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工商局食品安全监管调研

工商局食品安全监管调研

为了更进一步摸清辖区食品安全现状,提升本所食品监管水平,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上级要求,20*年4月,我所组织专人对辖区食品安全情况进行了10天的全面调查,通过实地走访和调研,经讨论总结,现将我所辖区食品安全监管情况汇报如下。

一、辖区内食品生产(经营)主体分布基本情况

我所目前辖2镇1乡,现有食品经营主体580户,分布情况为:*镇425户,*镇102户*乡53户。其中,食品生产加工经营户36户,证照齐全的33户;食品流通环节经营户276户,证照齐全的266户;餐饮业经营户268户,证照齐全的235户。自20*年3月份按照开展摸底调查之后,经整治,从20*年4月1日起截至20*年4月20日,食品经营主体经查处后规范办理营业执照的有11户,经引导开业前主动申领营业执照的有95户。

二、我所食品安全监管执法机制建设情况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为充分发挥工商所在流通领域食品安全日常监管中的作用,及时有效地预防和处置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切实保障食品消费安全,我所自20*被确定为自治区食品安全监管示范所之后,就严格按照示范所要求,全面推进工商所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规范化建设,通过开展专项检查、实施监管关口前移、建立市场准入长效监管机制等监管手段的运用,食品安全整治取得了一定的实效。

(一)领导重视,组织严密,层层落实责任。

一是成立由所长挂帅的食品安全监管领导小组,对食品安全实行“一把手”负总责,亲自抓;二是由所班子制定切实可行的监管实施方案,纳入年终工作考评,实行“食品安全工作一票否决制”;三是强化监管责任制的落实,层层分解目标责任到个人;四是狠抓食品安全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结合实际,按照《工商行政管理所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规范》要求,制定了食品市场巡查工作制度、食品安全信息公示制度、食品经营户信用分类监管制度等七项制度,通过制度的建立,进一步规范对食品安全工作的监管。目前,这些制度要求已经成为我所工作人员每月工作实绩考评的参照标准,起到了相互监督的作用。

(二)全面实施“2+1机制”逐步实现食品安全监管的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

“2+1机制”是指“两图两档一书一帐监管机制”,是以所为单位将其管辖区域划分为几个监管责任区,落实具体的监管人员、监管任务、监管责任和监管措施,重点监管食品经营主体资格、经营行为和食品质量。“两图”是指工商所食品经营主体分布图、监管责任人员分布图;“一书”是指工商所与食品经营主体签定的《食品安全责任书》;“两档”是指“食品经营主体注册登记静态档案”和“巡查(回访)监管动态档案”;“一帐”是指工商所“食品经营主体信用分类监管台帐”。20*年7月底,我所已完成两图上墙,与辖区内证照齐全的534家食品经营户签定了《食品安全责任书》,完成了“食品经营主体信用分类监管台帐”的建立工作。去年下半年至今,我所利用“2+1机制”,根据食品经营户的不同类别实施有针对性的监管措施,根据守信市场主体、警示市场主体、失信市场主体、严重失信市场主体等不同情况,实行距离监管,大大节约了人力物力。

(三)进一步加大日常监管力度,构筑食品安全消费防火墙。

监管好食品安全流通领域是保障人民群众饮食安全的重要环节,我所在日常监管中尽己所能,构筑起食品安全消费防火墙。

第一,我们严抓节日市场检查,适时开展元旦、春节、“五一”、国庆、中秋等节前后专项检查,据不完全统计,20*年1月至20*年4月,我所共出动检查人员96人次,检查经营单位1540户次,查处违法食品案件22起,罚没款3.205万元;第二,我们抓好重点食品的监管。以粮、肉、蔬菜、水果、奶制品、豆制品、水产品为重点品种,依法开展“六查六看”,突出整治儿童食品。据不完全统计,20*年1月至20*年4月,我所共开展专项整治8次,检查整治重点食品32批次,查缴、监督销毁未经检验合格生猪产品300多公斤;过期变质饮料86瓶;过期变质奶粉45包;三无食品60公斤。第三,坚持开展食品快速监测工作,逐步改变以往“等文件才行动”的情况。自20*年4月份拿到快速检测箱起至今,我所已26次对城关贸易市场内的水发产品、干杂食品、鱼类干制品、豆类制品、米粉、新上市水果及蔬菜等8类食品64个品种共128个样品的亚硝酸盐、甲醛、双氧水、烧碱、吊白块、二氧化硫、硼砂、残留农药等8个项目进行了检测。对检测过程中发现的含量超标食品除公开公示外,还对经营者进行相应处理。同时,我所还及时将上级监测信息张贴在“食品安全信息公示栏”上,并食品消费预警,便于消费者查看。

