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乡镇党委书记任期经济责任述职报告

乡镇党委书记任期经济责任述职报告

2003年1月到2004年12月期间,我担任磨头镇党委书记一职。作为一班之长,我肩负着发展一方经济,致富一方百姓,保持一方稳定的重任。两年来,我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职责,紧紧依靠党委、人大、政府一班人的集体智慧和全镇广大干部群众的大力支持,总揽全局,统筹运用人力、物力、财力,将更多的精力放在谋划发展上,对事关经济发展全局性、方向性的问题进行适时而果断的决策,进一步理清了发展的思路,明确了目标,稳稳的把握住全镇经济发展的方向和走势,努力推动了磨头镇各项工作的全面进步,为原创:镇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发挥了一定作用。现根据上级要求,将本人2003-2004年任职以来的经济工作情况总结回报如下:

一、基本概况

磨头镇由原场南、场北、磨头两乡一镇合并合成,总面积102.8平方公里,下辖20个行政村和1个居委会,550个村民小组,总户数24468户,总人口82648人,其中农业人口75282人。全镇共有101个基层党支部,中共党员3050名。

2003年全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44239万元,比2002年增长22.1%。其中农业增加值11912万元,增长8.2%,工业和建筑业增加值17411万元,增长35.3%,第三产业增加值14916万元,增长10.6%。一二三产业的比例为26.9:39.4:33.7。2004年全镇实现国民生产总值54627万元,比上年增长25.7%。其中:一产增加值13039万元,增长9.5%,二产增加值23980万元,增长37.7%,三产增加值17605万元,增长15.3%。三次产业比例为23.9:43.9:32.2,二三产业在经济结构中比重逐步趋于合理,经济运行质量稳步提高。

从2003年以来,磨头镇民间资本流动加快,广大农民经营理念不断更新,民营经济活力倍增,发展势头迅猛,逐步形成了食品、废旧轮胎回收加工、酒业、卫生香、绗缝绣品等五大特色经济板块。2003年全镇共有个体私营企业1157家,其中个体工商户938家,私营企业219家。2004年,全镇又新发展个体工商户2597家,私营企业227家。

磨头镇是一个劳务输出的大镇。2003年,全镇转移劳动力27487人,劳务收入16164万元;2004年,全镇转移劳动力28639人,实现劳务收入23286万元。劳务收入占到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5%以上。

二、2003年-2004年我镇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

(一)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2003年全镇实现工业总产值87837万元,比上年增长30.1%;其中,完成规模工业产值14524万元,比上年增长56.9%,销售收入12599万元,比上年增长54.2%,实现利润114万元,比上年增长56.2%,完成税收282万元,比上年增长25.3%。2003年,全镇农业总产值为23888万元,比上年增长13.2%。全年利用市外资金3900万元,比上年增长164.9%,合同利用外资153万美元,实际到帐外资25万美元。累计完成项目投入7155万元,比上年增长78.5%;其中规模以上项目投入5200万元,比上年增长79%。

2004年全镇实现工业总产值135650万元,比上年增长54.4%;其中,完成规模工业产值35828万元,比上年增长146.7%,销售收入34019万元,比上年增长170%,实现利润456万元,比上年增长300%,完成税收768万元,比上年增长172.3%。2004年,全镇农业总产值为27873万元,比上年增长16.68%。全年利用市外资金8000万元,比上年增长105.1%,合同利用外资707.6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27.6%,实际到帐外资77.4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09.6%。累计完成项目投入18824万元,比上年增长163.1%;其中规模以上项目投入12931万元,比上年增长148.7%。由于2004年全市实行乡镇企业属地管理,如皋市花神糖业有限公司划入磨头镇管理,所以全镇各项工业经济指标全面上调。

2003年全镇财政收入2544.95万元,比上年增加56.65万元,增长2.28%。其中:预算内收入1133.58万元,比上年增长25.6%;预算外收入1411.37万元;完成国税收入464.84万元(剔除退税部分),比上年增长132%;地税收入309.6万元,比上年增长40%。

