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市委副书记工业技改会讲话

市委副书记工业技改会讲话

同志们:

经市委、市政府研究决定,今天花一天时间召开全市工业技改投入工作会议。上午,我们参加了新光药业、冠东印染等7家企业技改项目和领带工业园区落成投产仪式,这标志着我市近年来陆续奠基的一大批重点技改项目相继建成投产,使我们又看到了振兴嵊州工业经济的新希望;刚才,天乐、巴贝等6家企业负责人作了很好的表态发言,从他们的发言中可以非常明显地感受到企业家们加大技改投入的决心、发展企业的信心和奉献嵊州经济发展的一份热情,值得肯定。

年初,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全市三级干部大会,全面部署了全市各项工作。今天这次会议,就是要按照三级干部大会提出的要求,发动全市企业再掀技改投入新高潮,推动我市工业经济再上新台阶。下面,我就全市技改投入工作讲四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总结经验,切实增强加快技改投入的信心和决心

过去的一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就,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03.00亿元,同比增长13.3%;完成财政总收入9.*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40亿元,分别增长21.7%和25.9%;实到外资10006万美元,首次突破1亿美元大关,增长146.1%,综合利用外资列全省第13位,绍兴市第3位,其中开发区利用外资名列全省第5位,绍兴市第1位;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5.03亿元,其中工业性投资26.96亿元,增长49.4%;完成工业总产值263.91亿元,增长21.6%,实现工业增加值48.60亿元,增长15.0%,占GDP的比重已达到47.2%。工业经济已越来越成为我市经济发展最主要支柱。我市工业经济的发展之所以取得这么好的业绩,关键在于我们坚持了高强度投入。从这一角度看,只有投入才有产出,只有投入才有规模,只有投入才有后劲,没有投入发展就成了“无米之炊”。回顾近年来特别是去年的工业技改工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个结论:

1.大投入带来了产业和产品提档升级。技术改造不仅推动了我市工业结构的优化、规模的扩张,更提高了产业的科技水平、产品的质量档次。尤其是通过投入,引进了新技术和新设备,推广应用了新工艺,促进了传统产业的提升改造。去年,全市有天乐集团、巴贝领带、丰利粉碎等企业的5只项目列入国家“双高一优”项目计划,锻压集团等企业4只项目列入国家国债项目,共实施省级以上重点技改项目3只,绍兴市级重点技改项目27只。从近两年看,全市开发绍兴市级以上工业新产品达123只,其中省级新产品22只、部级新产品1只,巴贝领带、天乐电子、普田电器等先后荣获浙江省名牌产品,逐步形成了一大批技术含量高、市场占有率高、附加值高的优势特色产品。尤其是领带业先后引进先进电脑设备800多套,促进了领带产业的改造提升,同时电机、厨具和针织服装等特色产业通过技术改造,产品档次整体上有了新提升,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可见,技术改造已经成为全市工业经济的主要增长点,工业经济扩量提质、加快发展的重要动力。

2.大投入带来了经济社会的共同发展。近几年来,随着固定资产投资特别是工业性投资的快速增长,促进了我市经济社会快速协调发展,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工业园区快速形成,城市框架迅速拉大,“三农”工作切实加强,社会保障更加健全,三产经济全面提升,呈现出加快发展的良好态势。这些成就的取得,核心是经济发展,关键是工业经济,源泉是技改投入。换个角度说,招商引资的落脚点和核心也是投入。有了投入,就有了经济发展,也就有了税源,并以此凝聚了人气,汇集了财气,促进了经济繁荣发展,从而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效应也越来越明显。

3.大投入带来了产业发展的大集聚。开发区快速形成是这几年我们抓工业经济工作的最大亮点,全市工业区累计入区企业已达到543家,提供劳动力岗位5万余个,已成为全市经济增长的突破口、产业提升的新高地、公平竞争的大平台、城市发展的新亮点。通过近几年的努力,我们探索出了一条“以区兴业、以业兴城”的发展新路子。依托开发区这一平台,打通了企业发展的通道,促进工业经济集聚发展,区域性产业群开始形成,呈现出产业向工业区、开发区集中转移的趋势,特别是领带工业园区的领带服饰、三界的厨具、长乐的电机、甘霖的电声、黄泽的机械、崇仁的硅藻土等块状经济集聚优势日益明显,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支柱产业,成为我市工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

总结过去一年全市技改投入工作,我们可以得出三条基本经验:

一是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是推进技改投入的关键。特别是从20*年起,通过组织开展重大技改项目集中奠基活动,全市企业投资的热情空前高涨,极大地激发了企业自身在技改投入中的主体作用。