三、经营者自律机制建立情况

我所自20*年开展商品质量“关口前移”工作以来,一直注重对经营者自律机制的建设指导工作。20*年,我所在之前开展关口前移试点取得成效的基础上,将食品经营户建立健全“食品安全准入工程制度”的试点在城区内有重点的铺开。目前,我所城区内已有1个集贸市场、5个大型超市、2家饭店、2家KTV酒吧和7个中型综合批发部共17家已经建立健全了进货验收、索证索票、购销台帐、不合格食品退市等准入制度。

四、社会监督机制建立情况

20*年6月,我所利用系统在全区开展“一会两站”建设工作的契机,在上级领导的支持下,建立起了城关消协分会,并确定由社区负责人和群众代表共11名“12315消费者权益联络站”的联络员兼任本所的食品安全监督员。同时,在辖区内的11家大型超市、酒店和娱乐场所设立了消费者投诉站和“12315联络站”。近一年来,这些食品安全监督员和联络站人员为我所提供了不少食品案源,仅20*年第一季度,在我所查处的10件食品违法案件中就有5件是由监督员举报的,总案值达到了1.8万余元。

综上所述,目前,我所在食品安全监管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1、餐饮业经营者合法经营率低,安全隐患多。从我所20*年-20*年4月办理的18件食品违法案件来看,属于无照从事餐饮业的就有8件,而且目前由于当地政府的规划政策原因,我所辖区内存在一定数量的流动饮食摊点及相对稳定的沿街占道摆卖饮食摊点,其中的无证无照户约有30户。这些饮食摊点的经营者大多是下岗职工、退休人员或老、弱、病人员,自持家庭生活困难为由,拒不办理任何证照,也无视我们的批评教育和处罚,采取强制措施又容易激化矛盾,取缔难度大。

2、农村食品市场“三多”较为严重。一是“三无”食品多。在农村,商店及小卖部是农民主要生活用品的来源地,这些占据农村食品流通环节主流的小卖部虽然经营地点不同,但其所售的商品都大同小异。他们的进货渠道基本是相同的,大都选择一些价格便宜而且送货上门的货,而其中有很多食品是那些即将过期的或是“三无”食品,尤其是针对儿童消费群体的桔子水、饼干、方便面、棒冰等许多小食品随处可见。这些食品有的加入色素、防腐剂和甜味剂等添加剂,做工简单,卫生指标严重超标,极大地危害农民的身心健康。二是卫生环境不合格的食品作坊多。在农村,农民食品安全意识普遍较差,农村食品业主管理意识不强,致使居住区与消费区不分,餐饮区和灶房不分,极易使生产、经营和消费的食品产生二次污染,造成新的污染源。三是食品安全知识匮乏的农民多。在农村,由于受传统的自给自足生产生活方式影响,除一些必须的生活用品外,农民关注食品安全的并不多,部分农民不了解食品安全知识。农村人买食品往往只看重价格,忽略质量,更很少有人考虑食品安全等因素,对买到的食品一般很少有人注意食品的商标、厂名、厂址,甚至生产日期等内容,部分农民抱有“不干不净吃了没病”的心理,即使吃出了问题也很少有人通过法律渠道进行维权,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假劣食品在农村的泛滥。

3、部分食品经营户自律意识差,自律机制要全面铺开难度大。目前,我所辖区内建立健全各种食品安全准入制度,并实际落实的也就是一次次开展试点的那些试点单位,而其他的食品超市及批发点,进销货台账虽然落实了,但是填写不完整、不及时、不规范,基本上是轻描淡写,象征性地做了一些应付工商部门检查的表面文章。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是目前食品流通速度快,经营者进销货交易非常频繁,而超市和批发点的经营范围又多而杂,填写台账费时费力,增加人工等经营成本,经营主体从主观上不愿配合;二是如实填写台账,将会暴露其经营业绩,经营者怕因此而会导致税务、工商部门的税费增长,从而不愿实事求是地填写。对于农村及城市小型食品经营主体,进销货台账基本上是束之高阁,填得少或者根本没填,只是停留在“关口前移”初期阶段的水平。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一是这一部分经营者的素质不高,有的文化低,有的不懂经营管理,对台账填写落实困难大;二是这一部分经营主体由于地点偏远,工商部门监管指导困难大。

