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市委办公室工作计划

市委办公室工作计划

市委办公室工作计划

市委办公室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通过开展扎实的机关效能建设,以及二轮文明机关创建活动,进一步提升工作水平和工作层次,达到效率更高、服务更优、运转更畅、队伍更强、评价更好,树立党委办公室的良好形象。二是着力两个提高提高是办公室工作永恒的主题。一要努力提高工作层次。要结合机关效能建设,认真分析现状,查找存在问题,针对薄弱环节,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岗位目标责任制、承诺服务制、考核奖惩制和日常工作流程,以促进工作规范,保证工作效能,提高工作水平。二要努力提高工作能力。把能力建设放到十分突出的位置,精心创设和运用载体,通过集中学习、专题教育、选派培训、业务研讨、技能考核、轮岗交流、下派挂职、参与中心等多种形式,提高办公室干部的文字驾驭、事务办理、调查研究、口头表达、组织协调和议事参谋等能力。三是围绕三个重点按照市委的要求,力求谋势有新作为,工作有新突破,抓实有新成效。一要善于谋势。正确判断国际国内宏观形势,做到理论上清醒、政治上坚定;准确把握市委工作的关注点、着力点和新亮点,主动当好参谋;领会市委领导和秘书长对工作的新要求,认清办公室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找准工作定位,突出能力、作风和制度三大建设,努力跟上领导的快节奏,适应领导的高要求。二要勇于突破。

加强对办公室工作内在规律和发展趋势的研究,善于发现和把握规律,在继承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工作思路,修正工作标准,创新工作机制;善于自我否定,摆脱习惯思维的束缚,跳出老经验老方法的框框,在否定中不断提升工作档次,求得新的突破。三要精于抓实。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务实事、重实干、求实效,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扎实的工作作风、科学的工作方法,做求真务实的表率。做到细心细心再细心,工作到边到底到位,不留死角和空档;统筹统筹再统筹,工作通盘考虑、系统筹划、前后衔接、左右照应,力求运转更加顺畅;抓紧抓紧再抓紧,视时间为生命,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努力提高工作效率。

四是打造四个平台1、打造解放思想的平台。努力开拓解放思想的新境界,始终保持思想上的活跃和兴奋,力求用战略的视角和思维观察问题,拓宽思路、开阔眼界、多出点子、常谋新事,尽力做到思领导之所思,想领导之未想,进一步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2、打造优质服务的平台。牢固树立服务的理念,进一步明确岗位标准、规范工作程序、加强协调衔接,增强工作的超前性和预见性,为领导、为基层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更好地发挥自身职能作用,努力在横向办公室中发挥示范作用,对县[市、区]和市级部门办公室发挥指导作用。3、打造综合信息的平台。构建全市党委信息资料库。从党委的角度收集、分析、反馈信息,增强信息服务的针对性;强化信息的专题综合反馈、横向协作开发、对口集中专报和阶段定向分析,增强信息服务的综合性;注重信息网络建设,实行相关处室承担相应信息采编任务制度,形成“全办全员办信息”的工作机制。4、打造干部成长的平台。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干部健康成长的育人用人机制。严把干部进口、出口和管理关,加大培养力度,大胆给干部压担子、派任务,让的优秀干部脱颖而出。引导干部重视基础理论和业务知识、技能的学习,提高干部的政治思想和业务素质。坚持以人为本,进一步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引导作用,不断完善分级谈心交心、定期分析干部思想等制度,组织各种寓教于乐的活动。积极开展争创“三型”文明机关和“五好”先进党组织活动,使干部在创建活动中素质得到提高、行为得到规范、境界得到升华。

五是抓好五项工作

1、以强化参谋为重点,切实提高为决策服务的水平。想全局,谋大事,努力为市委决策实施全过程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一要多议事。以一个时期市委工作重点为主题,通过办公会、中心组学习会、处室长会等,探讨和研究事关我市全局长远的大事要事、影响和制约发展的突出问题,为市委决策提供建议意见。二要深调研。全力协助市委领导搞好重点课题调研,继续加强对全市经济运行和发展情况的分析研究,认真组织开展民情调研,把调研工作列入干部岗位目标责任制,全办干部人人参与调查研究,个个撰写调研报告,在调研中长见识、增才干,学会做群众工作的基本功。三要精拟稿。正确把握中央方针政策和省委、市委决策意图,注重了解社情民意和基层情况,在吃透“两头”、深入思考的基础上,努力提高文稿起草质量,增强文稿的思想性、针对性和指导性。四要预安排。坚持重要事务预案在先,做到统筹兼顾、超前思考,增强工作的计划性和预见性。对全年市委召开或举行的重要会议和活动等进行预安排。

