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民政局文化建设发展意见

民政局文化建设发展意见

20*年是本届政府的开局之年,是我区掀起新一轮发展热潮的起步之年。综合分析发展环境和自身条件,建议20*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生产总值增长14%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1%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25%以上,全社会出货值增长15%以上,财政总收入增长12%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8%以上,计划生育率97%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4%以上,污染减排3%以上。

为实现上述目标,必须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区二次党代会提出的目标任务,努力把经济社会转入科学发展轨道,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七大的召开。

(一)坚持城乡统筹,大力实施新农村建设十大工程。以新城区、开发区、新农村建设为载体,加强城乡统筹,促进互动发展。加快推进新城区建设。着力抓好*新城区配套设施建设,完成环城南路、大堰河街、*街、博士街延伸工程,贯通开元路,开工建设东兴路、江北中轴线。商业文化中心启动建设,上海财大浙江学院一期工程开工建设,实验中学、综合市场建成使用。工业区块新建成投产企业30家,工业产值超15亿元。新增绿化面积60万m2,5个房产项目开工建设。加大村庄安置力度,完成王坦等村庄拆迁安置。稳步拓展*经济开发区。理顺管理体制,加快东华街等重点支干道及配套设施建设,完成续建道路12公里。实施鞋塘集镇改造,完成污水处理厂、消防站等重点工程建设。完善西水东调管网,实现网络区域内的正常供水。进一步拓展用地空间,做好开发区规划扩容。加强已出让土地的开发管理力度,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整合盘活存量用地,提高开发效益。着力加强新农村建设。贯彻落实“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强化支农惠农政策,在项目安排、分配政策、财政支持上向“三农”倾斜,大力实施新农村建设十大工程。一是强龙兴农工程。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培育市级农业龙头企业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3家,新建无公害基地2400亩、放心菜基地*亩、设施大棚500亩。加强农业品牌建设,推广“百万农民信箱工程”,农民信箱注册用户达到2.5万户。二是来料加工富民工程。来料加工村力争全普及,新增加工特色村40个,加工户突破3.5万户,经纪人突破700人,全年加工费收入突破2亿元。三是劳动力培训转移工程。坚持按需培训,努力提高培训质量,实现培训与就业互动。完成农村实用技术培训8000人、劳动力素质培训10000人,转移农村劳动力9000人。四是生态安全工程。创建省级生态镇1个、生态村40个。完成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治理20个,抓好农村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处理工作,新建垃圾中转站6座,垃圾收集率达到65%。完成水土流失治理3.5平方公里,人工迹地更新600亩。“千镇连锁超市、万村放心店”实现全覆盖。五是示范整治工程。完成村庄环境整治70个村,受益人口5万人,创建省市级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14个,实施*、澧浦“整镇整治”工程。六是饮用水安全工程。完成澧浦镇城市管网供水、*镇北片供水、*镇中心片供水干网建设和70个村的管网改造,受益人口5万人。七是农民保障工程。建设“星级老年活动中心”30家、“安居工程”50户,解决部分困难群众住房难题。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高筹资补助标准。八是教育强区创建工程。完成第二轮学校布局调整规划编制和18个项目的“食宿改造工程”,30%以上学校达到省级标准化学校,争创省级教育强区。九是先锋工程。加强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规范化建设,完善村民议事中心。十是平安工程。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各类事故起数、死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实现零增长。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行为,保持社会和谐稳定。

(二)坚持提质增效,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推进产业结构、产品结构、投资结构的调整优化升级,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进产业结构升级。按照存量提升和增量优化相结合的原则,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加大工业投入,重点抓好已落地项目开工投产和现有企业技改升级,新建续建工业项目210个(其中新建125个),竣工投产企业100家,完成工业投入20亿元,实施市级以上重点技改项目25个,完成技改投入9亿元以上。规模以上企业达到215家,其中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15家,超5亿元企业2家。全面实行工业用地招拍挂和项目核准备案制,提高企业准入条件。深入开展“工业经济服务年”和“项目推进年”活动。加快专业市场建设,完成浙中建材市场主体工程、金华农产品批发市场二期和金华汽配城一期工程,启动农资市场建设,加强市场发展管理。完成*镇名人古建筑旅游区、桃花源景区、积道山景区和“农家乐”旅游专项规划编制,打造*旅游特色品牌。推进产品结构提升。实施市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28项,培育省市级高新技术企业9家、研发中心2家,开发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产品15只,组建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2家,培育省著名商标2只、省名牌产品3只。推进投资结构优化。坚持优化结构和保持稳定增长并重,在保持固定资产稳定增长的同时,切实优化投资结构。健全政府投资科学决策机制,减少政府性投入,政府性投资控制在5亿元以内。加强投资引导,坚持有保有压,引导社会资金投向农业、水利、交通、生态环保和社会发展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投向技术含量高、消耗低、污染少的项目。安排20项重点工程,其中*快速路、曹塘澧公路完成路基工程,03省道汽车城至*高速路口完成改造。加强项目储备,强化项目包装,积极争取省重点项目,获取发展用地指标。

