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民政局经济发展管理总结

民政局经济发展管理总结

一、过去四年的工作回顾

县七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的四年,是我县实施跨越式发展战略,抢抓机遇、夯实基础、克难攻坚、奋力追赶的四年。四年来,县政府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坚持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和谐发展道路,致力抓保障促发展,抓调整促转变,抓开放促活力,抓统筹促协调,保持了经济社会平稳较快的发展势头,实现了“*”目标的顺利完成和“十一五”发展的良好开局,推动*发展进入“蓄势后发、奋力崛起”的新阶段。

——经济发展提速,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全县主要经济指标基本保持两位数的增长速度。*年,实现生产总值153.0亿元,比*年增加58.4亿元,年均递增10.9%。完成财政总收入12.8亿元,比*年增加5.2亿元,年均增长15.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7.3亿元,年均增长17.2%。农业总产值23.5亿元,年均增长7.0%;工业总产值344亿元,年均增长12.1%;第三产业增加值70.4亿元,年均增长13.8%。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3.4亿元,年均增长11.0%;实现外贸出口总额1.78亿美元,年均增长41.0%。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131.2亿元和105.7亿元,年均增长20.9%和22.7%。四年期间生产总值突破百亿元大关,财政总收入突破十亿元大关,人均生产总值突破一千美元大关,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余额均突破百亿元大关。连续四年蝉联“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称号,*年又进入“全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县”行列。

——业结构趋优,发展质量实现新提高。产业结构从10.23:53.18:36.59调整为9.3:44.7:46.0,三次产业比例更趋合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特色、高效农业规模化发展。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称号,培育形成“中国紫菜之乡”等四个部级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和蘑菇等八大农业主导产业。县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62家,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达140家。工业结构调整取得实效,产业集聚度明显提升。印刷、塑料、纺织、食品、仪器仪表和礼品文具等六大传统产业得到改造升级,培育发展了玻璃、陶瓷、家具、装备等制造业和钢铁、能源、新兴海洋工业、精细化工等临港产业,重工业比重首次超过轻工业。打造了“中国印刷城”等五个国字号工业制造之城,培育产值超亿元企业31家,超10亿元企业2家,新增9家无区域企业集团。规模以上工业产值从55亿元增加到131.3亿元,年均增长24.3%,工业园区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提高到64.7%。组织实施千万元以上重点技改项目62个,发展市级高新技术企业14家。34个产品获省、市名牌产品,23个商标获省著名商标、市知名商标。第三产业异军突起,商贸流通业态不断创新。以印刷业和食品药品安全为重点的市场整规工作取得实效,全县形成了人参鹿茸冬虫夏草、印刷材料、台挂历等三个全国性的交易集散中心,专业市场成交额从80亿元增加到200亿元。连锁超市覆盖35个乡镇,新建农村放心店519家。成功举办四届中国轻工产品博览会印刷与礼品展和首届中国台挂历暨文化用品展览会。*年旅游接待首超百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9.8亿元。

——基础设施改善,城乡面貌呈现新气象。城乡建设的统筹力度不断加大,四年累计投入城乡基础设施建设资金27.5亿元。县城新区和龙港城市中心区建设扎实推进,两个核心城镇的融合发展趋势和产业聚辐能力明显增强,城市化发展框架基本拉开。全县新增商品房面积81万平方米,新增城镇公共绿地42公顷。道路交通设施大为改善,融入全省“四小时交通圈”。高速公路、龙港世纪大道、县城新区道路网、龙港中心区主干道相继开通;在全市率先实现康庄公路行政村通达率和硬化率“双百”目标,建成通村公路713.8公里,新增公路里程超过建县以来的总和;改造通乡公路36.1公里,硬化县乡公路150.9公里,结束了县内等级公路砂化历史。“百村整治、十村示范”工程强力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取得实效。启动整治村建设262个,通过市级验收137个,有12个村建设成为省、市级“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农网改造工程全面完成。“千库保安”、“万里清水河道”、“千万农民饮用水”等工程节节推进,完成水库保安7座,维修山塘水库119座次,疏浚河道200公里。创建全国环境优美镇1个,省、市级生态乡镇8个。电镀业、卤制品业、高速公路无黑烟区等整治通过省市的严格验收,再生纤维褪色污染整治实现提前“摘帽”。

