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经贸局发展副食品管理发展计划

经贸局发展副食品管理发展计划

2009年副食品处的主要工作将围绕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提升品质生活突出三大主题:高度关注市场变化,继续抓好副食品市场供应;强化市场准入,以实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为重点,巩固深化“两豆”市场准入成果,深入抓好流通领域的食品安全工作;改善结构,提升档次,丰富内容,积极培育休闲服务业,加快特色潜力行业的发展。

一、继续抓好副食品市场供应

以中央“两防”宏观经济调控方针政策为指导,继续做好猪肉、蔬菜等副食品的市场供应工作,维护副食品价格基本稳定:一是继续加强市场监测,密切关注并全面把握猪肉、蔬菜等主要副食品的市场走势,进行正确的市场供应形势判断,做好相应的工作准备;二是完善重要企业联系制度,进一步加强产销衔接,积极构建保障主要副食品市场供应的网络体系;三是提高重大节日及应对突发事件的保障供应能力,做好猪肉、蔬菜等“菜篮子”主要商品的应急供应准备,切实保障*市区副食品市场的有效供应。

二、深入抓好流通领域的食品安全工作

1、全面实施以猪肉、蔬菜为重点的流通领域鲜活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工作,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深入贯彻《*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杭政办〔20*〕15号)、《*市流通领域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实施方案》(杭政办函〔20*〕421号)和《*市流通领域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细化操作方案》,加强和完善*市区流通领域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工作。

一是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的责任体系,实行问责制度。各有关城区商贸主管部门要加强对流通领域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工作的有效组织,指导辖区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超市建立和完善以总经理负总责,食品安全管理部门承担日常监管责任,具体职责分解落实到管理人员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体系。把蔬菜、猪肉等农产品的质量安全追溯贯穿到农产品流通的全过程,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任何一个环节发生问题要明确对责任人的问责。

二是实施鲜活农产品市场准入和经营过程出票与索票的规范化、程序化操作。农产品的市场准入总体按照《*市流通领域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实施方案》的规范操作程序执行。在猪肉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工作基本到位的情况下,要着重加强蔬菜流通的追溯管理。各有关城区商贸易主管部门要指导辖区的蔬菜批发市场及其经营者与*市区农贸市场、超市经营者交易蔬菜要严格执行“供货出票,货票随行”的农产品追溯管理操作规范。蔬菜批发市场在前期运行的基础上,要稳定操作模式,切实把住“经营者主动出票和出门查票”的关键环节;农贸市场、超市等零售单位要切实把住“进场查票、验票”的关口,并做好台帐记录,确保批发与零售的榫接。农贸市场经营者、超市对猪肉、蔬菜分销餐饮企业和团体伙食单位也要按照规定出具规范的分销凭据,并做好相应台帐,确保流通环节的鲜活农产品能实现质量安全快捷、有效的追溯管理。

三是建立考评和考核机制。根据市政府实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对市政府职能部门和各区政府的考核要求,市区对流通环节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及超市的蔬菜、猪肉等重点农产品市场准入和索证索票管理将提出考核要求,各有关城区商贸主管部门要相应建立考核机制,对企业农产品质量安全追随管理工作进行考核,对做得好的企业要进行表扬,执行不到位的要通报批评。

四是启动追溯,依法处罚。对政府执法抽检和专业检测机构定量检测不合格的蔬菜、猪肉进行销毁并实施追溯。蔬菜农残检测超标,对规范提供票据和索取票据的可依法追溯源头;对零售没有索取票据的依法处罚和曝光;因市场主办方原因导致追溯线索中断的,追究市场主办方责任。

五是加强部门之间工作的协调配合,合力一致,建立良好的工作机制。各城区商贸主管部门要进一步加强与工商、质监、卫生、农业等部门之间的协作,加大对企业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工作指导服务和监督管理的力度。要建立列会制度,掌握情况,把握进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稳步推进农产品的追溯管理工作。对确定的城区示范单位要重点加强工作的直接指导,以带动面上工作的开展,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工作问题突出的企业要落实重点监管和督查,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工作如期推进并全面实施到位。