2、以深化督查为重点,大力促进党委部署的贯彻落实。一要在推进市委重大决策部署的落实上下功夫。组织开展省、市委有关重要会议精神贯彻落实情况的督查,做好年度重点工作分解立项和督查通报、市委决策落实情况督查专报,市委领导批示和交办事项专项查办等工作。二要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上下功夫。走进群众,围绕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开展专项督查;走进问题,围绕影响社会发展和稳定的问题开展督查调研;走进矛盾,围绕制约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开展分析性督查。三要在创新督查方法和手段上下功夫。借领导之威、部门之力、舆论之势,采取多种形式,提高督查效能。四要在加强机制建设上下功夫。制订督查工作规范,进一步完善制度,健络,推进督查工作规范化建设,提高督查工作的组织化程度。

3、以优化信息为重点,充分发挥党委信息主渠道作用。围绕“信息出份量”,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及时准确全面地反映各方面的情况,提高信息服务领导工作的水平;进一步增强精品意识,在编报好常规信息的同时,突出服务市委决策,加大专题综合、调研分析和重点反馈力度,加快综合信息资料库建设,力求开发一批高质量、高层次信息,在重大经验信息、重要调研信息和外地专题信息编报上有新的突破;进一步增强时效意识,做到灵敏捕捉、快捷加工、及时报送,重大紧急信息不迟报、不漏报、不错报,确保领导在“第一时间”掌握和处置情况;进一步增强机能意识,建立重要信息协作开发机制、重大要情快速反应机制、假日情况专网报送机制、长三角部分城市信息交

流协作机制,为信息服务职能的实施提供保障。

市委办公室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2009年9月,环保部成立环境保护部环境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组长由周生贤部长担任,领导小组办公室日常工作由办公厅信息化办公室承担。环保部信息化办公室负责拟订和组织实施信息化规划、计划;承担部机关电子政务、信息安全和信息化管理工作;参与建设并组织管理全国环境信息网;指导环境保护系统电子政务、政务公开、信息化和电子公文远程传输使用工作。环保部信息中心承担具体信息化项目建设。

建设部科技司被撤销,原建设部信息中心改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信息中心,负责部电子政务系统、行业业务监管系统、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管理与技术服务工作;负责部政府门户网站、中国工程建设信息网、中国住宅与房地产信息网和部机关通讯的管理与服务工作;负责部管行业统计的具体工作,以及行业信息与信息技术咨询、交流、培训和《中国建设信息》编辑出版等工作;承担国家和行业信息化应用推广、技术研究和标准规范编制等任务。

交通运输部信息化工作由科技司信息化管理处(部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主管。人事部信息中心和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信息中心合并成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信息中心。

2、其它部委信息化部门介绍

国务院办公厅内设电子政务办公室,负责国务院领导同志办公室和机关的政务信息化规划、建设、技术与安全保障,以及中南海北区有关会议、活动的多媒体技术服务;组织开展中央政府门户网站的建设、运行管理和内容保障工作;负责国务院办公厅联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和国务院各部门计算机网络的建设和管理工作。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高技术产业司负责统筹信息化的发展规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计划的衔接平衡,会同有关部门研究拟订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发展战略和规划,研究信息化发展的重大问题,衔接平衡信息化发展的相关政策,指导企业信息化,参与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推进重点领域的信息化建设;审核和组织实施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等重大项目。该司设有信息化处。

目前,国务院各部委的信息化部门名称、职责、内设机构、行政级别、人员编制五花八门。例如,有的由办公厅负责,有的由科技司负责,有的下设直属事业单位(如信息中心、计算机中心)。

省级信息化主管机构改革状况

1、华北地区

北京、内蒙古、山西和天津都组建了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简称“经信委”),河北省则组建了工业和信息化厅(简称“工信厅”)。

