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民政局加强十二五规划安排意见

民政局加强十二五规划安排意见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夺取灾后重建全面胜利、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现代产业突破发展、强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深入推进综合配套改革、优化提升城市人居环境、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进行讲述。其中,主要包括:全面完成重建任务、加快灾区经济振兴、提升公共服务和社会文明、充分激活社会投资、持续扩大消费需求、全面提升开放水平、优化提升经济结构、深入实施集中集约发展、积极推进*经济区建设、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重大产业化项目建设、加快重大交通项目建设、加快重大市政项目建设、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加快重大交通项目建设、推进城乡管理体制改革、深化城乡公共服务改革、全面提升城市品质、全面强化城市管理、全面优化城市生态、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加快完善城乡社保体系、加强城乡住房保障、大力发展教育卫生事业、切实加强文化体育工作、扎实推进平安*建设等,具体材料请详见:

今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市委确定的“扩大开放年”。认真做好今年工作,对于进一步有效应对金融危机冲击、夺取灾后重建全面胜利、巩固经济回升基础、启动实施“十二五”规划至关重要。按照市委部署,做好今年政府工作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抓住当前有利机遇,带头推进“两个加快”,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奋力推进三次产业追赶型跨越式发展,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为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而努力奋斗。

2010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1%,固定资产投资额3500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5.5%,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进一步减少。实现上述目标,要重点抓好九个方面工作。

一、夺取灾后重建全面胜利

一是全面完成重建任务。扎实抓好城镇住房重建,强化城乡住房配套设施建设,加强工程质量监管,严格管理和科学使用建设资金,确保5月12日前全面完成城镇住房重建任务。加快基础设施重建,严格建设标准、设计要求和工作流程,强化建材物资保障,确保5月底前全面完成公路重建任务、9月底前全面完成医疗卫生机构重建任务、年底前基本完成客运场站和水利基础设施重建任务。抓紧实施野生动物栖息地和林业基础设施等生态重建工程,着力改善灾区生态环境,全年修复受灾植被39万亩。

二是加快灾区经济振兴。深化完善产业发展规划,按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原则,明确产业目标定位,推进产业错位发展。充分发挥区域资源优势,大力培育特色优势产业,整体打造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基地,加快*旅游开发和精品旅游示范点、精品旅游线建设,推动一三产业融合发展。抓好灾区产业招商,积极搭建招商平台,更多吸引社会资本投向灾区产业发展,推进灾区产业上规模上水平。进一步深化产业对口援建,探索建立互利共赢长期合作机制,增强灾区造血功能。

三是提升公共服务和社会文明。加强灾区扶贫开发和就业促进,积极引导群众就业创业,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妥善解决灾区群众就业困难。大力推进师资和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加强教学医疗设施设备配置更新,深化城乡结对帮扶和互动发展,推进优质教育卫生资源灾区满覆盖,确保灾区义务教育和基本医疗服务超过灾前水平。集成建设灾区场镇和重建安置点文化体育、集贸市场、就业社保、社会福利等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设施,增强综合服务功能,全面改善灾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大力开展“新家园、新生活、新风尚”文明活动,加快实现农民集中居住区设施完善、管理有序、环境整洁、乡风文明。

二、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一是充分激活社会投资。拓宽社会投资领域,最大化放宽市场准入,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优化投资结构,用好用足灾后重建和西部大开发各项政策,充分发挥政府投资政策的引导作用,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加大投入,推动新增投资更多向重大产业化项目、技术创新、节能减排和民生工程、社会事业聚集。创新投融资方式,发挥政府融资平台作用,加强银政企合作,积极争取信贷支持,推动企业上市融资,构建多渠道多元化投融资格局。严格政府投资管理,防范政府性债务风险。

二是持续扩大消费需求。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继续落实国家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和以旧换新等促进消费政策,推进农产品与超市直接对接和农村配送中心建设,支持居民自住和改善性购房消费。采取多种措施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增强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众消费能力。积极创新消费方式,大力发展信贷消费、网上消费和社区服务型消费,扩大旅游消费,培育信息服务、文化教育、体育休闲等新的消费热点,办好节庆会展促销活动。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1%以上。

