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乡镇财务管理

乡镇财务管理范文精选

乡镇财务管理

乡镇财务管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乡镇;财政管理;对策探析

乡镇是基层政权组织,乡镇财政、财务管理工作的好坏,对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维护农村基层政权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财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乡镇财政、财务管理的状况备受社会关注,上级部门对乡镇财政、财务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但乡镇政府在财政、财务管理方面仍然存在有法不依、有令不行、有章不循等现象。如何从根本上解决乡镇财政收不抵支,负债运行的问题和困难,是每一个财政工作者必须思考和解答的课题。笔者对此展开探讨。

一、乡镇财政管理存在的问题

1.财政预算约束不严格。从近年来审计反应的情况来看,乡镇在预算批复、调整及执行过程中仍存在违反《预算法》的行为。表现为预算编制不科学。实行“人员经费按标准,公用经费按定额,专项经费按实际”的方法,预算既不全也不细,操作性不强,资金分配不透明。乡镇其他收入未完全纳入预算,大量预算外资金的使用透明度不高,预算调整不规范。有些乡镇追加预算没有严格履行报同级人大审批的程序,超出预算部分脱离了同级人大的监督。

2.专项资金管理不到位。由于政府部门在支农项目管理上体制不顺,职能交叉,导致乡镇专项资金管理分散,情况不明。尤其是对项目多、资金量大的乡镇,未按规定对资金实行专项核算。大部分支出在经常性科目中核算,各项目之间互相调剂、挤占,很难有效进行监督管理和绩效评价。此外,对专项资金支出的监督突击性检查多,且对发现的问题没有具体的处罚和整改措施,使监督流于形式,致使乡镇普遍存在挤占、挪用专项资金和代管资金的情况。

3.财务管理机制不健全。乡镇政府机关财务管理模式五花八门。有的是财政所做账,有的是经管站做账,有的整个乡镇政府机关一套账,有的却多达四套账。乡镇财务人员的分工不科学。有些财政所长既是所长,还是会计兼出纳,有的乡镇一年做一次账,出纳成了事实上的兼职会计,内部管理控制基本失效;有些乡镇财务人员更换频繁,手续交接不清,造成财务管理混乱。

4.乡镇财政收支矛盾突出,负债现象严重。目前,大部分的乡镇在农村基金会、财政周转金、商业银行贷款等方面普遍存在数额大、沉积多、偿还难的沉重的债务负担。一是有的工程项目缺乏科学论证,没有因地制宜,没有可行性研究,结果一些企业效益不好、长期拖欠,资金收不回来;二是有的乡镇盲目搞建设,不根据本乡镇实力、财力、借钱上项目;三是个别乡镇机构臃肿、人员过多、入不敷出,靠借款来维持日常的费用开支。

二、乡镇财政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体制运行缺陷,没有约束机制。缺乏综合预算管理意识,预算管理不规范,预算约束力弱化,预算编制程序不到位,支出预算编制粗糙。

2.经济利益驱动,法制观念不强。财务收支活动不能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导致一些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

3.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内控制度不严密,监督机制不完善。目前许多乡镇没有制定规范性管理制度,缺乏制度约束。不少乡镇在财务收支审批程序、支出凭据的审核、财务人员岗位职责的履行等环节缺乏相应的制约机制,一些财会人员未能切实履行监督管理职责。

4.乡镇领导和财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乡镇领导和财务人员的素质普遍不高,缺乏培训教育,部分乡镇的财会人员岗位变换频繁,影响了工作开展。

5.个别部门对乡财信息化管理存在虎头蛇尾现象。个别部门未能继续对乡财信息化建设方面给予经济和人员的大力支持,后续管理不够。

三、加强乡镇财政管理的对策建议

随着经济的发展,基层财政职能日益强化,地位愈加重要,作用越来越大。要做好乡镇财政、财务管理工作,必须充分发挥乡镇在经济建设中的主战场作用,多管齐下,共同努力。

1.改革乡镇财政管理方式,推行“乡财县管”或“镇财县管”模式。按照公共财政的管理要求,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以国库集中收付为主要形式,通过改革乡镇财政管理方式,实行“乡财县管乡用”或“镇财县管镇用”,进一步规范乡镇财政收支行为,强化财政监督,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防范和化解债务风险,乡镇经济和社会事业持续、健康发展。(1)对实行“乡财县管”或“镇财县管”的乡镇,坚持“五不变”原则。一是预算管理权不变。乡镇财政所负责编制本级预算、决算草案和本级预算的调整方案,组织执行本级预算。二是资金的所有权和使用权不变原则。乡镇的资金所有权和使用权归各镇所有,县财政不集中、不平调。三是财务审批权不变原则。乡镇的财务审批程序按各乡镇目前实行的审批制度执行。四是独立核算主体不变原则。以乡镇为单位进行财务核算,结余归各乡镇所有。五是债权债务关系不变原则。乡镇的债权、债务仍由乡镇享有和承担。

乡镇财务管理范文第2篇

在改革开发放过程中,由于各地实际情况的差异性,导致各级政府机关对国家体制、机制的贯彻和对政策的执行存在一定偏差,特别是一些地方领导人为了一己私利,甚至于违规操作,盲目于政绩,忽视了发展的客观规律,造成了欠账。结果是越欠账越贫困,越贫困越欠账,这样的恶性循环使这些地方的经济发展难以自拔,越陷越深。

1、少数党政领导违背客观规律,贪大求多,盲目上马各种政绩工程、面子工程、献礼工程,致使许多华而不实的建设在建后闲置或与当地需求不相适应,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最终造成了大量的欠账。如笔者所在的xx县,一些领导为了炫耀政绩,向上级领导表功,在没有充分考虑县情、没有进行可行性论证的情况下,就在进城环岛处花巨资修建了一座街心喷泉,建成后甚为壮观,可由于耗电、耗水较多,对于一个部级贫困县来说,根本无力负担,整个喷泉自建成后仅使用过几次,不仅没有发挥好的效益,还造成了所属乡镇的大量欠账。

2、少数地方不结合客观实际,热衷于追求潮流,互相攀比,他搞开发区,我就搞工业区等等之类。虽然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但由于违背了市场规律,违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致使投资无法收回,造成了大量的欠账,如一些地方的烂尾楼之类等。笔者曾经到过海南省的银滩,途经那里成片的闲置建筑,遥想当时之奢华,虽未亲历犹历历在目,近观其萧索于繁华都市之中,不胜感伤。当然,本地虽然没有这样大规模的情形,但也或多或少存在一些类似的情况。

3、由于地方经济体制尤其是农村经济体制与国家政策存在一定程度的不相配套的问题,即使政策的出发点是好的,可由于经济体制的差异,也会出现脱离实际的现象,造成当地政府的负担。如中央、省、市、县号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要在一定时限内完成,但由于各地方经济基础不一样,经济发达地区按时、按质完成了。但在贫困地区只能靠大量的贷款,甚至挪用其他专项资金以及工程队垫资等形式完成,最终造成了大量的欠账。

