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融合创新研究

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融合创新研究

摘要: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在重构媒介生态的同时,也为融合创新的大学思政工作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融媒体视域下新的传播生态使高校思想观念发生了转变,丰富了信息来源,改变了教育方式。基于此,文章针对当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融合创新进行了分析研究,阐述了融媒体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意义,并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教学方法和内容单一、缺乏实践上的措施等问题进行了分析,继而提出转变教育理念、探索互动式教育模式,创新教育方式、构建多元化教学渠道等融媒体视域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融合创新路径。

关键词:融媒体;高校思政教育;融合创新

“深度融合”的发展策略,既改变了当前的传媒生态与传播模式,又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融合与创新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当前,作为我国思想政治工作的第一线阵地,面对融媒时代海量的信息、多元化的传播,如何有效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这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融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要充分利用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思想,积极探索以融媒体为载体的融合创新途径。

一、融媒体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意义

目前,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融媒体传播生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教育理念互动以及共享大量的网络资源、多元化的技术驱动。

(一)交互共享理念,助力思政教育工作增效与传统媒介的单向传播不同,融媒体更注重“传受一体”的交互观念,以及“开放共享”的网络精神。在思政教育中,“融合”的概念已经超出了媒介的作用,它不仅深刻地影响着大学生的思维和言行,还改变了以往的“宣灌式”思政教学模式,使之能够主动地适应新的教育环境,以及与大学生的双向交流。同时,开放共享的媒体文化融入网络,能够使思政教育突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在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生活背景、不同地域的思政信息体系中,把思政与网络文化生态进行有机结合,既拓展了思政的内涵,又可以及时反馈教学成果,提高思政教育的实效。

(二)技术赋能,驱动高校思政教育多元化变革融媒体是一种新型的全媒体运营方式,它以及时、灵活、便捷等特点逐渐成为思政教育的重要载体,其传播生态与思政改革的结合,已经成为推动思政教育多元化转型的重要力量[1]。目前,两微一端、B站等多种形式的思政教育方式层出不穷,形式多样,既解决了传统思政教育形式单一、传播缓慢的弊端,又有利于构建多元化、载体多样、形式多样的复合型思政教育模式。随着新技术如大数据和云计算的到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跟融媒体的融合日益密切,能根据学生的兴趣、需要和特点,实行多种形式的思政教育,实现高精准度的信息交流。

(三)社会与教学发展的需求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高校把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作为衡量学校教育和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要适应新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高校必须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上进行创新,以适应我国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而且,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教育教学也面临着与时代脱节等诸多问题,要适应新的社会发展和变革,就必须不断地进行创新。因此,改革大学思政课堂教学模式,是教育与教学的发展与现实的需求[2]。

(四)推动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大学生的价值观是影响整个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而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的形成与建立阶段,因此,抓住这一阶段的价值观培养是非常关键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最好方式,可以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同时,通过这一课程的学习,可以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职责与任务,并将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专业课程上,更好地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拓展了高校思政教育的空间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通常由教师、学生、课本三方来进行,课堂是教学的主战场和唯一阵地,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对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有很大影响。而借助融媒体,既能开阔学生的眼界,又能拓展其知识范围,让大学生从书本上学习到更多的东西,并从社会热点问题上进行分析,形成自己的道德观念和思想[3]。

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法和内容单一在大力推动素质教育的同时,还面临着一些问题,即教育教学难以适应社会的实际需要。在现实生活中,思政课的教学方式,只能提供一个较为简单、直观的、浅显的解释,并不能真正地影响到学生的思维养成。另外,有些教师因为自身的水平不够,不能将课程的内容和思政内容结合起来,只能通过教材来弥补,这样就会让思政课变得索然无味,让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将受到很大影响。此外,由于科技的迅速发展,学生所掌握的知识也在不断增加,就算没有教师的讲解,也可以通过网络上的教学视频完成自学,这就增加了大学生对课上学习的厌倦程度[4]。