北京市发改委承担的工业行业管理有关职责、市科委承担的软件业行业管理职责、市工业促进局(市国防科工办)和市信息办的职责,以及市乡镇企业局综合管理乡镇企业的职责,整合划入北京市经信委。

天津将经济委员会的职责、信息办的职责、科委软件产业规划组织协调的职责、长芦盐务管理局的职责,整合划入经信委。不再保留经济委员会、信息化办公室、长芦盐务管理局。

山西将省经委承担的工业管理方面的职责,无线电管理的职责,信息产业局的职责划入经信委。将国防工办、中小企业局由省政府直属机构改为由经信委管理。中小企业局承担的农产品加工及质量监督管理等职责划入省农业厅。

内蒙古将经济委员会和信息办的职责整合划入经信委;组建中小企业局,由经信委管理。

河北将省发改委的工业行业管理有关职责,省国防科技工业办公室的职责、省信息产业厅、省信息办的职责进行整合,组建省工信厅;组建省国防科技工业局,由省工信厅管理;将省中小企业局由省政府直属机构改由省工信厅管理。

2、华中地区

湖南、湖北都将省经济委员会和省信息产业厅进行整合,组建省经信委,河南省则将多个部门整合组建了工信厅。河南将省信息产业厅(省信息办)的职责,省发改委的工业行业管理职责和工业经济运行职责,省煤炭工业管理局的煤炭工业行业管理职责,省中小企业服务局(省乡镇企业管理局)的中小企业服务职责,省政府食品工业办公室的职责,整合划入省工信厅。

3、华南地区

广东将省经贸委、省信息产业厅的职责整合划入省经信委。福建将省信息产业厅改为省信息化局,与省经贸委合署办公。海南省将工业经济与信息产业局改为工业与信息化厅。广西的政府机构改革方案还没有出台。

4、华东地区

上海、浙江、江苏、山东、安徽都组建了经信委,江西则组建了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简称“工信委”)。

上海组建经信委,将上海市经济委员会的工业行业管理职责、上海市国防科技工业办公室、上海市信息化委员会的相关职责,整合划入上海市经信委。

浙江将省经贸委的经济运行调节、工业行业管理和煤电油运等要素保障职责,省信息产业厅的职责,省乡镇企业局的职责,整合划入省经信委,并挂省中小企业局牌子。

江苏将省经贸委内贸、口岸工作、能源规划以外的职责,省信息产业厅的职责,整合划入省经信委,挂省中小企业局、省乡镇企业局牌子。

山东将省经贸委、省信息产业厅合并组建省经信委。

安徽将省经济委员会的有关职责、省信息产业厅(省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省信息办)的职责,整合划入省经信委。

江西组建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不再保留省经贸委、省信息产业厅、省经贸委综合行业管理办公室、省有色金属行业管理办公室。

5、东北地区

辽宁组建了经信委,吉林组建了工信厅,黑龙江省则组建了工信委。吉林将省经济委员会、省信息产业厅、省国防科技工业办公室、省中小企业发展局、省政府食品工业办公室有关职责进行整合组建省工信厅。辽宁将省经济委员会的职责、省信息产业厅的职责、省国防科技工业办公室的职责,整合划入省经信委。

6、西南地区

重庆、贵州组建了经信委,云南组建了工信委,四川、西藏的政府机构改革方案还没有出台。重庆将市经济委员会和市信息产业局合并,组建市经信委。云南将省经委、省信息产业办、省国防科工办的职责,整合划入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贵州将省发改委工业管理和信息化有关职责、省经贸委工业管理职责和省信息产业厅、省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办公室、省中小企业局(省非公有制经济办公室)、省城镇集体工业联社的职责,整合划入省经信委。

7、西北地区

市委办公室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一、机构改革的指导思想、原则和重点

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党的领导,促进政府职能转变,调整和完善政府机构设置,理顺各部门之间的关系,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行政成本。逐步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

改革原则:坚持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的原则;坚持政企、政事、政社分开的原则;坚持权责一致的原则;坚持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坚持依法行政的原则。

改革重点:

----加大政府职能转变的力度,进一步规范政府行为。切实把政府职能转变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上来。加强对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领导,巩固农村基层政权,加快城镇化建设,提高农业的专业化、市场化、现代化水平。积极推进政企分开,解除政府机关与所办经济实体和所管理的直属企业的行政隶属关系,全面落实企业自。推进政事、政社分开,合理划分政事范围,把政府机关的一些辅、技术性和服务性事务交给事业单位或社会中介组织。

----调整和规范机构设置,清理整顿行政执法队伍。不再保留专业经济主管部门和各种行政性公司,其行政职能划入政府有关综合经济管理部门。在清理整顿的基础上,调整和规范市场执法队伍,维护市场秩序,加强市场监管。

----合理划分职责权限,理顺各方面的关系。合理划分县、乡镇及各部门的职责权限。调整县直主管部门派驻乡镇机构的管理体制,凡能下放给乡镇的,坚决下放,以完善乡镇机构政府功能;实行乡镇与县直主管部门双重管理的,以乡镇管理为主;设在乡镇的机构实行垂直管理的,乡镇也要对他们加强监督。

----着力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最大限度地减少行政审批事项。对必须保留的事项,要改进审批方式,规范程序,简化环节,提高效率,并加强对审批行为的监督,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大力发展城市社区服务组织,培育和规范社会中介组织。注重加强城市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依法完善对社会中介组织的管理,加快社会中介组织与政府主管部门脱钩的步伐。

二、机构改革的范围

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县党政机构改革方案的通知》(阜[*]37号)和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县人民政府机构改革方案的通知》(阜办[*]13号)精神,这次机构改革的范围是:县委工作部门、部门管理机构和县政府工作部门以及部门管理机构;县人大、政协机关;县法院、检察院;县级人民团体机关;涉及行政职能划转及撤并的事业单位。

三、机构设置

(一)县委机构设置与调整

县委、县政府人民来信来访办公室更名为县委、县政府局,并入县委办公室,保留牌子。

政策研究室、保密委员会办公室(国家保密局)、督查室并入县委办公室,保留牌子。

对外宣传办公室(政府新闻办公室)并入宣传部,保留牌子。

台湾工作办公室(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并入统一战线工作部,保留牌子。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与政法委员会合署办公。

防范和处理办公室(610办公室)挂靠政法委员会。

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办公室参加纪律检查委员会机关机构改革。

撤销试验办公室,其人员参加县委办公室机构改革。

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是机构编制委员会的常设办事机构,既是县委的工作机构,又是政府的工作机构,列入县委机构序列,与人事局合署。

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为县编委管理的机构。

调整后县委设置工作机构7个,具体为:纪律检查委员会机关(监察局与其合署办公)、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统一战线工作部、政法委员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与其合署办公)、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

部门管理机构:老干部局,由县委组织部管理。

(二)县政府机构的调整与设置

1、更名的机构

计划生育委员会更名为人口与计划生育委员会。

体育运动委员会更名为体育局,仍为县政府直属事业单位。

法制局更名为法制办公室,并入政府办公室,保留牌子。

2、调整的机构

计划委员会改组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物价局并入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保留牌子。

农业区划办公室并入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保留牌子。

经济协作办公室并入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保留牌子。

不再保留经济贸易委员会,组建经济委员会。设置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在经济委员会挂县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牌子。

职工教育办公室并入经济委员会,保留牌子。

中小企业发展局与经济委员会合署。

组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不再保留原经济贸易委员会管理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设置民族宗教局为政府工作部门,与统一战线工作部合署。

组建市容管理局为政府工作部门,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的牌子,与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一个机构三块牌子,与建设局合署。

扶贫开发办公室与政府办公室合署。

建设小康工程办公室并入农业委员会,保留牌子。

组建商务办公室,为政府工作部门。

地震办公室改为科学技术局管理的事业单位。

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并入卫生局,保留牌子。

岗位责任制办公室并入人事局,保留牌子。

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办公室、职称改革办公室参加人事局机构改革,保留牌子。

复员退伍军人安置办公室参加民政局机构改革,保留牌子。

3、撤销的机构

不再保留国有资产管理局,其国有企业财产监督、国有资产(国有资本金)的基础管理等职能,分别划入经济委员会、财政局等部门。

不再保留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其职能划入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撤销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险局,其职能由人事局划转到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不再保留财贸办公室,其行政管理职能划入商务办公室。

