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乡镇协调讲话

乡镇协调讲话

各位领导,同志们,新闻界的朋友们:

下午好!

所谓生态乡镇,是指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为指导,以乡镇为区域,按照有关标准,经申报、考核、验收并被命名为部级、省级的生态乡镇,包括:被国家环保总局命名的“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和“部级生态示范区”所辖的乡镇;被省政府命名的“云南省生态乡镇”。生态乡镇建设,是省政府《本届政府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书编制与考核方案》的八大内容之一。自*年以来,我们在全省180个乡镇开展了生态乡镇创建活动,在各州、市、县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在各级环保局及有关部门的指导下,各乡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按照省政府的统一部署,精心组织,认真实施,生态乡镇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各地申报的基础上,按照《云南省生态乡镇建设验收暂行规定》的要求,我局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对申报乡镇进行了认真评审和实地抽查,安宁市八街镇等20个乡镇通过了考核验收,并被省政府命名。验收结果表明,通过生态乡镇建设,已经涌现了一批农业生产得到发展、农民收入得到增加、农村生态环境得到改善的乡镇,实现了开展生态乡镇建设工作的初衷。在生态乡镇创建中,主要取得了以下成绩:

一是深化认识,形成共识,提高了开展创建工作的自觉性。云南省生态乡镇建设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也不同于一般意义的“绿色乡镇”的概念,它强调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要协调发展,各个领域基本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目的在于促进经济增长,加快社会发展,高效利用自然资源,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实现千秋万代的可持续发展。各乡镇在创建活动中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和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乡镇在一些地区已成为共识,“抓生态环境就是抓生产力”、“抓生态环境就是抓资本集聚”、“抓生态环境就是抓优势扩张”、“抓生态环境就是抓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成为各级领导干部的自觉行动。丽江古城区大研镇积极开展生态环境警示教育,正确引导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在全镇营造了解环保、认识环保、重视环保、支持环保、狠抓环保的氛围。广南县八宝镇制定了环保乡规民约,提出“积极投身生态建设,共建美好家园”的口号,积极动员广大群众参与生态乡镇建设。洱源县凤羽镇在全镇范围内九年义务教育中开设环保教育课程,实行“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同时张贴环保宣传标语,提高了群众的环保意识。通过创建,人们逐步认识到开展生态乡镇建设是推进区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有效组织形式和工作载体。

二是合理区划,制定规划,明确了建设的目标和任务。生态乡镇建设规划的制定,为创建活动打下了必要的工作基础。各乡镇在全面进行生态环境现状调查的基础上,根据辖区内不同地域的生态环境敏感度和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科学地划定了生态功能区。在生态功能区划的基础上,进一步制定了乡镇生态保护规划,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生态功能区划融合起来,根据区域生态环境特点、敏感度和环境承载力,提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具体要求,根据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和区位优势,确定辖区主导产业发展方向。通过规划的制定,明确了创建目标和任务。麒麟区潇湘乡是曲靖市重要的生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在创建过程中因地制宜地制定了生态乡镇建设规划,通过实施绿色工程、推广沼气新模式、建设有机农产品基地、建设生态小城镇美化文明村等工作,保护了生态环境、促进了生态农业的发展。

三是抓住关键,突出重点,不断把创建工作引向深入。各地在创建工作中,大都能做到从本地实际出发,抓住重点,扬长避短,明确创建工作的主攻方向。第一,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努力建立高效、低耗、低污染的生产体系。景洪市傣族园采用“公司+公园+农户”模式,发展生态旅游,既增加了经济收入,又发扬光大了民族文化,还改善了人居环境。宜良县草甸镇、狗街镇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以此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通海县大力开展猪—沼—果(菜、渔)生态农业模式,进行立体开发,实现了山顶一片林,山腰一片果,山下一圈猪,水上一群鸭,水中一塘鱼的良性生态系统循环,既治理了水土流失,绿化了荒山,又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施甸县姚关镇结合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建设农业生态经济示范区,大力发展高经济附加值农作物和经济林果,将保护生态和发展经济有机地结合起来。师宗县大同镇在恢复农业资源和林业资源过程中实施农业产业化,较好地解决了环境资源恢复与经济发展必须完成的资本积累相统一的问题。第二,大力改善生态环境,努力建立稳定、和谐、高质的生态环境体系。围绕创建工作,通过强化环境监管,控制新污染,治理老污染,防止新的重大人为生态环境破坏,在发展过程中,在环境上尽可能少欠或不欠新账。马龙县月望乡把种、养殖业的污染防治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结合起来,以卫生养殖、厕所改造、沼气建设一体化,农村能源改造工程为突破口,从源头上控制了生态环境污染,减少了环境压力,改善了环境质量,节约了资源能源,在全乡范围内形成了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相结合的良性生态循环发展链。第三,大力推进生态人居建设,努力建设优美舒适、协调和谐的人居环境。以人为本,科学规划,在小城镇及社区建设中,努力做到现念与传统文化相融合,人居建设与经济基础相适应,人居环境与自然环境相协调,努力实现人居环境优美和谐、功能齐全、生活方便舒适。丽江大研镇全面实施古城“三线两管入地”、“净化、美化、绿化、亮化”及“玉带河走廊恢复重建项目”,做到生活垃圾、污水排放无公害化处理,使古城环境得到有效的改善;弘扬原生态民族文化,留住了古城原住居民,古建筑保护率达到100%,形成了独特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古城风韵。第四,大力倡导生态文化,努力建设现代、文明、各具特色的环境文化体系。大力传播生态知识,普及生态文明发展理念,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完善环保法规制度,提升环境伦理道德水准,通过提高人的素质,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思想保证,夯实社会基础。文山县小街镇的各村社结合多年来的森林管护经验,制定了水源林、集体林、荒山的管理措施,促进了当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洱源县凤羽镇创建了省级文明村1个,市级文明单位6个,县级文明单位10个。

