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信息技术论文

信息技术论文

信息技术论文1

摘要:我国是煤炭生产大国,由于煤矿开采技术水平较低,导致我国煤矿安全事故频发。相关部门设计软件对煤矿安全生产进行监管,主要系统包括煤矿安全生产监控系统、煤矿通信系统等。随着信息技术的应用发展,系统功能不断完善。煤矿安全监控系统与移动设备结合成为煤矿安全管理的趋势。现代信息技术引导下,将计算机技术引入煤矿安全管理对提高管理水平,增加企业效益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分析基于信息技术的煤矿安全管理系统,探讨信息技术在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关键词:信息技术;煤矿安全;网络体系

0引言

安全是人类根本需求,安全是人类社会文明的标志。由于煤矿开采存在自然灾害威胁,职工素质不高等不利情况,我国连续发生多次煤矿重大恶性伤亡事故。近年来国家重视煤矿安全生产,成立完善的煤矿安全管理机构,使煤矿安全生产条件得到改善。但由于煤矿安全管理基础薄弱,虽然煤矿生产百万吨死亡率降低,但相比发达国家安全管理水平存在很大差距。重大恶性事故时有发生,目前矿山安全处于落后局面,煤矿安全管理主要采用行政手段,其他安全管控方法研究不够深入。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煤矿安全管理要与信息技术结合,保证煤矿企业安全生产。

1信息技术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作用

煤矿是高危行业,生产环境条件恶劣,突发事故几率高。近年来频发煤矿瓦斯爆炸事故严重危害社会和谐稳定,煤矿安全管理形势严峻。煤炭企业改革方向是不断扩大规模,适应经济的发展[1]。煤矿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关键是加强安全管理。安全工作是煤炭企业发展的前提,目前国有煤矿开采平均深度达400m以上,必须加强煤矿生产安全管理。当今社会进入信息化时代,煤矿企业具有信息来源途径广等特点,煤矿信息处理包括生产日报、通风报表、物资供应计划统计等,为确保信息及时有效,避免造成煤矿混乱,对信息安全管理尤为重要。煤矿企业安全信息管理长期采用人工管理模式,信息采集处理通过手工填写完成。工作人员劳动强度大,无法确保信息统计分类准确无误[2]。

随着煤矿现代化建设发展,当前煤矿企业面临复杂多变的安全管理形势,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为提高煤矿企业领导者决策水平,建立煤矿安全管理信息系统非常必要。信息技术是计算机通信技术获取加工存储传输图文声像信息,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结合,信息技术应用提高装备自动化水平,信息技术应用改变管理者工作模式,信息技术对国民经济发展催化作用受到各行业的关注[3]。利用信息技术对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中隐患信息采集及分析等具有重要作用。使煤矿企业有完善的管理措施促进安全管理规范化发展,利用信息技术迅速处理各种隐患信息,加强煤矿安全管理工作,使安全管理更好地服务于基层,打造煤矿科技兴安管理氛围。计算机信息技术可以使隐患分类明确,建立基层区队与矿领导沟通媒介。

2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信息信息技术应用现状

近年来煤矿安全问题突出,安监局统计表明,我国平均每7.4天发生重大煤矿事故,反映出我国矿山安全严峻现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煤炭企业向精细化管理转型,信息技术在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中是一体化的系统工程,注重预防应急处理煤矿,充分将计算机管理与安全管理融合,保障矿井安全有效建设。煤炭资源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安全问题是煤炭生产管理的重点。煤矿安全管理中存在引发重大事故的隐患,随着开采深度增加,使矿山安全生产管理面临巨大考验。近年来由于安全问题导致矿难事故频发,为有效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水平,必须采取有效措施科学管理[4]。借助先进信息技术进行煤炭安全管理具有重要意义。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信息系统利用信息技术对系统功能设计,将信息通信监控与数据通信等功能融合,保证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可以对井下工作人员进行在线监测,利用信息通信系统获得数据采集分析,获取安全事故频发关键环节,减少安全管理工作盲目性。当前计算机信息化在生产运用中存在技术落后等问题。我国大部分煤矿地质条件复杂,为安全产生带来很大困难。冲击低压危险性加大,目前大部分煤矿企业无法提供准确识别地质条件的信息技术,如建立安全信息管理体系可以对各项安全设备研究设计等提供动态化监控评价,我国大多数煤矿对信息技术应用处于起步阶段,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监管环境未形成,煤矿企业忽视安全设备的投入,信息化设备普遍投入不足。我国煤矿企业信息化设备配备未达到相应标准,安全管理技术滞后。中小型矿山安全监管体系不健全,未建立完善的监控体系。

