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学院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调研报告

学院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调研报告

根据省委教育工委《全省高等学校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方案》和《全省高校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学习调研阶段指导方案》的要求,学院党委在初步学习的基础上,围绕“促进科学发展、创建一流地方高校”的主题,结合学院2009年工作重点,经过认真研究,梳理出我院科学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最终确定了5个调研专题。各位院领导按照党委的分工,分头开展调研工作,各自形成自己的专题调研报告,在党委会上进行了交流。在此基础上,形成了院领导班子调研报告。

一、调研工作基本情况和主要做法

按照院党委关于做好调研工作的意见,学院组成5个调研组,党委书记、院长葛锁网教授负责院、系两级领导班子建设和“申本”等2个调研专题,其他院领导按照分工各自牵头负责1—2个专题(有的专题由2-3位领导共同负责完成),开展调研活动。在2月中旬至3月下旬期间,院领导带领相关调研组深入系(部)、深入教职工、深入学生,同时“走出去”、“请进来”,深入社会和地方骨干企业,请政府各有关部门负责人到学院开座谈会。通过召开各种座谈会、专题研讨会、个别访谈、“建言献策”征集、发放征求意见表等方式,广泛听取广大师生员工和社会及用人单位的意见和建议。到目前为止,共召开各种层面的座谈会84场,走访了*市人事局、发改委等部门,调研骨干企业15家,走访兄弟高校23所(其中苏北工科高校5所、联建高校8所、兄弟高校及其二级学院10所),紧密围绕调研主题,切实找准发展难题,为学习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党委书记、院长葛锁网教授等还专程赴京拜访了教育部有关领导,寻求破解难题良策。院领导班子成员认真撰写调研报告,做到内容充实,实事求是,正视问题,思考深刻,谋划长远,是确保学习实践活动取得切实成效的重要保证。

院党委认为,这次专题调研的目标应该设定在找准问题,重点是找出影响学院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要实现这个目标,一是调查者必须很好地学习科学发展观,用科学发展观指导调研工作,用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去审视过去,分析群众意见。二是调查的面要广,要广泛听取意见。为此,要克服任务重、时间短的矛盾,必须院系联动、分工合作、统筹安排、合理运作。三是坚持边学边改。查找问题是为了要解决问题,不管是什么问题,能改的立即改。我们的做法是:

1.院、系联动,分工合作,目标明确,突出重点。院领导班子重点调研院、系两级班子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问题和党性党纪党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着重调研“申本”后的体制、机制和模式问题;系领导班子着重调研创新人才培养、创新服务能力提高、形成办学特色方面的问题,以及本系班子和干部队伍的状况与问题。由于重点突出,目标明确,安排有序,确保了调研工作的高效率。

2.立足校内,重视校外,“请进来”、“走出去”,广泛听取意见。党委认为,要找准问题,首先要广泛听取院内师生员工的意见。为此,院领导围绕专题,先后召开专题调研会26场。系部领导组织专题座谈会58场。其次,我们采取“请进来”的办法,听取政府各部门的意见。3月20日,副市长薛甫伦受邀带领市发改委、经贸委、人事局、劳动局、教育局等15个市直部门负责人,为我院自办专业的设置出谋划策。此外,我们还鼓励“走出去”,让干部、教师走出去,到校外进行调研。学院组织多批党员干部到八所联建高校、到苏北地区各兄弟院校、*企事业单位进行专题调研,征求校外有关方面的意见。为了破解“申本”难题,党委书记、院长葛锁网和党委副书记、副院长顾晓虎专程去教育部汇报,听取了袁贵仁副部长、陈希副部长关于“申本”的指导性意见。由于调研有较大的覆盖面和代表性,确保了调研成果的高质量。

3.建立激励机制,调动党员干部的积极性,确保调研工作扎实开展。在动员阶段,我们就对各系(部)的动员报告和动员会召开的情况开展了评比和公示,目的是引起各系(部)领导的重视,把本部门的学习实践活动抓实抓好。在学习调研阶段,我们采取了同样的措施,要求院领导的专题调研报告要在党委会上交流,各系部领导班子的专题调研报告和梳理出来的主要问题要在网上公示,并进行评比排序。这一措施,极大地调动了党员干部学习调研的积极性,为调研工作的扎实开展提供了有效的保障。除了座谈会外,我们还开通网上调研平台和“建言献策”通道,长期保持渠道通畅,为专题调研开通永久性通道。

