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民政局最低生活保障发展总结

民政局最低生活保障发展总结

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民政部门的悉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我局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坚持“以人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宗旨,努力“保障民生、维护民利、落实民权”,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关注民生,社会救助工作取得新成效

1.切实保障城乡最低生活对象的基本生活。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印发新版《*市最低生活保障实施办法》宣传手册12000本;二是强化动态管理。20*年,我市新增低保户716户1455人,注销428户796人,现有低保对象8003户14391人,年支出低保金1524.21万元;三是落实低保补差政策。全年调整2389户,共4636人,现城镇低保对象月人均补差139.39元,农村为月人均补差90.39元,分别比去年同期提高了36元和11元;四是及时做好调标工作。根据我市城乡低保标准增长机制,20*年1月起我市城镇低保标准从原来每月270元调整为每月300元,农村从170元调整为180元。五是发放物价补贴。今年7、8月和12月份,我局先后三次向全市低保对象(含城镇“三无”人员和农村五保对象)发放一次性肉类等主要副食品价格上涨补贴,三批合计268.8万元,城镇低保对象人均补助300元,农村低保对象人均补助180元,受益人口达4.2万人次,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物价上涨给城乡低收入居民带来的生活压力。

2.大力推进“三无”和“五保”对象集中供养工作。

目前,我市共有农村五保对象973人,集中供养965人,集中供养率达到99.18%;城镇“三无”人员246人,集中供养246人,集中供养率为100%。全年共支出集中供养经费343.83万元,拨出专项福利彩票资金44万元修建宁益乡、平阳坑镇、飞云镇林垟、林溪乡和顺泰乡等5所敬老院,进一步改善五保老人居住环境。另外,按人均300元的标准,向集中供养的农村五保和城镇“三无”人员发放医疗门诊包干补助经费40.1万元,解决供养对象的基本医疗问题。

3.进一步完善社会医疗救助工作。

通过不断健全和完善,特别是今年的新的医疗救助办法出台后,我市医疗救助工作渐入轨道,社会效益明显。20*年,共医疗救助560人,救助金额680.89万元,人均救助金额达到1.22万元;资助低保、五保“三无”、重点优抚、“三老”等对象1.6万余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经费72.76万元。

4.着力解决农村困难群众的住房困难。

为解决我市农村困难群众住房问题,今年共投入195万元,新建住房115户、修建住房185户(其中残疾人危房改造新建15户,修建35户)。

5.加强城市流浪乞讨人员和残疾儿童的救助管理工作。今年上半年以来,共计有194人求助,191人得到救助,其中18岁以下未成年人18人,残疾人7人,共护送回家5人,上半年度共支出救助经费10.3万元。市社会福利院安排9名残疾儿童到杭州接受实施“明天计划”康复手术。

另外,全年共支出临时困难补助60万元,发放春节期间慰问款500万元,计有1.3万户、1.7万人得到了救助和慰问。

二、以人为本,备灾救灾工作得到新突破

1、修订预案,加强灾害快速应急反应能力。

重新修订了《*市民政局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规范和细化应急反应工作流程,提高应对灾害的反应速度。同时,我局及时充实各类救灾物资储备,加强救灾装备建设,保证灾情及时报送,确保救灾物资能在第一时间送到灾民手中。

2、加快避灾场所建设,确保人民群众人身安全。

根据市委市府的统一要求,为确保人民群众人身安全,今年共投入资金201万元,严格按抗灾防灾要求新建、改建避灾场所40个,总建设面积2.5万平方米,可容纳转移安置6000余人。

3、开通“快速通道”,加快救灾款发放速度。

为切实加强作风建设,服务群众,经与财政部门协调,市会计核算中心对救灾救济款下拨开通专门“快速通道”,增强救灾救济款发放的时效性,使原来救灾款发到灾民手中需要一个多月转变为现在7天以内办结,大大提高了救灾款使用的效能,解决了灾民的切身困难,切实发挥救灾救济款“救命钱”的作用。在今年的救灾款拨付中,“快速通道”发挥了积极作用,此举得到了省、温州市有关领导的肯定。

