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职业教育中高本贯通问题及对策

职业教育中高本贯通问题及对策

摘要:文章首先梳理了职业教育中高本贯通政策,然后阐述了职业教育中高本贯通的必要性,接着分析了职业教育中高本贯通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职业教育中高本贯通对策。

关键词:中高本贯通;职业教育;类型教育

从全国范围来看,职业教育中高本贯通从1985年试办初中毕业后五年一贯制高职算起,已经有37年的历史,而从2001年的普通高等学校从高职高专选拔优秀学生“专升本”算起,也有21年的历史。这是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横向融合,不同层次职业教育纵向贯通,构建人才成长立交桥的探索过程。随着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1]的实施,中高本贯通已经由政策层面上升为法律规定。本文从梳理中高本贯通政策出发,论述了职业教育中高本贯通的必要性,指出职业教育中高本贯通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就更好地推进中高本贯通提出了相应对策。

一、职业教育中高本贯通政策梳理

(一)最初实践期(1985—1999年)

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要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优先对口招收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入学,建立从初级到高级、结构合理又能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2]。这是最早的国家关于发展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招收中职毕业生,建立职业技术教育体系的规划,也是最早的中高职贯通的政策依据。同年,原国家教委印发相关文件,开始试办初中后五年制技术专科学校[3],中高职贯通由此进入实践层面。1997年,原国家教委决定,从当年开始在北京、上海等10个省市开展普通高校对口招收中专、职高、技校应届毕业生(以下简称“三校生”)工作,举办专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试点[4]。这是最早的“3+2”中高职贯通。1999年,教育部、国家计委印发相关文件,决定从1999年开始在北京、上海等14省市试行新的办学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主要从普高应届毕业生中招生,同时对口招收少量应届中职毕业生,实施高职专科教育[5],这是高校扩招对高职高专招生的政策调整。同年,《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职业院校毕业生经过一定选拔程序可以进入本科高等学校继续学习[6]。这是职业教育中高本贯通的最早的政策依据,也是普通高校全日制专升本(“3+2”)的政策依据。

(二)规模波动期(2000—2009年)

2002年,《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明确要求,在扩大中职学校毕业生进入高职院校学习的比例的同时,增加高职专科毕业生接受本科教育的比例[7]。这与《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文件精神一脉相承。2005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意见》,拉开了中职扩招的大幕[8]。由于这一时期中职毕业生升学渠道畅通、比例扩大,一度出现了中职升学热潮。2007年,教育部针对高校招生混乱、滥发文凭的情况,专门发文规范整顿,决定从2007年起,普通专升本、五年制高职、高校对口招收中职这3类招生计划均不超过5%的比例。由此,这3个5%收紧了中高本贯通规模[9]。

(三)稳步发展期(2010—2018年)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完善职业学校毕业生直接升学制度[10]。《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年)》则强调,要扩大中职学校毕业生升入高职学校学习的比例[11]。此后,中高职衔接政策开始解绑,不再受5%的比例约束。2011年,对于如何推进中高职教育协调发展,教育部明确要求各地区各学校要因地制宜,积极探索中高职贯通人才培养模式,规范了五年制高职教育[12]。之后,各省市相继出台有关中高职贯通的政策措施。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强调,要适度提高中职对口升高职专科的比例和中职、高职专科对口升普通本科学校的比例,推进中高职在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教学过程等方面的衔接,并积极探索高职本科[13]。

(四)黄金发展期(2019年至今)

2019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要求扩大中高职贯通培养招生规模,试点职教本科[14]。2019年,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高职扩招专项工作实施方案》,取消高职招收中职毕业生比例限制,允许往届中职毕业生参加高职院校单独考试招生[15]。2020年,《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提出,不再限制高职专科学校招收中职毕业生的比例,同时适度扩大专升本招生计划。以此,重点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16]。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要推进不同层次职业教育纵向贯通,吸引更多中高职毕业生报考职业本科学校。到2025年,职业本科教育招生规模应不低于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的10%[17]。另外,2022年5月1日起施行的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第37条、第53条首次以立法的形式明确了中高职贯通衔接培养和高等职业学校、普通高等学校专门招收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制度。