四是办实事、求实效,切实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按照以人为本,量力而行,先急后缓的原则,把关系群众生产、生活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与创建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在政府领导下,统一规划,统筹安排,充分发挥各方面的作用,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办大事、办实事,组织好重点区域、重点工程、重大项目的攻关,得到了社会的认可,群众的支持。砚山县盘龙乡采取有力措施,关停、取缔了污染严重、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矿洞,加大了矿山治理力度,清理了采石场。安宁市温泉镇根据温泉环境保护规划和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参与集镇建设、旅游开发。富宁县木央乡加强人畜饮水工程建设,解决了894户4112人和421头(匹)大牲畜饮水困难问题,建成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五是发展经济,保护环境,推进了农村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通过生态乡镇的创建,加速了当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培育了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了经济竞争能力。麒麟区潇湘乡通过一年多的生态乡镇建设,2004年全乡经济总收入达6034.2万元,比上年增加83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155元,比上年增加221元,增幅创历史新高。石林县维则乡通过生态乡镇建设,2004年完成工业总产值7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200元,比2001年增长46%,使全乡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马龙县大庄乡以实现全乡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立足乡情,全面实施生态乡建设,在促进人与自然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生态家园等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总之,生态乡镇建设工作的成效是明显的,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各级党委、政府,特别是各级乡镇党委、政府及其各有关部门辛勤工作的结果。借此机会,我代表省环保局再次对乡镇同志们的辛勤劳动和对云南省生态乡镇建设所做出的贡献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看到在生态乡镇的创建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一是区域发展不平衡,此次被命名的乡镇集中在曲靖市、昆明市、玉溪市、保山市、大理州、文山州、楚雄州,还有不少州市没有申报,这反映了有的地方领导对生态乡镇建设重视不够,在完成政府目标责任制方面措施还不够有力。二是建设水平还有待提高,在评审考核中,部分乡镇有的指标达不到《云南省生态乡镇建设验收暂行规定》的要求,有的存在“重申报轻建设,重形式轻实效”的现象。三是建设和管理的经费不足,有的乡镇客观上经济困难一些,主观上还存在等、靠、要的思想,多渠道投入的机制还未形成,不同程度地影响了生态乡镇建设的顺利发展。

根据省政府环境目标责任制的要求,本届政府全省要完成180个生态乡镇的创建工作。目前,加上国家环保总局已经验收的5个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和部级生态示范区所辖的45个乡镇,总共才70个,如果严格按照政府环保目标责任书中与各州、市所签订的创建生态乡镇个数来考评,离省政府的要求就更远。生态乡镇创建是一项长期的不断持续改进的过程,也是一项艰巨的政治任务。在今后的创建中,我们将加强两方面的工作:

一方面,要进一步深化认识,加强领导。要清醒的看到,在我省农村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农村的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成为“三农”问题的重要内容。水污染、土壤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危险废物污染会导致农业减产,甚至颗粒无收;会使农作物有毒物质富集,降低农产品质量;会通过食物链等途径直接或间接地危及人民群众的身体和财产安全。生态破坏不仅加重了人们对资源环境的需求压力,制约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还动摇着人类的生存根基。创建生态乡镇的目的在于:在经济上要求发挥区域优势,优化产业结构,合理利用各种资源,依靠科技进步,强化集约经营,增强经济系统调节功能,促进区域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在生态环境方面,对污染物排放要实行总量控制,大气、水体环境质量优于相邻地区,重要生态区域和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退化生态环境得到恢复治理,生态系统活力、抗灾能力、生物生产力、自然资源与环境质量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明显增强;在社会发展方面,乡村和城镇环境得到有效改善,住宅区布局结构合理,基础设施完善,综合服务功能较强,生活环境优美、舒适,社区文化繁荣,信息渠道通畅,人与自然协调发展。总书记在*年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指出:“环境保护工作要着眼于人民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生活”;“要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将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贯穿到区域经济发展、城乡建设和产品生产中,使资源得到最有效利用。最大限度地减少废弃物排放,逐步使生态步入良性循环,努力建设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生态示范区、生态省”。这就要求我们要树立新的生产观、资源观、效益观、价值观,在本届政府还剩下的两年多的时间里,进一步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分解任务,增加投入,加强宣传,按时按质完成省政府规定的任务。

另一方面,要按生态乡镇创建标准,全面开展创建工作。云南省生态乡镇创建标准共27项,是按照可持续发展的三大内容,即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来设定的。因此,创建生态乡镇就是全面促进区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在创建过程中,要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加强乡镇企业污染治理,合理施用化肥、农药,加大农村面源污染防治力度,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改善农村饮用水质量,提高森林覆盖率、水土流失治理率、矿山土地复垦率、人畜粪便资源化率、清洁能源普及率、秸杆综合利用率、农用薄膜回收率、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基本农田保护率,逐步解决农村脏、乱、差的问题,努力改善农村生产与生活环境。同时,要坚持“围绕增收调结构,突出特色闯市场,依靠科技增效益”的思路不动摇,依托资源调整结构,大力发展特色经济,着力培植优势产业,重视和扶持农产品加工业,探索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有效路子,实现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致富、城乡共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目标。

实践证明,生态乡镇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大举措,是推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有效组织形式,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载体,也是各地政府切实抓好农村环保工作,促进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抓手。我们要通过生态乡镇的创建不断建立区域经济、社会和环保协调发展的机制,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改善生态环境,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各个乡镇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