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坚持改革开放为实现富国强军而努力奋斗

坚持改革开放为实现富国强军而努力奋斗

30年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促进了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加快了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步伐,为实现富国强军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人顺应时代潮流的伟大创造,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坚持改革开放,才能极大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才能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才能实现富国与强军的统一。

一、改革开放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富国强军指明了正确方向

在改革开放实践中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科学回答了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为加快富国强军进程指明了正确方向。

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邓小平理论和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指导下,我军着力解决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坚持人民军队性质,开创中国特色精兵之路,建设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的问题。适应党的工作重点转移,服从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我军建设指导思想从临战状态转到和平时期以现代化为中心的全面建设上来。我军大规模裁减军队员额,调整结构,提高质量,开源节流,用较少经费保障了军队建设的需要。围绕建设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我军通过恢复优良传统作风、把教育训练提高到战略地位、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调整体制编制、进行全面整顿等重大举措,走上了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

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指导下,我军适应世界新军事变革要求,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以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为统揽,以军事斗争准备牵引军队全面建设。围绕“打得赢、不变质”的历史性课题,按照军队建设“五句话”总要求,把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作为永远不变的军魂,加速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创新军事指导理论,优化军队组织结构,发展“杀手锏”装备,启动以三军联勤、社会化保障为重点的后勤改革,使我军走上了机械化与信息化复合发展的道路。

同志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科学发展观和同志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指导下,我军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方针,科学统筹国防和军队建设一系列重大关系,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围绕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军队历史使命,坚持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相统一加强军队全面建设,着眼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目标,以军事斗争准备为龙头带动军队现代化建设整体发展,推进军事理论、军事技术、军事组织、军事管理创新,依靠科技进步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不断提高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按照全面建设现代后勤的要求,稳步推进保障体制改革,逐步拓展社会化保障范围,不断发展信息化保障手段,努力加强科学管理,走上了又好又快的科学发展路子。

改革开放30年的历史表明,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就没有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就没有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是实现富国强军的根本保证和强大动力。

二、改革开放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富国强军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改革开放中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引领中国发展进步,推动国家经济快速发展,为国防和军队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军队现代化水平稳步提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我军加快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培养步伐,发展现代化武器装备体系,指挥手段和装备水平有了质的跃升。后勤现代化取得了诸多以国家科技进步奖为标志的创新成果,形成了素质较高的后勤指挥干部队伍、技术专家队伍和士官队伍,构建了野战化、轻型化、多功能化陆军保障装备系列,岸基保障、海上保障和岸海衔接的海军保障装备系列,多机种和空降保障为主体的空军保障装备系列,形成了门类齐全、系统配套、科技含量较高的现代后勤装备体系。

履行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不断提高。着眼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我军贯彻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围绕全面履行军队使命任务,积极推进军事斗争准备,遂行作战和非战争军事行动能力显著提高。在完成保卫国家任务的同时,胜利完成了1998年抗洪抢险、2003年抗击非典、今年抗击雨雪冰冻灾害和四川汶川抗震救灾等重大抢险救灾任务。在执行多样化军事任务中,我军后勤应急指挥能力、战略输送能力、综合保障能力明显提高。这次抗震救灾,中央一声令下,我军短时间内向灾区输送10多万兵力、数十万吨物资及大量装备器材,派出了200多支医疗、防疫队和油料、供水、工程保障队,充分展示了我军后勤履行使命任务的意志和能力。

官兵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明显改善。随着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全军官兵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大幅提升。30年来,我军多次调整薪金,先后23次调整部队伙食费标准;相继4次更新军服样式,供应标准不断提高;积极推行住房、医疗、保险等政策制度改革;大力改善基层官兵生活条件,不断丰富军营文化,增强了部队凝聚力、战斗力。

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说明,国富才能军强,军强才能国安,国安才能民富。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使国家经济快速发展;增强国家经济实力,才能为军队现代化提供坚实基础。坚持改革开放,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富国强军之路必将越走越宽广。

三、改革开放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条件,为富国强军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改革开放使中华民族大踏步赶上时展潮流、迎来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为实现富国强军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良好环境,给新时期国防和军队建设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为我军深化改革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促进了观念转变、社会变革和经济转轨,为军队改革和建设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30年来,军队顺应国家改革开放大势,自觉转变思想观念,调整改革组织结构,构建科学管理模式,促进了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适应信息化条件下联合作战要求,作战指挥体制向一体化方向发展,军兵种比例结构得到优化,新型作战力量得到加强,建立三军一体化保障的大联勤体制,深化军队保障社会化改革,拓展配套军费预算、物资采购等政策制度改革,加快了军队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步伐。