二、职业教育中高本贯通的必要性

(一)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人才成长“立交桥”的需要

既然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类型教育已经形成共识并以立法的形式获得了明确,那么职业教育就应该与普通教育一样,有完整的人才培养层次。比如,从学历层次来讲,高等职业教育就不能止步于专科层次,必然要有本科层次,甚至硕士、博士层次的职业教育。只有建立健全和完善职业教育中高本硕博纵向贯通学历层次,职业教育这一类型教育才是完整的、符合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的。只有真正实现了职普横向融通和职教纵向贯通,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和人才成长发展的“立交桥”才算是真正构建起来了。基于此,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根据自己的个人禀赋和兴趣爱好,既可以在职业教育领域进行中高本,甚至更高层次的学习,也可以从职业教育转入普通教育,实现二者的自由切换;同样,接受普通教育的学生也可以在不同阶段自由切换,接受职业教育。截至2021年底,全国本科层次职业学校仅有32所,本科专业共247个,而中职学校有7294所,中职专业共358个,高职(专科)学校有1468所,高职专科专业共744个[18]。由于目前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仍处于试点探索阶段,按照规划,到2025年职教本科招生人数至少要达到高职招生总数的10%。即以2021年教育部的统计数据为基数,至少要招生55.25万,然而目前仅招生4.14万,缺额非常大。因此,相关单位必须立足职教本科学校实际和招生数严重不足的现实,根据“强化中职教育的基础性作用”“巩固专科高职教育的主体地位”的要求进行中高本贯通培养,扩大职教本科培养规模,从而搭建纵向贯通的人才成长“立交桥”,突显职业教育的类型特色。

(二)双循环背景下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转型升级和技术进步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要求的需要

我国已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正在迈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且同时面临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尚未完全消弭,国际贸易保护主义不断抬头,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不确定性因素总体来说有所增加,对此,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发展新格局是应对当前内外部环境变化的最可靠办法。随着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以及智能化、数字化技术在生产中的广泛运用,各行各业全产业链对技术进步的要求越来越迫切,急需大量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担起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和技术转型升级的重任。概言之,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等高技能人才在人才市场缺口很大,供不应求,是企业争抢的“香饽饽”。因此,依靠中高本贯通培养能最大限度、最高效率地整合职教资源,同时通过一体化设计培养既有理论基础,又有专业技术技能,能解决生产、服务、管理一线难题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高素质人才,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最主要且最可靠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方式[19]。

(三)回应人民群众接受更高层次教育,实现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的需要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进,人民群众对学历层次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在职业教育领域,学生和家长都不再满足于中专层次、高职专科层次的职业教育,而是希望能继续接受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甚至更高层次的职业教育。中职教育不再是职业教育的终点,而成了职业教育的起点。概言之,实现职业教育中高本贯通培养,满足职业院校学生继续升学深造的愿望,成为践行以人民为中心、构建学习型社会和技能型社会的重要路径。更高学历并不必然代表具备更高的能力和水平,中高本贯通培养目前已在职业教育领域探索实施了20余年,相关实践证明,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方式,能够适应产业转型升级和技术进步对人才的需求,同时还能提高学习者的就业创业能力和岗位变迁能力,进而实现更高质量更充分的就业,实现企业和劳动者的双赢。

三、职业教育中高本贯通存在的问题

(一)职业教育的类型教育属性特征没有得到充分突显

长期以来,为了解决职业学校毕业生继续学习深造问题,打通学历提升通道,有效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在高等职业教育尚未举办或仅限于专科层次,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处于空白的背景下,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至今,先后进行了普通高等学校从“三校生”中对口招生举办“3+2”形式的高职专科、高职高专招收中职毕业生、普通高等学校对口招收高职高专毕业生、普通高等学校对口招收中职毕业生等不同形式的探索实践。这些形式多样的中高本贯通学历提升探索,尽管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职业教育的吸引力,但也不可否认,这种探索的意义更多地集中于实现普职横向融通,而对于促进职业教育内部不同层次纵向贯通的作用聊胜于无。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二者在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上有着明显区别,其中职业性是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的的根本属性,也是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与普通教育的根本区别。普通高等学校招收中职学校毕业生、高职毕业生接受本科专业教育,其教育类型的实质还是普通教育,而非真正意义上的职业教育。只有职业教育体系内部的中高本纵向贯通,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职业教育类型,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目前大量存在的普通高校对口招收中职生、普通高校专升本等形式的中高本贯通培养并没有体现职业教育的类型教育属性特征。