4、一些地方政府和单位,违规操作,不按规定使用各种专项资金,挪作它用,上面检查时,急于应付,“拆东墙补西墙”,造成其他项目工程不能完成,同时为完成任务又大量借款,形成大量的欠账,造成恶性循环。

5、由于政策体制的变化,使原计划的资金不能按时按量到位而造成的欠账。如一些地方几年前靠农民集资办学、捐资办学、贷款建设完工后,税费改革政策来了,规定不得向农民收费、集资,资金来源断了,可教育不能断,致使当地政府另觅他途以筹资金,再次形成了欠账。

6、由于行政区划调整造成的欠账。如笔者所在的xx县xx乡xx水库建设原项目文件由xx市人民政府下达,明文规定由市、县、乡三级配资新建,建设过程中,xx转xx,xx市人民政府规定的配套资金没有落实,造成工程建设欠账达xx万元。

7、由于人事变动造成的欠账。人事变动是一种政府行为,是为了更好地促进人才资源的整合,做到人尽其才,更大限度地提高工作效率。但是,如果因人事变动就“规随官迁”,这种“朝令夕改”的做法,必将使发展思路不连贯,人事变动也就失去其应有的意义,出现消极因

素便不可避免。如在一些单位和部门,工作没有连续性,前任领导或政府既定的方案,投入之后还未见效益,后来者新官不理旧事,另辟他途造成欠账。

除以上各种主观客观欠账的类型外,在现实生活中还有各种形形色色的欠账,如一些地方只看到眼前问题,对局部进行规划,而没有科学、全面地规划整个地方的建设,随着社会的发展,时间推移,问题出来了,又再重新规划建设,这样的重复建设,既劳民伤财,又造成大量欠账。面对这些现实,特别是乡镇一级政府工作压力大,干部情绪大,工作难以开展。政府既要维持正常运转,又要还账,还要发展,处境确实不易。但是我认为只要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尊重历史,立足现实,进一步完善决策机制,困难局面会得到逐步改善。

二、解决乡镇欠账的对策和办法

乡镇欠账的形成有很多主、客观因素,更多是在改革、发展过程中政策、体制转轨而形成的。这也就是小平同志说的:在发展过程中,难免会碰到这样、那样的问题,不解决这些问题,势必影响发展、改革、社会稳定的大局。上级党委、政府除了应从财力、物力上给基层更大的关心、支持,尽量减轻基层政府的负担外,还应在平等条件、合乎政策规定时给予基层政府优先考虑,适当政策倾斜,基层政府也应不等不靠,在上级政府输血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其造血功能,自力更生,勤俭节约,逐步解决这些问题。同时,各级党委、政府要进一步提高对清欠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切实加强领导,主要领导负总责、亲自抓,把此项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作为一项重点工作和一件紧迫政治任务抓紧抓好,进一步加大清欠工作力度,加快工作进度。

1、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统筹,全面发展,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首先各部门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协调,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各负其责,各理其事,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同时,注意协调配合,不要盲目投资、重复建设,更不要人为造成新的欠账。其次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按照节约优先、开发节约并重的要求,坚持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大力推进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完善可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节约型增长方式。积极开发和推广资源节约、替代和循环使用技术,加快企业节能降耗的技术改造,对消耗高、污染重、技术落后的工艺和产品实施强制性淘汰制度,实行有利于资源节约的价格和财税政策。在冶金、建材、化工、电力等重点行业以及先锋工业片区,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健全法律法规,探索发展循环经济的有效模式,形成健康文明、节约资源的消费模式。

2、要加强对各级政府预算内外资金的管理,避免债未清偿,消费依旧的现象。一是由办公室统筹安排,做到少开会、开短会,尽量控制会议规模,倡导电子政务,压缩会议时间,减少会议文件。按照务实高效的原则,对人代会、常委会、工作会议等会务工作进行改革,在保证会议质量的前提下,注重提高会议效益,以最大限度减少会议开支。二是本着热情、周到、勤俭、节约的原则,大力推行人性化、人情化、人文化接待,严格执行接待制度,严格控制陪餐人员,做到合理安排,精打细算,既让宾客满意,又不铺张浪费。三是以构建节约社会为目标,加强内部管理,节约各项开支。要严格车辆管理,按规定标准和审批程序购置、更新、报废公务用车,严格执行车辆使用审批手续,到县区办事提倡合并用车,注意节约油料和材料,减少车辆损耗。要严格办公用品管理,实行定点招标采购,货比三家,能省则省。要充分利用网络办公办文,大力推行电子政务,提倡在电子媒介上修改文稿,尽量减少清印次数。要加强机关日常用电、用水管理,尽可能使用节电、节水设施,严禁“长明灯”、“长流水”现象的发生。

3、探索信用、财政体制改革新路子,严把收支两条线,不断增强对农村账务管理工作的透明度,把清欠工作落到实处。笔者所在的xx县,下属的xx镇采取了这样的一种做法:首先是由镇成立财务管理中心,在不改变各单位集体资产的所有权、使用权的前提下,取消村组会计、出纳,村组只设一名报账员。其次是取消各社区、村委会、村民小组在金融机构的所有银行账户,由镇财务管理中心开设管理专户,按照“理财民主化、管理电算化、监督制度化”的要求,把所有收入和支出全部纳入专户进行管理核算。在收入方面,严格执行“零户统管、收支两条线”管理,各村组取得收入时开具财务管理中心统一制作的专用收款收据,并且所收款项必须在次日内缴存专户,不允许坐支收入。在支出方面,各村组规定了严格的审批权限,经审批后才能使用。并实行分类管理,对村组日常零星开支,每个村组留有一定数量的备用金,采取先支出,支出后按权限审批后到财务管理中心进行报账;对村组大额支出采取先由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然后在村组公示,公示期满后按相关程序审批后才能办理使用。在民主监督方面,村组成立理财小组,对村组所有开支特别是大额资金的使用进行全程监督,如果村民对账务有疑虑,村组理财小组可以随时到镇财务管理中心查阅。各村组定期向群众公开财务情况,并实行财务公开举报有奖制度,动员群众积极参与监督,使民主监督贯穿于整个财务管理的始终。