不再保留工业局、轻工总会,其行政管理职能划入经济委员会,分别组建工业协会和轻工协会,仍为县政府直属事业单位。

不再保留商务局,其行政管理职能划入商务办公室,组建商业协会,仍为县政府直属事业单位。

不再保留物资局,其管理职能划入商务办公室,组建物资流通协会,为县政府直属事业单位。

4、改变隶属关系的机构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局由民政局划转到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由人事局划转到民政局,仍为事业单位。

农业引进外资办公室行政职能划入财政局,为财政局管理的事业单位。

黄淮海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行政管理职能划归财政局,为财政局管理的事业单位。

综上所述,县政府设置工作部门26个。具体为:

政府办公室、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委员会、教育局、科学技术局、公安局、监察局(与纪律检查委员会机关合署办公,一个机构两块牌子,列入政府工作部门序列,不计政府机构个数)、民政局、司法局、财政局、人事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国土资源局、建设局、交通局、农业委员会、水务局、林业局、商务办公室、卫生局、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审计局、环境保护局、统计局、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粮食局、畜牧局。

(三)人大、政协机关,法院、检察院和群众团体机关的机构改革

人大、政协机关的机构改革,分别按照宪法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及政治协商会议章程的规定,进一步完善机关职能,理顺工作关系,调整机构设置,精简人员编制,优化干部队伍结构,提高机关人员的整体素质,形成高效的工作机制。

法院、检察院按照宪法和各自的组织法规定进行机构改革。重点是完善职能配置,调整和精简内设机构,精简人员编制,优化人员结构。

群众团体机关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各自的章程进行机构改革,重点是完善管理体制,规范管理方式,理顺职责关系,改进运行机制,克服行政化倾向,精简内设机构,精简人员编制。

人大、政协机关,法院、检察院和群众团体机关的机构改革与党委、政府机关机构改革同步进行。

四、人员编制精简

按照阜阳市委、市政府阜[*]37号文件要求,县直党政群机关行政编制由701名,减为526名(不含公、检、法、司),精简25%。

法院、检察院编制分别由141名减为127名、74名减为67名,精简10%;公安专项编制由309名,减为304名,其中机关编制由52名减为47名,精简10%;司法专项编制由61名减为59名,其中机关编制由21名减为19名,精简10%。后期,省编委又先后下达增加的专项编制和省自定编制,可累计增加。

机关后勤管理服务人员编制和离退休服务人员编制,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五、部门“三定”规定的制度

定职能、定内设机构、定编制的“三定”工作是实施机构改革方案的重要内容,是转变职能的关键,是优化干部队伍的重要渠道,按照市委、市政府阜[*]37号文件规定设立的机构,都要重新进行“三定”。其主要内容:①职能转变、职能调整的意见(包括下放、转移及新增职能的意见);②部门主要职责任务;③内部机构设置的名称及主要职责分工;④人员编制总额和局(部、委、办等)、股级领导职数配备情况;⑤与有关部门职能交叉的情况和协调解决的意见;⑥其他需要补充和说明的问题。

(一)“三定”工作的具体要求

1、职能界定

职能界定是“三定”的核心,是确定内设机构设置和核定人员编制的基础。各部门的职能界定按照转变职能,实行政企、政事、政社分开,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减少审批事项,以及理顺关系、权责一致和将相同或相近的职能交由一个部门承担的要求,在对本部门现有职能进行分解、梳理的基础上,确定哪些职能需要加强,哪些职能应该下放、划转或取消,哪些职能与其他部门尚有交叉,并提出调整、理顺职能的措施和意见。将属于企业的经营管理权和投资决策权下放给企业,将辅、技术性、服务性的职能交给事业单位或社会中介机构,将适宜由下级政府承担的职能下放给下级政府。