4、及时下拨救灾救济款,切实安排好灾民生活。

今年我市发放春夏荒救济款30万元,救济3128人;下拨救灾救济款4批3*万元,救济灾民2.3万人次;因灾倒房恢复重建53户133间,发放冬令救灾棉被1000条。

另外,由市财政出资64.9万元为全市1.4万名低保对象统一购买农村政策性住房保险。目前,农村政策性住房保险裁定工作已开始实施。

三、加强指导,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得到新提升

1.以解决办公用房为重点,积极推进城市社区建设。

一是争取领导重视,由分管副市长亲自带队,对全市24个社区用房情况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和了解,认真听取了各方意见。二是在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社区办公用房问题的解决办法:即全面规划,分步实施,重点突破,购、调、租、建并用。具体安排是6个已有部分用房的社区暂缓解决,6个社区续借业主用房,2个社区租用单位公房,4个社区购置商品用房、1个社区待并规划用房。在蒋珍明市长的亲自过问和协调下,我市城区的社区办公用房问题得到了较好解决。三是委托规划部门率先对安阳街道进行社区规划编制。目前24个社区的换届选举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年内完成选举工作。

2.深化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推进农村基层民主建设。

由于人事变动和工作需要,今年市委、市政府及时调整充实了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各乡镇(街道)也相应调整充实了工作领导小组,落实好专职人员和必要的工作经费,有效发挥农村工作指导员的重要作用,合力推进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今年以来,我市遵照浙委办发〔2005〕38号文件规定,深入组织广泛开展“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规范化建设和示范单位创建”活动,将去年被评为浙江省村务公开民主管理规范化建设示范单位的我市2镇5村作为典型示范,逐步向全市推广。到目前为止,全市已有699个村达到规范化建设标准,占全市总村数的75%,“三个三”工作目标得到进一步落实和深化。同时,配合“五五”普法办搞好试点工作,承担基层民主建设的讲课任务,并编制了两本培训教材(《*市村级民主决策培训资料汇编》和《*市村务公开培训资料汇编》)下发到各乡镇(街道)。同时积极进行农村社区试点工作和村级换届选举准备工作。

3.关注“三老”问题,做好老区建设工作。

一是做好“三老”人员的春节慰问工作,发放全市“三老”人员春节慰问费每人500元,共68.95万元。二是组织人员对全市“三老”人员生活现状进行抽样调查,精心撰写了《*市农村“三老”人员生活现状调研报告》。三是接待来访“三老”人员175人次,发放“三老”人员困难补助112人次5.63万元,发放“三老”人员埋葬费补助40人2.05万元。另外,审核批准了我市平阳坑镇龙潭村、龙湖镇龙二村的搬迁方案,并落实了移民安置点。同时还对符合条件要求下山搬迁的赵山渡库区400户移民有关情况进行了勘查,并将搬迁方案报请市政府批准,积极协助相关单位解决库区移民遗留问题。

4.规范运行,加强民间组织管理工作。

按照坚持培育发展与管理监督并重的方针,今年民间组织管理工作重点是抓好行业协会与行政机关脱钩工作,这项工作是省政府今年工作重点之一。在市委、市府领导的重视下,成立了由市委办等11个单位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通过调查摸底,我市33家行业协会有14家需要与行政机关脱钩,经过努力,脱钩工作已于9月份全部完成,19名(20人次)党政领导辞去了所在协会担任的职务,6个合署办公的协会也与主管单位脱钩。今年参加年检的有143个社会团体和397个民办非企业单位,经审核,年检合格的社会团体有136个、民办非企业单位363个,限期整改社会团体5个、民办非企业单位31个;注销社会团体2个、民办非企业单位3个。今年,共培育新登记社会团体8家(其中行业性社团4个,学术性社团2个,联合性社团2个),社团分支机构4家,变更社团登记13家,新注册登记民办非企业单位21家(其中教育类13个,科技类1个,劳动类3个,文化类1个,民政类1个,中介服务类2个),办理变更登记4家。全市民间组织总数达601家,其中社会团体157家,民办非企业单位444家。

四、军地互动,双拥优抚安置工作取得新佳绩

1.掀起拥军爱民热潮。在今年清明期间,到我市烈士陵园参观的各界群众和中小学生达2万人次,全年参观、学习、活动达4万人次。春节和“八一”期间,各级领导和企事业单位对驻瑞部队进行了走访慰问。今年多种形式的双拥活动蓬勃开展:为重点优抚对象开展义诊、召开庆祝建军80周年老战士座谈会、举行民营企业民兵军事比武暨“双拥”知识竞赛、评选“十佳子弟兵、十佳军嫂、十佳拥军模范个人”、“军民渔水情”文艺送军营活动等。驻军部队也自觉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大局,为我市的改革发展稳定作出了新的贡献。尤其是在台风抗洪抢险中,部队积极出动,在保障了我市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2.切实保障好优抚对象保益。

