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安全体系论文

安全体系论文范文精选

前言:在撰写安全体系论文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安全体系论文

安全体系论文范文第1篇

一、注重提高安防、责任意识,从“人防、物防、技防、联防”多层面建立四道安全防线

(一)人作为风险防范的第一要素,其把握员工思想动态尤为重要。

在选拔、任用人员上把好“三关”,一是人员进入关。挑选政治素质好、思想品德高、业务能力强、工作责任心强的人员充实到会计、国库等要害岗位,确保重要岗位队伍人员素质过硬,工作作风过硬;二是人员思想关。关心要害岗位员工,既从静态的角度掌握了解重要岗位员工的一贯表现,又从动态的角度掌握了解重要岗位员工的思想状况,注意员工的心态变化,注重领导与员工的沟通,并将对重要岗位人员的思想关注延伸到“八小时”以外;三是人员教育关。开展多种形式的人生观、价值观、艰苦朴素作风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增强员工的敬业奉献精神和遵纪守法观念。

(二)在风险防范设备等硬件的购置经费上,实行重点倾斜。

应投入资金对会计、国库业务核算系统、监控防范系统、计算机安全防雷系统都进行大量的防护隔离改造,选配安全督导员,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确保各业务程序操作安全可靠,万无一失。

(三)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规范日间操作行为,确保各重要岗位职责分明。

在计算机安全管理上,对各核算系统主机安装屏幕保护,设置进机号令和密码,对操作终端设置人离机后10分钟自动退出,防止他人进入操作系统,对大额资金汇划启用扫描仪进行凭证预先传输,对办公场所实施全方位监控布控。

(四)建立联防互动机制。

应成立风险防范、安全生产领导小组,不定期组织对会计、国库、等重要岗位进行检查,定期召开安防例会,分析各股室岗位间存在的风险隐患,提出改进建议,形成书面报告。同时,与公安、金融机构建立金融安防工作联系会议制度,形成上下配合,协调一致的联防机制,防止不稳定因素的发生。

二、规范操作行为,强化监督管理,构筑资金风险防范安全屏障

在重要岗位设置上,遵循不相容则相分离的原则,做到不该兼岗的不兼,不该代班的不代,避免出现混岗、替岗、乱岗,杜绝业务处理“一手清”行为;在账务核对上,发行基金、行库往来每天的发生额和余额由会计、国库人员在营业终了后互相核对签章,与所辖开户单位、财政、税务部门每月实行面对面对账,由业务主管签署核对意见,在计算机的使用管理上,对业务核算系统实行防护隔离和物理隔离,建立主机房进入签到制度和计算机维护登记簿,防止非业务人员接触核算系统,规定操作人员按要求设置口令、密码,定期更换,填制《口令更换卡》。

三、严格制度执行,完善“四制原则”,预防和控制各类资金风险扩张

层层签订责任状,将分管领导、部门负责人、工作人员的安全管理、直接责任、连带责任通过责任状形式加以明确。进一步完善“领导负责制、岗位责任制、事后监督制、责任追究制”风险防范四制原则,将风险责任分解落实到相关人员。要求各级业务操作员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建立重要岗位人员考核制度,发现风险苗头及时处理,防止风险进一步扩张。超级秘书网

四、在风险防范上实现“三个转变”

(一)实现由事后被动防范向事前主动预防的转变。

一改过去“亡羊补牢”的事后被动防范,运用事前预测,科技监测,事中评估等手段,对整个工作流程、操作环节、规章执行进行综合评价,建立资金风险预警预报机制,将风险防范管理纳入规范化、科学化管理轨道。

(二)实现由单一局部防范向立体全面防范转变。

过去的风险防范主要以部门防范为主,没有全局一盘棋观念,缺乏整体联防意识,体现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如今的风险防范强调整体防范,以联防群治为主线,从“人、物、技、联”等多层面进行防范,做到事前预测、事中监测、事后检测,确保支行从资金、发行基金到人、财、物安全。