各部门职能分工界定的基本原则是上下对口。市委、市政府各部门“三定”规定明确的职能,县委、县政府各部门“三定”规定应作对应表述。个别职能,如经协调,两个部门同意,也可不强调上下对口;市政府各部门“三定”规定没有明确,但在我县实际工作中已经出现交叉的职能,按照对工作有利的原则,只能交由一个部门承担;市政府各部门“三定”没有明确,但某项工作(属政府职能的)现由原部门承担,而目前县政府有关部门又要求承担,考虑到工作的连续性,原则上仍有原部门承担。职能界定工作中,要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一是要把各部门的一些具体事务性工作与其职能分开;二是防止把本不属于政府的职能通过“三定”合法化;三是少数确需由几个部门分管和共管的职能,要明确主次关系。

2、内设机构

县委、县政府各部门内设机构总体精简10%左右,职能交叉、重复设置的要坚决撤并,职能相近或职能单一的应综合设置。部门内设机构为股级,内设机构名称一律称为股、室。

部门纪检(监察)机构的设置及编制、人员配备,按有关文件规定执行。

3、人员编制

各部门机关人员编制核定的原则是:凡在此次机构改革中保留的工作部门一般在上轮机构改革核定编制名额的基础上,精简25%;对个别增加职能的机构,可适当降低精简比例;职能划出或减少的机构,可适当提高精简比例;合并重组的机构应相应核减人员编制;新组建的机构应根据职能配置情况和工作量的大小,重新核定人员编制。县机构编制委员会要对各部门编制配备重新进行核定。

4、领导职数

县委、县政府工作部门领导职数按照安徽省人民政府令第190号规定执行。

担任实职的科级、副科级干部改为同级非领导职务的,不占部门编制和非领导职数。原提拔担任科级非领导职务的,达到现任实职科级干部的改非年龄时,也不占部门编制和非领导职数。

各部门内设机构领导职数的核定:4人以下的为1名;5人以上8人以下的为2名;9人以上20人以下的为3名。

(二)“三定”规定的报批

各部门职能转变,内设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核定的有关要求,由领导班子研究提出“三定”的初步意见,送县编办审核后,报县编委审批。

五、机关人员定岗分流工作

各部门要按照“工作需要、群众参与、综合考评、组织决定”的原则,认真做好人员定岗工作;按照“带职分流、定向培训、加强企业、优化结构”的原则,认真做好人员分流安置工作,具体实施办法另行下文。

各部门人员定岗工作,在“三定”规定下达后1个月内完成。

六、关于机构调整后有关问题的处理

(一)关于议事协调机构的清理与管理

在实施机构改革中要根据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一并对议事协调和临时机构进行清理。确需保留的,一般不设实体办事机构,其日常工作由挂靠部门或有关部门承担。今后,县直议事协调或临时机构设立实体性常设办事机构,由主管部门提出书面报告,经县编办审核,报县编委审批。

(二)关于机构变动人员的调整与管理及变动部门经费、物资、房产和文档、印章使用的管理

这次机构改革,机构变动大,涉及人员多,为保证机构变动人员、财产移交工作的顺利进行,成立县机构改革人员和财产移交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分别担任组长和副组长,县委办公室、县政府办公室、纪检(监察)、组织、人事、编制、财政、审计、劳动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全面负责机构变动人员和财产移交工作。

部门成建制划入(并入)到新组建机构的单位,其原有人员的管理由新组建机构负责;部分单位内设机构职能划出到其它机构的,这些单位中现承担上述职能的人员,按照“人随事走”的原则,随其职能一并划转,人员管理由承担该职能的机构负责;撤销机构的人员,随其职能的划转,人员管理由并入部门负责。

机构变动部门要认真清理、登记财物,做好国有资产、债权、债务的清理工作,按照国家和省、市的有关规定,确保国有资产安全。人员和资产的移交按照“先移交后审计”的原则进行,机构变动部门要积极做好清理和配合工作;审计部门要按照上述原则和有关规定,认真做好离任审计和资产审计工作。

撤销的部门和单位,要将全部物资、设备、车辆等就地盘存,并将有关资产登记造册及时上交县财政。新组建的部门,由县财政局和县政府办公室按照合理、节约、有效的原则和有关规定,确定其物资、设备和车辆的具体划转方案。

机构变动部门要对办公用房及附属用房、职工宿舍(含在建和已立项的工程)以及使用的土地进行清理造册,报送县政府办公室,由县政府办公室根据情况分别办理有关的变更、使用手续。新组建部门的办公地点,由县政府办公室提出意见报县政府确定。