在今年春节期间,市四套班子领导率有关部门开展走访慰问驻瑞部队活动,全市37个乡镇街道分别召开优抚对象座谈会,同时开展走访慰问活动。今年全市我市共支出优抚对象医疗补助金10.4511万元,救助28户重点优抚对象,解决优抚对象临时生活困难6*人次,支出37万元。对全市1297名“三属”、复退军人、伤残军人的补助标准按自然增长率机制进行调补,调标幅度每人每月77-413元,共增发171.4539万元。全市1*1名农村义务兵的家属优待金得到有效落实,每户年优待金6000元,发放立功奖励45人次,发放奖励金5.3万元。今年,我局还着重开展了精神病退伍军人伤残等级评定和“参战”对象评定工作,全市36位患精神病退伍军人的评残鉴定已经完成。“参战”对象评定是我局下半年的重点工作之一,工作量相当大,经多次调查取证、反复核查,初步确认全市有915名对象属于“参战”对象,上报确认后农村参战退役人员将每月获得补助200元、城镇无工作单位且生活困难的参战退役人员每人每月300元。

3.妥善退役士兵安置工作。

今年全市共接收20*年冬季退役士兵475人、转业士官6人,其中城镇退役士兵100人,农村退役士兵375人。根据市政府《关于认真做好20*年冬季士兵安置工作的通知》(瑞政发[20*]92号)精神,100名城镇退役士兵的“自谋职业”货币安置任务已于6月底全部完成,共发放321万元。6名转业士官的择优安置工作也已于11底圆满完成。

4.做好矛盾排查化解工作。今年4月28日,我市召开全市复员军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会议,传达上级精神、部署维稳工作。今年以来,我局共排查对象1275名,其中在乡复员军人667名、企业残疾军人115名、未分配城镇退役士兵8名、1954年11月至今历次对外作战退役人员211人(抗美援越171人,对越自卫反击战40人)、1983年至今的服过役的下岗职工274人。在排查过程中,我局及时掌握苗头,做好疏导工作,为今年我市的维稳工作做出了贡献。

五、积极引导,社会福利工作取得新进展。

全市共拥有各类老年福利机构931个,其中国办福利院1所,市社会福利中心1所,乡镇敬老院36所,民办养老服务机构62所,老年活动室831个,布局合理、分布全面,满足了城乡不同层次老年人的服务需求。另有,电脑福利彩票发行点近100处,“中福在线”1处,总计年销售额今年可突破亿元,为我市筹集福利资金700多万元,成为我市社会福利资金最重要的来源之一,历年来为敬老院、群众住房救助等诸多社会福利事业提供了资金保障。

1.推进建设和谐的老龄事业。

一直以来,*市由于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长快,特别是随着家庭小型化的发展,空巢家庭日趋增多,老年人养老问题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前年,被温州市列为养老服务社会化试点城市后,*市委、市政府对此高度重视,成立了以分管民政工作的副书记、副市长为组长,民政、财政、劳保、规划、国土、发改、卫生等部门分管领导参与的创建领导小组。我市严格按照先试点、后推广原则,注重发挥典型示范作用,按照市本级、农村、城区三类不同类型,精心选择,将市社区服务中心、马屿镇、玉海街道作为全市首批试点单位。通过典型引路共同努力,试点工作进展速度快,收获大,成效显著,为全市开展养老服务社会化活动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是解决热点难点,养老服务社会化继续深化。尤其是我市实现40、50下岗经费共享,24个社区公益性岗位经费政府买单。二是坚持以人为本,老年基本生活保障逐步改善。主要是大社保局面进一步完善。三是明确工作重点,基层老龄工作不断加强。开展全市老龄调查研究工作、送温暖、送光明等慰问助老活动、加强养老服务基础设施和队伍建设。四是构筑多种载体,老年文体教育工作快速发展。老年文化娱乐丰富多彩,举办老年文艺汇演等系列活动。老年教育蓬勃发展,全市老年电大教学点增至149个,在校学员达1.3万人。老年体育事业日趋活跃,举办20*年全市门球赛、全市乒乓球赛等活动;举办了地掷球教练员、裁判员培训班等培训班,提高了我市老年体育的水平。

2.积极引导慈善事业发展。

一年来,市慈善总会积极开展“慈善一日捐”,在5月份召开的*慈善大会上,社会各界共认捐2232万元,截止11月底,市慈善总会今年共募得善款2616万元,累计善款突破亿元,今年支出1900多万元,受益群众1.2万人次。今年以来,生活秀有限公司捐资1000万元建立冠名慈善基金,*镇成立慈善分会,陶山沙洲创立温州首个村级慈善基金,使得我市的慈善机构体系进一步得到健全和完善。一年来,市慈善总会开展了“光明行动”、“帮助贫困大学生上大学”、“安居工程”、“清凉之夏”、儿童节期间开展慰问贫困残疾儿童等活动。

