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变更风险管理

变更风险管理范文精选

前言:在撰写变更风险管理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变更风险管理

变更风险管理范文第1篇

企业经营风险管理是对可以预见的风险进行分析、控制,从而降低或消除经营结果遭受损失的可能。石油建筑企业是一个受管理体制、行业特性双重约束的经营主体,经营风险呈现多样性、群发性的特点。石油建筑企业系国有企业,但其施工行业的性质又决定了其生存状况直接受到工程项目经营效果的影响,如外部环境(如政治、经济、物价、气候等)和企业内部(技术能力、施工水平等)、企业外部(协助队伍、发包模式等)等因素,国际项目还要受语言、文化、环境等因素的影响。石油建筑企业开展经营风险管理研究,对企业顺利转型、激活潜力、发挥规模优势等都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内工程企业正逐渐采用国际市场上普遍采用的项目发包模式,石油建筑企业加强经营风险管理也势在必行。

2石油建筑企业经营风险分析

2.1石油建筑企业经营风险的特点

与民营建筑企业相比,石油建筑企业虽然有明显的资源和资金优势,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一是受国家政策影响大,国家利益优先于企业利益;二是企业多承担着职工养老、医疗等社会责任,一旦出现风险将会造成严重的社会影响;三是发生廉洁从业风险的概率高;四是风险管理连续性差,基本上没有发展的风险管理体系。

2.2石油建筑企业经营风险的分类及表现形式

2.2.1外部风险

对石油建筑企业经营冲击最大的风险主要来自企业外部,尤其是企业的上级主管部门或“母公司”。典型形式有改制重组风险和市场壁垒风险两种。部分可控的外部风险主要有4种:一是国际工程市场风险,如所在国政治、经济环境、项目投资主体等方面的风险;二是工程变更风险,特别是边勘测、边设计、边施工的“三边”工程,工程设计、工程量与招标时或有较大变化;三是市场风险,如政府发展规划、市场供求关系及材料价格变动等;四是工程收款的风险,如建设单位不按规定支付进度款或异常收付款、拖延工程结算等。

2.2.2内部风险

内部的全局性风险如企业战略风险和主营业务规划风险,往往具有决定性危害。就石油建筑企业而言,工程投标时尽量不要采用低标价中标的策略,不能把获利的希望寄托在合同变更、技术改新、施工索赔等方面。内部的可控风险主要有以下6大类:环境技术风险,自然环境方面主要有河流流量、水位的变化、地质构造和地基承载力等;技术经济方面包括当地可利用的材料、能源与交通运输、地方劳动力和技术水平等状况;投标风险,如投标前是否进行充分调研、投标中对招标文件的合同条款(设计图纸、工程量清单及质量要求)等是否进行了仔细分析以及是否了解资金能力、施工难易等;企业的法律风险,指来自企业国内外的政治、法律环境方面的风险;企业的运营风险,指生产经营、市场营销、质量安全、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风险;分包管理风险,如分包商选择不慎将导致总包单位项目延期、滞后,甚者导致群体性事件或法律纠纷;廉洁从业风险,在市场开发、物资采购、设备租赁等环节易发生腐败问题等。

2.3石油建筑企业经营风险存在的原因分析

石油建筑企业的管理体制行政色彩很浓,很多企业经营风险的防范和处置完全凭管理者经验,而不是建立在科学的风险管理制度或体系基础之上。很多企业管理者在思想上不够重视企业经营风险管理,往往只是把它挂在口头上。同时,一些企业仍未真正摆脱行政性管理模式的习惯与束缚,没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不能按照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来开展企业经营风险管理工作。

3加强石油建筑企业经营风险管理的建议

3.1强化风险管理意识,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风险管理机制

多数企业内部审计部门了风险管理职能,但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建议设立独立的风险管理运行机构。一方面要加强企业成本核算,建立内部定额,不盲目报价;另一方面要采用先进的管理模式和新技术,加大可降价空间。还要强化风险管理意识,以价值最大化为原则,评估成本效益的比例关系。对不能承受的风险主动回避,对可以采取措施降低、分担的风险要综合运用管理措施和保险方法管理。

