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民政工作思路

民政工作思路范文精选

民政工作思路

民政工作思路范文第1篇

(一)编密织牢最底线的民生保障网

最底线的民生保障就是要保障好特殊困难群体的衣食冷暖。在今年3月左右,按照省政府“民生工程”任务目标,提高城乡低保、特困供养等社会救助标准。在今年4月左右,结合城乡低保年审工作,继续深入开展城乡低保治理工作,重点对“老年人、留守儿童、残疾人、重病患者”特殊群体,重新摸底,将符合低保条件及时纳入城乡低保保障,严防这些重点对象出现漏保、脱保现象。同时进一步规范低保动态管理、审核审批、民主评议、近亲属备案、台账管理等工作,并将核对结果普遍运用到低保审批过程,提高低保工作透明度、规范性、准确性。持续加强与扶贫部门的工作对接和政策衔接,今后民政部门新审批的农村低保、农村五保对象名单及时提供给扶贫部门,以便扶贫部门及时识别,做到“应扶尽扶”。不断完善城镇脱贫解困工作机制,统筹推进城镇贫困群众就业、医疗、教育、住房、社保等政策全面落实,对上级没有资金落实的,争取县财政兜底保障,确保2020年城镇贫困群众全部脱贫。

(二)统筹推进最基础的社会治理

一是统筹推进城乡社区治理。进一步完善社会干部选聘、管理和使用办法,通过选举、考试招聘等方式配齐社区工作人员,提升社区综合服务能力。继续在县城社区开展省级“绿色社区美丽家园”和市级“人文社区温馨家园”创建工作,力争洋峰社区、何家山社区通过省、市验收。同时在神政桥庄上村、三湖镇白马村等6个村继续开展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

二是统筹推进社会组织发展。加大社会组织培育力度,支持社会组织开展社会服务项目,重点支持我县第一家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睿益社会工作发展中心开展“老友记”项目行动。加大社会组织党组织建设力度,提高社会组织党组织和党的工作“两个覆盖”的质量和成效,把社会组织党组织建设成为基层的坚强战斗堡垒。推进社工人才队伍建设,加强社工教育培训,发展壮大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者队伍,推进社区、社会组织、社工“三社联动”。

(三)持续提升最基本的社会服务

一是持续提升养老服务质量。按照“成熟一个,建设一个,见效一个”的原则逐步铺开具备助餐等功能的“党建+颐养之家”,到2020年底,具备助餐等功能的农村互助养老服务设施覆盖50%以上的建制村,不少于67个助餐点。加快县第二福利院公建民营改革,建设150张以上护理型床位,使其成为承担儿童福利院功能及以失能半失能护理型养老为主的养老机构。逐步推广养老机构公建民营,对湄湘社区设施进行公建民营,引入社会力量运营,建成融“医”“养”为一体的嵌入式养老服务院,对1-2所农村敬老院进行公建民营,提升农村敬老院资源使用率。推进养老院标准养化建设,提升养老服务115项指标质量,全面提升敬老院管理与服务水平。

民政工作思路范文第2篇

关键词:网络环境;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一、网络环境下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受到的影响

网络已经成为民办高校大学生获取知识和各类信息的重要渠道,通过网络,学生可以快速阅览新闻、搜索查询、寻找学习资料,也可以在网上观看电影、购物、打游戏等,互联网给大学生的生活带来深远影响,由于网络上充斥各种不同的观点,也深刻影响了大学生们的思想观念,因此,在网络环境下,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受到的负面影响有待克服。

(一)网络环境给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积极影响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在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指出,截至2015年12月,中国互联网普及率为50.3%,无线网络覆盖明显提升,网民Wi-Fi使用率达到91.8%。大学生上网成本逐渐变小,获取网络知识的速度更快。同时,网络上网络环境下知识更新快,民办高校大学生上网获取最新的知识,有助于民办高校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形成。

(二)网络环境给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消极影响

民办高校大学生网络过于生活化,影响大学生的生活模式,占用大量的时间上网,不利于学习与发展。同时,网络环境比较开放自由,各种各样的观点充斥网络,民办高校大学生正处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无法有效辨别是非曲直,大学生价值观深受影响,同时长期沉湎网络,民办高校大学生人际沟通与交往会存在一定障碍,一些错误的观点深入心中,则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观点传播。

二、网络环境下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思路

(一)以人为本,加强学风建设

民办高校部分学生学习动力不足,沉迷网络荒废学业的学生呈现上升趋势。学习应该是民办高校学生的本职工作,但是由于网络影响,部分学生不喜欢学习。因此,民办高校应该以人为本,加强学风建设,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提升学生的专业学习成绩、道德品质和综合素质。

(二)凝炼观点,深入开展班级主题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现是长期、系统性的,应该贯穿于大学的任何阶段。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应该定期与不定期结合开展各种思想政治主题活动,凝炼各类积极阳光的主题,从思想层面引导学生,形成开展主题教育的传统,将主题深入学生内心,从而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时代不断变化,主题也应突出时代性,不断进行调整。