3基于信息技术的煤矿安全管理网络体系

煤矿安全监管系统是综合利用无线数据传输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等构成无线监控传输系统,对煤矿生产环境中的瓦斯等环境数据进行远程无线监控。可根据上传告警信息确定煤矿事故情况,为制定安全防范措施提供帮助。克服矿井数量多等问题,充分发挥瓦斯监控设备的作用[5]。加强信息技术在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中的应用非常必要,形成安全信息监控预警等功能齐全的安全管理平台,才能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状况好转。目前煤炭企业中网络系统应用广泛,有的实现内部办公自动化系统,有的建立煤炭网站等。网络应用不断增多,但大量网络安全问题随着网络应用不断涌现,黑客侵入等安全事件时有发生,加强煤炭企业网络安全管理非常必要。建立信息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对煤炭企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不同学者对如何建立信息网络安全体系有不同看法,信息安全标准是信息安保体系的重要部分,我国制定国家标准描述开放性系统互联网安全体系结构,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安全技术不断完善。要结合企业常用安全标准,建立煤炭企业网络安全体系结构。某煤炭集团公司网络平台应用有信息管理系统,如财务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等,实现内引外联。网络架构方面有核心层面交换机CiscoCata-lyst4606,公司本部与子公司通过路由器Cis-co7500互联;采用ISS千兆入侵检测系统RealSe-cure实现对网络入侵等非法行为实时监控,为分析安全与追踪入侵等提供重要数据。对局域网内计算机进行监控。在人气有限原则下建立规范可行的安全制度,对各级领导与管理人员进行不同层次的安全培训。

保证网络数据应用机密性。利用信息技术构建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网络体系包括煤矿安全生产地理信息系统,矿井井下人员安全定位管理系统等。随着我国大中型煤矿装备安全生产监控系统,改善煤矿安全生产状况。但目前煤矿安全管理存在难以及时掌握井下人员动态分布情况,对井下人员救援缺乏可靠信息。开发新型矿井人员跟踪定位系统,可以从监控计算机查询事故现场人员分布情况,利用信息日常考勤管理功能对矿井人员考勤管理。井下人员定位系统是集计算机软硬件、无线数据传输、自动控制等多技术学科综合应用的信息技术产品,实现目标自动化管理。GIS是描述分析空间信息的方法,为地理研究服务的计算机技术系统。煤矿安全生产GIS开发包括利用计算机语言集合其他软件开发知识产权信息系统。煤矿安全生产GIS与煤矿安全生产信息融合,实现煤矿安全生产信息资源共享。基于INTERNET煤矿安全信息管理系统是结合当代先进Internet技术构建,由文本数据库、INTER-NET网络构成。基于GIS煤矿安全管理系统提供监测分析决策等功能,按功能分为矿地质信息管理系统,网络服务支持系统等。

4结束语

信息技术在媒体安全生产中应用是煤矿企业安全管理的进步,煤炭生产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任重道远,现有有关生产管理自动化水平较低,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缺乏行业标准,信息资源难以共享。目前煤矿行业生产软件研发相对落后,缺乏适合煤矿行业特点的软硬件仪器。加快发展适合煤矿安全的电子产品,提高煤矿行业信息化水平,是今后煤矿企业管理的重要任务。