3.2选择恰当的风险防范方式

建筑企业防范风险一般有控制风险、转移风险和保留风险3种:⑴控制风险,指将风险发生的概率和导致的经济损失降到最低程度。措施有:学习掌握相关的法律法规,签订完备的施工合同,避免合同条款约定不明造成的风险;吃透招标文件,控制盲目招投标带来的风险;尽量签订国际工程合同要符合FIDIC合同条件,避免合同签订无依据的风险;及时进行工程结(决)算,控制合同履行过程的风险;优选分包商,制定可行的分包方案,签订权责分明的分包合同,减少工程违法分包风险等。⑵转移风险,指在风险不可避免的要发生时将风险转嫁给他人的一种方式。措施有:推行索赔制度,向合同对方转移风险;推行保险制度,向保险公司索赔;推行担保制度。担保有抵押和保证两种,是向第三方转移风险的一种作法,当前我国可逐渐推行银行保证或企业保证。⑶自留风险,指企业自己主动承担风险。通常在风险所致损失频率和程度低、损失在短期内可以预测以及最大损失不影响企业财务稳定时采用此法。但有时会因风险单位数量或自我承受能力的限制,导致财务安排上的困难,无法实现预期效果。在建筑工程固定价格合同中考虑一定比例的风险金,一旦产生风险损失可以风险金弥补。

3.3加强全过程合同管理,优化基础资料台账

首先要建立健全合同审查机构及审查机制,发挥内外部法律事务工作人员的作用。要制订规范的合同管理制度,实行合同签约人负责制和重大合同评审报告制度,规范签约程序,减少签约风险。其次要防范设计变更带来的风险,如:开工前工程性质、规模的变更,应报政府相关部门重新立项;设计方案的变更,要重走规划审批的程序;施工中的变更,需经设计院审图办认可盖章、建设方签字后交监理下达施工方。施工方要求的变更,经监理确认、建设方签认,由建设方申请设计方出变更单返回建设方,交监理下达施工方。经双方协商同意的工程变更,应有双方正式委托的代表书面签字,防止“口头协议”。同时要注重工程变更带来的价款增、减等问题。需要注意的是,证据不仅包括合同文本,还包括招投标资料、变更、签证及结算单等全过程的资料。对重大合同、金额较大合同可借助公证机关进行公证、签证,提高证据的法律效力。

3.4完善企业规章制度,防范法律与廉洁风险

变更风险管理范文第2篇

一、风险解析

(一)经济管理方面的风险第一,工程报价风险。目前大部分施工企业没有自己的企业定额,独立编制企业定额的条件尚不成熟,因此大多采用现行省(市)统一预算定额消耗量为报价基础,而预算定额消耗量水平是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即社会平均水平来确定的,其与各企业的实际水平并不一致,当企业的综合水平因未达到社会平均水平时,会大大增加报价风险。第二,承包商材料价格风险。材料市场价格的变化幅度有较大的不可预测性,特别是价格的上涨,直接影响着工程承包价格,当价格变化的幅度远超过预计程度时,风险就会剧增,甚至会出现施工企业做的越多亏损越多的局面。材料费在工程造价中占有很大的比重,约占工程造价的60%~75%,因此材料价格风险的控制应该作为造价控制的关键。第三,施工组织的措施项目。工程量清单计价中还有不少难以预料的因素,特别是施工技术与施工组织的措施项目,如材料检验检测费、建筑物起高增加费、现场实际情况同周边环境保护与交通要求等实际发生与报价时考虑不完全一致时,都会带来较大风险。

(二)合同管理方面的风险在一个供求关系极度不平衡的建设市场,施工企业所谓按市场规律性办事更多的是如何充分满足建设单位的要求。现行通常做法是在合同签订时,双方就工程承包范围、造价、工期、质量、工程款支付等达到基本一致后,套用一个现成的标准合同文本,而针对项目特点与建设单位实际的合同特别条款考虑较少。例如建设单位单方解除合同权的行使条款和程序;工程发生窝工,工效降低的计算方式及损失赔偿范围;工程停建、缓建、中间停工时的退场、项目保护、工程移交、结算方法和损失赔偿范围;建设单位原因造成工程竣工延期情况下工程结算程序和法律责任;工程中间验收或建设单位提前使用工程部分的保修问题等。由于在合同工谈判过程中的不对称,根据具体项目设立的特别合同条款难以考虑,普遍存在着事后再协商处理的现象,施工企业的正当利益得不到保障,工程风险突呈。