(三)与时俱进,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科学发展

现在社会处于转型发展时期,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面对各类新问题。因此民办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该科学发展的方式,在科学发展过程中树立思想政治观念,形成科学发展的思想政治工作机制,不断优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满足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良性循环的发展需要。

(四)注重交互,线上线下活动互建

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网络环境下应该注重学生的体验,可以打造一个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思想政治学习体验平台,实现线上和线下的互动,其中线上部分,民办高校可以通过线上APP、微信、网站等传播正能量,包括先进人物、先进的事迹、积极的思想、学术观点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优质的内容把民办高校大学生吸引到线上和线下的平台,同时线上和线下平台实现相互引流。大学生通过在线上、线下互动产生优质的内容再形成分享和传播,而这些优质内容又吸引更多的人前来体验,如此不断循环。

(五)整合资源,建设网络化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库

为了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应该改变过去纯理论教育模式,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趣味性促成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结合学生们对于网络依赖,运用互联网技术传播思想政治教育,采用新的教育平台,将传统方式和现代新媒体紧密结合,建立多个信息交流平台,多种渠道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利用互联网传播信息速度快的优势,在网络世界构建一个新的思想文化阵地和思想政治斗争阵地,使网络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渠道,建设网络化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库,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双向互动机制。

(六)文化育人,构建和谐文明校园

为进一步推进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民办高校应该坚持文化育人,不断提升学校文化内涵,构建和谐文明校园。民办高校文明校园创建工作,在校园内开展养成教育、国学教育、艺术节活动、社团活动、专业知识竞技等特教育活动,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总而言之,民办高校应该重视自身的特殊性,在新的发展时期,民办高校应该整合各类资源,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和资源库,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念和方法,寻找独具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郑然.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的发展趋势[J].学习月刊,2013(22).

[2]杨平.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3(11).

民政工作思路范文第3篇

一、总体工作回顾

(一)统筹社会救助资源,保障困难群众利益

1.编牢织密社会救助保障网。一是提高城乡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提标提补保障水平。区人民政府办公室下发了《关于做好2020年全区城乡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提标提补工作的通知》(东府办字〔2020〕6号)。全区提标提补工作按照上级要求4月份全面落实到位,并从1月1日开始补发。二是及时发放基本生活救助金。为保障疫情防控期间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及时发放2020年1—12月份城乡低保、城乡特困等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救助金和2020年1—8月份困难群众的临时物价补贴,每笔资金争取在每月10日前足额发放到位。三是切实发挥临时救助及临时救助备用金作用。区民政局下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各乡镇(街道、场)临时救助备用金审批及使用管理的通知》、《关于使用临时救助金救助城镇贫困群众、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家庭子女学习教育支出助力城镇脱贫解困、农村脱贫攻坚提高脱贫质量的通知》等文件。在疫情防控期间,区民政局向各乡镇(街道、场)及时下发了90万元临时救助备用金,可用于排查发现的困难群体基本生活,也可用于发放口罩、消毒酒精等个人防护用品等,帮助救助对象做好病毒防范。今年1-12月临时救助及备用金,救助人次2346人,发放金额172.7011万元。四是做好特困人员照料护理。及时发放了2020年1—12月份特困人员失能、半失能、全自理照料护理费。并及时将自愿入住的农村失能特困人员、城镇特困人员集中到区普亲福利院进行机构供养。目前全区有23名农村失能特困人员、8名城镇特困人员入住区普亲福利院集中供养。五是疫情期间开展特殊困难群体家庭走访慰问。加强对长期照顾的特殊群体的关心帮扶,对排查发现特殊群体基本生活出现困难的,进行了走访慰问,送去了米、油、面条、米粉、口罩及慰问金。在疫情期间,区民政局2次共走访慰问5户排查出来的特殊困难群体。在疫情期间7月份对城乡低保对象增发了一个月的城乡低保金,共计7544户12127人456.2095万元。在疫情期间8月份对城乡特困人员增发了一个月的特困供养救助金,共计1009户1058人69.999万元。六是开展社会救助专项治理。通过专项治理,规范了乡镇(街道、场)在城乡低保授理方面存在的问题;纠正了基层民政能力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纠正了低保政策落实不到位的问题;纠正了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落实不到位的问题;纠正了临时救助政策落实不到位的问题;纠正了兜底保障政策落实不到位的问题;加大了社会救助资金监管力度;整治了漠视侵害群众利益及基础工作不扎实问题。1-12月份新增了城镇低保对象83户142人;在已纳入城镇低保对象户内调增了城镇低保共同生活成员172户226人;停发了104户115人;调减了25户26人。1-12月份新增了农村低保对象407户835人;在已纳入农村低保对象户内调增了农村低保共同生活成员734户1074人;停发了172户182人;调减了117户128人。新增了城乡特困人员110户112人。七是积极开展城乡失业人员基本生活保障大排查。为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重点保障全区受疫情影响无法返岗复工失业人员以及失业保险政策无法覆盖的农民工等特殊群体的基本生活,适度扩大低保覆盖范围和临时救助范围,在全区开展城乡失业人员基本生活保障大排查工作,对全区387人失业人员进行家庭基本生活保障大排查工作。对符合低保条件的及时全部纳入低保范围;对生活出现困难未纳入低保的失业人员,经本人申请,按现行城镇低保标准3倍一次性发放临时救助金。八是积极推行政府购买社会救助服务。落实经费保障,聘请第三方机构对全区城乡低保对象进行精准识别;对全区城镇贫困群众脱贫解困情况进行评估认定。从2021年1月1日开始,经请示区政府分管领导同意,我区将学习借鉴赣州市于都县等县(区)做法,着手准备聘请第三方机构对全区城乡自理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实施统一照料护理服务。

