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民政局加强社会民生管理总结

民政局加强社会民生管理总结

一、20*年政府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20*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是很不寻常、很不平凡的一年。面对历史罕见的雨雪冰冻灾害,面对不断蔓延的全球金融危机,面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和挑战,我们在中共*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团结依靠全市人民,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信心谋发展,开拓创新抓落实,攻坚克难求突破,基本完成了市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开创了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经济运行保持平稳。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84.7亿元,增长10.4%;完成财政一般预算收入70.2亿元,增长10.8%,其中地方级收入33.3亿元,增长10%;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5.4亿元,增长8.2%;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9.7亿元,增长19.2%。

——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三次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由2007年的5.8∶60.7∶33.5调整到5.6∶60.4∶34。节能减排成效明显,化学需氧量排放下降4.5%,二氧化硫排放下降5%,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5%。

——城乡建设扎实推进。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相继建成投用,城乡统筹发展格局进一步形成。生态绿化建设继续加强,新增公共绿地面积6.7万平方米,城区污水处理规模提高到6万吨/日。

——社会民生持续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5114元,增长9.1%;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首次突破万元大关,达到10997元,增长13.5%。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82.3亿元,比年初增加68.6亿元,增长32.1%。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城乡居民从中得到更多实惠。

一年来的主要工作是:

(一)狠抓保稳促调工作。针对年初以来国内外经济环境变化的新形势,我们及时调整工作思路,不断强化针对性工作措施,力保全市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以“三百”活动和“三千”活动为主要抓手,积极开展“企业服务年”活动,切实帮助企业解决了一些困难和问题。先后组织召开金融、行业协会、企业家、房地产工作等多个座谈会,对应对困难、促进发展工作作出具体部署。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标本兼治、保稳促调”重大决策,积极整合各类政策资源,制定出台“保稳促调”等政策措施,从财税扶持、金融支持、创业投资、要素保障、规费减免等多方面为企业发展助力。大力推进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积极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工业结构调整步伐明显加快。全市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产值823亿元,增长10.1%;实现高新技术产品产值30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36.5%,增长22.4%。加快推进工业园区开发建设,*经济开发区改造提升工作开始启动,科创中心一期三幢孵化楼建成投用,模具城二期开发初具规模,远东工业城二期基础设施建设进展顺利,滨海产业园部分项目实现开工建设。加大对外贸出口的财政支持力度,对外贸易在逆势中保持平稳发展。全市实现进出口总额53.4亿美元,其中自营出口43.5亿美元,分别增长13.7%和17.6%。重视抓好招商选资工作,成功举办香港·*现代服务业推介会、*·*投资环境推介会等重大招商活动,全市实际利用外资达到4亿美元。制定出台服务外包扶持政策和行动计划,培育发展服务外包经济,新批服务外包企业31家。抢抓杭州湾跨海大桥建成通车的历史机遇,深入推进“商贸活市”战略,服务业发展亮点纷呈。塑料城中央商务区建设扎实推进,网上交易市场被列为“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国家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塑料城荣获“改革开放中国浙江功勋市场”称号。成功举办第十届中国塑料博览会、20*中国小家电博览会、20*中国(*)裘皮服装节等重大展会12个,展会总成交额首次突破70亿元。积极培育发展新兴服务业,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楼宇经济呈现新亮点。完善城乡现代商贸流通网络,《城区商业网点规划》修编和城西、城南两大商圈建设指导性意见编制基本完成,特色商业街区、商业示范社区、镇级商贸中心建设取得新进展,市农批市场改造、白云商贸中心、*国际广场一期等一批重大商贸项目按计划推进,农村菜市场年度改造任务顺利完成。创新旅游管理体制和投入机制,组建成立*旅游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山门、*名人馆、*温泉山庄等一批旅游项目顺利推进,农家乐乡村旅游规范发展,农事旅游节庆活动贯穿全年并成为旅游宣传促销的重要载体。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39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0亿元,分别增长18.2%和20%。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强产学研合作,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新列入国家“863”计划项目1个,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54家,新增发明专利63件、中国驰名商标62件,参与制(修)订国家或行业标准33项。完善节能减排统计、考核体系,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节能减排工作取得新突破。新增清洁生产企业27家,关停粘土砖瓦窑12座,工业用电增幅低于工业总产值增幅9.7个百分点。坚持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以现代农业为主攻方向,积极做好农业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全面落实各项农业扶持政策,农业生产实现稳步发展。全年实现农业总收入58.3亿元,增长8.5%;粮食播种面积46.7万亩,比上年增加4.6万亩。加强农业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开展农业机械化示范县(市)创建工作,推广喷滴灌应用技术,成功举办首届中国(*)榨菜文化节和*榨菜*推介会,农业的基地化、机械化、科技化、品牌化和市场化建设迈出新步伐。全年实施农业科技课题项目63项,新增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件、中国名牌农产品1个,新增宁波市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3个。我市水利工作再创佳绩,被省政府授予第十四届“大禹杯”金奖。