(三)工程技术管理方面的风险第一,自然条件。从工程的可行性研究、勘察、设计、施工,直到运营生产,与工程所在地的自然条件都密切相关,对工程的成败有着重大影响。主要表现在两方面:由于自然条件的复杂多变,容易发生对工程的自然条件估计不准确而产生的问题;当地出现的异常地质、气候、水文条件甚至自然灾害和其他影响施工的自然条件都会造成工期拖延和财产损失。第二,技术规范。技术规范、标准和规程特别庞杂,是重要的风险因素。尤其是技术规范以外的特殊工艺,由于发包人没有明确采用的标准、规范,在工序过程中又未能较好地进行协调和统一,影响以后工程的验收和结算。第三,工程变更。设计变更或设计图纸供应不及时,会延误施工进度造成施工企业经济损失;另外业主由于资金、市场需求等方面的问题,在工程实施的过程中,常常提出工程变更。

(四)工程质量、安全管理方面的风险工程质量好坏、工程安全情况直接影响到施工企业所承包工程的经济效益。施工企业作为劳动密集行业,大量使用低素质劳务工的事实,加之部分企业内部管理制度混乱,不按施工操作规程进行施工,强制性规范执行不力,工程质量、安全意识差是工程质量、安全保证的重要隐患。部分企业利用落后的施工机械设备、技术手段及质量等级较低的材料、导致工程质量、安全失控。

(五)信息缺失风险投标时对工程项目资料掌握不全,由于信息缺失而出现的经济损失的不确定性。因此,投标时应该注重市场信息的搜集和自身信息的积累,了解建设单位及资金来源情况,了解投标对手,重视招标阶段清单工程量的复核,认真研究招标方提供的施工图纸及现场勘测报告,核算工程量大小,审核中,一旦发现业主提供的工程量清单有漏项、数量不准,就应提出疑问。

二、风险控制

(一)加强合同管理工程合同既是项目管理的法律文件,也是项目全面风险管理的主要依据。项目的管理者必须具有强烈的风险意识,必须增强对合同的法律意识,把握合同条款的内涵,精心推敲合同文字的措词,增强合同条款的严密性。学会从风险分析与风险管理的角度研究合同的每一个条款,对项目可能遇到的风险因素有全面深刻的了解。

(二)加强以施工合同为基础的索赔管理索赔是法律和合同赋予的正当权利,是合同法律效力的具体表现,是合同管理的继续和深化,也是项目造价管理的重点之一。应该做好日常施工资料的积累,以便一旦发生可索赔事件,能在合同规定时间内按相关程序向监理提交索赔文件及相关索赔证据材料。

(三)加强工程变更的风险管理业主可以对工程作出变更,承包人不得拒绝,但承包人可以合同提出工期、费用的索赔。凡涉及到工程变更,承包人应按照合同约定的程序和时间要求,及时向业主提出变更价格,以免由于延误造成索赔失败。

(四)加强物资供应方面的风险管理供应商的供货情况会直接影响工程的质量和进度,特别是工程材料的价格与质量给工程带来的风险最大。作为施工单位,为了控制工程造价,而应主动去了解市场,主动控制工程造价。

(五)加强施工组织设计管理优化施工组织设计是降低报价、提高投标竞争力的重要保证。编制施工组织设计首先要认真研究分析招标文件的有关具体规定,并通过详细的施工现场调查对施工方案进行细化完善,使施工方案具有实施性和可操作性,既要注意新工艺、新方法、新技术、新材料的使用,又要注意施工方案与投标报价要求相结合。

三、风险管理措施

(一)建立经验丰富的投标机构投标工作是一项综合性极强的工作,需要有专业机构、人员进行全过程的组织管理。素质高、经验广的投标团队能够全面系统地分析问题,提高投标质量,增加中标率。