二是发挥工业区主战场作用是推进技改投入的重要保障。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以投入促进产业提升,并开辟开发区和乡镇工业区发展平台,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使开发区充分发挥了它的主战场作用。

三是外资拉动是提升技改投入水平的重要途径。去年,外资和市外境内资金已占到全市工业性投入的50%以上,外资引进已成为我市技改投入的重要资金来源。由于外资的增加,我市技改投入的档次有了新提升。

回顾去年全市工业经济发展,一个很大的亮点在于企业保持了高强度投入的态势。实践证明,什么时候抓了投入,什么时候经济就能发展,什么时候加大了投入力度,什么时候就加快了经济发展速度。技改投入是工业经济的主旋律,是企业发展的永恒主题,更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保证。只有今天的投入,才有明天的产出;只有更大的投入,才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所以,过去我们多次强调加大投入,今后我们仍然要坚定不移、坚持不懈地依靠大投入,促进大发展。

二、认清形势,坚定信心,切实增强技改投入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未来几年,我市将依然处在工业化的初中期阶段。在这一阶段,经济能否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关键还是要看我们能否保持投入的持续增长。因此,关心经济,就必须关心投入;发展经济,必须首先抓好投入。为此,我们务必要认清形势,清醒头脑,坚定信心,始终保持加快技改投入的紧迫感。特别对企业老总来说,越是面临困难的形势,越能显示“英雄本色”,越要抓投入促发展。

1.来之不易的良好发展态势,逼着我们必须保持有效投入。从自身发展的积累看,我们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发展气势,尤其是通过近几年的大投入、大开放、大建设,嵊州经济已开始步入发展的快车道,人们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精神状态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全市上下想发展、谋发展、快发展的合力已经形成。作为企业来说,大家搞投入、求扩张、上规模的心都已经热起来了。可以说,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弹在枪膛,不发难收。如果我们不把技改投入推向新高潮,知难而进,乘势而上,那将是历史的遗憾。更何况我们的经济基础差,底子薄,而且我们在发展,人家也在发展,人家的发展势头十分迅猛,横向一比,差距还十分明显。这就迫使我们必须继续坚定不移始终保持有效的投入。

2.经济发展的一般性规律,要求我们必须保持有效投入。经济发展的过程就是一个投入与产出的过程,没有投入就不可能有产出,也就谈不上发展;从某种程度上说,发展是投入积累的一种体现,发展速度的快慢与投入强度有着直接的关系,这是一个普通的经济学原理。从我市的发展看,去年我市经济社会各项事业之所以取得了较快的发展,正是因为我们实施了高强度的投入,因为投入的增加,拉动了经济的发展。企业发展也是同样的道理,萧山区规模最大的万向集团年销售达154亿元,绍兴县远东集团年销售为52亿元,它们之所以成为同行业的龙头老大,就是因为他们始终把投入放在首位。我市天乐、巴贝等企业近几年的迅猛发展也说明了同样的道理,正是因为他们抓住了机遇,加大了投入,才有今天这样良好的发展势头,成为全市、全省乃至全国同类行业、同类企业中的代表。而且,从投入产出周期的规律分析,企业对投入项目必须是“手上抓住一个,嘴里咬住一个,脑子里想着一个”,做到有实施、有预备。有人说,技改投入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今天的发展来自昨天的投入,今天的投入是为了明天更快更好的发展。

3.推进“工业立市”、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就必须保持有效投入。工业是我市的主导产业,在三次产业中处于核心地位。市委、市政府根据发展形势,把“工业立市”作为推动我市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出了把嵊州建设以“一个中心、四大基地、六大主产区”为目标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到20*年,领带服饰、机械电机、针织服装、厨房用具、生物医药、茶叶精制、电子信息等七大产业工业总产值达到375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75%以上,全市制造业年增加值力争突破100亿元;力争1~2家企业销售超过10亿元,8~10家企业销售超过5亿元,20~30家企业销售超过1亿元;争创“中国名牌”产品1-2只,“浙江名牌”产品20-25只,有3-4只优势产品的国内市场占有率位居同行第一,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5%以上,重点制造业初步形成与国际标准相适应的生产体系。要实现上述目标,就必须持续地以高强度的技改投入作保证,坚定不移地加大投入,坚持不懈地抓好投入,通过一批重点项目拉动,一批经济增长点推动,一批规模企业带动,促进产业加快集聚,做强产业,做大企业,做优产品,确保工业立市的根基更加扎实,产业的发展更有集聚力。