安全体系论文范文第2篇

为了保证出现问题后能及时切断一切动作单元,路基处理车采用了安全总线系统。它是一套独立的安全控制系统,由1个主中央处理器CPU和13个地址控制单元构成。运用了PSSSB3006-3ETH-2作为CPU,PSSuHSB-T作为地址控制单元,BUS3X0.75mm2作为数据传输导线的一种PLC控制总线。全车共有13个地址控制单元,每个地址单元由数据传输导线串行连接,运用线性非闭环的传输方式,导线终端并接120Ω电阻作为消耗电阻。这种总线的特点是稳定性强、传输及时、操作简单、控制面广等。

安全总线控制原理

安全总线系统是如何保证安全的呢,将安全总线系统和CAN总线系统联合起来,如图2所示。在安全总线和CAN总线中增加设置一条输出电源S2,作为2条总线的衔接线,电源S2控制每个CAN总线输出,在S2不得电的情况下,所有CAN总线动作输出无效,只有在S2得电的情况下,CAN总线才能执行相应的动作。因此,安全总线只需控制S2得失电即可控制全车所有动作。

安全体系论文范文第3篇

论文提要:当今世界已进入了信息化时代,信息化和信息产业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准。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了一条“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信息化道路。信息资源随之成为社会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信息资源不同于其他资源的特殊性质,如何保证信息的安全性和保密性成为我国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信息化的内涵、信息资源的性质及信息的安全问题

“信息化”一词最早是由日本学者于20世纪六十年代末提出来的。经过40多年的发展,信息化已成为各国社会发展的主题。

信息作为一种特殊资源与其他资源相比具有其特殊的性质,主要表现在知识性、中介性、可转化性、可再生性和无限应用性。由于其特殊性质造成信息资源存在可能被篡改、伪造、窃取以及截取等安全隐患,造成信息的丢失、泄密,甚至造成病毒的传播,从而导致信息系统的不安全性,给国家的信息化建设带来不利影响。因此,如何保证信息安全成为亟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信息安全包括以下内容:真实性,保证信息的来源真实可靠;机密性,信息即使被截获也无法理解其内容;完整性,信息的内容不会被篡改或破坏;可用性,能够按照用户需要提供可用信息;可控性,对信息的传播及内容具有控制能力;不可抵赖性,用户对其行为不能进行否认;可审查性,对出现的网络安全问题提供调查的依据和手段。与传统的安全问题相比,基于网络的信息安全有一些新的特点:

一是由于信息基础设施的固有特点导致的信息安全的脆弱性。由于因特网与生俱来的开放性特点,从网络架到协议以及操作系统等都具有开放性的特点,通过网络主体之间的联系是匿名的、开放的,而不是封闭的、保密的。这种先天的技术弱点导致网络易受攻击。

二是信息安全问题的易扩散性。信息安全问题会随着信息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因特网的普及而迅速扩大。由于因特网的庞大系统,造成了病毒极易滋生和传播,从而导致信息危害。

三是信息安全中的智能性、隐蔽性特点。传统的安全问题更多的是使用物理手段造成的破坏行为,而网络环境下的安全问题常常表现为一种技术对抗,对信息的破坏、窃取等都是通过技术手段实现的。而且这样的破坏甚至攻击也是“无形”的,不受时间和地点的约束,犯罪行为实施后对机器硬件的信息载体可以不受任何损失,甚至不留任何痕迹,给侦破和定罪带来困难。

信息安全威胁主要来源于自然灾害、意外事故;计算机犯罪;人为错误,比如使用不当,安全意识差等;“黑客”行为;内部泄密;外部泄密;信息丢失;电子谍报,比如信息流量分析、信息窃取等;信息战;网络协议自身缺陷,等等。

二、我国信息化中的信息安全问题

近年来,随着国家宏观管理和支持力度的加强、信息安全技术产业化工作的继续进行、对国际信息安全事务的积极参与以及关于信息安全的法律建设环境日益完善等因素,我国在信息安全管理上的进展是迅速的。但是,由于我国的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相关体系不完善,法律法规不健全等诸多因素,我国的信息化仍然存在不安全问题。