通过“村帐镇管”的财政体制改革,严把收支两条线,达到村务公开、账务公开,增强农村账务管理的透明度,大大减少了因不必要、不合理支出而引发的欠账。据统计,xx镇自xx年底实施“村帐镇管”至今,全镇减少专职村组财务管理人员122名,仅此一项,每年就可以节约人头经费70多万元。办理报账12笔,报销资金385.7万元,拒报违规支出4笔,涉及金额30多万元,纳入财务管理中心管理的集体资金已达1260多万元。通过“村账镇管”,既把住了收支关,又加大了监督力度,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有效地强化了农村基层组织政权建设。xx镇“村账镇管”,科学理财,规范管理,民主监督,改进了财务公开方式,提高了账务管理透明度,做到了对农村财务全方位、全过程的动态管理和立体监督,对一些别有用心的村组干部实现了“权有所限,钱有人管,事有人监”,失去了捞取“好处”的机会,相应地避免了一些靠势力、出钱拉选票等不正当的选举现象,从而保证了农村基层组织选举的民主性,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建设和民主政治建设有了质的飞跃;二是提高了村组财务管理水平。由于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约束人,使以往记账不规范、手续不齐全、坐收坐支、白条抵据等问题得到彻底根治。取消了村组会计、出纳,减少了人员编制和工资支出,有效地降低了村组财务管理成本。财务开支事前有审批,事中有监督,事后有规范,约束了村组干部行为,避免了不合理开支;三是维护了社会稳定,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实行“村账镇管”,建立严格的财务收支审批制度,强化村级财务监督,增强了村级财务透明度,维护了村组集体和农民群众的利益,改善了党群干群关系,使农村有限的资金真正地用在了刀刃上,激发了广大农村干部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热情,农村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经济发展。

4、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强化民主监督,增强干部的责任意识,从制度上转变“新官不理旧事”的观念。首先,“新官”上任不理“旧事”,换一届领导换一种思路。此类情况在基层并不少见。现在一些“新官”之所以不理“旧事”,不惜血本要搞自己的“大手笔”,说到底还是责任的落实机制不健全,还是缺乏正确的政绩观。在他们看来,顺着前任的思路做下去,“成绩斐然”后,功劳往往算到前任头上,忙到别人头上去了,自己无名利可图。只有拿出自己的一套,才能显示自己比前任更高明,显示自己的魄力和能力。

其次,一些“新官”之所以不理“旧事”,往往还与一些上级机关和领导同志指导工作缺乏科学态度、看人片面有关。比如,有的过分强调下级要有“新思路”,否则就是因循守旧,思想不解放;有的则以偏概全,仅仅把有没有“新思路”作为衡量一个地区、一个部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是否有水平、有能力的主要标志,甚至提拔重用了个别作风不实,热衷于标新立异、哗众取宠的人,从而诱发和助长了干部中的不求真务实作风。

再次,这种“规随官迁”的现象,事实上是“朝令夕改”,使发展思路不能连贯,短期行为频发,严重阻碍地方发展,其恶果是导致不少乡镇几年后仍山河依旧,经济社会发展“原地踏步”。今天是昨天的继续。领导干部出思路作决策,应注意保持本地区、本部门工作的连续性。特别是新上任的领导同志,对前任领导班子所确定的工作思路和作出的决策,凡实践证明是切实可行的,都应当继续抓好贯彻落实。在此基础上,再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和实践中不断出现的新情况,适时提出新的对策,决不能割断联系,全盘否定,凡事另起炉灶,从头开始。

最后,要加强民主监督建立科学合理考核和评价干部的政绩的制度。要杜绝一些领导自以为是、轻易否决前任的思路,让前任的心血“打水漂”之类的情况在基层发生。只有建立和完善干部政绩考核标准和奖惩制度,把欠款纳入各级政府乃至官员的责任制考核,纳入选拔任用干部考核的基本要件之一,真正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使勤政为民、求真务实、踏实肯干的干部得到褒奖,使追名逐利、好大喜功的干部受到惩戒,才能促使干部规规矩矩施政,才能消除“不理旧事,只图政绩”的观点,从而使地方发展在长期稳定局面下获得长足的动力。

5、坚持分类指导,拓宽监督途径,引入多重监督。对多年未能解决的欠账用法律的手段进行处理,采取法律、行政的强制手段监督当事人进行偿还;因管理不善造成欠账的,要追究当事人的责任;因体制、机制造成欠账的要给予适当补偿。首先要充分发挥好人大的监督作用,各级党委、政府要把接受人大监督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积极听取人大代表意见,加强同各级人大代表的联络,拓宽多种渠道与人大代表联系、沟通,使人大监督与党委、政府工作实现良性互动。一是要从体制上理顺党委、人大、政府的关系,从制度上为人大充分行使权力提供保证。根据宪法及党章的有关规定,党对人大和政府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的领导,必须保证他们积极主动地、独立负责地、协调一致地工作。政府作为人大的执行机关,必须自觉接受人大的领导,对它负责、受它监督。从当前人大工作的现状看,党委应多从支持与理解的角度加强对人大工作的领导,坚决地支持人大依法行使宪法赋予的立法权、人事任免权和监督权。二是要积极探索人大行使监督权的有效保障机制。笔者设想,能否将监察和审计部门从政府系统脱离出来,直接接受人大的领导,这样既解决了“同体监督”的问题,又解决了人大缺乏有效监督手段问题,使审计和监察充当人大对“一府两院”监督的“侦察兵”和“突击队”。三是要增强人大机关的人员素质,建立工作量化考评和激励机制,提高监督效益。要改变以前党委政府及所属各部门领导退下来后到人大任职的惯例,调整人才机构,配齐配强人大领导和工作人员。在这方面,中央已带了一个好头,上一届中央五套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没有一人到新一届人大、政协任职。

其次,要在党内进一步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从现行体制来看,纪检监察机关缺乏相对的独立性和权威性,职责和权力不相统一,监督作用难以发挥。要使纪检监察机关的监督职能真正落到实处,须进一步改革现行体制。一是要加强上级纪检监察机关对下级纪检监察机关的垂直领导。逐步将下级纪检监察机关的干部任免、经费拨付和人员的工资福利、考核评定交由上级纪检监察机关负责;下级纪检监察机关可以直接向上级纪检检察机关报告本地区、本系统、本单位发生的重大问题;对横向“条条”方面实行派驻纪委(纪检组),统一管理,直接领导。二是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应有相对独立的案件调查审批权。对纪检监察对象的违纪问题,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按干部管理权限,独立行使初查权、立案调查权以及提出处理意见。

最后,还要坚持政务公开,加强审计力度,用制度保障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在增强工作透明度的同时,定期向百姓公开审计结果,将政府的决策与行为置于公众舆论监督之下,成为阳光下的工程。正如国家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所说:“我不希望老刮审计风暴,我希望它形成一种自然性的制度,大家慢慢去习惯,习以为常,风调雨顺,不一定要刮审计风暴。”