2.稳步推进城镇贫困群众脱贫解困工作。2020年4月聘请了第三方机构对全区城镇贫困群众2019年脱贫情况进行了评估认定,对已脱贫户印发脱贫光荣证书,对仍未脱贫户已通知各地加大帮扶力度及各地各部门和结对帮扶干部要做到政策落实、责任落实、工作落实到位。全区2020年4月份共有城镇贫困群众脱贫解困对象1310户(其中机构供养20户未纳入评估范围),第三方机构需评估对象共1290户,实际入户评估认定对象1287户。通过第三方机构对2019年脱贫解困脱贫情况评估,已达脱贫标准的有1245户,占96.51%。42户还未达到脱贫标准,占3.26%。未见面上户有3户,占0.23%。42户未达到脱贫标准和家庭共同生活成员年人均收入在7680元-10000元之间脱贫质量不高的407户已脱贫易返贫致贫对象,是困中之困、难中之难,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区区政府及时召开了全区城镇贫困群众脱贫解困工作调度会,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充分认识脱贫解困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小康路上城镇贫困群众一个都不掉队。截止目前,全区42户未脱贫户8月份将全部落实兜底保障、临时救助、慈善救助等政策到位。未见面评估3户,经区城脱办进行脱贫评估3户均已达到脱贫标准。

3.全力支持脱贫攻坚兜底保障工作。持续关注低保户、特困户、残疾贫困户等特殊群体,筑牢民政兜底保障扶贫防线。聚焦突出问题、补齐短板、狠抓落实,编密织牢基本民生兜底保障网,确保贫困人口“应保尽保、应救尽救”。同扶贫部门开展兜底保障对象信息比对,全面摸排全区未脱贫立卡贫困人口和收入不稳定、持续增收能力较弱、返贫风险较高的已脱贫人口和建档立卡边缘人口、摸清家庭情况、致贫原因、收入状况、扶持措施等底数,找出其中未纳入低保、特困供养和临时救助范围的人员,对符合条件的及时纳入救助范围。截止2020年12月份,全区未脱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31人纳入社会救助322人,占97.28%,9人已说明原因不需要纳入农村低保。全区纳入社会救助兜底人数4928人占建档立卡贫困人口5560人的88.63%。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残疾人1296人,已纳入社会救助1285人,占99.15%,已说明不需要纳入低保11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重病患者196人,已纳入社会救助194人,占98.98%,已说明不需要纳入低保2人;已脱贫易返贫户74人,已纳入社会救助75人,占98.65%,已说明不需要纳入低保1人;建档立卡贫困边缘户176人,已纳入社会救助144人,占81.82%,已说明不需要纳入32人。

特色亮点:2020年6月区“多措并举 真抓实干 全力推进城镇脱贫解困工作”在全省社会救助重点工作调度会上作典型书面交流材料;2020年7月区“积极探索 勇于创新 扎实推进城镇贫困群众脱贫解困工作”在全市社会救助重点工作调度会上作典型经验发言;2020年8月区区委书记曾春同志在全市城镇贫困群众脱贫解困工作视频推进会上作典型经验发言。并在人民网、日报、江南都市报、《民政》杂志、新闻联播等多家主流媒体平台宣传报道了我区城镇脱贫解困先进经验。

