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经贸局发展安全生产管理总结

经贸局发展安全生产管理总结

20*年我处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提升生活品质为目标,努力做好我市副食品市场供应、切实加强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管理,积极开展餐饮、茶楼等潜力行业特色活动,圆满完成了年初的各项任务。

一、努力做好副食品市场供应工作

今年以来,我们认真贯彻国务院、省、市政府有关保障市场供应,稳定副食品市场价格的一系列通知精神,高度重视猪肉、蔬菜等主要副食品的市场供应,加强市场监测,协调商品货源,组织产销对接,落实扶持政策,完善应急方案,建立和完善生猪储备制度,成立禽蛋行业组织,通过深入具体的扎实工作,切实保障了*市区副食品市场的有效供应,维护了副食品市场价格的基本稳定。

(一)加强市场监测,密切关注猪肉、蔬菜等主要副食品的市场走势。

今年以来,我们坚持每天监测市区生猪的屠宰量、猪肉的供应量以及生猪、白肉的市场价格,蔬菜批发交易市场的客菜、地菜的日投放量、以及青菜等大路蔬菜的批发价格、零售价格等,分析市场猪肉、蔬菜等主要副食品的供应及价格走势,及时将监测与分析结果在*商贸网副食品供应专栏公布,同时上报省经贸委和市政府领导,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为比较全面地掌握副食品市场的动态变化情况,我们还将监测范围扩大到家禽、禽蛋、豆制品等商品,及时、准确地把握市场重要商品的供求和价格变化情况,以进行正确的市场供应形势判断,做好相应工作的应对准备。

(二)完善重要企业联系制度,进一步加强产销衔接,构建副食品市场有效供应网络。

为保障市场供应和做好应急准备工作,我局确定了猪肉、蔬菜、豆制品等30余家“菜篮子”主要商品重点生产和批发、零售经营企业,建立和完善联系沟通机制。及时沟通产销信息,及时了解货源组织、生产及市场供应情况,进一步加强生产企业与经营企业的产销衔接,先后组织开展无公害农产品产销对接、农博会经贸洽谈、竹笋节经贸洽谈等项活动,建设有效的副食品市场供应网络,以保证市场货源充足,供应稳定。

(三)启动蔬菜供应应急预案,稳定副食品市场供应和价格。

春节前夕,我市遭遇50年不遇的大暴雪,为有效保障雪灾后及春节期间蔬菜等副食品供应,在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相关部门的积极支持下,我局负责组织实施了市区蔬菜供应应急预案。应急供应期,共组织供应平价菜600多吨,使灾后杭城蔬菜市场呈现供应丰富,大路菜量足价稳的特点,得到市政府领导的充分肯定和市民群众的普遍称赞。在此期间,还启动500吨冻肉储备,有效地稳定了灾后和春节市场的猪肉价格。

(四)倡导开展“微利售菜”活动,稳定蔬菜价格。

今年入梅以来,*市区蔬菜价格出现了快速上涨。为稳定蔬菜市场价格,让市民群众的“菜篮子”拎得轻松些,根据市政府领导的批示精神,我局7月份在市区范围倡议开展了为期1个月的“微利售菜”活动。市区超市和农贸市场共95家企业积极响应,采取减免摊位费、设立专柜或专区、限定零售价格等措施,“微利售菜”让利于民,取得了良好的市场和社会效果,受到市委、市政府领导和市民群众的充分肯定。

(五)对生猪批发行和屠宰加工企业进行补贴,调动企业组织货源的积极性。

为调动企业组织货源的积极性,向市政府争取政策,今年继续对生猪批发行和屠宰加工企业进行补贴。补贴扶持政策持续实施到今年9月底。今年1至9月,共补贴生猪批发行、屠宰加工企金额共计378.1099万元,有效调动了批发企业和屠宰加工企业组织猪源,保障市场供应的积极性,确保了市区猪肉供应量足价稳。

(六)建立和完善猪肉储备制度。

为建立猪肉市场供应保障机制,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确保我市猪肉市场的有效供应,我局会同市财政局、农业局制订《*市区猪肉储备实施方案》,得到市政府的批转实施。同时为确保猪肉储备各环节的工作落实到位还配套制定了《*市区猪肉储备管理办法》。根据国务院及商务部的相关要求和*市的实际情况,确定*市区2000吨猪肉的储备量,其中生猪活体储备1200吨,冻猪肉储800吨。下达了储备计划,与市农业局及代储单位*市商业资产经营公司共同落实了15家生猪活体承储单位和冻猪肉储备单位,签订了冻猪肉和生猪活体的承储合同,实地检查了生猪养殖场的合同执行情况,*市区猪肉储备计划全面落实到位。储备冻猪肉和生猪活体可随时调用,能保证灾害性气候、节日和各种突发事件状态下的应急供应,为猪肉市场的供应稳定提供了保障。