乡镇欠账是一个影响全方位的怪圈,处理不好很容易造成恶性循环,还将影响整个地方的团结与稳定,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加强对欠账清偿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把清欠工作列为重要议事日程,同时加强对预算内外资金的管理,大胆探索财政体制改革的新模式,积极探索监督新途径、新模式。各职能部门也应切实履起职来,敢管并管好自己该管之事。欠账单位也应不等不靠,充分发挥造血功能,自力更生,探索发展新途径。总之,通过各级部门的共同努力,欠账必将在一定程度上,一定区域内逐渐减少或消失。

参考文献:

1、《中国人大》2005年半月刊第20(总第152期)、21期(总第153期);

2、xx县人民政府文件(xx政发【xx】xx号《xx县人民政府关于切实做好清欠工作的通知》);

乡镇财务管理范文第3篇

一.财政、财务管理制度建立的目的

为加强镇政府财政建设,强化财政职能,完善各项财务管理制度,全面提高镇政府财政管理水平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镇政府财政统计办人员管理、财政预算、财务结算等管理活动。

三.工作职责

财政统计办(财政所):

负责抓好财源建设,编制和执行本镇政府预决算计划,管理预算外资金;负责管理和监督镇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的财务活动以及社区财务制度规范和业务培训;负责本级财政支出的监督管理;负责镇政府管理干部的离任审计工作;协助做好机关财产管理工作。

各办公室:

按本制度规定的办法,做好配合工作并及时上报年度资金支出计划;

镇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镇人民代表大会负责财政预决算的审议、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负责财政预算调整方案的审议、通过;负责组织监督检查财政、财务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

镇政府书记、镇长:

负责管辖权限内的日常财务支出的审批。

四.管理程序

(一)财政所人员管理

1.财政所工作人员必须由具备相应工作能力的人员担任,并具备相关工作的资格,持证上岗。

2.财政所长不得兼任财政总会计,财政总会计不得兼任会计;财政所长或财务总会计的人员调整必须报慈溪市财政局同意。

(二)财政预算

1.预算范围

本镇政府范围内的一般预算收支、基金预算收支和预算外资金收支等三部分财政性资金。

2.办公室及下属村财政预算的申报

每年年初,各办公室根据实际情况上报年度的资金使用计划(预算)。资金使用计划(预算)会同分管领导讨论同意后送财政统计办,财政统计办根据计划意见,进一步调查核实,了解收支情况,并结合收入预算计划,拟订和建议预算指标,报政府会议、党群扩大会议讨论同意批准。列入镇政府年度财政支出预算草案。

3.镇政府财政收入、镇政府财政可用资金预测。

财政所在每年的11月底前根据镇政府往年的情况和市财政局《关于镇政府财政管理体制的规定》,作出下一年度财政收入、可用资金的预测工作,各级预算收入的编制,应当与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率相适应,按照规定必须列入预算的收入,不得隐瞒、少列,也不得将上年的非正常收入作为编制预算收入的依据;形成“年度财政收入、可用资金预测说明”,报镇政府镇长和书记。

4.财政支出预算方案的形成

1)预算编制的时间。

财政统计办按市财政局规定的时间编制预算草案。

2)预算编制的原则。

(1)编制预算应当参考上一年预算执行情况和本年度收支预测进行编制,预算按照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编制,不列赤字;

(2)预算支出的编制,应当贯彻执行节约,勤俭建国的方针;

(3)预算支出的编制,应当统筹兼顾,确保重点,在保证镇政府公共支出合理需要的前提下,妥善安排其他各类预算支出。

(4)预算应当按预算支出额的1―3%设置预备费,用于当年预算执行中的自然灾害救灾开支及其他难以预见的特殊开支。

3)预算草案的形成

根据各办公室、村的财政指出预算方案,结合镇政府实际情况,并形成下一年度的“财政支出预算草案”,预算编制的内容:

(1)预算收入和支出;

(2)上一年度结余用于本年度安排的支出;

(3)上级返还或者补助的收入;

(4)返还或者补助下级的支出;

(5)上解上级的支出;

(6)下级上解的收入。

5.财政支出预算草案的审核、批准。

财政支出预算草案先经镇政府会议、党群扩大会议讨论审核通过后,交人民代表大会审议并通过,对需要调整的,调整后的预算方案须经政府会议讨论审议通过,再交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并通过,通过的预算必须在10日内,报市财政局备案。

6.财政预算的执行

财政统计办(财政所)是预算执行的职能部门,应积极组织预算收入,协调、监督征管收入的职能单位及时足额地把预算资金收缴入库,有预算收入上缴任务的部门和单位,必须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财政部门的规定,将应当上缴的预算资金及时、足额地上缴国家金库(以下简称国库),不得截留、占用、挪用或者拖欠。

各用款单位要严格按预算合理安排各项支出,充分发挥预算资金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各部门、各单位的预算支出应当按照预算科目执行;不同预算科目间的预算资金需要调剂使用的,必须按照国务院财政部门的规定报经批准。

7.预算调整

预算执行过程中,由于某种特殊原因造成收入、支出增减时,必须进行预算调整,财政统计办根据当年预算执行情况,提出预算增减原因说明,并分析预算执行结果,报政府会议、党群扩大会议讨论同意,财政统计办根据批准文件进行预算调整。

8.预算追加程序

个别项目超过预算计划,但又确需支付的款项,有关用款单位应事先有书面报告。生产性支出超×万元内的,由镇长审批,×万元的由镇长办公会议审批,×万元以上的由党群扩大会议审批。非生产性支出在超×万元内的,由镇长审批,×万元的由镇长办公会议审批,×万元以上的由党群扩大会议审批。经批准后,财政统计办按批准文件追加经费,否则不预支付。

9.预备费用管理和使用

1)预备费设置

根据国家预算法的有关规定,按照镇政府预算支出额的百分之一至百分之三设置预算费用,用于当年预算执行中的自然灾害开支以及其他难以预见的特殊开支。

2)预备费的开支

在预算执行中,如果发生较大的自然灾害和经济上的重大调整,发生预算没有列入而又必须解决的临时性开支时,可以动用预备费。

3)预备费审批程序

预备费一般应当控制在下半年使用,并要经过一定的程序审批。×万元以内由镇长审批,×万元以内由镇长办公会议审批,×万元以上由党群扩大会议审批。

4)预备费的财务处理

经批准动用预备费,应有抄告单或会议纪要通知则政统计办,财政统计办按批准内容拨付,并列入相应的预算科目。

10.预算外资金管理

预算外资金管理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具体按《关于加强预算外资金帐户管理的规定》和《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监察部审计署关于加强中央部门和单位行政事业性收费等收入“收支两条线”管理的通知》执行。

11.报表的编制

财政统计办按月编制预算执行情况报表,填写《报表》并上报市财政局。

(三)财政决算

财政统计办按市财政局规定的时间编制决算,决算编制后经镇政府镇长、书记审核后,必须经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通过。