(二)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一是建立市场信息库。及时掌握市场动态,积累有关信息资料。充分掌握投标人自身、招标人、潜在的竞争对手、建筑市场等变化情况。建立稳定的供货、分包渠道,与诚实信用的供货商、分包商建立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二是建立投标基础数据库。由于目前清单报价多采用总价控制。可利用投标人已结算工程的相关数据,按时间顺序、工程类别分别计算出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临时设施费、现场经费、企业管理费、利润等指标,积累基础数据库。

(三)建立企业定额和投标报价体系投标人要有效行使工程量清单计价方法所赋予的定价自主权,必须形成体现企业技术、管理水平的企业定额。同时应尽快建立投标报价体系,包括:

变更风险管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国有企业;内控;风险;防范

引言

内控管理工作可以有效地对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行防范,但基础前提必须是保证内控管理的科学性。对此,国有企业必须要正确认识内控管理和财务风险的管理以及内涵,再结合企业的实际状况,使企业的内控管理科学有效。

一、内部控制管理和财务风险防范概述

(一)内部控制管理概述。内部控制是现代管理中的重要内容,是企业经营、运行中的重要部分,通过科学的监督、控制手段实现对风险的控制,帮助企业实现经营目标,使企业始终处于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状态,比如避免企业出现较大的财务风险,出现资金链断裂和财务舞弊等行为。同时还可以对企业的内部活动进行分析,了解其中潜在的风险,并分析风险的影响大小,针对性地制定出相对科学的管理措施,使风险在可控的范围内。

(二)财务风险防范概述。财务风险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其中狭义上的财务风险主要是企业的内部发展因素引起的,比如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如果因自身的因素无法按时偿还到期的债务的现象就被称为狭义上的财务风险。广义上的财务风险是受市场大环境变化和不可抗力因素产生的,致使企业的业绩和经营状况无法达到理想状态,出现经济、声誉危机。因此,在进行财务风险防范时,必须要了解财务风险因素,既要兼顾狭义财务风险又要兼顾广义上的财务风险,从而使企业的内部控制更加全面,促使企业在自我管理中实现风险控制。

二、国有企业内控管理中存在的财务风险问题

(一)财务内控层级架构不完善内控层级架构不完善主要表现在管理层次上,多为直线型组织结构,缺少灵活性,且管理决策较为集中,效率不高,无法适应市场变化的需求,沟通存在一定的难度,不利于风险防范。同时,在这种组织架构下,一旦出现问题,仅信息的传达就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容易导致风险不能及时地进行控制。

(二)财务内控管理制度执行力不足。根据笔者对国有企业财务内控管理的现状分析可以得出,现阶段部分国有企业财务预算工作存在全面性不够,没有贯穿始终的坚定意识,同时,在制定财务预算时,与企业实际发展不符,存在形式化现象,需要在后期不断调整预算内容,使得预算工作的落实和开展,难以达到理想状态。除此之外,企业的计量标准和考核制度标准未能统一,使内部控制工作开展的操作性不够规范,导致内控管理无实际意义。

(三)财务风险管理预警和评估机制不健全。财务风险管理预警机制的构建中必须遵循系统性、超前性、充分性的原则,在此基础上再结合企业的实际状况构建财务风险管理预警和评估机制。但目前国有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工作并不具备上述条件,导致资金不能得到合理控制。具体来说,在企业中财务部门是重要的资金管理部门,对企业的资金进行管控,并由审计部门负责事后监督。但是在实践中,并没有在企业经济业务发生前对有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警示,且没有全过程参与到企业的运营管理中,对资金的了解存在不准确、滞后等现象,增加风险发生的概率。外部审计通常是年度进行,审计工作的结果也就更加滞后。加之,融资体系不健全,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系统的联动体系,财务指标的预测和分析也就无法发挥作用。

(四)现有信息控制系降低工作效率。目前,企业引入信息技术开展工作十分常见,但如果操作不当,不但不能发挥其便捷性作用,还会大大降低工作效率。首先在信息化风险管理中,过分强调信息部门的职能作用,使信息部门的决策立于很多控制体系的设计和运行过程中,譬如在账户处理、数据查询、差错变更的环节,都必须经信息部门的审批,同时还需要保证项目业务部门的配合,才能共同处理这一件简单的业务工作,大大降低了财务效率,同时财务部门的权威性也大大削弱。系统的安全性、保密性、完整性存在不足,对国有企业财务信息带来较大的威胁,增加了信息丢失、泄密的风险。上述问题都会对企业带来不同程度的财务风险。