(七)完成《*市区生活必需品应急供应预案》的重新修订工作。

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完善*市区生活必需品应急供应预案的有关精神,对20*年由我局牵头制定的《*市区生活必需品应急供应预案》(杭政办函[20*]331号)进行了重新修订,同时配套制作了《操作手册》,并已经市政府的批准印发。

(八)成立*市肉类行业协会禽蛋专业小组。

今年5月,我局着手开展禽蛋市场调查,并多次召开禽蛋经营企业座谈会,掌握了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禽蛋经营企业信息。为加强禽蛋行业自律,及时掌握禽蛋市场动态,确保市场禽蛋供应,10月16日,*市肉类行业协会召开了禽蛋经营企业会议,正式成立禽蛋专业小组。

二、切实加强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管理工作

加强流通领域安全管理工作是保障食品安全消费的一道重要防线,今年以来,我们以实施“两豆”市场准入制度、建立流通领域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运行机制为重点,以贯彻落实《*市家畜屠宰管理条例》、《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管理办法》、《酒类流通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为抓手,积极有效的开展各项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着力构建流通流域食品安全保障体系。

(一)完成了“两豆”市场准入为民办实事项目

20*年,市政府把实行豆制品、豆芽菜(下称“两豆”)市场准入制度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为切实落实市政府的实事项目,确保人民群众的“两豆”食品消费安全,在深入调查、摸清生产和流通基本情况的基础上,我局制订了《关于豆制品、豆芽菜市场准入制度的实施意见》,明确了“两豆”市场准入的操作程序和规范,确定了环环紧扣的工作步骤,从市场主体到经营户层层落实了“两豆”市场准入的责任制。根据城区农贸市场和县(市)中心农贸市场的不同条件和特点,市、区商贸主管部门会同市工商、质监等部门切合实际,采取对策,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确保了“两豆”市场准入实事项目实施到位。到去年年底,城区153家农贸市场,桐庐、临安等县(市)8家中心农贸市场“两豆”市场准入全面实施到位;基础条件相对较差的建德、富阳、淳安等县(市)12家中心农贸市场豆制品市场准入全面实施到位,豆芽菜市场准入基本实施到位。年终实事项目通过了市政府有关部门的督查和考核。

(二)启动了流通领域鲜活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工作

根据《*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杭政办〔20*〕15号)文件精神,为建立流通领域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运行机制,进一步提高大宗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我市流通领域全面实施以猪肉、蔬菜为重点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工作。在实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难度大的情况下,我局会同市工商局深入基层调查,制订了《*市流通领域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实施方案》,并经市政府杭政办〔20*〕421号文件转发。《方案》确定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的操作机制和工作目标,提出了猪肉、蔬菜等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的总体要求,规范了流通领域批发环节、零售环节农产品市场准入管理操作流程,并提出实行猪肉、蔬菜等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的企业组织管理、实施步骤和监督管理要求。12月17日,我局会同市工商局召开了*市区流通领域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工作会议,对零售环节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进行了全面的工作部署,12月20日市区流通领域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工作如期启动。

(三)巩固深化“放心肉”工程

20*年度,全市定点屠宰生猪2270*7头,其中市区定点屠宰生猪757672头。*市区及县城以上城市生猪定点屠宰率达到99%以上,乡镇生猪定点屠宰率达到95%以上。全年未发生与我市有关的群发性猪肉质量安全事件。

1、有效开展屠宰厂(场)整合工作。

20*年4月20日,*五丰联合肉类集团有限公司(原*肉厂)屠宰分厂、彭埠定点屠宰场先后移址西兴定点屠宰场,11月底,五和丰盛(德清)定点屠宰场正式运营,*余杭区小洋坝定点屠宰场按时关停,至此*市区基本形成一个公司、南北二个定点屠宰场、二个鲜肉批发交易市场的格局。各区、县(市)生猪定点屠宰厂(场)的整合工作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其中余杭区压减屠宰场4家,临安市压减2家;桐庐县压减1家。截至目前*市共计压缩生猪定点屠宰场12家,现有屠宰场95家。