——项目带动明显,发展后劲得到新增强。狠抓“项目经济”,大力实施招商引资“一号工程”,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显著提高。共引进县外企业120多家,总投资约140亿元,其中超亿元工业重大项目23个,总投资43.3亿元;外资项目56个,合同利用外资和实际利用外资额分别累计1.42亿美元和5255万美元,分别是建县以来的5.3倍和6.5倍。安排重点工程建设资金41.13亿元,实施重点项目65个。高速公路*段、*中学、挺南水库等31个项目已建成投用,江南海涂围垦、温福铁路*段、78省道改建、104国道二期改建、瓯南大桥、垃圾发电厂、县城引水等19个工程有序推进,*电厂、大渔湾围垦、珊溪水库引水等工程已进入评优或可行性研究阶段。项目平台环境不断优化,*临港产业基地成为全市四大临港产业基地之一,*工业园区(*山海协作区)升格为省级开发区。千方百计保障项目用地需求,多渠道争取用地指标2209亩,完成供地3455亩。大力实施“电网建设大会战”和有序用电管理,新增电力容量100MVA,一大批输变电工程开工建设。四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6.1亿元,年均增长20.4%;其中工业性投资63.2亿元,年均增长48.5%。

——改革不断深入,行政效能有了新提升。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建立村帐乡镇制度,取消农业税,扶农惠农的政策实施力度切实加大。完成三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县380项行政许可项目削减至222项。建立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国库直接支付范围不断扩大。实施乡镇财务报账制试点和教育经费“体制到乡镇、预算到学校、经费到中心”的管理新机制,乡镇和教育负债问题有所缓解。建立招投标统一平台,招投标管理机制得到落实。推进财政投资评审制度改革,健全国有资产监管运营机制,财政监管措施不断完善,国有流通企业、工业企业改制基本完成。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监管体系,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力度得到加强。不断强化政府自身建设,科学民主依法执政能力切实提高。扎实推进依法治县工作,全面完成“四五”普法,深入推进“平安*”建设,集中开展“企业服务年”和投资环境大整治活动,信访秩序明显好转,荣获“综治工作先进县”称号。大力实施“效能革命”,完善政府工作规则和议事制度,全面推行政务公开、电子政务和县长专线制度,不断深化行风民主评议活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进一步强化。