国家创新体系的创立,为我军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先进的科技支撑。随着科教兴国战略实施和国家创新体系建立,我国科技实力明显增强,为我军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30年来,我军实施科技强军战略,调整优化科研管理体制,加大武器装备自主创新力度,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和国防关键技术研究,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明显提高,在基础性、前沿性、战略性技术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一批科技含量较高的现代化武器装备成建制装备部队,军队火力、突击力、机动能力、防护能力和信息能力整体提高。我军后勤坚持科研、改造、引进相结合,加快了科技兴后勤的发展步伐,以信息技术为标志的现代科技在保障力生成中的作用愈加明显。

国家全方位对外开放,为我军面向世界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30年来,我国积极倡导和实践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在经济、科技、文化等各领域形成全方位开放格局,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对外影响日益增强,为国防和军队建设适应世界新军事变革提供了难得机遇。30年来,我军有力配合国家对外工作全局,同数十个国家进行了数百次专业技术团组交流,扩大与外军互派军事留学生规模,派团或观察员观摩外军训练演习,与150多个国家建立了军事交往关系,与十几个国家建立了安全防务磋商机制,参与双边或多边战略磋商、联合演习。参与国际救援行动,派出上万人次维和人员参与22项联合国维和行动。我军建设在开放交流中加速发展。

改革开放30年的经验表明,实现富国强军,要有良好的国内和国际环境。必须紧紧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适应世界新军事变革发展潮流,在国家全方位开放的大环境中,实现国防和军队建设与时俱进。

四、改革开放促进了国防与经济建设的有机融合,为富国强军开辟了广阔通途

改革开放促进了经济转型、社会发展,推进了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在结构、布局、技术、人才、信息等方面全方位多层次的有机结合,发挥了国防建设对经济建设的拉动作用和国民经济对国防建设的基础支撑作用,加快了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融合,为在富国强军进程中全面建设现代后勤创造了有利条件。

军队保障与社会服务的融合。30年来,我国第三产业快速发展,为军队后勤保障和其他保障社会化提供了条件。驻大中城市部队的数千个单位、数十万人饮食保障由社会承担;数千个营区商业服务和供水、供电、供热、绿化、保洁等项目由社会提供;数百个单位停开通勤班车,依托地方公交保障;撤销合并了占全军25%的医院、疗养院,数千个小远散单位、数十万人的医疗纳入地方保障体系,10多万正式职工参加地方医疗保险就医;96%的军队被装物资由社会提供,1300多个单位油料保障实行货币化供应或依托地方石油公司代储代加。

战争潜力与动员能力的融合。30年来,我国经济总量增长60多倍,为实现战争潜力与动员能力的融合提供了条件。计划经济条件下以行政手段为主的动员模式,已经转变为市场经济条件下以法律手段为主的动员模式。加强应战应急相结合的国民经济动员机制建设,优化了国民经济动员能力建设的结构和布局,建立了平战兼顾的国民经济动员预案体系,形成了骨干在军、主体在民的动员基础。初步建立了军民融合的储备体系。

军地信息化建设的融合。30年来,我国信息产业的迅速发展,推动着军地之间信息化建设的融合。依托地方信息基础设施和资源,大力发展信息技术、装备、软件系统和标准规范,我军加速推进机械化与信息化复合发展。信息化武器装备形成规模,军队数量规模合理、结构优化,扁平网络化的指挥体制和信息化的指挥手段开始建立,信息化战争的作战理论不断发展,战斗力生成模式逐步转变到以信息技术为标志的科技进步上来。

民用设施与国防需求的融合。30年来,我国公路、铁路、港口、电信、机场、桥梁等基础设施建设得到长足发展。民用设施建设中更加注重兼顾国防要求,加大平战结合的力度,促进了军需民用的融合。与此同时,我军以不同方式和途径,全力支援国家和地方建设,为缓解国家和地方建设的供需矛盾,作出了特殊贡献。军队在支援国家建设的同时,也促进了自身发展。

改革开放30年的实践表明,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融合发展是实现富国和强军统一的关键。必须按照党的十七大要求,建立和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军队人才培养体系和军队保障体系,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