他的宣传工作,逐步地使人们转变自身的认识,从而树立正确的思想文化。

2.2加强学校在思政方面的教育

在目前高职院校的教育工作中,能够有效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的就是思政课,教师在思政课堂中通过引导学生积极学习有关的思政知识,加强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和理解程度,在充分的认识和了解之后再进行相关层次的学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自信心,有责任担当意识,积极向上的面对生活,在实际的生活中高职院校党建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联系并不很多,而思政课堂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契合点,可以在课堂中通过向学生介绍党建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并且结合一定的思想教育课堂,使学生们可以有效地将理论知识与日常的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增加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解层次,提升学生的品质。

2.3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逐渐增强

党建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习仅仅只通过对学生进行思政课堂上的教育,不能够很完整地增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并且不能够增强学生对于党建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学习,从长远的发展来看,在思政课堂对学生进行理论性的知识引导之后,还可以通过在实际生活中,通过设立一些党建文化活动,来增进学生的参与感,从而更加进一步地融合党建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例如可以通过进行绘画板报的活动,以纪念英雄先烈为主题的板报活动,不仅可以使校园文化更加的丰富,并且在进行党建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还可以通过板报内容来有效地了解英雄事迹,从而使学生明白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通过党建文化建设中的实际活动,来增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这样不仅使思政课堂在课下得到了及时的延伸和拓展,也逐渐使校园中的党建文化建设进程得到了发展和完善,通过类似于这样的实践活动,不仅让学生增加了参与感,而且可以有效地使党建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得到有机的融合。

2.4加强党建文化建设部门与思想

政治教育部门两个部门的联系在刚开始进行党建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发展时,由于两个部门的职能不同,日常中所负责的部分内容也各不相同,因此在进行融合发展时,肯定会遇到一定的难题,因此要逐渐加强这两个部门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在通过活动来进行融合与发展时,要注意两个部门提前进行交流,从而对资源分配进行明确的分工,使部门中人员的能力可以最大限度地得到发挥,每个部门都及时地履行好自己的职责,不随意地对另一个部门所负责的内容和区域进行评判,要增强两个部门之间的交流合作,通过部门的人员进行交流之后,使党建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得以顺利进行,在了解彼此工作方式的情况下,才可以更好的开展工作,从多个方面来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5增强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感,促进融合发展

在现今的高职院校文化建设过程中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展进程中,很难得到有效发展的重要原因是学生在这些过程中没能够获得参与感,也就不能在各项活动中获得一定的思想教育知识,也不能及时地加快党建文化的建设进程,党建文化从一个学校长久的发展来看,影响着学校的校园风气的形成,优秀的高职党建文化可以为校园的发展奠定有力的基础,并且加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发展,因此,高职院校要积极开展多种活动来引导学生积极地投身到活动中去,在活动中逐渐加强对于党建以及思想政治教育中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力,将枯燥的知识可以与现实生活联系到一起,从而得到更加深刻的领悟,使党建文化建设有机地贴合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更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校园风气,也可以通过活动将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得到拓展和延伸。

2.6提升教师思政素养

为了能够更好地开展课程思政工作,就需要高职院校的老师拥有高水平的思想政治高度,否则难以对学生们开展课程思政教育。而目前的高职院校的老师虽然专业知识过硬,但是思想政治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学习,要提高高职院校老师对课程思政的重视,以及担负起提高学生思想政治高度的责任。在日常的课程教学和生活中,拉进老师与学生之间距离,让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从而更容易开展课程思政教育工作。

3结语

总的来说,对于学生的培养不仅需要使其文化素养得到提高,还要加强对其综合素质品德的培养,立足于社会经济建设的需要,努力地根据具体情况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培养,通过党建与思政教育有效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可以让学生在未来更好的服务社会,促使学校更好地完成对学生的培养任务。

作者:瞿博男 单位:陕西艺术职业学

院硕士研究生2

现阶段,艺术教育逐渐呈现大众化、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传统的专业教育已经难以契合时展对艺术生提出的要求,需要教育工作者明确艺术人才培养的内涵,确定艺术生专业素养教育的基本趋势和方向,从而通过科学合理的教育方式,帮助艺术生增强自身的艺术素养、人文素养及综合素质,使艺术生可以在艺术学习与创作的过程中,更好地积累艺术创作经验,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与知识水平。然而在深入探究艺术生专业素养教育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明确艺术生的特点以及专业素养教育的基本内涵。