(四)收入管理

1.管理范围

根据有关规定,属于本镇政府财政收入的有工商税收、农业发展资金以及预算外资金等财政性资金收入。

2.征收职责

除税务机关征收的收入外,按规定的各费由有关职能部门办公室负责征收,各分管领导及财政统计办负责协调、检查、督促征收工作。

3.征收资金的管理

各征收单位要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项目、范围、标准和程序收取各项预算外资金。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违反国家有关规定,擅自设立收费、基金项目,随意扩大范围和标准,不得随意缓收、减收、免收应收的预算外资金。

各征收单位在征收预算外资金时,必须统一使用财政部门印制的统一票据,对各项收入均要及时解入本镇政府在银行开设的有关帐户,现金收入视款额大小必须在3天内解入,凭支票或现金缴款单和收款票据向财政统计办

结报。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挪用、拖欠应上交资金,不得以收抵支和私设小金库,严禁将资金转入其他帐户和公款私存,发现问题将严肃处理。

(五)财政拨款

财政统计办根据预算计划按时拨给一级预算单位。预算计划内过拨,财政统计办根据用款单位填写的《预算经费请拨单》签发。上级拨入专项资金已明确用款单位的,由财政统计办长签字,镇长签发。在财政直接列支的一次性补助款由分管领导和财政统计办长按预算内容签字报镇长签发。

预算资金原则上不予调剂,特殊情况确需临时调剂或提前拨款的,由财政统计办长根据资金情况签字报镇长签发。

(六)支出管理

1.支出管理总则

严格按镇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的年度预算执行,各项支出坚持统一领导、分块管理的原则,由各分管领导负责实施。坚持镇长“一支笔”审批,财政统计办长、会计、出纳共同把关,×万元以内由镇长签发,×万元以内由镇长办公会议批准,镇长签发,×万元以上由党群扩大会议批准,镇长签发。

各项支出未明确签发人的,均由镇长签发。

各项支出必须符合有关规定,不得擅自扩大开支范围,提高开支标准,每张票据均要按规定签字,其中经手人要写出开支用途。同时一次性开支不得分开多张发票,搞多次报销,不得用白条抵顶发票报销。

每月编制《报表》报镇长、书记。

2.机关工作人员参加成人教育、职称考试支出

1)经批准的机关工作人员参加各类成人教育,待毕业后,凭毕业证书和学校开具的学杂费、报名费、考务费正式收据按实一次性在报销标准额度内报销,报销限额标准为中专3000元,大专4000元,本科及以上的5000元,其余费用一律个人自理。

2)领导同意并经市委组织部批准,参加研究生进修的市管干部,凭学杂费、报名费、考务费正式收据按实在标准额度内先预报销50%,结业后,凭结业证书再向所在单位报销其余的50%。未结业的,不予报销其余的50%,就读期间其他费用一律由个人自理。

3)企事业干部要求参加各类职称评审或继续教育的,由本人提出申请,组织委员批准,待合格后,凭职称证书和学校开具的报名费、考务费正式收据按实报销,其他费用一律自理。

3.机关内部管理支出

1)各办公室的报刊、书刊由宣传委员统一安排订购,镇长签发。

2)有关收费奖励(包括罚没奖励)和差旅费等由分管领导签署意见,财政统计办长按规定标准审核,镇长签发。

3)机关干部子女保育费由财政统计办长按有关规定签发。

4)各种会议和有关节日活动需资金支出,预算未安排的应先填《资金使用审批表》报镇长审批,按批准金额使用。上级或外单位来客确需用烟的到党群办按规定领取(无上级或外单位来客一般不考虑烟、糖、果招待)。

5)在预算计划内的社会救济费200以内的由分管领导签发,200元以上的由分管领导签字,报镇长签发。

6)凡新进人员第一个月的工资由镇长签发。

4.关于机关干部及其直系亲属(包括村干部)病故或困难补助标准

1)在职行政干部、企事业干部、职工以及离退休干部的配偶及父母因病(故)去世,根据家庭经济情况,给予补助500—700元(特殊情况另行考虑)。

2)获得市级以上荣誉称号或特殊情况的农村党员因病(故)去世,根据家庭经济情况,给予补助300-500元。机关临时聘用人员病故可酌情给予补助。

3)农村在职的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包括曾任过上述职务的)因病(故)去世,根据家庭经济情况和任期年限,给予补助300—500元。

4)在职行政干部、企事业干部、职工因家庭经济困难,一般在年终根据本人申请可补助300—500元,特殊情况另行考虑。

5)上述开支需报组织委员和党群副书记同意后,由镇长签发。

5.差旅费支出

1)出差人员的住宿费实行限额凭据报销的办法,按出差的实际住宿天数报销,一般地区100元/天。特殊地区150元/天。特殊情况经镇长批准,可酌情处理。

2)会议、学习、参观、疗养、联系工作等出差,路途较远,或任务紧急,需要乘坐飞机的,非特殊情况要先经批准后方可乘坐(一般来回只许乘坐一趟)。如因工作需要来回乘坐飞机的,经批准后,方可报销。

3)乘坐火车,从晚8时至次日晨7时之间,在车上过夜6小时以上,或连续乘车时间超过12小时,可购硬席卧铺票。

4)乘坐火车慢车和直快列车的(不购卧铺票的)分别按慢车和直快列车硬席座位票价的60%计发;乘坐特快列车的,按特快列车硬席座位票价的50%计发;乘坐新型空调特快列车的和新型空调直达特快列车的,分别按新型空调特快列车和新型空调直达特快列车硬席座位票价的30%计发。

5)夜间乘坐长途汽车、轮船最低一般舱位(统舱)超过6小时的,每人每天按6)(1)规定的标准,加发一天伙食补助费。

6)出差人员的伙食费补助

(1)工作人员大市外的出差伙食补助费,不分途中和住勤,每人每天补助标准为:一般地区15元,特殊地区20元。

(2)大市范围内出差不分途中与住勤,每人每天补助10元。

(3)市境内出差伙食补助标准为每人每月30元(工作人员病假、事假、旷工等未出勤时间,补贴作相应扣除)。驾驶员出差伙食补贴按每人每天5元标准报销。

7)工作人员参加部门、系统举办的短期(三个月以内)培训班(包括进修班、训练班),培训期间食宿在培训单位或招待所的,伙食补助、差旅费补助标准减半发给。参加大中专、研究生班学习的学员,伙食费一律自理。

8)招商引资等其他差旅费开支按上级有关规定办理。

6.公务接待费支出管理

1)公务接待统一由党群办负责安排;