二、学院工作的总体评价和影响学院科学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建院近七年来,学院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高举教育创新旗帜,创新办学体制、机制和模式,各项事业实现了快速发展,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人才培养成绩喜人,社会效益日渐彰显,服务能力日益增强,实现了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现已成为一所校园优美、设施先进、学风浓郁、学科齐全,占地1200余亩,在校生人数近1.6万人的现代化多科性大学,为今后的长远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对照建设“高教强省”、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贡献的要求,面对建设一流地方高校的目标,学院在实现科学发展方面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一)“申本”及“申本”后的办学体制机制模式

“申本”是当前学院要实现科学发展必须破解的难题,而且是突出问题。

学院经过6年的建设,已经成为一所在省内有影响、在全国受关注的新型高校,受到中央主流媒体的关注,受到教育部以及各级领导的好评,被誉为“高等教育史上的奇迹”,已达到独立设置的本科院校的各项条件和标准。但是目前,学院虽有本科院校之“实”却无本科院校之“名”,还没有经教育部批准备案,*学院无法享受到相关政策待遇,难以融入到教育部“质量工程”建设体系中。在办学经费保障、人才引进等方面,缺乏稳定保障机制,已严重影响学院的稳定和长远发展。为此,学院早在*年即启动“申本”工程,并作了大量的扎实细致的工作。“申本”已成为学院各项工作之总纲,成为为省、市政府和广大师生员工的共识。

现在,“申本”工程虽已看到曙光,但并不等于胜利已经到手,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1.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必须尽快将*职业技术学院剥离出去,使它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市已有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但必须尽快向教育厅汇报,取得教育厅的支持。

2.在院校设置的管理上,教育部对各省实行总量控制、宏观管理。从目前了解的情况来看,江苏省今年要申报的本科院校和想更名的高校还比较多,学院领导必须和市领导一起向省委、省政府的主要领导和分管教育的省领导汇报,取得省领导的支持。

3.学院是“省市共建、八校联建”的高校,学院的“申本”问题、“申本”后的办学体制、运行机制和办学模式还必须和八所联建高校协商,必须尽快召开董事会议,取得共识,并在此基础上召开八所联建高校的党政主要领导的协商会,取得联建高校的支持。

4.当前,院内教职工对“申本”已取得共识,认为*学院要实现科学发展,必须解决“申本”问题。但是,大家对“申本”还有很多疑虑:“申本”后,发*学院的文凭,生源是否会受到影响?“申本”后,按公办学校收费标准收费,学院的办学经费是否会发生困难?“申本”后,外聘的教授、副教授都已达到退休年龄,他们是否还可以聘用?现在的院领导一部分到了退休年龄,“申本”后,他们是否还可以聘用?系部主任都是联建学校派来的,“申本”后,他们是否还能留在*学院工作?如果不行,那么学院的师资队伍和干部队伍都将大大削弱,是否会影响学院的发展?还有,教育部是否会同意院领导提出的“一校两制”的构想?不同意怎么办?等等。这些疑虑如何解除,亟待我们去做工作。

5.“申本”后,学院如何发展,包括专业设置、系科调整、学院应该重点建设什么学科专业,使之成为学院的特色专业?学院应该重点抓好哪些学科的科研工作?如何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更加密切地结合在一起?这些都是“申本”后必须回答解决的问题。

6.“申本”后的办学体制、运行机制和办学模式如何选择?是简单地按公办学校的模式套,还是继续解放思想、改革创新?都需要系统地研究。

院党委本着边学边改的精神,已成立“*学院发展研究室”,立即就专业设置、定位与特色、发展战略、各个阶段的发展目标和政策措施,展开深入系统的调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申本”后*学院的中长期发展规划,以及“申本”后学院的办学体制、运行机制和办学模式。

(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建院以来,我院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育人为根本,以质量为生命,以教学为中心”,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与教学条件建设,严格教学管理,积极开展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改革,不断提高本科教学工作水平,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绩。但是在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创新人才的新形势新要求下,学院在创新人才培养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还存在很多新问题。

1.对创新人才培养的认识方面还存在不少误区,教育思想观念亟待更新。一部分教师甚至包括一些管理干部对什么是创新人才、创新人才与应用型人才有什么联系与区别、应用型创新人才的素质要求、推进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性等问题认识不清,有的人仍然把创新人才看成是一般高校高不可攀的事;许多教师思想不够解放,对培养创新人才信心不足,存在畏难情绪,不知道从何处入手。

