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构建体系做好新世纪新阶段的机关党建

构建体系做好新世纪新阶段的机关党建

近几年,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巩固已有成果,总结实践经验,深化理性认识,加强和改进机关党的建设,积极探索新时期机关党建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努力使机关党建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充分调动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取得了显著成效,积累了丰富经验。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中央国家机关工委连续三年进行党建大调研,对机关党建工作的规律性认识有所深化、有所发展、有所提高

第一次大调研是在2001年7月至9月,主题为中央国家机关作风建设情况。中央国家机关工委组成5个调研组,先后到18个部委,深入8个省市自治区及其14个地市、26个县区、48个乡镇村、31个企业,通过走访、座谈等方式,征求意见,听取反映,接受访谈的人数达1500多人。第二次大调研是在2002年3月到8月,主题为新形势下中央国家机关党的建设情况。中央国家机关工委再次组成5个调研组,对78个部门进行了调研走访。调研采取个别访谈、召开座谈会和问卷摸底等方式,先后访谈了69个部门的党组(党委)书记,与607名党员干部进行了座谈,对22个部门的198名支部书记进行了问卷摸底调查。第三次大调研是在2003年6月到8月,主题为中央国家机关党员队伍状况。中央国家机关工委组成6个调研组,对43个部门进行走访,先后访谈党组(党委)书记37名,召开不同类型座谈会118次。加上直接走访座谈的单位,这次调研覆盖了中央国家机关91个部门。

通过深入调研,我们对机关党员队伍状况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总的看,中央国家机关拥有一支优秀的党员干部队伍,他们绝大多数具有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坚定性和自觉性,能够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爱岗敬业,恪尽职守,在关键时刻冲锋在前。但是,党员队伍建设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少数党员理想信念动摇,政治意识不强;二是部分党员执政意识不强,执政能力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三是部分党的宗旨意识不强,群众观念淡薄;四是少数党员党的意识不强,不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五是部分党员干部为政不廉,存在违纪违法现象。

深入的调研,为机关党建工作提供了新的有益启示:加强理论武装工作是根本,围绕中心开展党建工作是方向,发挥党组(党委)书记作用是关键,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是基础,抓好机关作风建设是重点,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是动力。

结合中央国家机关实际,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党建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出发,不断进行制度创新,是一项带有根本性、全局性和长期性的伟大工程

推进理论学习制度化。在理论武装工作格局中,党组(党委)中心组居于龙头地位。因此,工委制定了两方面的制度,不断推进中心组学习的制度化和规范化管理。一方面,按照中组部、下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的意见》,结合中央国家机关实际,制定了《关于加强对各部门党组(党委)中心组学习的管理办法》,建立报送中心组学习计划和有关情况的制度,以及中心组学习检查制度;另一方面,制定了《关于部门党组(党委)中心组学习秘书工作的若干规定》,对中心组学习秘书应具备的条件、主要职责,以及中心组学习的报告备案、考勤、通报和档案管理等,都作了具体规定。从2001年开始,工委坚持对各部门党组中心组学习情况进行检查,起到了较好的推动和督促作用。

加强机关党委班子建设。机关党委和纪委“两委”书记是机关党建工作的骨干力量。针对有些部门忽视“两委”书记队伍建设,将相关岗位当作“中转站”、“养老所”的现象,工委着力推进“两委”书记的选好配强和培训工作,制定了《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机关党委和机关纪委书记、副书记任免审批工作办法(试行)》,从政治素质、业务能力、管理水平等方面对“两委”书记的选拔使用作出了具体严格的规定,为切实加强机关党委班子建设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证。

建立党支部书记岗位培训制度。最近几年,一大批年轻同志走上了领导岗位,他们学历高、业务精,但对党务工作不够熟悉。针对这种情况,工委举办了“党支部书记岗位培训示范班”,推动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党支部书记培训工作。同志对此作出重要批示:“国家机关工委这件事抓得好。有利于干部的成长,有利于机关党建水平的提高。要总结经验,形成制度,持之以恒地抓下去。”在举办培训班的基础上,工委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央国家机关党支部书记岗位培训工作的意见》,规定每年对党支部书记必须进行不少于3天的岗位培训,新任党支部书记在半年内参加任职培训。同志对此再次作出重要批示:“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务求实效,不断提高。”工委还积极推进培训工作内容和方法的创新。从举办第一期示范班,到形成一项专门的工作制度,不足半年时间,中央国家机关先后就有74个部门2000名党支部书记接受了岗位培训。通过培训,党支部书记强化了“一岗双责”意识,提高了“两手抓”能力。

开发民主生活会监管评估服务系统。为加强对各级党组织民主生活会的服务、监督、管理和指导,工委研究开发了“中央国家机关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监管评估服务系统”,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对民主生活会实施全程监督管理。同时,坚持群众监督与组织监督相结合,提高公开度和透明度,提高民主生活会的质量和实效,确保各项制度的落实。

构建中央国家机关党建创新体系,要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统领,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不断提高广大党员干部和党务工作者的创新能力,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良好精神状态

从外部环境看,机关党建创新要着力提高对各种社会资源的整合利用能力,努力使各种社会资源为我所用,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譬如,运用信息网络和计算机技术,实行“党建上网”,拓展党建工作的空间和渠道;利用专家学者的力量,将传统的调查研究方法与社会学中的问卷、模拟、统计分析等方法相结合,从新的角度对党员队伍状况进行调研分析;利用发达国家的教育资源,组织“两委”书记到境外学习,开阔视野;充分发挥各方面权威人士的作用,每月举办一次“部级领导干部历史文化讲座”;等等。

从自身结构看,机关党建创新要着力构建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等方面的创新体制和机制。创新来自基层、来自实践、来自群众。机关党建创新必须立足于解决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方面的具体问题,密切关注基层组织和群众的新创造、新做法,不断进行理论总结,形成体制和机制,并加以推广和运用。工委采取了“在调研中发现新问题,采用新方法进行解决;总结新经验,采用新形式进行推广”的工作模式,努力使创新成为机关党建不断取得新突破的不竭源泉。

从党员干部个体看,机关党建创新要着力提高党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特别是党务工作者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一要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持以党组(党委)中心组为龙头、局处级干部为重点,从战略高度加强青年干部教育、党支部抓落实的理论武装工作格局,营造一个无人不学、无时不学、无处不学的浓厚氛围。二要强化创新意识,破除思维定势。工委近几年举办了党组(党委)书记谈党建座谈会,组建中央国家机关宣讲团,各部门也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干部培训和争创“学习型机关”等活动。三是积极创造条件,强化知识积累。工委每月举办一次“部长形势任务报告会”,民政部、铁道部、国家林业局等部门主要负责人先后作了报告,收到了良好效果。四是建立督促激励机制。广泛推行干部任前公示制、试用期制、公开招考领导干部制、引咎辞职制等新措施,激活了干部队伍潜在的创新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