(二)落细社会事务工作,落实惠民利民政策

1.科学规划基层政权及社区治理。一是打造城市社区标准化建设。2019年我区成功打造孝岗镇大富社区、金峰街道办东铜社区、凤凰社区3个城市社区,被省民政厅命名为示范社区,绿色社区创建工作与标准化社区建设工作同步进行。2020年计划继续打造龙山、师水、北门、芙蓉、东磷5个城市社区。绿色社区创建工作与标准化社区建设工作同步进行。二是做好农村社区省级示范建设。2019年我区选择了马圩镇的桥西、荷拓、新溪村委会;杨桥殿镇的山下、文七位、愉怡村委会;孝岗镇的长林、坪里、河山村委会;小璜镇的洋湖、下湖、孙墩村委会共12个单位进行试点示范,其中孝岗镇河山村社区、杨桥殿镇山下村社区2个社区被省厅命名为“全省农村社区建设试点示范社区”。2020年计划选择12个以上单位进行农村社区省级试点建设。三是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自治建设。结合我区城乡社区建设工作实际,拟订了《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自治试点工作方案》,并以区委政法委名义下发。整个试点工作从2020年4月开始至2025年底结束,分夯基垒台阶段、全面达标阶段、巩固提升阶段三个阶段完成。四是加强村级组织建设。会同区委组织部做好第十一届村(居)委会换届选举并期准备工作;全面完成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今年6月底我区书记主任“一肩挑”比例已达100%。五是合理调整和增设社区居民委员会。针对我区部分社区居住人口密集,区域管理范围偏大等问题,对现有城镇社区居民委员会进行合理调整和增设,按照便于管理、便于服务、便于自治、便于发展,辐射范围在2平方公里服务半径的原则上,对孝岗镇管辖的大富社区、金峰街道办管辖的北、东门、凤凰社区管辖范围进行了适度调整,财时新增设汝河、幸福、西门、城北4个城市社区居委会,由原有的13个城市社区居委会增设到17个城市社区居委会。并进一步落实了办公用房,面向全区招聘新增设社区专职工作人员30名。

2.提高社区治理能力。通过依法厘清自治组织权责,规范社区治理体系,增强社区服务供给能力,丰富社区服务内容,促进民政服务元素在社区融合,社区治理能力不断提升。出台了民政服务元素融合提高城乡社区治理水平试点工作方案,制定了社区服务对象清单、服务项目清单、工作事项清单等“三张清单”,下发了社区出具证明工作实施方案,切实减轻村(社区)行政事务负担,清晰界定社区职责边界,稳步推动民政资源要素向基层下沉。

3.加强社会组织管理。开展社会组织年度检查工作,结合“双随机一公开”系统,要求我区170家社会组织到我局接受2019年度检查,对未参加年检或年检不合格的社会组织,将其纳入严重违法失信名单,并对其开展行政处罚。同时按照四个方面标准化、六个方面规范化和一张网络信息化内容,做好社会组织党建“三化”建设试点工作。

4.巩固绿色殡葬改革成果。按照“聚合力、凝共识、控源头、保需求、优服务”的思路,从保障机制、引导机制、治理机制、服务机制等方面积极探索和实践,在全市率先启动绿色殡葬改革,丧者遗体火化率、棺木收缴处置率、城乡公墓覆盖率、城乡骨灰入墓率、城区丧事集中殡仪馆办理率实现五个“百分之百”。一是实现公墓建设“全覆盖”。按照“公墓选址科学化、公墓设计便民化、公墓建设标准化”理念,优化公墓布局,搞好绿化美化,强化设施配套,总体要求做到“六个一”:一个生态停车场、一个焚烧点、一个洗手间、一个办公用房、一个吊唁厅、一个骨灰堂。投资8000万元,在16个乡镇建成16座公益性公墓,累计建成墓穴1.6万个。今年又投入600万用于城市公益性公墓扩建,现已建成墓穴2300个。二是构建精准惠民“服务链”。制定《区乡镇(街道、场)公益性骨灰安放设施建设管理办法(试行)》,每年划拨4万元用以乡镇聘用专门公墓管理人员。同时,从2019年1月1日起,区财政每年投入300万元,用于丧属减免火化、接运、骨灰盒、冰棺及吊唁厅三天、骨灰存放一年等相关费用,直接可为每户丧属减免丧葬费用1800元。三是打好管控源头“主动仗”。围绕消除存量、杜绝增量这一目标,由各乡镇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对“三沿六区”可视范围内的山主、坟头分类登记造册,对整治范围内的坟墓搬迁每座补偿1000元,并免费提供墓穴,同时,从2019年6月1日起,区域内死亡人员骨灰全部安葬到公益性公墓,生态安葬率达100%。

5.认真开展地名普查成果转化及边界管理工作。8月份完成了地名普查档案管理收挡工作,积极推动地名成果转化工作,9月份在市、鹰潭市两市民政局指导下完成了余(江)东(乡)线、金(溪)东(乡)线实地联检工作,并向两市人民政府提交了联检报告。

特色亮点:殡改改革典型经验在省殡葬改革领导小组简报、民政、大江网、信息日报宣传报道。11月26日省殡葬协会第五届第二次理事会在我区胜利召开,得到领导和同仁们的肯定。城乡社区治理典型经验在信息日报、《民政》杂志、大江网等媒体平台宣传报道。