2.现行的人才培养模式、管理办法、评价机制等与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还不相适应。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等方面的改革还不够深入,配套的管理制度也还没有健全。人才培养缺乏个性化的学习计划。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刚性较大、弹性不足,选修课程比例偏低,学生自主发展个人兴趣与特长的余地较少。教学内容往往滞后于科学技术与经济社会发展步伐,教学方法保守、单一。考试方法比较单一、评价制度也不是很合理。

3.教师队伍整体水平不高,不能完全胜任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比较缺乏,教师承担的科研项目较少,许多教师缺乏指导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经验。外聘的教授、副教授基本上都不再进行科研,也无法争取科研项目。内聘的教授、副教授人数较少,能起到学术带头作用的不多。青年教师大都缺乏实践经验,老教师指导青年教师开展教学、科研的积极性不高,缺乏相应的激励措施和配套政策。教师教学工作量普遍偏高,钻研教材教法、从事科研与科技服务、参加业务进修学习、指导学生创新实践活动的时间与精力投入较少。教师业务考核、工作量计算、进修学习等管理制度有待完善。

4.对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比较薄弱,创新实践训练环节需要加强。实验室利用不充分,开放程度不够,管理制度不够健全,实践教学管理体系有待调整。实验教学内容需要进一步优化,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比例需要不断提高。学生创新实践基地、创新实验室等创新实践平台建设都有待加强,大学生创新实践训练计划项目、学科竞赛活动的学生参与面不广,还需要积极扩展。学生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环节的过程管理与质量监控还显得薄弱。

5.学科专业建设虽然起步早,但成效不明显。特色专业、精品课程建设水平不高,课程的数量、质量、结构都还不能满足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由于*学院还未在教育部正式注册,所以特色专业建设、精品课程建设都不能在教育部和省教育厅列项。另外,我们对现有国家和省级品牌特色专业、精品课程、精品教材等优质资源的利用还不够充分,对各种优秀的网络教学资源缺乏整合。学院的办学特色还未形成,学院综合实力尚需进一步增强。

6.作为本地区唯一的一所本科高校,*学院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随着时间的推移,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逐步提高,对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逐步显现,社会影响也在逐步加强。当前学院的学科专业建设尚未深度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去。表现在为*市主导产业提供人才支撑的专业不多;学院承担市级科研项目总体偏少;教师的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有待加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识和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

(三)师资队伍建设

建院以来,学院牢固树立“人才是高校第一资源”的理念,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把发现、引进、培养、集聚、激励优秀人才作为实现学校科学发展最为关键的战略任务来抓,有力地推动内涵建设。6年多来,学院内外聘教师数量由建院初的122人增加到473人,硕士以上学位教师建院初的1人增加到221人,高级职称教师建院初的5人增加到124人。师资队伍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师资队伍建设距离一流地方本科院校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成为制约学院新一轮跨越发展的瓶颈。

1.师资队伍数量偏少。全院共有专兼职教师627人,生师比只有23.9:1,远远低于18︰1的要求。

2.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专任教师高职比偏低。高级职称教师仅占专任教师总数的25.4%,离本科教学工作评估合格标准30%还有差距;

3.缺乏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专业梯队、教学团队尚未形成。按照每个专业至少有1名正高的评估合格标准,我院36个专业中有12个专业没有正高职称人员;按照特色专业需要配备1名正高、2名副高职称人员和1名博士的规定,目前各系的特色专业均未达到该项规定。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改革等重要工作,因缺乏高素质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成效不显著。

4.教师的职业道德、教学科研能力、业务水平、实践能力、服务地方经济社会能力等也有待进一步提高。

(四)领导班子建设

*学院能取得跨越发展,得益于一个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学院领导班子团结和谐,熟谙高校工作规律,经验丰富。思想解放,理念先进,党性较强,敢于创新,锐意改革,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是学院跨越式发展有力的组织保障。

但是应该看到,学院领导班子在领导、推动学院科学发展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在自身建设上也存在一些问题。

