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职校大学语文课程思政理念融入浅析

职校大学语文课程思政理念融入浅析

内容摘要:大学语文课程有丰富的思政教学资源,可采取多样化的教学形式保证课程思政的教育效果,但应突出专业特色。当前,高护专业的大学语文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库有待建设,教学形式较为传统,考核没有凸显思政元素。因此,在教学改革中,应注重护理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的融入,应通过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保证高护大学语文思政教育融入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思政理念;高护专业;大学语文;教改策略

“课程思政”的概念最早由上海市委、市政府于2014年提出,是指施教主体在各类课程教学过程中有意识、有计划和有目的地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营造育人氛围,将国家主流意识形态所倡导的道德要求、价值观念、思想认识和政治理念有机融入教学过程,以间接内隐的方式传递给受教主体,使其成长为符合国家发展要求的合格人才的教育教学理念。[1]大学语文课是各个院校、各类专业普遍开设的一门课程,承担着塑造大学生健全人格,提高其母语能力,培养其审美品位的重要使命。但由于它不是专业课,学生觉得对就业无直接帮助,学习动力不足,教师也面临着班额大、课时被不断压缩,难以提升教学效果的窘境。在当前价值多元的社会环境影响下,大学生很容易受到急功近利思想的误导,盲目追求物质享受,忽视精神素养的提升,这不仅影响其当下的健康成长,也势必影响其日后的成才和成功。湖北省大学语文研究会副会长彭书雄认为,大学语文教育,对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构建大学生精神家园、提高全民族母语文化素养、夯实汉语国际传播基础工程、培养高素质人才市场核心竞争力等方面都有积极作用。对科学和技术的强调,对文化和信仰的忽视势必造成当代大学生精神的迷惘、心灵的脆弱、思想的匮乏、行为的失范,大学语文的人文作用可以作为医治上述病症的良方。所以,重视大学语文教学,努力通过教学改革提升大学语文对大学生的精神引领作用意义重大,“课程思政”理念的提出,为大学语文的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高护专业是培养护理人才的专业,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和技能水平直接影响着我国未来医疗事业的发展。建设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必须将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通其中,必须抓好课程思政建设,解决好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两张皮”问题。[2]大学语文课程是高护专业的一门公共必修课程,对提升高护学生的人文素养具有重要作用,是实施课程思政的有效阵地。

一.高护专业大学语文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必要性

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

广义的职业道德是指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3]由于护理职业的特点,对高护学生来说,有同情心、宽容温和、尊重他人、团结协作就显得十分重要。“大学语文在完善人性或者人的完整性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4]。大学语文中有许多篇目可以培养高护学生的道德品质,神话《女娲补天》里赞颂了女娲造福于民的奉献精神,《精卫填海》中的精卫,为了不让大海夺取更多人的生命,不辞劳苦、常年累月的衔来树枝和石子,立志要把大海填平,《诗经》中的《君子于役》、《击鼓》表现了对生命和感情的珍视,这些都是对高护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良好素材。

2.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职业核心素养是职业发展变化对职业人才素养的要求,是直接与职业环境和岗位能力相对接的,关涉个体的社会适应性、岗位竞争力和职业发展性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5]高护学生的职业素养包括:有责任心、技术娴熟、细心严谨、果断敏捷、积极主动、有科学精神、干净整洁等。大学语文中同样有很好的教育资源,屈原的诗篇中,就表现了对祖国不离不弃的责任感,《堂吉诃德》中堂吉诃德对理想的不懈追寻,《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中,苏轼对胸有成竹、孰能生巧等学习技艺秘诀的论述,余光中《我的四个假想敌》中表现的乐观洒脱的人生智慧,都可以作为对高护学生进行职业素养教育的素材。此外,要品味《红楼梦》等长篇小说的细节,就需要细心、耐心地筛选信息,因此,精读文本是对高护学生进行行为习惯训练的好方法。大学语文的高雅品位也有很好的审美教育功能,可激发高护学生对美好的事物的喜爱之感,对恶浊事物的厌恶之情,他们自然而然就会注重自己仪容仪表的整洁、净化自己的工作环境。