一、艺术生的特征及专业素养教育的内涵

(一)艺术生的基本特征

艺术生主要指攻读艺术类专业的学生,根据我国有关艺术类专业的规定和分类,我们能够发现艺术类学生所学专业主要包括表演、器乐、声乐、舞蹈、雕塑、绘画、动画、摄影、数字媒体艺术、戏剧影视文学等。通常来讲,艺术类学生拥有较为突出的三大特征。首先是感性思维较强。很多艺术类学生普遍在基础教育阶段接受过舞蹈、绘画、音乐等艺术作品的熏陶,参加过各类艺术比赛,具有较强的感性思维优势。他们普遍积极外向、细腻敏感、感情丰富、思想活跃,拥有极强的感染力和个人魅力。然而这种个性特征容易使艺术生敏感易怒,影响到自身的健康发展。其次是“轻文重专”思想较为明显。我国艺考制度规定,艺术生在高考前必须参加相应的艺术考试,而艺术考试又比较注重专业技能,且成绩占比较大,所以艺术生会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放在艺术技能训练上,从而导致相应的文化基础相对薄弱。这在某种层面上,使艺术生产生了轻文化、重专业的思想。导致其人文基础和人文思想较为薄弱。最后是创造能力。艺术生拥有较强的艺术创作能力,能够在生活与学习中获得创新灵感,可以通过想象、体验、感受、观察等方式,革新艺术的表现形式。

(二)专业素养教育的内涵

专业素养通常指从事特定职业所应具备的要求和规范。通常包括职业技能、职业习惯、职业意识、职业知识、职业道德等,其中职业道德是专业素养的核心,只有学生具有积极乐观、爱岗敬业、职业理想等精神,才能够更好地投入到岗位工作中。由于艺术类学生与普通学生存在明显的差异,加之艺术类岗位所具有的特殊性,使得艺术类专业素养教育与传统专业素养教育的差异性较为显著。通常来讲,虽然艺术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习惯与普通高职学生相同,然而在职业习惯和职业技能的层面上却存在明显的差异。首先是职业意识。艺术生的职业意识是情感的、思想的,应通过思想和情感来引领学生的艺术作品创作,从而提升艺术创作的质量和效率[1]。其次是职业知识。艺术类学生的职业知识并非单纯层面上的专业知识,还包括人文知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社会生活,只有艺术类学生拥有较为扎实的人文知识,才能从人文的角度出发,赋予艺术作品非同寻常的魅力、价值及感染力。最后是职业技能。艺术类学生的职业技能,通常体现在感受能力、艺术想象能力、艺术技巧等方面。其中艺术技巧通常表现在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的技能、技法及技术等层面上。二、高职艺术生专业素养教育的问题由于高职艺术生与普通大学生存在明显的差异,使得艺术生专业素养教育拥有独特性、多元性的特征。需要高职教育工作者结合专业教育特性及艺术生特点,明确其专业素养教育的基本方向和目的。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却发现艺术生专业素养培养和教育工作存在诸多的问题,使专业素养教育质量受到严重影响,难以切实帮助艺术类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和成长,继而降低了高职艺术教育的实效性和有效性[2]。

(一)缺乏对专业素养的深刻认识

首先,高职教师在艺术生专业素养教育的过程中,普遍忽视了艺术类专业素养的内涵,混淆了专业素养与人文素养的概念,导致专业素养培养质量和效率受到严重影响。譬如通过人文内容的讲授,能够帮助学生积累及内化各类人文知识。虽然在某种程度上人文素养的提升,可以提升艺术类学生的专业素养,然而由于专业素养涵盖人文素养的内容,导致专业素养教育的全面性不够突出。其次,由于部分专业教师混淆了艺术生与普通学生专业素养培养的内容,导致职业技能与职业意识培养工作无法契合艺术类学生的特征,致使职业意识、职业技能等专业素养培养工作难以涵盖思想、情感等方面的内容,造成艺术生专业素养提升速度缓慢。最后,由于高职院校缺乏对专业素养教育的重视,导致专业素养教育工作难以得到全面开展,教师也难以通过理论探究、实践分析的方式,明确专业素养教育的基本内涵和方向,从而使艺术生专业素养培养工作缺乏针对性、有效性和实效性,不利于艺术生各项专业素养的提升。

(二)专业素养教育的方式“滞后”