4.面临机遇和发展形势,要求我们必须保持有效投入。就机遇而言,从国际背景看,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产业调整加速,世界经济回升,特别是国际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尤其是向中国转移的趋势更加明显,经济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从国内环境看,中国政治经济社会长期稳定,正处在经济周期的上升阶段,呈现出加速发展的态势,特别是“长三角”经济圈经济活跃,势头强劲。从省内看,省委、省政府作出加快开发环杭州湾产业带的战略决策,我市作为杭州湾产业带的组成部分,有着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商机很多,走势看好。从我市实际看,发展平台成功打造,发展氛围已经形成,尤其是甬金高速公路贯通后,区位优势将更加趋优,接受发达地区辐射的能力将进一步提升。因此,我们要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加快发展自己,尤其是要抢抓投入,在投入中力促发展,在产业大转移、资金大流动中切得更大的“蛋糕”,分得更多杯“羹”。

就困难挑战而言,今年乃至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发展将面临很多困难,主要有:一是宏观调控的影响。对此,我们已经深有感触,随着时间推移,要素供给还将更加趋紧,尤其是电力、土地、资金尤为突出。同时,随着国家减免税政策的兑现、税收结构的调整、出口退税政策的落实等等,都给地方财政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二是国际贸易环境的影响。加入WTO后,中国商品屡屡遭到反倾销,纺织品最近又在美国遭到反倾销。三是经济发展处于关键时期,各种矛盾比较集中。经济总是在克服困难中求得发展的。存在的困难与挑战,对每个地区和企业来说,是公平的,区别在于面对挑战克服困难的态度与方法各有不同。苦难面前勇者胜,逆境之中有机遇。在困难挑战面前,如果我们加大投入,赢得先机,就能“柳暗花明又一村”,为以后的大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面对困难,我们要咬紧牙关,迎难而上,狠抓投入,把外部不利条件与自身主动性有机结合起来,在困难中站稳脚跟,在困难中发展壮大,抢吃头口水,增创新优势。必须牢记:越是在困难的情况下,越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把困难当作机遇抓。

5.企业要生存、发展和壮大,就必须实施有效投入。企业要持续发展,必须凭借持续不断的投入;投入的过程,既是积累资本的过程,也是发展壮大的过程。通过这几年的企业改制,我市企业的经营机制更为灵活,决策更为自主,成了市场经济的主体。但从某种程度上说,改制是对所有制的完善,是调整生产关系以更好地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目的是要放下包袱,轻装上阵,求得更快更大的发展。如果我们改制后的企业怕担风险,不敢投入,发展缓慢,也就失去了改制的意义,违背了我们改制的初衷。试想,没有投入,企业凭什么提高竞争力?凭什么在未来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争得一席之地?科学技术凭什么转化为生产力?特别是面对当今“不进是退、小进也是退”的激烈市场竞争,企业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正确判断发展变化形势,分析自身优势劣势,看准项目,加快投入。况且,随着我国加入WTO,五年的关税保护逐步取消和国内市场的进一步开放,我们将与国外企业尤其是跨国公司开展“零距离”的竞争,站在同一个平台上,按照同一“游戏规则”优胜劣汰。因此,任何企业都要有危机意识,要认识到弱质产业、弱势企业和部分产品势必为市场所淘汰;都要有参与国际竞争的意识,关键要树立投入意识,尤其要强化招商引资来集聚加快发展所需的资金、技术、人才等各种生产要素。总之,全市企业必须正确理解技改投入的“风险辩证法”,牢固确立“获取高回报必须敢担风险”的观点,下定决心、义无反顾地推进技术改造,通过不断加大投入,把企业规模做得更大更强更优。

三、主动调整,把握方向,努力提高技改投入的质量和效益

我们鼓励企业大投入,并不是要企业盲目投入,我们也并不主张企业实施低档次的投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是投入的主导,要搭设平台,创造条件,提供服务,引导、鼓励、帮助企业进行投入;企业是投入的主体,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按照发展的内在逻辑抓投入。总体而言,在投入上必须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1.要围绕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抓投入。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载体,是提升产业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去年我们着重抓了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的规划和政策制订,明确提出了“建设一大中心、四大基地和六大主产区”的总体目标,出台了推进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的政策意见。今年重点要抓好规划的落实和政策的制订,市委、市政府将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全力予以推进。