三是全面提升开放水平。围绕追赶型跨越式发展战略,全面落实“扩大开放年”各项任务,瞄准重点产业中有重大影响和带动力的行业龙头企业,强化专业招商和以商招商,着力引进更多世界500强和中国100强企业。抓好第十届“西博会”签约项目的跟踪落实,确保履约率、开工率、资金到位率分别达到90%、70%、35%以上。积极探索与欧盟、新加坡、以色列等建立联合开发载体,加强和港澳台地区合作,推动企业开展境外投资、跨国经营、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加强国际学校、医院和社区建设,争取开通更多国际直飞航线和货运航班,办好第六届中美市长峰会等重要活动,提升城市知名度和国际影响力。全年实际使用外资和到位内资均增长15%以上。

三、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一是优化提升经济结构。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瞄准西部第一和国内一流目标,大力发展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积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发展战略性*产业,深入实施新能源、新材料、文化创意等*产业发展规划,完善*产业发展政策,加大政府引导扶持资金投入,积极引进风险投资和私募基金,争取设立更多产业投资基金,实现战略性*产业突破性发展。全面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大力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着力突破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开发一批战略性自主创新产品,更加注重用高新技术和先进实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积极申报国家低碳经济试点城市。做好“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

二是深入实施集中集约发展。按照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历史定位和长远目标,编制完善战略功能区规划,明确功能区定位、区域范围和产业发展方向,强力推进高端产业向功能区集聚,加快建设一批高水平产业功能区。加快区划调整和资源整合,优化市域资源配置,同步实施功能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发展和生态建设,实现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与新农村建设良性互动。完善功能区建设推进机制,探索功能区新型管理模式,建立完善功能区考评激励机制,推进功能区超常规发展。更加注重资源高效利用,强化节约集约用地,提高资源对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

三是积极推进*经济区建设。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经济区建设的战略部署,结合“十二五”规划编制,加快编制*经济区区域合作规划和实施计划,实现从全域*发展到促进*经济区发展。重点加快以交通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构建*至*、*等城市一小时都市圈交通网。积极推进*经济区产业融合发展,加强成阿、成眉、成资等工业园合作载体建设,实现产业在更大区域分工协作。积极推进*经济区城市同城化,完善高层定期互访和协调推进机制,加强要素流动和优势互补,扩大交通通信一体化范围。深化成渝经济区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发展。

四、推动现代产业突破发展

一是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做大做强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和物联网产业,推进集成电路设计制造、软件研发和光电显示聚集发展,培育壮大核电装备制造、航空航天制造等产业,加快建设国家新能源装备等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深化*高新区世界一流园区创建工作,积极创建中国软件名城。加快信息化工业化融合发展,推动产业链向高端拓展,做大做强汽车、石化、装备制造、冶金建材等先进制造业,打造电子信息、汽车等千亿产业集群。深入实施大企业大集团战略,以重大骨干集团和重大项目为龙头,以资本为纽带,推进企业联合重组,加快形成一批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大企业大集团。深入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加强融资担保和财税支持,优化和改善中小企业和微型企业发展环境。

二是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积极开拓和承接高端服务业,大力发展总部经济、文化创意、信息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争取设立*股权交易所和特色农产品大宗商品交易所,加快推进区域金融中心建设。大力推动服务业集聚发展,促进天府新城、“198”现代服务业综合功能区、国际航空枢纽综合功能区等重点功能区和26个服务业重点集聚区加快建设,加大重大项目引进扶持力度,提升产业发展规模和质量。着力改造提升服务业态,培育引进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和知名物流企业,加强旅游营销和“双百工程”建设,打造一批高端论坛和博览会品牌,加快“中调”战略实施,推动传统服务业提档升级,争创国家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示范城市。

三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抓好400万亩粮食丰产示范工程,推进100万亩优质高效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打造优质高效粮经产业综合示范带。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资现代农业,加速农村生产要素流动,推动农业“接二连三”融合发展。大力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合组织和农村新型集体经济组织,完善市场主体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做大做强农产品精深加工,带动更多农民增加收入,新培育市级龙头企业20家。加强农业服务体系建设,抓好农业机械装备建设和农业科技创新,加强良种培育和推广,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品牌建设,完成濛阳等农业物流基地建设,形成布局合理、规范有序的农产品物流体系。抓好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提高耕地持续增产能力,解决3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积极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重点工程,建成产业林基地12万亩。全市农业增加值增长4%。

五、强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

一是加快重大产业化项目建设。推动一汽大众轿车、神钢挖掘机等整车项目扩产增效,促进一汽丰田、中蓝晨光新材料等165个项目投产量产。加快80万吨乙烯、1000万吨炼油建设进度,推进军民双用核动力研发基地、成飞大飞机、薄膜太阳能电池等160个重大项目加快建设。扎实做好富士康*产业基地、阿里巴巴西部基地、马士基集团呼叫中心等项目协调服务工作,跟踪促进100个亿元以上重大项目开工建设。抓紧储备一批主导产业和战略性*产业重大项目。

