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新时代高校政治安全教育工作浅探

新时代高校政治安全教育工作浅探

摘要:政治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根本,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树立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受到良好的教育与正确的引导有利于国家未来的政治稳定,是政治安全的有效保障,近年来,出现西方思想对大学生群体的意识形态渗透的趋势,因此高校需加强对大学生进行政治安全教育。通过打造科学完善的教育体系,建设综合素质过硬的人才队伍,采用线下线上结合的教育手段以及完善的管理机制,树立大学生政治安全意识,促使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政治价值观及政治安全意识,促进国家政治安全。

关键词:政治安全;高校;意识形态

“政治安全攸关党和国家安危,是国家安全的根本”,维护政治安全极端重要。近年来,影响我国政治安全的因素逐渐增多,加之移动互联网给传播提供了平台,对大学生群体意识形态进行渗透、影响的趋势也逐渐出现,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树立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受到良好的教育与正确的引导有利于国家未来的政治稳定,是政治安全的有效保障,高校如何做好大学生政治安全教育工作成为当下高校思政工作的焦点之一。

一、高校政治安全教育工作内涵

政治安全是保证国家政治发展与政治稳定达到一种均衡、和谐的状态,政治安全需使国家和人民不受各种政治因素威胁、影响,而这些政治性威胁的因素也就成为影响国家政治安全的因素,影响政治安全的因素可以分为内外两个方面。外部的政治干预、政治威胁及其他危害因素,主要表现在西方世界对我国各方面的渗透与影响,我们需要在现有世界格局体系和国际政治环境中,保证国家主权的独立性,政治制度和政治生态的独立性。内部则表现为保持政治稳定,有效控制政治过程,国家治理稳定和谐,保持国家内部主流意识形态的一致性,国家政治制度稳定不受侵害。结合以上两点,新时代我国的政治安全主要表现在对外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对内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主导地位。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后备军和接班人,必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大学时代正是其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高校政治安全教育工作旨在通过这项工作使大学生形成科学的政治价值观,积极宣传和维护我国政治安全,切实保证国家政治安全和个人自身安全。可以说,高校政治安全教育工作是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的重要环节。高校政治安全教育工作是高校综合运用多种教育手段,对大学生进行政治安全教育,形成理性政治安全意识,树立正确的国家政治安全观,能够对我们国家政权、国家政治制度和政治意识形态产生足够的认同感,能够识别、抵御西方敌对势力的渗透、诱导,能够自发、主动地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的教育实践过程。

二、新时代高校政治安全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

1.政治安全形势不容乐观

从外部来看,西方一些别有用心的国家、势力亡我之心不死,在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后,中国成为西方敌对势力意识形态渗透的主要目标,不断用各种手段影响我国的政治安全,侵犯我们的民族独立与领土完整,编造、放大一些负面事件,挑动民众情绪,资助、扶持一些民间意见领袖,大肆发表反动言论,通过文学、电影、音乐等文化产品进行文化侵略,输出他们的“普世价值”,西方的社会思潮已经冲击了大学生乃至广大人民群众的内心世界,可能只是在他们心灵的一个角落留下一点印象,但慢慢地可能会发展壮大,不断蚕食广大群众的政治立场、态度和观念,目前来看,已经有部分群众受其影响,在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等方面倒向西方,鼓吹西方的月亮更圆,对国家政治安全构成了威胁。从内部来看,国家近年来经济高速发展,积累了一些社会问题,处置不及时或处置角度存在理解差异,导致一些社会矛盾发生,这也让一些社会思潮趋向不了解的西方民主政治。移动互联网带来的传播方式改变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现在各种资本控制的网络平台很多,很多内容并没有经过严格审查,存在错误引导的情况,由于大学生对于危害政治安全信息甄别意识不强,加上推荐算法造成的信息茧效应,可能会形成错误的政治安全意识。