首先,传统教育方式的局限性明显,导致教师难以充分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通常来讲艺术生专业素养主要包括职业道德、职业习惯、职业意识及职业技能等方面的内容。其中职业意识包含情感修养、思想修养等内容。职业技能涵盖感受能力、想象能力、艺术技巧等多层面的内容。高职传统的教育方式只能在职业知识、职业技能等层面上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却难以培养和提升艺术生的艺术情感和艺术思想,导致艺术生专业素养存在单一化、片面化的问题。而高职教师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依旧采用较为传统的教育形式和教育学方法,弱化了专业素养培养的效率。其次,高职教师的实践经验不足,致使专业素养教育的形式和方法局限在传统的知识、技能传授上,难以通过形象生动、多元多样的教学形式,帮助学生在艺术实践中提升自身的艺术思想和艺术情感,继而影响到专业素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再次,缺乏对艺术生基本特征的全面把握。高职艺术类学生拥有鲜明的创造意识和感性思维,但却存在忽视“专业知识学习”的问题。如果教师缺乏对艺术生特点的把握和理解,继续采用传统的教育方式,将难以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教学的实效性。

(三)专业课程设置还不够合理

高职艺术专业的课程设置影响到学生专业素养培养的质量和效果。然而根据当前的课程设置我们能够发现,学校普遍从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等角度出发,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知识与职业技能,而有关职业道德、职业意识的课程却相对有限,并且这部分课程所占的比重相对较少,知识陈旧,与现实脱节。甚至部分实践课程存在课时有限的问题。通常来讲艺术专业教育应以实践为主,注重对学生专业技能、技巧及技术水平的提升。如果实践类课程有限,必将导致教育质量和成效受到影响。此外,虽然我国部分高职院校着重突出或强调了实践课程的比重,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但是有关艺术思想、艺术情感培养的课程问题,依旧难以得到充分、有效、全面的解决。如果提高相关课程的课时比重,会影响到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培养的成效,而如果忽视对该类课程的优化与设置,又会导致学生的专业素质培养效率无法得到及时、有效、全面的提升。因此,如何处理专业课程与艺术情感、艺术思想类课程之间的关系,成为了我国高职院校应考虑的问题。

三、高职艺术生专业素养教育的路径

(一)明确教育目标

艺术类学生的专业素养培养拥有鲜明的特殊性和差异性特征,具体体现在艺术思想、艺术情感等层面上。然而在传统艺术素养教育的过程中,高职教师却普遍忽视思想素养和情感素养的价值,导致专业教学方式滞后、教育质量低下。因此,高职教师必须深化对艺术类学生专业素养的理解和认识,确定专业素养教育的目标。首先,明确专业素养与人文素养的区别,制定知识、技能、情感、思想、道德等专业素质教育目标,并将人文素养培养纳入到思想修养培养的范畴中,使专业素养教育更具针对性。其次,确保各项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涵盖思想修养与情感修养等方面的内容。注重对现有教学资源的优化和改进,让艺术生专业素养教育工作有别于普通学生的专业素养培养活动。在此过程中,高职教师应制定“教育内容、教育方式”的优化目标,让各教育内容与教育方式都契合专业素养教育的总目标。最后,高职教师应在明确专业素养教育内涵与方向的前提下,注重理论探究和实践分析工作,为不同的课程章节制定子目标,让不同的艺术教育课程都有助于培养、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譬如,人文课程应以培养学生的思想修养为目标;实践课程应以培养学生的技能修养为目标;理论课程应以培养学生的知识修养为目标。此外,教师应以“使学生成为优秀艺术家”为宏观目标,注重学生个体的发展,从学生的艺术才能、审美趣味、思想性格、生活阅历等角度出发,探究专业艺术素养所涵盖的内容,如气质、阅历、技巧等,从而通过细致而科学的教育活动,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3]。