1、信息与网络安全的防护能力较弱。我国的信息化建设发展迅速,各个企业纷纷设立自己的网站,特别是“政府上网工程”全面启动后,各级政府已陆续设立了自己的网站,但是由于许多网站没有防火墙设备、安全审计系统、入侵监测系统等防护设备,整个系统存在着相当大的信息安全隐患。美国互联网安全公司赛门铁克公司2007年发表的报告称,在网络黑客攻击的国家中,中国是最大的受害国。

2、对引进的国外设备和软件缺乏有效的管理和技术改造。由于我国信息技术水平的限制,很多单位和部门直接引进国外的信息设备,并不对其进行必要的监测和改造,从而给他人入侵系统或监听信息等非法操作提供了可乘之机。

3、我国基础信息产业薄弱,核心技术严重依赖国外,缺乏自主创新产品,尤其是信息安全产品。我国信息网络所使用的网管设备和软件基本上来自国外,这使我国的网络安全性能大大减弱,被认为是易窥视和易打击的“玻璃网”。由于缺乏自主技术,我国的网络处于被窃听、干扰、监视和欺诈等多种信息安全威胁中,网络安全处于极脆弱的状态。

4、信息犯罪在我国有快速发展趋势。除了境外黑客对我国信息网络进行攻击,国内也有部分人利用系统漏洞进行网络犯罪,例如传播病毒、窃取他人网络银行账号密码等。

5、在研究开发、产业发展、人才培养、队伍建设等方面与迅速发展的形势极不适应。

造成以上问题的相关因素在于:首先,我国的经济基础薄弱,在信息产业上的投入还是不足,尤其是在核心和关键技术及安全产品的开发生产上缺乏有力的资金支持和自主创新意识。其次,全民信息安全意识淡薄,警惕性不高。大多数计算机用户都曾被病毒感染过,并且病毒的重复感染率相当高。

除此之外,我国目前信息技术领域的不安全局面,也与西方发达国家对我国的技术输出进行控制有关。

三、相关解决措施

针对我国信息安全存在的问题,要实现信息安全不但要靠先进的技术,还要有严格的法律法规和信息安全教育。

1、加强全民信息安全教育,提高警惕性。从小做起,从己做起,有效利用各种信息安全防护设备,保证个人的信息安全,提高整个系统的安全防护能力,从而促进整个系统的信息安全。超级秘书网

2、发展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信息安全产业,加大信息产业投入。增强自主创新意识,加大核心技术的研发,尤其是信息安全产品,减小对国外产品的依赖程度。

3、创造良好的信息化安全支撑环境。完善我国信息安全的法规体系,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例如信息安全法、数字签名法、电子信息犯罪法、电子信息出版法、电子信息知识产权保护法、电子信息个人隐私法、电子信息进出境法等,加大对网络犯罪和信息犯罪的打击力度,对其进行严厉的惩处。

4、高度重视信息安全基础研究和人才的培养。为了在高技术环境下发展自主知识产权的信息安全产业,应大力培养信息安全专业人才,建立信息安全人才培养体系。

5、加强国际防范,创造良好的安全外部环境。由于网络与生俱有的开放性、交互性和分散性等特征,产生了许多安全问题,要保证信息安全,必须积极参与国际合作,通过吸收和转化有关信息网络安全管理的国际法律规范,防范来自世界各地的黑客入侵,加强信息网络安全。

安全体系论文范文第4篇

从现阶段中小学安全管理的方式看,尚没有形成全面、规范、系统的安全管理体系。校园安全事故,多是在事故发生之后进行弥补,少有从根本上预防事故发生。部分学校对校园安全工作不够重视,只是应付上级检查,而把更多精力投入到应试教育上。有些学校对校园安全比较重视,但缺少一套适合有效的事故预防管理方法。我国至今还没有专门的校园安全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从学生方面分析,导致悲剧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国的青少年欠缺安全防卫知识、安全意识和安全习惯,自我保护能力差。因此,对少年儿童进行安全教育、建设校园安全文化的任务相当紧迫和重要。与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OSHMS)比较,我国学校现行管理方式存在的问题包括:问题纠正多,检查多,预防性措施少;有效的管理措施缺乏继承性;危险有害因素识别不系统,不全面,没有形成制度化;学习安全管理制度和文件缺乏定期的评审和持续改进;重视伤害事故,忽视健康影响与教师职业病伤害。