2)各办公室遇有接待事务,事前应填写《会议和来客接待就餐审批单》,报镇长签署同意后,由党群办统一安排。离开本镇政府的接待事务事后必须补办相关手续。

3)公务接待一般安排在食堂就餐,陪客人数不得超过2人,视人数多少,每人每次可开支20—40元。

4)由于工作需要,经批准确实需在营业性餐厅安排就餐的,严格按批准标准接待,接待费开支必须及时结清,财务结报不得超过一个月,逾期不得列支。结报时,支付凭证必须附详细菜单和审批单报销。

5)各办公室的接待费不准多头列支,不得跨财务年度列支,不准转嫁到下属和其他企业事业单位。

6)凡属接待费开支报销,除按规定履行有关手续外,财务审批小组定期对财务报销进行讨论同意并签字。

7)将接待支出情况在机关内部进行不同形式的公布,以接受监督,

7.工程建设支出管理

财政建设资金的拨付:工程建设严格按照上级有关规定程序操作办理,建设资金的拨付遵照“按计划、按程序、按进度、按预算”的原则办理。

1)实行工程预付款的项目,严格按招标文件和合同规定以及工程进度等拨款。

2)财政统计办发现建设单位有违规建设,如擅自改变项目建设内容、提高建设标准、超概算建设,未按规定办理概算调整的,可以暂缓或停止拨付资金。

3)工程竣工结算:建设项目竣工初验后,施工企业应及时向建设单位提供完整的竣工结算书以及其他资料。主管单位收到施工企业编制的竣工结算书后,应及时整理工程结算资料,并在7日内将施工企业编制的竣工结算书,造价10万元以上的工程,报市级财政部门审查;10万元以内的工程,由管理小组审查或委托有资质的社会中介机构进行审查确认,并将审查结果报市级财政部门备案。

4)工程竣工验收超预算结算:因由不可预见等原因,已经按规定办理工程增加或变动手续的,工程总额超出15%的由管理小组讨论,报镇长办公会议讨论批准,其中超过×万元由管理小组提交镇长办公会议讨论,然后报党群扩大会议讨论批准。

5)凡工程支出的票据,须由经办人、主管领导签署意见,财政统计办根据

合同和增减文书进行审核,然后由管理小组牵头人签字,报镇长签发。

8.工资、福利、奖金及社保资金的提取

应及时准确发放工资,按规定发放奖金、提取、交纳住房公积金等社保费。

(七)财产管理

财产管理必须按照“保证需要、节约使用,严格管理”的原则进行管理,所有财产由综合办、财政统计办统一管理,一般情况综合办管物,财政统计办管帐;为了切实保护镇政府财产的完整,对各类固定资产,每年必须全面清理一次,做到帐物相符,发现问题及时提出处理意见,并填写《年度固定资产核对表》。

1.固定资产添置和保管

1)固定资产添置:必须严格按年初预算资金额度内执行。需要添置财产由所需单位列出清单,送综合办、财政统计办审核,然后按级申报审批,×万元以内由镇长审批,×万元以内由镇长办公会议审批,×万元以上由党群扩大会议审批。

2)固定资产购置须按《政府采购制度》和镇政府《采购管理制度》的规定办理。属政府采购的资产,按采购程序,报市采购办统一采购。不属政府采购的商品,由综合办会同财政统计办询价采购。

3)公有财产只能在办公室和公务活动中使用。领用时,领用单位负责人和领用人均需填写财产使用卡,分别送党政办和财政统计办备案。工作调动或工作岗位调整时须办理移交手续。使用保管不当造成损坏或损失,要酌情赔偿损失。

4)车辆的使用与保管按《车辆使用管理制度》执行。

2.固定资产报废、报损、房屋出售处理

固定资产报废、报损、房屋出售处理固定资产报废、报损或房屋出售处理时由综合办牵头,会同纪工委、财政统计办以及使用单位等人员(包括邀请有资质的社会中介机构)核价,然后按级申报审批。×元以内由镇长审批,×万元以内由镇长办公会议审批,×万元以上由党群扩大会议审批。经批准后,填制《固定资产报废、报损单》,财政统计办凭报废、报损单办理财务核销。

3.材料和低值易耗品的管理

1)数量比较大的材料采购采用招标办法购买,招标时,主管单位须会同纪工委、综合办、财政统计办参加。投标企业须有2家以上。

2)低值易耗品由党政办和财政统计办共同采购,一般日常办公用品由党政办保管发放,特殊的配件随买随用低值易耗品必须办理登记领用手续。

3)具体按《采购管理制度》执行。

(八)票证管理

1.各种票据由各办公室向财政统计办领用。

2.各种票据均应按规定的使用范围使用,一票—户,一次一票。对缴款人每次缴款都必须开票,不得将几个人的缴款额开在一起。

3.不准收款不开票,不准开票不收款,不准用“白条”或其他收据(非市级以上财政部门鉴制的收据)收款。

4.票据各种章戳要加盖齐全,票据不准相互借用,票据管理人员要定期检查票证安全情况,做到防止丢失和损坏。

(九)镇政府管理干部的离任审计

按《市级以下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浙江省单位内部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操作办法》执行。

(十)对下属机关、事业单位、管辖村、投资项目的审计

1.建立由纪工委副书记为组长,财政统计办主任为副组长的审计小组,对单独建帐单位和直属单位进行年度审计。

2.财政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按制度执行,违反规定要追究责任。任何个人和单位不准刁难财政工作人员。

3.具体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浙江省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办法》、《浙江省国家建设项目审计办法》执行。

(十一)其他

1.各村的工程建设资金补助根据各村的经济状况和工程大小给予适当补助,没有预算的不予补助。

2.被征用村的土地征用费统一划入镇政府财政帐户代管,退回代管资金时,由财政统计办长、分管领导签字、镇长签发。

3.机关干部因病或特殊情况需要暂时借款的,应先向财政统计办领取统一借据,经同意后方可办理。借款额度在本人月工资额度内的,由财政统计办长签发,超过本人月工资的由镇长签发。因公临时借款或重病住院的由财政统计办长审核,镇长签发,公差结束或出院后,必须在一个星期内结清。

4.镇政府财政一律不准对企业、单位、个人借款作担保。

5.镇政府所属各单位(包括各公司)独立核算的,都必须按月向财政统计办报送会计报表,及时反映资金收支情况。

(十二)监督检查

1.财政统计办每半年向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汇报财政收支执行情况,并根据日常工作情况结合上级和镇政府对财政统计办的工作要求进行一次自查,填写《财政、财务管理制度执行自查表》

2.为了加强对镇政府财政收支的管理,党群办纪检负责组织成立由党群办书记、人大代表常务委员会、纪工委书记、政协领导等组成的财政监督领导小组,每半年或一年对镇政府财政收支情况、财政、财务管理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增强镇政府财政收支透明度,实行财政财务公开,并随时接受监督。填写《财政、财务管理制度执行监督检查表》