——社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再上新水平。深入实施“人才强县”战略,全县人才资源总量达9.5万人。强化科技创新载体建设,开发各类科技计划项目332项,申报省级以上技术创新项目12项。投入教育经费13.1亿元,全面实施农村教育“四项工程”,初中升高中比例达86.2%,基本普及*年教育。高考上线人数和录取人数连续四年居全省县级单位第一。群众性文体活动蓬勃开展,文化精品创作和竞技体育成绩显著;建设健身苑点350个,成功举办两届县文化艺术节、首届**开茶节、首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节和县第二届运动会。广电事业稳步发展,新开通88个行政村有线电视,有线电视通达率达78.6%。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步伐加快,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初步形成,成功阻击“非典”、苯酚泄漏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面铺开,全县农民参合率达69.9%。人口低生育水平得到稳定,计划生育依法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就业再就业工作成效明显,新增就业岗位16500个,3100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社保覆盖面继续扩大,社保待遇稳步提高。社会救助和慈善事业广泛开展,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实现应保尽保,农村“五保”和城镇“三无”对象集中供养率分别达82.2%和96%。落实扶贫资金1.1亿元,发展各类扶贫产业基地15万亩,新建续建下山异地脱贫点67个,搬迁农户7620户28183人,培训农民58200人次,年均劳务输出18万人次,实现了23个欠发达乡镇农民人均收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5071元和5682元,年均增长8.2%和8.3%。工青妇、老龄、残疾人等事业有了新发展,人民武装和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统计、档案、气象和人防等工作取得新进步,蝉联四届省“双拥模范县”,荣获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国防动员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刚刚过去的*年,是全县人民刻骨铭心的一个年份。这一年,我县遭受了历史罕见的超强台风“桑美”的重创,造成了前所未有的惨重损失。面对抗大灾的严峻考验,全县上下把各级各界的亲切关怀和真情援助转化为工作的强大动力,以最快的速度,最顽强的毅力,全力以赴投入抢险救灾,把灾害造成的损失减少到了最低限度。一是把灾后重建作为重中之重,确保灾区社会稳定。组织救灾资金2.8亿元,在取得“五有五通五保”的基础上,通过政府推动、灾民自救、社会帮扶等渠道,全力以赴做好16293间、33个灾民新村的倒房重建工作,预计春节前大部分灾民能够住上新房,所有灾民能够安全温暖过冬。二是把“四大工程”作为发展的主载体,力保发展势头不减。县政府锁定全年目标不动摇,倒排时间进度,强化责任措施,奋力推进生产发展和灾后重建双轨并进。招商引资提前一个月完成市里下达的指标任务,工业经济在“工业项目推进年”和“双月攻坚大行动”的推动下强力推进,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的投资额及增幅均创历史新高,来料加工业、“农家乐”等新兴的富民攻坚项目快速兴起,海洋经济总产值逾30亿元,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各位代表,过去四年,是我县强化投资、培育平台、促进开放、优化结构取得重大突破性进展的时期,也是我县改善基础设施、提高生活水平、让人民群众得实惠成效特别显著的时期。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历届政府不懈努力的结果,是县委和上级党委、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县广大干部职工、全县人民群众开拓创新、苦干实干的结果,是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离退休老干部和社会各界关心支持、密切配合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所有关心、支持和参与*建设和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回顾四年的奋进历程,我们对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即期影响和欠发达地区的发展规律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从中获得了不少深刻的启示。一是必须坚持与时俱进,适时调整和完善经济发展思路。我们相继提出了构建“一中心、三基地”的奋斗目标,作出了“六个战略重点,六个强力提升”战略部署,明确了“两区集聚、三带协进、陆海联动”的发展思路,成功对接了省、市的规划蓝图,为推进新一轮发展赢得了主动。二是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在加快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发展的协调性。实践证明,经济不发展就没有地位,文化不发展就没有品位,社会各项事业不发展就不能升位,只有推进经济、文化和社会各项事业统筹协调发展,才能为加快构建和谐社会打好坚实基础。三是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把关注民生、维护民利、排解民忧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县政府高度重视发展社会民生事业,在解决群众衣食住行、教育、医疗、就业、社会保障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问题上不断加大投入,建立健全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赢得了全县人民的信任和拥护。四是必须坚持狠抓落实,用求真务实的精神和真抓实干的作风推进各项决策落到实处。始终把狠抓落实作为干事创业的具体行动,把落实效果作为衡量工作的评价标准,实施了一批抓工作的推进载体,形成了一套抓落实的有效机制,确保了发展的持续推进。

各位代表,本届政府四年的探索,既有成功的喜悦,也有追求更好更快发展的困惑。我们的基本县情仍是欠发达,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方面所取得的进步还是初步的,基础还不稳固。主要表现在:一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成效不够明显,自主创新能力弱,发展质量和效益尚需提高;二是要素制约、环境压力仍然影响着我县的发展,需进一步加大破解力度;三是区域发展还不平衡,部分群众生活水平不高,民生工作还需进一步加强;四是市场整规任务很重,因利益调整引发的社会矛盾增多,维护稳定任重道远;五是少数干部责任心不强、作风不实、干劲不足,部门的工作作风和办事效率尚需进一步加强。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切实加以改进和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