2004年全镇财政收入2190.33万元。其中:预算内收入1027.09万元;预算外收入1163.24万元;完成国税收入447.63万元(剔除退税部分);地税收入380.69万元,比上年增长22.96%。2004年比2003年预算内收入的下降主要是由于农业税率的大幅下降,少征农业税215万元;预算外收入的下降主要是由于教育收费统一上收管理,单此一项就减少收入300多万元。剔除统计口径变化的因素,两年来我镇的财政收入是一直在稳步增长的。总的来说,通过开源节流,两年内我镇基本做到了收支平衡,财政状况良好。

(二)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1、教育投入不断增加。2003年全镇共撤并7所小学,新建校舍2905平方米,改造危房706平方米,启动镇初级中学1890平方米的学生公寓工程;2004年全镇新建教学楼2710平方米,办公楼800平方米,学生公寓2477平方米,学生餐厅1140平方米,新建或改造运动场地15340平方米,新增校园绿化面积8000平方米,顺利通过了省教育现代化先进镇和磨小省级实验小学的验收。

2、集镇建设步伐加快。两年来,按照“完善北区,发展南区,开拓西区”的发展思路,进一步调整完善了镇区总体规划。在此基础上,又完成了两路一区的详细规划,为我镇今后发展提供了规划依据。镇区重点实施了卓吾南路的拓宽改造工程,征地68亩,拆迁16户,将卓吾南路拓宽为35米宽的镇区中心大道,树立了镇区南大门的新形象;实施了环镇西路的绿化美化工程,新建绿化带2400米,添置广告灯箱58个;启动了金磨综合市场和明达世纪新城建设工程,拆迁5户,征地58亩,全面拉开了卓吾南路开发建设的序幕。

3、群众文化有声有色。2003年,通过整合资源,将镇兽医站闲置的一幢楼房改建成一座500多平方米的文化活动中心,添置了体育健身器材。2004年成功举办了磨头镇第四届文化艺术节,占地6000多平方米的“飞来磨”文化广场也顺利开工,群众文化精神生活丰富,镇文化站被评为南通市“十佳”文化站。

4、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200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598元,比上年增加375元,增幅为11.6%。200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203元,比上年增加605元,增幅为16.8%。2004年末全镇居民银行储蓄存款余额达到27501万元。2004年全镇有线电话用户已发展到14560部,手提电话6000部,小灵通突破2000部。2004年全镇改水收益人口达85121人,普及率达到99.62%。2003年全镇有线电视铺设电缆250公里,有线电视用户发展到4500户,比2002年翻了一番。2004年有线电视铺设电缆400公里,开通光接点27个,通村率达到100%,通组率达到80%,有线电视用户突破10000户,比上年翻了一番,被评为南通市有线电视先进镇。这些都是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的具体体现。

5、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2003年全镇落实低保对象552户,1765人,发放补差生活费69562元;2004年全镇落实低保对象502户,1140人,发放补差生活费63287元,做到了应保尽保。卫生医疗事业长足发展,全镇建成社区卫生服务站22个,群众日常医疗卫生得到保障,大病补助参保率达90.34%。2003年全镇实施草危房改造64户,筹集和补贴草危房改造资金21.8万元;2004年全镇实施草危房改造130户,筹集和补贴草危房改造资金39万元。

6、通达工程取得成效。2003年,全镇通达工程共投资580万元,用招投标的方法先后完成了10条全长33.3公里的农村公路建设,改造危桥3座。2004年的通达工程又完成了29.9公里的省标任务和8公里的市标任务,完成了如海运河2处撤渡建桥工程,改造危桥3座。通过两年来的农村公路建设,真正实现了全镇村村通公路,彻底解决了农村行路难的问题。