2.高校政治安全教育体系建设不足

当前,高校的政治安全教育的方式主要还是政治理论课教育,多数高校普遍存在教育内容陈旧,案例编撰不足的问题,也没有可参考和借鉴的优秀案例,还存在重视不足的情况。政治安全教育作为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将其教学内容融入现有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也需要与时俱进,需要教学内容创新,教学维度多样,教学时间连续,需要成体系地打造大学生政治安全教育环节,当然就目前而言,高校政治安全教育体系建立还处在摸索阶段。

3.教育者素质亟待提升

高校政治安全教育的主要实施者,教育者自身的政治价值观念和政治安全意识是影响教育效果的关键因素,但我们也要承认,教育者自身的政治观念和意识也受外部客观环境及主观因素等诸多因素影响,极个别老师自身受西方价值观念影响,在教学过程中可能发生误导大学生的错误倾向,这样的教育者会对学生政治价值观念的形成与塑造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这个必须引起重视,高校政治安全教育的教育者必须提升政治素养。[1]同时,还要重视教育者自身的道德素质和个人魅力,大学生是很容易接受新的事物,教育者很容易为大学生提供榜样示范作用,教育者自身的良好品质也容易获得大学生的推崇,无意间完成对大学生提供道德引领,对政治安全观念塑造起到积极作用。

4.教育手段方法需与时俱进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以微信、微博、抖音为代表的微媒体传播平台兴起,利用智能手机得天独厚的便利优势,改变了人们的接收、传播信息习惯,人们花在手机上的时间已远远超过传统媒体。在此背景下,个性鲜明、注重自我的大学生群体会将以各种形式、渠道传播微内容,根据自身的喜好、需求即时分享,并借助微媒体平台发表意见和评论,这些意见、评论甚至可以比原内容更广泛传播,更能引起共鸣,有的大学生以自己身边人、身边事为素材创作短视频、微博,借此表达自己的价值观与理性思考,而这种贴近大学生日常生活学习的作品,更容易在这大学生中间形成共同话语,进而便于在其内部传播扩散。这种线上传播方式丰富了传播手段与内容,不少单位和个人正通过这些线上平台传播自己的内容和观点,而高校政治安全教育也不能墨守成规,需要关注并使用好这一新兴平台,教育手段方法要与时俱进。

三、新时代高校政治安全教育工作对策

1.打造科学完善的政治安全教育体系

政治安全教育要有明确的政治安全教育目标和内容,采用更为科学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打造科学完善的政治安全教育体系。首先,高校政治安全教育的主阵地应该还是思政理论课,课堂教学的核心是政治安全教育内容,也是直接决定大学生政治安全意识的关键所在。大学生政治安全教育需包括政治思想、政治制度和政治活动三个维度,这是高校政治安全教育基本内容的主要组成部分,同时,根据不同高校、不同学科学生的特点,具体内容侧重点可能需要略有不同,比如文理科学生对于政治理论理解程度相差较大,教学内容需要有所侧重。[2]其次,是要重视实践教育,高校政治安全教育工作不仅要做知识传递,更需要关注其维护政治安全的实践行为,知易行难,只有真正做到了维护国家政治安全,才能从根本上了解、认同国家的政治安全理论,才能使教育内容和实践行为紧密结合,使大学生深深理解政治安全。最后是正确的思维方式的形成,和中学时代比,大学生记忆力在减退,逻辑分析能力在提升,大学阶段的学习不仅仅是书本内容的学习,更重要的是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学习,学习过的内容可能会忘记,但思维方式却会伴随你一生,政治安全教育的最终阶段也要关注政治安全思维方式的形成,要能提供大学生提升政治安全的方法,帮助其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

