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大学党委先进事迹材料

大学党委先进事迹材料

*大学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学校,是教育部直属、部省市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学校现有国家级重点学科7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有两院院士8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5人、讲座教授1人,博士生导师174人,教授、副教授946人;在校研究生6864人,全日制本科生19217人。学校党委下设18个分党委、404个基层党支部,有党员8278人。

近年来,校党委确立了“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思路,通过扎实有效地工作,特别是通过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使学校各项工作健康发展。*3年以来,学校先后获得“全国文明单位”、“辽宁省先进党委”、“全国教育纪检监察工作先进集体”和“沈阳市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吴邦国、、贾庆林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都曾莅校视察,对学校的建设和发展给予了充分肯定。

不断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班子驾驭全局工作能力有了显著提高

注重审时度势抢抓发展机遇。校领导班子坚持科学发展观,牢牢抓住国家实施*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以及创新国家和创新体系建设等历史性机遇,谋求学校发展。

注重理论武装和实际调研。始终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保证,对领导班子理论学习进行刚性约束。班子成员坚持每学期第一周集体到学院调研,作出重大决策前坚持到基层听取意见建议。

注重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重大事项坚持集体讨论、会议决定。注意发挥各方群体和代表的作用。开通“党委信箱”、“校长信箱”,设立校领导接待日。

注重廉洁自律和党风廉政建设。领导班子带头执行《关于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的若干规定》等制度和规范。严格按照议事规程讨论研究问题。对于干部任用和涉及教职工利益的问题,坚持实行公示制。

重视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为学校改革发展提供了坚强保证

夯实组织基础。科学设置基层组织,选好配强支部书记。依托基层学术组织建立党支部,规定支部书记应有双高资格,即高学历、高职称。学院党委都配备了具有丰富党务工作经验的专职组织员。

增强组织活力。在全国率先提出并开展“基层党组织活动方案立项”活动。*3年以来,共计686个支部(次)参与此项活动,教职工支部参与率94%,学校共划拨133.2万元经费支持此项活动。《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对此做法进行了报道。

规范干部管理。根据新形势、新任务要求,在干部聘任工作中侧重解决领导干部如何适应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需要问题,实行干部任期制、交流制、试用期制和任前公示制,坚持干部年度考核,落实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建立起了干部能上能下的良性机制。

着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为学校的改革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抓好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坚持政治学习制度,围绕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荣辱观等内容,邀请著名专家、学者、领导干部举办报告会进行专题讲座,积极推进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工作。

探索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和途径。加强校广播站、电视台、校报和学校网站建设,充分发挥各种校园媒体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舆论宣传作用;学校较早地建立了“东大视点网”、“先锋网”、“学生信息网”等一批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组建网络管理员、网络辅导员和网络评论员三支队伍,加强BBS站管理,实现BBS实名制,积极引导网上舆论。

全面推进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出良好的育人环境

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学生社团及教职工文化团体办出了特色,大学生志愿者和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理论之光”社会实践考察活动常抓不懈。学校共组织100多支“理论之光”社会考察队,足迹遍及26个省(区、市)的企业和乡村。坚持开展各种群众性文体活动。

净化、绿化和美化校园环境。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于*4年顺利通过国家验收,成为全国32个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之一。不断优化校园文化建设的硬件条件,完善学生管理规章制度建设,积极开展以学风建设为核心的优秀班风竞赛活动和以文明修身为主要内容的“五星级寝室评选活动”。加强校园环境综合治理。

扎实开展党建工作,推动了学校工作全面发展

结合先进性教育活动,开展了“立足岗位,叫响我是共产党员,积极为教学评估和‘985工程’建设作贡献”主题实践活动,组织党员立足岗位,发挥骨干带头作用,使党员的先进性体现在具体工作中。

*3年以来,学校新增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27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增两院院士2人,新增长江学者特聘教授5人、长江学者讲座教授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9人,由柴天佑院士带领的创新团队成为国家级创新群体。近年来学校承担各类科技项目3847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71项,国家973计划项目15项,国家863计划项目56项,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22项。共获得国家各级各类科技成果奖励250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6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184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69项;学校研究与发展经费持续攀升,*5年达到5.42亿元;发表学术论文8448篇,被SCI、EI、ISTP三大检索系统收录论文2895篇。学校以优异成绩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