三、国有企业财务风险防范的策略

(一)改善层级构架。为了优化企业的整体结构,可在传统的直线型结构上融入事业部模式。简单来说,事业部模式根据企业自身的业务类型进行划分,比如产品、地区、客户等,再根据其特点由专门的管理人员进行管理,在这种背景条件下,就可以采用直线型的方式进行业务管理,将重心放到战略层面,同时,还可以有效地降低经营管理专业化成本,提高管理效率,省去日常决策中层级不断传递的过程,减少沟通成本。但该模式也存在一定的缺陷,由于各个事业部门均设置了职能部门,就需要对各个部门的权限进行合理的分配,以及流程的权限分配,要合理把握内控制度,否则就极有可能出现财务风险。因此,在两种结合模式下就需要根据两者的特点开展内控管理。首先,在组织架构方面,必须要明确集团总部与下属单位的关系,并根据两者的职能划分科学的工作目标。其次,需要建立完善的风险预警管理机制,同时企业领导者必须要具备风险意识,且后期的落实中不能空喊口号,必须要落实在风险管理系统上,从而使后期的招标、项目回款、资金量报批工作都能得到有效的控制,起到风险防范的作用。同时,为了保证现有制度的科学合理,还可由外部专业咨询机构对现存制度进行评估,了解制度是否存在不合理现象,以便及时优化,为风险管理工作的开展夯实基础。最后,企业必须要构建一个完善的预警制度,并保证与之相关的部门都参与进来,形成一个完整的风险预警系统,为企业的财务风险防范工作保驾护航。

(二)完善系统变更的相关控制。完善系统变更中,主要分为三个大的部分,即系统变更的相关控制、内部控制目标、系统变更与开发的控制目标。首先,完善系统变更的相关控制,要构建自己的数字化管理平台,且保证数字化管理的管理工作与风险控制要素相符。其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目标。数字化信息系统的构建目的就是提高企业的运行效率,帮助内控制度的运行。因此,需要信息系统与内部控制制度有机结合,还要做好系统的安全保护工作,加强企业的系统的安全等级。具体可通过引入先进的系统程序,或是根据自身企业的实际状况开发相应的系统,进一步满足企业对业务的需求。系统的变更要安排专人负责,并且要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明确数据迁移、变更流程和内容的明确,最大限度地保障数据资料不被泄露。最后,系统变更与开发相关的其他内部控制。①在系统变更和开发时,系统有关负责人要通过ERP系统的OA平台提出系统变更需求,再由信息系统的开发部门进行系统的变更和处理。并设定具体的受理时间,如10个工作日内。②对系统开发、变更进行监控和评估工作,当系统开发部门根据实际需求设计开发蓝图后,还需要有专业的人员对系统开发时间、资源进行评估。在开发中要及时地更新开发状态以及开发进度。③系统开发完成阶段,应由专业和人员和负责人共同完成系统的交付,且对系统的操作人员进行培训工作,保证后期应用的顺利开展。

(三)完善内部审计制度。内部审计是国有企业重要的评价和监督手段之一,通过内审可以了解企业制度和执行中出现的问题,以便及时解决,从而保证财务数据的可靠性、资产的安全性。在内部审计制度的完善中,要遵循透明性、独立性、公开性的原则。首先就需要先保证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不受其他单位、部门或是个人的影响,比如内部审计部门领导直接受企业最高管理者管理,从而避免受到外部的影响。其次还可以采用轮岗制的方法,最大限度地避免贪污受贿,使内部审计制度符合透明原则。如果企业的规模较大、结构较为复杂,则可以由专家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帮助审计部门完成审计工作。最后,还可以借鉴外部审计的方式,使各部门之间的交流配合更加紧密,有效节约时间,提高审计质量。要将监督日常活动的范围扩展到每一个部门、包括项目的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督,保障企业财务工作的安全。还可以建立治理层邮箱或是匿名举报的方式,鼓励员工对舞弊和资金使用不规范现象进行举报,起到有效的监督作用。