1.领导学院科学发展的水平有待提高,破解发展难题的能力也有待提高。学院在学科专业建设、教育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起步还是比较早的,但进展不明显、成效不显著;在凝炼办学特色方面,*学院的学科、专业特色应该是什么?如何形成?还未作深入的研究,思路还不是很清晰;科研创新、社会服务等项工作才开始起步。这一切问题虽然是所有新建高校都存在的问题,但是学院如何破解这些难题,争取用比较短的时间能在新建高校中脱颖而出,并赶上老高校,是需要院领导班子认真研究的。此外,学院在“申本”后,如何调整、改革、创新办学体制、机制,如何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去制订中长期发展规划,加快专业设置调整,确定特色专业进行重点建设,加强科研和社会服务,使学院更紧密地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融为一体,这一系列重要问题都还没有来得及深入研究,这说明我们工作的前瞻性不够。

2.在领导班子自身建设上,也还存在不少问题。首先是对理论学习的重视程度不够,除了中心组集体学习外,其他很少抽时间学习理论。在业务学习方面,也抓得不够,满足于凭老经验办事,很少去钻研和本职工作有关的新知识、新理论;其次是工作作风不够深入,开会布置工作多,会后抓检查、抓落实少。在办公室研究、讨论多,到基层深入调查研究少,具体指导少;第三是对中层干部的培养重视不够,措施不力。如何发挥组织人事部门的作用,加强对后备干部的选拔和培养做得不够。此外,领导班子成员的工作积极性还没有充分发挥,工作中存在着忙闲不均的现象,有的同志的工作责任心还需进一步提高。

三、对存在问题的原因的初步分析

院党委对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大家一致认为,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

从客观上讲,一是学院建校历史比较短,至今还不满七年,基础比较薄弱,严格讲是零基础。而学科专业建设、创新服务能力的提高、师资队伍建设、专业特色的形成都需要有一个长期建设的过程,要有一个积淀的过程,不可能在这么短短的时间内就有很大的进展,就取得显著的成效。二是在地理位置上,*市地处苏北,地域上处在一个很不利的竞争地位,特别是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无法和南京、和苏南经济发达地区竞争,和苏中、苏北地区的其他城市(徐州、淮安、盐城、连云港)也无法比拟。第三,受办学体制的影响。“省市共建、八校联建、合作办学、公办民营”给学院的发展带来无限的生机。但是,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都是有利有弊的。由于学院按民营机制运作,干部没有级别,教师对退休后的待遇还有担心,对教师缺乏吸引力,在校的教师也缺乏安全感,极大地影响了教师的引进,特别是影响到高水平教师的引进。此外,由于学校按民办机制运作,为了提高办学效益,学校的机构非常精简,教师的编制非常紧,因此教师的工作量大,影响了教师的进修提高,影响了科研活动的开展,也影响了学科建设、教学改革的推进。第四,受到教育部政策变化的制约。学院经过三年建设就发展成万人大学,经过五年的建设就完全达到了本科院校设置标准的要求。正当学院领导提出将专科层次的*职业技术学院升格为本科层次的*学院时,却遇到了国家政策的调整。教育部为了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在*年提出近年来新建的公办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不升本。这样,学院的升本就因国家政策的改变而受阻。

从主观上讲,院领导班子推进科学发展的能力有待提高,破解发展难题的水平有待提高。院领导班子虽然经验丰富,但对理论学习重视不够,对与分管业务有关的新知识、新理论学习不够,存在着吃老本、凭老经验办事的现象。再加上*学院建院以来,发展非常快,受到了各方面的一致好评,班子成员有点满足于已经取得的成绩,进取心、责任心都不如建院初期,到基层调查研究少了,不能从群众中汲取营养。另外,由于学习不够,对科学发展观理解不深,行动上还不能完全自觉地按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去推进工作。在指导思想上,过多地强调摸着石头过河,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导致工作的前瞻性还不够,对学院的发展缺乏战略思考。当“升本”因政策改变受阻时,未能及时调整战略,将“升本”改成“申本”,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申本”的进程。对“申本”后学院的发展战略,也缺乏系统的研究。对中层干部的培养重视不够,没有采取有力的措施,这些都说明领导班子推进科学发展的能力有待提高。

以上只是我们对存在问题及其原因的初步认识,我们将继续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在今后的分析检查阶段作进一步分析,并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研究制定整改措施,构建促进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

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党中央的战略部署,也是*学院在新的起点实现新发展的内在要求。我们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扎实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努力推动学院的科学发展,实现创建一流地方高校的目标,为建设高教强省、建设美好江苏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