(三)推进养老体系建设,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1.着力改善农村失能特困人员照护服务。严格落实省市关于失能特困人员集中供养的规定,与湖南普亲集团签订敬老院公建民营合同协议,累计投入400万元对社会福利院室内装修改造,目前全区共认定特困失能人员42人(城镇4人,农村38人),其中31名失能特困人员入住区社会福利院进行集中托养。失能特困人员集中托养率71%。

2.稳步推进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按照“因地制宜、分级保障”的原则,以区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平台为基础,全力打造乡镇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村级服务站、互助服务点三级保障体系。积极探索“党建+道德讲堂+幸福小屋”的农村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围绕老年人服务的需求,有效整合农村幸福院、颐养之家、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因地制宜建立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站点,为空巢、独居、高龄、失能和半失能老年人提供短期寄养、日间照料、助行、助购、精神慰藉以及心理关爱等服务项目。2019年,全区共建设有城镇日间照料中心4个,农村幸福之家61个,并投入使用。2020年将继续投入约1800万元,加强农村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新建设城市居家养老服务中心6个,农村具备助餐的居家养老服务点39处。

3.创新特困人员集中供养模式。今年年3月份以来,在区政府的主导下,我区启动乡镇敬老院“公建民营”社会化改革。区民政局与银河家园养老服务有限公司针对全区农村特困人员供养难、资源利用不足等农村敬老院突出问题进行了调研,为解决我区特困人员集中照护问题难点,打造具有特色的特困人员集中供养模式,区委办、区政府下发了区乡镇敬老院“公建民营”社会化改革实施方案》(东办发〔2020〕12号),对全区敬老院进行资源融合,分片区将全区13所公办敬老院整合为4所区域性特困人员集中医养护理中心,将全区集中供养特困人员分片区进行集中供养。区财政投资1500余万元对整合的4所特困人员集中医养护理中心和社会福利院进行提升改造。实现为全区特困人员提供生活照料、护理、康复、医疗、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目标,以大型养老机构为依托,医疗机构为支撑,智能信息化平台为纽带,实施集约化乡镇医养结合管理和服务,覆盖全区所有乡镇(场、街道),开创我区特困人员供养特色亮点。

特色亮点:居家养老、健康养老、医养结合等先进工作经验在新华网、人民网、日报、大江网等多家媒体平台宣传报道。

(四)加大关心关爱保护,儿童福利落地落实

一是强化夯实基层工作力量。在全区各乡镇、村(居)委会设立儿童督导员18人和儿童主任169人,共189人,做到每乡镇(街道、场)配备一名儿童督导员,每村(居)配备了一名儿童主任,并于2020年9月29日举办了全区儿童督导员、儿童主任培训班,提高基层工作人员业务水平。二是深入开展政策宣讲活动。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保护“政策宣讲进村(居)”活动,覆盖了87%的村居。三是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参与。邀请市区公益志愿者协会参与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保护活动,资助困境儿童完成学业,免费提供兴趣班课程,组织心理疏导,今年走访关爱孝岗完小144名儿童、六个村宣讲走访困境儿童120名,发放温暖包36名,送书包40名。四是持续加大政策帮扶力度。散居孤儿2020年已全面进行了健康体检,申报了“明天计划”。机构供养11名孤儿已于2020年11月27日落实了区域性养育;对年满18周岁还在大中专院校读书的孤儿,积极帮他们申报福彩助学工程,目前已有8名孤儿享受了福彩助学工程资金。认真做好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的生活保障工作,通过当事人申报及各级干部积极按政策找人,全区已落实130个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生活补贴。

特色亮点:儿童关爱保护典型经验在学习强国平台宣传报道。

二、存在的问题

(一)社会救助方面。一是民政经办人员力量比较薄弱。未能按省、市要求全面落实人员到位。特别是乡镇(街道、场)民政所长换岗频繁,变动后民政所长、村(居)级民政专干对民政业务熟悉不够,不同程度影响了民政工作正常开展。建议上级加大出台这方面相关政策和文件。二是因受疫情影响及上级文件要求,在开展城乡低保专项治理方面,清理整顿力度不够大,今年比历年城乡低保清理的人数大大减少。个别地方还存在着不符合条件人员仍在享受城乡低保金问题。建议上级明年要加大出台城乡低保专项治理工作这方面相关政策和文件。

(二)养老服务方面。一是养老服务人才不足。我区公办养老机构无专业护理人员编制名额,民办机构无法承担相应的人员培训等费用,有职业技能护理人员或院校毕业生大多不愿意进入基层养老机构,且服务人员流动性较强,稳定性差可持续性发展程度低。目前从事养老护理行业的人员参差不齐,大多数达到了60周岁,且自身文化素养不高,缺乏医疗专业护理知识,需要经过医疗护理等专业化培训认证后方可从业上岗、提供专业化优质服务。四是养老护理员的培训方式比较局限。目前养老机构护理人员集中到省里接受培训且名额非常有限(每年每县区1-2个指标),因人员年龄结构偏大,学历偏低,培训效果甚微。若由医疗机构定期组织专业人员到各养老机构对护理人员进行现场指导培训,更有助于护理业务水平的提高。

