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怎样理解和处理群众的上访因素

怎样理解和处理群众的上访因素

作为和谐社会的构成要件已经走入寻常百姓家。作为纪检监察机关,信访活动是国人民群众享有的一项权利。接待和处置群众上访是一项基本职能,因此不能把群众上访看成是头痛之事,不能发生畏难情绪,更不能置之不理,而应该从积极的方面来理解和处置上访问题,把群众上访看成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一、如何正确理解群众的上访”

首先。必有困难之事,或者是因为个人利益受到侵害,或者碰上了冤屈、苦处无处申诉,或者遇到自身无法解决的困难和问题,迫不得已才走上这条道的再有些群众上访,则是由于个别政府部门或少数干部不作为、乱作为的原因引起的有些政府机关的工作人员政治素质差,不认真接待群众来访,而是三言两语就想把群众打发走,能一天解决的拖上一个星期、一个月,甚至半年、一年,久拖不决,结果贻误了解决问题的良机,使小事酿成了大事;更有甚者办事不公,恶语相加,骂来访群众是刁民,激起了群众满意和愤怒,激化了矛盾,从而使他走上上访之路。为此,应该理解,并正确对待。

其次。有话愿意跟各级领导来讲,说明是对政府的信任,对各级领导的信任,不能认为是给政府增加困难和麻烦,因此应该受到欢迎。一个政府如果没有人上访,没有人愿意与政府说话了这样的政府还有存在必要吗?群众对政府和各级领导的信任度也就会大打折扣。群众来政府部门上访,最起码证明群众还是对党和政府寄予希望的还对其有一种信任感。因此,万万不能把这点感情也扼杀了不要把上访看成是洪水猛兽,更不应该把群众拒之于千里之外。

再次。光看简报和汇报是远远不够的不可否认,现在不少地方存在着造假,即使上级到下面去检查也不一定能看出问题来,而从上访者身上倒是可以了解和掌握到不少真实情况。因此,上级单位和部门要定期到上访群众中去走走,倾听群众的呼声,解群众的疾苦,以此作为判别基层工作优劣的一个重要佐证。通过群众上访可以有针对性地解决群众的困难,充分体现执政为民的思想。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党的一切工作说到底就是为人民群众谋利益。党和政府除了通过路线、方针、政策为最广大人民群众谋取福利外,也要通过仔细的工作,为一些特别困难的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上访群众一般都有很多的困难,无事生非的极少数的需要党和政府给予格外的关爱和帮助。政府部门如果很好地解决了这些人的困难,对于其他百姓来讲也可起到一个示范效应,党和政府在人们心目中的位置只会变得更加突出和重要,人民群众只会更加信任和信赖我党和政府。

二、对群众的上访”如何正确处置

从源头上化解冲突是信访制度改革的方向,耳闻目睹的一些极端的信访“事件”并不能代表信访的全貌。将信访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也是信访制度扩大生存空间、增强活力的途径。

首先是变“上访”为“下访”建立和完善矛盾排查预警机制。2009年初。被各界喻为是中央给各级领导干部提的硬性要求,意将矛盾解决在基层、信访工作重心下移的体现。各级领导干部要经常进村入户,开展走访、扶贫帮困和社会矛盾排查调解活动,及时协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其次是认真落实惠民政策。国家为了改善民生,出台了一系列的惠民政策,如农村医保、农村养老安全、粮食直补、疾病下乡普查、义务教育、城镇低保、公益岗位就业等等,就要把这些政策原原本本、不打折扣地向群众宣传,做到讲清、讲细、讲透,并切实地落实到位。同时还要加强监督,对惠民政策落实不到位的要坚决追究相关部门和人员的行政责任;冒犯国家法律的要严肃追究其法律责任。

第三是扎实做好各级的政务、村务、厂务公开。认真做好各种工作记录、会议记录、群众代表讨论记录及各种原始合同、协议、申请的规范建档工作,做到政务、村务、厂务公开公平公正,尽量减少和避免矛盾。

第四是重视特困群众的生产和生活。对特困群众要高看一等,厚爱一份,消除隔阂,改善党群、干群关系。除了完善和健全我现有的政府救助救济系统外,还应该充分发挥社会各界力量和爱心人士,对特困人群进行帮扶和救助。

第五是切实提高各级干部素质。确保能够熟练运用政策、法律法规对信访问题进行接待调处,杜绝呈现“一问三不知”接访的不如上访的现象。同时信访干部还应增强责任感,注意工作的方式和方法,增强引导说服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综合分析协调能力。

疏通信访渠道。各级领导干部要敢于面对上访群众,第六是强化领导干部信访责任。树立群众信访无小事的理念,多到困难多的地方去,多到矛盾多的地方去,多深入到群众中去,把接访群众、为群众解决困难当成是自身的职责之一,不能认为接访群众只是信访部门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