2、深入贯彻落实《生猪屠宰管理条例》及其配套规章,进一步深化放心肉工程。

2009年要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生猪屠宰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及其配套规章,进一步强化我市放心肉工程。

一是做好生猪定点屠宰企业的重新审核工作。我市已对各区、县(市)上报的9家定点屠宰场在会审的基础上进行重新审核,今年要继续做好对乡镇定点屠宰场的重新审核工作。对既符合《条例》规定条件又符合省政府设置规划的,报市政府授牌发证。对虽符合省政府设置规划但不符合《条例》规定条件的,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并做好督促指导工作,确保按时整改到位;对既不符合《条例》规定条件又不符合省政府设置规划的屠宰场,提出整合或限期关停意见并做好督促实施。

二是加快定点屠宰场的布局调整和提升改造工作。根据《条例》规定和省政府下发的《浙江省生猪定点屠宰厂(场)设置规划》要求,结合各区、县(市)的实际情况,抓紧制定出台《*市生猪定点屠宰场规划布局实施意见》,以加快我市生猪定点屠宰场布局规划调整步伐,促进生猪定点屠宰厂(场)的整合、改造、提升工作。通过规整屠宰企业,增强企业竞争能力,提高肉品品质,保障城市的供应。

三是制定《*市小型屠宰场点布局规划》。我市小型屠宰场点设置实行“合理布局、满足消费、总量控制”的原则。根据《浙江省实施<生猪屠宰管理条例>办法》“小型屠宰场点的设置由市级人民政府进行布局规划并组织实施”的精神,各区、县(市)要抓紧做好调查摸底工作,提出辖区小型屠宰场点的设置数量及具体布局,经市有关部门综合评定后制定出台《*市小型屠宰场点设置规划》,确保边远地区居民吃上放心肉。

四是加快屠宰场等级评定工作。根据商务部《关于全面开展生猪屠宰加工企业资质等级认定工作的通知》精神,加大对屠宰企业基础设施设备的提升改造指导工作,加快屠宰场等级评定工作的开展。

五是完成屠宰场病害猪无害化处理在线监控系统的搭建。通过病害猪无害化处理在线监控,有效提高屠宰场病害猪无害化处理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六是加强外地进杭冷鲜肉的市场准入管理。按照《条例》规定对原已设立的定点屠宰厂(场)进行重新审核授牌发证的要求,对目前在杭销售或有意向进杭销售外地企业的屠宰资质开展重新认定,对在《条例》规定期限内未能取得授牌及屠宰许可证件的屠宰生产企业,其屠宰生产的猪肉不得进杭销售。对进杭销售的外地猪肉经营企业实行市场准入管理,签订《肉品质量安全承诺书》,要求出具完整证照票据,建立规范台帐记录,能实现有效追根溯源。加强肉品质量安全监管,定期例行抽检,确保进杭销售猪肉的质量安全。

七是开展“屠宰质量管理年”活动。一要加强对定点屠宰企业的规范化管理,编制《定点屠宰场管理手册》,引导企业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和规程进行屠宰,严把屠宰质量、禁用药物检测、肉品品质检验及病害猪无害化处理关;二要加强对定点屠宰场的监督检查和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理力度。对定点屠宰场开展定期不定期的监督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对定点屠宰场因管理不善、不按有关规定进行屠宰、禁用药物检测、肉品品质检验以及病害猪无害化处理,以致严重影响肉品质量、危害消费者正当权益和身体健康的行为,将依法予以严肃处理;三要加大市场巡查力度,排点地区,严厉打击私屠滥宰、未检肉交易等违法行为,杜绝“注水肉,病害肉”上市,确保消费者猪肉食用安全。

3、继续抓好酒类流通管理工作,切实保障市民饮酒安全。

最近,商务部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做好2009年酒类流通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我市要深入贯彻《通知》要求,加强酒类流通基础工作,继续做好酒类流通备案登记工作,加快《酒类流通随附单》的推行使用,规范散装酒的销售管理,加大酒类流通的执法检查力度,确保市民喝上放心酒。