三、2021年重点工作计划

工作总体思路是:坚定“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深入推进保障脱贫攻坚计划、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事业、加大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推动全区民政事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一)兜牢社会救助保障网。在基层经办能力建设方面,利用上级社会救助资金2%,由第三方机构为每个乡镇(街道、场)聘请1—2名民政工作人员。做好春节期间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工作;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工作;做好城乡低保审批权限下放及监管工作;做好城乡分散特困人员第三方机构统一照料护理工作。

(二)稳固城镇贫困群众脱贫解困成果

做好城镇贫困群众春节走访慰问工作。做好城镇贫困群众脱贫解困验收评估工作。统一汇总梳理各地在省、市、区验收评估及年终考核评价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短板,督促各地建立问题台账和责任清单。明确责任单位,提出整改措施和整改时限,逐项解决问题,确保各项城镇脱贫解困政策落实到位。

(三)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移风易俗新风

一是巩固殡改成果。继续保持六个“百分之百”。二是完善公墓配套设施建设管理。实现公益性公墓(骨灰堂)建得好、管得好、用得好、礼俗好的目标。三是进一步推进丧葬习俗改革,形成厚养礼葬、丧事简办的现代文明丧葬新风尚。

(四)完善城乡社区治理,做好换届选举工作

一是做好第十一届村(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力求村委会成员学历、致富能手比例、妇女占村委会成员比例比上届提高,年龄比上届降低,自荐率提高到12%以上,妇女占村委会比例提高到30%以上。城市社区直接选举数量提高到城市社区80%以上。二是着力推进民政元素融合。按照三年实施计划方式步骤,以点带面,在全区城乡逐步铺开,不断提升城乡社区治理水平现代化水平。三是着力推进民政元素融合提升城乡社区治理水平现代化,按照三年实施计划,通过试点带面,在全区城乡逐步铺开。四是继续创建“绿色社区、美好家园”及农村社区省级试点示范单位创建数量和标准比往年有所提高。五是城市社区标准化建设全面推进,按照三年创建计划,2021年需创建9个(含新成立4个社区),力争年度标准化社区建设全覆盖。

(五)大力发展养老事业,创新创优服务模式

一是对区社会福利院进行扩建。一是对区社会福利院进行扩建。根据省对县区社会福利院床位数要求,我区社会福利院需达到300张床位以上,目前区社会福利院床位数为192张,主要建设内容:新建医养融合楼一栋,设计床位数为120张左右。

二是深入开展医养结合。推进公办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根据《区乡镇敬老院“公建民营”社会化改革实施方案》(东办发〔2020〕12号)及《全面推进乡镇卫生院与敬老院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抚办发〔2020〕15 号)文件,对特困人员集中医养护理中心内设医疗设施进行改造升级,全面促进我区特困人员集中医养护理中心及区社会福利院完善内设医疗机构建设,力求全区公办养老机构形成医养融合模式。推进民办养老机构医养结合。依托银河家园健康养老服务中心医养老机构模式,按入住老年人50人以上的养老机构必须内设医务室(省养老服务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中规定)的要求落实民办养老机构(目前批复4家民办养老机构入住老年人均在50人以上)医养融合建设。

三是完成居家养老建设。根据《区养老服务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东办发〔2020〕8号)文件,到2021年底,全区共计21个城镇社区(含新批复的城北、汝河、幸福、西门社区)、132个村委会,城乡社区和村委会居家养老服务站点全覆盖。2019年、2020年我区已完成4个城镇社区(红星垦殖场红星、王桥社区,孝岗镇大富社区,金峰街道东铜社区)及66个村级居家养老服务站点建设任务,2021年度,我区还需完成17个社区居家养老日间照料中心建设任务及农村66个村级居家养老服务站点建设任务。计划城镇社区居家养老日间照料中心重点打造东润华城小区、凤凰社区、东磷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日间中心建设;每个乡镇重点打造1-2个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站点建设,如孝岗镇南边村居家养老服务站、小璜镇孙圳村居家养老服务、马圩镇港下村居家破产者服务站、黎圩镇的黎阳村居家养老服务站、虎圩乡高坊村居家养老服务站等。

四是提质扩容智慧养老服务平台。目前我区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已经建设完成,下步所有养老机构、社区和居家养老需搭建智慧养老报务系统,全部融入区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形成全区一盘棋的智慧养老服务,通过养老服务信息平台监管,使我区智慧养老服务迈上一个新台阶。

民政工作思路范文第4篇

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完善惠民工作思路,2月6日,市民政局召开全市区县民政局长座谈会,听取区县民政局长关于2009年工作思路及存在问题的汇报。市民政局领导班子成员,业务处室、市社会福利事务管理中心和相关二级直属单位主要领导,以及18区县民政局局长参加会议。