三、我镇经济运行正朝着持续健康的方向发展

(一)基本思路和基本估价

2003年-2004年我镇经济工作的基本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坚定不移地把发展经济作为党委、政府的头等大事,把全面协调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作为政府的重要任务,把增加群众收入、改善人民生活、保持农村稳定作为全镇工作的最终目标,紧紧围绕把我镇建设成为全市“中心重镇、中心强镇、中心名镇”的奋斗目标,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思路、抢抓机遇、奋勇争先,坚持加快发展不动摇,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农村,实现我镇经济社会既快又好发展。

两年来,我们充分利用乡镇合并带来的优势互补,努力将南区的工业优势迅速向东北区延伸,着力协调工农业发展,加大规模企业培育力度。2003年我镇全年经济作物面积累计达到38000亩,2004年又新增花木面积3245亩,新增外向果蔬5040亩,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2003年全镇定报企业为7家,规模工业产值为14524万元,2004年定报企业为9家,规模工业产值达到35828万元,剔出如皋市花神糖业有限公司属地管理的因素,规模工业增长了56.5%。

总的来说,两年来通过不断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巩固了农业经济基础;通过鼓励投入和改善投资环境,壮大了工业经济规模;通过完善城镇配套功能,提升了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我镇经济社会正朝着持续、快速、健康、稳定的方向发展。

(二)管理制度的制定及其执行情况

加强财经管理。为了切实加强财经管理,镇党委、政府认真讨论制订了《磨头镇财务管理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报账制度》、《村级财务管理岗位责任制度》、《农民负担监督制度》等一系列经济管理制度。对涉及财务、经济方面的问题,都一一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严格审批手续。镇财政方面,严格按预决算执行,由财政所长把关,镇长一支笔审批,大额支出由党政联席会议集体讨论通过。财政所内部审计一季度一次,由所内各岗位实行推磨式审计,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抓好收支管理。镇属行政事业单位厉行《报账制制度》,使预算外资金管理做到了两个百分之百,并且实行了预算外资金并轨运作,做到收支两条线。

执行负担政策。乡村统筹严格按上级有关文件规定精神分解落实到村到户,切实减轻农民负担。两年来,农民负担稳步下降。2003年全镇农户合同内负担877.52万元,合同外负担51.26万元,合计负担928.78万元,人均合同内外负担123.38元,人均负担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43%。原创:2004年全镇农户合同内负担719.28万元,合同外负担50.29万元,合计负担769.57万元,人均合同内外负担102.22元,人均负担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43%。

坚持政务、村务公开。政务方面凡涉及组织人事工作的,在镇党委会、镇村两级干部会议上公开;涉及经济管理工作的,逐级向群众公开;涉及农经的热点、焦点问题,直接公开到户、到人;对重要的政务活动,一律民主议事在前,决策公布在后,必要时召开人代会,广泛征求并统一意见后进行公布;对涉及到各类财务收支的,一律审计理财在前,核实公布在后。另外,村村设置了村务公开栏,对村务公开的内容和要求,都作了明确的规定,镇上组织定期不定期的检查。通过以上举措,使村务公开基本做到了制度化、规范化,对农民负担及村级财务支出做到如实公布,让群众放心。

(三)镇融资负债任期内的变化情况

2003-2004年,我们始终把合作基金会的清理整顿和村级债务的化解作为工作难点和重点。

农村合作基金会清收。2003年共清收投放款102.41万元,年末资金投放余额为1307.85万元;农户股金余额由年初的693.78万元下降至586.56万元,下降幅度为15.5%。2004年共清收投放款81.95万元,年末资金投放余额为1225.9万元;农户股金余额由年初的586.56万元下降至505.16万元,下降幅度为13.9%。两年来,我们坚持努力化解积累性历史矛盾,逐步推进基金会清收工作。主要采取以下三条措施:一是行政推动突击清收,短期内组织机关干部充实到清收人员的队伍当中,协助搞好突击清收工作;二是安排专线常年清收,将合作基金会一条线的人员划区包干,任务分解落实到人,定期结账;三是配合法院依法清收。