(二)统筹推进城乡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城乡规划法》,切实加大城乡规划的统筹和实施力度。根据*统筹发展和宜居城市建设要求,调整完善《市域总体规划》,全面启动《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强化专项规划和控详规划的编制工作。制定出台中心镇扶持政策,泗门、梁弄、马渚等中心镇实现了加快发展。加大城乡基础设施投入,一批事关城乡发展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杭甬运河*段全线通航,杭州湾大桥*连接线、杭甬高速公路至沿海北线*连接线一期工程(329国道*复线至沿海北线段)、329国道*复线(小曹娥至黄家埠段)建成通车,双溪口水库建设完成总工程量的90%,海塘除险治江围涂二期新增围涂面积9800亩,城市污水收集系统二期和乡镇(街道)污水接入主干管工程分别完成工程总量的85%和35%,220千伏通济、梨洲、侯青输变电工程扎实推进,110千伏谭岭、曹娥输变电工程建成投运,杭甬铁路客运专线和*客运枢纽中心、余梁线北延等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认真落实统筹*地区发展工作部署,切实加快了一批统筹项目建设。积极创新动迁运作模式,依法推进拆迁工作,西北环线南侧地块、南河沿路道路建设工程、化纤厂厂区、侯青江北岸整治工程等18个项目拆迁任务全面完成,远东工业城二期、最良村拆迁改造一期二期等一批项目拆迁工作基本完成,全年累计完成拆迁60万平方米。加强市政道路建设,完成东旱门路、余马公路城区段、谭家岭西路、世南路等一批市政道路和学弄、杜义弄、保庆路等8条背街小巷改造任务。重视发展城区供水、供气、排水事业,全面启动城东水厂及引输水管网工程建设,新增天然气用户4150户,完成二桥三区排水应急工程。完善城市管理执法体制,推行“社会管理,政府执法”城市管理模式,中心城区“马路市场、占道经营”等突出问题得到逐步解决。开展土地违法行为专项整治行动,推行建设占用耕地表土剥离再利用办法,加强土地整理开发,落实地质灾害隐患点工程性治理措施,国土资源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深入实施村庄整治,稳步推进绿化示范村和“和谐宜居家园”创建工作,农村人居环境不断改善。新增宁波市级小康示范村6个、村庄整治达标村34个、庭院整治合格村68个,新建农村网络公路128.6公里、沿海防护林带300亩。继续实施“内聚外迁”工程,完成整体拆并自然村9个,转移山区群众253户、656人。