(二)革新教学方式

高职教师首先应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思想,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对学生思想修养与情感修养的重视程度,进而积极挖掘和探索能够培养学生艺术思想、艺术情感的教学方式,譬如情景式、互动式、探究式教学方法。其次,高职院校应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注重对教师实践经验的积累和传授,引导教师通过岗位实践、创作实践的方式,明确专业素养教育的基本目标和方向,从而通过优化、调整、改进教学方式,来增强专业素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譬如,在探究式学习方式中,教师可以结合自身所掌握、积累及总结的经验,引导学生从审美观与人生观的角度出发,思考审美的过程以及艺术创作、表达的方式,继而增强学生的职业意识。最后,全面把握艺术类学生的基本特征和特点,明确学生“轻文化、重专业”的问题,通过培养学生参与专业学习活动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知识修养。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方式,将拥有时代特性、趣味性及人文性的专业知识呈现出来,通过小组探究、合作学习的方式,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从而使学生通过知识拆分、重组、内化的形式,更好地理解专业知识。此外,高职教师也可以通过突出学生的感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等特征的方式,将专业理论知识融入到实践教学中,让学生在实践中汲取、理解及把握相应的理论知识。譬如,在实践教学中,提出理论问题,激发学生的感性思考,鼓励其通过独立探究的方式内化知识。

(三)完善课程设置

首先,注重对职业道德、职业意识等课程的设置。高职教师在开展艺术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应明确不同课程在培养学生职业道德、职业意识中所拥有的功能和作用。将其作为选修课,鼓励学生通过选修相应的人文课程的形式,了解西方的建筑史、艺术史、行为科学以及人类文化等知识,从而在人文知识的学习中,逐渐提升自身的艺术情感与艺术思想。其次,提高实践类课程的比重,虽然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能够突出实践课程在艺术教育中的作用和价值,然而在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下,依旧会注重专业知识。因此,高职院校需要结合艺术教育的基本特征和特点,将部分理论课程融入到实践教学中,切实提升实践课程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专业技巧及专业技术的价值[4]。最后,将艺术思想、艺术情感等课程渗透到专业教育的不同环节中,扩大专业素养教育的影响力。简而言之,就是借鉴“课程思政”的思路,挖掘专业课程中有关人文的、社会的、文化的内容,通过人文内容的挖掘,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持久的、敏感的、丰富的情感,使学生在情感迸发的过程中,更好地展开想象和创造力,开展艺术学习、实践及探究活动。当然在专业课程开设中,教师还需要渗透思想修养、审美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的内容,通过思想引领,帮助学生明确艺术创作的内涵。

四、结束语

高职艺术类学生专业素养教育拥有显著的独特性、特色性,教师应结合艺术类学生的基本特点及艺术教育的本质,明确专业素养教育的基本目标,从而通过革新教育方式、完善课程设置的形式,更好地提升艺术类学生的专业素养,确保学生能够充分地参与到艺术创作实践、岗位工作实践中,自觉成为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发展的接班人。

作者:阳赛玉 单位:湖南科技职业学院

高职教育论文3

高职学生处于心理发展与观念形成的重要时期,其心理健康状态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为实现高职学生全面发展,高职院校逐渐加大了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不过受到传统教育的影响,一些学校并未认识到此项工作的重要价值,重视程度不足,并没有获得较好的教育效果,所以,为更好地发挥出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高职院校还应不断对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进行不断优化,本文对此进行分析,具体如下。一、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第一,属于高职院校思政工作的关键组成部分。之所以要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引领学生健康成长,使其拥有积极向上的心生活态度,树立正确的三观,提升学生心理素质的同时,满足学生全面发展需求。对于高职学生而言,在我国未来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若想实现个人与国家发展,应使其具备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由此可见,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尤为重要。在心理健康教育顺利实施下,能够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具备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并且会逐渐形成健康自信的心理,更好地面对学习、生活、工作中的种种问题,保证学生健康发展,有助于高职学生思政教育的深度落实。第二,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下,可培养出高素质人才。新时期环境下,科学技术持续发展,不健康的观念及思想也随之出现,这些思想的存在,会阻碍高职学生心理健康发展[1],并且,高职学生还会受到家庭、就业等因素影响,使其面临较大的心理压力,影响到了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现阶段。我国相关部门逐渐加大了对高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力度,要求高职学校将此项工作作为重点。在心理健康教育实施下,能够使高职学生具备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同时,在不断的正向影响下,会使学生形成更加健全的人格,从而避免不良因素的影响,更加积极的面对学习与生活,符合高职院校高素质人才培养需求,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措施,所以,高职院校在实际工作中,应加大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并对其进行不断优化,将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充分发挥出来。

二、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1.教育倾向偏斜

现阶段,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较多高职院校通常是以问题解决为主,为解决后即结束心理健康教育,更加关注的是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使得教育目标重点逐渐向存在心理问题学生上转移,这种方式下,使得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不够全面,对学生心理素质发展关注上相对不足,无法满足学生心理素质提升需求。并且,一些高职院校不具备先进的管理教育理念,并没有对心理健康教育给予较大的关注力度,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顺利实施,教育效果不佳,没有将此项工作的重要作用发挥出来。