4、食品检测技术含量及法律效力含量不足。近年来,虽然国家工商总局颁发了《流通领域商品检测办法》,但对于我们基层所来说操作起来非常困难。首先是检测技术人员问题,看似简单的快速检测仪,对一些上年纪的人员和非专业人员实际操作起来仍然很困难。其次是检验费用问题,按照法定程序,我们检测的基本程序一般是:确定监测对象———首先怀疑可能存在问题的食品———然后送法定鉴定部门检验(因为我们自己的检测仪检验不具有法律效力)———如果有问题,可以处罚,检验费由经营者承担;如果没问题,检验费我们工商部门要承担。因此,检测加大了基层的经费负担。而且,目前工商部门缺乏过硬的检测手段,因此我们怀疑的证据和理由不充分。事实上,这样的检测也无法真正发挥惩治问题食品的作用。

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任重道远,尽管目前我们面临的困难和矛盾较多,但是作为红盾卫士,我们义不容辞。我所经过研究讨论,提出以下意见和建议:

1、政府应当承担起规范县城生活风貌的责任。根据党和国家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认真规划区域经济建设,规划县城建设目标方案,多听取群众的意见,净化经营区域。结合城乡清洁工程,一方面对不符合卫生标准的无照饮食摊点坚决取缔,另一方面,组织协调好相关部门利益,对相对稳定的无照饮食摊点,在不影响市容市貌的情况下,引导他们在划定区域合法经营。

2、深入推进“一会两站”工作。建议建点工作重点仍然放在偏僻农村及城乡人群较为密集、交易比较集中的区域。建点的目的在于通过对联络站的宣传和培训培养一批《消法》义务宣传员,再通过他们增强消费者的自我保护能力,同时使所建站点成为工商部门的耳目,延伸工商监管的触角,拓宽消费者申诉举报的渠道,以弥补工商执法人员人力不足的难题。

3、推行进销货等制度从严要求。在进销货台账制度推行中,通过选定一批重点食品经营户(如100户),扎扎实实开展好进销货台账的推行落实,落实一户、巩固一户,等这100户推广开来,有了成熟的经验再向其他的行业推展,以实现以点带面的目的。而对中小型的经销主体可考虑只要求记载进货台账,因为他们主要面临的是分散的消费者的零售,记载销货去向的目的不太可能实现。

4、加大食品安全的宣传、培训、教育力度。一是要加大对食品安全的宣传,利用新闻媒体要对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食品安全及时报道宣传,各执法部门也要采取多形式的宣传方式,教育部门要把食品安全引进课堂,强化学生食品安全意识。上级部门要安排必要的经费让基层用于食品安全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二是要加大对食品生产经营业主和从业人员的培训,增强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自律性和依法生产经营意识,强化他们的食品安全意识,提高经营者的把关意识和能力。大部分经营者主观上也在尽力避免进问题食品砸自己的牌子造成劳而无获。从这一点出发,我们如何提高经营者的法律知识、增长识假辨真能力,从而提高他们进货查验的质量是个关键问题,也是做好食品监管的一条捷径。建议畅通质量通报体系,发挥行业协会的力量,提醒经营者、监督经营者主动把关,把企业的自查与工商的监督有效结合起来。

5.相关部门明确责任和分工,加强协调和配合。根据今年国家工商总局关于《工商所在日常食品监督管理工作规范》的通知,工商所在日常食品监督中承担了更加明确的责任,这也意味着食品监督管理工作将成为工商所日后工作的一大重点。抓好此项工作也是全面地树立起工商部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良好形象的一个契机。我们应当站在为千家万户家庭幸福和群众切身利益的高度,立足工商职能,胸怀大局甘当主力、勇挑重担甘当苦力,积极会同教育、卫生、公安、城管等职能部门,齐抓共管,形成监管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