作者:李丹 单位:煤炭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信息技术论文2

现阶段,随着医疗事业的蓬勃发展,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系统是医疗机构管理中的最主要的信息化手段。但如何在医院无线网络的影响下,保障医疗信息的完整性和医院医疗信息的安全,已经成为了当前所重点研究的方向。因此,本文结合医院无线网络,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并设计出了一种基于安全管理的医疗信息安全管理方法。并通过仿真实验证明,基于该方法的医疗信息安全管理的安全性得到了有效的提高。

1医院无线网络及安全系统结构

首先,想要充分地满足医疗信息安全管理。需要结合并克服医院无线网络中存在的问题,以病毒查杀软件、IPS入侵防护技术等方法,实现对医院无线终端在线、离线的管控。这样能够有效地实现并满足医院医疗信息安全管理的需求,并保证医院无线网络的安全运行。其次,依据网络安全三级等级保护标准的要求,医院在进行构建无线网络安全系统时,需要进行严格将网络区域划分为接入区、控制区以及核心区等3个区域[1]。并保障每个区域之间均可以进行严格的访问控制,这样一来就能够充分地保障系统与信息传输的安全性,具体结构拓扑图如图1所示。从上述结构图中可以认识到,当医院无线网络接入区中的平板以及PDA接入无线网络当中,就会经过控制器实施IP+MAC以及用户名与密码等多重验证之后才能够进入控制系统。这样一来,充分地说明了只有授权的无线终端才能够通过无线控制器进入安全管控系统。而在安全管控系统当中,可以实现对用户名与密码的认证、设备终端绑定以及杀毒等[2]。

2医疗无线网络的特点及其接入方式

(1)特点首先,基于医院无线网络具有较强的移动性、高效率、低延迟以及高效性和低安全性等特点。其次,医院的无线网络虽然具有很好的性能。但由于医疗方面的数据加密技术水平相对落后,压缩技术不成熟以及在数据传输过程之中存在些许漏洞,进而导致医疗信息通过无线网络进行数据传输时,产生数据泄露的风险,同时也是造成医疗信息安全性较差的原因[3]。(2)接入方式基于医院无线网络的医疗网络接入具有开放性与隐匿性等特点,因此针对医疗信息传输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无法从其物理层面中来发现问题。而无线网络接入的方式有以下几种,具体见图2所示。而医院本地区域之间构建的移动护理终端与移动医生终端等设备均是通过分布在楼道中或每间病房中的无线接入访问节点与医院中的网络进行直接连接在一起的。通过,接入访问节点、局域网,与楼层交换机进行连接。再由交换机通过光纤,和汇集交换机、核心交换机以及防火墙等相关装置,最后才能够接入到中心机房当中。但,由于每一个移动终端都能够接入无线访问节点,从而无法从物理层面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使其成为网络非法接入与恶意攻击的主要方面。

3医疗信息安全系统需求及设计

3.1医疗无线网络安全方面的需求

(1)数据加密基于医院无线网络的医疗信息安全管理,需要从医疗无线网络数据方面入手,网络数据加密。它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节点安全。在医疗无线网络中具有数量较多、分布较广的网络节点。当少数的网络节点遭到破坏时,只对医疗网络的安全起到极小的影响。但如果当Sink等遭到篡改,就很容易导致网络出现瘫痪。因此,针对医疗无线网络中的恶意节点进行实时的检测和清除,不仅是起到保护节点安全的作用,还起到了保护医疗信息的安全。第二,被动防御。从该方面来看,是指当网络受到入侵时,被动防御会起到对数据的保护作用。而对该方面的提高,能够进一步促进医疗信息和数据的安全性。第三,主动攻击,该方式使得医疗无线网络具有主动对风险识别的能力。第四,信息安全需求。数据加密可以将医疗信息中敏感数据进行加密,以此来保证数据的完整性以及安全性。并且,也是医疗信息安全管理以及无线网络中的主要需求[4]。(2)数据压缩数据压缩,可以将医疗无线网络中传输大量数据,通过压缩技术应用到数据处理当中。这样可以起到数据传输效率的作用。而数据压缩算法,在医疗信息安全系统设计过程中,可以通过对周期分段长度的设计,达到提高数据压缩和保障数据传输稳定的目的。(3)数据传输医院无线网络对患者信息以及相应体征数据监测的收集方法相对较多,因此可以要求患者通过穿戴或者携带的方式,和传感器设备之间保持相对的静止关系。以此通过相关设备来获取相应的信息,并将所得信息传输到医疗监护中心。这样一来有效提升了数据收集以及其传输的实时性,还可做到及时的发现患者的异常现象,从而降低医疗过程中风险发生的概率[5]。