2“安全学校”管理体系的系统化模式

建设“安全学校”是指在实现学校基本教育功能的基础上,在学校的日常教学、管理工作中纳入有益于安全、环境和健康的管理措施,并持续不断地改进,充分利用学校内外的一切力量,保障学生及教职员工的安全与健康,全面提高师生安全素质的学校。将现代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即OSHMS),又称系统化安全管理体系的管理理念,运用于学校的安全管理之中,用它的策略和方法帮助学校进行安全和健康方面的管理,借以改变目前学校安全管理模式,将系统化的学校安全(健康)管理体系作为学校管理体系的一部分,使学校管理的所有方面都与安全管理体系相结合,

2.1“安全学校”管理体系创建步骤

“安全学校”管理体系创建“可分为五个步骤:计划、组织、实施、评估和改进。

(1)“安全学校”管理体系策划与设计。计划、组织步骤是“安全学校”管理体系的策划与设计阶段。在这个阶段应该拟定“安全学校”管理体系的实施方案,实施程序。

(2)计划。在学校决定实施“安全学校”管理体系后,应成立工作小组,首先由学校初步状况分析(ISR)及初步危害分析(PHA)开始,了解学校的现行情况。初步状况分析(ISR)。通过相关部门颁布的学校适用的安全、健康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与学校现在的执行情况比较,找出创建“安全学校”管理体系应达到的底限。初步危害分析(PHA)。对整个“安全学校”管理体系建设工作进行初步的危害因素分析,根据相关标准、学校的意外统计数字、已经进行的评估和安全检查找出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初步找出学校存在的危害。如果学校没有意外统计数字、已经进行的评估报告和安全检查记录,那么在以后工作中,这些部分将是学校工作的重要补充部分。根据初步状况分析(ISR)及初步危害分析(PHA)制定学校的安全、健康工作重点,估计需要的人力、资源投入等。

(3)组织。在这个阶段,工作包括确定“安全学校”管理体系安全方针、职能分析和确定机构、职能分配和制定“安全计划”四个环节。确定“安全学校”管理体系安全方针;职能分析和确定机构;职能分配,即把“安全学校”管理体系中各要素所涉及的职能逐一分配到部门;制定“安全计划”。“安全计划”应该详细列出学校工作中遇到的危害及控制措施、学校内的安全及健康推广活动,“安全学校”体系实施的要点、步骤和程序。

(4)“安全学校”管理体系的运行。“安全学校”管理体系的运行就是执行“安全计划”、实现“安全学校”管理体系的目标、保持“安全学校”管理体系的持续有效和不断优化的过程。体系的有效运行,是依体系的组织结构进行组织协调,实施监督,执行考核,信息反馈,并通过体系审核和管理评审实现的。“安全学校”管理体系的运行涉及组织学校的各个部门,学校应抓住体系设计的要求,按照严密、协调、高效、精简、统一的原则,调整学校的内部机构,并配备能胜任工作的管理人员,同时明确各部门的关系以及协调方式,牢牢抓好体系的运行机制。当体系运行中发现问题,要采取纠正措施体现PDCA的原则。

(5)“安全学校”管理体系的评估和改进。学校对自身“安全学校”管理体系的评估是为了检查与确认体系各要素的实施效果是否按照计划有效实现,它是对体系运行是否达到了规定的目标所作的系统的、独立的检查和评价,是“安全学校”管理体系的一种自我保证手段。在“安全计划”中应该包括这个步骤。管理评审通过年度计划安排,每年至少进行一次。管理体系评估的重点为:制定方针、目标和管理方案的实施情况;事故调查、处理情况;不符合、纠正和预防措施落实情况;实施管理体系的资源(包括人力、物力和财力)是否合适;体系要素及其文件是否要修订;对体系符合性、有效性的评价等。