2.心理健康教育机制不够完善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心理教育发展较晚,现阶段正处于不断发展状态,因此还存在较多不足,一些高职院校领导人员,没有深入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与价值,认为学生心理问题并不会影响到学校形象及社会地位,这种情况下,缺乏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没有将其放在学校教育的重要位置,更没有与学校实际情况结合,构建出科学完善的教育机制,实现此项工作的良好推进。

3.心理健康教育专业队伍不足

实际教学过程中,心理健康教育在教育人员方面提出了相应要求,不过相比于其他课程,普遍存在要求不高情况。而对于一名心理健康教育专职工作人员,不仅要具备丰富的心理学及教育学知识,能够应用基础的心理测量软件及工具,还应掌握团队训练、心理辅导及治疗的技巧。现阶段,虽然我国相关部门逐渐加大了此方面培训力度,但较多高职院校仍存在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影响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开展效果。4.缺乏锻炼学生心理承受能力的途径心理承受能力培养,也属于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一个重点。当前,较多高职院校纷纷建立可多样化的社团组织,不过一些高职院校对其重视程度不足,使得一些社会不具备足够的资金支持[2]。并且,若想通过社团活动,对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进行锻炼,应与相关企业形成较为密切的联系。不过大多数高职院校,并未与相关企业形成较为稳固的关系,使得社团无法与企业形成紧密的联系,从而无法通过社团活动对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进行有效锻炼。因此,高职院校应重视社团活动,以此对有效锻炼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提升教育成效。

三、新时期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化策略

1.积极创新管理教育理念

对于高职院校而言,若想进一步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应不断更新管理教育理念,将此作为主要前提条件,更新教育方法及教育手段,构建出新型的教育模式,在此基础上,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在人才培养上的重要功能。第一,无论是学校管理者,还是学校教师,均应积极进行教育改革,不断创新教育方法,探究改革路径与方向,使其向多样化、常态化教学迈进,引领学生正向发展,使其心理素质得到不断提升的同时,树立心理健康意识。若想使学校管理层教育理念有所转变,应将心理健康课程放在重要课程行列,使其成为所有专业的必修课,并且,还要进行学分设定。第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师需要深入行业调查,或者到相关部门挂职学习,经不断实践积累,获得更多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提升教育水平的同时,更好地满足现代化教育需求。

2.积极构建心理健康教育机构机制

高职院校应立足自身实际情况,积极构建心理健康教育机构机制,并不断完善。第一,加大对组织机构的建设力度,通过建设心理健康教育组织机构,使各项工作开展更加规范,具体建设环节,应严格按照《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的相关要求,开展各项工作,选择专业能力强的人才,共同组建心理健康教育组织,组织中不仅要有领导人员、辅导员,还要有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心理专业教师以及学生干部等,为发挥出该组织的作用,应保证其具备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权利,主要负责与心理教育相关的工作,如教学组织及规划等。第二,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规章制度的科学制定[3]。高职院校需要对自身心理健康教育情况进行分析,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行性较高的工作意见,并对实施方法加以优化完善,在此基础上,制定出科学有效的应对措施等,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并且,高职院校应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全面且详细的规章制度,明确各岗位责任,促使相关人员可以根据制度要求,保证自身职责的良好落实,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推进。第三,完善制度保障,一般而言,心理健康教育中会涵盖较为复杂的内容,如宣传引导、危机干预、课堂教学等,以上工作的开展,均需要有合理的制度加以保障,因此,心理健康教育组织需要根据以上内容,形成更加完善的管理规范,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3.构建综合水平强的专兼职教师队伍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教师属于组织者与引导者,其专业水平能力,直接关系到心理健康教育成效,不仅要具备足够的爱心与热情,还应掌握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与专业技能,具体应满足以下要求:首先,应具备教师资格证书与教学文凭。其次,应有超过五年的教学经验。最后,学习过心理学相关课程。所以,高职院校应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提供相应培训机会,使其掌握更多的心理学知识与心理咨询技能,获得更高理论水平的同时,掌握更多的操作技能,进而不断优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4]。教师队伍构建过程中,第一,需要形成专业水平强的专职队伍,科学进行心理健康实施方案的设计,并对心理健康工作做出详细规划,进行心理咨询及治疗等。第二,构建心理健康教育兼职教师队伍,强化班主任及辅导员培训,因为两者与学生接触较多,能够对学生心理状况有更多的了解,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发挥着较大作用,因此,应进行辅导员与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及技能培训,构建出专业水平强的兼职教师队伍,实现心理健康教育不断优化。