3.2基于医院网络的医疗网络安全系统设计

3.2.1系统功能设计基于医院无线网络的医疗信息安全系统设计,从系统的功能方面来看,主要包含5个方面,具体设计如下:(1)数据采集功能设计,该功能是通过利用传感器设备来完成对数据的采集。而每次数据采集的时间间隔,是由医疗人员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灵活的调整。(2)数据加密功能设计,该功能是对所采集到的初始数据,利用加密算法进行加密,以及对现有的密钥进行优化,从而实现数据传输的安全性提升,降低患者信息的泄漏风险。(3)数据压缩功能设计,该功能是将所采集到的相关数据通过数据压缩算法将数据信息进行压缩,以此实现网络消耗降低和提高医疗数据信息传输的目的。(4)数据传输与解密等功能设计,前者在医疗信息安全系统设计过程中,支撑数据优先级的设置。这样不仅可以有效确保重要信息数据能够被及时获取,还可以促进医院医疗监护水平及实时性得到提高。后者通过逆序密钥的方式实现迭代计算解密数据,从而为医疗工作人员提供患者的相关信息。(5)监护功能设计,该功能的设计可以为医护人员对患者信息的检查,提供方便。

3.2.2监护系统设计监护系统设计,是由四个部分组成,终端、网关节点以及加密解密和监护、防火墙等部分共同组成。首先,从终端方面来分析,该部分通过患者所佩戴的传感器,来实时关注和采集患者的心率以及血压等相关监测指标数值,并通过设备和无线网络,将数据信息传输到监护中心。其次,从防火墙方面来看,防火墙的设计,可以及时有效地研究医疗无线网络中存在的风险问题,并进行处理这样既可以维护系统的安全,还可起到保护医疗信息数据的作用。

3.2.3数据库设计数据库设计以MySQL数据库为主,进行患者信息与医护人员信息等方面的设计。不过在设计患者信息模块时,不仅要将患者的姓名、年龄以及疾病类型等相关的资料设计在内,还需要将患者的血压、心率等体态监测数据进行记录。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不同信息之间的描述和数据类型之间并不相同。针对医护人员信息方面的设计,主要包含了姓名、年龄以及其他基本信息和监护信息等[6]。
4基于医院无线网络的医疗信息安全管理实现分析

4.1医疗信息安全管理实现(1)加密模块针对该模块的实现,研究以加密算法为标准,设计出加密模块。该模块可以将患者的所有相关信息进行数据加密,从而有效防止与避免患者信息被窃取。而未经过解密模块进行解密时,数据信息即使被打开会以乱码的方式进行展现出来。因此,即使信息被盗取,也无法从中获取有效的数据信息。而相关信息只有经过相应的逆向解密方法,正确的解密之后才能够获得相应的数据信息。(2)压缩模块该模块的设计,是通过将初始数据进行过压缩算法进行压缩到最小化,以此实现数据的高效传输。如,脉搏信息、体温以及血压等体征监测数据均为主要信息。例如,以心跳为例。经过压缩模块后,当通过传感器所采集的数据为70次/分钟,经过多次呼吸调整,可以将所传输的数据降到65次/分钟。而数据压缩算法的具体流程为,压缩算法启动后,可以将所采集的数据组合成时间;接着,构建相应的回归模型,并对相关数据进行判断,是否能够有效满足模型的需求。当数据满足时,即可实现数据压缩。若是不满足,则需要对采样时间进行调整,并重新建立新的时间序列集合。并重新构建新的回归模型,以及对数据进行再次压缩[7]。但需要注意,压缩过程中要合理的控制压缩算法的误差,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保证系统数据压缩功能得以实现。(3)传输模块和数据显示模块该模块主要应用于对医疗过程中患者的信息传输到相应的监护模块中,方便医护人员的观察。在数据显示模块当中,包含了病人管理、呼叫中心以及数据分析和监护、用户管理等多项功能。如果,患者身体体征存在异常,则会在页面中进行提示。