机构变动部门要保管、移交好各类文件、资料、档案,特别是人事档案要加强管理,严防丢失、涂改和泄密事件的发生。变动部门文件、档案的保管、移交工作,由县档案局负责落实;人事档案的移交工作,按照组织、人事部门的有关规定办理。新机构的印章按现行规定制发,新印章启用后,原印章立即作废并分别上交县委办公室、县政府办公室统一注销(县委管理的部门上交县委办公室,县政府管理的部门上交县政府办公室)。

县政府新组建、改变名称的机构衔牌,按规定的标准,由各机关自行制作。改变名称的机构在全县机构改革方案公布后即可挂牌;新设立及合并组建的机构在其“三定”批准后,应尽快对外挂牌运转。新机构挂牌运转后,原有机构的牌子即停止使用。

(三)关于撤销部门所属企、事业单位的管理

为保证我县机构改革工作的顺利开展,按照积极稳妥的总体要求,机构改革期间,保留部门所属企、事业单位,本着先稳定、后理顺的基本原则,先由并入部门管理,再按有关规定进行改革。

被合并部门所属的企、事业单位,原则上随主管部门机构转移,暂由合并后的部门负责管理。

(四)关于离退休人员的管理

为保证离退休人员管理工作的稳定和正常开展,撤销部门的离退休人员,其归属管理,依据机构的变化作相应调整。成建制合并到新组建机构的离退休人员,由新组建机构管理;撤销单位离退休人员随其职能转移,由承担其主要职能的部门负责管理。随着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离退休人员将逐步纳入社会保障部门统一管理。

七、加强监督,严明纪律

机构改革工作是党中央、国务院部署的一项战略任务,也是关系到我县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重要工作。县直各单位要严格执行市委、市政府〔*〕37号文件的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更改已批准的本单位“三定”规定,要不折不扣地按照“三定”规定有条不紊地实施。严格执行省纪委等7部门《关于机构改革期间严肃党纪政纪的通知》(皖纪发〔1999〕16号)的规定。不得擅自设立机构、超编进人、突击提拔干部、超职数配备领导干部。严禁借机构改革之机转移资产、私分钱物、挥霍浪费。要严守工作岗位,保证正常的工作秩序。要加强对文件、资料、人事档案和印章的管理。纪检(监察)、组织、人事、编办、财政、审计等部门要密切配合,加强监督检查,对违规违纪问题一经查实,从严处理,真正做到思想不散、秩序不乱、工作不断、国有资产不流失,确保机构改革工作的顺利完成。

八、改革的实施步骤

县直各单位在机构改革动员大会之后,要抓紧组织学习中央、省、市、县的有关文件,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任务。按照县委、县政府的要求,认真组织实施本部门的机构改革工作,各部门主要领导要亲自抓、负总责,要组织专门的班子,集中时间和精力抓紧各项工作的落实。新组建的部门的机构改革方案宣布后,要尽快完成业务交接工作,实现平稳过渡,正式开始办公。

(一)*年9月15日前,完成各部门“三定”规定的上报、送审工作

各部门要按照“三定”规定的要求,认真研究拟定本部门机构设置、职能配置和人员编制方案。县编办要加强催办、严格把关,积极协调,提高工作效率,确保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送审工作。

(二)*年10月15日前,完成“三定”规定的组织实施和人员定岗工作

各部门要通过“三定”规定,具体落实转变职能、理顺关系、精简内设机构、实行定编定员定岗,完善运行机制。要按照县委、县政府制定的有关政策,做好人员分流安置工作,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全面完成人员分流安置任务。

市委办公室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关于印发__市20__年乡(镇、街道)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年终目标考评检查方案的通知

各乡(镇)党委、人民政府,各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市委有关部门,市直有关单位:

根据x字[20__]__号《关于印发__市20__年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目标管理考评方案的通知》精神,现将20__年乡(镇、街道)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年终目标考评检查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组织领导

检查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由市人口计生委具体负责实施。为公正、公平地搞好年终检查,实行“一把尺子量到底”,由一个考评组进行考评检查工作。

二、检查内容

1、人口计划落实情况;

2、秋季计划生育突击月工作落实情况;

3、社会抚养费的征收和管理情况;

4、开展婚育新风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同行活动情况;

5、微机信息管理到位情况;

6、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情况;

7、“一卡通”优惠政策的落实和兑现情况。

三、检查方法

检查采取每个乡(镇、街道)随机抽取一个村,进村入户调查与微机录入信息相结合。项目的考评检>!

