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新时代下企业发展与改革路径探究

新时代下企业发展与改革路径探究

摘要: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转型期,高耗能、粗犷的产能正在淘汰,节能型的、高附加值的、低碳的、绿色的、环保的生产模式正在形成,绿色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新时代下供热企业如何顺应时展,搞好城市服务功能,任重道远。面对这一严峻形势,供热企业只有积极改革,创新思维,加强内部管理,实现跨越发展,强化自身竞争力,重点提出了新时代下供热企业发展与改革路径,仅供参考。

关键词:供热企业;城市整体规划;供热节能减排

1供热行业的发展趋势

对于供热行业而言,安全、舒适、绿色、低碳、智能是根本发展方向。其中,安全是人类生存基本所需;低碳,关键在于强化供暖效率;绿色,是供热行业改革发展的主要方向;智能,是利用信息化技术促进供暖质量提升。当前,供热节能减排已成为我国绿色低碳发展以及建筑节能的重要任务和目标。

1.1安全

对于人类生存而言,安全是基本条件。各级政府和供热企业必须确保安全供热。积极避免供热管道、水道的破裂,引发“烤火”煤气中毒事件[4]。对于任何供暖方式而言,安全是必要前提;针对一些最新研发的供暖产品与设备,国家应立足于实际制定相对应的安全及健康标准,将其列为企业准入与运营的必备条件。

1.2舒适

集中供暖可以提供良好的室内温度,有效解决生存需求。但在改善性需求以及生活质量提高方面,仍不能使部分居民的个性化需求得到满足。如当前南方逐渐流行分户式供暖方式,对具有较强舒适性的供暖消费有了更加强烈的需求。

1.3绿色

对于供暖所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备受社会关注,供暖行业也成为舆论的“重点”。供暖绿色化,关键在于控制污染物排放量,有效改善环境质量。尽可能少使用煤炭,特别是散煤,最大化控制供热形成的污染物,这是亟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1.4低碳

对于人类社会发展而言,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暖是重要挑战。积极控制供暖出现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缓解“热岛”效应,是应对气候变化的有效举措。促进能源效率有效提升,尽量多使用低碳能源,积极使用可再生能源,如生物质能和风能等,这是供暖低碳化的重中之重。

1.5智能

智能化是利用信息化技术促使供暖行业节能减排的目标顺利实现的有效路径。构建智能供暖系统,利用网络平台实时调度和监控供暖区内交换站运行,基于用户实际信息、室内外温度及气候等相关因素,对室内温度进行自动化调控,提高供暖智能化是根本趋势之一。

2供热行业现状及问题

2.1供热能力与民生需求不匹配

对于供热企业而言,自建立以来时间较长,且依然采用传统运营模式,管理思想较为滞后,体制机制缺乏灵活性;供热设备比较陈旧、热源不足、管网老化、调节方法滞后、供热成本持续增长是影响供热企业高速发展的重要因素。因城市规划缺乏系统性,就发展速度日益加快的房地产市场和迅猛提升的民生需求,企业供热发展能力通常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2.2清洁能源推广与居民承受能力不匹配

因环保标准持续提高、信息化迅速发展和供热能源分布式发展趋势越来越显著,各种蓄能技术和清洁能源供热相继出现,如地源热泵、电发热瓷砖、空气源热泵、电蓄热等。但是,这些清洁能源往往难以实现预期预热效果,供热稳定性差强人意,故障频发。部分清洁能源供热技术需要投入诸多维护费用和成本,用户使用积极性较低。

2.3智慧能源投资与实际效果不匹配

在当今信息化时代,智能化技术渐渐运用于供热领域。智能供热需精心创建集供热生产输出、管网水力分析、供热信息调控、参数采集、管网监控于一体的综合管理平台,优势明显,但由于智慧供热在设计研发、系统规划和建设维护等方面需投入大量资金,投资回收周期较长,回报率较低。大多数项目尚未实现预期投产目标,正处于试验期。

2.4供热企业定位与评价指标不匹配

对于供热行业而言,处于“保本微利、保障民生”的现状。特别是国有供热企业通常需要将私营企业弃供小区供暖的承接、改造老旧小区等社会责任落到实处,盈利水平较低。然而,针对供热企业而言,很多地方政府比较注重社会效益,弱化对供热企业运营成本的思考。