4.2试验证明及评估为了进一步验证该基于医院无线网络的医疗信息安全管理方法的有效性。研究通过网络仿真软件NS2,搭建出基于医院无线网络的医疗信息安全管理仿真平台。并通过以某个医院临床医疗中多种医疗信息所产生的文档为实验数据。且该文档中一共包含了3000条医疗病历数据信息。其中2000条数据作为测试数据,1000条作为训练的数据。不过为了进一步保障测试的真实性,因此将试验划分为2个部分来共同进行。第一步先进行定义评级指标,来评估该方面的可行性。第二步,通过所提出的方法与传统的方法进行相应的对比。以此来分析数据安全管理的脆弱性。这样一来,既可以清楚认识到本文所提方法的安全管理算法的安全性,还可以进一步抵御恶意节点的攻击。同时,还针对无线网络中的节点,进行了试验和检测。

通过仿真平台模拟了不同类型的恶意节点攻击,并对其检测效果展开了观察。通过相关试验结果发现,在医院无线网络安全管理系统未得到应用的情况下,在不同的时间单位中的攻击,网络节点信息较低。当安全系统得到应用时,网络节点的信任值会随着时间单位的增加而逐渐减小,且未出现患者病历信息丢失的现象。由此可以表明,该系统的设计不仅可以起到恶意节点的识别作用,还能够促进医疗数据信息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得到提高。接着将本文所提到的加密算法与传统的WBAN数据加密算法,结合相应的医疗病历数据信息,进行医疗信息安全管理在解密后的数据完整性进行对比。发现加密算法在基于医院无线网络的医疗信息安全管理以及系统设计方面,不仅具有极高的安全性和高效运行效率,还能够有效地实现满足基于医院无线网络的医疗信息安全管理方面对其安全管理质量的需求。并且,试验证明,所提的系统设计与加密方法,还为医疗信息的安全管理以及安全性提升提供了新的方向和途径[8]。综上所述,研究以医院无线网络为标准,提出通过对安全管理方法的改进,来实现对医疗信息安全的管理。从而降低并解决医疗信息传输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这样不仅进一步提高了医院医疗数据以及信息的传输速率等稳定性、安全性及完整性,还通过加密方法对医疗数据进行加密,以此来提高对恶意节点的检出率,促使医院医疗工作网络安全性得到有效提升。

作者:赵桂兵 单位:安徽省怀远县中医院信息科

信息技术论文3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简称疫情)防控期间的线上教学成为对广大教师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一次大检验,它是教师群体在教育改革和教育现代化浪潮中实现专业成长必须要解决的一大问题。线上教学实践暴露出中小学教师队伍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诸多不足,应引起足够重视。对中小学来说,此次大规模线上教学实践既是教育领域在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中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一次危机应答,也是推动教育主动变革的一个重要机遇。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既是实现教育现代化、教育强国、人才强国等战略目标的需要,更是教师实现专业成长和专业发展的需要。

