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运动技能在篮球教学中实践运用

运动技能在篮球教学中实践运用

摘要: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能素质的提升会直接影响体育课堂教学整体质量的提升,实施技能练习与体能练习相融合,可以有效提升课堂运动技能,促进技能与体能共同发展。本文通过分析运动技能与体能的概念、关系与融合设计的意义,探寻篮球教学中运动技能与体能相结合设计,使得学生在课堂中实现运动技能与体能共同发展。关

键词:运动技能体能篮球教学

一、理论基础

(一)概念界定

1.运动技能又称为“动作技能”,是指人体运动中掌握和有效完成专门动作的一种能力,如跑、跳、投等基本技术,是运动技能的基本结构。从生理学角度来讲,运动技能是在大脑皮质指挥下由骨骼肌参与的肌肉收缩活动。运动技能的形成过程分为四个阶段:泛化阶段、分化阶段、巩固化阶段和自动化阶段。2.体能指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身体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主要分为与健康有关的体能和与运动技能有关的体能,包括力量、平衡、灵敏、协调、速度和柔韧等身体素质与人体基本活动能力。

(二)运动技能与体能的关系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提出:课程强调要促进学生体能和运动技能的提高,课程强调关注融合,要关注学生体能与技能融合。“技体融合”是指体育教学过程中学习技能与增强体能的有机融合。体能既是学习和提高所有运动技能的共同基础,又与健康息息相关。运动技能的发展和提高要求人们具有良好的体能并以此作为载体来学习、提升运动技能,体能又是有效和规范运用技能的保障。体能可以分为多种,并与运动技能有着紧密的关系,但从运动技能形成的生理依据来看,协调、柔韧、灵敏、平衡、速度、力量等身体素质与运动技能的关系更为密切,因此,运动技能与体能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的。

二、现实需求

(一)提高运动能力,发展学生体能素质的需要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进行运动技能教学的同时,安排一定的时间,选择简便有效的练习内容,采用多样的方法,发展学生的体能素质。到2017年版《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提出,一节体育课最好安排10分钟左右的体能练习,用于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体能教学以教育政策法规的形式明确了体能对于体育教学的重要作用,但在实践中,一节45分钟的体育课程,教师为学生安排的体能练习时间一般达不到10分钟,无法满足学生运动技能学习对于体能的需求。例如高中阶段一节45分钟的体育课分为准备活动10分钟、基本部分技能学习25分钟、体能锻炼10分钟,在技能练习的25分钟内还包括教师对于练习方法、动作要领等知识技能的讲解,技能练习时间显然不够充裕。而基于体育课堂教学的需要,实行运动技能与体能融合的策略,使体能穿插于技能学练,让学生技能学习的时间有效增加的同时又兼顾10分钟体能的锻炼效果,这就使学生运动能力与体能素质共同提高。

(二)创新教学策略,提升学生技能水平的需要

对于运动技能的学习掌握所花费时间的长短,除了教学方式、教学环境等外部因素影响外,学生的学习动机、动作习惯、身体素质等内部因素起着关键作用,例如篮球单手肩上投篮的教学练习,学生自身的力量、协调等素质直接影响技术动作的掌握进程,因此在课程中加入绳梯练习提高身体协调性、持球俯卧撑(单手压球、双手压球、双脚压球)提高上肢及核心力量练习,增强力量素质,提高投篮规范性与命中率。在体育课程中,创新教学策略,设计与所学内容直接相关的体能的练习,通过对技术动作的组合与学练方法的改善,达到优先发展体能,充分学练与提升技能,使之共同发展。

(三)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需要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体育与健康学科的核心素养主包含着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及体育品德三个方面,如在篮球教学中,优先发展体能促进运动能力的提高,技体融合促进健康行为习惯的养成,多人组合练习促进体育品德的发展,以体育与健康课程总体目标为主线,着眼于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三、篮球运动技能与体能运用的探索

针对篮球技术学习内容所需要的体能,着眼于学生技能学习与发展,研究篮球运动技术、运动技能发展所需体能,探寻“运动技能+体能”有效运用的科学性、合理性的教学设计,促进篮球技术的学习掌握,真正有效提高学生的篮球运动技能。把体能练习设计以发展学生运动技能为目的,根据运动技能发展而进行练习设计,让学生体验到进步、感受到发展,激发学生篮球运动的参与性与积极性,从而提高自身体能素质,增强体质水平。

(一)明确教材选择、促进教学计划系统化

教学计划是依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而制定的指导学校教学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其规定着教学内容和总的要求与方向,是开展正常教学的准备工作。但实际上在编制学期计划、单元计划和课程进度计划时,课用教材往往只有技能教学内容,教学计划涉及体能练习较少,导致体育教师授课时对体能练习忽视,存在体能练习临场发挥的情况。因此,教师应该理解技能与体能二者结合的重要性,在学期、单元计划编制与教学计划编写时,兼顾技能类教材与体能类教材内容的有机结合,将体能类教材与教学计划相联系,注重教材选择与安排的系统性、递进性。