市民政局吴世民局长在讲话中*,这是问政于基层的会议,也是为2009年全市民政工作会议做准备的一次会议。大家*了今年民政工作的思路和很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指导思想明确,措施具体,有创新、有思路、有对策、有措施、有办法,市民政局党委将认真学习,专题研究。他*,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面对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新要求,我们如何做好民政工作、解决好民生问题,意义十分重大。总体而言,今年民政工作面临的机遇可遇不可求、任务繁杂而艰巨、责任重大而光荣。一是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各级民政领导干部要认真学书记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带头从传统民政工作模式中解放出来,从传统民政工作理念中解放出来,从传统民政工作方法中解放出来,走出民政,谋划民政、发展民政。二是要加强学习。学风决定作风。要认真学习党中央和市委、市政府重要文件,熟知民生政策法规,提高政策理解和运用政策解决问题的能力。要认真研究思考工作中的问题,向基层和群众学习,集中群众智慧、反映群众需要,解决群众期待,切实做好党和政府的参谋助手。三是要抓好三件大事。成立专门领导小组及三个指挥部,全力以赴办好三件大事。与市社会建设办公室密切配合,抓好社区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好市社会建设大会精神,加强城乡社区服务站建设,实现社区服务站在城区全覆盖,加快社区服务培训基地建设。抓好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搞好规划设计,尽快启动,确保完成全年新增1.5万张床位任务。抓好公益性公墓建设,建设首个城市公益性公墓,确保清明节前投入使用。减免农民的丧葬费用,为他们提供优质的公益殡葬服务。四是解决基层*的机构人员编制。协调市有关部门,帮助基层解决机构人员编制问题,加强基层民政工作力量。五是认真筹备全市民政工作会议。深入开展民政系统“民生年”活动,举全市民政系统之力,全力推进十大惠民工程和六十项利民新政,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开创首都民生工作新局面。

民政工作思路范文第5篇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作为一个充满着生命律动的有机体,民政工作的形式和内容,必须随着时代和实践的变化而不断地丰富和发展,2004年的民政工作挑战严峻,难题犹存。按照“应保尽保”的政策规定,万名低保人员需要更加有效的规范管理;社区建设的快速推进,既扩大了白下区在全国的知名度,同时也给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银发浪潮的涌起给老年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明年我区要争创全国老龄工作示范区,任务既艰巨、又繁重,退伍安置改革步履艰难、残疾人按比例就业面临新的难题、800多名军队离退休老干部队伍的安置和稳定等等。形势喜人又逼人,压力和动力并存,困难和问题同在,必须高度重视,迎难而上。面对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围绕“富民强区,跨越发展”的总体要求,必须以全新的视角,全新的姿态,研究和探索民政工作的新领域,新内容和新方法,把握新机遇,完成新任务,实现新突破,创造新辉煌。

一是立足与时俱进,实现思想方法的创新。一要坚持创造性。切实做到“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使民政工作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坚持执政为民的宗旨,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锐意创新,大胆实践。二要坚持进取性。把富民强区,率先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作为民政工作的第一要务,民政工作要适应时展的要求,体现与时俱进的精神,就要做到思想认识坚持高起点,改革创新坚持高质量,衡量检验坚持高标准,发挥作用坚持高效益,以只争朝夕的精神,用超常规的方法实现民政工作跨越式发展;三要坚持一贯性。把解放思想,加快发展贯穿于民政工作改革与发展的始终,努力形成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良好局面。

二是动员各方参与,实现工作思路的创新。我区民政工作正处于加快发展的变革时期,做好民政工作关系到改革稳定和发展的大局,民政工作要为大局服务,为党的中心工作服务,就必须不断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因此,必须要用市场经济的思维谋划民政工作的发展,以积极进取的精神做好工作,深化改革,形成全新的工作思路,以及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民政工作新机制;从本区的实际出发,确立民政工作的总体思路,抓主要矛盾、抓关键环节,制定硬措施,打好主动仗;破除民政对象的固定性,树立面向社会的大民政、大服务观念,从公共服务的角度,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满足社会公众的福利需求;破除民政领域的片面性,树立大开拓、大发展的观念,认真做好社区设施与场地建设,服务项目的设置与软件开发,做到两者相互协调,通过加强社区建设,建立民政工作新平台,全面整合我区民政工作的人、财、物资源,做到巩固与提高同步,发展与创新并举。

三是改进行政方式,实现工作手段的创新。适应政府转变职能的要求,加快民政法制化建设,完善与民政工作改革相配套,与率先建设小康社会发展相一致,与政府转变职能相协调的民政法规体系。按照“勤政为民、简政便民、廉政爱民、优政利民”的民政工作施政准则,深化政务公开工作,将群众关注的热点事项公开,政策法规允许的事项公开,把直接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行政执法依据、程序和结果向群众公开,主动接受群众监督,特别对群众关注的最低生活保障、优待金抚恤补助、退休军人安置、残疾人按比例就业、社会捐助款物等“热点”,进行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公开,并实行服务承诺,改进公开形式,开辟多种公开渠道,工作人员挂牌上岗,各项民政工作公开上墙,发放办事指南,开通便民服务热线,实行“阳光操作”。大力推进民政信息化建设,实行区、街信息联网,提高行政效率,建立覆盖全区的民政信息系统,为居民群众提供更加便捷、优质的服务。