五.附录及相关政策依据和文件

(一)附录

附录1《有关补贴、非医保工作人员的医药费报销规定》

附录2《关于临时工工资补贴等有关规定》

附录3《关于通讯费报销和职务补贴的有关规定》

(二)相关制度

1.《采购管理制度》

2.《车辆使用管理制度》

(三)有关政策、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实施条例》

3.《市级以下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

4.《浙江省单位内部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操作办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

6.《浙江省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办法》

7.《浙江省国家建设项目审计办法》

8.《关于明确2004年镇政府财政管理体制的通知》

六.标单、记录

1.《年度财政收入、可用资金预测说明》

2.《预算草案》

3.《抄告单》

4.《报表》

5.《报表》

6.《资金使用审批表》

7.《会议和来客接待就餐审批单》

8.《年度固定资产核对表》

9.《固定资产报废、报损单》

乡镇财务管理范文第4篇

(一)财务制度不健全

国家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财务管理制度,在宏观的层面上对乡镇财务管理工作做出了相应的规定,但是仍然有大多数乡镇并没有切实履行相应的财务管理制度,主要表现在:1.规章制度很容易流于形式化发展,仍然有很多乡镇中在对其财务管理方面缺乏相应的制度,因此就促使财务管理的工作无章可循,有一些乡镇虽然本身制定了相关的制度,但是有很多财务人员视而不见,出现有章不循的情况。甚至有的随意开支,以白条入账,出现财务支出数额不实的情况,其开支的费用过于庞大。2.制度的执行力不足,这主要是由于财务制度的监管工作不够严格,从而导致核算制度的执行力度严重不足,而且由于财务管理部门当中的管理人员并没有深入的进行调查研究,促使乡镇当中的出纳和会计一身兼并,再加上部分的人手对于业务的不熟悉,造成严重的账务积压。再就是领导本身对于财务法律意识淡薄,从而导致财务管理制度的执行不力,甚至有些领导利用职权套取公款,超额提取现金等恶劣行为。

(二)缺乏专业的会计人才

在乡镇当中的财务管理队伍通常都极不稳定,其中的财务人员所具有的专业素质普遍偏低,而且具有较差的责任心,因此人员短缺的情况非常严重。再加上大多数的会计人员其本身就不愿意留在乡镇基层当中工作,因此就直接造成专业人员稀少的情况,而那些愿意留下来的人员几乎都是没有真正受到会计专业方面专业知识培训的人员,其本身所具有的的素质也存在着参差不齐的情况,多数人对于业务都比较生疏,甚至是无证上岗,因此就很难真正适应新会计的要求。同时也由于基层财政基础设施非常差的缘故,直接导致其待遇和福利开始降低,促使大多数工作人员对自身的前途感到渺茫,从而造成大量的人员流失,因此就只能由那些不懂会计的人员来替代,这样就直接导致问题的出现。最后就是乡镇政府本身用人机制不够健全,从而直接导致财务管理工作出现混乱的情况。

(三)审核力度不足,财务管理混乱

有很多乡镇都能够积极的遵守相关的法律制度,但是这其中依然存在着许多问题:1.审批制度不足,主要是由于大多数的会计人员都无法严格的去执行相关的财经法律制度,在这整个过程当中存在着非常浓厚的人情味,很多工作人员碍于面子,没有积极的按照制度来进行工作,同时也不按照相应的程序来进行操作,存在着多数白条入账的情况。甚至这其中的手续也不够合法。2.报账混乱,其中存在着跨年度的报账情况,多数开支并没有经过集体的研究,直接造成大多数的开支费用都不切合实际,一些干部滥发奖金和补贴的情况经常发生。3.存在着许多大额度的开支审批独断专行的情况,有些乡镇当中尽管已经真正实行了一支笔审批开支的情况,但是其本身所具有的的审批权限并没有做出具体和明确的规定,甚至数额达到几千上万元的单项支出也没有经过集体性的研究,从而直接导致“一支笔”签字入账的情况。再就是科目设置和账目管理工作不够规范,经过多年的修改,仍然有大多数的财政所当中都能够严格的按照上级的部门要求来设置相应的总账和明细账,但是有少数的乡镇设置科目比较乱,单纯的凭借其自身的想象来编辑科目的情况非常普遍,这就直接造成一些会计项目的核算不够清晰,账目方面变得混乱不堪。

二、解决乡镇财务管理问题的对策

(一)构建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

首先就需要健全乡镇财务内控制度,以此来建立起相应的机关财务、现金管理以及票据管理等多个方面的制度,同时对其中的管理内容进行细化,并以此来强化相应的管理手段,从而完善其管理机制,提升其制度的操作性。其次需要切实落实政府方面的采购制度,加强支出的透明度。必须要严格的落实财务公开披露制度,以此来实施民主理财制度,通常大额度的资金支出必须要经由党工委会议方面的集体审核才可通过,而且相应的财务支出情况也必须要在会议上进行公布,以此来接受其他干部的监督工作。最后必须要加大会计制度的执行力度,要求其严格的执行乡镇当中各项规章制度,组织并领导相应的财会管理人员来加强风险防范制度的学习,并以此来对学习和工作的情况进行定期的检查。另外,还必须要加强对财务管理人员《会计法》的培训学习工作,并以此来促使各个单位的负责人以及财务人员能够充分的认识和贯彻《会计法》本身所具有的重要性,促使管理人员能够认真的履行会计法当中所赋予的职责从而真正提高其财务管理的水平,最终保障单位各项财务收支的科学合理性。

(二)强化会计队伍,完善财务管理体制

首先就需要加强会计队伍方面的建设工作,并以此来提升财会管理人员本身所具有的业务和工作方面的水平,而且在乡镇当中必须要严格的按照政府供给的统一要求来尽快的建立起乡镇财务管理机制,这就要求县财政局方面牵头负责,并以此来协调好组织配合乡政府当中的财政管理筹备工作,同时依照此类的标准来按照每个乡镇财政管理机构的人员标准来配备相应的财务管理人员。其次要加强对财务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和教育工作,同时必须要鼓励相应的会计从业人员考取专门的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以及相应的会计专业技术职称等等,以此来提升其专业的技术水平,而且在县级的财政部门方面也必须要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并以此来建立起完善的分级培训机构,从而保证会计人员能够持证上岗。最后必须要加强基层的基础设施建设工作,要有效的改善财政工作的办公条件,并以此来拿出相应的资金来有效的帮助乡镇进行财政办公设施的完善,从而提升财务信息管理的有效管理水平,这样才能真正提升财务人员的工作效率。