(二)研究教学内容、注重课堂教学科学化

一堂篮球课的时间是有限的(40分钟或45分钟),依据篮球课堂教学内容与目标,从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都能把技能学练与体能提升设计于其中,让学生始终围绕篮球学习内容在参与、学习、突破中,做到“环环相扣”,使得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学习内容,让学生在不断挑战自我中得到提高发展。因此,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技能与体能结合的教学设计要包括三个原则:1.合理运动负荷原则,学生在一节体育课中的运动时间占课堂总时间、运动密度应达到75%以上,单个学生的练习密度不低于50%,且尊重学生个体差异,让学生的运动量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运动负荷。2.体能补偿性原则,在教学过程中安排的练习方法和手段对体能发展形成形式上相互渗透,练习效果的相互补充。3.趣味和多样性原则,练习的高密度与运动强度易使学生产生抵触和消极心理,对学生学练质量造成不利影响,在教学实践时,教学内容多采用比赛和游戏的形式,增加学生在练习中获得成功的次数,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享受运动带来的乐趣,促进学生的学练进程,提升体能练习的

(三)落实课程实施,探寻方法手段多样化

1.技术型练习方法。技术型练习方法是以技术学习为载体,通过对技术动作的反复练习而实现体能的发展。长时间的练习使得神经灵活性和身体协调性得到改善,多余动作及用力得到了消除,因而相关素质指标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可以见得熟练掌握运动技能有助于增强体能和发挥体能水平。在实际教学中,将技术型练习与竞争结合,通过学生间的比一比、赛一赛的形式激发学生练习的积极性,例如篮球“原地单手肩上投篮”练习时,通过规定时间(1分钟),罚球线自投自抢,通过跑动与投篮练习,激发学习练习兴趣,同时也将原地单手肩上投篮技术进行了反复练习。2.组合式练习方法。组合式练习方法是指将不同的技术动作通过组合的形式进行,并渗入体能练习,能够增多练习形式,提高技术动作的实用性。在篮球教学中,学生对技术动作的掌握和运用是关键,体能发展是基础。篮球技术结构不是单一孤立存在的,针对单个技术动作练习进行整合与衔接,并涉及体能的贯穿,提高技术运用时的身体灵敏性、协调性以及速度素质等,使得学生对于运动技能不仅仅停留在“学”,更要会“用”。例如行进间低手投篮教学时,练习设计:1消极防守状态下完成运球行进间低手投篮;2抢篮板球长传+快速上篮+回防;3半场2打1,通过传导球调动防守寻找机会完成行进间低手投篮。3.游戏化练习方法。游戏化练习方法是指将技能学练与体能提升以游戏的形式体现,通过篮球游戏运动在体育教学中,依据篮球游戏的不同特点,改善教材内容反复出现而使学生感到练习方式单调和枯燥的情况,适当将篮球游戏带入篮球课堂中,既加强了对篮球技术的运用,适应了学生的心理特点,又丰富了教学内容,发展学生体能素质。
四、运动技能与体能运用的实践思考

(一)精讲多练,强调学生主体

在体育课程中,体育教师过多的讲述或不必要的队伍调动或场地器材重新布置等因素,会对学生的练习密度与参与积极性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对于体育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抓住运动技能学习和体能发展进行精心设计,组织教学、个别指导,强调学习主体性,将课堂时间最大限度地运用到学生学练,做到有限的时间内取得最优学练效果。

(二)情境创设,注重技能实用

比赛是技能学练效果最好的见证。单元教学过程中,如果缺少比赛情境的创设,学生还是较难将学习的技术运用到实际比赛中,就会出现“会学不会用”的问题。在教学中不能仅仅关注篮球技能学习,需要在技术学习和掌握的基础上,加强运用环节,通过运动情境创设,让学生在运动情境中提高技能,发展体能。

(三)评价反馈,贯穿素养提升

处理好学生身心同步发展的关系。鉴于体能练习与技能学练的多元价值,教师评价学生的课堂学习的效果,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1.依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对学生身体素质相关各项指标进行定量评价,反映学生体能的实际状况。2.调查学生运用体能锻炼知识与方法的情况,包括课外开展体能锻炼的自觉性、能否发挥联动效应,带动他人练习等。3.关注学生在技能、体能学练中的情意心志表现,如意志品质、合作精神等。

参考文献:

[1]王瑞华.运动生理学.人民体育出版社,2012.

[2]韩兵,刘红梅.“运动能力”视域下学生体能练习的实施策略[J].中国学校体育,2019(06):32-33.

[3]余立峰.优先优化体能教学视域下的运动能力培养[J].体育教学,2019,39(02):10-12.

作者:史金灵 单位:河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