2、进一步加强肉品安全保障措施。

一是依法严厉打击未检猪肉销售等违法行为。针对个别区域未检肉销售情况有所抬头的现象,开展重点区域专项整治活动;做好传统节日和奥运、西博会等重大活动期间的执法检查工作,全面加强日常检查,定期、不定期地对生猪定点屠宰企业、农贸市场、超市开展突击检查。1-12月全市组织屠宰执法检查1588次,出动人员11456人次,检查经营户(含屠宰场)55312家次,收缴违法产品7376.81公斤,销毁6636.81公斤;市商贸综合监察中心出动检查2623人次,其中晚上出动796人次,检查屠宰场167家次、各类市场640家次、用肉单位243家次,取缔未检肉销售点62个,查扣未检肉1140.35公斤、销毁917.35公斤。办案2件,行政处罚2000元。处理举报、投诉22次,满意率100%。净化了肉品市场,确保了消费安全。

3、全面开展肉品质量安全抽检工作。

一是继续加强屠宰场瘦肉精自检工作。20*年1-12月,全市共抽检44612批次,检验样品1*958个,合格1*946个,合格率99.99%。其中市区共抽检12002批次,检验样品59179个,抽检比例从去年的5.80%提高到8.16%,检验结果全部合格。

二是继续开展外地进杭冷鲜肉及牛肉抽检工作。20*年以来,我局会同市畜牧兽医总站、市质量技术监督检测院,对外地进杭冷鲜肉及富阳受降屠宰场出场的牛肉进行了4次全面抽检,共抽检肉牛屠宰户37户次,外地进杭冷鲜肉经营企业44家次,抽取样品总计81个批次。抽检结果全部合格。

4、深入贯彻国务院新修订的《生猪屠宰管理条例》。

为更好地促进生猪屠宰管理工作,进一步提高肉品质量,以新修订的国务院《生猪屠宰管理条例》的新颁布为契机,组织举办了《生猪屠宰管理条例》学习培训班,全市商贸主管部门负责人、屠宰管理执法人员、定点屠宰厂(场)的负责人等共计80余人参加了培训。为提高《条例》宣传效果,我市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以悬挂横幅标语,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大力宣传国务院新修订的《生猪屠宰管理条例》。据统计,一个月来全市共制作悬挂横幅258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5760份,各类报纸网站电视媒体报道33篇次,宣传效果良好。同时,根据《生猪屠宰管理条例》和《*市人民政府关于对全市生猪定点屠宰厂(场)进行重新审核的通知》(杭政办函〔20*〕352号)的有关要求,开展全市生猪定点屠宰厂(场)的重新审核工作,并成立*市生猪定点屠宰厂(场)审核专家组,具体负责生猪定点屠宰厂(场)的资格审核工作。

5、强化病害猪无害化处理监管工作。

根据《生猪定点屠宰厂(场)病害猪无害化处理管理办法》有关要求,以生猪定点屠宰厂(场)病害猪无害化处理数据审核工作为切入点,进一步加强全市生猪定点屠宰厂(场)病害猪无害化处理监督管理工作。举办了两期《生猪定点屠宰厂(场)病害猪无害化处理管理办法》培训班,详细解读管理办法中职责要求、工作程序及罚则的等具体内容,把工作要求落实到各屠宰厂(场)。为加强对屠宰场无害化处理工作的实时监控,我局积极筹建病害猪无害化处理在线监控系统,该项目已完成招标。

6、认真做好屠宰信息采集统计工作。

20*年,根据商务部有关生猪屠宰信息采集的要求,确定专人对各区县(市)24家规模企业每月进行信息数据的统计、填写、上报工作,做到及时、准确、真实。为切实做好畜禽屠宰信息统计工作,落实国务院提出的“完善生猪屠宰量和猪肉等畜禽产品市场销售额的调查统计”这一要求,及时掌握全市生猪等畜禽屠宰加工环节和肉品市场销售环节的相关信息,为稳定畜禽产品市场供应决策提供依据。

7、进一步规范定点屠宰厂(场)管理工作。

为了进一步完善屠宰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和登记台帐,促进其规范内部管理,我局集中精力,汇编了《*市生猪定点屠宰企业管理制度及台帐》样本,并统一制作,下发至全市各个屠宰厂(场)作为范本。

(四)扎实推进酒类流通管理工作

贯彻落实商务部《酒类流通管理办法》,在继续开展酒类流通备案登记和积极推行酒类流通随附单的基础上,加强散装酒的经营管理,依法加大执法检查力度,规范酒类流通秩序,同时积极筹建酒类流通行业协会。