2.建设综合素质过硬的人才队伍

人才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关键因素,必须加强政治安全教育人才队伍建设,提升教育者的政治素质、理论水平、教学技能和道德素质。教育者自身政治素质需过硬,教育者必须以坚定的政治立场、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的切实行动、明确的政治倾向和敏锐的政治度,真正以强烈的责任意识、切身的示范榜样,将培养大学生的政治安全意识与维护民族安危、维护社会主义制度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紧密结合;教育者自身理论水平要高,在大学生政治安全意识养成教育过程中,教育者自身的理论水平直接决定了受教育者的接受水平和整个教育过程,只有具备较高的理论水平,才能在深刻认识精神内涵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灵活讲授和运用;教育者教育技能要强,在教育过程中能够融合教育基本理论和社会实践,调动学生兴趣,引人入胜,积极运用移动互联网辅助教学,拉近师生距离,达成教学效果;教育者自身道德素质要好,教育者在教育的过程于无形之中发挥道德上的榜样作用,通过自身影响学生的道德行为,高校要统一对教育者进行师德教育培养,关注教育者自身的道德品质,形成良性循环。[3]政治安全教育的教育者不仅包括思政课专任教师,还特别需要关注辅导员队伍,他们最靠近大学生的日常工作与生活,最了解学生们的思想状态与政治安全意识,也是学生们接触最多的老师,一定要加强辅导员队伍的政治安全意识,能够及时发现学生群体中的问题,并给予正确引导。

3.采用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教育手段

随着移动互联网和智能终端不断融入人类生活,大家生产、加工、获取与传递信息的习惯也发生改变,人们的注意力正从线下转移到线上,生活学习方式也发生了巨大转变,可以说线下与线上融合成为大学生的主要生活方式,我们要认真对待这一变化,充分迎接新方式带来的教育手段的变化,要把课堂教育为主的形式扩散到线上平台,把线上平台变为政治安全教育推向实践的重要阵地,充分发挥线上平台快速与喜闻乐见的优势。教育者要深入大学生的日常生活,注意当下热点事件,及时给予正面解读和传播,充分利用微博、微信、抖音等媒介,使用大学生接受的形式和话语,创造出适合在其上进行传播教育的内容,总之,新时代高校政治安全教育工作必须充分发挥网络在意识形态塑造和政治安全教育的作用,采用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手段,圆满完成高校政治安全教育这一历史使命。

4.建立高校政治安全教育管理机制

做好高校政治安全教育工作,不仅仅是政治理论课或者辅导员的责任,需要高校相关部门一同发力,构建完善的管理机制。首先,要建立由校领导牵头、各部门参与的管理协调机制。高校党委、领导要充分认识政治安全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负责政治安全教育统一协调部署,各级党委、政治理论课教师、辅导员、保卫部(处)、学生处等部门根据职责进行任务分解,制定计划目标并具体实施。其次,要为政治安全教育提供保障机制,主要包括人才保障和资金保障,人才保障机制主要指加强政治安全教育者政治理论素养、教学技能培训,保障其合理有效流动与晋升;资金保障主要是保障教育过程的课程内容、交流平台、交流论坛等建设需求,保障教育者的津贴,保障必要的教学、实践活动等。最后,要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高校政治安全教育评价机制可以从教育者和大学生两个角度开展。对于教育者来说,要对其教学、科研效果进行评价,根据学校特点,两手都要抓,不能重科研轻教学,反之亦不行,评价时还需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性,教师本身、学生评价、专家评价都应纳入,教育效果不仅仅通过政治课考试得分评价,还需要采用课堂问卷、不定期抽查等方式,了解学生对于政治安全基本理念、时事热点问题认知与参与等情况,梳理学生在教育前后政治安全意识提升情况,多维度进行评价,评价结果与教育者的晋升、薪资挂钩;对于大学生来说,要通过各种方式及时了解学生对于政治安全意识情况,建立政治安全事件的奖惩机制,及时发现并对影响政治安全教育的行为进行奖惩,将积极参加政治安全教育学习、活动,主动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的行为列入评优参考。

【参考文献】

[1]胡金凤.大学生政治安全教育问题探讨[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01).

[2]张筱荣,王习胜.意识形态安全的内涵揭示及与其他安全的关系辨析[J].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9(01).

[3]佘超,王丛丛.论微文化对大学生阅读观的影响及引导[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8(03).

作者:李含菁 单位:南京邮电大学保卫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