3.积极扶持社会福利工业发展。今年,我市44家民政福利企业共完成工业总产值38亿元,销售收入37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10%和9.5%。安置残疾职工1737人,占生产人员总数的37.82%。由于福利企业面临全面税制改革,今年我局加大了监管力度,按月对各福利企业进行资质认定。同时加强服务,协调税务部门及时给企业退税,并积极帮助企业解决生产发展中存在的相关问题。

六、规范管理,社会专项事务工作得到新提高。

1.开展殡葬改革“百日集中大整治”活动,打好破解难题攻坚战。今年,殡改工作被市委列为8项“百日集中大整治”活动之一。市动员大会后,我局即下发通告,制作录音带、宣传车进行巡回宣传,悬挂横幅标语和播发、刊发新闻简报等方式进行深入的全方位宣传报道。一年来,全市各乡镇(街道)纷纷开展“青山白化”集中整治行动,据统计,20*年,我市共治理私坟12041座,青山白化治理率达到96.36%。坚持全年开展出大殡联合执法行动,据初步统计,今年已对市区582例丧户出殡活动进行全程监控,取得了良好的整治效果。群众殡改满意率达到75%以上。另外,我局进一步加快生态墓地布点步伐,目前全市规划建造生态墓地48座,其中已有18处投入使用,已办理审批手续未投入使用11处,未办理审批手续19处,生态墓地覆盖率达85%。今年,市殡仪馆加强软硬件建设,改善基础服务设施和提高办公效率,一方面投资30多万元,新建丧属休息室和进行办公楼装修,对火化炉进行了改造和更新运输车辆;另一方面投入大量资金建设馆内信息化管理网络系统,提高办公信息化水平。截止12月6日,市殡仪馆共火化遗体5661具,火化率100%,全年减免山区困难群众火化费10万元。

2.规范管理,打造地名品牌。

一是搞好地名规范管理工作。今年,我局积极做好地名规划上下衔接工作,今年1月份召开地名规划意见征求会,对新地名进行论证,4月份完成了《*市区地名总体规划》初稿,同时召开全市地名公开征名评审会,对《*市区地名规划》所定出的38条主次干路和4条桥梁的群众征名展开评审,加强了我市地名命名的科学性、规范性。今年,共命名道路名称5条、住宅区及建筑物名称18个,对8个住宅区和建筑物的不规范名称及时纠正,设置路牌11块,楼门牌3790块,办理门牌证4500多个,并做到及时将门牌证资料输入地名数据库。至今我局在全市范围内共规范命名道路名称4622条,建筑物名称140个,制作路牌达7548块,楼门牌136523块,争取市财政补助资金116万元,全市路牌设置经费为230万元

二是成功创建“千年古县”。去年底,我市启动了申报民政部发起的地名文化遗产“千年古县”工作。在市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下,由地名委牵头,抽调文化、旅游、地方志等专业人员成立千年古县参评办公室,通过多方采集和反复考证,我市于今年7月1日被联合国地名专家组中国分部评定为“千年古县”,成为浙江省继永嘉、乐清之后第三个获此殊荣的城市。日前中央台已来我市完成了大型电视文献片《千年古县》记录片的摄制工作。在玉海楼设立了千年古县石碑,12月18日,市四套班子领导参加了“千年古县”揭牌仪式,葛益平书记和蒋珍明市长为标志碑揭碑。

三是发行新版*政区图。通过半年多的共同努力,1:5万《*市政区图》新版于7月份印刷出版。10月我办向全市175个各乡镇、政府机关和有关企事业单位内部发行,并做好登记造册、整理入档等工作。新编制的《*市政区图》由省区划地名档案馆和省第一测绘院编制,*地名办参与地图审核工作,该《*市政区图》囊括了全市最新勘界资料和全市6个街道、12个镇、19个乡,24个社区、37个居民区、910个行政村的准确名称和位置,并对我市国道、省道等交通干线和新的工业园区、风景区、建筑物等做了清晰标注。全面反映了我市基本地理信息情况。为依法治界、依法行政提供了法律保障,有利于促进我市的社会和经济发展,方便人们出行。

3.依法做好婚姻登记、收养登记工作。20*年11月底,全市共办理结婚登记12288对,离婚登记1411对,补发登记证3416本,出具无婚姻登记记录证明5*0份,办理收养登记56件,登记合格率达到100%,未出现一例因工作失误而导致的婚姻案件。6月15日起与温州婚姻登记信息联网,实现了温州范围内的在线实时登记。从7月1日起启用新式《收养登记证》,新式《收养登记证》的启用,进一步加强了收养登记证件的管理,维护了收养登记证件的权威性。开展创建“群众满意基层站所(办事窗口)”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