(二)中职学校不重视技术技能培养,违背国家定位要求

1995年前后,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完善,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发生重大变化,由国家包分配安排工作的就业方式转变为面向就业市场实行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方式。由此,初中毕业优秀生源不再青睐中职,而是转而投向普通高中,期望通过参加高考提升学历层次,获得更多就业机会[20]。尤其是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一大批办学质量高特色鲜明的优质中专升格为高职院校,主要面向普通高中招生,高等职业教育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而与此同时,中等职业教育则因生源质量逐年下滑、人才培养质量下降、招生学校和招生人数不断减少、社会吸引力越来越低等问题迅速萎缩。为了破解这一难题,巩固中职教育的基础地位,实现中高职业协调发展,国家相继出台了面向中职毕业生的对口招生、单独招生政策,用以畅通中职学生升学渠道。但由于学生与家长都不满足于中专学历,加之用人单位畸形人才消费观的推波助澜,中职学校不得不在夹缝中求生存,迎合社会需求,把追求升学率作为主要工作目标。中职学校在总结办学成绩的时候往往都突出其升学率尤其是升入本科学校的人数,类似于普通高中宣传学生考入“985”“211”“双一流”高校一样。中职学校将主要精力放在学生升学上,从进校开始就按学生意愿分成升学班(高考班)和就业班(技能班)两类。例如,笔者对湖南省14个地州市56所中职学校进行调研,统计数据显示,同一年级中职学校升学班(高考班)人数与就业班(技能班)人数比平均为5.7∶4.3,单个学校差距最大比为8∶2。升学班的教学主要是公共文化与专业基础知识学习,没有安排实习实训,也不组织职业技能等级考核和职业资格证考试,通过这种方式考入高职专科学校和普通本科高校的学生,与通过普通高考考入高职专科学校和普通本科高校的学生一样,没有职业技能学习培训的经历和积累,严重弱化了中职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类型教育属性,违背了国家对中职学校要“注重为高等职业教育输送具有扎实技术技能基础和合格文化基础的生源”的定位要求。

(三)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进展缓慢,与国家要求不相适应

要想真正健全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人民群众对高层次职业教育的需求,就必须加大职业本科学校和本科专业建设力度。尽管2021年初教育部出台了《本科层次职业学校设置标准(试行)》[21]《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办法(试行)》[22]两个规范性文件,对职业本科学校和本科专业的设置进行了规范,但实际情况与国家要求稳步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差距较大,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本科层次职业学校数量缺口大,一大批专科层次“双高校”,尤其是公办院校被挡在了职业本科学校门外。截至2021年底,全国32所本科层次职业学校中包含民办22所、公办10所,而普通本科学校有1238所。例如,湖南省教育厅于2021年5月公示了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大学(暂定名)等4所由独立学院与优质高职学院合并设置本科层次职业学校的名单[23],但至今未得到教育部的审批。第二,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数量偏少。目前,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为247个,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有771个,普通高校本科专业数量是职教本科数量的3.12倍,二者明显不匹配,且这种差距有可能越来越大。因为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0年版)为703个,2021年新增37个,2022年新增31个,连续2年新增,而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自2021年3月公布以来,至今没有新增。以环境保护类专业为例,中职专业3个,专科专业11个,而本科专业仅1个,这明显不利于中高本的贯通培养。第三,本科层次职业学校(专业)招生人数太少。2021年,职业本科招生4.14万人,高职(高专)招生552.58万人,占比仅为0.74%。按照“到2025年不低于10%”目标的要求,4年内职业本科教育招生规模至少需要扩大13.51倍,任务十分艰巨。