2.要围绕加快工业区产业集聚抓投入。产业在空间上的集聚会带来可观的规模效应。工业区是承载产业集聚的有效载体,是企业实施大投入的良好平台。我们要积极鼓励引导企业在工业区创业,在工业区投入,在工业区发展,加快优势产业、优势企业、优势产品向工业区集聚,增强工业区经济的生机和活力。同时,我们也要通过优化布局、整合资源、提升品位,完善全市工业区体系建设,特别是今年要把开发区(浦口)作为最大发展平台,做大做优,更好地发挥其平台和载体作用,更好地承接企业大投入,促进产业的加速集聚。

3.要围绕市场拓展抓投入。投入的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拓展市场,进而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为此,我们要通过技术改造,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形成一批适应市场需求、具有区域特色的优势产品;要通过技术改造,大力提高企业产品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市场占有率,形成一批知名品牌;要通过技术改造,提高企业实力和竞争力,积极参与国际市场分工与合作,扩大产品出口。

4.要围绕提档升级抓投入。一是科技投入。要加大科技招商力度,组织企业赴北京、上海、西安等地大专院校开展科技招商活动,提高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二是人才投入。进一步加大人才工作力度,创造良好环境,帮助企业引进人才,同时企业也要重视人才,使人才引得进,留得住。三是设备投入。市委、市政府已出台扶持政策,对设备投入实行分档补贴。四是加强管理。企业自身要不断完善内部管理,挖掘潜力,促进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四、统揽全局,统筹协调,确保顺利完成全年技改投入目标任务

今年全市技改投入的计划指标是32亿元。技术改造的主体是企业,政府关键是要创造良好的环境,当前的重点是要帮助企业克服瓶颈制约,通过优化投入环境,提供高质量服务,保障企业技改投入的顺利实施和尽快投产见效。

1.要缓解瓶颈保投入。

要素供给是技改投入的基础和命脉。必须千方百计采取措施,切实缓解要素供给矛盾,保障技改投入,促进经济发展。关键要在以下几个生产要素上重点进行突破:

一是要缓解电力制约瓶颈。电的问题是刚性的问题,从当前情况看,可以说,电的问题解决到什么程度,经济就能发展到什么程度。解决电的问题,始终是我们政府和社会各界特别是企业高度关注的问题。电力紧张有多种原因,近年来经济增长很快,电力建设跟不上,国家宏观调控出现问题,再加上去年持续干旱,水力发电受到制约,而热电发电机组越拼命发电,越容易出事故,形成恶性循环。电力紧缺已是带有普通性的问题,华东地区问题尤为突出。从绍兴来说,今年用电高峰负荷将达260万千瓦/时,而省供电最高为130万千瓦/时,缺口较大。从我市来看,电力形势更为严峻。去年全市在拉限电情况下最高正点负荷就高达14万千瓦;今年全市用电户达到292066户,增加6801户,其中增加的主要集中在工业,估计随着夏季用电高峰的到来,最高负荷将超过18万千瓦,而我市网供指标和热电厂电量总计约10万千瓦,最大负荷缺口将达到8万千瓦,缺电已成为必然,并将难以在短时间内得到缓和。

对此,市政府已经成立了领导小组,并落实了应对措施:一要落实热电联产规划,加快越盛集团热电项目三期建设,尽快上马开发区垃圾发电厂。二要加快电力基础设施改造建设,实施城网建设改造工程,全面优化市区电网结构,提高互供能力和供电质量,同时加快雅致输变电增容改造、城北输变电工程等重点项目建设。三要鼓励企业自备电源,政府已出台政策将对企业自备电源给予一定补贴。四要加强有序供电工作,实行科学用电,合理调度,突出重点,该限的要限,该拉的要拉,在确保居民生活用电的前提下,确保重点企业生产用电,使有限的电能发挥最大的效益。五要加强宣传,制定机关事业单位节约用电方案,让电于工,让电于民。六要积极向上争取用电指标。

二是要缓解水资源瓶颈制约。嵊州是水乡,但是稍作分析,我们就发现,我们东部水源流向宁波、西部水源流向东阳、义乌,水资源紧缺已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个突出的问题。水乡为水而战,这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课题。