3新时代下供热企业发展与改革路径分析

3.1加大供热资源整合力度,壮大集中供热规模

供热企业应利用集中供热方式能源的显著优势,如资源集中、利用率高、环保经济等,为供热事业的集中奠定基础,大力争取政府一系列优惠政策,积极对热电联产电厂和供热管网周边区域进行整合,以集中供热代替零散取暖的方法。对供热热源、管网、技术人员及资金储备进行有效整合,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管理运行模式,进一步强化整体服务质量,有力地促进供热体制顺利改革,迅速构建供热“一张网”,促进供热行业管理调度和保障能力增强,能源利用率最大化,顺利实现提质增效的目的,促使整个社会做到节能减排。

3.2创新成本管理,提升供热保障能力和水平

3.2.1做好成本预算工作

对于企业内部管理而言,成本预算管理方法较为常见。对此,供热企业应对供热成本预算投入更多的精力,全面推行成本预算。基于企业上年度各供热站点统计成本信息,制订科学合理的成本预算计划,尽力做到全面预算。所以,成本预算尽可能做到每季度、每半年制定,如果可以每月也可制定,新一年预算的制定时间选择在每年供热准备开始的时候,以方便年度盘点活动的顺利进行。之所以要制定这些成本预算,主要目的就是有效应对突发状况时。加强成本预算,可深入挖掘出企业内部发展潜力,有计划、有步骤地对成本进行控制,促进企业经营效应的进一步提高,有效预防资金周转不畅的问题。

3.2.2根据标准控制成本支出

企业的固定成本涉及多个方面的内容,最基本的就是员工薪酬、五险一金、房屋租赁以及水电气的能源消耗等,另外还包括设备折旧。而诸如员工薪酬、水电气消耗等成本可采取有效方法予以调控。要想合理控制成本支出,则最重要的内容就是把固定成本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可从如下两点着手:其一,控制不必要人力成本。例如,某供热公司的正式员工共计45名,而其中15名都是专职供热锅炉工。根据几年来公司数据分析的情况,供热期企业人手较为不足,还需采取临时租聘的方式,在目前最低工资制度下,该地区最低工资为1760元/月,当地供热期长达六个月,这样一来供热期企业就需在原本供热支出的基础上,新添一笔支出,大约有21万元,临时工作所占比例较大。为了积极响应党的号召,一些供热企业以天然气锅炉取代燃煤锅炉,固定成本提高,且自动化、智能化工作方式对企业用人机制也产生了不良影响。对于这一情形,供热企业应积极应对,供热期适当地增加临时员工,针对不同的岗位实施差异化雇用,比如针对机械设备维修人员就可选择按天雇用;锅炉工则根据供热期进行灵活雇用,如此供热淡季便可有效地降低人员成本支出。采取灵活雇用方式,可激发员工参与热情,提高生产效率,进而实现成本控制目标。其二,严格控制管理费用。办公支出、业务招待费支出是办公费控制的关键点,适当地减少一些没必要的公费报销支出,促使每一位员工养成节约意识。

3.2.3通过技术的提高达到成本节约目的

现代社会中,虽然可采取以上两种方式来控制成本,然而这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方法,对此需技术水平因素积极发挥作用。例如,可选择使用余热回收装置,回收二次管网回水余热,提高资源再次利用率。据伊东集团相关数据得知,2018年为五个供热站安装了余热回收设备,2018—2019年供热期用热量相比于去年同一季度降低了10万GJ,直接节省热源费20万元。同时,应积极借鉴,采用有效的技术方法来削减成本,对成本与费用支出进行有效控制。例如,可采用保温性强的管道材料,避免热量在运输过程中大量耗损;再例如,供热过程中采用机械设备检测管道是否泄漏,一旦发现迅速检修,控制成本的前提下有效保障了管道检修人员的人身安全。

3.3增强服务意识,以提升服务水平

3.3.1扎实推进“优质服务提升年”主题活动

以服务“制度化”为切入点,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制定与实施《微信公众平台管理办法》《“星级站点”“星级服务人员”评选办法》等相关制度,对退费、停热流程等程序进行优化与调整,进一步提高服务效率。同时,基于群众需求,组织开展“解决问题大行动”,并将其贯穿在供热季的整个过程中,帮助用户及时改造供热设施,对用热进行全面普查,有效提高供热服务水平。