2.2“安全学校”管理体系建设的核心内容

“安全学校”管理体系建设的核心是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这部分工作在制定“安全计划”时应该充分的考虑,因为体系建立后的工作将依据该计划执行。同时,在制定学校的“安全计划”时,应该充分考虑到PDCA的原则,将检查、持续改进的具体行实施步骤,列入计划。“安全学校”管理体系考虑制定“安全计划”时,计划中应该包括6部分内容,分别是:安全政策、安全管理、安全环境、安全教育与培训、安全文化和与社区关系。各部分内容在学校的“安全计划”中应该分别详细的列出实施计划,包括现状分析评估、设立分步目标、实施原则、实施内容措施及最后效果的评价、检讨与计划修订。

3结束语

安全体系论文范文第5篇

1.1培训教材建设教材是培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同的培训对象需要不同的培训教材,因此教材要有针对性,同时,教材要及时更新,实时引入先进的技术,淘汰落后的技术,跟上生产现场的发展,在具体工作中又要具有可操作性。培训教材既包括讲义、教材、课件、指导书等教学材料,也包括各类培训课程计划、教学大纲等教学文件。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授权有关培训机构组织编写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简称“三项岗位人员”)的培训教材以及培训大纲,除上述三类人员以外的教学大纲则由省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组织制定。国家定期组织安全培训教材的推荐评选活动,评选出优秀的安全培训教材,供安全培训机构优先使用。根据《安全培训教材建设“十二五”规划》,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在“十二五”期间,将分期分批开发100种以上适应各级分类培训需要的多样化、系列化的精品教材,20种以上动漫、影视等生动形象的多媒体教材。

1.2培训考核体系

我国在建立煤矿安全培训机构的同时,就开始规划建立考核体系,确立了考核体系制约和监督培训体系的思想。安全培训考核工作实行的是“教考分离、统一标准、统一题库、分级负责”的原则,并逐步开始推行有远程视频监视的计算机考试。考核体系包括考核标准、题库和考核部门。煤矿“三项岗位人员”的考核大纲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统一制定,除“三项岗位人员”以外的一般从业人员的考核标准由省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制定。考试题库由国家级题库和省级题库两部分组成,国家级题库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组织编写,省级题库由各省安监部门组织编写。考核试题从题库中抽取,国家级题库和省级题库各占一定比例。

1.3培训档案与质量监督

建立健全的安全培训档案,有利于培训工作向着更加规范的方向发展,同时也可让教师根据培训档案的具体情况,总结出教学经验,拓展自己的擅长领域,选取更加合适的教学参考资料,使课程更加贴合安全培训的实际需要。我国煤矿安全培训档案按照《档案法》的要求进行建立,建立培训档案资料库,合理使用档案资料库、及时更新或充实内容,收集、整理和编辑培训档案资料,并对其进行分类,编排类别、目录和时间。培训档案的内容较多,包括有关培训的法律法规、培训工作计划、培训组织机构的工作职责和要求、培训教学大纲、教学辅导书、培训教学计划、教案、培训成绩质量分析汇总表;培训班学员签到表、学员登记表、考勤表、试题、考卷等。安全培训质量监督是指各级煤矿安全监察部门对辖区内政府部门、行业主管部门、煤炭企业、安全生产培训和考核机构,以及有关人员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法规和开展培训情况进行的监督检查,主要包括:对煤炭企业各类人员培训考核与持证上岗情况的监督检查;对煤炭企业安全生产培训制度、计划的制定及其实施情况,以及安全生产培训档案建立情况等进行监督检查。

2安全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方案

经过10余年的发展,伴随着一系列法律法规的颁布和实施,以及大批安全培训机构的建立,我国煤矿安全培训体系稳步运行,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在此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1)传统教学手段单一