一、线上教学揭示中小学教师队伍面临的现代信息技术困境

由于缺乏相应准备,面对陌生的教育教学平台和设备,相当一部分教师在线上教学前期一度感到手足无措,时常出现各种“翻车现场”,软件使用不畅、操作不当、平台故障等问题层出不穷,直播过程中画面卡顿、忘开语音、闪退、作业批改流程混乱等情况时有发生。不可否认的是,经过疫情阶段的线上教学实践,中小学教师的线上教学技能普遍得到较大提升,但离教育现代化发展对教师的现代信息技术要求还有较大差距。教育部等五部门2018年印发的《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简称《计划》)特别强调要实施新一周期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带动中小学教师、校长将现代信息技术有效应用于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中[1],注重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但从疫情防控期间线上教学前期的反馈来看,中小学教师在专业储备尤其是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能力方面存在不足,与《计划》的预设目标还存在较大差距。许多教师不具备熟练应用现代教育设备的能力,尤其是上了年纪的教师,对新生的线上教学设备及教育教学平台操作流程不熟悉,有的教师甚至是从零开始。为完成线上教学任务,他们不得不一边学习一边实践。线上教学已形成一种倒逼机制,迫使教师必须接受、学习和掌握线上教学所需的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装备的操作方法,这实际上也反向促进了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发展。如何熟练操控各种线上教学平台和教育技术装备,如何解决出现的问题,如何不断提高自身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成为教师在教育现代化背景下实现专业成长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二、应对教师专业成长之路中信息技术短板的行动策略

教师教育是教育事业的工作母机,是提升教育质量的动力源泉[1]。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国、实现教育现代化,必须重视和加强教师教育及教师培训工作,不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中共中央、国务院2019年印发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强调,为实现中国教育现代化,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教师队伍,要强化职前教师培养和职后教师发展的有机衔接,夯实教师专业发展体系,推动教师终身学习和专业自主发展[2]。我国的教师教育体系呈现出培养与培训分离、培养与培训机构并行的二元结构。培养、培训系统分离,会形成体制性障碍,不能产生优势互补和优质资源共享,不利于教师终身学习和职业发展[3]。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专业成长,需要加强教师教育一体化体系建设,改变培养、培训分离的现状。具体而言,应将学院教育、教育实践、职前培训和职后教育培训等多种层次的教育与培训有机联系起来,形成完整的教师教育、培训体系。既要重视职前教育,更要重视职后教育培训,从长远看,尤其要重视教师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信息素养的培养和提升。

1.优化学院教育的教师教育课程

研究显示,当前教师教育课程一体化构建的过程中还存在课程结构比例失调、课程类别不合理、课程之间内容融合度低、教育实践课程欠整合、课程实施方式变革步伐缓慢、学生评价单一化等问题[4]。学院教育是教师教育工作的源头,只有加强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从源头上抓好教师队伍建设,做好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的衔接并一以贯之,才能培养出一支符合现代化教育要求的教师队伍。

2.深化教师职后教育培训

相较于学院教育和职前培训而言,教师的职后教育培训工作最为重要,因为它贯穿教师整个职业生涯,时间长,跨度大。随着时代变迁,教师的知识储备与专业技能也需要随时展而不断更新,除教师自主学习外,教育行政部门还需要经常开展教师培训工作并形成制度,以满足现代教育和教师发展的需要。具体而言,备课、上课、评课、科研、班主任工作、德育工作、学校管理、教育信息化等都应涵盖在职后教育培训内容之中。以苏州市为例,教育局下设教师发展中心,学校设专门的职能部门,负责在岗教师的继续教育培训工作,从行政部门到学校都比较重视教师职后教育培训。教育行政部门要求在岗在职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学习,每学年不得低于50个区级继续教育学时,并形成制度。学习内容大多与教育教学、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等高度相关。继续教育培训较好地提升了教师的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3.重视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