一是加强酒类流通基础工作。随着旧城改造和城镇化进程的推进,酒类流通经营企业的关停和新开业现象比较普遍,造成前期掌握的数据与实际情况存在偏差。各商务主管部门要加强酒类流通行业发展情况的调查研究,准确掌握酒类流通行业的企业数量、规模及经营状况,指导企业规范经营。

二是加快《酒类流通随附单》的推行使用。我市《酒类流通随附单》已在全市推开使用,但进展不平衡。各商务主管部门要深入企业,加强工作指导,加快推行《随附单》使用的步伐,以保证酒类商品从出厂到销售终端全过程流通信息的可追溯性。同时,要按照《随附单》的申领发放程序,做好《随附单》的发售管理工作,并每月统计上报《随附单》的发售情况。

三是规范散装酒的销售管理。对散装酒经营者一定要及时办理酒类流通备案登记,并在固定的地点贴标销售,严禁流动销售散装酒。散装酒开启后分装的容器要标注出原散装酒标识标签包装上的所有信息,并标明开启后的有效销售期。散装酒的盛装容器要符合国家食品卫生的有关要求。

四是加大酒类流通的执法检查力度。今年我市将进一步加大对酒类流通企业的执法检查力度,对没有履行备案登记手续、未执行随附单溯源制度、未定点贴标销售散装酒等行为将根据《酒类流通管理办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实施责任追究并进行处罚。

五是组建酒类流通行业协会。今年要完成*酒类流通行业协会的组建工作。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加强行业自律,促进行业发展的积极作用。

4、巩固、深化“两豆”市场准入管理,实施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操作。

巩固去年“两豆”市场准入实事项目成果,继续实行“两豆”市场准入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操作,确保流通领域的“两豆”商品,来源渠道正宗,能追根溯源。在此基础上,根据形势发展的要求,延伸对城区新改造提升农贸市场、县(市)中心以下农贸市场“两豆”市场准入的具体工作指导和监督检查,不断深入“两豆”市场准入管理,巩固阵地,扩大成果。

5、加强超市食品安全工作的行业管理和业务指导。

根据政协委员的多个提案和社会有关方面集中反映超市食品安全工作存在着一些问题及建议,各区、县(市)要从完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强化食品安全管理部门的职权和职责;加强制度和流程建设,实施食品安全规范化、标准化、程序化操作;建立管理规范,加强对加盟、联营、招商单位的食品安全管理;落实企业自检制度,加强对食用农产品的检测;建立食品安全信息沟通机制,引导消费,接受社会监督等方面加强对超市食品安全工作的行业指导和管理,强化超市食品安全管理责任,真正赢得消费者心目中安全放心的消费场所。

6、加强食品安全信息化建设,充分发挥信息化管理的高效作用。

我市食品安全管理依托信息网络技术得到了较快发展。今年要继续加强信息化平台建设,大力推动食品安全管理手段的不断创新。

一要充分发挥商贸网(三绿工程网)信息平台作用,认真做好三绿工程及食品安全方面的宣传、管理、监控等方面的工作。各商贸主管部门要确定专人负责做好本地三绿工程信息的收集、报送工作,及时反映三绿工程管理工作动态,加强三绿工程工作交流,推动三绿工程工作的不断创新和发展。

二是加强蔬菜农残检测结果的上网公示工作。目前全市蔬菜农残检测并将检测结果上网公示的单位已达146家,有效保证了流通领域蔬菜质量安全。今年我市全面实施蔬菜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各商贸主管部门在指导企业做好蔬菜索证索票管理的同时,要加强企业的蔬菜农残自检工作,检测结果要及时上网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同时把网上公示作为日常监管的手段之一,督促企业扎实有效地做好蔬菜农残检测工作。