普遍采用课堂式教学,对着教材照本宣科,枯燥无味达不到应有的培训效果,革新现有培训手段已迫在眉睫。

2)培训针对性不强

缺乏实际操作的能力。教师授课时,未能体现出结合实际、针对现场和操作技能的内容。井下作业环境复杂,实际情况多变,理论教学已不能满足作业需要。

3)缺乏多工种联合实训

煤矿井下许多工种都是相互配合作业形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培训中缺少多个工种的联合实践培训,容易造成现场操作时各作业人员各干各的,配合不协调,不够紧密,进而留下安全隐患。

3煤矿安全培训发展趋势

2013年8月,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印发了《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关于修改〈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等11件规章的决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63号),取消了安全培训机构资格认可和培训教师认证。这使得我国安全培训将发生复杂而巨大的变化,从发展趋势来看,未来我国煤矿安全培训可能会存在以下发展特点:

1)现有煤矿安全培训机构继续发挥作用

在保证培训工作不间断、培训秩序不混乱的同时,一段时间内大量社会资本将涌入安全培训市场,导致培训质量难以保证,但从长时间来看,市场纠偏的能力将会逐渐体现出来。

2)安全培训管理方式加快转变

安全培训机构从业行为监管加强,安全培训机构将更加贴合安全培训大纲的要求开展教学,迫使安全培训机构重视社会效益,自觉改善条件,加强过程管理,有效提高安全培训质量,以吸引更多学员。

3)安全培训机构设立成本降低

催生大量民间资本涌入安全培训市场,并展开激烈的竞争,比拼师资、比拼硬件、比拼通过率,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安全培训机构将遵循市场优胜劣汰规律,培训质量高、服务好、口碑好的安全培训机构将得以保存,培训质量稍逊的将被淘汰出安全培训市场,招不到培训学员。如此一来,我国安全培训将更加社会化、市场化,并向着健康成长的方向发展。

4)培训形式多样化

煤矿对职工的业务培训越来越重视,传统的培训方式受教学手段单一、教学内容陈旧等因素影响,导致培训效果不明显,安全培训将逐渐开始转变,而实训作为更接近作业现场的培训方式越来越受到企业主的欢迎。鉴于部分从业人员作业环境复杂,如大型机械操作人员,采用实训的方式投资较大,且在培训过程中容易造成受训人员伤害,这就催生了物理仿真和虚拟实训的培训方式。物理仿真则参照作业场所按一定比例制作成具有实物一部分功能的仿真模型,虚拟实训则是将大型机械操作台按一定比例制作成仿真操作台,再利用计算机虚拟仿真技术研发教学操作情景,通过仿真操作台上的操作,在环幕、球幕或是其他显示设备上显示虚拟作业场景,实现虚拟培训。

5)多人协同训练

随着煤矿对培训深度的要求增加,而作为薄弱环节的多工种协同培训演练也越来越受重视,传统培训方法对这一块涉及较少,这就要求培训教师采用新的方法来进行培训。当前多人在线技术和虚拟仿真技术的发展已经较为成熟,并分别在大型多人在线游戏和设备操作仿真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使得研制多人协同演练系统成为可能。

6)从严治考

煤矿安全培训监管重心将转移到考核上,安全资格培训考核方式将加快转变,逐渐形成类似于汽车驾驶员培训考核的方式,由社会培训机构培训,安全监管部门统一组织考核,在考核上严格把关,使安全培训工作的质量得以保障。

4结语

1)我国的煤矿安全培训体系是主要依靠《安全生产培训管理办法》建立起来的,配合《煤矿安全培训规定》,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由各级煤矿安全培训机构和生产经营单位分工培训,煤矿安全监察部门分级监督,以及考核发证部门共同组成的培训考核体系。

2)我国煤矿安全培训考核工作实行“教考分离、统一标准、统一题库、分级负责”的原则,开发统一的考核平台,并逐步开始推行有远程视频监视的计算机考试。

3)取消安全培训机构资质认可以后,我国煤矿安全培训机构将更加市场化,势必推动培训机构通过竞争而不断提高培训条件和培训质量。

4)安全培训手段将向物理仿真、虚拟实训和多人协同演练方向探索发展。