4.拓宽学生心理承受能力锻炼途径

新时期环境下,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中,不断拓宽学生心理承受能力锻炼途径,在与相关企业联系的不断深化下,与相关企业构建更加稳固的关系,使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环节,对企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解,更加详细的了解以后将会从事的工作。在企业实训中,进一步探究自身发展路径,强化高职学生自信心,同时,还能够使其具备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高职院校同相关企业形成较为稳固的关系后,需要将重点放在自身创业团队及社团发展上,使学生能够在创业及社团中不断提升自身,挖掘自身学习兴趣点,积极参与社团活动,从而使自身具备更强的心理承受能力以及社会实践能力。此外,高职院校创业团队与社团,均应安排专业教师做出正向引导,以免不良思想对学生团体产生影响。在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职院校会将学生心理承受能力放在重要位置,通过相应措施,实施针对性培养,实现学生健康发展。

5.落实多元化教育模式

相比于常规课程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更加特别,若想实现不断优化,应将心理健康教育覆盖范围进一步拓宽,通过多元化教育模式的开展与落实,深化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知,了解其对自身发展的重要价值[5],进而更加主动的参与到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多元化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具体实施环节,可将各科教学活动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实际工作环节,高职院校应对各科教师进行多样化培训,并且,为进一步提升教育效果,应强化与各科教师间的配合,立足各学科教学实际特点,将心理健康教育贯彻其中,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种日常教育活动,提升教育水平。实际上,学生更喜欢丰富有趣的活动,在兴趣的引领下,可达到较好的自我心理调节效果,因此,高职院校需要结合学生特征,创设极具趣味性且内容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高职院校可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教育模式,使所有学生均可享受到相应的心理辅导服务。并且,还应对心理健康讲座加以创新,还可开展心理健康活动、心理剧表演等,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其中,在表演环节,学生或掌握更多且更加深刻的心理健康知识。此外,也可利用扶持社团的方式,向社团活动中引入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通过这样的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选择的机会,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积极性,还能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水平,达到最终的教育目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6.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管理体系

第一,将心理健康教育放在重要的教育位置,实现教育教学的进一步深化。结合实际,对心理健康教育管理体系进行不断完善,促进心理健康教育顺利实施。如学校思政教学部门以及宣传部门[6],应积极响应学校号召,根据心理健康教育要求,组建管理小组,同时,制定出完善的规章制度,对各项工作内容、落实方法及目标等加以明确。第二,建立心理健康咨询室或咨询中心,聘请综合实力强的教师,对学生心理健康情况做到全面把握。此外,高职院校所有部门及教职工,均应积极配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辅导员、专业教师以及学生社团,均应重点关注学生情绪、心理等情况,实现对学生心理问题动态把控,尽早将问题解决。第三,重视该课程的优化开展,更新教育说句段,将与专题讲座进行有机结合,并为所有学生构建单独的心理健康教育档案,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面推进。

7.优化课程建设,提升教学效果高职学生发展环节,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尤为重要,在此项工作的良好开展下,能够使学生对自己拥有更加深刻的认知,同时,能够实现自我调节。因此,高职院校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在心理健康教育环节[7],应科学、合理的进行心理教育课程建设,将课时不足。并且,还应从学生实际情况入手,对学生个性化心理需求进行了解,从而通过有效的方式方法,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更加科学合理的开展具体教育活动,同时,实际教育环节,教师应转变以往教学思路,引进新型教育理念及教学方法,通过生动有趣、丰富多彩的活动,如讨论活动、游戏活动、比赛活动及户外活动等,使课堂教师更具趣味性,在实践中使学生形成健康心理。心理健康教育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基础知识,还应与实际生活案例结合,将学生熟悉的故事作为案例,深化学生理解的同时,实现自我调整。户外教学活动中,可能组织学生通过情景模拟以及心理剧扮演等方式,使学生获得更好地体验。

结束语

学生发展中,心理健康教育发挥着重要作用,并且,也属于高职院校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健康成长意义重大,可有效解决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使其积极面对学习与生活,拥有更高的心理素质。并且,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下,能够将学生的内在潜能激发出来,提高学生自我情绪调节与解决能力,最终成为高素质人才。因此,高职院校应对自身心理健康教育情况进行全面分析,找出优化方向,通过多样化的方式,对心理健康教育进行不断完善,更好地满足新时期环境下在人才培养上的要求,促进高职院校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向晓蜜.高职院校心理健康课程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J].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2,27(03):34-37.