二是加快重大交通项目建设。着力抓好成绵乐、成蒲、成灌铁路*支线、火车北站扩能改造等项目建设,加快建设地铁2号线,开工建设成渝客专、地铁4号线,完成*东客站主体工程,确保成灌铁路、地铁1号线、成昆铁路货运外绕线建成营运。着力推进成绵复线、成自泸、成安渝、成德南等高速公路和成新蒲、成简快速通道加快建设,抓好川陕路、老成渝路改造,开工建设第二绕城高速,完成邛名高速、成德快速通道建设,继续打通城乡断头路,完善农村路网结构。着力推进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重点物流服务站和物流通道重大项目加快建设,完善*口岸服务体系。加快双流国际机场新航站楼建设,扎实做好*第二机场前期工作。

三是加快重大市政项目建设。扎实抓好通信枢纽重大项目,抓紧实施国际通信系统扩容,加快云计算中心二期建设,全力打造国家级信息存储灾备基地,积极推进信息化示范工程,加快建设“无线城市”。扎实抓好中心城区重点项目,全面推进“两轴四片”建设,加快涉铁片区和城中村改造,完善城市综合地下管网,加强天然气供给和城市电网改造。扎实抓好场镇建设改造项目,加强重点镇基础设施建设,分类实施一般场镇改造,统筹推进新居工程、新型社区建设,完善新型社区配套设施,提升城镇综合承载能力。

六、深入推进综合配套改革

一是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大力推进农村工作“四大基础工程”,深入实施统筹城乡发展综合示范项目。深入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健全农村产权交易体系。加快完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集体建设用地指标跨区域交易机制,推动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规范有序流转。深化集体林权配套改革。全面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合理安排土地整治规模、布局和时序,规范推进拆院并院。加快完善耕地保护机制,扎实做好耕保基金发放工作,坚守耕地保护红线。加强土地执法监管,强化建设用地跟踪管理,加强存量经营性用地清理。

二是加快城乡金融体制改革。加快发展农村商业银行,积极组建地方法人保险公司和消费金融公司,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和小额贷款公司设立。创新集合债券、集合信托、集合贷款等中小企业融资方式,扩大农村小额人身保险试点范围,建立农村信贷与农业保险结合的银保互动融资机制。推进农村产权抵押融资,扩大农村有效担保物范围,推进农村产权资源价值市场化、资本化和公平化。

三是推进城乡管理体制改革。按照试验区建设总体实施方案,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优化政府组织结构,推进精兵简政,积极建立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和规范政府部门职责,按照能放则放、能扩则扩原则,赋予区(市)县更多发展自主权。深化“五项改革”试点,加快镇村管理体制改革,深化乡镇财政体制改革,深入推进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改革,进一步完善基层治理机制。放宽城镇户籍限制,鼓励有条件的农民工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转为城镇居民。

四是深化城乡公共服务改革。重点抓好城乡统筹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组织实施高中新课程改革,创新学前教育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全面开展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扎实抓好完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立健全药品供应保障制度、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实施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等五项重点工作。积极推进文化市场管理体制改革,深化市属文艺院团体制改革,推进市级广播电视制播分离,建立乡镇综合文化站运行管理长效机制。

七、优化提升城市人居环境

一是全面提升城市品质。突出风貌打造,加快实施蜀都大道等二环路内主干道及主要出入城通道立面改造,着力打造立交桥、高大建筑物、*沿岸夜间景观带,提升城市整体形象。突出个性特色,加快金沙等特色街区打造,加强城市地标建筑设计,更加注重建筑风格、城市雕塑和街头小品的艺术性和协调性,彰显城市个性品质。突出文化品位,大力打造大慈寺、水井坊等历史文化片区,更加注重临街立面设计色彩的文化元素,加强历史文化名镇保护性建设,丰富城市文化内涵。

二是全面强化城市管理。深入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突出抓好城乡结合部、城中村和旧场镇整治。从严整治出摊占道、乱贴乱画等突出问题,强化户外广告和店牌店招设置管理,加强道路、桥梁等市政设施维护,推广城市社区物业管理模式,积极打造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示范区。严格整治城乡违法建设,坚决拆除违章建筑,实现数字化城管系统市域全覆盖,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体系。严格道路交通管理,规范路面行停秩序,完善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完成43座人行天桥建设,积极缓解中心城区交通压力。深入落实公交优先战略,加强公交智能调度,加快公交场站建设,新投放出租车、公交车各1000辆,推进城乡公共交通无缝衔接。

