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做好防汛救灾和灾后重建通知

做好防汛救灾和灾后重建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政府各工作部门:

我县普降大到暴雨,个别乡镇出现大暴雨。这轮强降雨持续时间长、范围广、强度大,全县普遍受灾,唐藏、黄牛铺等乡镇灾情严重。为了认真贯彻落实省、市政府常务会议精神,进一步做好防汛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高度重视,确保防汛救灾和灾后重建顺利进行。防汛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大局,做好防汛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是县乡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当前依然是防汛救灾的关键时期,各乡镇、各部门要继续树立防大讯、抗大灾的思想,时刻保持对防汛工作的高度警惕。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把防汛救灾和灾后重建当作中心工作之一,抓住近期天气晴好的有利时机,认真扎实抓好各项工作,确保防汛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有力有序有效进行。

二、迅速行动,尽快恢复灾区生产生活秩序。恢复群众生产生活秩序是当前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各乡镇,各部门要从各自的工作职责出发,强化措施,落实任务,全力以赴做好群众生产生活秩序的恢复工作。县民政局要及时免费救治因灾受伤群众,做好困难群众的救助工作,确保受灾群众有衣穿、有住处、有安全水喝。县交通局要做好水毁道路的修复工作,尽快恢复畅通。对水毁桥梁在短期内难以及时恢复的,交通不便的,要修应急通道保障群众出行。县水利局要尽快修复农村受损供水工程,确保群众饮水安全。供电、通信等部门要抓紧抢修,尽快将水毁的设施恢复到灾前水平,保证受灾群众生产生活秩序的正常。各乡镇要积极组织群众开展生产自救活动,全力配合职能部门做好灾后恢复工作。

三、核灾立项,加快灾后重建。县民政局指导,以乡镇为主,专业技术人员参与,对全县受灾情况进行一次核实,重点摸清倒损房屋户数间数,做到乡不漏村、村不漏组、组不漏户,灾情真实。损坏房屋处于高山半坡、低洼地、河道(滩)旁、滑坡点、泥石流多发区域和尾矿库下游等危险地带的损坏房屋,全部列入灾后恢复重建范围。建制乡镇的非农业人口也要纳入重建对象。要结合新农村和城镇化发展规划,科学制定灾后重建方案,全面落实中省补助政策,把灾后重建与新农村危房改造、土坯房改造、廉租房建设、生态移民搬迁、扶贫搬迁及城镇化建设相结合,统筹安排建房资金,动员灾民进城进镇落户,推进灾区城镇化建设。要加快灾后重建工程建设步伐,倒塌受损房屋要于年底前完成加固,重建户要全部入住新区。县建设局要协助乡镇做好灾后重建点的选址、规划和设计工作。县卫生局、教育局要抓紧普查医院、学校等公共设施受灾情况,加紧抢修,确保学校在月1日正常开学,卫生医疗机构恢复公共服务功能。各部门要按照各自受灾情况和长远发展需求,抓紧编制灾后重建规划。县发展计划局要做好指导工作,在收集各部门重建规划项目的基础上,负责全县洪水灾害灾后重建规划的编制。近期,要及时主动与省上相关部门汇报衔接,争取项目资金支持。

四、加强体系建设,提高防汛应急能力。县气象局、水利局要进一步健全完善监测预警体系,加密监测站点,及时收集雨量,把信息网络延伸到村组、地质灾害点等重点区域。县防汛办要积极争取市上的防汛可视会商指挥系统项目,优先实施可视网络监测。县水利局、各乡镇要按照职责范围,对全县所有河道、水库进行安全大检查,清理碍洪物,确保防洪安全。加紧对嘉陵江、小峪河及其他河流重点区段的损毁堤防、设施进行修复,为应对更大洪水做准备。县国土资源局要对重点滑坡体采取工程措施综合治理,重大隐患区域要全面搬迁。县安监局要对尾矿库加强监管和治理,对有安全隐患的尾矿库及早采取措施,千方百计保障库区下游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要认真完善防汛工作预案,加强防汛物资的储备,特别是要做好群众撤离、重大水利工程抢险和通信应急预案,确保防汛救灾保障有力,指挥有序。

五、强化组织领导,推动防汛救灾和灾后重建顺利开展。为推动防汛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的顺利开展,县政府成立防汛救灾及灾后重建工作领导小组,由县长任组长,各副县长任副组长,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负责全县防汛救灾及灾后重建的组织和协调。领导小组下设综合协调组、救灾安置组和基础设施组。综合协调组设在县水利局,由水利局局长任组长;救灾安置组设在县民政局、由民政局局长兼任组长;基础设施组设在县交通局,由交通局局长兼任组长。要全面落实防汛防滑行政首长负责制,汛期各级政府和责任部门主要领导及分管领导不准外出、不能休假,畅通联络,随叫随到,深入一线,指导工作。要坚持厉行节约,压缩行政经费支出,支持灾后重建。今年内各乡镇,各部门不得购买公务车辆,行政经费压缩5%,停止审批建设新的楼堂馆所。纪检监察部门要加强对防汛救灾和灾后重建项目资金的监督,确保资金使用规范。农业、水利、工业、旅游等部门要加强指导,尽快恢复生产经营,降低灾害损失。县广电局等宣传部门要加强舆论指导,集中宣传防汛救灾和灾后重建的典型事迹、先进人物、弘扬正气、激发广大群众自力更生、生产自救的积极性,营造全社会动员,全社会参与的良好氛围,推动全县防汛救灾和灾后重建顺利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