(二)缺乏实践上的整合措施思政课的内容,通常都是比较抽象的,很难让人明白。而这个时候,学生还在成长的过程中,还没有完全掌握好自己的理论和实际操作的能力,所以,思政课的学习效果并不是很好。同时,高校思政课在实际工作中往往难以与之相伴。大多数高校在进行思政课的规划时,往往会将思政课放在大一、大二这两个阶段,并没有将四年思政的课程整合在一起,从而导致思想政治课程的断档,对学生的心态产生了一定影响。而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常常仅关注教学的理论知识,而忽视了与实际相结合的教学,使得整个教学过程显得空虚。学生掌握了课本上的知识,却无法有效融入实际生活中去。

(三)结合程度不高大学生是与社会联系最为密切的人群,对融媒体的影响最大。然而,当前我国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仍以“课堂”“教科书”为主要内容,这显然是不合适的。不管是课程的内容,还是在教学质量上,都没有达到很好的效果。而且,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那就是思政教师很难改变学生的思想,反而会让其对自己产生抵触和排斥。究其根源,是思政课堂与融媒体的融合度不够,若能将其转化为教学的一种辅助方式,则能够有效地运用融媒体的力量,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思想引导,从而促进学生道德素质的提升[5]。

(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权威性弱化融媒体时代具有高度分散性,人们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利用手机进行沟通,从而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更多的交流平台。学生可以就某个话题进行积极的沟通,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界线越来越模糊,大学生可以通过“教育者”或者“受教育者”的角色来与别人进行互动,这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同时,在学习中,学生也可以随时利用互联网进行咨询。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网上的反馈方式可能会变得多种多样,从而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权威性。

(五)高校学生主流思想意识淡薄现在的大学生处在物欲横流的年代,他们在很小的时候就接触到了手机、电脑等新媒介。此外,我国大部分大学生都是在宠溺的环境下长大的,对政治理念的认识存在着一些偏差。学生是一群有朝气、有好奇心的人。尤其是,学生对西方的异域文化充满了好奇。西方文化对学生思维有一定的影响。最显著的体现就是部分大学生过分崇拜国外,总是觉得国外的事物都是好的。同时,中国大学生对中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和文化知识缺乏认识,对传统文化缺乏浓厚的兴趣,既造成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沉重压力,又对自身的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这些都是亟须解决的问题[6]。

三、融媒体视域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融合创新路径

(一)转变教育理念,探索互动式教育模式在融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改革必须突破“灌输”的传统思维,并在新媒介时代,应根据新媒介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互动式教学,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互动空间。在平时教学的基础上,高校要积极组织学习研讨、热点时事交流会等活动。在教学中要体现价值取向,以交互式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热情度。通过融媒体的平台,以系列化、板块化的方式,积极构建“微平台”,形成鲜明的网络语言,从点到面剖析思政教育深刻的内涵。积极探索网上交流、视频跟踪、网络评选等新的媒体互动形式,引导大学生创作适合思政教育的微视频、小视频等,并通过校内的新媒体进行推广。借助学校的传播媒介,形成思政教育的舆论氛围,使之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融为一体[7]。

(二)创新教育方式,构建多元化教学渠道在新媒体时代,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已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流,是高校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新媒介兴起的背景下,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不断加强信息化、媒介化,利用融媒体平台进行多种形式的教学。在线上教学中,要坚持“融合思政”的思想,利用新媒体平台,积极推进多媒体融合教学,充分发挥线上教学优势。利用各种类型的新媒体优势,形成线上学习以及线上考核的闭环。加强师生间的面对面沟通,使中外新闻、人生的价值观念更加生动,更加贴近现实。

