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乡镇基层机关依法行政情况汇报

乡镇基层机关依法行政情况汇报

乡镇基层机关依法行政情况汇报

夯实基础强化服务全面推进基层政府依法行政进程

*镇地处**县西北部,镇域面积37.85平方公里,辖12个行政村,9个居委会,总人口6.8万,其中常住人口3.3万。全镇以民营经济为主导,以建筑建材、纺织印染、经编家纺、五金机械等产业为依托,拥有工业总资产192.8亿元,固定资产80.7亿元,境内外上市企业7家,规模以上企业45家,个私企业1100多家,是全市唯一的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全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和中国经编名镇。2004年,全镇上下克服宏观调控、要素约束带来的不利影响,致力于促进增长方式的转变,强化基层基础建设,全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共实现生产总值40.41亿元,人均GDP超过1.5万美元,全社会总产值突破两百亿大关,达到205亿元,财政总收入6.6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395元,连续第二年位居“浙江省最发达100名乡镇”首位。目前,我镇是“全国环境优美镇”、“浙江省文明镇”、“浙江省教育强镇”、“浙江省卫生镇”、“浙江省东海明珠”、市首批“教育基本现代化镇”、“基层文化示范镇”,通过复评。镇机关省级“人民满意的公务员(机关工作人员)集体”。

一、当前机构设置及人员编制等情况

2005年,按照统筹的理念,进一步健全镇机关运行机制,实行新“三定”方案(即定岗、定人、定责),组建“四办两中心”:即党政办、经济发展办、村镇建设办、社会事业及保障办、驻村指导中心、调处服务中心。

镇级行政、事业人员状况:行政公务员定编38名,实有32名。事业定编26名,实有17名。人员经费负担情况:目前,国家干部和国聘干部的基本工资由国家财政全额拨款,而办公经费、奖金福利则由镇财政负担一部分。局聘人员中的部分站所的基本工资为主管部门全额拨款,其他一些站所为差额拨款,而办公费、奖金福利则由镇财政负担一部分或大部分,机关自聘人员的工资、奖金福利(含养老保险费)及办公费全部由镇财政自筹解决。

二、我镇推进依法行政的情况

行政机关能否依法行政,将从总体上决定我国能否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最基层的行政机关,***镇人民政府始终把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作为一项根本性任务来抓,通过“三五”、“四五”普法,懂法、用法、守法已经取得初步成效,基本达到了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得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的要求。通过我镇的实际,基层政府加强依法行政的作用可以归结为以下几方面:

1、树立和维护政府的良好形象。有困难,找政府。在广大农民群众眼中,基层镇(街)人民政府(办事处)就是我国行政机关的代表。推进依法行政,从一方面来看是有效地保证了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合理性,从另一方面来看,它使行政机关的管理、服务职能进一步健全,使行政机关对公共事务的管理行为有条可据,有理可循,充分做到公平、公正,取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树立了政府的良好形象。

2、有效保彰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健全科学的决策机制、严格公正的执法行为、灵活的沟通反馈渠道有效地保护了人民群众的正当权益。诸如乱罚款、乱收费、乱摊派等违法行政行为已被彻底杜绝。行政复议、行政讼诉程序的有序运行,更为人民群众提供了与政府对话的有效窗口,保证其充分发挥对政府与行政执法的监督效果,并间接地减少了稳定工作的压力,形成了政府依法行政,群众依法监督的良性循环。

3、执法人员素质大幅提高。行政行为的执行者是人,提高人的素质是推进依法行政的重要环节。广大机关干部不断加强学习、改善自身知识结构,特别是把学法律、学经济、学管理作为重要的学习方向,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信念,法制观念和自律意识都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对依法行政的性质、要示、目的有了充分的认识。素质的提高反映到执法行为上,就表现为依法行政的自觉性越来越强,在执法中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为民解忧,秉公执事,打造出了一支思想优良、作风过硬、业务精通的合格执法队伍。

4、提高机关效能,改善机关作风。基层政府以开放透明的办公形式,快捷、高效的工作节奏,热情周到的服务态度,带动和促进了区域经济建设软环境的改善和优化。同时关心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沟通了民意,凝聚了人心,提升了人气,化解了部分社会矛盾,维护了社会稳定,密切了政府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建立廉洁高效政府奠定了基础。