(三)坚持内外联动,注重扩大对外开放。做到内源发展与对外开放、外向拓展相结合。选优引强抓招商。创新招商理念,整合招商资源,实行统筹招商,根据年度工业用地出让计划及各工业区块产业布局,有针对性地组织招商活动。严格项目准入条件,全面落实项目预审制度,建立重大项目协调机制,着力引进单体规模大、资本密集度高,辐射带动力强的产业龙头项目,全年引进内资8亿元,外资5000万美元,其中总投资超1000万美元外资项目5个以上。提质转型抓外贸。完善外贸扶持政策,重点向优势出口企业、出口产品和拓展国际市场倾斜,加大对500万美元以上优势企业的扶持力度,新增年出口超500万美元企业4家。顺应国家出口贸易政策调整,鼓励发展加工贸易,实现出货值35亿元,自营出口2.5亿美元。努力扩大进口,引资与引智并举,在引进先进技术、设备、管理和人才上实现新突破。发挥优势抓外经。加强区域经济合作,拓展发展空间,实现互利共赢。加强政策推动,引导企业积极“走出去”,鼓励企业设立境外分公司,主动接轨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

(四)坚持节约集约,强化要素保障支撑。以集约用地、节能降耗和环境保护为重点,扎实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优化资源要素配置。牢固树立节约土地、集约用地观念,积极探索节约集约用地新路子。加强土地开发整理,保障重大项目用地需求,完成黄土丘陵综合开发5000亩、土地整理8000亩、建设用地复垦1700亩。搭建银企合作平台,鼓励区内外金融机构增加信贷投入,吸引民间资本参与开发建设,多渠道开辟资金来源。加快电网建设和城乡输配电网络改造,赤松变、雅湖变投入使用,新建改造开闭所4座、配电变压器86台区,完成电力投入1.3亿元。加快水利工程建设,*水库扩建工程开工,上荷塘一期等6座水库完成除险加固。发展循环经济。坚持资源开发、节约与保护并重,深入开展节能、节水、节材工作,推广节能降耗新技术和新材料,提高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组织实施一批重点示范工程和循环经济专项,淘汰落后工艺、技术及生产设施,加大粘土砖瓦窑整治力度,全面拆除水泥机立窑。推进生态区建设。积极开展省市级生态乡镇、生态村、生态工业区、环境友好企业和绿色社区创建。加大环保执法力度,继续抓好金华江“碧水行动”,推行“991”行动计划。建立社会化、多元化环保投入机制,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加强农村面源、生活污水、规模养殖场排泄物污染治理。

(五)坚持惠民安民,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把解决民生问题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加大社会保障力度。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和再就业,拓展就业空间,增加就业岗位。健全被征地农民合理补偿机制和基本生活保障制度,新增被征地农民参保3000人、农保参保1000人。农村“五保”集中供养率达到95%以上。做好农村政策性住房保险工作。理顺劳动关系,维护投资者和职工的合法权益。加强社会公共安全。健全信访工作责任制,坚持信访接待日、下访、约访群众等制度,认真抓好信访突出问题和群体性事件处置工作。完善各类应急预案,建立专业应急队伍,组织专门模拟演练,提高应急管理能力。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狠抓生产、消防、交通和食品药品安全管理,严防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加快社会事业发展。积极促进教育公平,推动公共教育资源向农村倾斜。加强科普、文化阵地建设,开展示范村(社区)创建活动。推进健康新农村建设,健全医疗救助机制,完善疫情监测和预警机制,切实做好禽流感、血吸虫病、霍乱等传染疾病的防控工作,完成区公共卫生中心主体工程。加强人口和计生工作,强化出生婴儿性别比和流动人口综合治理,稳定低生育水平。认真实施妇女儿童发展规划,依法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高度重视人民武装工作,发展老年人、残疾人事业,做好侨务外事、台湾事务、民族宗教、工商联、文联、统计、档案、地方志等各项工作。

各位代表,未来五年,是*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新的目标已经明确,新的形势催人奋进,新的事业任重道远。让我们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紧依靠全区人民,同心同德,励精图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构建黄金主轴,推进富民强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