3.大学语文的教学形式有吸引力、感染力

大学语文的教学文本常常含有鲜活具体的人物、曲折生动的事件、真挚感人的抒情、鞭辟入里的议论,形象有趣的说明,不是枯燥的说教和晦涩的阐述。因此,学生学习容易入情入境,与文本产生感情上的共鸣,留下深刻印象,从而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人格和道德的教育,内省于心,外化于行,在耳濡目染中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从而走好自己的学习成长之路。

二.当前高护大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专业针对性不强

“结合人才培养实际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是上好一门课的基础。”[6]高护专业的大学语文通常开一个学期,是公共课,教学内容和其他专业的语文教学没有什么区别,没有突出护理专业特色的教材,教师本身课程思政教学方面的理论欠缺、实践经验不足,只是进行基本的文体阅读和语言、写作训练。此外,学生会受到一些宽泛的审美追求和道德人格的教育,但涉及到医护类人物和事迹的选文并不多见,很难和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联系起来。

2.教学方法陈旧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老师采用“一言堂”、填鸭式教学,造成了很多的弊端,老师苦口婆心、口干舌燥、面面俱到的讲授每一个细小的知识点,学生低头记笔记,师生都很疲惫,一学期下来大家看似忙忙碌碌,但学生只是被动的吸收知识,没有把知识真正内化并学会运用,所以教学效果不理想,因此大学语文的教法改革迫在眉睫。虽然学界对自主、合作、探究式的教学呼声很大,但在大学语文课堂上,许多老师仍然沿用的是传统的教法,一方面是老师觉得学生的水平有限,提不出多少真知灼见,课堂时间宝贵,为了赶进度,挤压了课堂讨论的时间。另一方面,学生习惯了传统的听课方式,不会主动地去预习课文,探究问题,没有进行课前预热,上课也不知该怎么讨论,再加上缺乏课堂讨论的训练,也没有信心当众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大学语文目前普遍采用的方法是教师讲授,学生记笔记,有简单的课堂提问和讨论环节,但因为不是专业课,学生参与课堂互动的积极性不高。教师要求学生记住一些文学常识、了解一些经典篇目,大部分是为了学生能够顺利通过各种考试,缺乏对学生课前自学资源的筛选和课后拓展资源的分享。课堂上学生体验和实践的环节较少,所讲的观点虽然正确,但那大多是专家学者的解读,然后教师在课堂上转述出来,不是学生通过思考后自己形成的感悟,自然难以心领神会,被动接受别人的观点,还容易引起学生的厌学情绪,学生缺乏主动深入学习该门课程的兴趣,自然使该门课程的思政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3.考核形式单一

大学语文的考核通常是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各占一定比例,最后计算总成绩,但平时成绩通常考核的是学生的到课和作业情况,作业多是需要识记理解的文体知识、文学篇目,“母语教育的课程定位,决定了大学语文的教学方法不是知识灌输,而是以文载道、以文化人”[7],但高护大学语文的课程思政的教育在实际教学中并没有凸显出来。期末考试也多是按传统的方式出题,注重对学生文学素养的考查,很少融入思政元素。

三.将思政理念融入高护大学语文课程的策略

1.提升大学语文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

大学语文教师应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要清醒地认识自身所肩负的重任,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努力成为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教师,这是新时代党和国家赋予高校教师的神圣使命。[8]学院应邀请“课程思政”专家入校园开展讲座,提升大学语文教师的理论修养和认识水平,使其理解“课程思政”理念,知道每名语文教育工作者都应在教学活动过程中自觉地践行这一理念,提高语文教师对“课程思政”问题的重视程度。邀请贯彻“课程思政”理念已有经验的院校教师来为本校语文教师传经送宝,使其知道在“课程思政”中自己应该做什么,怎么做。组织本校语文教师观看“课程思政”的专题报告,推荐相关报刊书籍,并组织教师开展研讨会,做读书笔记,说心得体会,在全校营造研讨“课程思政”问题的热烈局面。还可请思政课教师定期为全体语文教师开展专题培训,提升语文教师的政治素养,为“课程思政”和语文课程融合做好知识储备。让思政课教师和语文教师结对子,共同开展课题科研,交流切磋思政问题和语文课有效融合的难题,答疑解惑,互帮互促,共同进步。