三是全面优化城市生态。加快中心城区“园在城中”、郊区(市)县“城在园中”建设步伐,大力实施破墙透绿和立体绿化,强化城区生态型道路和乡镇道路、河道绿化,加快凤凰山等城市森林公园建设,新增绿地面积570公顷。深入推进龙泉山脉植被恢复工程,扎实抓好“两带”生态控制区、绕城高速生态带等生态屏障建设。深化大气和水环境综合治理,强化建设工地、运渣车、机动车尾气综合整治,深入推进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加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性工程建设和日常监管,强化中小河流域和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实现全市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中心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11天以上。强化节能减排,推进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全面落实排污费征收属地管理责任,全年削减化学需氧量5000吨、二氧化硫3000吨。

八、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一是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全面启动充分就业城市创建工作,大力推进就业培训行动计划,不断提升全市劳动力就业层次。继续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困难群众等重点人群就业工作,城镇新增就业12万人以上,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新增就业1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下。全面开展创业型城市创建工作,深入实施“五大创业工程”,加快完善创业服务体系,新增创业企业2.5万户。积极开展劳动保障法制建设和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全国试点,完成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实体化建设任务。

二是加快完善城乡社保体系。完善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扩大社保覆盖面和保障水平,加快推动城乡养老、医疗保险关系无障碍转移对接,城镇社保征集率95%以上,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40万人。组织实施城乡居民门诊统筹和大病互助补充医疗保险。健全城乡一体的社会救助体系,加强法律援助工作,提升农村福利机构管理服务水平,启动实施郊区(市)县县级综合福利中心建设,全面启动全国残疾人服务体系标准化试点城市工作。

三是加强城乡住房保障。认真落实国务院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要求。加快建设租赁型经济适用住房、大学生租赁公寓和农民工公寓等公共租赁住房,积极解决新就业大学毕业生、农民工等阶段性困难群体的住房问题。对符合廉租住房条件的住房困难家庭,采取货币补贴和实物配租两种方式应保尽保;对符合申购经济适用房条件的住房困难家庭,按照面向社会、提前登记、按需建设、保证供应原则,确保今年登记、明年交房。深入实施农村安居工程,加快农村危旧房改造,积极改善农村困难群众住房条件。强化市场监管,规范市场秩序,鼓励和支持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建设,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21写作秘书网

四是大力发展教育卫生事业。加快教育城乡一体化、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积极实施素质教育,加快教育集团化发展,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加快市属高校学科专业结构转型,深入推进职教攻坚计划,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积极引进国内外优质医疗卫生资源,加强医疗卫生队伍建设,优化卫生资源配置,健全城乡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完善重大疾病防控和应急处置体系,推进中医药现代化发展。进一步加强出生缺陷干预和灾区再生育全程服务工作,完善和落实计生奖励扶助“三项制度”,实施单方农业人口计生家庭奖励扶助,建立健全社区流动人口计生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人口自然增长率稳定在3‰以内。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切实加强科学技术普及。推进妇女儿童“两纲”达标。做好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

五是切实加强文化体育工作。扎实抓好新建农民集中居住区综合文化活动室和广播电视户户通工程,深入开展绿色频率频道创建工作。加快“非遗”主题公园、*博物馆新馆、优先发展重点镇影剧院等文化设施建设,积极争创全国民办博物馆发展示范城市,建成20个民办博物馆。加快新津宝墩遗址发掘研究工作。积极推进文化产业发展,加快*现代印务基地、文化创意产业园建设,创建全国版权示范城市,办好全国第二十届书博会和*省第五届少数民族艺术节,完成惠民行动文艺演出1000场以上。加快推进体育设施社会化、产业化和国际化,促进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全面协调发展,科学规划布局城乡体育设施,举办“运动*”全民健身特色活动,办好国际现代五项锦标赛和女足*杯等国际高端体育赛事。

六是扎实推进平安*建设。全力维护社会稳定,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化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切实加强安全生产监督和管理,全面开展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状况普查,大力开展交通安全综合治理年工作。继续深化食品市场准入工作,全面推进食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严格药品认证和准入制度,完善农村市场监管长效机制,确保群众健康安全。加强应急管理,完善公共安全事件监测预警预报和快速响应机制,强化信访工作逐级负责制,健全大调解工作体系,及时化解和妥善处理各类社会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