四、职业教育中高本贯通对策

(一)建立完善“职教高考”制度,规范职业教育招生考试办法

第一,尽快建立突出职业教育类型特色的“职教高考”制度,使“职教高考”与普通高考并行,成为高等职业教育选拔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主渠道。专科层次职业学校和本科层次职业学校通过“职教高考”从中职学校和高职专科学校招生的数额不应低于各自招生计划总数的80%,同时要保留通过普通高考招收少量普通高中毕业生接受高职专科和高职本科教育的渠道,这样既突出了不同层次内部纵向贯通的职业教育招生类型特色,又体现了普职融通的要求。第二,强化“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职教高考”考试测试办法。符合高考报名条件的普通高中毕业生、中职学校毕业生和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及高素质农民等社会人员均可报“职教高考”。而且应针对不同生源进行分类考试测试,其中职业技能测试成绩占比不能低于总成绩的50%,可采取省级统考、多校联考、高校校考等方式。参照普通高中学校进行学业水平统一考试方式,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尽快建立面向中职学校毕业生的文化素质省级统考制度,并根据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标准,统一制定文化基础考试的内容和标准。第三,对普通高等学校对口招收高职、中职学校毕业生进行改革,参与招生的学校必须是职业本科学校或应用型本科学校,其他按照普通教育形式培养学生的学术型高校则不再对口招收高职、中职毕业生。

(二)强化中职学校(含中专、职高、技校)技术技能培养主线,弱化职教领域应试教育

第一,完善招生机制,建立中职学校和普通高中统一招生平台。要提高生源质量,加强文化基础理论知识学习,从单一就业导向转向就业与升学并重,注重为高职院校输送合格生源。第二,强化职业技能培训,突出中职教育在职业教育中的基础地位。要改善办学条件,加强专业建设,大力实施产教融合、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认真完成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实习实训内容,并通过相应等级的职业技能考核,着力培养学生职业技术技能,同时加强文化基础学习,克服应试教育倾向,做到就业有优势、升学有基础。

(三)加大本科专业和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建设步伐

第一,制定、完善专业教学标准。要根据2021年颁布的最新《职业教育专业目录》,抓紧制定本科层次专业教学标准,修订完善中专和高职专科专业教学标准,为职业教育教学提供基本的教学遵循。同时,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变化,建立动态调整更新机制。第二,推动优质高职高专学校升格为职业本科学校,同时推动这些学校的特色和骨干专业建设职业本科专业。目前,湖南、广东、江西等地都有完成职业本科学校申报的消息,在坚持审慎发展和高标准建设原则下,教育部应尽快完成审核工作,以推动更多符合条件的职业本科学校和本科专业落地。第三,一体化设计职业教育中高本贯通人才培养体系。从现有的各地中高本贯通人才培养模式来看,无论是中职与高职专科的贯通、高职专科与普通本科的贯通,还是中职与普通本科的贯通,基本上都是学历层次上的贯通衔接。即现有的贯通培养模式是为学历贯通而贯通,对人才培养规格、培养方案、专业设置与建设、岗位职业能力、人文素质与综合职业技能等方面重视不够,往往衔接不畅、贯通不顺,导致学生在学习时很大程度上会存在学习内容重复或脱节的问题,学习效率和培养质量都不尽如人意,达不到预期目标。对此,需要在全国教指委和行指委的紧密协作下,加强顶层规划设计,一体化设计中高本贯通专业(专业类)人才培养体系,尤其是不同学历层次的专业技能要求要无缝对接国家职业资格目录和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在全国形成统一规范的模式,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避免各个院校各行其是,消耗宝贵的职教资源。

五、结语

职业教育中高本贯通实践对构建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为了突出职业教育的类型特色,要加大职业本科学校、应用型本科学校招收中职、高职毕业生和高职专科学校招收中职毕业生的力度,使“职教高考”成为高等职业学校招生主渠道,同时要稳步发展职业本科学校和职业本科专业,更好地实现中高本的有效贯通。

作者:李国强 单位: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