一是继续开展酒类流通备案登记。*市的酒类流通备案登记工作进展情况良好,截至*年12月底,全市酒类经营者共备案登记21394家,备案登记率达87.30%,占全省备案登记的41.68%,继续居全省前列。

二是积极推行酒类流通随附单制度。为加快《酒类流通随附单》的推行使用步伐,保证酒类商品从出厂到销售终端全过程流通信息的可追溯性,深入企业了解《随附单》的使用情况,指导企业准确填写、规范台帐记录,督促批发企业主动开具、零售企业主动索取。截至12月底,全市推行使用酒类流通随附单的酒类批发企业已达259家,发售酒类流通随附单4885本,244250份。

三是加强对散装酒的流通管理。为规范散装酒的经营行为,根据商务部《酒类流通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完成对市区各超市、农贸市场销售散装酒的抽检,共抽检20家生产厂家,41个批次样品,抽检结果全部合格。另外,根据商务部《酒类流通管理办法》和卫生部《散装食品卫生管理规范》有关散装酒销售和散装食品卫生管理的法规规定,对超市、商场销售散装酒的标识标签进行了统一规范。

四是加大酒类流通执法检查力度。进一步加大了对酒类流通企业的执法检查力度,重点加强了对随附单的推行使用,共组织检查了酒类批发、超市、农贸市场、餐饮、酒吧等各类经营企业243家,对《随附单》执行不到位、索票、索证不全的企业,责令限期整改,下达整改通知书5份,5家企业均如期整改。另外还处理投诉举报件2起。

五是积极筹建行业协会,做好了行业协会筹建的各项准备工作。

(五)全面加强流通领域的蔬菜农残检测工作

20*年,我们进一步加强了对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超市的蔬菜农残检测工作。2月份与市农业局共同组织对农贸市场、蔬菜批发市场和部分超市进行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培训。根据不同区域、不同季节的蔬菜安全状况,拟定了“蔬菜农残每月重点检测品种”指导目录,下发了《关于加强重点品种蔬菜农残检测工作的通知》,指导企业加强对重点品种的检测。为确保流通领域的蔬菜农残检测,落实了50万元的蔬菜农残检测测试卡补贴,我们还加强了日常检测工作落实情况的监管。20*年1—12月份,全市140家流通企业蔬菜定性检测并网上共公示检测结果54.68万批次,其中合格54.55万批次,检测合格率达到99.76%,有效地保障了人民群众的蔬菜消费安全。

(六)继续评审认定*市绿色市场

绿色市场的创建对加强企业基础建设,建立食品安全操作规范,提升企业形象具有积极的作用。20*年,我市继续开展绿色市场的评审认定工作。全市有5家单位申报并通过了认证机构国家绿色市场的认定。10家申报创建*市绿色市场的单位中有9家被评审认定为*市绿色市场。此外,国家绿色市场认证机构还对进入3年审验期的2家部级绿色市场进行了复评,市三绿办委托市商贸综合监察中心对进入3年审验期的25家*市绿色市场进行了复评,均顺利通过复评验收。至此,我市部级绿色市场已达13家,*市绿色市场已达125家,为加强流通领域的食品安全管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七)组织开展了三绿工程广场宣传活动

为积极做好食品安全消费的宣传推广,大力推进“三绿工程”工作,11月1日,在吴山广场组织举办了以“安全消费在身边,绿色消费进万家”为主题的20*年“三绿工程”大型宣传活动。为使本次宣传推广活动富有实效,活动前期周密策划,认真组织实施。精心设计制作了20块食品安全知识宣传展板,印制了图文并茂的食品安全宣传三折页,制作了精美卡通小宣传品,精选了20家在*具有影响的生产企业和生产基地生产的优质食用农产品进行现场优惠展卖。市三工程的主要成员单位市贸易、工商、质监、卫生、农业等政府职能部门的专业人员及相关行业协会的专家现场接受市民咨询。活动期间,工作人员共为市民发放印有食品安全知识的三折页8000余份,精美卡通小宣传品5000余只,现场优惠展卖的蔬菜、猪肉、豆制品、禽蛋、卤味、腌腊制品、放心粮油、速冻食品等农产品达300余个品种,市工商部门提供的食品检测车还免费为市民进行了蔬菜农残检测。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积极开展餐饮、茶楼等休闲服务活动

20*年以培育发展十大特色潜力行业为工作重点,积极开展餐饮等行业的行业协会整合提升工作,成功举办茶博会、美食节等大型活动,实施全市小美容美发足浴行业质量安全整治规范三年工作计划,基本实现20*年工作目标。