[2]田倩倩.积极心理学,优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东方养生,2022(06):156-157.

[3]刘芳.“互联网+”时代高职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创新探索[J].知识文库,2022(09):118-120.

[4]邓兆巍,陶爱荣,龚娜,孙元元.信息化新媒体背景下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创新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2(18):58-60.

[5]丁文娟.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优化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22,8(08):175-177.

[6]陈甜,韦雅琴.刍议“微平台”在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指导中的应用[J].广西教育,2022(09):24-26+37.

高职语文论文范文第4篇

1.给予学生恰当、合理的评价

帮助高职高专学生树立学好会计英语的信心每个人都渴望来自外界的正面肯定与激励,这是推动他们逐渐完善自我、朝着更好方向发展与进步的最根本情感需求。通常情况下,高职高专学生的知识基础较为薄弱,在被应试教育思想牢牢桎梏的大教育环境中,始终处于一个不被他人所认可与接受的尴尬地位,自然更谈不上具备充足的学习信心以及端正、明确的学习态度了。而这很显然是制约其实际学习效果得以提升的重要因素之一。鉴于此,我认为要想激发高职高专学生会计英语的学习兴趣以及积极性,英语教师首先需要做的就是给予每一位学生充足的信任、肯定与鼓励,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的点滴进步,都要及时进行表扬与鼓励,这样才能使学生在真正感受到来自老师宽容、尊重与理解的同时,形成“会计英语并不难学,只要我努力了,就一定会有收获”的主观意识。这一积极的情感体验不仅有利于学生同老师之间建立起一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促使学生自觉地将对老师的积极情感自动转移到其所教授的会计英语学习科目上,与此同时,还能够得到老师的肯定与鼓舞,还能在很大程度上帮助高职高专学生逐渐树立学好会计英语的信心与信念,这些都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其会计英语学习兴趣与积极性的诱发与形成。

2.会计英语教学必须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

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受到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高职高专院校的会计英语专业仍多固定为“灌输式“”填鸭式”等传统教学模式,长此以往,在老师滔滔不绝的灌输与讲解中,学生对会计英语的学习兴趣逐渐下降。我认为在会计英语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但要彻底摒弃以往自身“以教师为中心”的陈旧理念,而且要自觉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先进教育教学意识,这既是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学习地位的必然要求,更是充分激发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因为“以学生为中心”真正强调的是尊重学生自由的天性、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此时,教师在学生学习活动中的主要职责并不再是简单地向学生死板灌输既定的理论知识,而是在引领学生学习方向的大前提下给予他们更多的学习空间与自由,促使其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有选择性地经历自主探究性质的学习过程。这一新颖、别致的教学模式一方面能带给学生耳目一新的独特感受,极大提高其学习过程中的兴趣与积极性,另一方面还能对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探究能力、合作交流能力等综合素质进行培养与锻炼,真正有利于全面而综合地提高学生实际学习效率。

3.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

尽量采用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素材与材料英语作为一门外来语言,在我国本身就缺乏良好的语言使用环境,除此之外,高职高专院校教师的教学模式多固定局限在教材理论知识的讲解与传授上,这就使学生很难感受到会计英语学习的必要性,也很难在实践活动中对其进行灵活地运用。这种严重脱离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模式也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制约了学生对会计英语这一学习科目的兴趣与学习热情。为了有效改善这一尴尬状况,我认为高职高专院校的英语教师有必要打破以往照本宣科、严重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的落后教学模式,改为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具体教学内容的实际出发,尽量多地采用契合高职高专学生现实社会生活实际的会计英语教学素材与材料。如: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资产(assets)这一会计专业术语,我拿自己的电脑举例用英语讲:“Thiscomputerismypersonalbelongings,therefore,itismyassets.ThemarketpriceofitistherealassetsIown(.这个电脑是老师自己的个人物品,因此,它是我的资产,它的市场价格是多少,那么我便拥有价值多少的资产)”如此就将assets这一会计英语的专业术语巧妙置于了同其学生现实实际密切相关的生活情境之中,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对这一内容的学习兴趣,而且更帮助他们实现了对于这一专业术语的更深刻感悟与记忆,真正取得了一举两得的良好教学效果。