3.3.2努力构建多元化的供热服务渠道

积极构建微信服务平台,编制《供热服务指南》,扩大《社区报》宣传版面,构建集网络、短信、平面媒体、入户通知等方式于一体的多样化服务宣传渠道,确保能够及时传递服务信息。同时,建立与实施“互联网+收费”方式,同商业银行服务,开通代缴、网上缴费等服务,为广大居民缴费提供了方便。另外,采取预交费制度,开通银行代扣业务,确保工业用户收费率达到100%。

3.3.3全面推进断热普查和欠费催缴

建立健全《痕迹化断热稽查管理办法》,广泛开展断热用户的排查工作,第一时间发现违规用热情况,并及时纠正。全面实施欠费催收工作,制定《催收欠费管理办法》,并制定催收指标考核,明确责任,切实实现“颗粒归仓”。

3.3.4积极组织优质服务大培训活动

积极构建“供热技术培训基地”,组织开展优质服务大培训活动、客服员持证上岗考试、“星级服务”考核等,组织开展针对新《供热条例》的专项培训活动。基于新的工作要求,设计制定《客服话术手册》和《供热区域手册》,各单位互相交流与学习,有力地促进服务一体化发展。

3.3.5建立健全居民投诉监督机制

对于供热公司而言,居民是最佳监督者,一旦发现重复收费、错误收费的情况,居民便可进入服务信息系统中,发表自己的意见或者直接投诉自己认为不合理之处,并跟踪问题是否得到解决。而企业也应在第一时间将解决结果告知消费者。

3.4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造企业发展“新动能”

基于用户实际需求,供热企业应围绕热负荷发展的“新动能”,加大开发力度,不断吸收新的供热模式,并积极转化,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采取多样化热源与供热模式,尽力地创设综合能源供热服务平台,确保热源多样化、供热模式多元化,积极迎合用户各种需求。同时,和城镇化发展保持同步,调整发展方向,即由过去的城市中心城区逐渐向城乡地区转移,以把集中供热这一惠民福利带给生活在城乡地区的居民,有效降低其生活负担。另外,基于企业经济能力,通过分析投入产出经济性和可行性,注重全程监控与项目后评价,广泛推行智慧供热建设。针对运行维护部门而言,调度大厅屏幕上显示了各种信息,包括场站环境监测、换热站运行状态、各小区温度热力以及运维人员位置等,实时反映了供热动态。而现场工作人员的任务便是检测这部分数据,并把运行指标如实记录下来。为防止出现数据被忽视的情况,加强保障服务,除了监测屏幕数据,还可借助手机端实时监测供热参数,掌握用户室温。智慧热力系统还具有24h视频轮训、远程监控等功能,实时传输视频数据,回放历史视频数据,第一时间发现运行事故,降低人工投入,提高管理效率。同时可保障整个热网系统的水力能够实现平衡,合理分配热量,提高了管网抗风险能力和公司服务水平。

3.5完善考核评价体系,追求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供热企业应定位民生服务,制定考核评价指标时应确保其科学性。供热企业在实施考核评价时需同时考虑多种因素,包括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等,把关注的重点更多的放在成本控制、供热质量评价、营运效率评价与服务保障能力的指标上,如成本控制率、任务完成率、服务质量、投资计划完成率等,为广大用户提供高质量的服务的同时,促使企业更多的盈利。

4结论

综上所述,随着市场竞争日渐激烈,加之市场需求越来越多元化,就要求供热企业注重自身经营管理,积极改革,强化经营管理水平及质量,一方面有助于强化供热企业经济、社会效益;另一方面也可顺利实现企业战略目标,为企业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袁野.调研中央企业在京发电供热企业今冬明春保供工作[J].铁路采购与物流,2021,16(11):18.

[2]佚名.科技引领探索创新为供热智能化建设发展贡献承德力量[J].中国建设信息化,2021(21):14-15.

[3]谢辉.新发展理念下油田热源服务企业供热成本管理的思考[J].财经界,2021(24):31-32.

[4]裴春杰.关于城市集中供热企业的盈利模式与竞争战略分析[J].区域供热,2021(4):91-94.

[5]于成东.北京市智能供热管理云平台将助推中小型供热企业高质量发展[J].环境与生活,2021(8):16-17.

[6]黄月军.新形势下热力经营收费管理中面临的问题、对策与创新[J].经济师,2021(8):46-47.

作者:戎瑞芬 单位:古交市城市热力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