(三)完善监督制度,加强财务管理意识

这就需要进一步的完善乡镇部门当中的监督管理机制,以此来制定健全的乡镇监督管理责任追究制度,并以此来加强对违法乱纪行为方面的责任追究,从而有效的促进乡镇方面的财务管理工作的强化,有效的建立起健全的内控管理制度,要求管理人员必须要严格的实施相关的法律法规,防止那些违法乱纪的情况出现。这就必须要强化其内部控制和监督,并以此来做好权利制约,从而更进一步的建立起完善的内部会计监督制度,从而有效的对各个岗位当中的职责和权限加以明确,并以此来进行相互分离和制约。同时还必须要完善内部审核制度,以此来对内部的审计进行监督,积极的进行财务公开制度,有效的提高财务方面的透明度,促使其形成一种合力的监督机制。最后要强化综合性治理,构建完善的协作机制,并及时的将检查报告向上级的政府报告,这样才能保证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

(四)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后对乡镇财务制度完善

近年来,县以上各级预算单位基本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一些地方还将改革延伸到乡镇,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已成为财政财务管理的核心基础性制度。但也要看到,目前多数乡镇尚未推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仍然沿用传统的财政资金拨付方式,不利于提高财政资金运行效率和透明度,也不利于保证财政资金安全。为贯彻落实新预算法的有关规定,进一步深化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促进现代财政制度建设。

三、结语

乡镇财务管理范文第5篇

1.1会计基础工作薄弱

一是财务人员不具备专业会计和财务知识,文化程度不高、业务素质不够、工作能力弱,责任心不强。二是票据使用不规范,有的乡镇没有明确专门的票据使用和管理人员,存在乱开票的现象。有的票据填写不完整,不规范,甚至存在金额不符的情况,致使部分会计总账与明细账科目余额不一致。三是会计科目设置不规范。四是违反现金结算限额和现金使用范围,逃避银行等有关部门的监督。五是收入票据和支出凭证不合规,凭证把关不严,不合规票据随意入账。

1.2对固定资产不重视,管理混乱、不规范

一是固定资产账户设置不规范,总账以及明细账的设置不够完善,有时购置固定资产不入账,形成账外固定资产。二是随意购置固定资产,不按年初的固定资产购置预算进行购置,有的乡镇甚至根本没有预算。三是固定资产处置环节不严格,有的乡、镇政府在未通过相关部门的批准就擅自处置旧固定资产,造成大量固定资产不知去向。四是固定资产日常管理薄弱,人员职责不明、责任不清,有的乡镇无专人负责固定资产管理,容易造成固定资产损坏、被盗或被他人据为己有等潜在的流失现象。

1.3专项资金管理不严格

对于专项资金,未能发挥专项资金效益。有的乡镇对于专项资金没有严格按照规定管理和使用,在认识上存在误区,存在挤占、挪用、改变资金使用用途、滞留、转移等违规行为,没有完全做到专款专用,从而严重违反了专项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

1.4财务管理机制不健全

一是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未建立会计人员和出纳人员岗位责任制,责任分工不细,岗位职责不明确,经常是审批、开票、记账、出纳全部由一个人执行,未按规定分开,这样监管力度不够,就会出现乱支乱用的情况。由于缺乏必要的内部监督制约机制,致使有的乡镇对现金、银行存款的管理处于失控状态。二是制度执行力度不够。有的乡镇虽然建立了相应的控制制度,但是形同虚设,只是把制度写在纸上、落实在口头上,执行不力,监管不严。虽然建立了正常得现金管理、财产物资管理、招待管理、差旅管理、大笔金额审批等制度,但部分乡镇重视不够,整改措施不得力,致使违纪违规问题时有发生。

1.5债权、债务清理不及时

乡镇债权债务的形成原因比较复杂,包括账面上反映的各项应收应付款和未上账的各种应收应付款项,一般有欠拨欠付的各种专项资金及基建工程款、欠拨及欠付的各种经费。部分款项挂账或抵项现金库存的时间长达几年、十几年,形成资金沉淀和损失。本来就记载不清,日积月累,不少已成为呆账,严重掩盖了乡镇资产、负债的真实情况。

1.6财务预算缺乏严肃性有的乡镇预算编制比较简单、笼统,编制不够细,有的财政预算编制缺乏可操作性,往往存在超预算问题。经常有该编的收入未编、该列的支出不列。乡镇人大对预算的审批和监督流于形式,减弱了预算的法律约束力。预算执行随意性较大,多数乡镇财政财务支出不受预算约束,随意调整、资金用途被随意改变情况,使经批准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财政预算形同虚设。

1.7财务核算不规范

财务核算不规范是目前乡镇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最普遍和最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为:①账实不符,即账面记载与实际发生的业务不符,与相关单位往来账对不上;②一些乡镇存在大量收付原始凭证保管在出纳处未及时结报,长期冲抵库存现金;⑧均不同程度地存在以非正规票据作为入账依据的情况,且有的金额较大;④未按会计制度的规定设置银行存款日记账,银行存款与银行对账单未及时核对,没有按要求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致使出现银行存款账实不符,资金被挪用,长期未被发现。如某乡镇原总会计利用银行账户挪用公款的问题。

2改进措施与建议

2.1加强财会人员队伍建设

应该加强对乡镇负责人和财会人员的财经法纪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强化业务培训,以增强领导干部的财经法纪意识,提高依法办事、廉洁自律和管财理财能力,提升财会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进一步提高乡镇的财务管理水平。

2.2加强预算管理

应该严格按照《预算法》的规定执行,依法进行财政决算工作。乡镇支出因工资的增长及各项事业建设的需要,支出呈刚性增长,特别应加强对财政收支的管理,增强预算的刚性和约束力。为了解决收支矛盾,乡镇应依法做到应收尽收,加强预算支出管理。建立切实可行的招待费、会议费、小车维修费管理制度,实行总额或包干控制。严格按人大通过的预算执行,注意预算调整的合法性。严格防止财政支出的安排超过财政收入,控制乡镇债务水平,确保财政收入和支出平衡。

2.3加强现金管理制度的建设

对于现金的管理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建立现金的专人专管制度,即出纳岗位责任制:②建立健全现金账目,做到逐笔序时登记,保证账款相符,确保钱款的安全;③认真执行现金的使用规定,严禁用“白条”来抵充库存现金;④根据业务需要正确核定库存限额;⑤除规定可用现金支付的项目外,其他的应付款项均应通过银行转账的方式结算;⑥做好银行存款的管理工作;⑦不得将本单位的现金收入直接用于现金支出。

2.4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监督和管理

认真落实《固定资产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做到购置、处置资产程序合规、合法。资产专人管理、建账设卡,防止资产流失,使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2.5加强民主监督,增强透明度

乡镇应该成立民主财务管理监督小组,并赋予监督小组以下各方面的职责:①对本乡镇的财务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监督;(负责参与本乡镇的财务计划的制订;③有权检查、审核财务收支账目;④有权否决不合理开支;⑤有权监督财政收支的执行情况。通过履行以上职责,把那些不符合支出要求的坚决剔除于账外,确保财务资金的合理运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