(四)完善监督措施和机制。合同如果管理不当也会产生财务风险。因此,要从合同签订到后期的管理都需要由专人负责。首先,在合同的签订时,要对合同内容进行仔细研究,是否符合企业利益和公平性。其次在后期签订后,要进行统一编号,形成连续、分层级的合同编号,对其进行管理。最后要注意的是,企业必须要使用统一的合同范本,并由法务部门审核后,再由有关部门进行合同签字和法人盖章。避免因合同管理出现财务风险。结语以上对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和财务风险防范进行了分析论述。由此得知,国有企业在发展中面临的风险越来越多,一旦不能得到合理的控制,对国有企业的经济会带来较大的损失,同时还会带来不同程度的社会影响。因此,必须要加强内部控制,有效地避免财务风险,发挥国有企业的社会作用。

参考文献

[1]刘立杰.国有企业并购融资方式的选择及风险控制研究[J].商讯,2020(23):116+118.

[2]贾宏国.加强国有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研究[J].纳税,2020,14(20):107–108.

变更风险管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核电站;项目投资;财务风险;管理研究

能源和电力的发展关系到一个社会的工业发展和国民生活。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必将带动和支撑一个时代的飞跃。然而,煤炭储量和石化燃料会造成更加严重的污染,逐渐不能满足当今社会的发展需要。核电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在满足我国电力需求、优化能源结构、减少环境污染、促进经济和能源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战略作用。结合我国投资体制的改革,核电站项目的投资者实现合理、科学投资,确保安全高质量运行,实现预期目标,核电站项目投资的财务风险管理已经成为投资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1核电站项目投资风险的含义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项目环境的变化,核电站工程建设项目中涉及的不确定因素越来越多,核电项目投资具有资金投入大、开发周期长、影响因素多、效益与风险并存的特点,从规划、设计、施工到竣工后使用的全过程都存在着各种风险。因此,财务风险管理已成为核电站工程项目投资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1.1核电站投资风险的基本属性一是投资回报不确定。在投资项目实施前,投资者对投资收益的估计只是一个预期收益,在一定程度上是不确定的。投资项目实施的结果可能会偏离预期收益,甚至在实施过程中失败。一旦实际投资收益低于预期收益,即构成风险损失。二是投资活动具有时滞和周期性。实施投资活动,需要一定的时间和周期。如果投资活动遇到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等外部环境在实施期间发生变化,将给投资者带来风险。此外,由于投资过程的不可逆性,一旦被投资的资本成为实物资产,即使感知到风险,也不能完全有效地防止损失。三是投资活动还具有不可预测的属性。不可预测性,主要是对所需投资的低估,必然会导致回报的夸大,导致错误的决策。或者投资项目资金准备不足会导致资金缺口。当缺口较大时,可能会导致投资项目的延期甚至暂停,从而导致投资失败。

2核电项目投资的主要风险因素

2.1来自顶层设计的决策风险

一个项目的顶层设计构思决策是整个项目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首要的风险,必须反复调研,集思广益。投资项目应根据投资者自身的经济实力、融资条件和偿还能力等几个因素来确定建设地点、规模、建设等级标准和工期。同时,要考虑地区经济发展的趋势和发展前景;工程建设的规模是根据业主的经济实力确定的;对投资者来说,应适度投资,谨慎而不是盲目地扩大投资。工程规模扩大时,可能增加工程的施工难度和造价,增加融资金额,延长贷款期限,可能出现利率变动风险;延长工期导致建材价格变化,施工管理成本增加。

2.2资金链断层的金融风险

在核电站项目建设过程中,需要的资金数额巨大,投资者通过融资和贷款来维持项目建设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然而,大量的融资、利息以及可能发生的汇率变动往往不是一笔小数目的资金,投资者应严格进行审计,防止建设资金链出现故障。