四是坚持狠抓落实,实现工作内容的创新。第一,大力推进社区民主自治建设,深化街道管理体制改革,以社区社会工作站为平台,建立和完善社区民间中介组织管理体系、社会监督体系和民间自律机制。重点抓好10个社区中介组织示范点,在先行试点,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在全区全面铺开。树立社区服务是朝阳产业的观念,培植发展20个社区服务产业化示范点。第二,按照“应保尽保”的原则,建立和完善以低保制度为核心的社会救助体系,完善街道和社区低保中心、低保工作站的功能,形成以低保为主体、临时救助为补充,社会互助为辅助、优惠政策相配套、社区组织为依托的社会救助体系,切实做到“上为党和政府分忧,下为平民百姓解愁”。第三,创新政策拥军、法律拥军、科技拥军、社区共建的形式和内容,把有益的经验上升为相应的工作机制;积极推行退役士兵自谋职业、有偿转移、扶持就业相结合的多渠道安置办法,保证一次性安置率达100%,自谋职业率超过30%以上。

五是坚持为民服务,实现服务方式创新。全面实行便民利民服务、文明服务和亲情服务,实行局领导调研月和“调研点”制度,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广泛开展“进千家门、知千家情、解千家难、暖千家心”活动,变坐等服务为上门服务,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加强“窗口”建设,使每一个工作岗位都成为文明服务的阵地,使每一个单位都成为文明服务展示形象的窗口。局机关开展“来有迎声、问有答声、走有送声、事有回声”的四声活动。各科室也要紧紧围绕“满意”做文章,丰富服务内容,拓展服务范围、完善服务措施、打造服务品牌,婚姻登记处实施提速和延时办公;低保工作建立“满意”办公,真情送暖;军休所开展“满意在我所”活动,推行“全天候服务”。

六是加强责任制,实现监督机制的创新。在内部监督方面,局工委建立“约法五章”,党委成员实行星期六恳谈日制度,出台廉洁勤政规范、事前告知制、首办责任制、效能监督制、责任追究制、考勤奖惩制、全方位目标考核制以及财务统管制度和定期内审制度等相关配套制度。在外部监督方面,从机关到基层,聘请30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政服务对象为监督员,对全区民政系统实行全方位、立体化的监督。建立社会评议制度,通过行风调查表和召开座谈会等形式,测评群众对民政工作和办事质量的满意程度,广泛征求社会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对考核中不满意率超过30%,或基本满意率合计超过50%的部门和个人,依照规定和管辖权限,视情况给予部门负责人或个人以戒勉、待岗,切实做到奖勤罚懒,奖优罚劣、奖惩分明。

七是采取多种形式,实现干部队伍培养教育的创新。面对民政工作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艰巨任务,只有一流的队伍,才能创造一流的业绩,必须从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不断加强干部队伍的教育和培养,组织实施“五型”机关活动,即创建“学习型”机关,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建立学习制度,完善局工委中心组学习制度和机关工作人员学习日制度,出台《关于加强机关学习制度的实施意见》,建立健全学习培训、交流和奖惩制度;完善鼓励在职人员参加继续教育和学历制度。建立“干部学习档案”,实行年度述学、评学、考学制度,机关年终评选文明科室和优秀个人时与集体、个人学习挂钩,选拔任用干部把个人学习情况作为重要参考依据之一。创建“创新型”机关,推动机关与时俱进。树立民政全面创新的观念,大胆突破传统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模式,实现民政工作从适应性发展向开放性发展的转变;在工作理念上坚持以人为本,强化服务意识,推动民政工作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在工作方式上坚持依法行政,规范管理,实现民政工作由传统方式向法制化、信息化、专业化的转变;在工作方法上坚持“科学、协作、效能”的原则,建立起快捷、高效的机关运行体系,同时要建立和完善创新激励机制。创建“竞争型”机关,形成争先创优,你追我赶的工作局面,细化竞争责任,各科室主动把自己的工作与全国和全省同行业中领先行业相比较;完善机关目标考核体系,将年度工作目标任务细化、量化到科室和个人,将年终考核结果作为评选先进的重要依据;进一步完善竞争上岗制度,建立公开、公正、公平的用人机制,营造浓厚的竞争氛围,使干部自加压力,自争一流。创建“服务型”机关,全面提升机关服务水平。强化“三种意识”,提升“三个服务”,即宗旨意识、责任意识、大局意识,主动把服务中心、服务大局、服务基层、服务群众融入民政工作的方方面面。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