三是探索实施流通环节猪肉溯源信息化管理工作。适应猪肉质量安全形势发展,全面实施猪肉质量安全追溯,在积极做好进货索证索票、销售出证出票、建立购销台帐的基础上,借鉴先进城市的做法,探索建立并实施猪肉质量安全信息全程IC卡电子化追溯系统,以电子IC卡为信息载体,以生猪屠宰、白肉批发环节为重点,做到活猪屠宰、白肉批发和零售消费各环节猪肉质量安全信息的无缝对接,努力达到各种信息上连生产、下接消费、全程追溯的目标。

三、进一步做好餐饮等休闲服务业的各项工作

根据市委市政府培育发展特色潜力行业发展规划和行动计划,2009年特色潜力行业工作要以推进餐饮、茶楼业发展为重点,致力打造行业品牌,突出重点活动项目,加强宣传推介与交流,扩大消费需求。具体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推进品牌建设,鼓励做优做强。

扩大餐饮等特色潜力行业、企业的品牌效应,进一步发挥品牌企业的示范表率作用,通过树立典型,以点带面,推动餐饮等休闲服务行业的进步,继续开展“等级企业”“行业示范企业”、“行业名店”、“行业十强”等评选活动;推进服务标准化建设,制定“餐饮服务规范”等标准,实施“茶楼茶馆等级评定和服务规范”,推出“接待外宾定点单位”。深入实施“放心早餐”工程,鼓励发展“中心厨房”等现代食品加工、配送服务,提高餐饮行业的科学管理水平,增强餐饮等休闲服务企业抵御金融危机的能力。

2、开拓服务市场,促进消费需求

要以市场为导向,拓展服务领域,提升服务品位,积极促销,更好地满足广大市民和游客的消费需求。争取2009年全市餐饮业增幅15%以上,总营业额达到180亿。鼓励发展特色餐饮等休闲服务,支持大众化便民服务进社区,开展放心餐饮、茶文化、健康美容美发和足浴等品质服务进社区活动。加强餐饮等休闲服务企业与房地产商的对接,扩大服务市场。加强餐饮企业与农产品基地的对接,使农产品从田头直接进厨房,拓宽原料渠道,降低流通成本。培训餐饮等从业人员2000人左右,提升服务技能,增强服务消费的吸引力。以西博会、茶博会等品牌活动为载体,举办第十届中国*美食节,开展第三届西湖国际茶宴品尝周和两岸茶文化交流活动。巩固联合国美食节的成果,邀请联合国代表到*召开会议和旅游度假,推出“大使宴”、“南宋官府宴”、“江南丝竹宴”等宴席。策划设计寿宴、婚庆喜宴,拉动节假日、婚庆等餐饮消费。开展年度流行菜肴评选活动。引导企业加强促销,为扩大内需营造良好氛围。吸引更多的市民和游客的消费。

3、加大宣传推介,扩大行业影响

加大对餐饮茶楼等休闲服务业的宣传力度。在电视、报刊开辟宣传栏目,举办“夜游神”电视栏目。办好协会简报、杂志和网站等宣传载体。组建一支“美食家”队伍,开展美食评论活动。编制“休闲消费指南”、“*民间菜故事”等宣传品。把*美食、茶文化、足浴促健康宣传作为旅游宣传的重要内容,开展与台湾的美食和茶文化等休闲文化交流活动,到台湾等地举办美食节活动,举办海峡两岸茶与饮食文化高峰论坛,举办全国知名餐饮企业高峰论坛,“*餐饮行业发展状况”等调研报告,扩大“天堂美食”、“杭为茶都”的影响。

4、加强协会建设,推动行业自律。

倡导协会专职工作人员向年轻化、职业化发展,优化协会组织结构。要加强协会制度建设,强化内部管理。要改善协会工作人员的办公条件和工作环境,激发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加强同业联系、异业联盟,开展学习与交流活动,提升行业协会的工作水平和创新能力。行业协会要加强行业调研,及时行业信息。进一步制定和完善行规行约,建立健全企业诚信经营、约束违法失信行为的行业自律机制。要进一步发展会员,提高行业的代表性,加强为会员企业服务,开展信息咨询服务、业务技能培训、组织技术交流、推广典型经验等活动。行业主管部门要加大支持行业协会开展活动的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