对此,政府已成立水资源保护、利用和开发领导小组,切实加强领导和协调,并正在研究全市范围水资源利用、保护和开发制定系统规划。下一步,一要加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实施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二要加强开源引流,今年要启动建设梓溪江引水工程,从东阳引水,增加南山水库水源;三要加大治污力度,保护好全市范围内可利用水资源,尤其是要继续抓好南山水库水源保护;四要切实加强有序供水和应急供水工作,落实当前水资源供应具体方案,保证重点企业用水需求,不断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三是要缓解资金制约瓶颈。今后,随着中央对开发区、城市建设和企业信贷的控制,资金紧张矛盾将更加突出。因此,我们重点是要挖掘自身潜力。一要整合全市资源和资产,充分发挥融资优势,积极拓展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资金的融资渠道,使本地银行能腾出更多资金支持产业发展。二要积极实施“以企引外”,充分发挥企业自身在招商引资中的主体作用,以外资引进增加投入规模,提高投入质量。三要想方设法控制资金外流,以市场化手段,推出一批项目吸引本地资金留在嵊州创业发展。四要严格控制工业企业投资房地产开发,使工业企业集中精力抓好工业生产。

四是要缓解土地制约瓶颈。在当前土地严控的形势下,如何缓解土地瓶颈,对我们抓好投入、促进发展至关重要。一要积极向上争取用地指标。二要按照“开源、节流、搞活、整合”方针,强化规划布局,盘活土地存量,优化建筑结构,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率,扩大用地空间。三要对“已征不用”的土地采取强制措施,通过法律、政策等手段,迫使企业尽早动工建设。对有关企业闲置土地,必须排出计划,限期建设,超过期限不建设或没有实力搞建设的,必须由工业区统一开发或收回土地。各开发区和工业区要开展一次调查摸底,出台有力措施,市委、市政府将进行一次督查汇报。四要积极拓展发展新空间。要在保护耕地的前提下,利用低丘缓坡等土地资源,挖掘潜力,拓宽空间。请市国土局对全市土地资源进行一次总体调研,摸清现状。

五是要缓解劳动力瓶颈制约。要通过与外地劳务市场开展合作,提供更多适应市场需求的技能型劳动力;同时要加强对失土农民的培训,鼓励企业招收失土农民进厂务工,解决企业用工实际困难。此外,在引进人才方面,也要想尽办法,千方百计缓解紧张局面。

2.要优化服务促投入。

加大工业技改投入,离不开优良的服务环境。各级各部门要继续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求真务实的作风,为企业提供良好服务。

一是政策服务。市委、市政府将继续加大对工业经济发展的扶持力度。一要制订实施打造先进制造业若干政策意见,加大对大企业、大集团的培育力度。二要扶持发展中小优势企业,鼓励发展个私企业,支持个私工业集聚区建设,在更大力度上体现“大发展大支持,小发展小支持,不发展不支持”的导向。

二是审批服务。根据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效能建设要求,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缩短审批时限,努力增强服务的主动性、时效性,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三是信息服务。加强信息工作,为企业投资决策当好参谋和助手。进一步改善企业创业条件,完善服务体系,在企业注册、投资咨询、融资推介、项目信息、市场动态等方面提供更便捷的服务。

四是科技服务。要加快市孵化中心建设进度,建立健全技术创新服务体系,提高全市科技服务总体水平;要加强与中科院等高等院所的联系与合作,开展多形式、多领域、多途径的科技交流与合作,合作开发科技含量较高、市场潜力大、发展前途好的高科技项目;要鼓励行业和企业创建技术研发中心,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

3.要形成合力抓投入。

加强领导,营造氛围,形成合力是推进技改投入的重要保证。在新一年及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中,市委、市政府将始终把“工业立市”发展战略放在突出位置,进一步把开发区建设、技改投入、家庭个私经济作为工业发展的重点,继续实施重点技改项目领导联系制和银行结对联系制,继续实施重大技改项目集中奠基和结对竞赛等办法,促进企业加大投入。全市上下广大干部群众要进一步明确目标,找差距,树信心,鼓干劲,在全市营造重视工业、关心工业、支持工业、发展工业的局面;各级各部门一定要进一步树立“抓经济工作首先要抓工业经济,抓工业经济首先要抓技改投入”的理念,高度重视工业技改,切实强化对技改工作的领导,尤其是经济工作和权力部门要在企业面临困难的时候,更多地深入基层,深入企业,了解情况,分析原因,帮助排忧解难。总之,越是企业困难的时候,越要理解企业、关心企业、爱护企业,齐心协力,密切配合,共同支持企业的大投入、大发展。作为企业来说,无论困难有多大,以投入发展壮大企业的信心也不能动摇,更应该把困难视作机遇,把压力变为动力,想方设法克服困难,谋求企业更快更好发展。

同志们,发展是硬道理,投入是工业经济永恒的主题,只有坚持理性投入、有效投入,才能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各级各部门和广大企业务必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和科学务实的工作作风,进一步坚定信心、抢抓机遇、合力攻坚,再掀工业投入新高潮,再创经济发展新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