四、检查时点和时间

检查时点:20__年10月1日至20__年9月30日;

检查时间:20__年10月16日至12月16日。

五、评分办法

按照x字[20__]__号《关于印发的通知》的评分办法执行,增加秋季[找材料到文秘站 -ˇ文秘站 网上服务最好的文秘资料站点!注:]计划生育突击月工作的落实情况。具体评分办法详见附表。

全年考评结果按照半年检查占30,夏季计划生育服务高潮检查占20,年终检查占50的比例得出总分。涉及扣分的项目以扣完本项分值为止。

考核内容中,出生性别比整治、人流引产、婚育新风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同行活动、兑现二女户结扎的奖励或保险、关爱女孩行动、流入人口管理和服务等六项内容以乡(镇、街道)为单位进行考核,其他项目以调查点(村)数据进行考核。

六、结果反馈

检查结束后,检查的结果和主要问题现场与乡(镇、街道)反馈,对检查结果有疑异的,乡(镇、街道)应当提供相关证据,由检查组集体研究并作决定。检查组撤离检查地后提供的证据一概视为无效。

七、其他

20__年度计划生育工作考核涉及的加分和扣分、奖励和处罚、责任追究等内容,按x字[20__]__号《关于印发的通知》精神执行。

附:__市20__年乡(镇、街道)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年终检查评分表

中共__市委办公室

__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__年11月19日

主题词:计划生育检查方案20__年度通知

抄送:市人大常委会办、市政协办、市纪委办、市人武部政工科

市委办公室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二、主任会议。由主任、副主任和正副调研员参加,必要时可请有关科室的负责同志参加。由主任决定会议议题并主持会议。会议由主任指定的人员进行记录并整理,报主任审定后立卷存档,或以纪要的形式下发有关科室和单位。议事决策范围:

(一)研究议定向市委、市政府提交的办内机构的职能编制配置方案。

(二)研究议定向市委、市政府提交的办内干部的推荐、任免、调任、奖惩等人事工作意见。

(三)研究议定办机关的年度财务预决算意见、大额经费开支及大宗固定资产购置等财务开支事宜。

(四)研究解决农业开发工作中的重要业务问题。

(五)研究处理日常工作中不便由一位办领导决定的事项。

三、办务会议。由主任、副主任、正副调研员和办内各科室主要负责同志参加,由主任或主任委托临时主持工作的办领导决定会议议题并主持会议。会议由综合科负责记录并整理记录,报主持会议的办领导审定后立卷存档或以纪要的形式下发办内有关科室和单位。议事决策范围:

(一)学习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决定,传达市委、市政府、国家和省农业开发办公室的重要会议精神、重大决策部署,研究贯彻落实意见。

(二)研究议定有关农业开发工作的管理制度、办法等。

(三)听取重点工作汇报,通报重点工作进展情况。

(四)分析农业开发工作形势,研究议定工作思路和措施。

(五)研究议定农业开发长期规划和年度项目计划等重大问题。

(六)安排部署全局性工作。

四、主任办公会议。由有关办领导主持,有关科室负责人及相关人员参加,重点研究部署、协调有关办领导主管业务范围内的重要事项或受主任委托协调解决某些其它重要事项。研究决定结果由有关科室负责记录存查,必要时可印发纪要。

五、机关党总支委员会议。由机关党总支委员参加,党总支书记或党总支书记委托党总支副书记召集并主持,重点研究办机关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党风廉政建设等。研究议定结果由总支副书记或一名总支委员记录并存查。

六、机关科以上干部会议和机关全体干部职工会议。由主任或负责机关工作的办领导召集并主持。主要内容为:学习传达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国家和省农业开发办公室重要会议或文件精神;安排部署工作、组织政治理论学习;推荐干部和年终考评等。

七、各科室对提交主任会议、办务会议研究的问题,要事先准备好有情况、有意见的简洁文字材料,呈报分管办领导审定后,送综合科列入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