三、基层机关依法行政存在的困难

1、职权有限。《行政许可法》施行之后,赋予基层政府的职权屈指可数。然而基层工作有繁杂性的特点,工作要求包罗万象,头绪繁多,涉足甚广,但是由于处事职权不配套,缺乏管理指挥、处理具体事务的职权,影响了统筹协调和管理职能的发挥。在诸如农村选举、拆违、计生执法、土地审批等方面,基层政府因职权所困所陷入了“欲为无职,不为失职”的尴尬境地。

2、沟通不畅。基层政府无权处理的一些领域,其行政权都属于上级有关职能部门。当群众有相关要求时,基层政府无法满足,与相关职能部门又缺乏可靠的沟通衍接渠道。在这种情况下,往往对群众的合理要求“爱莫能助”,只能将“皮球”踢给上级职能部门,间接引起了部分超级上访、群访事件的发生。

3、法律体系有欠完善。我们的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已取得了令人瞩目,但是整个法律体系还不能说无懈可击,尚存一些疏漏和盲区。近年来,随着人民群众(特别是发达地区)法律意识明显增强,部分别有用心之人利用法律漏洞谋取私利,甚至利用法律漏洞给违法行为披上合法的外衣,并以此与政府的执法行为抗衡。由于法律本身的缺失,这种情况下,基层政府的各项工作变得很被动,甚至束手无策。

四、对基层政府进一步推进依法行政的意见

1、摒弃人治思想,树立法治观念。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国社会主义初期阶段的政治纲领。但人治思想经受过了几千年的封建专制统治,在人们的思想上打下了深刻的烙印,影响极深。在实践中表现出来的行政命令、长官意识、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干涉司法机关独立办案的现象还很严重。所以人治思想在广大干部思想中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因此,我们各级领导干部,都必须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市场经济要求我们树立法律观、法治观,树立依法治理社会,依法管理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依法行政和依法治国的观念,依法管理好本部门的工作。一要树立法律支配权力的观念,纠正权力支配法律的错误思想;二要革除法律治民不治官的错误思想,树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依法行政重在依法“治官”的观念。三要革除单纯的法律工具主义观念,树立法律工具主义与法律目标主义同时并重的意识。在将法律视作既管老百姓又管政府、管干部的同时,把重心转移到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和实现政府管理目标上来,促进社会文明进步。

2、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强化法律意识,提高行政执法水平。强化法律意识,这是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必备条件之一,只有提高全民的法律意识,才能自觉遵守与执行法律,只有提高全体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法律意识,才能做到依法行政。因此,必须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对公民来说,通过普法宣传教育,使他们知法、懂法、守法、增强法律意识。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违法行政要加以批评、抵制,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纠正违法行政。对各级领导干部来说,知法、懂法、守法就更为重要和紧迫。只有领导干部增强了法律意识,才能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实现依法行政和依法治国的方略。

3、理顺体制,切实规范行政行为。按照条块结合、适当分权、便于执法、讲求实效的思路,理顺行政执法体制。各行政执法主体要以现行的法律法规为依据,明确其在行政执法方面的权力义务;要从领导机关到基层执法部门、从领导者到一般执法人员,逐步建立执法岗位责任制,分解落实行政执法任务,定期、逐级逐人、严肃认真、实事求是地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公务员制度考核挂钩;各行政执法主体要建立健全内部管理的配套制度,严格实行错案追究制度。随着政治体制尤其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完善和规范行政运行机制,建立民主、公正、法治与服务的公共行政,实现行政管理民主、法治、科学、高效的现代化目标。

4、深化改革,不断提高行政执法队伍的整体素质。依法行政,说到底是要靠人“依”,靠人“行”,亦即要靠各级各类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去“依”、去“行”。因此,提高行政机关执法队伍的整体素质,直接关系到依法行政的实现。首先,要按照“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要求,加强对行政执法队伍的思想政治建设,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地贯彻依法治国方略,自觉地推行依法行政;第二,要努力提高行政执法队伍的业务素质。要有针对性、经常性、多渠道地对行政执法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定期、不定期地进行考核,促进行政执法人员必学、爱学、勤学业务,提高业务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第三,要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健全对行政执法人员的录用、考核、晋升、奖惩、辞职、辞退等具体制度,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劣者汰”的良好机制,改善现有行政执法队伍的结构。

5、强化监督,努力形成有效的行政监督机制。一是要确立人大监督的核心地位,制定切实可行的人大监督法规,使监督内容、程度及后果明确清晰,便于操作,有效落实。二是要加大其他外部监督的力度。党的监督、派的监督、司法机关的监督、社会团体的监督、人民群众以及新闻媒体的监督都要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对各级各类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的行政行为依法实施监督,在共同服务于人大监督这个中心的基础上形成监督合力。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