二、总结

高职语文论文范文第5篇

职高语文在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能被课堂学习内容所吸引,使他们把注意力都投向课堂,需要教师在上课一开始就运用好的导入方法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由于高职学生的性格活泼,要让他们在一整堂课中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很难,教师根据他们的特点来进行课堂教学导入的设计,使学生能自主地对知识进行探究。例如,在教学《长亭送别》时,教师运用生动的语言进行了新课导入:“人在成长的路程中,在进行不断的追究和奋斗。在这个过程中,面临着许多种的离别,有‘劝君更进一杯酒’的惆怅。还有‘天下谁人不识君’的豪迈,都难掩‘风萧萧兮易水寒’的悲凉。在众多的别离情里,最令人牵挂的、最难分难舍的却还是恋人……”学生被教师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情感所吸引,使他们想探究要学习的课文中写的是哪种离别,就会积极地阅读课文,进入有效的学习中。所以,教师要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就要从精彩的导入入手,从全局对课堂进行设计,既要考虑学生的兴趣点,又要考虑学习的内容,以使学生的注意力快速地进入到课堂学习中,同时还能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二、制定学习计划,提高学生的语文认知能力

职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没有科学的学习方法作为指导,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取得的效果不大,这就会对学生的积极性造成打击,使他们认为语文学习很难,不愿意对知识进行探究。在教学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上的指导,使他们在学习时的效率大大提高。同时还要帮助和引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使学生在学习时有一定的目标。在制定学习计划时,教师要让学生对自己进行剖析,了解自己的真实水平,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要严格执行学习计划,使学习的目标能逐渐明确,并朝着制定的目标前进。在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要通过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情感和知识体验,来使他们认识到知识的重要作用,使学生对目标和自身的元认知体验逐渐丰富。要让学生检验自己是否达到了制定的学习目标,教师可以采用提问的方式,也可以运用检验的方式来使学生明确自己的进步。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使他们丰富元认知体验拓宽知识的深广度。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对自己学习的心得体会进行畅谈,通过自评和互评来检验学习的成效。

三、和专业教学相结合,促进语文课堂的实效性

职高学生一般都对专业课的知识比较重视,而对语文课堂的学习投入的精力不大,这就使学生在完成教师布置的课堂任务时积极性不高。要发展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提高他们在专业课上的学习能力,教师需要对学生的专业课进行探究,了解学生的专业特性和就业导向,在语文教学中把语文知识和专业知识进行有效结合,促进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积极性。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语文作为一种工具对他们专业知识学习的重要作用,从对专业课的重视到对语文学科的重视。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并养成良好的习惯。为此,我利用学生的专业特点,鼓励学生进行探究性的学习。在花卉园艺专业讲“调查报告”这种应用文体时,我鼓励学生到市场搞一个调查报告。这种作业弹性大,学生发挥的空间也大,大家都愿意做,乐意做。这种探究性的学习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还让学生在搜集、阅读资料的过程中,锻炼了自己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同时也锻炼了思维能力,提高了教学效率。语文教师与专业教师要密切配合,在配合中实现语文教学与专业教学的“阶段性”同步提高,语文教师提供资料,专业教师形成相关的技能练习资料库,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使之真正做到把语文素质提高与专业技能水平提高的有机结合。

四、重视实践,培养语文能力

语文学习不只是记忆和积累大量的字词句,在教学中还要突出语文学科的实践性,通过让学生对语文知识进行运用,提高他们的语文综合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把目光投到课外,通过阅读适宜的课外读物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同时组织丰富多彩的语文学习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他们在活动中感悟语文知识的内涵。例如,在教室里开办图书角,让学生把自己喜欢的中外名著、政治历史等等书籍放到图书角中,让大家一起分享图书。通过阅读量的增加,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能力也在不断提高,对于他们树立学习语文的自信心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每周组织学生出一期语文小报,让学生主动收集各种资料,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使他们对知识进行了探究。为了使语文小报的内容完美,他们通过查阅、收集等各种途径来进行,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上的主动性;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辩论赛,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的同步提高;还可以进行猜字谜游戏,让学生在欢乐的氛围中不断收获语文知识和体验,使学生对语文学科充满兴趣,有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