(三)融合全媒介要素,打造全媒体格局“全媒介”是融合媒体的核心,是通过整合多种具有相对优势的媒体要素,实现多方位的媒体形式和全方位的传播。在新媒体时代,要提高思政工作的传播力和影响力,保证新闻舆论的主导性,就必须构建一个全方位的新闻传播模式。充分发挥学校广播、报刊等主要媒体对大学生升学、就业等方面进行舆论引导,形成良好的舆论环境,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发挥新媒体的优势,加强微信、微博等新媒体的推广,通过对信息进行准确的分析和分类,将校园内不同媒体的内容资源进行整合,使信息的要素相互连接,使信息的内容相互融合。通过案例推介、评论、视频等形式,加强与主流媒体的沟通和合作[8]。
(四)加强教育队伍和体系建设一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培养具有较强政治素养、专业素养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在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教师不仅要加强自身的专业能力,还要加强对学生的信息收集、整合、编辑和多平台的能力。同时,加强学校新闻媒体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和专业性的技术培训。此外,开展与专业媒体和企业的媒体业务培训,提高新闻采编、广播等能力。通过新媒体把思想政治教育与校园生活宣传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思政与信息获取的有机统一。二是强化体制,健全行政和评价机制。就监测机制而言,要完善学校、院、系三级监督体系,通过微信、贴吧、短视频等多种渠道,对各种学校新闻进行严格审核,杜绝不良信息进入校园。

(五)依托融媒体对学科内容进行整合在融媒体时代下的思政视角要比传统媒介更广阔,所以,要使思政教育的内涵和层次得到有效创新,就必须不断丰富和充实思想道德的内涵,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因此,高校应加强与教育界的交流,充分发挥融媒体的作用,整合优质教育资源,根据教学特点和媒体发展的特点,开发适合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也不能局限在教室里,在教学中要充分运用融媒体技术,使其“走出去”,真正地融入学生实际生活之中。

(六)积极开展实践教学高校要以实际为本,不断推动理论创新,因此,在实施思政课教学时,应充分运用教学器材和教学资源,强化学生的思想政治实践活动。比如,对于网络诈骗这样的社会问题,可以通过学生和室友一起,将真实的骗局还原出来,然后去探讨诈骗人和被骗者的心理特点。让学生思考,在这种情况下,要具备哪些素质才不会轻易被欺骗。现实生活中,有无数人深陷其中,即使在“防骗指南”流行的年代,也会有人被他人牵着鼻子走,而这往往与个人对利益的错误的价值观密不可分。思政教师应多与学生交流,帮助学生分析其心理特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使学生意识到思政教育的重要作用,通过实际模拟来了解其内涵。思政教师在学习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融媒体的优势,主动发现与课程有关的资讯,把所搜集的信息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

(七)整合多方力量在融媒体时代,人们接受信息的途径和方法越来越多,通过互联网,人们可以获得各种信息,其中,有好消息,也有负面消息。有判断力的人可以避免被负面的信息所影响,但是大学阶段的学生,没有太多的社会交往,也不懂得人情世故,很容易被网络上的虚假信息所欺骗。所以,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密切注意学生的心理状况,掌握其心理状态,及时与其父母交流,利用家庭力量,对产生该心理的原因进行分析,再与其父母共同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此外,学校还应该采取主动的措施,观察学生有没有心理问题,并组织专题讨论会,要求各专业班每周进行一次班会,向社会传播正能量。

(八)在实践中深入践行思政教育马克思真理关键的一点就是,它是从实践中来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不能仅局限于课堂教学,而是要真正落实到实际中去。课堂教学方法主要是在理论上进行,而学生的学习又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上课结束后,要让学生自己去实践。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注重实践的教学活动,能够使学生在课堂上更加活跃。同时,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如社会调查等活动,体验自我,发现真知。

四、结语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基础性的教育,对全面提升大学生的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在新的社会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方式也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高校作为一个与社会紧密联系的教育阵地,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和作用,落实立德树人基本任务,培育具有民族振兴重任的新生力量。

参考文献:

[1]钱晓丹,李青宇.新媒体时代虚拟现实技术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6):41-43.

[2]仲文强.融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创新路径探索[J].公关世界,2022(20):170-172.

[3]王昣.高校设计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研究[J].中国包装,2022,42(10):82-84.

[4]张星.数字化背景下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对策探析[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22,22(5):76-82.

[5]吴娟娟.融媒体时代高校思政教育话语机遇与挑战探析[J].新闻研究导刊,2022,13(17):196-198.

作者:白晓微 单位:沈阳音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