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为改革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为改革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不懈追求的社会理想。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全局出发,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这是对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我们所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目的是,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妥善协调经济社会结构变动过程中的利益关系,正确处理各方面的社会矛盾,为发展和改革创造一个长期稳定的社会环境。

改革开放26年来,我国经济年均增长9.4%,生产力水平大幅度提高,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去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已达到1.65万亿美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200美元。本世纪头20年,我们要紧紧抓住重要的发展机遇期,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小康社会,进一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必须不断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同时应当看到,在我们前进的道路上,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人口和就业压力加大,农业基础薄弱,地区发展不平衡,资源和环境约束增大,社会事业相对滞后,收入分配不合理,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和机制性障碍仍很突出,等等。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我国经济和社会结构正处于一个加快转换的时期,也是一个各种社会矛盾较多的时期。只有加强和谐社会建设,才能保障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推进和谐社会建设,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大力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实现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搞好统筹兼顾,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全面发展。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在工作中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也是解决我国各种矛盾和问题的关键。要继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积极调整经济结构,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努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继续推进市场化改革,完善信息机制、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建立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

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也是社会稳定和谐的基础。要坚持实行积极的就业政策,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和支持就业、再就业。大力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小企业和服务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实行灵活多样的就业方式,加强就业指导和培训服务。促进农村劳动力合理转移,改善进城务工农民的就业环境和条件。努力增加社会就业,使人民能够安居乐业,更好地享受小康生活。

发挥人民群众的创造活力。构建和谐社会,既是为了人民群众,又要依靠人民群众。要积极增加人力资本投入,不断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健康素质,为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创造条件。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切实加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大力保护知识产权,营造一个积极进取、平等竞争、共谋发展的社会环境。加快推进科技创新、体制创新,放手支持投资创业,让一切生产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造福于社会,造福于广大人民群众。

统筹城乡发展和区域发展。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要落实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积极发展现代农业,不断增加农民收入,加快改善农村面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西部地区、少数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逐步解决部分社会群体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积极促进社会公平。

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是政府的重要职责。要加快建设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重点发展农村教育、职业教育。加快公共卫生体系建设,重点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健全养老、失业等保险制度,建立城乡特殊困难群众社会救助体系。稳定计划生育政策和低生育水平,不断提高人口素质。切实加强社会管理,努力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力度。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人类社会的家园。要进一步做好重点流域、区域污染防治工作,加强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环境基础设施的建设,协调推进工业污染、生活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抓紧解决影响群众健康安全的环境问题。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推行清洁生产,推动资源的综合利用、回收利用和循环使用,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继续实施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重点工程,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减少人为破坏,发挥自然修复能力,再造祖国秀美山川。

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丰富人的精神世界,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弘扬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开拓进取的精神状态。广泛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风尚。推动文化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加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强基层特别是农村文化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

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法制,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要进一步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保障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推进依法行政,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正确处理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注:这是曾培炎同志在人类的和谐与发展——2005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北京论坛上的讲话。刊发时,作者做了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