(一)完成餐饮等相关行业协会整合提升工作

根据王国平书记对“*十大潜力行业”协会建设“三个一批”指示及市委、市政府有关会议精神,我局对潜力行业所涉及的8个协会进行了疏理,并重点围绕餐饮、茶楼、美容美发等行业协会的整合提升积极开展工作。

一是成功整合餐饮行业协会。餐饮行业协会的整合提升工作内容共包括对现有协会的整合和新协会组建两部分。在市委市政府领导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全面征求有关部门、相关协会及餐饮企业意见,成立了“*市餐饮行业协会整合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市餐饮业协会整合方案》,整合组建工作紧锣密鼓地展开。在历经细致深入的筹备工作后,3月24日*市餐饮旅店行业协会筹备大会成功选举产生了协会第一届领导班子。4月3日,*市餐饮旅店行业协会在花中城藕香居大酒店隆重召开成立大会,协会正式挂牌成立。

二是完成美容美发行业换届重组工作。对于美容美发行业协会的改组提升工作进行了充分调研,疏理出了美容美发行业内的领军人物。3月19日下午,*市美发美容行业协会召开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按照法定程序选举产生了协会第五届理事、副会长、会长,成功完成了换届工作。新一届协会领导班子专题研究后续工作重点,围绕发展会员、加强秘书处班子建设、积极开展活动等方面,提出协会的提升完善措施。

三是制定特色潜力行业协会提升方案。以加强协会自身建设为重点,围绕协会建设、加强行业自律、推进行业发展等方面,制定茶楼、足浴、酒吧、咖啡西餐等协会的提升工作方案,确定各协会*年的工作重点。

(二)办好茶博会、美食节等的相关活动

1、圆满完成茶博会三大活动项目。为推动茶楼业品牌化、规范化和国际化,促进茶楼业优化升级和发展,根据市委、市政府打造“十大潜力产业”的要求和20*西湖国际茶文化博览会总体方案,在20*茶博会期间我局举办了“*茶宴(菜、点)国际品尝周”、“20**市品质茶楼评选”、“国际茶艺文化交流系列活动”等三项活动,内容丰富,形式新颖,

(1)品质茶楼评选活动胜利收关。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打造“十大潜力行业”的要求,我局主办开展了“20**市品质茶楼评选”活动。此次活动覆盖面广,权威性强,创新点突出,根据茶楼的经营定位细化评选类别,设立“最佳茶艺馆”、“最佳商务茶楼”、“最佳乡村茶居”、“最佳社区茶室”、“最具旅游特色茶馆”、“最具人气茶馆”六项品质茶楼称号。经过两轮的专家评审,同时结合网上市民投票情况,评出最佳茶艺馆11家、最佳商务茶楼6家、最佳乡村茶居5家、最佳社区茶室2家、“最具旅游特色茶馆”3家、“最具人气茶馆”3家。作为活动成果,评选活动组委会围绕各获奖企业的特色风貌,制作了“品质茶楼•品质生活”影视宣传片,对获奖企业进行宣传推荐。

(2)推出了一批茶餐饮特色企业。为进一步加强餐饮与茶文化之间的联动,在*茶宴(茶菜、茶点)设计大赛的基础上,以“茶文化健康饮食”为主题,推出了*楼外楼菜馆、*花中城大酒店、*香溢大酒店、*红泥砂锅城、*食神餐饮虎跑会馆、*醉白楼、*山外山菜馆、浙江开元*宾馆、**山庄度假酒店、*湖畔居茶楼、*和茶馆桂花厅会所、*老龙井御茶园等12家茶餐饮特色门店,并在这些茶餐饮特色门店中推出了为期一周的“茶宴(菜、点)品尝周”活动,向*市民、国内外游客推介独具特色的茶宴、茶菜(点),获得了市民游客的一致好评。据不完全统计,短短一周内12家茶餐饮特色门店共接待来自上海、江苏、北京、日本、欧美等国内外游客及本地市民7500余人次,茶宴(菜、点)销售额达60余万元。