2.3核电站建设方案可行性技术风险

技术风险是指由于技术条件导致工程变更的可能性。其主要表现在工程可行性方案的研究、选择、工程勘察设计、工程建设监理等过程中,由于技术参数的偏差而引发项目变更风险。

2.4项目施工自然条件的风险

自然条件风险是指由于地质灾害、寒风暴雪等因素可能给工程建设带来的影响和损失。

2.5合同不规范的管理风险

合同风险是指项目管理由于合同规范不明确、合同执行不力而引起的变更风险。

2.6主要从业人员缺乏技术的素质风险

主要从业人员对工程建设素质差,造成工程设计失误,施工管理不善,使工程返工,监理不力,工程变更频繁,业主难以协调工作,延长工期导致成本增加。

3核电项目投资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和必要性

3.1项目投资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市场经济条件下,项目的不确定性是复杂多样的,项目面临的风险的局限性越来越多,因此,必须迅速建立和完善投资风险约束机制。

3.2项目投资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

风险管理是指对风险进行有效控制,妥善处理风险造成的损失,以最小的成本实现最大的经济安全保障的管理活动。主要内容包括:一是投资风险识别。只有全面正确地识别投资过程中的所有风险,才能有针对性地为决策、评估风险创造良好的基础。通过风险识别找出影响目标实现的风险因素,采取适当的方法,对各因素逐一进行分类分析。二是风险估计与评价。根据风险大小的判断为下一步确定风险的影响程度进行综合评价,为以后风险决策提供依据。

3.3风险决策与处理

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根据各种风险的影响程度,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制定各种各样的风险管理计划,协调好影响投资的可用资源,选择最佳的项目投资计划,落实降低风险的管理措施。

3.4评价风险管理结果

监督检查工程项目投资过程中影响投资和分析管理是否存在疏漏、影响投资的实施,形成全面有效的风险评估管理体系。

4核电站项目投资财务风险表现

财务风险是在投资过程中:投资项目期限内不能投入生产,没有利润,或在规定的时间内投产,但亏损,投资者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的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按照规定的时间投入生产,有一定的利润,但利润水平很低,甚至低于银行的利率;项目取得了一定的利润,而且利率也明显高于银行存款利率,但与资本利润率水平偏低。在一定程度上项目投资回报率很低,不确定性大,相应的投资风险很大。相反,投资风险越小。所以,投资的财务风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4.1外部竞争环境所导致的财务风险

投资活动大多处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对于投资者而言,竞争机遇与挑战并存,是不断进步和发展的动力,但过于激烈的市场竞争给投资过程带来了巨大的风险。因此,外部市场的竞争对财务目标和财务收益有显著影响。

4.2投资者的管理缺陷导致的财务风险

投资者和管理者拥有决策权,管理模式僵化,容易造成资产管理混乱。内部管理组织不健全,没有稳定有效的内部监督和遏制,绝大多数管理者几乎没有接受过投资管理方面的正规培训,投资面临巨大的风险。4.3政策变化引起的投资法律风险国家政策的变化对投资也有很大的影响,并且对投资者更是一种不可抗拒的风险。没有正确理解和认真研究政策,就容易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与投资有关的法律法规随着时代和市场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这种法律的不确定性将给企业的正常经营和投资过程带来巨大的风险。

5规避企业投资财务风险的举措

由于市场环境的复杂性,企业应对越来越复杂的财务投资风险做出正确的投资,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规避风险。解决投资过程中的财务问题:

5.1完善核电产业长远的总体规划

尽快制定出与中国核电发展相适应的中长期规划,把核电投资建设纳入总体规划。同时,借鉴国外核电产业的经验,寻找适合我国国情的核电产业发展模式,确保我国核电建设布局更加合理,核电可持续发展。

5.2发展核电经济,加大核电投资

与煤电经济相比,核电投资造价高,与国内电网价格相比优势并不明显。因此,核电发展需要实现核能的标准化大规模生产,控制核电站建设成本,提高核电站的负荷系数。此外,必须加大对核电发展的资金投入,确保我国核电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5.3在融资的过程中谨慎选择融资渠道

在融资的过程中,必须根据资金数量和相关的成本,谨慎选择资本融资渠道,在控制借款总额的基础上将各种不同来源的贷款利率充分考虑并结合借贷资金的比例进行全面权衡。

5.4提高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

随着企业的内部和市场环境的变化,实际操作过程融资难免偏离预定的状态。在此基础上,企业财务人员必须意识到投资过程中时刻存在的财务风险,任何细节都可能导致不可挽回的损失,因此,需要通过严格的财务管理工作,提高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增强企业对内外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