教师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才能跟上时代需求,才能高效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但同时,教师的专业成长也不能局限于教育教学技能的成长和发展,更要重视增加知识的宽度和深度,丰富教师专业成长的内涵。从线上教学期间的表现和未来教育教学的实际需求出发,中小学教师群体需要提升个人信息素养,为适应教育现代化发展做好储备。线上教学期间,广大中小学教师遇到的困境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不强的问题,因此,要加快信息化时代的教育变革,利用现代技术加快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现规模化教育与个性化培养的有机结合[2];注重将现代信息技术融入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工作中,以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为抓手,提升教师信息素养,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专业发展。苏州市非常重视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每年会推出相关培训活动。依托江苏省教师教育网络学习平台、江苏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平台,大力推进“教智融合”及“易加学院”平台建设,推动教育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高度融合,举办各种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比赛,较好地提升了教师队伍的信息素养和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4.加强教育教学反思

国内外许多教育学者都认为写教学反思对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极具帮助。如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认为“经验+反思=成长”。他认为,教师成长的过程是一个总结经验、捕捉问题、反思实践的过程,通过反思发现问题,进而改进方法,从而提升教学水平和质量,促进专业成长[5]。无独有偶,中国著名教育学家叶澜也曾说:一名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会成为名师,但如果一名教师能坚持写三年教学反思的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6]。面对线上教学带来的现代信息技术挑战,中小学教师要总结成功和失败两方面的经验,尤其要注重总结失败原因,反思为什么会遇到这么多挑战,还有哪些方面做得不够好,并加强对薄弱环节的改进和提高,从而实现自我蜕变和自我成长。如可以通过撰写教学日记、与学生对话等形式进行反思[7],既要反思教学的成功之处和闪光点,更要反思教学中的问题与不足,从而改进和强化教学策略。笔者所在区域的许多教师十分善于抓住机会,依托区域开展的各种教育论文征集比赛,通过撰写教学反思参赛,屡屡获奖。他们通过教学反思,一来反思了自己在教育教学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方面的不足,可以针对问题予以重点解决;二来也为自己的专业发展之路积累了材料,促进了自身的专业成长,可谓一举多得。

5.建立学习型组织共同成长

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仅依靠自上而下的行政命令、政策举措来完成远远不够,更需要教师群体自主自发地学习和提高。吸取线上教学的教训之后,相当一部分教师能意识到自身存在的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短板,继而自发组团学习。例如定期开展讲座,由某一位教师就某一种现代信息技术平台或软件的应用对其他人进行培训。如在2021年12月的两次活动中,L教师就一套整合了代数、几何与微积分的动态数学教学软件——GeoGebra的使用进行了两次讲座。通过两次培训,大多数参与的教师基本掌握了用GeoGebra软件画动态平面几何图形、函数图像、圆锥曲线、立体图等的方法,体验到了现代信息技术的高效便捷。通过这种学习型组织,大家从实际需求出发,就共性问题相互交流、共同学习、共同提高,较好地弥补了继续教育培训的不足,有效提升了自身的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三、结语

教师需要终身学习。教师应该具备的知识和能力会随着时代变迁而不断更新,教师只有不断创新和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才能够为学生提供公平、高效、有价值的教育。实现教育现代化,需要教师群体快速更新知识库,加快专业成长,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因此,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危机应答、课程建设等能力既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需要,也是实现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中小学教师要未雨绸缪,把功夫下在平时,为适应教育现代化发展做好知识和技能的储备,不断提高现代化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等五部门关于印发《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的通知[EB/OL].

[2]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EB/OL].

[3]管培俊.关于教师教育改革发展的十个观点[J].教师教育研究,2004(4):3-7.

[4]董新良,闫领楠,赵越.教师教育课程一体化构建:问题、理念及对策—以地方高师院校为例[J].教师教育研究,2020(1):1-7.

[5]赵昌木.教师成长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03.

[6]周春良.卓越教师的个性特征与成长机制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4.

[7]潘凌云.从自在自发到自由自觉—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突破与超越[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8(6):93-96.勘误声明《中国现代教育装备》11月刊总第397期刊登的文章《工业机器人专业实训类课程

作者:杨长久 单位:西安交通大学苏州附属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