村级债务化解。2003年年初村级债务为1400.94万元,当年化解684.01万元,当年新增103.62万元,年末村级债务余额为820.55万元;2004年当年化解村级债务234.12万元,当年新增173.91万元,年末村级债务余额为760.34万元。两年内,全镇累计化解村级债务640.6万元,化解幅度达到45.73%。

四、任期内履行职责及廉洁自律情况

作为一名镇党委书记,两年来我始终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坚持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自觉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始终牢记“两个务必”,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针,深入实践江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围绕富民强镇这个根本目标,积极团结带领全镇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锐意进取,开拓创新,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为实现全镇经济稳步增长、各项事业齐头并进、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的总体目标而努力奋斗。

1、确立税源意识。能确立以税源为中心的发展观,千方百计发展税源经济。一是出台了鼓励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一系列优惠政策,放水养鱼,着力培植重点骨干企业和项目,壮大主体财源,支持个体私营大户增加投入,培育新的财源,加快发展创税农业,稳定基础财源。二是结合“四五”普法,采取多种形式,教育广大干部群众和个体工商户增强法制意识,使之依法纳税。三是协调国税、地税等相关部门,不断完善协税护税网络,加强个体私营税收的征管力度,做到应收尽收。

2、努力增加财政收入。确保财政收支平衡,身为党委书记的我,深知聚财、理财的重要性,为了保工资、保吃饭、保社会事业的发展和建设,我们采取了行政引导,行政推动和强化考核等办法,加大镇财政预算内、外收入的组织力度,强化统的功能,推行财政资金的集中管理、集中支付和统一调度,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3、突出工作重点。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农业生产上狠抓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千方百计使农民群众富起来;工业生产上狠抓定报企业的发展,狠抓招商引资和技改投入;城镇建设上狠抓投资环境的改善,促进第三产业大力发展,使全镇工作的兴奋点始终紧扣经济建设这个中心。

4、狠抓班子建设。逐步建立起一支适应市场经济,能征善战的干部队伍。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经党委会集体研究决定,对少数思想僵化、责任弱化的“软、懒、散”的基层班子进行了必要的整改,有力地促进了后进村的转化。同时加强了定报企业和规模企业的领导班子建设,对这些企业的领导班子进行理论培训和业务指导,不断提高他们的政治业务素质。

5、坚持民主决策,当好班长。能团结党委、政府一班人,充分调动大家的工作积极性,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去开展工作。领导班子内部坚持“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不搞“独断专行”,不搞“一言堂”,充分发扬民主,维护班子团结,经常性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逐步形成了一个宽松和谐的领导集体。自己在工作中、生活中,团结同志,不搞特殊,不脱离群众,经常深入基层实地调查了解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为制定更加切实合理的经济政策打下坚实的基础。

6、廉洁自律,树立好自身良好形象。本人能自觉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修养,始终做到自重、自醒、自警、自励。原创:在勤政廉政方面,自己首先以身作则,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我始终带头遵守党风廉政建设方面的一系列规定,时刻检点自己的言行,始终坚持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传统,保持高尚纯洁的人格追求,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同时,坚持做到了看好家门、管好家人,从没有在下属单位报支过任何费用。

两年来,我镇的经济工作及本人所做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对照党的要求和人民的期望,还有一定的差距。一是农业结构调整步子还不快,农民收入增长依然不够快;二是工业经济总量偏低,技改投入不足,规模工业在整个工业经济中的占比不高;三是第三产业发展不快,市场化程度不高;四是本人的开拓创新意识还不太强烈,敢闯敢干的精神不够,遇事过于求稳求全。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改正。

本人在上面的述职中如有尚未总结到的地方或不当之处,敬请各位领导和全镇干部群众给予批评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