(3)开展国际茶艺文化交流系列活动。为加强中外茶文化交流,我局积极搭建平台,并于4月份主办了国际茶艺文化交流系列活动,包括了“茶艺文化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力”主题论坛、国际茶艺交流展演、中外茶技艺交流等三项内容。活动从理论研究、国际交流等方面入手,以新颖的理念展示了*茶艺文化及*茶楼的风貌,对进一步弘扬了茶艺文化,增进国际沟通交流,扩大*茶文化影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圆满完成第九届中国(*)美食节各项活动。本届美食节以“休闲美食•绿色健康”为主题,共设有“黄龙大排挡”中华名小吃展销、20**民间菜(点)挖掘征集活动、20**“外婆家杯”第三届百家食谱健康菜肴评选活动、*餐饮30强评选活动、“餐饮业优秀职业经理、厨师长”评选表彰活动等五个活动项目,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通过这次活动的开展,宏扬了杭帮菜品牌,推动了*餐饮业的发展,又丰富了市民的生活。一是活动创意新颖。本届中国(*)美食节各活动项目紧扣办会宗旨,在活动形式上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创新。如中华名小吃展销首次采用“一展一档”的形式,将露天小吃摊位与黄龙大排挡结合起来,有效形成了相互促进的作用。虽然美食节7天中有3天下雨,但现场人流量仍达到45万,仅次于去年的48万人,营业额达2250万元,很好地印证了美食节的品牌效应。*民间菜(点)挖掘征集活动首次将烹饪比赛从专业层面向市民大众延伸,从普通百姓身边挖掘杭菜内涵,进一步拓展杭帮菜的深度和广度。在专业评委和市民评审的共同品鉴下,“凤冠羹”等5道菜肴荣获白金奖,“螺蛳阿太蛋羹”等15道菜肴荣获金奖,“坛芯菜”等20道菜肴荣获银奖。其中,“东坡鸡”备受大众评审的青睐,被评为最受欢迎的民间菜。“外婆家杯”第三届百家食谱健康菜肴评选在传统烹饪比赛的基础上,首次采用与媒体合作的方式,通过设计“百家宴”等系列推广活动,扩大活动影响辐射面和民众参与度。*餐饮30强评选活动是首次在*餐饮行业中进行的企业排名活动,在进一步推动企业品牌建设上进行深入探索。二是协调管理到位。美食节组委会针对前几届活动所暴露出来的问题,对活动涉及的治安、消防、卫生、交通疏导、安全用电、场地保洁、后勤等保障方案进行了反复的论证完善,重点强化了治安和食品卫生等方面的保障措施,有效的保障了美食节活动的顺利进行。三是部门协作得力。美食节期间,西湖区政府、公安、交警、消防、卫生、城市综合执法、工商、商贸、环卫、黄龙体育中心等部门密切配合,实行“定人定时定岗”责任制,对活动的开展也给予了大力支持。四是宣传力度大。本届中国(*)美食节暨中华名小吃展销我们在媒体宣传上加大投入,得到了省、市新闻媒体的大力支持,活动期间,有近20家省、市媒体对本届展销活动进行宣传报道。

3、成功举办联合国中国(*)美食节。为弘扬中国美食文化,提升*的国际影响力,20*年10月20日至31日,由中国常驻联合代表团、*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联合国中国(*)美食节在美国纽约联合国总部成功举办。此次美食节为期十天,共包括了联合国中国(*)美食节开幕招待晚会、中国常驻团代表为安理会理事国常驻代表举行的工作午宴、联合国中国(*)美食节中餐活动、媒体吹风会、“中国最佳旅游城市”*摄影图片展、“中国最佳旅游城市”*旅游推介会等六项内容。为增强宣传效果,我们还专门拍摄了*城市形象展示片,印制了极具*特色的纪念礼品和宣传画册,赠送给各国驻联合国大使和联合国官员,使*“生活品质之城”的城市形象深深印刻在各位大使脑海中,对进一步增进*与世界的交流,提升*的国际形象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是*餐饮行业以及城市发展史上极具意义的一个里程碑。

(三)开展小美容美发足浴行业质量安全整治规范工作。

根据省经贸委等6部门《关于开展全省美容美发足浴行业质量安全整治与规范工作的通知》(浙经贸整规[20*]362号)和《*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市“十小”行业质量安全整治与规范的实施意见》(杭政办函[20*]281号)的要求,我局充分发挥牵头作用,全面部署,狠抓落实,在全市范围内,深入开展为期3年的小美容美发、足浴店专项整治和规范工作,引导行业走规范经营之路。整规工作以各区、县(市)试点乡镇为重点,通过宣传发动,充分提高小美容美发足浴行业业主的认识,并对照整治标准进行自查自改、重点检查等方式开展工作,建立和完善行业规范标准,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通过首年推行试点工作,全市共提升规范小美容美发足浴店113家,关停12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