(三)强化富民惠民措施。调整完善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制定实施外来务工人员社会保险暂行办法,切实抓好社会保险扩面工作,全市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23.1万人、17.6万人、15万人、25.1万人和16.1万人,农民养老保障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1.8万人和2.9万人。制定出台新一轮就业再就业政策,切实加强劳动力技能培训,全年帮助1.8万名城乡劳动力实现就业再就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就业率达到80%以上,城区23个社区达到“充分就业社区”创建标准,城镇登记失业率稳定在2.95%以内。加强劳动执法工作,妥善调处劳资纠纷,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劳动合同基本实现全员覆盖,有1645家企业签订了工资集体协商协议。修订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保障实施办法,扩大住房保障受益面,帮助415户城区低收入家庭解决了住房困难。实施“96345”社区服务平台扩容提升工程,推进“关注民生、信达万家”主题实践活动,全面完成移动信号“村村通”工程建设任务,社区便民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认真落实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实施办法,全部免除义务教育段学生课本费和作业本费。继续推进学校网点调整,建成投用舜江中学、姚北实验学校、兰江小学。制定出台进一步推进学前教育发展的政策意见,切实加强学前教育投入和管理,学前教育发展取得新突破。大力发展以市场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市一职校顺利通过部级重点职高验收。组织开展国家语言文字工作三类城市创建工作。制定实施第二轮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行动计划,建立健全城乡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制度,加强重大疾病防控,积极做好婴幼儿奶粉事件医疗处置工作。推进医疗服务体系建设,修订完善《医疗机构设施专项规划》,制定实施《城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规划》,加大重大医疗基础设施投入,市人民医院迁入新址并实现正常运行,市二院妇儿保健楼土建工程顺利完工,城区社区卫生服务站规范化率达到90.9%。巩固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参合率达到96.9%,小病受惠报销比率提高到30%,受益面达到145.6%,新增小病受惠实时补偿结报点58家。全面实施“文化燎原工程”,切实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基本完成有线广播“村村响”工程,城乡群众的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文化精品创作再结硕果,电视艺术片《王*》荣获第24届中国电视金鹰奖,广播剧《有这么一对兄弟》获得国家专家奖一等奖。稳步推进市级重大文化设施建设,河姆渡遗址博物馆陈列改造、*博物馆二期扩建和市全民健身中心工程全面启动。重视历史文化的保护和研究,扎实推进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成功举办中日“舜水学”研讨会,姚剧被列入第二批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深入开展以“迎奥运”为主题的全民健身运动,推动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城乡“15分钟健身圈”初步形成,成功创建成为省体育强市。继续实施联合国人口基金第六周期生殖健康与计划生育项目,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负增长。加强区域环境整治,持续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专项行动,切实维护群众环境权益。全面实施“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全市低收入农户人均纯收入增长19%,人均纯收入2500元以下的低收入农户从5272户减少到2260户。全面落实低保标准金自然增长机制,建立老年人员生活补助金制度,积极开展社会化养老和农村五保集中供养工作,大力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城乡困难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四)加强民主法制建设。顺利完成第八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村务公开民主管理规范化建设基本实现“村村达标”,被推荐为“全国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县市”。扎实开展“和谐单位”创建活动,基层和谐建设取得新成绩。深入开展“五五普法”和“法律六进”活动,全面建立农村法律顾问制度,加强人民调解和法律援助,扎实推进社区矫正和归正人员安置帮教工作。落实“市委书记大接访”活动部署,完善信访工作责任制和领导干部包案调处工作机制,信访总量等四项指标全面下降。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度,积极开展隐患排查和治理工作,安全生产形势趋于好转,实现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和直接财产损失“三下降”。扎实开展“食品安全示范县”创建和农村药品“两网一规范”建设活动,集中开展“十小”行业质量安全整治与规范行动,全社会消费安全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制定出台外来务工人员服务与管理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办法,启动实施提高“三率”基层基础专项行动。加强基层应急队伍建设,完善应急预案及操作手册,应急处置能力不断提高。深入开展打击黑恶势力、涉枪犯罪、“两抢一盗”和犯罪等专项行动,城区社会治安动态视频监控系统基本建成,打防管控能力明显增强。

(五)积极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设立市金融工作办公室和公共项目建设管理中心,调整充实司法、环保、质监、应急、外来务工人员服务管理等机构力量,理顺动迁、环卫、房管等管理体制,不断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推进行政执行力建设,加强执法监察,开展部门责任抄告制度试点,在全省率先建成了行政电子监察系统。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和新闻发言人制度,加强电子政务建设,“中国·*”网荣获“20*年度中国政府网站领先奖”。全面开展非行政许可审批项目清理和规范工作,巩固扩大行政审批职能整合成果,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加强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应诉工作。自觉接受市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坚持定期向人大报告工作、向政协通报情况。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按时办结率均为100%,满意率、基本满意率分别达到97.6%和99.5%。推进财政直接支付制度改革,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工作,有序推进公务用车改革,扩大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范围,调整完善乡镇、街道财政体制,财政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加强政府债务管理,有效防范债务风险。全面贯彻《公务员法》,加强公务员培训和管理,进一步做好机关事业单位编外用工管理工作。坚持不懈地开展反腐败斗争和加强政风建设,廉洁政府建设取得新进展。

与此同时,征兵、安置、优抚、双拥、人防和民兵预备役等工作扎实推进,民族、宗教、对台、侨务、外事、广播电视、新闻、统计、审计、档案、史志、气象等工作不断加强,老龄、妇幼和残疾人事业实现新的发展,四川*县*灾后援建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山海协作”和对口帮扶工作继续深化。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们深切地体会到:要实现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始终坚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善于创新,敢于尝试,勇于突破,积极用市场经济手段解决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必须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不断放大发展优势,努力促进科学发展;必须始终把改善民生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人为本、亲民善政,最大限度地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必须始终把维护社会稳定作为推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第一保障,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在改革发展中促进社会稳定。

各位代表!

过去一年取得的成绩,确实来之不易。这是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人民齐心协力、拼搏实干、奋发进取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致以崇高的敬意!向驻姚部队和武警官兵,向所有关心支持*建设和发展的海内外朋友,表示诚挚的谢意!

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政府工作还存在薄弱环节。主要是:经济下行趋势明显,企业经营普遍比较困难,地区生产总值、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没有达到年初提出的预期目标;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方式尚未根本转变,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还不够强;城乡发展的不平衡性仍然比较突出,农村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农民增收的基础尚不稳固;受经济下行、减税轻费和支出增多等多种因素共同影响,财政形势持续紧张,实现财政收支平衡的难度较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劳动就业、医疗服务、社会治安等一些事关群众利益的问题解决得还不够好;行政成本依然偏高,一些干部思想观念、工作作风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不相适应。对此,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