5.5加强和改进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成本控制

工程建设实施阶段是投资活动的物化过程,是实际投入大量资金的阶段。这一阶段必须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尽量降低成本。合理的施工方案可以缩短工期,提高质量,降低成本,有效地将质量、工期、成本三个指标结合起来,从而控制工程造价影响项目投资控制。从严审批,规范各项资金的支付程序,编制项目资金年度和月度使用计划,财务部门审批施工单位申请进度付款时,由专业人员负责审核施工单位的工作量明细,严格执行相关计价依据付款,并按合同条款签发付款凭证;加强合同管理,提高维权意识。严格执行合同,对涉及可能影响项目投资的条款应仔细审查。积极利用合同,并根据相关合同条款有效地控制项目投资。

5.6加强投资竣工阶段的管控

建筑工程竣工结算是根据施工图、设计变更和现场签订合同确定工程造价。加强竣工结算审核工作,做好竣工决算审计。5.7进一步总结完善财务制度体系企业必须建立完整的日常操作过程中风险分析和预防机制,采取定期或不定期对投资项目的具体情况进行有效的分析,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收入分配的财务分析机制,以避免财务收入分配风险,最大限度地降低给企业带来的损失和风险。

6结束语

在核电站投资过程中,企业的投资者和经营者、企业财务人员都应该有一定的风险意识。财务部门作为一个决策者在投资决策之前,必须将各种可能的风险和不确定性进行全面和准确的分析和研究,尽量保证投资决策更加科学,保证投资能够取得收益。

参考文献:

[1]王微.企业资金管理重点与控制思考[J].现代商贸工业,2017(1):103-104.

[2]郭娜.企业资金管理与风险防范初探[J].中国国际财经(中英文),2017(04):110-111.

[3]邹必成.浅淡加强企业资金管理[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7(9):93-94.

[4]姚晓红.浅析企业资金管理的重要性[J].中国商贸,2014(31):58-59.

变更风险管理范文第5篇

划分本文从前期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竣工阶段四个风险阶段对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造价的主要风险影响因素进行划分,

(1)前期决策阶段是造价控制的源头,是造价控制的第一步,该风险阶段影响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造价的风险因素主要包括融资风险、水文地质勘察与环境调查风险、线路方案与选址风险等。

(2)设计阶段是造价控制的关键阶段,该风险阶段影响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造价的风险因素主要包括设计超标风险、不重视技术经济方案比选的风险、设计方经验不足造成的风险等。

(3)施工阶段是造价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风险阶段影响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造价的风险因素主要包括工期风险、材料价格风险、自然风险、施工组织设计风险、设计变更风险等。

(4)竣工阶段也是造价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造价控制总结与提升的重要阶段,该风险阶段影响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造价的风险因素主要包括工程决算风险、工程结算风险等。

二全过程造价主要风险影响

因素排序根据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造价风险因素指标体系,拟采用层次分析法对上述造价风险因素进行排序,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全过程造价控制中,各个阶段对工程造价的影响权重以及各个风险阶段中权重最大的造价风险因素,对此应有针对性的进行防范与规避。

三结语

根据以上分析结果,应有针对性的重点防范各个阶段中最大的造价风险因素,进而更合理有效的控制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造价。

(1)在前期决策风险阶段,应重点对线路方案选择与工程选址进行造价风险管理。针对此阶段,应选择行业内较权威的单位进行预可研与可行性研究;应对线路方案应进行技术经济方案比选;应对潜在的重大风险应提前加以控制或规避。

(2)在设计风险阶段,应重点对设计方经验不足造成的风险,以及不重视技术经济方案比选的风险进行造价风险管理。针对此阶段,应实行设计招投标,以选择合适的设计单位,保证设计的先进性、合理性、经济性;应实行限额设计,应用价值工程理论,在保证设计质量的前提下,合理降低设计参数以优化设计降低投资;应加强设计咨询监理,尽量避免设计缺陷。

(3)在施工风险阶段,应重点对设计变更风险进行造价风险管理。针对此阶段,应根据国家相关规范规定,严把设计变更关,预防预算超概算;应严控材料用量,合理确定材料价;应做好索赔防范与反索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