2.建立专业匹配度高的大学

语文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库对接护理职业标准、岗位要求,编写富有专业特色的教材,以爱心耐心、精益求精、服务精神、爱岗敬业等护理专业人才必备的品质为主题,精选相关的教学篇目,设计教学模块。增加古今中外医护类的名人故事、传记类的文本,增加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同感,帮助他们树立人生榜样。建设网络学习平台,分享教材相关的课件、音频、视频、书籍、论文等资源,方便学生课外学习,让学生不仅能够了解某篇文章,而且能够了解与之相关的历史人物和事件,能够融入特定时代的氛围中,去感受文化名人的心路历程和人生选择,给学生以全息的体验,这样学生受到的就不是碎片化的知识教育,而是人生的教育。

3.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将大学语文课程中的思政教育落到实处

课前,给学生学习任务,在学生进行充分预习后,课上交流讨论学习心得体会,教师在设计讨论问题时,可有意融入思政元素。如读了莫里哀的《伪君子》,你认为虚伪有什么危害,应如何看待诚信问题?在《西厢记》、《牡丹情》的细读中,带着学生体验语言之美、情感之美、心灵之美。语文课堂要注重美的体验,也要注重情的融入,通过文本精读,让学生了解《史记》所写的苏武牧羊中所体现出的精神和气节。带着学生品读《水浒传》中鲁智深的故事,学习他扶危济困的大爱情怀。对文中的精彩字句仔细揣摩,让学生设身处地体会人物的处境和心理,领悟这些英雄人物的精神实质,从而受到道德教育。课堂可先布置任务,学生分组讨论,然后派代表上台展示讨论成果,最后教师点评补充,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观引导。还可采用情景模拟的形式,派学生表演戏剧或小说中的某个片段,以加深学生的切身感受,加强思政教育效果。课后在网络学习平台布置作业也可设计开放性的题目,渗透思政教育,引发学生思考。如学了食指的《相信未来》,你是怎么理解永葆希望的重要性的?如何理解《莎菲女士的日记》中莎菲女士的择偶观?学生可采用文字、语音、视频等多种形式完成作业,这样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教授学生写作计划和总结时,可渗透人生规划的教育,在教授学生写作求职信时,可渗入职业理想教育,在毕业论文的写作训练中,可培养学生科学求实的严谨精神。

4.改革评价机制,以制度导向

提升大学语文课程思政教育效果鉴于大学语文课程传统的考核方式对学生的思政教育作用有限,在考核教师的教学成绩时,应将是否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作为一个考核标准。教师在计算学生平时成绩时,应对课堂中参与讨论积极、发言有理有据、态度端正的同学予以加分,在思政类的征文、演讲、朗诵、辩论、文学社、戏剧社等活动中表现优秀的同学也可获得大学语文课程的加分,在大学语文网络学习平台上保质保量完成任务的同学可获得积分奖励,做社会调查、写调研报告,也可作为考查形式。教师在考试命题时,不能只考查学生的语文知识掌握情况,还可设计一些考查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小论文,如你如何理解《古诗十九首·生年不满百》中的及时行乐思想?屈原《橘颂》中的橘树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品质?如何理解汤显祖的至情观?这样学生就不是被动地接受他人的观点,而是通过自己思考、查找资料,将想法诉诸笔端,形成文字,使文字准确流畅的过程,也是使自己的认识更为明晰化、信念更加坚定化的过程。总之,根据护理职业的行业特点和岗位需求,编订高护专业的大学语文教材,增加教材内容和高护职业道德、职业素养的匹配度,采用小组合作探究、情景模拟表演等多样化形式开展课堂教学,将课前、课中、课后的学习融会贯通起来,给学生现身说法和切身体验的机会,在考评教师和学生时都应当增加课程思政的标准,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将课程思政深度融入高护大学语文教学的目的,在德技双馨的高护专业人才培养中实现大学语文课程的育人价值。

作者:王蕾 单位:商洛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